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筹集资金、及时分配和使用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财务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效益性原则
办任何事情都要讲求效益,效益性原则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原则。办教育也有一个经济效益问题,也就是以尽量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办教育的经济效益集中地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毕业生数量,即学校在基本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培养了多少合格毕业生;二是学生的质量,即毕业生是否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无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勇于献身的精神,以及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既体现了社会宏观经济效益,又体现了学校微观经济效益。
贯彻效益性原则,就必须加强经济核算。学校财务部门首先要从宏观上进行核算,如对教育布局、专业设置、人才结构、社会要求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避免重复办学和盲目办学,防止本来就很紧缺的教育经费的浪费。其次要考虑学校微观经济效益,财务部门要对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和成果(作用)进行核算、分析、比较,节约开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少花钱多办事,把事办好,该花的钱开支虽大也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总之,财务管理要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多出科研成果,多为经济建设服务着想。
量力而行、综合平衡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资金供求之间矛盾是经常存在的。目前国家财力尚不充裕,用于教育事业的财力虽然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而逐步增加,但总的来看,仍然存在着供求矛盾。例如:许多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不够,而且现有设备一部分已经老化或过时,尚无资金添置和更新;图书资料有限而不能按需订购;教职工住房紧张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较大改善等等。这些矛盾和困难,不仅需要大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来缓解,也需要财务部门在编制综合财务计划(预算)时,力求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去解决,搞好综合平衡,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就是尊重客观规津,在学校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安排支出计划,要在量力的基础上尽力做好财务工作。因此在计划安排上一定要反对贪大求洋、贪多图快,不顾财力许可的急躁冒进情绪,否则会使预算留有缺口,出现真正的赤字。
坚持制度,依法办事
如前所述,学校财务管理具有政策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执行现行财务法规、制度,坚持依法办事。学校财务制度是国家法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的。因此,在学校财务工作中,不能超越这些法规和制度而各行其是。学校内部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也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制度规定,对任何违法乱纪行为都应进行坚决斗争。
兼顾国家、学校、个人三者利益
兼顾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做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另一重要原则。
对学校主管部门来说,应适当扩大学校的财务自主权,使学校既有权力也有责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处理自身的财务问题、安排自己的财务计划,从而把责、权、利、效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学校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对学校来说,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前提下,将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合理调度,有效使用,对低支收入,应按国家规定如数缴入预算内,不能打埋伏,更不能私设小金库及帐外帐;在计算发放职工的资金、酬金及福利费时,既要符合国家政策,又要兼顾教学人员、科研人员、行政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关系,既要区别对待,不搞平均主义,又不能悬殊过大。因为任何教学、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都与全校职工的共同努力和互相配合有关,有的是直接完成,有的是间接服务。只有兼顾了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了这一关系,才能调动全校广大教师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完成国家下达的事业计划和科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