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四章学无止境,超越无限的空间

第一节谦虚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百川之所以都汇流于大海,因为大海处在最低的地方。

任何一个人都没有骄傲的资本,即使你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你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而趾高气扬。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赶上,只有谦虚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虚心学习

孔子的学识很渊博,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他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于是,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到了洛阳,在城外,孔子看见一架马车,车旁站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孔子心想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于是上前行礼,毕恭毕敬地问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吧?”老子说:“在学问方面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哪有?我知道的太少了,需要向老师学习才对,请老师收下我吧”。

当时孔子的学识已经很渊博了,已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但是他并不满足,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来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学习。可见,只有虚心去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虚心学习”既是青少年掌握知识的良好学习品质,又是青少年获取更多知识的金钥匙。具备了“虚心学习”的学习态度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自觉学习有着直接影响,“虚心好学”不仅是青少年当前学习的需要,更是他们以后学习的需要。懂得虚心学习是正确的求知态度,只有虚心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作为青少年,正是学习的大好光,在平时要虚心学习,要像孔子一样谦虚好学。不要因为自己考试成绩比较好,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这样是很不好的,要时刻告诫自己:只有谦虚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虚心请教

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认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认识上的一种进步。然而,有些青少年总是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因羞于脸面而不敢去问别人问题,而这种心理和思想就大大抑制了自身的发展,抵消了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使自己的骄傲自满心理潜滋暗长,因而就没有了“无知感”、“求知欲”,“不知”便以为“知”。其实,这是最可怕的。

真正的学问家,他们总能看到自己无知的一面,总是向别人虚心的请教。孔子曾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孔子并不否认“生而知之”,但他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他多次谈到,他的学问也是来自于虚心请教。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就更应该总结古人的教训,要有疑就问,有意识去问,虚心向别人请教。人生有限,精力有限,这就注定了学贯古今、识穷天下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毫无实现之可能,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存在无知和不足,那么虚心,不自满就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共同心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虚心学习,只有谦虚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二节学习帮助你完善人生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的更新速度更是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习便显得尤其重要。只能通过学习,我们的人生才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很好地在这个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

人生因学习而精彩

在人的一生中,绝不会顺利地走向巅峰,遭遇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学习和改变的速度快慢,是在这个无情竞争、友情服务的社会中成败之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知识的人越来越寸步难行了,其实没有知识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没有学习意识,最可悲无望的人就是那些贫困没有知识且没有学习意识的人,所有的经济力量莫不依赖于知识,产生于知识,市场竞争由产品竞争发展到知识竞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拥有深厚的知识,才能够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人生因学习而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学习的一生,我们生命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所得到的经验都是一笔财富。只是有的主动学习,有的被动学习,这也正是先进与落后最直观的体现与最根本的原因。不凡之士与庸常之辈的最大区别,并不在于他的天赋和付出,而在于他是否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只有勇于挑战人生,才能拥有成功的希望。在人生的竞技场上落败的原因,不是缺少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或选准目标,且又缺乏坚强的斗志,只有把注意力凝聚在目标上,才能取得可人的成绩,才能为日后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心中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却不愿意为此而努力学习,注定是一种悲哀。目标好像靶子,必须在你的有效射程之内才有意义,如果目标偏离实际,反而与事无益。你必须要为目标付出努力,如果你只空怀大志,而不愿为理想的实现付出辛勤的劳动,那“理想”永远是空中楼阁。只有把目标和行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拥抱成功,目标和行动是改变人生的砝码。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具有什么条件,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专心致志,勤奋刻苦,好学多问,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自然会越来越接近成功的那一天。

如果我们不懂得前进,只知一味地固步自封,那么将永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最终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这就是在“赛马中识别好马”的道理。当今社会的人才竞争,说到底是知识的竞争,学习力的竞争。作为国家的下一代接班人,我们只有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实力,将来才能很好地立足于社会。

知识是种热量无穷的强大能量,知识与行动结合起来就是力量。学知识好比零存整取的银行存款,同时要有与众不同的创意,这样才会收到与众不同的收获。

通过学习,可以使我们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信心。要知道,人生的失败并不是败给了谁,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良好的心态和信心,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他是一事无成的,惟有自信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会使可能也变得不可能,对于不相信自己的人,永远都不可能做得了将军。

当今时代,选择了学习,就等于选择了改变,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通过学习,放飞人生梦想

我们身上都背着一个生命的行囊,辛苦地跋涉在漫漫的人生之旅中。梦想是精神的支柱,坎坷则是梦想的梯子。因此,我们必须去正视坎坷,认真学习,用知识来放飞梦想,完善人生。

不同的人可能会拥有相同的梦想,然而收获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在追梦的途中,有人一路鲜花掌声,有人一路荆棘丛生。虽然他们都达到了相同的梦想,但前者缺少了克服磨难的耐力,后者却会拥有饱经风霜和痛苦之后那种成功的喜悦。坎坷,会使我们的生命因之而更加亮丽多彩。

我们是新时代的希望,生活在未来和现实之中,难免会经历彷徨,但只有奋斗了,就一定会将梦想成功放飞。正因为有了梦想我们才不会在生命的途中迷失方向,从而矢志不渝的坚守着人生的信条。无梦使一生贫困潦倒,无志则使一生贫贱低劣。带着梦想行走的人一生充实饱满,无梦的人只是生命途中的一具行尸走肉。追梦中我们汲取经验,拓展视野,锻炼能力;梦圆时,我们便可尽情地放声高歌。梦想,会使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存活在这个世上。

梦想与现实之间遥远的距离,有时可能会让我们想到退却,有时甚至会让我们感到绝望。正因为有了这些坎坷与无奈,我们才会更好的珍惜梦途中的成果。而坚持学习则是实现梦想最现实、最有效的方法。布伦克特用行动给我们证实了一个真理:“如果谁能把三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50年,那么50年以后,他就是总统了。”

人生最大的失败便是因绝望而陷入万丈深渊,最大的胜利则是管理好了自己的梦,使梦想成真。结局中,或许我们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就,但是我们为之追求过,努力过,奋斗过;为它哭过,笑过,痛过。即使失败了,我们也可以扬起头问心无愧的说“我不后悔,因为我努力了!”滔滔历史长河,湮没了无数的英雄伟绩,只有那坚定的信念在心间熠熠生辉。努力了,便不会后悔,奋斗了便再也没有遗憾存在。只要我们为了人生之梦而努力学习了,只要我们做到了人生无悔,那么就已经收获了胜利。

世间万物都需要甘霖进行滋润,梦想需要我们用理智去呵护,用知识去灌注,用行动去支撑。我们不能不顾现实的制约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梦境,也不能盲目把眼前的一点小利益当成自己伟大的梦想去追求。脚踏实地,让我们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从自身的优势出发,用睿智的眼光正视未来的梦,既不轻言放弃,让梦想随风而逝;也不沉溺其中,让梦想奴役了自己的灵魂。我们既要做梦想的追求者,在梦想的指引不断地奋斗,也要努力去做梦想的主人,使它成为我们成就未来的指路明灯。

高尔基曾说过:“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对于一个缺乏知识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强者的。学习是我们成功的资本,这是因为无学将无以致用,所以要做一个以知为本的人。

第三节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是永远没有尽头的,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觉悟的圣贤也告诉我们,没到达“无学位”,就是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学习是成为家庭快乐和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通过没有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的不会是苦涩,而是一种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学习永远没有尽头

不管是哪一种成功,它的到来都不会是一朝一夕的结果。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成长和发展,就必须不断要不断地学习。不懂、不会,就要去了解,就要去学习,学习就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孔子曰:“学不可以已。”向我们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比如遗传变异、水生动物演化为陆生动物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就会被自然所淘汰。人生活在社会中也是这样,从出生开始,便开始慢慢地学会走路、说话,在成长得过程中逐渐接触到各种事物,需要不断地学习很多东西,如处理日常事物、人际关系等等。有的人善于了解、学习,于是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有的人却故步自封,懒于了解、学习,结果遇事时总是会感到不知所措,长大后与社会格格不入,最终被社会所丢弃。

如果我们现在的学习成绩很优秀,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心休息,安于现状呢?如果有这种想法,那毫无疑问是想错了。孔子集群贤之大成,振玉声金,却仍不断地学习,若非如此,孔子是不可能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儒家的创始人;当代围棋世界第一人李昌镐,虽已达至尊之位,仍毫不知足,依然勤力于围棋,因此他的霸主之位才坐得稳如泰山。相反,王安石笔下的神童仲永,被他父亲当作摇钱树而没有继续学习,最终变成“泯然众人矣”。因此,我们一定要像孔子、李昌镐一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这样才能走在别人的前面,走在时代的前沿,让自己今后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想要学有所成,就必须让自己不断地了解,不断地学习。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秦孝公率先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别国不敢小觑;还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王,正是他正视现实,励精图治,楚国才能傲视群雄!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去掌控,因此,我们一定要不停地去学习和前进,使我们的祖国能够傲然毅立于世界之林!

要时刻谨记:学无止境,学习的道路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我们一定要一直向前行进!

我们需要终身去学习

在漫长得历史之中,先祖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财富,因此我们有着永远也学不完的知识,即使到老也学不完。从自身来讲,学习是对精神的充实,在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人性会得到升华。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需要突显自己的价值。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活到老学到老,平凡的一句话,是做人的大意境。作为中学生,我们一定要将终身学习这一理念根植于心灵深处。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别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我们可能根本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存在,感觉好像是一句空话似的。但仔细观察周围,就会发现,“学到老”的例子居然可以信手拈来:婴儿咿呀学语,儿童的各类趣味班,学生时代的在校学习,工作以后的在职培训,退休后的重新认识生活,各处的老年大学里更是人才济济,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不断学习,健康成长、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工作、人际交往、休息娱乐……生活中所呈现的一个个闪亮的珍珠,都是通过学习这条线而串连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使人生处处充满色彩。

从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是一种客观现象,所有意识之外的东西都是客观的,客观事物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当然,事物是客观的,并不代表我们人在客观事物面前就无能为力,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我们进行实践,从而改变事物的状态,为我们自身服务。也就是说,正确的实践要有正确的意识为蓝图。如何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呢?答案就是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取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从而为自己增加更多的能力,进而为自己创造条件,今后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们可以为实现梦想而学习。不管是在采取科举制的古代,还是在采用考试制的现代,有很多人都是为了成才而读书。为了出人头地,相信“学海无涯苦作舟”,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终究会到达自己希望的彼岸。但也有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只能向知识的彼岸靠拢,却到达不了。但结果并不重要,因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收获了人生的无穷财富。

我们可以为了兴趣而学习。因为通过有趣的学习,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人生变得充满色彩。“学海无涯”,因此需要我们学会“巧做舟”。选择学习自己的感兴趣的知识,会使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品味到人生的美好。

我们也可以为了博学而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己有,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知识财富。

总而言之,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在学习,只有明白了学无止境,需要终身学习这个道理,通过知识实现梦想,通过读书来寻找乐趣,通过知识来创造未来,那么,你今后的人生将会是一片光明。

第四节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这句话表明了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广阔,疑问也就越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多。不管你的知识有多么博大精深,还是要去学习。

作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该多学些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懂得做人的道理,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不断学习

焦耳是英国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就有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为了测定热量和功的数量的关系,精心设计量热器。经过多次实验,他的实验结果本来已经相当精确了,但他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就,还是不断地学习,在四十年里,一共进行了四百多次实验。正是由于他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他才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改革的时代,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不是强者,就不属于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不能“知足”,要不断学习。

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有一次,一个年轻人问爱因斯坦:“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的空前绝后了,为什么还这么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享受一下生活呢?”爱因斯坦听后,没有说什么。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稍微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我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呀。”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

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的相对论以及他在物理学界的其它方面研究成果,留给人们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财富。然而,就是像他这样,他还是在有生之年中不断地在学习、研究。作为青少年,更应该用有限的生命时间去探求更多的知识空间。

在学习上永不满足

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前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法国作家左拉说:“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智慧就是财富,而智慧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作为青少年,不要放松学习,在学习上要发扬永不满足的精神。

有一个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容器都装得满,惟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在科学史上,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到现代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从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到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理论,“不满足”就像一块块里程碑。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满足,积极进取,才能够有一个新的突破。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能力与其掌握知识的广博有着很大的联系。知识渊博,眼界就会开阔,思想就会充实,境界就会高远,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会比较灵活。所以,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知不足。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最珍贵,那就是知识;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学习上知不足,就是越学越知自己不足,越知不足越要学习,学习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应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大千世界的种种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正在一日千里地飞速发展,作为青少年,不随时感到不满足,不用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那么,即使今天你是个知识渊博的人,明天也会喟叹自己无知。

越学习,学到的东西越多,才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不过成长正是建立在这种阵痛之上。换句话说,能意识到自己无知时,正说明你正在试图进步。所以,青少年要谦虚努力地去学习知识,不要满足于现状。

第五节知识是成功的基石

雨果曾说:“知识是人生旅途中的资粮”。知识是力量,知识是资源,知识是人类通向成功的基石,知识是弱者改变命运的武器。

知识是一种资源,象“煤”一样,人们用煤取暖,煤给人们带来了光和热,如果人们不用它,它就是“石头”,就堆在露天没有用处。知识如同煤炭一样,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黑金”,你只要能像利用煤炭一样,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知识就会发光发热,产生无限动能。知识是一架梯子它也为我们的人生开通了一条又宽又广的道路,它给我们信心,给了我们最大的力量。在人生旅途中只要备足了精神食粮,大胆往前进就是了,无所畏惧。

只用储备了足够的知识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它是一个人通往成功的重要资本。俗话说的知识改变命运,也正是这个道理。

知识改变命运

出生于广东潮州的李嘉诚,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仅靠担任小学校长得父亲一人供养着一大家子。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李嘉诚当时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知识。在积累了足够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李嘉诚还掌握了工作方面的知识,他以常人无法比拟的毅力吸收着各方面的知识,在其年仅22岁时李嘉诚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并凭着自己强硬的知识及经验取得了成功。

李嘉诚虽然已经取得了成功,但他并没有满于现状,他还在不断的开拓自己的视野,吸收着各个领域的知识,但他并非盲目的,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即使是在1960年代中期,香港地产业陷入低谷之时,李嘉诚也没有怯步,1979年,收购和黄进入港口运输业;至1995年12月,李嘉诚所属的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超过420亿美元。

李嘉诚在此基础上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又打拼了十几个年头,他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和任何人一样,有低谷、有徘徊、有失意,但他还是挺过来了,成为了全球华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偶像,还给他送了一绰号“超人”。

从贫困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大亨到救市的白衣骑士,从“超人”到新经济的领袖,从管理大师到传媒高科技弄潮儿,从身无分文的穷家小子到坐拥千亿中国首富,一世英名的李嘉诚是靠什么走到今天呢?

一个穷困的少年,凭借自身的知识与智慧,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财富创造神话。其在世道低迷之时屡屡出手并赚得衣钵满归,在资本市场叱吒风云,收获丰厚,他是典型的商业奇才,其经典案例也被列入世界管理大师的商业教程。而超人,在以12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港澳台百富榜首富的同时,也以浓缩了无数人财富缔造梦想的亲身经历成就了自己在华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李嘉诚,一个平凡的人塑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不是豪门出身,没有过硬的身份背景,他完全考得是个人的智慧,靠得是年轻时积累的知识为财富,打造了他如今的帝国大厦。

知识,成就自我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荀况曾在文章中论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时间及意志的考验和煎熬,同样的道理,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没有人会“不经风雨就能见彩虹”。每个人只有经历了知识的积累才能成就自我。万丈平楼高地起,如果基础都打不牢靠又何来的成功可言呢?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白居易,曾在诗词中有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只有积累了足够的智慧才方可到达成功彼岸。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任何事情都可能转瞬即逝,但知识是永恒不变的财富,它也是我们立世的资本。有了知识的积累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脱颖而出。社会发展的步伐异常之快,若想很好地同时代并发展、同进步,那就需要我们以虔诚地态度不断地获取知识。在求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不应气馁,不应退缩,而是应该虚心地向他人请教,成就自我。

第六节不耻下问,虚心求教

人的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有些不如自己的人在某一方面可能会超过自己,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懂得不耻下问,虚心求教。

人们称知识渊博的人为“有学问”的人,其实,所谓“学问”,就是既学还问。所谓善学者必善问。“问”是由思考得来的。凡是有学问的人,必定是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且总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敢于做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完全是靠自学而成才的,他学习知识和创造发明的重要法宝就是“问”。在他的一生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从没有停止过发问,而提出“为什么”已成为他做事时的一种习惯。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朋友,看见他的手指关节肿了,便问道:“你的指关节为什么会肿呢?”

“我也不晓得确切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你自己都不晓得呢?医生也不晓得原因吗?”

“有啊,不过每个医生的说法都不尽相同,但是有多半医生认为是痛风症。”

“为什么他们会认为是痛风症呢?什么才是痛风症啊?”

“他们告诉我说这是尿酸积液在骨节里。”

“既然他们知道病因,为什么不从你骨节中取出尿酸来呢?”

“他们不晓得如何取法。”他的朋友回答。

“他们是医生,为什么会不晓得如何取法呢?”爱迪生生气地问着。

“因为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为什么?我不相信。”爱迪生非常肯定地回答着。

爱迪生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立刻跟朋友告别,回到实验室进行试验。他排好一列试管,每只管内灌入不同的化学液体,每种液体中都放入数颗尿酸结晶。两天之后,他看见有两种液体中的尿酸结晶已经溶化了。于是,又有了新的发现在这个发明家身上问世。

其实,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所以,作为青少年,更不应把问“为什么”当作一件羞耻的事。要像爱迪生一样,做个敢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因为这是一种博采众长得学习方法,是一种提高自身的学习方法,它还体现了一个求学者应有的度量。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即使你是一个天才,你也不可能一通百通。一个聪明的人,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不耻下问,虚心地向他人求教。

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求教

青少年通常会有一个通病——心高气盛,恃才傲物,总以为自己是鸿鹄,别人都是燕雀,眼光总是高高在上,根本不把周围的一切放在眼里。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门框撞了头,才发现门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要想进入一扇门,必须将自己的头低的比门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弯起腰做好攀登的准备——即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求教。

放眼望去,凡是能够登上顶峰的人们,不论是在舞台上发表演说还是乘机出访,总是微微低着头俯视脚下的人群,因为他们站在高处。而他们脚下成千上万的人们,总是高高抬起头向上仰望,因为他们站在低处。

有人曾问过苏格拉底这样一个问题:“据说您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仍保持着微笑,对他说:“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想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必须懂得低头呀!”

在我们民间也有这样一句谚语:“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如也的稗子,才会显得招摇,始终把头抬得老高。

所以,对于每一个行将上路的青年而言,都必须牢记: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汲取到各种有益身心的营养,并在它们的滋养下最终成为栋梁之材。

青少年更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问,没什么大不了。很多人会觉得丢人,觉得把自己在外人面前自设的面子给丢掉了。其实,面子是别人给你的限定和束缚,你完全可以不去理会,记住一句话,面子是这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相信只要你每次都像一杯水,问之前完全把自己倒空,虚心地、真诚地去请教,别人会很愿意告诉你,而且你倒的越多,装的也就多了。而此刻你的虚心成就了你的成长,这次不懂的下次就知道了。

不要看轻了自己,更不必因自己的不足而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韩愈不是说过吗?“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虚心好学,指的就是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这才是“不耻下问”的精神。

第七节不断学习,增强能力

亚基巴认为:“知识对于人类而言,有如水之于鱼。有知识才能生存。”

生命需要不断地学习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可能你会说:“好聪明的小孩。”

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

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因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

生命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是很重要的,它是进步的阶梯,我们只有不断地一层一层阶梯上,才能逐渐地体现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收益。犹如我们攀登泰山拾阶而上一样,当我们每上一层阶梯,就能看得更远一些,同时就收获一份激情,多了一份向往;而当我们就这么坚持不懈地最终到达顶峰时,我们才能一览众山小了,才能收获巨大,那样的心境是多么地开阔和舒畅的啊!

西勒尔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曾经为了生活而做过打工仔。某一天,西勒尔由于未找到工作而断了收入,但他无论如何都想到学校听课。于是他爬上学校的屋顶,把耳朵贴近烟囱,整晚就这样听着下面教室里的讲课,不知不觉便在屋顶上睡着了。其时正值寒冷的冬夜,天空下起雪来,将他覆盖起来。次日,学校又开始上课,但教室却非常昏暗,学生们抬头一看,只见天窗被一个人遮住了。西勒尔早已冻僵了,很久才苏醒过来,从此以后,他成了免费学生。

西勒尔的故事广为传播,再加上他的勤奋好学,后来成了别人学习的榜样,甚至连耶稣基督的训示也有许多引用西勒尔关于知识和学习。

知识就是力量

我们依靠什么来完善人生、成为迈向成功路上的佼佼者?知识可以成为实现人生跨越的桥梁,成为他铸就高尚灵魂的熔炉。有过这样一句话:掌握的知识多了,学问多了,精神境界也就会高起来。知识如同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广阔的人生海洋。

古今中外,屹立于世间最璀璨、最明亮的那颗明珠就是“知识”。屠格捏夫说过,“知识比任何东西能给人以自由。”而当今知识爆炸,创新一日千里;内容远远超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教育则可具体成智商、情商两类。拥有两大法宝,就有如龙泉在握,诸葛再世,执牛耳而行天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生须臾,在这个知识创造价值的激烈竞争年代,拥有知识才华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相信知识的力量便相信你能走出人生的辉煌!

在全球知识化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人生改变的机遇是留给那些随时准备着的人,作为青少年,只有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第八节学无止境,用学习书写人生的履历

学习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对学生尤其重要。屈原曾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可以获得新知,而知识可以塑造不同的人生。

对于学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虽然学有所成,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应该继续学下去;有的人则认为,学到的东西只要够用就行了,能应付得了就行,他们宁可将时间花费在玩耍上,宁可在网上聊天,也不愿再继续学习,不愿意在学习上增加新的投入。生活像一首歌,只有学习才会发出悦耳的音乐;人生像一本书,只有读懂才会写出灿烂的辉煌;知识是一把钥匙,只有学会使用,才会探索出无穷的宝藏!

残疾——轮椅上的天才

在新的千年到来之际,美国白宫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演讲,其中以科学为主题的演讲是《想象与变革——下一个千年的科学》。它的演讲者就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教授、“轮椅天才”斯蒂芬·霍金。他患有严重的残疾,双手只有3个手指能动。这个极度残疾和极度聪明的科学家成了这次不同寻常演讲的理想人选,外号叫“爱因斯坦”。

20世纪90年代,谈论宇宙学渐成一种时髦,宇宙大爆炸理论虽不是新的理论,但在公众心中却非常新颖。特别是谈到霍金,人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称他是自爱因斯坦之后最好的物理学家。

霍金是英国人。在研究学习期间,霍金得了一种怪病,是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这种病使行为本来就不灵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这种病迅速恶化。霍金非常苦恼,以至于他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然而,霍金并未放弃正常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他在这时结婚了,5年后他成了3个孩子的父亲。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奋。他曾梦到自己被处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他认为,“我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其他人”,要做点儿善事,以回报社会对他的恩惠。

勤奋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于物理学界。研究黑洞举世瞩目,60年代,由于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激发了天体物理学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时,黑洞研究使他初露头角。霍金将热学引入黑洞的研究,这大大加深了对黑洞的认识。由于霍金在天体物理学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他获得1978年的爱因斯坦奖。现在,霍金已快60岁了。尽管身体残疾,他仍经常旅行、演讲、著述。他的《时间简史》已发行几千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种。由于霍金那富于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他的《时间简史》还被搬上银幕。人们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画面,听着霍金敲打计算机键盘和计算机合成后的声音,人们为现代物理和宇宙理论的深奥所震慑,为人类的智慧所感叹,并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时仍在攀登科学高峰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霍金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他不但享誉物理学界,其精神也令世人敬佩,成为了世人心目中的偶像!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应追溯到霍金的努力和不放弃,他用学习书写了自己的人生。如果当初,他被病魔打倒,就此中断自己在物理学上的研究,可能她永远都只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残疾人,没有任何成就,一生默默无闻。

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比霍金幸运,有着健全的躯体,正常的行动能力,却总是在感叹人生的不公,一生毫无成就。只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靠知识来书写自己的人生。西方有句话说,上帝给你关上了门,一定会给你打开另外一扇窗户。在遇到任何事情时都可以积极的思考,用学习来书写精彩人生。

学无止境

在古时候,有一个小和尚,他离开家乡去拜师学艺。他找到了一位高僧,并恳求高僧收他为弟子。高僧见他一片诚心,又天资聪慧,便收下了他。跟着高僧学习了两年,小和尚自以为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师父的真传,便不想再继续跟着师父了,于是就向他的师父辞行,要下山去。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没有说什么,让小和尚拿来一个钵子,然后让他往里面装一些石头,装满为止。高僧问小和尚:“装满了吗?”小和尚答:“已经满了。”

高僧往钵子里面放了一些芝麻,晃了晃,芝麻一会儿就不见了,接着高僧又抓起一把芝麻撒进去,晃了晃钵子,芝麻又不见了。“钵子装满了吗?”高僧再次问小和尚。小和尚惭愧地告诉师父:“看上去满了,可是还能装下很多东西。”这时,高僧又取来一只杯子,让小和尚往里面倒水。小和尚看杯子满了,就想停止倒水。高僧却说:“不要停,继续倒。”结果钵子倒满了水后,多余的水都溢了出来。高僧这时候才让小和尚停止倒水,然后问他:“满了还装得下别的东西吗?”小和尚明白了一些什么,惭愧地请求师父原谅。

如今正处于信心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对每一个人来说,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在人生的旅途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作为青少年,无论是在逆境还是顺境中,学习不能松懈,因为知识可以照亮人生的道路,给正在迷茫与无助的人指引道路。

人的一生都在追逐着知识,希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然而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人活着是为了认识事物,了解事物,创造事物。如果用学习来衡量一个人,中国古训中的一句话很适合:“有志不在年少,无志枉活百岁”。作为青少年,要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第九节学习是为自己淘金

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宇宙的存在,生命的沿袭;学习,让我们了解到了我们视野所无法看到的世界;学习,也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学习是在为自己积累财富,为自己的成功奠定基础。而好问是学习的一个表现,然而有的学生自我否定意识较强,有一种自己提不出问题的心理;也有的学生是怕别人的嘲笑,怕他们会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只靠老师讲解,做作业照套例题,认为没什么好问的,形成了懒于提问题的依赖心理,从而形成一种不习惯问为什么的思维定式。那么学习也就不会有什么新的突破。当你不懂的时候又不问,那你就永远不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就更不要说为自己积累财富。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总会有很多未知的东西,而且积累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圈,知道的越多,圆圈的面积就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不知道的东西也就越多,需要问的东西也就越多。纵观古今中外,滔滔历史长河中,你可以看到许多智者向你走来。他们一路走来的故事让人们感叹,让人们折服,深思之后,你是否也悟出了一个真理:学习是在为自己淘金。

好问是学习的良好开端

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他在力学上的贡献奠定了他在学术领域的地位,通过学习让世人了解到了自己。其实年少时的伽利略也无什么过人之处,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问老师问题,只要是自己了解不到的,都喜欢拿出来问清楚,很让老师头疼。也正因为他总是喜欢问些书本外的知识,对知识有着执着的向往,成就了他在力学上的业绩,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为自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回答的时候就难免过于敷衍,但他从不在乎,不理会他人的看法,他觉得书本里还有许多自己所不了解的,自己对那充满了向往和憧憬,于是还是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因此,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有好奇之心,善问之意。

伽利略通过学习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赢得了人生的财富。中国古代也讲究“勤学好问”,这是古往今来任何时候都不变的真理。能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而思维活动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开动大脑才能获得新知。有人曾讲: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可见学习还是在为我们自己谱写道路,奠定基础,改变我们的命运。

学习为自己增加资本

经常会有人有这样的疑惑,我为什么要学习,为何而学习,丧失了原动力。自古就有“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读书是苦的,但中国古代又有多少文人是通过读书学习这条路成就自己的一生辉煌呢?无以计数,还有后来人前仆后继。老师也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见读书确实苦,但也曾讲:“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见通过读书学习获得知识,还是在为自己添资加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是这个道理。

学习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正如萨克雷所言:“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

人的一生都在寻找,寻找真理,寻找快乐,也在寻找自己的人生,而学习是我们最好的方法。

第十节人生财富蕴含在书籍中

高尔基曾说过:“热爱书籍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书籍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真正的、有理性的人。唯有这种人能真诚地热爱人,尊重人的劳动,衷心地赞赏人类永不停息的伟大劳动所创造的最美好的成果。”

阅读是一种从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提高人的语文素质,吸收、贮存、使用信息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课外自主阅读,形成自读能力,促进思维和意志品质及情感的发展,养成不断追求新知的自我学习,储备人生的财富。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推荐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健全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

阅读是一种审美实践。从文本本身的角度看,读物是一个美的世界,其中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方面的美学因素;从读者的角度看,在阅读美文和文学作品过程中,读者需要亲自经历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和想象、审美愉悦等一系列完整的审美心理活动,因而有助于形成和完善读者的审美情趣。在阅读中,不仅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还陶冶了情操,储备了人生财富。

阅读,开阔我们的视野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从爱因斯坦的言谈举止上,他们发现爱因斯坦比一般孩子反应都要迟钝。在学校里,爱因斯坦也不受欢迎,因为他的笨影响了同班同学的整体成绩,慢慢的爱因斯坦不喜欢讲话,不喜欢和同伴们一起玩耍,他发现他们的图书馆是一个好的去处,于是每天都到那里去报到。在这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这里,爱因斯坦开拓了自己的视野,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通过课外阅读结识了许多的伟人,在他们身上他了解到了另一个世界,他把书当作空气、阳光、水分,“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就是他人生航途的食粮,给他提供了养分,给他精神支柱,也为他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他最终成为蜚声世界的大师。

阅读,陶冶情操

首先表现在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了解文化的历史脉络,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开阔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形态;增长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广泛地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其次,还表现为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受到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熏陶,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濡染,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此外,在阅读实践中,学生还会逐渐培植起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总之,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在搭建学生整体的精神构架。有了这个精神底子和构架,他们在未来才会拥有一个严肃而美好的人生。

现代学习节奏紧张、竞争剧烈、内心压力和脑力劳动强度加大,课外读物为学生提供了追求个性、放松自我的氛围,从中可以获得精神的慰藉。阅读具有积极的功能,但中学生应有选择的挑选读物。阅读不是随意浏览,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阅读的对象严肃,不像休闲阅读那么时髦、轻松、有趣。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