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仰望星空,你穿越了

人们认知世界的复杂性,需要一个过程。

小时候,我们喜欢问:“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就是线性思维,即在一条直线的两端分出了上下,或者左右。这是孩子的思考方式:简单、幼稚。长大后,我们便很少这样处理问题,而是有了更多丰富的思考。

整个人类文明的历程,也是一个在思维上逐渐获得更多维度的历程。

在人类的早期,曾认为星空是一张巨大的黑色斗篷,上面破了一些窟窿,于是斗篷那边的光就透过这些窟窿照射进来,成为满天闪烁的星星。可见,当时的星空是二维平面的。蒂莫西 费瑞斯( Timothy Ferris )在《银河系简史》( Coming of Age in the Milky Way )中说:“其实,只要我们的老祖宗对空间的深邃稍微有点概念的话,就能充分理解恒星和行星在天空中划出的二维运动,并终究会思考到第三维度。”

现在,多数人知道星空具有第三维度,却未必能感知它的第四个维度。

星星之所以被我们看见,是它们发出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光的速度尽管很快,但也是有限的,所以,光的传播需要时间。比如太阳发出的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是8分钟。除了太阳外,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距离地球4.2光年,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颗4.2光年前的星星。其他星星也是如此,它们在数千光年、数万光年甚至数亿光年之外,其中有很多星星,当我们“看见”它时,它或许早已死去多时了,早已坍塌成了白矮星、黑矮星或者变成其他形式,甚至早已不再发光、发热,但是,我们真实地“看见”它们在闪闪发光,充满活力和能量。除此之外,或许有很多更遥远的星光,正在奔向地球的路上。

现在有个词叫“穿越”,似乎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其实当我们环顾头顶星空的时候,就真的穿越了: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便是在一个瞬间真实捕捉到了千年、万年甚至亿年的时光!因此,仰望星空,你穿越了,甚至几近永恒!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可是,每当我让学生回答“头上的星空是几维的”这个问题时,答案总是五花八门,有人写四维,有人写N维(这个有待将来进一步探究),但更多人写的是三维一、二维,甚至还有人写维(显然是初中的几何没学好)。这说明,尽管已经进入21世纪,但很多当代人在思维上依然停留在数千年前的“黑斗篷”阶段。

人类思考维度不断演进的历史,除了对星空的认知之外,还有很多例证:

绘画史从洞穴中的简单线条画(一维、二维)发展到写实主义绘画(三维),再到当代的立体画(三维,但更加逼真)。

影像技术从照相机拍摄的呆照(二维)到活动的电影(二维平面+时间维)再到3D电影(三维空间+时间维),再到加入了震动、雾、雨、雪、风、闪电、气味、气泡等环境特技效果的4D 、 5D电影(三维立体+环境特技)。

音乐史从简单的劳动号子(时间线性一维),到了具有宫商角徵羽或1234567的音阶之后的乐曲主旋律(空间高低一维+时间线性一维),再到不同声部的加入(在原先基础上再加空间横向一维),再到由不同音色的乐器演奏出不同的声部(在原先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空间纵深一维)。

人类的足迹,从一步一个脚印的零星点状,到“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线性轨迹,到城市中四通八达的路网,到飞机用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航线往来穿梭,再到航天飞机以螺旋线探索外太空,这同样是维度演进的生动历史。

打印功能,从打字机时代的字母累积成的文字串(一维),到突破行与行之间刻板限制的图片打印(二维),到彩色图片打印(二维图形+色彩维),再到3D打印(三维立体+材质维),维度也在不断增加。

这一切都说明,维度从简单到复杂,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人类走向更高级文明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高级阶段,高维度和低维度也是共存的,正如我那些填写问卷的学生那样,从一维、二维、三维、四维到N维,填什么的都有,但他们都生活在21世纪。

即便当今已经有人能够画出立体画了,但孩子们学画画依然都从简单的线条画开始,这样不同年龄的人同时生活在21世纪。

尽管在音乐厅中能欣赏到非常复杂的交响乐,但“嗨哟嗨哟”的简单劳动号子依旧不时在生活中响起,这样不同的人群同时生活在21世纪。

尽管“嫦娥三号”怀抱玉兔奔月成功了,但依然有不少人喜欢迈开双腿行走在荒漠中,这样不同的旅行方式同时共存于21世纪。

尽管很多人认为一刀切是懒政,并不符合真正的公平精神,但依然会有很多人认为一刀切在很多问题上是好的,这样不同的声音也同时存在于21世纪。

时间影响和制约着事物的发展进程,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就像仰望星空一般时刻都在现实中“穿越”,亲眼见证着人类的“童年”在今天的星空下再现:尽管身处21世纪,但孩子们学画画必然仍从简单的线条画开始,学唱歌必然仍从简单的童谣开始,认识客观世界必然仍从玩水、玩泥巴开始,看电视必然仍从简单的卡通片开始……一切都有其自身的发展顺序,它可以提速,但很难逾越那些必经阶段。这其实没什么不好,反而使社会呈现出一种纷繁复杂的跨越时空之美。

如果我们不具有穿越时空的洞察力,就会在一些问题上陷入困境。比如, 2009年9月,在武汉大学校长与家长见面会上,一新生家长哭诉孩子寝室条件太差,并说了一句日后流传甚广的话:“我女儿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该事件引起网民热议:为什么校长办公室可以有空调,学生宿舍就不可以有?难道人和人之间不应该是平等的吗?这一问题就与时间维度有关。

其一,时间节点。如果全中国每一个房间都已具备安装空调的条件,那么空调只给校长而不给学生安当然是不公平的,但我们尚未进入这样一个富足的阶段。这与发展程度有关,是不能逾越的。

其二,时间箭头。假设现实条件只允许安装一台空调,是给学生还是给校长?这个问题相当于在问:艰苦条件和生活磨砺更应该出现在年轻阶段还是在事业成熟期?答案显然是年轻阶段,因为它对应于人类历史上条件艰苦的过去。从个人成长角度而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体验过不易的生活,才能充分珍惜生活改善后的幸福。

所以,一旦失去时间维度,很多问题无法解释。不妨时刻用穿越的心态看待不同的社会问题,看到不同事物在复杂性方面是有差别的──有些问题的维度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也有些问题涉及的维度相对单一,反而适合一刀切。

哪些问题适合一刀切呢?

比如成年人的标准是年满18周岁,就是典型的一刀切,这样易于计算,也很公平,更重要的是它维度单一,仅仅涉及年龄,以此来划分没什么不好。

比如消防通道,在消防车出入口,画着黄色网格线,任何车辆不得在此停留,这是一刀切,具有法律上的刚性;在居民小区,出于防火考虑,无论停车位多紧张也应留出足够宽度作为消防通道,这个维度也比较单一,是参考消防车本身宽度进行的一刀切,非常有必要。

再比如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这是中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 2006年7月正式施行,保费实行全国统一收费标准(只是根据汽车性质和座位数的不同,在保费价格上有所差异)。这也是一刀切的做法,但公众对其必要性没有异议,为什么呢?因为驾驶车辆的风险较高,而且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

从上述几个案例中,我们能总结出什么样的领域适合一刀切:维度简单的,容易计算的,而且机会均等的──这些适合一刀切的领域,如果能执行到位,将为其他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反之,本应一刀切的领域假如未严格执行,则会成为其他社会问题的严重掣肘。比如身份证的办理,应该严格按照一人一证来办理,可惜不少人钻制度空子,某市公安局副局长,竟然拥有8个身份证。公安部的数据显示, 2013年全年全国共清理重复户口79万个, 2014年上半年又清理注销重复户口27.1万个。尽管这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早年手工登记等历史原因造成的,但也的确存在违规办理假身份证的情况。为此, 2014年上半年,公安部查办伪造买卖户口证件案件149起,查处责任民警和辅警共46人。从2015年1月起,公安部又在互联网上直接公布办理假户口、假身份证的人。

总之,要治理涉及全社会的基础性问题,不妨从简单的维度入手,一刀切下去,干脆利落。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