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五、杨文意在自由泳中夺冠

巴塞罗那时间7月31日,在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蒙锥克山贝纳特·比科内尔游泳池,女子50米自由泳的枪声就要打响了。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选项手杨文意站在第七道比赛台上。

早在赛前两个月,上海市体委就悄悄流传着这样的消息:杨文意可能成为巴塞罗那泳池中的“黑马”。也许是怕惊了“黑马”,这些“知情人”互相叮嘱:“保密,请千万保密!”

果然,在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中,杨文意就觉得自己情况良好。在这个比赛结束后,中国队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以3分40秒12破奥运会纪录3分40秒63,获得了一枚银牌,美国队则以3分39秒46获得了金牌。

现在,50米自由泳决赛在即,杨文意正在第七道的出发台上整装待发。

枪声打响了,运动员们以极快的速度跳入了水中。

当杨文意游出25米后,就预感到自己将成功,于是她再加速,向前冲!触壁,待她转身看计时器时发现,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

杨文意没有欣喜若狂,只是觉得心中一块石头落下地。她为祖国争了光,没有辜负陈指导的一片苦心,也向世人证明自己并非不行,感到自己比美国姑娘强……

杨文意一上泳池,围上来的记者们就涌了上来,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陈指导。”在她的内心,没有教练的苦心栽培,就没有她今天。

随后,杨文意和父母通了电话。她母亲在电视里看女儿比赛,把杨文意在的第七道错看成第二道,眼看“女儿”落后,所以“紧张得要死。”等结果出来,才释然狂呼:“杨文意这个小囡真有出息!真争气!”

杨文意创造了女子50米自由泳24秒79的奇迹,打破了她自己保持4年之久的世界纪录,继庄泳、林莉、钱红之后,为中国游泳队添上第四枚含金量颇高的金牌。

后来,杨文意从巴塞罗那回国的第二天早上,在杨文意的宿舍,她刚起床洗漱完毕,记者就来采访她。

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拿金牌是我的目标,能破世界纪录,连我自己也没想到。

她又说:“美国姑娘并不可怕,她们入水等一些细节没抓好。”此时,杨文意虽然疲劳,但很轻松,那是一种大赛获胜后的轻松与释然。

杨文意显得比过去成熟多了。她知道自己离不开游泳队,也离不开泳池,她的泳坛生涯还很漫长,她说她要把名利、胜败看得淡些、再淡些。

李小双获自由体操冠军

巴塞罗那时间1992年7月,在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的自由体操场,马上就要进行自由体操比赛,运动员们正做着各自的准备工作。

这是一块巨大的、围在人群之中、铺着红地毯的比赛场地,是目前世界上设计得最为先进的自由体操场地。它由60块胶合板组成,整体面积为1212米,上面铺着一层薄而柔软的地毯,下面装有数百个小弹簧,并由六条钢索牵拉固定,既平整又富有弹性。

今天,在这里比赛的,是世界最高级别的,体操运动员们将在这块红地毯上争夺第二十五届奥运会自由体操的冠军。

这次比赛,我国运动员李小双所要做的自由体操中的动作,是被世界体操界认定为“超高难”的“团身后空翻三周”。这对于不满19岁的李小双来说,应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自信啊!

“团身后空翻三周”,号称人类向自己的运动极限挑战的动作,它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先由苏联著名的运动员柳金完成。

随后,20岁的中国队员李春阳,也在世界锦标赛的赛台训练中尝试了这个动作。

“团三周”!是的,李小双准备向这个举世瞩目的高难跟头冲击了。

在后场做准备活动时,很多外国队的教练都在向我国的黄玉斌教练讯问道:“李,今天是否要用‘团三周’?”

就连对手谢尔博,这位来自白俄罗斯的20岁的小伙子都用手比划着,向李小双问道:“做不做‘团三周’?”

当谢尔博得到李小双肯定的答复后,已经连夺团体、个人全能两项桂冠的谢尔博那双灰蓝色的眼睛怔住了,似乎感觉到了面前这位小个子咄咄逼人的气势。

但谢尔博是排在小双之后第八个上场,这期间他还可以静观其变。

参加自由体操决赛的8位选手依次登场了,在李小双之前的几位选手,成绩似乎都不太理想,最高分不超过9.8分。

正在这个时候,李大双从看台上跑进了场地,隔着挡板对黄文斌小声说了句什么。黄文斌沉吟了片刻,扬起手,竖起三个指头向中国代表团的座席处比划了一下。

黄文斌返身对场上唯一一个可以商量的张队医说:“队领导让小双改出场动作,做‘直体360度旋空翻’,你说改不改?”

张医生跟随体操队多年,早已不是外行,他想了想说:“小双这阵儿满脑子都是团三周,改不好反而坏事儿。”

黄文斌何尝不明白领导的用意:“团三周”太危险了,如果用“直体360度旋”保险系数大,赢谢尔博不敢肯定,但至少是块银牌。

可是,黄文斌此刻想的不是“保”,而是“闯”。他坚持让小双做“团三周”,他要看着心爱的徒弟拿金牌。

其实,李小双一见哥哥大双跑下来,心里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其实,在李小双心内,已经是下定决心,即便是有人命令他,也决计冒着“犯一次错误”的危险去做“团三周”的动作。

临上场前,黄文斌拍了一拍李小双的肩膀,扔出掷地有声的6个字:“敢起!敢转!敢站!”

人一旦兴奋起来,发力肯定比平时大得多,容易犯的错误是控制失常,破坏了已有的动力定型。

李小双不是不明白一旦失误的后果,但他更明白,身后的谢尔博出场所用的动作“直体720度旋”难度几乎与“团三周”等值,只有“团三周”才能镇住裁判、压住对手,才有可能获得自由体操的金牌。

此时,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出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

中国,李小双。

整个体育馆霎时间寂静无声。

电视摄像机推近李小双,无数相机镜头拉长了、瞄准了李小双……

奥运会前,李小双身高只有1.57米,体重不过52公斤,在世界体坛尚属无名之辈。

他没有李宁那般挺拔匀称的身材,也没有楼云那种剽悍粗犷的躯体。然而,他那灵巧的四肢,精干的模样,却极为引入注目。

此时,高健和张健,这两位身经百战的体操老帅,坐在人头攒动的看台上,手掌心已经为李小双攥出了一把冷汗。

只见李小双稳稳地站在地毯的一角,嘴唇紧抿,呈现出坚毅的棱角,黑亮的眸子里闪出坚定的神情。

开始比赛的绿灯亮了,李小双头一扬,挟着一阵疾风,冲向前去。

“勒腿,加速!”

飞旋直空中的李小双大担地放开腿,只听“当”地一声,脚触及到了平坦的地面。

突然,左脚的伤处像被刀割了一下似地,腿不由自主地向前滑去。

李小双镇定地及时稳住重心,向后转体,顺利地接上了俯撑动作。

最后,当李小双以“直体后空翻两周”稳稳地站在地毯上时,他从内心深处发出一声呐喊:“我成功了!”

待到谢尔博出场时,他已经没有了以往的神气,“720度直体旋”出现了严重失误,脚跨出了界外,最后连铜牌也没有拿到。

看台上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从来不爱动感情的黄文斌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不断的涌流出来,他和李小双紧紧地相拥。

李小双哽咽的说道:“黄指导,咱没白练!”

站在辉煌灿烂的领奖台的最高一层,李小双的目光并没有在奥运金牌上停留。

他想:“团三周”已经成为过去,他要早日攻下自由体操的“屈体后空翻三周”!

此外,在1992年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李小双还夺得了吊环第三名,并且与队友同获男子体操团体亚军。

陆莉在高低杠完美夺冠

巴塞罗那时间1992年8月1日,莫名地激动和兴奋使陆莉在赛前几小时的午睡全部消失,只要一合上眼,脑子里就是一套轻灵、潇洒、稳健、翻飞的高低杠动作。

出生于湖南的陆莉,娇小玲珑。高不过1.36米,重只有34公斤,小兔牙一乐,腮边便旋出两个小酒涡,好可爱的娃娃!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居然能够闯入高低杠决赛圈。而陆莉自己此时也才猛然发现,金牌距自己只剩下一步之遥。

驱车前往比赛馆的途中,要经过一片墓地,往常路过这里时,陆莉总感到有些恐怖,然而也许今天心境不同吧,晚风送来教堂悠扬的钟声,周围景色竟变得十分庄严。她靠在窗前,耳朵上新买的一对小十字架的耳环,在夕阳下折射出一道闪亮的金光。

在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的场馆内,赛前练习时,陆莉连续做了三套高低杠动作,非常顺手,而且极为成功。

决赛开始了,按抽签顺序,陆莉是第七个上场。在共有8名赛手的单项比赛中,这个出场次序比较易攻易守。

在陆莉出场前一向被公众看好的1991年高低杠世界冠军金光淑,动作没有创新,基本是照搬老一套。由于过度紧张,她下法没有站稳,失去了夺金的可能。

但是独联体队的古楚和美国队的米勒发挥出色,分别得到9.975和9.965的高分。

此刻,陆莉要想拿冠军是非常不易的。

陆莉面对看台上沸腾的鼓掌声、嘘叫声,充耳不闻,她轻轻闭合双眼,身体攀上了那意念中的高低杠,进入了任何嘈杂和干扰都不能破坏内心的境界。

默念了三遍要领后,陆莉举手向裁判席示意,她居然看到裁判席上本来毫无表情的一位老太太,竟然向自己投来一个微笑。

若说刚刚攀上杠子还有一丝紧张,那么当做完第一个“屈伸上”后,陆莉便完全轻松自如了。她手中踏踏实实地把握着自己,动作放得开也收得住,几个关键的连接都处理得非常出色。

此时,陆莉的教练熊景斌在电视机前,几乎是跪在地板上、屏住呼吸看完了陆莉高低杠的全套动作。他为自己的学生默诵着每一个要领,和陆莉同样经历了一场精神上最紧张最激烈的搏斗。

陆莉开始准备做下杠的动作了,成败在此一举!

自从上次在巴黎比赛时,下杠动作失利之后,陆莉便非常刻苦地练下法。如今,她采用了男子单杠大回环的“盖浪”技巧,“直体后空翻两周落地”,就如同鲤鱼打挺儿一般,在女选手中还是独树一帜。

“大回环—加速—松手”,就在放腿一瞬间,陆莉似乎觉得自己的脚掌突然长大了许多,平平稳稳地站在了垫子上。

陆莉有些不相信自己居然能够站稳,她睁大了眼睛,然后立即展开双臂,迎接那一片暴风雨般的掌声。

6块记分牌上,亮出了6个同样的数字:

10分。

这是本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唯一的一个满分!这是奥运史上的奇迹!

在体操技术飞速发展、裁判规则日趋严格的今天,陆莉的10分更加精彩,更加宝贵。

当陆莉回到北京后,在人民大会堂的欢迎中国奥运健儿胜利凯旋的千人宴会上,党中央最高领导人江泽民和李鹏,先后把手中盛满白葡萄酒的杯子,亲切地举到一位年仅15岁的小姑娘面前,祝贺她以10分的佳绩,获得了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女子体操高低杠的冠军。

邓亚萍获得单打冠军

巴塞罗那时间1992年8月3日,第二十五届乒乓球女子双打决赛还在激烈的进行的时候,奥委会就进行了乒乓球女子单打的抽签。

当邓亚萍夺得了双打冠军后,回到住处休息,已经是半夜时分,她躺在那里想着女子单打的抽签结果,久久不能入睡。

当她听到教练抽签回来在过道上说话的声音,她仍然没有跑出去寻问。但还是有几个人又冲了出去,向教练问道:“快说,到底对谁!”

张燮林并没有回答她们的问话,只见他神情严肃地说道:“开会。”

在开会时,邓亚萍得知,抽签后自己的对手是巴托菲、俞顺福、玄静和。她呆了,因为这一组全是强手!

张燮林立刻觉察到邓亚萍的心事,他连忙说:“今天抽签结果不太理想,尤其是小邓。”

“算了,我一场一场来吧。”邓亚萍说话时,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巴托菲是匈牙利选手,获得过世界冠军。邓亚萍和她打过几次,虽然都赢了,但很艰苦。

俞顺福,速度极快,异常顽强,肯定力搏。她在第四十一届世界锦标赛上,曾打得邓亚萍不知所措,失掉了考比伦杯战的关键一场。后来单打,邓亚萍虽然报了一箭之仇,但俞顺福却让取亚萍有些发怵。

玄静和从来没有胜过邓亚萍。但据说来巴塞罗那之前,玄静和发誓要夺得单打冠军,真正的对手,正是邓亚萍。

一次,韩国教练对邓亚萍说:“邓亚萍不好。”

邓亚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问道:“邓亚萍怎么不好?”

那位教练说:“老赢我们。”

其实,此时在邓亚萍夺得双打冠军后,她突然觉得在心理上感到非常疲惫。

她甚至反常地想,不是要夺奥运会冠军吗?双打也是冠军呀。奥运会比赛太难了,比世界锦标赛难多了!就是获得铜牌、铜牌,也不容易啊。

确实如此,乒乓球赛既需要体力,也需要智力。选手得集中精力,得算计对手,哪弱往哪儿打,随机应变。

在教练的一番心理安抚之后,队员们休息了。

随后,在乒乓球单打小组赛中,邓亚萍勉强迎战巴托菲。几场比赛下来,巴托菲怕邓亚萍,极为不自信,因此邓亚萍没有费太大的力气,便赢了这场比赛。

但邓亚萍赛后还是打不起精神,和以往判若两人,似乎变得有些麻木。

其实,邓亚萍有一个习惯,赛前一定要紧张起来,这样站到球台前,才能镇定下来,仿佛紧张劲已经过了。如果不紧张,似乎是心弦没有绷紧,或准备不足,她就觉得要出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她就会给自己制造紧张空气,使自己痛苦、焦虑,让心跳加快,血液疾流。然而今天的比赛,她却无论如何也调动不起自己情绪了。

对邓亚萍深知的张燮林教练,这时也敏感地发现势头不对。他便问邓亚萍:“有什么想法?”

邓亚萍说:“我不够紧张。”

张曼林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便说道:“你是不是已经满足了?”

他见邓亚萍默然无语,他又接着说:“双打是双打,单打是单打,不一样。奥运会机会太难得了,你要抓住。”

其实,这时的局势是,虽然双打胜利为中国队带来了活力,但男队夺得金牌的希望依然渺茫,女单这枚金牌分量仍然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此时邓亚萍泄气,就会对乔红、陈子荷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玄静和或俞顺福冲进决赛,将会给中国队带来极大的威胁。

对此,张燮林逐渐向邓亚萍施加压力说:“你必须守住这条线,争取你们决赛相会,绝不能让外国选手进决赛,要拿下来,无论如何得拿下来!”

顿时,邓亚萍明白了,自己的肩上是有巨大责任的。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邓亚萍开始活跃了。

邓亚萍同俞顺福比赛时,她开始蹦跳、呼叫起来,那种气势几乎使俞顺福屈服。邓亚萍在落后的情况下,又奇迹般地赢了回来,并以比分22:20赢得了第一局的比赛。

拿下第一局,邓亚萍气势更盛,而俞顺福则越来越慌张。随后,取亚萍又胜第二局。

第三局是极易翻盘的,因此邓亚萍穷追猛打,一分也不让,最后邓亚萍以3比0获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这时,赛场有3对中国选手,邓亚萍对俞顺福,乔红对香港选手齐宝华,陈子荷对李粉姬。其中,两个朝鲜选手最紧张。

下一仗是邓亚萍对玄静和。张燮林提醒邓亚萍说:“她很可能拼,不拼怎么办?你得防备她凶。”

邓亚萍说:“我已经作了最坏打算。”

然而,邓亚萍和张燮林失算了。玄静和打得很稳,没有发动大举攻势。邓亚萍似乎在等待着,但玄静和仍未发难。当第一局邓亚萍以3分之差获胜时,她甚至以为玄静和在酝酿什么计策。

第二局咬得更紧,邓亚萍失误连连,但玄静和也仍然没有打赢,邓亚萍又胜了2分。

玄静和是韩国女子第一选手。她的打法是直板正胶,有点像中国的直板快攻,但正手强于中国选手。

邓亚萍的打法似乎很适于对付这种打法,因为她的打法反手也很厉害。

第三局,邓亚萍依然是不敢放松,直到拿下最后一分,赢得了这一场的比赛,才放松下来。

8月5日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在巴塞罗那的体育馆举行,邓亚萍同自己的队友乔红争夺这个金牌。

由于,这次金牌的争夺在自己队内争夺,因此大家的心态都极为平和,不再有什么压力。

最终,这场比赛以3比l邓亚萍战胜乔红获得冠军。至此,邓亚萍已将所有重大比赛的冠军拿了一遍,而且成为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唯一获得两枚金牌的选手。

邓亚萍站在最高层领奖台上,心情万分激动。

这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来为邓亚萍颁奖。萨马兰奇对邓亚萍说:“我非常高兴,”

邓亚萍也说道:“我也非常高兴。”

其实,萨马兰奇为邓亚萍颁奖,是他们早就约定好的。早在1989年8月,国际乒联在日本举办的“萨马兰奇杯”邀请赛上,世界前8名种子选手参赛,实际上是一次高水平的精英赛。

那次,邓亚萍夺得了冠军。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她颁了奖,并邀请她赴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访问。

1991年末,邓亚萍赴欧洲参加巡回赛时,去了洛桑。萨马兰奇喜欢乒乓球,年轻时曾获得过西班牙混合双打冠军。他认为邓亚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并认为,她身上体现着一种奥林匹克精神。

那次,萨马兰奇对邓亚萍说,“如果你在巴塞罗那获得单打冠军,我很乐意给你发奖。”

此时,两个人果然都实现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离开赛场时,邓亚萍远远地向萨马兰奇竖起了大拇指,萨马兰奇也向她伸出拇指。

作为教练的张燮林非常感谢地对萨马兰奇说:“感谢您来看比赛,并给邓亚萍颁奖。您的许诺一直激励着她,给了她力量,克服了很多困难。”

萨马兰奇说:“我很喜欢中国运动员,很喜欢你们的国家。”

邓亚萍也走过来,向萨马兰奇问道:“您看见我伸拇指了吗?”

“看见了,”他说,“我想再次邀请你到洛桑做客。”他又对张燮林说:“如果你方便,也邀请你去。”

对于萨马兰奇的邀请,张燮林和邓亚萍都表示说:“一定去。”

跳水小将孙淑伟夺冠

巴塞罗那时间1992年8月4日凌晨,巴塞罗那这个喧闹的城市已是寂静一片,远处地中海上点点灯火还在闪烁着光亮。

奥运村的一间普通的房间里,孙淑伟和熊倪还没有入眠。再过十几个小时,他们就要站上10米跳台,进行一场金牌争夺战。

灯虽然早已熄灭了,这是教练定下来的规定。但激动与紧张的情绪,却让孙淑伟和熊倪辗转反侧,难以进入梦乡。

在黑暗中一个人说:“今天我们一定要比好了,别去多考虑裁判。两个人都跳好了,裁判要压两人的分就不那么容易。你看3米板上,谈舒萍、兰卫一失误,高敏和谭良德的压力大多?”

另一个人说:“据说这回只准备给中国跳水队两枚金牌,美国、独联体,也许是德国也得给一块呀!现在伏明霞、高敏己经拿了,我们还有戏吗?”

“别去多想了,只管把每一个动作都跳好就行。”

熊倪今年18岁,比孙淑伟大2岁。孙淑伟对待这个小大哥,一直言听计从,他喜欢和熊倪在一起谈天说地。

当年,把孙淑伟推上一线队伍,队里就是考虑到李孔政、童辉退役之后,男子跳台上只有一个熊倪,怎么也不平衡。这才使得孙淑伟成为熊倪的竞争对手,然而激烈的竞争却从未影响两人的关系。

今晚,在奥运会跳水的决战前夜,这一对10米跳台上的竞争对手要结成同盟,一致对外了。

接下来便是缄默无语。熊倪是上届汉城的银牌得主,只因津巴布韦裁判有失公允的给分,才以1.14分屈居美国的洛加尼斯之后。

赛后,南朝鲜教练甚至开玩笑地对徐益明总教练说:“我给你杆枪,把那个裁判毙了。”

当时就连美国队员也认为“熊倪是真正的冠军”。但是,不管事实究竟如何,结果却是无法更改的,金牌终究成为别人的。

对于这次,想找回金牌的熊倪来说,压力更大。预赛他排在孙淑伟之前,列第一位,虽然比较接近胜利,但是熊倪的心情依然无法得到平静。

此时,与熊倪对床而睡的孙淑伟相对平静一些。他想:“在三亚的奥运集训中,熊倪比我跳得好,质量评分都比我高。我俩谁得金牌都行。”

其实,没有包袱,才能轻装上阵,大赛尤其容不得杂念。从这一刻起,胜负的天平似乎已经偏向于孙淑伟了。

后来,据跳水队领队王发成回忆说:“熊倪在赛前一直闷声不语,情绪有些不对。可惜的是,我们没有留神做他的工作。”

在纷繁的思虑中,他们两个人迷迷糊糊地睡了几个小时。6时45分队里就要出早操了,他们必须得起来。

在吃早饭的时候,细心的吴国村教练发现孙淑伟和熊倪吃饭时打得挺多,但只动了几筷,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于是,吴国村把两个人喊来,命令道:“去睡一觉。”

这时睡觉,谈何容易。打了一个小时的盹,两人又坐了起来,才9时,离决赛还有4个多小时。

此时,他们心如乱麻,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好。

面对心灵的危境,吴国村便提议打牌。于是,他们便打起了一种盛行于南方的“关牌”。

一通嘻嘻哈哈之后,一向输多胜少的孙淑伟成了赢家。在教练的一番苦心下,他们紧张的心情,渐渐的松弛下来。

孙淑伟想:“为什么不把奥运会当作一次普通的邀请赛呢?对手还是那几个,美国的多尼、德国的海姆佩尔、独联体的沙乌金,都曾是我手下败将。他们应该怵我,而我不应该怵他们啊。”

8月4日下午2时,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的决赛开始了。

从1904年第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把跳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84年来,跳坛几乎为欧美选手所垄断。而美国更是被称为,现代跳水运动的故乡。

我国从1984年参加奥运会开始,跳水一共得过5枚金牌。分别是:

洛杉矾奥运会,周继红女子10米跳台冠军;汉城奥运会,高敏、许艳梅分获女子3米跳板、10米跳台冠军;就在几天前巴塞罗那,又是高敏、伏明霞两员女将获得了冠军。

到现在为止,中国男选手还无人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这个开创性的历史会不会出现在今天呢?

孙淑伟在跳水的4个规定动作做完之后,分数追到了首位。

接下来,便是6轮自选动作的较量,这是各施绝技、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

在比赛到第七轮时,海姆佩尔失误了。

第八轮,熊倪也因为过度紧张,在跳水时失误了。他的名次从第三名降到第七名。

名将接连失常,而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动作了,只有美国的斯科特·多尼与孙淑伟有可能一决高下了。

16岁的孙淑伟能顶得住吗?

这时,看台边的吴国村教练却颇为坦然。吴国村没有忘记,1990年10月4日,亚运会上,孙淑伟在第九轮、第十轮的那一跳精彩绝伦,最后竟然以2分的优势,险胜熊倪。那一年他才14岁。

此外,在1991年1月13日,澳大利亚的佩思世界锦标赛上,孙淑伟在最后一个动作上,得了86.68分的全场最高分,获得冠军。

在孙淑伟身上,具有一种老辣沉稳的心理素质,这种素质在他同龄人中是罕见的。

果然,孙淑伟一步步地走上跳台,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嚣都不再存在,他沉浸在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之中。

起跳,反身翻腾抱膝,一周、二周、三周,展开,然后笔直的插入水中,几乎没有一点水花。

有关这个压水花的技术,一则外电是这样评价的:

像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的奇妙的银针一样插入,水面上只有一小股泉水涌起;中国人像在水面上挖了个洞,人钻进去后杳无踪影。

此时,掌声四起,这个难度系数高达3.4的动作,孙淑伟完成得无可挑剔。

原本准备挑刺、压分的各国裁判都心悦诚服的给了高分。7个裁判中4个给打了10分,两个给了9.5分,一个给了9分。

孙淑伟在这个动作上得了99.96分,这是本届奥运会跳水比赛中的最高分。

孙淑伟对此并不以为然,他说:“今年在加拿大的邀请赛上,我还得过102分呢!”

孙淑伟的最终得分为43.68分,领先于美国选手多尼,从而站到了高高的冠军领奖台上。

这个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孙淑伟,个子只有1.60米,体重也只有45公斤,看上去黑瘦黑瘦的。在他纤细的眉眼下,极不协调地长着一张又厚又阔的嘴,这使他笑起来掩不住一抹憨态。

他长得太不起眼,当年徐益明之所以慧眼识英才,在一大堆十二三岁的孩子中,选中孙淑伟,照他的话来说:“这个孩子有一双清澈明亮、镇定执著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鬼使神差般地吸引住了我。”

所幸的是孙淑伟确实具有一种潜质,他具有在大赛中异乎寻常的心理素质。

早在5年前,11岁的孙淑伟就被队友唤作“小老头”,那时,他还在广东省队。这个绰号起初得之于他的笑。孙淑伟一笑时,眼角边就会出现几道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深深的皱纹。后来则因为这个小弟弟的大器风度,这个绰号越喊越响,从省队一直喊到国家队。现在,大家都干脆亲昵地叫他“老头”。

在孙淑伟取得最高的成绩后,国外裁判甚至预言:

孙淑伟将开创一个与洛加尼斯相媲美的“孙淑伟时代”。

后来,美国选手斯科特·多尼在获得银牌后,也非常高兴地说:“与伟大的中国小孩一起比赛,我觉得自己也伟大起来。”多尼比孙淑伟大6岁。

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赞叹,孙淑伟却平静地说:“我没有什么伟大,只是这一次赢了。”

在男子跳水决赛当晚,孙淑伟就曾对吴国村教练说:“我要干到下一届。”孙淑伟说的没错,到亚特兰大奥运会时,他才不过20岁。

“板上女皇”高敏曾在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这世界三大跳水赛中连获6个冠军。

今天,孙淑伟的目标就是超过高敏,得7个冠军。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得了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3块金牌。到1996年亚特兰大,4年中,还有两届世界杯、一届世界锦标赛、一届奥运会,4顶金灿灿的王冠在召唤着他勇往直前。

吕林和王涛夺双打金牌

巴塞罗那时间1992年8月4日下午,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双决赛在巴塞罗那体育馆举行。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选手王涛和吕林闯进决赛,已经是超额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了。

早在八进四的比赛中,王涛和吕林赢了法国的一对选手盖亭和埃瓦。这基本上可以说,王涛和吕林等于铜牌到手了,队里给他们的任务是一枚铜牌,现在两人都松了一口气。

此后,他们卸掉了身上的“包袱”,在半决赛中轻装上阵,居然又淘汰了刘南奎和金泽洙这对他们从未碰过的世界杯双打冠军。

半决赛后回到奥运村,王涛和吕林径直来到领队姚振绪的房间,把罗斯科普夫和费茨纳尔的比赛录相带全翻了出来。这一对选手是他们在决赛中要面对的对手。

其实,这些录相带他们看过多次了。从冬训开始,对他们的每一个战术细节,王涛和吕林都很熟悉。但是,毕竟没有同他们较量过,王涛心里总觉得没底儿。

决赛这一天,谁知班车又出了差错,王涛和吕林没赶上,他们只得乘坐出租车匆匆赶到场地。此时,离比赛开始只有20分钟了。观众席上已经坐满了欧洲人。

这时,王涛的状态又出了问题,他练着球,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脑子里怎么一片空白?事先装进去的战术全都没有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比赛开始了。几千双眼睛都在盯着罗斯科普夫的手,在等着他发第一个球。

没有人注意到王涛的手在微微发抖,他握着球拍的左手,随着心脏的快速跳动在加速颤抖。

在接下来的两分钟里,王涛机械地移动脚步,起板击球……两轮发球过后,王涛猛地从“梦”里醒来了。

“笨蛋!”他在心里大骂自己,差点用球拍敲自己的头:“紧张什么?谁怕谁啊?!”

当罗斯科普夫和费茨纳尔以20比15领先时,王涛的心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了,他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了。

轮到王涛发球,他根本没去考虑对方只要再拿一分就赢了。他只是和吕林互相看了一眼,谁都没说话,但彼此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分一分地咬,追上去!

王涛弯下腰,在球台下面给吕林作了一个发旋转球的手势,然后定了定神,一挥臂,球飞了出去。

以后发生的事,竟然让那些以为德国选手稳胜首局的欧洲观众看傻了。

王涛在近台控制落点,创造机会,吕林在后面稳拉狠攻,两人配合的天衣无缝,把比分追成了20平。最后,他们竟以26比24赢了第一局。

这戏剧性的第一局决定了男双金牌的归属。可以说,在这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双方在比胆量,比意志,比拼劲。

当王涛和吕林在如此险境中反败为胜之后,便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登上冠军领奖台的脚步了。最终,他们获得了这枚宝贵的金牌。

王涛和吕林经过5局苦战,最终以3比2险胜一对德国选手,夺得男双金牌。

这枚金牌的价值是举足轻重的,因为这是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的唯一一枚金牌。

然而此前,这对为中国男乒立下汗马功劳的组合却经历过几乎被拆散的危险。比赛前一周,吕林没有被确定参赛。因为在谁和王涛搭档的问题上,领导们意见不一,赞成吕林的人并不多。最后还是蔡振华拍板,决定让吕林和王涛搭档。

吕林后来说:“蔡振华指导就我们俩的性格、打法、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和王涛在很多地方都能互补。所以我很感谢他。”

在男双决赛后,王涛和吕林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两个人都流下了眼泪,他们坐在地上,用毛巾捂住脸哭,很久没有站起来。

后来,王涛后来说:“队里交给我们的任务是拿一枚铜牌,闯进决赛以后,我俩只想着怎么赢下这场比赛,等拿下最后一分,才突然意识到我们是奥运会冠军了!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