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莫做过谦的人
切莫轻信过度谦虚的人,尤其对方摆出讽刺他自己的态度时,更不能骤然相信。因为,这种谦虚的背后,八成隐藏了强烈的虚荣心和功名心。
在传统文化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一直都认为“谦谦君子”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但是,很多外国人都不喜欢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应该说,谦虚本身没有错。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大多是谦虚的。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蒙恬讲过:“谦虚是社交的美德。”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更是从也说明谦虚:“最有学问的人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最谦虚的。”但问题是,我们有些中国人的所作所为在外国人眼里是谦虚过了度,就麻烦了。
过谦之人,使人“笑”之
这并不是说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就不用谦虚了,关键就是不要过谦。因为传统的因素使很多国人认为在别人面前直言不讳地肯定自己是自吹自擂,所以中国人有的时候喜欢过度地去做一些自我的贬低和自我的压抑,而这样作在外国人的眼里就有点“假客套”的感觉。反过来,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去看外国人,认为外国人的自我宣传、自我肯定、自我介绍有点不够谦虚。称之为“骄傲”。
中国人参加一次去外国人的宴请。外国人能邀请别人到家里人吃饭,一般都是最亲密的朋友。中国人初次到这个国家,认为到他们家里去一定会美餐一顿。因为按照中国人的逻辑,朋友家里请客一般都会很丰盛的。结果到了他家里之后才发现,他准备的饭菜非常的简单。一个青椒拌的色拉,几个炸鸡块,一份奶油烤鱼,再加一个三明治和一个洋葱汤,就没其他的了。菜上了桌以后,男主人就当面跟我们讲,这是他太太精心准备,专门为您们烹制的最拿手的菜,并且这菜里的主料如洋葱、青椒都是他太太亲自去选购的。但其中有一个中国的女同志却说:“什么破玩意儿,还好意思吹!”
实际上这只是中国人的看法。中国人觉得他是在自吹自擂,认为就他们这些东西还好意思吹。但是在外国人看来,他在请你吃饭的时候,主人主动向客人介绍这个菜是认真烹制、精心准备、再三选择的,实际上是说明他对这个客人比较重视,而我们中国人想的是另外一回事。再打个比方,我在公务交往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帮了别人的忙或者履行了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外国人就会道谢,那中国人就会讲:“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是我的职责!”结果很多外国人就接受不了。他们认为你帮我这是你的职责,不是你对我应有的帮助。所以有经验的人就会讲:“我很高兴为你效劳!”这就有点人文关怀、主动积极进取的意思了。所以因为文化差异,这种状态经常会出现。因此,我们不要过分的谦恭。
在交往中,因为人和人之间不了解,所以要善于宣传和推广自己。其实,这跟自吹自擂不是一码事儿。因为在交往过程中,我们适当的表扬、肯定、推荐是必要的。我国因为传统习惯和传统思维方式的问题,往往有些所作所为在外国人眼里有些虚伪,有些假客套。他们称之为“东方式客套”。这样的事例让我们青少年受到警示,我们切莫做过谦之人,到了该表现自己的时候,也绝不要因为“谦虚”而推迟,要大大方方的展现自己的优势。
学会肯定自我
据说,清朝洋务派领袖李鸿章出国,在一家外方餐馆请客吃饭,李鸿章的祝酒词说:“感谢各位政府的达官显贵来给我捧场,本应认真招待,但时间有限,准备不够充分,略备粗茶淡饭,希望各位不要见怪。”第二天这些话见了报,餐馆的老板非常气愤要找李鸿章打官司,说:“李鸿章你自己骂自己就行了,你没时间你活该,但为什么说我的菜是粗茶淡饭?”
有的时候谦虚不仅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还会产生连锁效应会影响到别人。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讲了一句话“伟大就是伟大,不凡就是不凡,实在没有必要过分的自我贬低。”有社会交往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国内和国际交往中,过分的狂妄和过分的谦虚,都是在走极端,都会有碍交往效果。如果我们不太注意这一点,会很麻烦并会影响到沟通。
我们青少年在交往的过程中“切莫过谦,”要肯定自我。肯定自我是自信的表现,是展现实力的要求,是一种光明正大的具体做法。这一点在交往中被视为是一个人自尊、自爱的维护和表现。比如人家问你:“学习好不好?”如果你不行就别吹嘘,如果确实还行,就应该明讲:“我的学习还行,我的学习很棒。”特别是面对有些问题时,尤其需要我们肯定自我。
相互之间“不必过谦”就是要通过人际交往适当地肯定对方,要善于对交往对象表示敬意。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一定要注意:委屈自己没有关系,千万不要委屈交往对象。不要说人家没实力、没品位、没能力,要让对方感觉到获得了应有的尊重。
要有意识的适当的强调突出自己的学习。突出自己的学习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而且也是展现实力的要求。我们要特别了解在交往中,在学业方面要不厌其烦的去主动的推荐自己。展现和突出自己的学习,是有实力的标志,是自我肯定的表现。
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过分的谦虚只会招到他人的他人,我们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谦虚客套。不做过谦之人,21世纪的青少年要用新的处事方法来肯定自我,完善自我。
第二节谦之美德,过谦之有诈
想要成功吗?刻苦修炼你的真本事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切勿过分“谦虚”!过谦者,必有诈。
谦虚对我们来说,的确是美德;但是过于谦虚的人,应该提防他装作谦虚其实很骄傲。谦,美德也,过谦者多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或藏奸。
过度谦虚,身败名裂
宋佳是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毕业将临之际,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去一家设在北京的美国公司应聘。在最初的几个环节上,宋佳凭着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明强干,过关斩将,很快就胜过了其他几名竞争对手。可是,大出其意料的是,在原本对宋佳很感兴趣的公司总经理对他进行面试的时候他竟然因为一句自己平日时常挂在嘴边的自谦词,从而痛失良机,遭到淘汰。
当时,那家美国公司的总经理询问宋佳:“你的交际能力怎么样?”宋佳谦虚地回答道:“不怎么样,很一般。”对方接着又问“如果我们录用了你,你认为自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吗?”宋佳的回答是:“我觉得还行,能凑合吧。”
宋佳以上的回答,中国人一听就明白,纯粹是谦虚和客套。然而那位美国的总经理却不了解,跟中国人交谈,要注意“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结果宋佳说什么,人家就信什么。宋佳当时讲自己的交际能力“不怎么样,很一般”,那么人家为什么不再挑一个交际能力更强一点的人,干嘛非要用宋佳不可呢?人家问宋佳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答以“觉得还行,能凑合吧”,显得也很是勉强,并且还使对方对宋佳产生了缺乏实力和自信的不良印象。
其实,宋佳在当时假如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我有很强的交际能力,我对此充满了自信。”对第二个问题答以:“我想我非常适合做这项工作,而且只有我才能更好地为贵公司做好这项工作。”那么,那份工作大概就非他莫属了。
中国人的待人接物,在一般情况下,讲究的都是含蓄和委婉。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时,中国人大都主张自谦、自贬,不提倡多作自我肯定,尤其是反对自我张扬。在这个方面若不好自为之,就会被视之为妄自尊大,嚣张放肆,不够谦逊,不会作人。
可是事实证明,中国人的这种过分谦虚,不敢正面肯定或评价自己的做法,在对外交往中并不为外国人所理解,而且也不大会为其所认可。在许多情况下,中国人在面对外国人时过于自谦,非但不会得到好评,而且还极有可能自讨麻烦。前面所讲述的宋佳应聘的小故事,就是一例。
谦虚得当,不卑不亢
刘明参加外国人的一个宴会。外国人的宴会一般是比较讲究服饰的。如果刘明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或一般性的普通客人就算了,但刘明却是“主宾”,客人跟他打招呼的时候客人说:“刘先生,您这身西装很帅呀!”刘明回答说:“我认为我这身西装确实不错。这身西装是意大利胡利奥的。”这样一说,就显得刘明比较体面,既不失大礼,也提高了自己的品味。
在交往的过程中,有必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时,得体的做法,是要切记“不必过谦”原则,并将付诸行动。在与朋友交往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1.这样做会使人感到自己为人诚实。要是过分地自谦、客套,弄不好就会给人以虚伪、做作的感觉。肯定自己,实际上对于自己也是一种尊重。
2.这样做会使人感到自己充满自信。因为不敢正面评价自己的人,通常会使人对其产生缺乏自信的印象。
3.这样做会使人感到自己光明正大。如果不跟对方见外,不将交往对象视为外人,而是真正接纳对方、坦诚相见的话,显然就应该这样作。
“谦虚”其实也是一种处世态度,是与人交流时的一种态度。与人交流首先要想交流要达到的目的。要学习他人时,态度必须谦虚——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无知暴露自己的短人之处,掩盖自己长人之处。这才可以做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人学习你的时候,就不要太谦虚——真实地告诉他人自己会的,懂的。这会因此结出诚实的情谊果实,也因此受到景仰。蔺相如面对强大的秦国国君是不能谦虚的,要的是足够的自信。我国伟大的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度为人称道,他说:“不卑不亢”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人不可有傲气,但是一定要有傲骨。我们仰慕梅花高洁,崇敬松的威严不可犯,更歌颂竹的刚正不阿。人活在世,我们既渺小也伟大。渺小的是我们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生存的世界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我们谦恭于学问,虚心向学这一点上,我们是渺小的;我们的伟大是因为我们的尊严不可侵犯的,我们从刚出生起就享受尊严,我们应该珍视它,尊严似一块“璞玉”,需要时间和岁月的打磨,当我们成功的时候,我们要看到自己的璀璨,自己的价值。
青少年在与人处事方面,也要做到谦虚得当,适当的肯定自己的长处,不要事事都谦虚谨慎,该展现自己优势的时候就要肯定自己,当然需要我们谦虚时也绝不要吹嘘自己。这样发扬谦之美德,不做过谦之人,才能表现处我们青少年谦虚有度,不卑不亢的完美人格和文化精神。
第三节谦虚有度,完美做人
尽管在我国谦虚是一种美德,但不要去过分谦虚,有礼貌的说声“谢谢”是最好的回复,因为人与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不能用我能自己的观点来应对,否则,会造成误会。
我国的传统讲究委婉和含蓄的美德,如果在涉及自我评价,我们往往会做到自谦,自贬,而反对自我张扬,否则则可能被认为是狂妄、嚣张。诚然,这种做法体现着中国人谦逊的本质。而在对外交往中,中国人的这种行为并不为外国人理解。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必过谦”的交往原则已为越来越多的我国接受。
不必过谦
我国人员在参加一次庆功宴时。一位外国专家第一次见到中方领导的夫人,便照着西方的礼仪夸奖这位夫人美丽。当翻译把这句话翻给她听了以后,这位夫人连忙说:“哪里,哪里。”这位翻译只能照直翻译给专家“where,where?”专家非常吃惊,但他还是回答夫人道:“everywhere。”
看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笑这个翻译的技巧不成熟,但这位夫人的过于自谦在现代社会交往中已经不能适应了。但这种例子仍然屡见不鲜。
大学生刘贤,今年即将毕业,早早地投入到找工作的洪流中。经学校推荐,刘贤去参加一家保险公司的招聘。在最初的笔试中,刘贤凭着自己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专业知识,远远领先于其他竞争者。大家都以为这份工作非刘贤莫属,但事情最后却出人意料。在最后的面试中,刘贤表现得一如既往地谦虚,哪知正因为此,他痛失良机。
在面试时,刘贤被问道,“你觉得你的英文水平怎么样?”他回答,“还行。”“你能胜任这份工作吗?”“应该可以吧。”几个回合的问答,刘贤都是如此谦虚,结果使对方对刘贤产生了缺乏实力和自信的不良印象。
“不必过谦”,就是在进行自我评价时,要实事求是地对自己进行正面的评价和肯定。尤其在国际交往中,不必表现得过于谦虚,甚至自我贬低。应表现出自己足够的自信,但也不要自吹自擂,自我标榜。
不必自谦可用在哪些场合
“不必自谦”原则可以应用与以下情况:对于青少年来说,在与同学和朋友相处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要落落大方的回答说:“是”,这样才不会失礼。
1.当朋友赞美自己时,一定要记住落落大方地道上一声:“谢谢”这么作,既表现了自己的自信和见过世面,也是为了接纳对方。在此刻,我们没有必要因此而羞羞答答,也不必假客气,说什么:“哪里,哪里!”
2.当有人夸奖自己的学习好时,同样要大大方方予以认可。千万不要小里小气,一再极力对此进行不必要的否认。
3.当需要进行自我介绍,或者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介绍时,要敢于并且善于实话实说。对于自己确实存在的长处,要正面说明,并勇于认可。不可坐等对方主动找上门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敢肯定自己,不会宣传自己,往往会造成自己交往困难。
4.当自己同朋友交往时,一旦涉及自己正在忙什么、干什么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要脱口而出,说什么自己慢“瞎忙”,“混日子”。那样的话,倒真是有可能被对方看作不务正业之人。
5.请外来朋友吃饭时,应当在介绍席上菜肴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说明:“这是最有特色的菜”,“这是这家菜馆烧得最拿手的菜”。只有如此,才会令对方感到备受我方的重视。千万不要一面准备了丰盛菜肴,一面却又过度地对其加以贬低,说什么“没准备什么好菜”,“这些菜都烧得不好”,实在不成敬意,请凑合着吃吧。朋友听这了类话后,往往会因为这样而不领主人的情,甚至还会误以为主人对其很不够意思。
6.向朋友赠送礼品时,既要说明其寓意、特点与用途,也要说明它是为对方精心选择的。务必不要画蛇添足地说什么:“这件礼品不像样子”,“实在拿不也手”,“没来得及认真挑选”,“这是自家用不了的”。此类“过谦”的说法,必会大大地降低礼品的份量。
在本文开头的事例中,如果刘贤的回答能充满自信“我想我很适合这份工作”,那他一定能得到这份工作。但是就因为一句话没有说对,使它错过了良好的就业机会。我们青少年乐意想想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否也有过于谦虚的事情,如果有一定要改正,因为你的过谦行为会直接影响你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要继续发扬,影响你身边的人也做一名谦虚有度的完美之人。
第四节做一个聪明的自谦者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人的正确态度。”他本人就有这种谦虚的美德,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自以为是,才能看到他人的长处,虚心向一切人学习。
谦虚得当,受人尊敬
刘邦率兵驻扎高阳时的一天,他传见郦食其。当郦食其急匆匆地来到刘邦的住所时,刘邦正惬意地靠床坐着,由两个侍女给他洗脚。郦食其见刘邦对自己这样轻慢,心里很不高兴,只微微拱手为礼,并不下跪,说:“大王,你是想帮助秦国进攻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攻打秦国?”刘邦见郦食其不但不行大礼,还提出这样的问题,不禁大怒。郦食其正色说道:“大王既然决心聚合人马,联合义军讨伐强秦,就不应该如此轻慢长者。”刘邦听郦食其这样一说,心中一震,感到自己确实不应该这样接见贤者。于是,急忙揩脚穿鞋,正衣整冠,从床上起来,屏退侍女,恭恭敬敬地请郦食其上坐,感谢他的提醒。刘邦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谦虚。刘邦的这种谦虚的品德,不但赢得了郦食其的尊重,而且赢得了许多人的佩服,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大批的人才,如张良、萧何、韩信等等。正是这些人的邦助下,刘邦才得以成就了帝业。
反观项羽,尽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势力也远远大于刘邦,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史记·项羽本纪》),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事事但凭一己之勇,不肯听从部下的意见,以致许多有才能的人如陈平、韩信、英布等,都离楚归汉,甚至连他唯一的谋臣范增也被逼走,最终只落得个四面楚歌,兵败垓下,自刎而死,连尸首也被人分成五份用以邀功的悲惨结局。
当我们得到进步和成功时,要认认真真地实事求是地说,“我虽然身为麻雀,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现在已经具备了天鹅的能力。如果哪位也想多掌握一点东西,可以向我学习,我会尽力帮助你。”这样,用幽默的方式,得到大家的认可。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事情时,也要考虑得当,即不要因为过分的谦让使人生厌,也不要因为骄傲自大而受人临汝。做到谦虚得当,肯定能得到众人的尊敬和认可。
一个真正谦虚的人
首先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人与人性格差异很大,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与不足。要学会扬长避短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念。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作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满自信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做人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能自作聪明,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多一点智慧。谦虚的目的,并不是使我们觉得自己的渺小,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我们身边,成功的人都是谦虚的人,他们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怎样成为谦虚的人呢?具体如下:
(1)要严于律己,诚以待人。
(2)了解自己所需,了解他人所需。
(3)保持自我的本色,不要随波逐流。
(4)提高聆听与学习的能力。
(5)建立自我的内在价值感,忠于这份情感。
(6)建立心灵的平和,不浮躁。
(7)寻求新境界、新目标、并付诸行动。
谦虚有很多种,真正的谦虚,不是谁都有资格享有它的。以下几种人,并不是谦虚的表现:
1.胸无大志的人,即使诚恳的说:“我这人没有志向。”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坦率,这种坦率有时让人觉得是在叹息。
2.毫无才识的人,即使极认真地说:“我这人没什么本事。”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实在,这种实在有时让人觉的是在自责。
3.主席台上,正式发言之前来一句:“我水平有限。”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客套,这种客套有时让人感觉是一种身份的炫耀。
4.辩论场上,微笑着对对手说:“我的意见可能不太成熟。”这不叫谦虚,只能叫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宣示。
5.在机遇面前犹豫不决、左右为难嗫嘘:“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哀鸣,这种哀鸣除了显示无能为力外,便是在患得患失间不知所措。
6.困境之中难做决断,跌倒后爬起乱了方寸:“看来我是真的顶不住了。”这不叫谦虚,只能叫无奈,这种无奈表明了穷途末路的到来。
谦虚需要用一种“底气”的支撑。聪明是胜者的底气,胜者的聪明在于能从聪明中看到局限和缺欠,他的和气中透出低调,和颜中多有雅量。善良是仁者的底气。仁者的善良是能容下无端的伤害和浅陋的狂妄,他的谦俾融于忍耐之中,他的虚怀嵌入慈悲之间。博大是强者的底气。强者的博大是能让对手心悦诚服地拥戴和情不自禁地敬仰。真正谦虚的人,能看透一切,所以不躁;因为思想遥远,所以不妄;因为目标高大,所以不傲;因为光明正大,所以不惧。
这样的人,才称的上是谦虚的人。但愿我们能拥有“聪慧、善良、博大”,并最终拥有“谦虚”,做一个真正“谦虚的人”。青少年要时时警告自己一句:学会谦虚,首先要学会学习,只有努力的学习,才最终学会谦虚。
第五节别让自己成为做作的虚伪者
虚假的谦让一出现,真正的谦让就及时消亡。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我们在人群中,哪一个人特别有才能呢?世间并没有一个特别能干的人,放大心胸来看,比我们贤能、有德的人比比皆是。学无止境、德无止境,道也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自谦。
谦虚过度便是虚伪
西方人常把“直率”用在很多方面。要是有什么人值得称赞,让他们知道是很好的事情。要是我认为有人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或是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我总要告诉他们。这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事实上就我的观察来说,在这点上也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比如,应该怎样接受夸奖。
又一次,马姐来到张姐家,可张姐刚好出去买菜了,张姐的爱人邀请马姐坐下,马姐欣然应允,却也没坐下,转身奔了阳台,观赏品鉴起爱人养的那几盆花花草草来。
“嘿!这盆雪叶海棠真漂亮!瞅着心里就痛快!”马姐赞叹着。
张姐的爱人对花不感兴趣,顺口说:“破花儿!瞧见就心烦,哪天腾出工夫我给扔了去!”
马姐对张姐的爱人的话么有应对,却也显得有些不高兴。
张姐回来了,把菜篮子往爱人面前一放,迫不及待地扯着马姐进了里屋。
时间大约过了一个钟头,马姐走了,张姐从门口回来径直奔到爱人面前,虎视眈眈地瞧着爱人问:“刚才你说那盆雪叶海棠不好啦?还要给扔了去?”
爱人赶紧赔笑脸,解释说:“我那不是谦虚嘛!”
“谦虚什么呀!看你那张破嘴,人都让你得罪了!”爱人悻悻地说。“怎么啦?有那么严重吗?”张姐的爱人问。“你知道吗?那盆花是前两天马姐新送给我的!”张姐面目扭曲地说。
通过这样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谦虚过度确实会引来一些麻烦。我们中国人总是认为拒绝赞扬是谦虚的表现,其实,如果别人对我们赞扬得当,确实如此,那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跟对方说声:“谢谢”,不需要用拒绝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谦虚。青少年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事情,当别人夸奖自己时,别忘了对别人说一声:“谢谢”,而千万不要用拒绝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谦虚,从而也伤害了朋友或他人。
不做虚伪的谦虚者
要是你夸大事实,就会让人感到不自在。比如你的英语学习不好,可有人却夸你的英语学习好,你可能就不太容易接受。因为你根本不认为你的英语有那么好,所以你拒绝接受是很自然的。但是如果有人在中国生活了20年,他的中文说得确实非常好,比如像“大山”那样的人物,如果有人夸奖他的中文说得很好,他应该如何回答呢?如果他说“哪里,哪里,我说得不太好”之类的话,就会显得很虚伪。
这不叫虚伪:台湾有个李敖,曾经自诩:五百年来写白话文的,第一是李敖,第二是李敖,第三还是李敖。他形容自己生平有两大遗憾:一无法找到像李敖这样精彩的人做朋友;二无法坐在台下去听李敖的精彩演说。南朝有个谢灵运,夸下海口:魏晋以来,天下文学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李敖和谢灵运,可谓狂矣,但有人说他们狂狷,而没人说他们虚伪。
这也不叫虚伪:中国人尊敬谦虚的人,不是虚伪。季羡林先生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说,现在“教授满街走,讲师多如狗”。说如果头上有一顶国学大师桂冠,“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他说自己“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启功先生则在《自撰墓志铭》中说:“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季羡林和启功,可谓至谦矣,但是顶多有人说他俩挡住了他们的“大师梦”,无人说他们虚伪。
这就是虚伪:谦虚是我国公认的美德。余秋雨先生在《霜冷长河》里也说:“我们理应更谦虚、更收敛一点。”那他为何又“虚伪”地接受大师称号呢?把“大师”降格到“老师”以下,顺坡下驴坦然接受,就有些侮辱公众的智商了,而在“被迫”接受之后还欣然的在“个人官方中文网”上“热烈祝贺”,就更有些虚伪了。
可以说,不论是谦虚还是骄傲,只要来得真诚,来得率真,不傲慢无礼,不故作谦虚,就会受到世人的尊重,朋友自会理解。但是,谁也甭想把两头都占了,既占了骄傲的便宜,又得了谦虚的美名。天底下没有这样的美事。
鲁迅先生在面对学衡派时讽刺地说:我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我所佩服余秋雨先生的也只有这一点,这样沽名钓誉的虚伪游戏你也敢玩,真是把全国知识分子都雷倒了。左拉说真诚是通向荣誉之路,我看虚伪是通向跌落之途。狂狷无胆,谦逊无量,忏悔无门。这是我对余秋雨先生的评价。虚伪,不真诚,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可怕的病灶之一。倘中国没有“大散文”,可惜而已。如果中国没有真诚的知识分子,便很可悲。我就不相信,余先生,咱们真实一点还能出人命吗?
可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谦虚是美德,但我们在利用时也必须要掌握分寸。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青少年适时的掌握谦虚的分寸,有助于进步和发展。
第六节过谦者,人必疑
要公正,因为公平难维系着人类,要和善,因为慷慨暖人心窝。要宽厚,因为你周围的人跟你一样脆弱。要谦逊,因为你的傲慢会伤害每一个人的自爱心。
谦虚就是不自满,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谦虚是一种美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但是过分谦虚变成了虚伪,就会让人产生怀疑。
谦虚过头,让人起疑
李鹏曾经在一家公司时,无论是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还是对环境,都很满意,甚至觉得到不可攀。因此,内心就格外珍惜,一再告诫自己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李鹏总是处处小心,事事让着,“夹着尾巴做人”,从不与别人争论,怕有失谦和,从不与别人争功,怕有失谦让,从不畅所欲言,怕有失谦逊,从不坚持己见,怕有失谦虚。结果时间一长,给人的感觉就是唯唯诺诺,软弱无能。因此,公司里无论是谁都对指使、指责、训斥他,也许这正应了那句“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话。因为过谦使李鹏放不开手脚,甚至有时候都觉得有点“低三下四”,总死记着“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一教诲,却忘了自己也是在“三人”之列。过谦的行为无意中抬高了他人,降低了自己。
其实,过谦就会让人感觉你没有实力,没有能力,是底气不足的表现。如果你处处表现得很强势,很理直气壮,很会据理力争,一般人往往就会“另眼相看”,甚至会“刮目相看”。在很多人的眼里,过谦的人就是窝囊废,软弱的人就是无能。
李鹏的经历让我们明白:自认为正确的、是自己该得到的,就要敢于坚持自己,就要据理力争,不要谦让,更不要客气,因为,现代社会这是一个张扬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充分展现个性的时代。如果在不应当谦让的时候谦让了,对不应该谦让的人谦让了,反而会损害自己的权力和尊严。
《圣经》中“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安慰。但是,如果对方是个无知的、无理、没有一点教养的人,你再谦和、谦让、谦恭也是“对牛弹琴”,不会赢得任何尊重,只能助长他人的傲慢、傲气。正可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墓志铭”。卑鄙的人永远无法理解高尚人的墓志铭,他们只会无知地嘲笑高尚者的高尚。
作为一名青少年,要坚持己见,不要因为别人的意见,而不敢表明自己的想法,要坚持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做事情时,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躲躲闪闪,让别人对自己指指点点,这样只会把自己的地位将的更低,反而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做人不要太谦虚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性格都比较含蓄低调,老是给人一副温良恭俭让的样子,为人稍为自信一点,还会有人出来批评你自大骄傲,做人不谦虚,其实现代社会,过于谦虚,大可不必,国人完全有理由大声地说:我们是最棒的,不过大多数人似乎还没有勇气做到这一点。
电视中经常看到一些老头老太太,在上面说他们家的生活和三十年前相比,有的说小房间换大别墅了,有的说小收音机换大电视了,四十几岁的大姐穿着红裙子,夸自己漂亮,这样就对了,毕竟自信才是美。
不过这一点也会让人奇怪,专家都说现在是千年盛世,人们还总是和三十年前比,有点大材小用,这就说明大家太过谦虚了,毕竟我们现在的生活,要比过去的好很多倍,这样的自信还是有的。试问,秦始皇做过火车吗,唐太宗坐过飞机吗,宋太祖有手机用吗,杨贵妃穿过化纤料子的裙子吗?没有!这就是中国人的谦虚方式。中国人被传统文化毒害的时间长了,过谦的习性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学不会现代人们的时尚生活。
国家发言人宣布,我国的人权状况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水平。我们应该感到欣喜,但还是有人用谦虚的口吻说:“不行不行,外国好……”这样的说法,让我们感到惭愧,难道承认自己的国家强大有那么难吗?何必要因此贬低自己的国家呢?这样的过分谦虚,外国人会认为“中国就是没有外国强”。
有一个保险公司,在每天上班之前,都要组织公司员工到天台上集合,大家集体呐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我是世界上最棒的!于是乎,整个公司的气势不断强大,公司业绩也随之大幅提高。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这样,不要太谦虚,要敢于大声说出:我们是世界上最棒的!
对于青少年来说,也要勇于肯定自己,过谦的人,必定是不受欢迎的人;过谦的人,也必定是让人产生怀疑;过谦的人,也必定是不敢肯定自己和表现自己的人。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是要是我们觉得对的事情,就要勇于承认,勇于表面自己,发扬自己的长处。不要事事都回避,只会说:“不是、不是”“那里、那里”。这样不但不会受到众人的喜爱,也会时自己停止不前。
第七节做一个坦率的谦虚者
不要让骄傲支配我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该同意的时候固执起来;由于骄傲,我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我们会失掉很多朋友。
雷锋曾过: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但是“谦虚”之意如何解释?把它拆开解为两部分,谦是谦让,虚是虚伪。“谦虚”成了被人追捧的偶像后,“谦”也就主动让贤于虚了。“不敢当”,“哪里、哪里”、“过奖了”,这些套话,都是很好的表现谦虚的托辞。
做到谦虚有“理”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谦虚这么一种受人景仰的东西,它的档次也不过是优良的美德,而不是优秀的或者是优异的美德。汉字中的一字之差是极有玄妙的,谦虚之所以没有成为优秀的或优异的美德,恐怕原因就在于“谦虚”这个词中有个“虚”字吧。
谦虚可以让我们永远把自己置于学习的地位,并可以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但是,谦虚决不是通常意义的客套与虚伪,也不是遇到工作时的退缩与推委,更不是所谓的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如果自己有能力,就一定不要推迟,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责任。
谦虚只不过是趋利避害而已。人,骨子里都有自重感。你的不谦虚将会刺伤别人的自重感。人要是表现得谦虚,它就能赢得别人的好感;要是表现得不谦虚,那它遭人厌恶唾弃肯定也免不了了。因此,我们要做一个谦虚者,做一个坦率的谦虚者。
谦虚到完美无缺
契诃夫的一句名言让人欣赏:“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叫!”契诃夫把大作家比作大狗,把小作家比作小狗。他鼓励“小狗”们大胆创新,在文坛上发出有自己特色的叫声。“小狗也要大叫”,说的多好啊,即风趣幽默又形象深刻,今天对我们仍有教益。小狗的叫声其实就是表现自己的最好的诠释。
“无才可去补苍天!”我对曹雪芹的谦词大不以为然。“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更欣赏李白的这一诗句。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应该始终充满自信,充分表现自己。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在表现自己:星星用光芒表现自己,江河用流水表现自己,禽鸟用歌声表现自己,树木用绿叶表现自己……更何况我们人呢?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你是一块金子,你有价值,总会被人发现,会被起用的,用不着自我表现。这话不错,但是如果能够通过自我表现让社会早些发现你的才能,这不比埋没多年以后而被社会发现更有用处吗?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而出山,姜太公八十岁才入仕,这似乎很谦虚很体面,但实际上,这种体面的思想是对社会的极大不负责任,也是对人材的极大埋没与浪费。相反,我们倒应该为毛遂自荐唱支赞歌!”
当然,提倡表现自己绝不是不知深浅的乱表现。因为在某小报发表了一两篇小诗,就叫嚣要征服中国的诗坛,要夺取诺贝尔文学奖。那自然滑稽可笑。尼采曾自诩过他是太阳,结果他疯了。所以最好是在认清自我能力的前提下再去表现自己。艾青的一首诗值得我们欣赏:“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会腐烂,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诺贝尔的谦虚》:诺贝尔是19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但十分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诺贝尔有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尔写道:“阿道尔弗雷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的干净,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生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仅有的一个希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平重要事: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都谦虚好学,从不骄傲,他是一个坦率的谦虚者。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平凡的谦虚分不开。
著名学者“笛卡尔”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不足。”是啊,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领域,扩充知识面,储蓄更多的信息,你才能真正领悟到“知也无涯”的深刻含义。这样你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做到谦逊成熟,不断进取,成功便不招自来。作为青少年,要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做一名坦率的谦虚者,不卑不亢,做一个使人尊敬的谦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