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四章 尚意之作

第一节 苏东坡无意而书信手拈来

唐代的尚法,使书法的学习有了规律可循,但也暴露了其弱点,即过分拘束于法度,则不利于个人艺术情趣的发挥。

特别是唐代后期,其弱点暴露得更加充分。于是后来的书法家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尚意”的思潮得到发展。

其代表人物为五代时期的杨凝式与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人,使宋代的书法形成尚意的趋势。

在宋代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家中三个男子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中的成员。与魏晋时期的曹操和曹丕、曹植一家三英杰遥相呼应,被后人传为美谈。这家人就是苏洵和苏轼、苏辙。

在苏家父子之中,成就最大的就是苏轼苏东坡。苏东坡才华横溢,他在黄州做团练副使的时候,与朋友相约游览赤壁矶。

苏轼与朋友乘坐一叶小舟,然后顺着江水顺流而下。清风阵阵迎面拂来,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

作为北宋文坛领袖的苏轼看到这种美景之后,禁不住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并且吟诵着诗词,在这良辰美景之下,他与朋友似乎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之中,与天地之间的景物完全融为一体。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逝,当苏东坡与朋友的思想回到身体的时候,却发现此时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天空中悬挂着明月,月光倾洒在湖面上。

既然已经晚了,苏东坡与朋友干脆任凭小船在水面上任意漂流。小船前进的时候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下,苏东坡与朋友在这一刻感觉身体轻的似乎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苏轼和朋友两人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不知不觉中苏轼与朋友两个人就在月色之中在小船上沉沉睡去。

第二天苏轼看着东方缓缓升起的太阳,回想着昨天夜晚与朋友一起谈论人生的话语,回到家之后他作了《赤壁赋》。

苏轼在书法上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苏黄米蔡。苏东坡是“宋尚意”书潮的主要倡导者。他在书法的许多方面都提出了自己旗帜鲜明的主张。苏东坡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经向晋、唐、五代所有书法家学习过,最终书法借鉴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等人的书法,最后终于自成一家。

苏轼总结自己的书法特点说: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执笔无定法,但使虚而宽。

他又说: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他又说道:

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他说自己书法的特点是“如绵裹铁”。

苏轼虽主张无法,但也有他自己的方法,只是主张对法要看得宽泛些。他的作品有《苏州寒食诗帖》、《黄州寒食诗帖》、《前赤壁赋》、《洞庭春色赋》、《桤木诗》等。

黄庭坚曾经称赞说:

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也。

黄庭坚称赞他的书法:

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

晚年苏轼被发配到海南。到海南之后他的书法又变得挟带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上他的学问渊博、胸襟宽广、识见处处过人,和一生坎坷的经历,以至于他的书法风格变得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苏东坡的人格与书法同为当世人所尊崇,他的弟兄子侄以及友人王定国、赵令畤都向他学习书法。

后来很多历史名人如民族英雄李纲、抗金大将韩世忠、大诗人陆游,以及清代的张之洞,亦学习他的书法,可见苏东坡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苏轼一生可用8字概括:历典八州,行程万里。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第二节 黄庭坚诗书意境情趣俱佳

在涪州江西书社里,黄庭坚与陈师道、潘大临等江西诗派的成员在房间内谈诗作对。

黄庭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自号山谷道人。他崇尚杜甫,建立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是江西诗派的领袖。

在江西书社内,黄庭坚坐在正堂中央的座位上,他的两侧椅子上坐着江西书社的其他成员。这些人都看着他们的领袖黄庭坚,一来希望在诗词上得到他的点拨,二来希望能够得到黄庭坚的墨宝。

陈师道率先对黄庭坚说:“山谷兄,我听说您最近做了一首名为《登快阁》的新诗,不知道能不能拿出来让我们大家欣赏一下呢?”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每一次诗社的聚会自然会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拿出来与社员分享。

当他听到陈师道的话后,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道:“我也正想将这首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同探讨一下还有哪些不足,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众人听到他的话后,纷纷要求黄庭坚快点将这首《登快阁》展示出来。黄庭坚脸上带着微笑,开口吟道: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众人听到黄庭坚的这首诗,都默不做声,仔细地回味着诗词之中的感情,稍后,众人几乎同时鼓起掌来,齐声称赞这首诗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此时潘大临打断了众人的谈话,开口说道:“大家都知道山谷诗书双绝,同样名冠天下。既然我们欣赏到这首《登快阁》的诗词,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欣赏一下山谷兄的书法呢?”

众人听到潘大临的提议之后,纷纷表示要让黄庭坚当场将《登快阁》这首诗写在纸上。

黄庭坚与这么多至交好友欢聚在一起,心情也是非常高兴的,于是他拿起笔墨,将这首《登快阁》的诗在纸上书写了一遍。

众人看着黄庭坚那飘逸灵动的字迹,大为佩服,纷纷表示一定要向他学习,壮大江西诗派。

黄庭坚是著名诗人、书法家。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极有特色,其楷书创造了一种中宫收紧、长画四层的所谓放射状书体,人称“黄体”;其草书则创造了张旭、怀素之后又一个高峰。从书法效果看,他的草书充分发挥了点画的抒情作用,当时以及后世的书法家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黄庭坚书法成就主要表现于其行书和草书中。就其行书和草书来看其艺术风格形成之渊源。宋代近接盛唐,书法家很难不受唐代书风影响。但宋代书法家更注重内在精神情趣的诉求,因而和案头文牍融而为一的行书手札便成为一个时代书风发展的主流形式。

“宋四家”和其他宋代书法家的成就无不首先表现在行书上。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苏东坡,甚至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书法的。

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是临摹唐代著名草书大家张旭、怀素、高闲3人的墨迹,最终窥得草书笔法的奥妙之处,同时他草书的最终成熟还得益于他对书法之外事物的参悟。

黄庭坚作草书的时候,全靠心中的感悟,以意使笔。他修禅而且不喝酒,虽然不如张颠素狂在酒后书写狂草时那么狂放,但是作品之中多了几分理性,以至于他的草书同样也能够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

黄庭坚用笔,与张颠素狂相比较更显从容娴雅,虽然同样纵横跌宕,同样也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等草书字帖,都是黄庭的草书书法境界的表现。也正是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我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黄庭坚在书法方面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

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黄庭坚的作品甚多,行楷如《寒山子庞居士诗卷》、《范滂传》、《松风阁诗》;草书有《廉颇蔺相如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等,俱是传世佳作。

第三节 米芾妙于翰墨超逸入神

在宋代时候,米芾带着儿子米友仁来到太湖与太湖太守林希以及一些书画界的朋友聚会。

米芾当时早已经名满天下,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米颠”。他不但受到皇室的追捧,而且在民间也大有名气,人们因为他的字写得太好了,取了草圣张颠张长史的“颠”字赞扬他。

米芾与儿子米友仁在林希等人的陪伴下,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太湖风光,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情不自禁地想要留书纪念这一次的行程。

于是米芾一气呵成写下来《苕溪诗卷》,并且得到所有人的赞扬。

林希等人在一旁看着米芾写完了《苕溪诗卷》后,对米芾说道:米芾兄,我当年在一个恰好的时机,得至一件流传百余年的蜀素珍品,此蜀素卷据说是当初一个名叫邵子中的富商花了大价钱将一段蜀素装裱成卷的,希望找到著名的书法大家在上面留下墨宝,用来遗留给子孙后代,可惜的是,这个蜀素珍品前前后后一共传了祖孙三代,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在上面动笔。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所以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我刚才看你的书法从容有力,很有一代宗师的风范,不知道米兄可敢在这蜀素卷上留下一副墨宝呢?”

米芾听到林希有如此珍贵的宝贝,顿时也来了兴趣,但是他知道在蜀素书写是很有难度的,于是他对林希说道:“林大人,这件事我可以答应下来。但是我需要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不如下个月的这个时候我再来吧!”

时间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多月时间,米芾再一次带着儿子米友仁来到太湖,找到早已经对他翘首以盼许久并且将蜀素卷准备好的林希。

米芾看着桌面上铺好的蜀素卷,伸手在蜀素卷上轻轻地抚摸着,感受着那如丝一般的顺滑,开口感叹此卷做工精美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有幸能够在这样精美的蜀素卷上留下字迹。

米芾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蜀素帖》。《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两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

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6岁时能背诗百首,8岁学书法,10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

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善官场逢迎,于是远离官场。这使他有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至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正是他成功的基石。

米芾所写的书法,自称“集古字”,他受到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这5位唐代书法家的影响最深。后来他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书法终于达到大成的境界。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

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儒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是因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仅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道:

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

当皇帝向他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赞道:

米书超逸入神。

苏东坡又说道:

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其在明代末期,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字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下来。

米芾除了书法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