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二编:成功心态必备4

你会说话吗

1.交谈的技巧

(1)要引导别人进入交谈

在交谈的时候,除了吸引对方和引起对方的兴趣以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引导对方加入交谈。

你必须要注意一点:自己是否挫伤了对方的自信?是否给对方留有充分发表他们见解的机会,而不是拒之于谈话之外?

关键是你能否对他们的话表现出关注,而不是只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交谈就像传接球,永远不是单向的传递。如果其中有人没有接球,就会出现一阵难堪的沉默,直到有人再次把球拣起来,继续传递,一切才能恢复正常。

问一些需要回答的话,这样谈话就能持续不断。

如果感觉到很难让你的谈话对象开口畅谈,你不妨用下列问句来引导他们:

“为什么……?”

“你认为怎样才能……?”

“按你的想法,应该是……?”

“你怎么正好是……?”

“你如何解释……?”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如何”、“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词是提问的法宝。

当然,如果回答还是个僵局,那就和提问是僵局一样,交谈仍然无法进一步展开。你必须尽一切努力把球保持在传递中,而不是使它停在某一点。

有时,你的谈话对象一开始不同你呼应,那也许是他还有些拘束,也许是他太冷漠,或者反应太迟钝,或者你根本就没有接触到他感兴趣的话题。

在参加聚会之前,如果能够从主人或女主人那里打听到一些客人的情况,一定会对谈话有所帮助。不过,即使如此,也未必能确保别人一定开口,打破矜持的气氛。也许在用餐时,你不得不和一位骆驼般高傲的律师同坐,而你想尽方法使他开口却没有办到。那你也不要灰心,接着再试一试。你提到非法越境进入美国的墨西哥人问题,他可能无动于衷。但你谈起用肺呼吸潜水,也许他就很有兴趣。或许,你还可以提起保护环境及计划生育等问题。

奈尔·柯华博士曾经这么说过:“我对于世界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对于自己却是非常重要的。我必须和自己一起工作,一起娱乐,一起分担忧愁,一起享受快乐。”

这是完全正确的,人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如果你对这个最基本的人类本性已不再感到震惊,你就会懂得如何调节自己适应谈话了。坦率地说,和对方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实际上对你自己也是有益的,尽管他们所爱好的和你所爱好的可能不尽相同。你可以先满足他的自尊心,然后再满足你自己的自尊心。

这是一种自嘲吗?完全不是。

如果你能够谦恭诚恳地对待你的亲人和朋友,想像着他们对于你有多么重要,你就会发现他们在你生活中的意义的确不容忽视。同时,你还会发现你自己对于他们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我们大家都期望能得到别人的赞扬,而且还会因此更加追求上进。总有一天,你会欣喜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看上去有缺陷、不聪明或反复无常的人,其身上都存在着一些美好的东西。

心理分析专家认为,精神病患者一旦开始对别人及其他自我之外的事物产生兴趣,就说明他已经进入康复阶段了。

如果说关注自我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疯狂的表现,那么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绝对正常。然而,我们愈是同他人交往——给予而不是索取,那么我们就会愈接近正常了。除此之外,你还会有一个收益:你越关心别人,别人也就越关心你;你越尊重别人,你也能够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

如果你能够真正对别人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自然地溢于言表。你会和他分享甘苦,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力去帮助他。你将发现别人教给你的东西要远远超过你能教给别人的。

所以,请不要犹豫,尽快传出你手中的球,保持传递,让别人接住,然后再传回来。你传递的技巧越好,这场游戏就越生动有趣。

(2)要简洁而有条理

“不要让你栽种的植物被丛丛杂草所隐没。”老师对学生们这样说。

不懂节制是最恶劣的语言习惯之一。那些说话漫无边际、累赘重复、东拉西扯、废话连篇的人很快就能发现:他们其实只是在自言自语,因为听众早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那只小猫一样灵魂出窍了。

亚历山大·史密斯将军在国会中的发言一向以冗长而不着边际著称。有一次,他对政敌亨利·克雷说:“先生,你是代表当代发言,而我却是为下一代说话。”克雷这样回答:“是的,不过你的发言,听上去好像是看到听众来了以后才匆匆忙忙决定开口似的。”

没有准备的漫谈是不太容易克服的一种语言习惯。

当唐吉诃德指桑丘·潘沙讲的故事重复太多,条理混杂时,潘沙为自己辩讲道:“这就是我的同胞讲故事的方式,大人要我改变旧习惯是不公平的。”也许大多数人都对此有些同感。

无论是和一位朋友交谈,还是在数千人的场合演讲,如果说有什么应该用红色标出来的要点,那就是:“说话扼要切题”。

那些担任企业行政主管职位的人几乎都认为:在商业场合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说话不安排条理的习惯。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时光都因此被销蚀一空——浪费在那些信口开河、多余无聊的话题中去了。有一位工程顾问,他的任务是劝说制造商降低生产成本。他发现,有时只用两滴胶水就可以贴好的东西,而人们往往要用五滴以至更多的胶水,而且还需要工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把多余的胶水擦掉。

同样,谈话也往往会有多余之处,一个字就可以说明白的话偏偏要用上整整一行字。特别是那些儿女已经长大成人,空闲时间开始越来越多的女人,她们说话时不惜在种种细枝末节上花费大量的口舌,投入无数的光阴。

“约翰”,史密斯太太说,“我记得你上次打电话是在礼拜二的中午十一点,因为就在接你的电话前,乔治太太来向我借过东西。我记得清楚极了,因为她当时穿了一件粉红色的、缀着金色纽扣的衣服,脚上穿着一双平跟咖啡色皮鞋……”

希望这位史密斯太太的言谈不会让你联想到自己。如果你说话的目的是要告诉别人一件事,那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不必扯得太远。

漫无边际的谈话,可能是思路混乱的表现,也可能是委婉曲折地达到目的的手段。不过,对更多人来说,那只不过是一种习惯,纠正这种习惯其实比一个烟鬼戒掉多年的烟瘾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就有信口开河的习惯,不妨想像你是在花高价打国际长途电话。

有些爱开玩笑的人也是如此,尽管他们的玩笑并不精彩,可他们还是被一股奇特的冲动所驱动,总是想说笑话,其实这种人自己正是真正扼杀谈话效果的人。

一次,某女士与一位住在一公里之外的老朋友相聚。她们有五年没有见面了,因此对这次重逢很重视。结果女友带了一位新丈夫来,这位先生从一开始就独霸了谈话,一个接一个地说着笑话——可并不幽默。而她却在一旁不停地鼓励这位先生继续说下去。她们告别之后,这位女士对她的这位女友五年里的情况和重逢前一样,毫无了解。

在过去的杂技表演中,如果一个节目拖得时间过长,站在幕后监督的人就会用一根很长的、头上带钩的竹竿,钩住那位违禁的演员,把他从舞台上、从观众的视野中拖出去。

2.提问的技巧

(1)率直提问

直接抓住对方的某一要害问题,开门见山地提问,以置对方于被动地位。这便是率直提问。

率直提问的关键是要抓住对方话语的实质或漏洞,直接提问。因而提问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一次发问,也可以连续发问,还可以排比逼问。

一次发问是针对对方的问题或漏洞,直接用一个提问指明对方的错误的提问形式。它往往用于对方的错误较明显,且能一问中的的情况。

例如:一鞋商趁运动会期间推销其新式球鞋,吹嘘道:“谁买了我的球鞋,谁就能跑第一名。”此时,旁人问道:“如果有两个跑100米的人买了你的球鞋,谁能得第一名呢?”鞋商无言以对。

(2)诱入提问

诱入提问是有意识地通过提问来使对方落入自己设计的圈套,从而迫使对方承认或否认某种言行,达到己方的目的。

诱入提问的要点是:根据辩说对方的特点和讨论的问题,设计一个提问,使对方的回答陷入一种困境或被动地位。此时你再根据对方的回答进行评价或批驳,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适时反问

问与答,是索取和提供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问方较主动,答方较被动。但这种关系是相对的,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反问就是在对方提出问题时,不回答问题,反而提出问题来让对方回答的问话方式。借助反问,变答者为问者、被问者为提问者。变换了角度,也就能使己方变被动为主动。

反问关键是要适时,就是要针对对方的情况和己方的情况,把握反问的时机。有直接反问和间接反问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4)矛盾发问

在辩说中,对方的观点或某一句话里往往隐含着自相矛盾,而己方又难以用陈述的语气挑明。此时,己方便可借助于提出一个问题,使对方的自相矛盾处明显暴露,置对方于被动地位。这就是矛盾发问。

(5)明知故问

对答案明确的问题或已知的事实,故意提出来问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方法就是明知故问。

在明知故问过程中,所提问题的答案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明知故问的目的,可以是故意刁难对方,也可以是引导对方进一步思考问题,还可以是为了说服对方。根据所提问题的答案的真假不同情况,可将明知故问分为三种形式:正面故问、有意错词和模糊故问。

正面故问是明知正确的答案,只是因答案于对方不利,便故意将问题提出,置对方于困境。这种明知故问形式往往用于辩论之中。

(6)两难设问

错误的言行总是有懈可击,自相矛盾是其最突出的弱点。利用对方观点或行为的矛盾之处,通过设问使其陷入对方为难的境地。这就是两难设问。

两难设问的逻辑基础是二难推理。二难推理由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有两个选言肢的选言判断为前提,并根据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而推演。它是论辩中常用的一种逻辑形式。因为通过作小前提那个选言判断列举出的两种可能情况引申出对方难以接受的结论,可使对方陷于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两难设问也可达到这样的目的。其运用要点是:向对方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包含正反两种选择,但对方无论作出何种选择,结果都是其难以接受的。

让被批评的人感谢你

数年前,卡耐基的侄女约瑟芬,离开她堪萨斯城的家,到纽约来做卡耐基的秘书。当时约瑟芬年仅19岁,3年前刚从一所中学毕业,仅有一点点办事的经验。而她现在,则成为了一名能干、合格的秘书了。

在她工作的最初,卡耐基觉得她实在需要改进,便总是想找个机会和她谈谈。某天,当她又犯了个常识性错误后,卡耐基却没有立即批评她,他对自己说:“慢着,且等一等,戴尔·卡耐基。你的年纪比约瑟芬大一倍,你处事的经验,也高过她一万倍。你怎么能过早期望她能拥有你的观点,你的判断力,你的见解呢?卡耐基,在你19岁的时候,你做了些什么?记得你那笨拙、愚蠢的错误吗?”

客观地考虑过后,卡耐基发现约瑟芬比自己当年要强多了。因此,当他想要给她提个醒的时候,卡耐基就这样对她说:“约瑟芬,你是犯了一点错。可是,上帝啊,你可比我从前强多了。你不是生下来就会判断一件事的,那是需要从经验中得来的。而且你比从前的我要坚强,也更懂事。我自己就曾犯过很多可笑的错误。我跟你说这些,并不是想批评你,或是其他任何人。可是你想想,如果你照这样去做,会不会更好些呢?”

如果批评的人,先谦和地承认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无可指责的,然后再指出人们的错误,这样就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了。

狄斯瑞利在公众生活中最激烈的对手是格莱斯通,这两人在大英帝国的每次辩论中都要冲突,但他们有一件共同的事,即他们的私人生活都无上快乐。

格莱斯通夫妇共同生活了59年。格莱斯通在公众面前是一个可畏的形象,而在家中从未批评过家人。当他早晨下楼用餐时,看见家人还在睡觉,他就用一种温柔的方式表示责备。他提高嗓门使屋中充满了神秘的声音,提醒别人,英国最忙的人独自在楼下等候他一个早晨。他既体恤人,又有外交手段,竭力避免家庭中的批评。

凯瑟琳也常这样做。凯瑟琳曾统治世界上一个最大的帝国,她对于数百万的国民操有生杀之权。在政治上,她常是一个残忍的暴君,发动毫无正义的战争,将她的数十个仇人判了死刑,并用射击队杀戮。但如果厨役将肉烤焦,她什么也不说,而是微笑着吃下去。

狄克斯是研究婚姻不幸问题的专家,他认为,在所有婚姻中,有50%以上是失败的;他知道使许多罗曼之梦撞击离婚礁石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批评——无用的,令人心碎的批评。

1887年3月8日,最善于布道的牧师“皮特”去世了。而接替他布道的,是一位名叫爱德华的牧师。这位牧师在应邀登坛讲道之前,竭心尽力,想要表现得完美一些,所以他事前写了一篇讲道的稿子,他一再修改、润色,才把那篇稿子完成,并将完成的稿子直接读给他的太太听,请她为自己指点一下。然而他太太听后,觉得这篇稿子并不理想,也毫无特殊之处。

如果他太太没有足够的修养和见解,一定会对他这样说:“爱德华,这篇演讲稿糟透了,绝不能用。如果你真的照着稿子讲的话,听的人一定会睡着的。这篇稿子听起来就像百科全书一样,你讲道这么多年,应当很明白吧。老天爷,你为什么不像平常一样讲话,为什么不自然一些?”

她当然可以这样对她的丈夫说!但是如果她这样说,后果又会如何呢?

那位爱德华夫人,深谙人际交往之道,所以她巧妙地暗示她丈夫,如果把那篇演讲稿拿到北美评论去发表,确实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也就是说,她虽然赞美丈夫的杰作,同时却又向丈夫巧妙地暗示,他这篇演讲稿,并不适合讲道用。爱德华理解了妻子的暗示,就把他那篇绞尽脑汁所完成的演讲稿撕碎,不再准备什么,直接就去讲道了。

我们劝阻他人的时候,必须要记住,一定要躲开正面批评。如果真有批评的必要的话,我们不妨旁敲侧击地去暗示对方。正面批评,会损伤他人的自尊心,剥夺了他人的面子。如果你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对方不但会体会到你的苦心,还会对你抱有感激之情。

第六章:正眼看失败

笑对失败

失败不是令人羞耻的事。

翻翻百科全书,你就会知道哥伦布的惊人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他曾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帕维亚大学攻读天文学,几何学和宇宙学,《马可·波罗记》、地理学家的理论、海员的报告和传说、由海外传来的非欧洲血统的有关海事的艺术和技艺的著作——所有这些都激发了他的想像。

过了好几年,他逐渐产生了一个坚定的信念,通过归纳的推理,世界是一个球体。通过演绎的推理,可知从西班牙向西航行能到达亚洲大陆,正像马可·波罗向东航行,到达了亚洲大陆一样。他怀着炽热的心情想去证实他的理论。他开始寻找必要的财政后盾、船只和人员,以便去探索未知的东西,寻找更多的东西。

他开始行动了!他把心力始终贯注在目的上。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他时常差一点就取得了必要的帮助。但是,这一切——国王的欺诈,人们的嘲笑、怀疑,政府下级官员的恐惧,还有一些人不讲信用,他们原来要帮助他,但在最后由于他们的科学顾问的怀疑,却拒绝给予援助——给哥伦布带来了接踵而至的失败。但他仍然不断地努力。

到1492年,他终于得到了他坚持不懈地寻找和祈求的帮助。在那年8月,他开始向西航行,打算前往日本、中国和印度。

哥伦布在加勒比海登陆以后,就带着金子,棉花、鹦鹉、珍奇的武器,神秘的植物、不知名的鸟兽以及几个土人回到了西班牙。他认为他已到达了他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了印度以外的岛屿,但实际上他失败了。他没有到达亚洲。哥伦布虽然未能立即认识到这一点,但他却发现了更多的东西!相当多的东西!

你要像哥伦布那样,不齿于做一个失败者。

错误和失败还有一个好用途,即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转变方向。

从西方人的眼光看来,东方人有一种行为很难令人理解,那就是失败后的自我解嘲。例如,眼看就要冲进公共汽车里了,不料车门却哒地一声关了起来。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人都会扑哧地笑了起来。或者有人买了好几张奖券,结果一张也没中,却一面说,一面笑了起来。西方人看到这些情景真是难以理解,这也难怪,因为西方人碰上此类情况,必然会顿足捶胸,懊悔不已。

然而,在东方式的自我解嘲里,却意味着独特的生活技术。这就是用嘲笑来缓和因失败所造成的失望感。一般人皆以为嘲笑无疑是因优越感而来的,在某种情况下,嘲笑自己也无疑是对自己不有某种优越感。换句话说,好像嘲笑他人一样地嘲笑自己,可使失败后的自我得到心理上的镇静。

将自己失败的经验当作笑谈往往可有效降低失望感。

“……就好像漫画一样,我那时羞死了,真是进退两难……”“你绝对无法想像当时的情形,我一个人自说自话,像演双簧一般……”能够毫不避讳地调侃自己失败的人,必定充满积极力。在他们眼中,失败就像空气中的浊气,终有烟消雾散的时候。

失败的体验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热量,可以激发更大的精力与干劲。这种精力的来源是“笑”,亦即将自己的失败喜剧化,在玩笑之中释怀。

站在调侃自己的立场反观失败的经验,博取众人笑,这虽是个非常难堪的做法,但却可以使自己再度挺立于众人之中。

失败的体验原来不可能成为笑话,所以一定得经过再创造,安排一些戏剧化的效果。这么一来,你必得将失败的过程再回想一遍,仔细地回想,便能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久而久之,不仅有了接受失败的勇气,成功的机率也会增加,使你成为一个积极的人。

负反馈指目前的处理方法已无法收效,你必须想出另一个新方法。我们是从尝试和失败中学习,而不是从正确中学习。假如我们每次都做过,就不需要改变方向,我们只要继续目前的方向,直到结束。

例如,超级油轮卡迪兹号在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沿岸爆炸后,成千上万吨的石油污染了整个海面及沿岸,于是石油公司才对石油运输的许多安全设施重加考虑。

我们从失败中记取教训。错误具有冲击性,可以引导人想出不同的事情。

成功需要自信。看一看自信的人和不自信的人所做的事情存在着何等的差异啊!文明是由那些坚信他们可以完成使命的人建立起来的。在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拖后腿的人,正是那些认为他们自己做不到的人,他们始终无法从心理上摆脱失败这个妖魔。

能以信赖自己心态去面对一次一次突然袭来的失败,才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经过失败的人,即使有一点小成大事者,也会是脆弱的,经不起重创。只有经历失败的考验,你成大事的基础才更加稳固和坚强。因此,失败可以成为人生的幸事!

某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说,除非有一半时间都失败,否则他不会快乐。他这样说:“假如你想做个原始创意人,就需要犯很多错误。”

一家发展迅速的电脑公司的总裁告诉员工:“我们是发明家。我们要做别人从未做的事。因此,我们将会产生许多错误。我给你们的劝告是:‘可以犯错,但是要快点犯完错误。’”

一家尖端科技公司的某部门经理,询问副总工程师新产品的市场成功率。他得到的答案是“大约50%”,这位经理回答说:“太高了,最好设定在30%,否则在我们的计划内,我们会因太保守而不敢放手做。”

银行业也有相同情形。据说如果贷款经理从未放过呆账,就可以确定他做事不够积极。

IBM的创始人汤玛斯·华生有类似的话:“成功之路是使失败率加倍。”

积极的努力才能把失败转变为成功。

逆境不是我们的仇敌,实是恩人。逆境可以锻炼我们“克服逆境”的种种能力。森林中的大树,不同暴风猛雨搏过千百回,树干不会长得十分结实。人不遭遇种种逆境,他的人格、本领,也不会长得结实的。一切的磨难、忧苦与悲哀,都是足以助长我们、锻炼我们的。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到数不清的磨难贫困,失恋,甚至耳聋,几乎毁掉了他的事业。贝多芬并未一蹶不振,而向“命运”挑战!贝多芬在两耳失聪,生活最悲痛的时候,写出了他的最伟大的乐曲。

大约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在法国里昂的一个盛大宴会上,来宾们就某幅绘画到底是表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某些场景还是描绘了古希腊真实的历史画面,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看到来宾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气氛越来越紧张,主人灵机一动,转身请旁边的一个侍者来解释一下画面的意境。

结果,这位侍者的解释令所有在座的客人都大为震惊,因为他对整个画面所表现的主题作了非常细致入微的描述。他的思路显得非常清晰,理解非常深刻,而且观点几乎无可辩驳。因而,这位侍者的解释立刻就解决了争端,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心悦诚服。

“请问您是在哪所学校接受教育的,先生?”在座的一位客人带着极其尊敬的口吻询问这位侍者。“我在许多学校接受过教育,阁下,”年轻的侍者回答说,“但是,我在其中学习时间最长,并且学到东西最多的那所学校叫做‘逆境’。”

这个侍者的名字就叫做让·雅克·卢梭。早年贫寒交迫的生活,使得卢梭有机会成为一个对完整的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人,尽管他那时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侍者。然而,那个时代和整个法国最伟大的天才——让·雅克·卢梭的名字,和他那闪烁人类智慧火花的著作,将很快像暗夜里的闪电一样照亮整个欧洲。

斯巴昆说:“有许多人一生之伟大,来自他们所经历的大困难。”精良的斧头,锋利的斧刃是从炉火的锻炼与磨削中得来的。很多人,具备“大有作为”之才质,由于一生中没有同“逆境”搏斗的机会,没有充分的“困难”磨炼,足以刺激起其内在的潜伏能力的发动,而终生埋没无闻。

也许很多身处逆境的莘莘学子都曾抱怨抱怨过命运的不公,抱怨环境对自己的不利影响,那么,读一读威廉姆·科贝特当年如何在西点军校学习的事,一定能让你停止这样抱怨。

他这样说:“当我还只是一个每天薪俸仅为6便士的士兵时,我就开始学语法了。我铺位的边上,或者是专门为军人提供的临时床铺的边上,成了我学习的地方。我的背包也就是我的书包。把一块木板往膝盖上一放,就成了我简易的写字台。”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没有为学习而买过任何专门的用具。我没有钱来买蜡烛或者是灯油。在寒风凛冽的冬夜,除了火堆发出的微弱光线之外,我几乎没有任何光源。而且,即便是就着火堆的亮光看书的机会,也只有在轮到我值班时才能得到。为了买一只钢笔或者是一叠纸,我不得不节衣缩食,从牙缝里省钱,所以我经常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

“我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用来安静学习的时间,我不得不在室友和战友的高谈阔论、粗鲁的玩笑、尖利的口哨声、大声的叫骂等喧嚣声中努力静下心来读书写字。要知道,他们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属于最没有思想和教养、最粗鲁野蛮、最没有文化的人。你们能够想像吗?”

“为了一支笔、一瓶墨水或几张纸我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每次,揣在我手里的用来买笔、买墨水或买纸张的那枚小铜币似乎都有千钧之重。要知道,在我当时看来,那可是一笔大数目啊!当时我的个子已经长得像现在这般高了,我的身体很健壮,体力充沛,运动量很大。除了食宿免费之外,我们每个人每周还可以得到两个便士的零花钱。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个场面,回想起来简直就是恍如昨日。”

“有一次,在市场上买了所有的必需品之后,我居然还剩下了半个便士,于是,我决定在第二天早上去买一条鲱鱼。当天晚上,我饥肠辘辘地上床了,肚子在不停地咕咕作响,我觉得自己快饿得晕过去了。但是,不幸的事情还在后头,当我脱下衣服时,我竟然发现那宝贵的半个便士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不翼而飞了!我一下子如五雷轰顶,绝望地把头埋进发霉的床单和毛毯里,就像一个孩子般伤心地号啕大哭起来。”

但是,即便是在这样贫困窘迫的不利环境下,科贝特还是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在逆境中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坚持不懈地追求着卓越和成功。他说:“如果说我在这样贫苦的现实中尚且能够征服艰难、出人头地的话,那么,在这世界上还有哪个年轻人可以为自己的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找到开脱的借口呢?”

最终,科贝特成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五星上将之一。

贫穷、痛苦不是永久不可超越的障碍,反而是心灵的刺激品,可以锻炼我们的身心,使得身心更坚毅、更强固。钻石愈硬,则它的光彩愈耀眼;要将其光彩显出来时所需的摩擦也愈多。只有摩擦,才能使钻石显示出它全部的美丽。火石不经摩擦,不会发出火花;人不经历坎坷,生命火焰不会燃烧!

失败与成功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将失败转变为成功,或许只需要一个想法,然后紧跟一个行动。

芝加哥北密歇根大道的一个地区现称为“富丽里”。1939年,那里的办公楼群可说是日暮途穷了。一座座大楼只有空荡荡的地板。一座楼出租了一半就算是幸运的,这正是商业不景气的一年。消极的心态像乌云一般笼罩在芝加哥不动产的上空。那时,你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论调:“登广告毫无意义,根本就没有钱。”或“我们没有必要工作了。”然而就在这时,一位抱着积极心态的经理进入了这个景象阴翳的地区。他有一个想法,他立即行动起来了!这个人受雇于西北互助人寿保险公司,前来管理该公司在北密契根大道上的一座大楼。公司是以取消抵押品中赎取权而获得这座大楼的。他开始担任这项工作时,这座大楼只出租了10%。但不到一年,他就使它全部租出去了,而且还有长长的待租人名单送到他的面前。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新经理把无人租用办公室作为一个挑战,而不是作为一个不幸。我们访问他时,他介绍了他所做的事情:

我清楚地知道我要干什么,我要使这些房间100%地租出去,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此我必须把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必须做到下列5点:

1.要选择称心的房客。

2.要激发吸引力,给房客提供芝加哥市最漂亮的办公室。

3.租金却不高于他们现在所付的房租。

4.如果房客按为期一年的租约付给我们同样的月租,我就对他现在的租约负责。

5.除此以外,我要免费为房客装饰房间。我要雇用富有创造性的建筑师和内装工,改造我们大楼的办公室,以适合每个新房客的个人爱好。

通过推理,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结果:

1.如果一个办公室在以后几年中不能出租,我们就不能从那个办公室得到收入。我们到年底可能得不到什么收益,但这种情况总不会比我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时的情况更糟。而我们的境况应该好,因为我们满足房客的需要,他们在未来的年份中会准时如数地交付房租。2.出租办公室仅以一年为基数,这是已经形成了的习惯。在大多数情况下,房间仅仅只空几个月就可接纳新的房客。因此,得到租金的希望就不至于太落空。

3.在一所设备良好的大楼里,如果一个房客一定要在他租约满期的那一年的末期退租,也比较易于再租。免费装饰办公室也不会得不偿失,因为这会增加全楼的股票价值,结果极好。每一个新近装饰过的办公室似乎都比以前更为富丽堂皇。房客都很热心,许多房客花费了额外的费用。有一个房客在改建工作中就花费了22000美元。

这座大楼开始时只租出10%,到年底便100%地租出了。没有一个房客在他的租约满期后想走的。他们很高兴住上了超摩登的新办公室。第一年的租约满期后,我们也没有提高租金;这样,我们就赢得了房客的信任和友情。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的始末。有一个人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他手上有一座巨大的办公大楼,可是这座大楼十分之九的办公室都是空闲未租。然而,在一年内这座大楼便100%地出租了。现在,就在它的隔壁左右,仍有几十座大楼是空荡荡的。

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差别当然就是每座大楼的经理对这个问题所持的不同的心理态度。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可怕的。”另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好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抓住他的问题尚未显露出真相的好机会,洞察它并寻求解决,那么他就是懂得积极心态之要义的人。如果一个人能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想法,并紧接着付诸实行,他就能把失败转变为成功。

20世纪初,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有位男子,找寻一座位于兹默斯顿小镇附近的丰富银矿矿脉。他努力找寻了几年。有一次,他在一座小山的侧向掘出了大约200米的坑道。但是,这座掘出坑道的银矿却早已被挖掘一空了,不得已他只好放弃了计划。过了不久,这名男子去世了。又过了10年,某矿山公司买下兹默斯顿地区的几处矿区。这家矿山公司重新挖掘了当年被放弃的矿脉,就在距离废弃的坑道1米左右的地点,发现了从来未有的丰富银矿脉。相隔只不过1米,却相差了几百万的美金。

樵夫砍伐大树,纵然砍击的次数多达1000次,但使大树倒下去的往往是最后一击。

有力和无力之区别,勤劳和懒惰之区别,成功和失败之区别,其间之差异犹如薄纸之隔。在公司内你可能是一位平凡的业务员,成绩始终维持中等程度,和顶尖优秀的业务员相比,你的业绩不及对方的一半。你也许因此认为,凭自己的能力是绝不可能拉近这2倍的业绩距离的。

但请你仔细想一下,业绩多你2倍的业务员,比起你8小时工作时间,他工作了16小时吗?那是当然不可能的。在顾客访问中你一天10次,他也不过多了你一次而已。而你用了10个小时的心思于工作上的同时,他也只不过多用了1个小时。

诸如此类,像这样只要再稍加努力便可得到非凡的成果。但是多数人,却在自我满足后便停滞不前了。其实只要再稍加努力,再前进一步,你便可由庸俗的世界升到超脱的世界,你的身价便会加速地飞升。

反败为胜

任何人都有缺点和弱点,任何人也都是无知无能的,只不过表现在不同的事情上而已。因而,人人在自我表现和与人交际中都会有笨拙的表现。有些人由于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缺点,拿出勇气,去革新自己,突破自己,所以,他们情愿不做事、不讲话、不玩乐交际,也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如在灯火绚丽、乐曲悠扬的宴会厅里,他们很想站起来跳舞,可是怕别人笑话自己笨拙,宁愿做一晚上的看客。跳得好的人越多,他们就越鼓不起勇气。

拥有积极的心态,就能使一个人将自己的弱点积极地转为最强的部分。这种转化的过程有点类似焊接金属一样,如果有一片金属破裂,经过焊接后,它反而比原来的金属更坚固。这是因为高度的热力使金属的分子结构更为严密的缘故。

可根据下列步骤,把自己的弱点转化为优点。

1.孤立弱点,将它研究透彻,然后设计一个计划加以克服。

2.详细列出你期望达到的目标。

3.想像一幅将你自己的弱势变成强势的景象。

4.立即开始成为你希望的强人。

5.在你的最弱之处,采取最强的步骤。

6.请求他人的帮助,相信他们会这样做的。

任何人只要愿意控制自己的弱点,愿意接受积极思想,就能把最弱点转为最强点。信仰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新思想可以把旧的坏思想排挤出去。只要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心的变化”实际是指意识的变化。

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优点和弱点。你所强调的是自己的优点还是弱点?你靠什么来生存下去?如果着重在弱点方面,你将会愈来愈弱。如果你强调的是优点,你将会愈来愈坚强和自信。

克服弱点的第一步是学习如何接受自我。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弱点与自我想像的弱点混为一谈。大多数有自卑感的人总是把注意的焦点放在自我身上,也就是将目光放在弱点上。对不重要的事也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以为每个人都在注意这些事,其实并不是如此。

有一些人以自己性格上的弱点,自认为这就是缺点,然后又费尽心机证明,“因为这个弱点,所以不能成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我们每个人都能成功、快乐和坚强。所以你必须决定,你打算要突出哪一方面,这一决定权在于你。一旦你选择突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自卑感便会消失,一种强而有力的能力便会取代你的缺陷及弱点。

另一种普遍的缺点便是气馁,介于成功与失败之间的是气馁。如果你能多坚持一下,多努力一下,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但是气馁常会使你在快要达到目标时放弃,如果再多坚持一下,便可以获得成功。这是多么的可悲啊!

积极心态的确能使人转败为胜,将弱点转化为力量。使人转弱为强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人生中建立积极的信仰,这种事例不胜枚举。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人转弱为强。其实,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变得更坚强、更快乐。

家境穷困的“电学祖师”法拉第,由于自小就得每天黎明即起,外出送报赚钱,因此无法进学校读书。

不过,在法拉第小小的脑袋瓜里,不但总喜欢胡思乱想,而且,对万事万物都极为好奇的他,只要脑海里一出现任何自己不了解或百思不得其解之处,他就会立刻开口发问。

14岁那年,法拉第进入一家专职装订书籍的订书房,成为学徒。

由于订书房里,无时无刻都有数也数不尽的书;于是,白天辛勤工作的法拉第,每晚都会偷偷拿起订书房里的书,一本又一本,竭尽全力地读着……而在这其中,法拉第最感兴趣的领域,莫过于“电学”。

在攸关电学的种种阅读之外,法拉第还常常自掏腰包,购买许多器材,来进行一个又一个的实验呢!

时序迈入1812年……

那一年,有位对电学极有研究的知名德国科学家,正好受邀前来演讲。

由于这场演讲的入场券,每张售价高达100英镑,因此当天前往听讲的人们,若不是科学家,便是社会名流,个个光鲜耀眼。

然而,就在这场演讲即将展开之际,省吃俭用地攒下钱买了张入场券的法拉第,也穿着他的工作服,赶到演讲厅外!立在门口的守卫,见到衣着与在场众人格格不入的法拉第,不免甚感奇怪。便叫住了法拉第,问道:“您……请问您就读于哪一所大学呢?”

“我呀!”法拉第大大方方地回答:“我是订书房的学徒呀!”

包括这守卫在内,所有站在法拉第身旁的人,此时,不禁都惊叫了一声!

只有法拉第仍若无其事地自顾自走进演讲会场……

听讲的时候,法拉第不仅一字一句,都听得非常仔细,同时,他也作了相当详尽的笔记。

只不过,在这场演讲结束后,回到家的法拉第,心里却波涛汹涌了起来……“若我终其一生,都在这订书房里工作,如此,怎能实现我在电学方面的梦想呢?”法拉第心中暗自呐喊:“要走上电学研究之路,我一定得去跟随那位科学家才行!”

想到这儿,法拉第立刻决定提起笔来,写信给那位科学家!

在这封信里,法拉第除了向这位科学家,表达自己对于电学的浓厚兴趣与理想,并希望他能收自己为门徒。此外,他也将自己听演讲时所作的笔记,全都整理好,一并寄上!

然而,这封信寄出后,却犹如石沉大海。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法拉第始终没有等到任何回音……

对此失望至极的他,忍不住垂头丧气地对自己说:“看来,我的美梦是破碎了……或许,我只有在订书房待一辈子的命吧……”

可就在法拉第不时叹息、沮丧,甚至想把自己所有的电学书籍与仪器,全都给扔得一干二净之时,这一天,一辆马车却在订书房门口停了下来。原来,来者正是那位科学家的助理——他将科学家写给法拉第的亲笔信函,带来给他!

虽然科学家在信中,只是先允许法拉第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充当打杂的仆役,但是,早已等待多时的法拉第,仍一口应允!

每当我面临人生转角,迟迟犹豫不决的时候,这句西点格言总适时予我一记当头棒喝——“只要你愿意,天堂之门永远为你开启。驱除苦恼与问题,引导灵魂走向精神领域。谨慎行事,履行责任,不必为后果担忧。要主导事件的发展,不要被事件摆布。”

“人类的一个主要弱点就是人们普遍熟悉‘不可能’一词,这个词显示出一切规则都不起作用,任何事都干不成。”这个世界上不可能的事太多了,“我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总统”,“我永远不可能拥有一百万”。人们常常被这种消极心态支配着,才导致大部分人一生半穷不穷,半富不富,既不太穷,亦不发达。而实际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呢?

成功总是伴随那些有自我成功意识的人!失败总是伴随那些在乎自我失败意识的人!人们要学会在头脑中将失败意识转变成为成功意识。只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敢于做别人认为不能做、不可能做的事,你就一定能成功。

失败只是新的开始

丹妮斯·弗兰克哈特摔昏过去了,事故发生在1/4英里长的沥青赛车跑道上。她当时是赛车检修站的一名工作人员,正坐在一辆拖车的后挡板上,这辆车当时正以大约40英里的时速行驶。半道上,不知是什么缘故,丹妮斯就连滚带翻地从车上摔了下来。有人说是因为那辆车撞上了什么东西,所以丹妮斯就失去了平衡。

不管是什么原因使她摔下了车,这都是一场恶性事故。当丹妮斯最后直挺挺地摔落在地上时,她脚上的一双运动鞋已经没了鞋底,不知什么时候就撕脱了。她的左踝骨整个地扭了一圈,完全摔坏了。她的肋骨折了,大部分牙齿也都磕断了,两个胳臂肘全脱了皮,血肉模糊。最严重的是她的后脑着地,摔裂了颅骨因而殃及了脑干部位的组织。

丹妮斯记不得当时是怎么一回事,只记得自己在那辆车上被弹了起来又摔了出去。当医务人员赶到现场时,她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从医学角度来讲,丹妮斯已经死亡了。

幸运的是有一位医生把她抢救了过来,可是等到抬上救护车时,她第二次昏死过去。这还不算,到了医院,她又第三次昏了过去,而且丹妮斯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里,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她的朋友们在那段日子里渐渐地离她而去了。她苏醒过来之后,既走不了路,也说不了话,甚至看不了书,几乎什么都不能做。这次车祸彻底地毁了她的生活,她对未来的希望全部破灭了。

然而如今的丹妮斯已经对这场事故改变了看法。她认为,她的生活原本就是在逆境中走过来的。

丹妮斯的这种命运好像从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她出生在南加利福尼亚,由于父亲爱情不专一,家庭失和。而且因为父亲在外面同时还有别的女人和孩子,他很少有时间和丹妮斯她们一起生活,更没有钱给她们花,他从不照管她们。母亲在经济上也得不到父亲的任何帮助,她在一家汽车旅店做女佣人,收入微薄。在精神上,母亲同样不能给予孩子们任何支持,反之,她还依赖孩子们的帮助。由于丹妮斯是8个孩子当中最健壮的一个,她在家里就充当了母亲的角色,而母亲却像个孩子似的依靠她。

丹妮斯从小就善于随机应变。为了能吃得好一点,她常常拿一根柳枝,在一头粘上泡泡糖,到一个鱼池去抓小龙虾。有一次,她一口气抓到了25只小龙虾,她把虾装在一个空咖啡罐里以后就一路小跑地往家赶。就是为了能赶上晚饭做着吃。

说到生活中的娱乐,她和小伙伴们只好自己来创造发明,她们经常一起搭游泳池。她们先要穿过一家农场,再走过一条街,去到一个废料场偷来一个很大的旧板条箱。然后,丹妮斯就去她父亲那儿拿来一块厚厚的、非常结实的、做建筑生意用的塑料布。她和小伙伴们先把塑料布铺在板条箱里,再用晾衣服的夹子把塑料布夹牢靠,接下来他们用水管给这个自制的游泳池注上水,然后就跳进去玩耍。很快,周围邻里的孩子们也都会一起来玩儿。当这个自制的游泳池里挤满了人时,这个临时拼凑的游泳池也就报废了,丹妮斯她们就会再去弄一个旧板条箱来,再摆弄一个游泳池。

丹妮斯8岁就开始帮着挣钱养家。她做的第一份工作是拔草,一小时挣25美分,后来又逐渐地改为给人家打扫房间。迄今为止,有一份工作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就是给她的一位邻居提供特殊服务。那位邻居过度肥胖,她每次下班开车回到家时,就会让丹妮斯帮忙把她从车里拽出来,然后付给丹妮斯10美元。可那位邻居哪里知道,丹妮斯还会卖票给其他的孩子们,那些孩子们都是前来隔着围墙观看那位胖邻居游泳的。

丹妮斯很小就承担起超出她那个年龄的责任。她10岁的时候,就能为别人照看仅仅比她小几岁的孩子。12岁时,她就被一位在迪斯尼乐园工作的母亲雇用,去照看一个四岁的小男孩。每逢双休日,她都会带着那个小男孩去迪斯尼乐园,她们可以在那里乘坐免费的骑乘玩具,一玩儿就是一整天。这大概是她做过的最快乐、最开心的一份工作。后来在上学期间,她同时找了两份工作,一份是夜里三点半起床,到附近的一家汽车旅店去取甜点和饼干;另一份是晚上去饭店当服务员,或者当兼职会计。那时她才年仅16岁,而她的同事们都以为她有22岁了。

丹妮斯的童年大部分就是这样度过的。她似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童年生活。她父亲一到家来就会让她干活儿,让她开车去商店取东西,她第一次开车时才仅仅13岁。3年后,她从邻居那里为自己买了一辆小型的旅行客货车。她先付了300美元,又在转年付清了余款。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和成熟,她也时常感到被冷落,得不到关爱和重视。父亲曾经送给她一个大玩具娃娃,那也是父亲送给她的唯一礼物。但是由于父亲对子女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她对父亲非常不满,因此对父亲的礼物也不喜欢。她为什么要喜欢他的礼物呢?她当着父亲的面,把那个娃娃的脚给拧了下来。她甚至恨自己的父亲,以至于在后来的一天夜里,她竟然偷偷溜进了父亲的衣柜,从里面拿了她父亲的一支猎枪,然后朝着父亲举起枪,把他叫醒,并且威胁他说,如果他动一动就打死他,可是紧接着父亲又命令她赶紧做这做那。

丹妮斯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痛苦、忧伤和侮辱。她的父母后来虽然离异了,可是父亲又常常来纠缠她们。他经常跑回来偷东西,能偷什么就偷什么,能偷多少就偷多少,借此来对他的前妻进行报复。然而,他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在伤害着自己的孩子。后来,他甚至还想放火烧丹妮斯她们的房子。这就是她的父亲,不仅吝啬,还是个虐待狂。

丹妮斯希望早日摆脱她的父亲,于是她在18岁时就结了婚。可是她嫁了个酒鬼。起初那个人对她还可以,后来每天下了班就酗酒。过了一段日子,丹妮斯就忍受不下去了。她不再天天给他做饭了,反正她丈夫也不回来和她一起吃饭。丹妮斯心情很不好,于是她就开始不停地吃东西,她可以吃掉任何油腻的东西,有时,一次就能吃掉一加仑的冰淇淋。起初,她以为这是因为自己小的时候一直吃不饱,实际上这是她丈夫的缘故。她想让自己发胖,想把自己弄丑,因为她觉得她的丈夫配不上她。她凭什么要为他而打扮自己呢?结果在五年后,她的体重由结婚时的170磅,增加到了225磅。

丹妮斯也想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她就和两个朋友在城里一起租了一套住房,开始每天跑步锻炼。她在一家医药公司找了一份工作,边干边学。有时给别人拍X光片,有时在办公室当职员,她虽然没有什么文凭,但都能把这些事情做好。就这样,一切事情好像都在按照丹妮斯的想法进行,其实,她又一次陷入了困境。她的一个室友与一个15岁的男孩怀上了孩子;另一个室友又变成了瘾君子,这两个人就像从前丹妮斯的母亲那样,她们在各个方面都依赖丹妮斯,靠她来支撑她们的生活。没过多久,丹妮斯就承受不了这种生活压力了。她想逃出火海,可却又掉进了油锅。她开始和一个有妇之夫发生关系,那个男人每个星期和她住上3天,另外4天和自己的妻子过。她明明知道这样做不会有什么结果,可是她不想再结婚了,对她来说,这种关系就算是比较安全的了。

丹妮斯并没有爱上这个男人,她只是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那个男人要经常开着车到加利福尼亚的各地去参加赛车比赛,丹妮斯也就因此有机会学会了许多有关汽车的知识,把她自己变得很能干。后来她也确实成功了,成了赛车检修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她有时要钻到汽车发动机罩下修理汽车,有时要给汽车打蜡,有时还要在办公室里帮忙,总之遇到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活儿。从表面上看,她的生活是平静的,可是她的内心深处还是像过去一样痛苦。她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感到幸福,她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感到非常失落,不知道自己今后何去何从,也不知道将来有什么样的前途,只觉得在生活中自己是个失败者。也许她会就这样维持下去几年,甚至几十年。因为从小到大,丹妮斯一直在生活中承受着失败。她的心里还和过去一样,埋藏着太多太多的痛苦,她甚至感觉不到她的生活都是在逆境中走过来的,只觉得自己或许永远是个失败者。很明显,连她自己都轻视自己,哪里还会指望别人尊重她。这当然也是因为她在生活中得到的太少了,她也没有机会要求什么。她虽然聪明、健康、善良,并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是与此同时,她又自卑。她的这种心态,与她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因为她从小就没有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过正常家庭的生活。

1980年秋天,在拉斯维加斯的一个赛车跑道上,丹妮斯正为她男朋友的赛车做检修工作。在当时,妇女能够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还真是寥寥无几。她和其他工作人员一道,经常要开车到现场去,他们帮着把那些赛手们从车里拉出来,还要检查赛车的电池,或把车上的减速伞卷起来收拾放好等等。丹妮斯又掌握了许多有关汽车的修理技术。她干活儿的时候,常常会像小时候那样,不时地跳到卡车的后挡板上,不止一次,由于太滑而差点没抓住。而在这一次事故里,谁也弄不清是什么原因把她跌下了车,至今就连她自己也弄不清楚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只知道苏醒过来时,她已经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慈善医院里躺了一个半月了。丹妮斯原本就无依无靠,而这次从车上跌下来,似乎是要从某种意义上证明她的生活里彻底的没有了真正的立足点。

这次事故算是把丹妮斯的生活彻底地带进了黑暗的深渊。在她昏迷了长达一个半月之后,她第三次苏醒过来了,这时她才知道,当人们来医院探望她时,谁也不能靠近她,一靠近她,她就会咬人家的手。丹妮斯认为那是她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因为她常常难以忍受医生护士们对她的治疗或护理。她告诉人们说,在她昏迷时,她仍然能够感觉到在她身边发生的一切。所以,许多病人从昏迷中醒来之后常常特别愤怒,他们甚至想杀死他们见到的第一个人。丹妮斯苏醒过来之后,心里就充满了愤怒,于是把一个讨厌的医用便盆给摔了。

丹妮斯既不能行走,也不能说话,甚至连书也看不了,医生说她差一点就成了四肢瘫痪的病人。像其他病人一样,她不得不重头学走路,学说话。起初她的家人还来医院探望她,时间一长就没人来了。她知道,当人们都来看你,而你又不能为他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大家很快就会离你而去。夜晚来临时,她坐在病床上常常会突然觉得有一种极度的恐怖感,她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孤独,内心空虚得很。今后怎么办?一切都是未知数,她痛苦,她无助,她甚至有时想不通自己为什么又活过来了。

一天夜里她向上帝祷告,寻求他的帮助。上帝没有出现,也没听到他的声音。可是就在这个孤身一人的病房里,她似乎慢慢地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不知为什么,她的脑海里突然间涌现出生活中所有的往事,有好的也有坏的,她想起了从出生到现在所发生的一切,这至少说明她头部的伤势有了好转,她又高兴又难过,百感交集。

丹妮斯终于能出院了,她回到了加利福尼亚自己的家中。她不能工作,只好先靠救济生活。后来,又有一笔保险金从经济上帮她减轻了压力,但是恢复身体健康却是一条坎坷的道路。她几乎锻炼了一年,才能说得出一句完整的话。出院后的好几个月里,她都不能行动,有时她想从屋里的地板这边爬到另一边,可她就是办不到,更别想走出那间屋子。她的理疗医生天天来她家帮助她进行恢复锻炼,她要躺在地板上,在胸部系上一条带子,然后医生就开始拽这条带子,直到把她搞成医生要求的某个姿势为止。实际上,丹妮斯完全是在重新学习爬行和走路。

尽管丹妮斯的情况如此不幸,生活对她而言还是有了些变化。她从医院回到家后,母亲搬来和她住到了一起,可惜母亲仍旧像个孩子似的依赖着她,反而增加了她的生活负担。丹妮斯当时讲不了话,走不了路,脑子又受过伤,她母亲的这种做法对她来说无疑又是多了一种伤害。糟糕的是,母亲似乎仍旧意识不到她对丹妮斯的这种伤害。结果,等母亲住了两个月后,丹妮斯就做了一个她出车祸前从来没有做过的决定,她让母亲搬了出去。

这是丹妮斯有生以来第一次维护了自己的权利,因为她最需要的是尽全力进行恢复锻炼。她的生活直到她终于能从轮椅上站起来,而且能走上几步时,才出现了新的转折点。那天,她站在离壁炉五英尺以外的地方,她的理疗医生站在她的身旁,当她自己站起来时,浑身上下止不住地颤抖,医生先要求她尽力保持平衡,然后就不停地要她试着自己往前迈步,谁也不搀扶她。丹妮斯明白,这是学会走路的关键,必须要自己迈步来走,她努力站稳,渐渐保持了平衡,她朝着壁炉那个方向微微地笑了一笑,于是就小心翼翼地抬起了腿,她终于一连气迈出了三步,终于能自己走了,这是她生活中多么重要的一天啊!在此之前,她一直担心自己永远也离不开轮椅了。从这一天起,她看到了前途的光明,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她同时还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们的一双脚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又接着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有一天,丹妮斯去银行办事,她拄着一根拐杖,走起路来不免有些踉踉跄跄,拖拖拉拉的,但她毕竟是在自己走路。她行动迟缓,讲话的时候口齿也有点不清,可是在她看来,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当她走近出纳员的窗口,打算像其他顾客一样开始办理业务时,出纳员看了她一眼就立刻做出了反应,那人提高了嗓音,就像对一个小孩子似的讲着每一句话。这简直就是不尊重顾客,这一下就勾起了很多往事,使她想起了生活中所承受的那些不幸。她在心里默默地说,再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她受够了。

于是丹妮斯对那个出纳员理直气壮地说:“我可能有残疾,但不是傻瓜。”她过去从来不会大声地讲话,而这次她提高了嗓门,显出一副非常自信的样子。那个出纳员顿时变得哑口无言。她接着又对出纳员说:“我的钱也是钱,和别人的钱一样,如果你不尊重我,我就去和别人做生意。”她的话音刚落,银行里所有在场的顾客就都为她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丹妮斯一生中最有纪念意义的时刻,那一刻正是她走向未来的开始,那一刻使她明白了人们是怎样看待残疾人的。人们往往认为他们都不健全,而丹妮斯再也不能容忍这种歧视了,她决定团结其他人响应她的号召,建立她们自己的慈善机构来帮助残疾人进行自救。她的第一步打算是建立一个音乐中心,专门为那些障残人提供一个活动场所。她用电话与修女们取得了联系,表示愿意到她们那儿和那些障残人谈话,修女们立即表示支持她的做法,于是她就前去鼓励那些人,让他们认识到他们虽然特殊,然而还是幸运的,至少有人为他们提供伙食,至少他们不用担心医药费等等。

很快人们就发现丹妮斯的做法取得了效果,她又进一步走到无家可归的人们当中,送给她们一张张小卡片,上面都写着一些鼓舞人心的话语。罗宾·莫特尔是加利福尼亚职业妇女协商会分会的主席,也是丹妮斯的朋友,据她所说,丹妮斯常常把这些小卡片放在她汽车仪表板上的小储藏柜里,一有机会就送给她遇到的人。罗宾·莫特尔相信,无论什么人收到那些小卡片,都会深受鼓舞,许多人的生活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

护理所、疗养院、残疾人治疗中心,还有地方学校,丹妮斯所到之处都给人们带去了鼓舞。她的讲话总是围绕一个话题,那就是要相信自己,别让任何人、任何事动摇你的信念。当你身体有残疾时,当你面临挑战时,你要学会重新开始,因此,与其说在生活中碰到了挫折,也可以说是碰到了一种机遇和挑战。面对挑战,也就有了更好地使用头脑的机会,也就有了发掘自己潜力的机会。

她的演讲鼓舞了无数的人,而最大的受益者也可以说正是她自己。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她认为她小的时候又胖又傻,或者说很消极。而现在她正在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回想起当年从车上摔下来的那一天,她出人意料地说:“如果我能够回到出车祸以前,我第一个愿意让这件事再次发生,因为现在的我要比过去的我强百倍。我热爱生活,因为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要做一个好人,也要做生活中的强者,今后我不会再向任何困难低头。”

丹妮斯不再自卑,她看到自己的命运开始有了转变。1985年,当她返回医院接受理疗训练时,遇到了一位帮她训练的实习护士。他不但帮她学走路,学说话,还陪她外出。这位护士从不因为和她在一起而感到尴尬,他是丹妮斯在生活中遇到的第一个能与她平等相处的人。不久,丹妮斯和他结了婚。结婚那天,她身着一件普通的婚纱,未来的婆婆给她做伴娘,她的十几位朋友都来祝贺,而且每人还带来了一道菜。那是他们度过的最美好的一天,丹妮期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稳定的家庭生活。现在,她已经结婚15年了,而她内心对生活的喜悦还丝毫不减当年。

丹妮斯还想实现一个梦想,那就是周游世界。她经常翻阅报纸上的旅游专栏,喜欢了解那些遥远的地方和国外的旅游信息。当从报纸上了解到一家旅行社办培训班时,她就报了名,而且通过了考试。当得到旅行社的许可后,她决定专门做游艇生意,她花了5万美金为她的8条游艇买了保险,因此她一般都能满足她的委托人提出的各种要求。她也发现了残疾人旅游时的许多困难,这些困难不仅仅局限在船上,到达目的地之后同样也有不少问题。许多旅游的岛屿上,只有陡峭的台阶,没有走轮椅的通道,这就使许多人无法旅游。虽然有的旅行社也能为残疾人提供某些特殊服务,但是还没有一家旅行社能够很好地满足残疾人的需要。丹妮斯说,她最了解旅行的困难,因为她自己就遇到过不少麻烦的事,别人当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由此丹妮斯成立了她自己的旅行社。她用Enchanted Travel Tours作为旅行社的名字,希望她的旅行社能和她的生活一样迷人,希望人们都能在美好的生活中陶醉。

多数残障人都容易安于现状,丹妮斯不同,她认为应该努力去创造奇迹。她在加利福尼亚的河滨地区开办了一家代办处,她用了大约三年的时间,调查了许多不同的游艇及其停靠的港口,紧接着她就推出了新的举措。譬如,她汇集了她的委托人的健康情况表,然后把表发放到在游艇上从事工作的医生手里,她的这种措施总是超前一步,总是走在其他旅行社的前面。如果某一家游艇公司说她们能够照看残疾人,丹妮斯就会亲自到船上去检查,看看走道够不够宽,能不能通过轮椅,有没有考虑到盲人的引路犬等等。丹妮斯正是由于自己遇到过这些问题,她比别人考虑得都周到,重要的是,她懂得照顾残疾人的重要性。

现在丹妮斯的旅行社办得很成功,她收到了许多顾客来信,还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邮件,人们请她帮助建立像她这样的代办处。

在2000年,她被命名为这年的美国国内小型工商管理慈善工作企业家。丹妮斯不但得到了奖励,还接到了白宫的邀请,受到了克林顿总统的接见。她的故事鼓舞着每一个人,向人们证明,只要有决心和魄力,就可以克服生活中的任何艰难困苦。罗宾·莫特尔说:“我最敬佩她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她曾经昏迷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讲话,不能走路,甚至连她的家人也对她失去了信心,她自己却没有让困难吓倒。事实上,正是由于发生了那件可怕的车祸,她才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真正看到了自己需要做什么,而现在,她正在致力于她自己的事业。”

当初那个为自己搭建游泳池的小女孩,现在已经是一位创造了崭新生活的了不起的女性。她的成功正是由于她当初走到了失败的尽头,正是由于她战胜了生活中最艰苦的磨难。她不得不走从来没有走过的路,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正是失败给了她成功的机会,正是死亡使她获得了新的人生。

丹妮斯说:“这正是生活的意义。通常,人们在失败之后只想恢复原有的生活。如果你以为自己可以满足现状,那是在欺骗自己。因为,只要你对自己提出要求,你就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而当你失败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也正是你重新开始的最好时候。”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