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播美德师旷作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后来流传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
《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
初春时节,天气逐渐转暖。蔚蓝的天空中,一朵朵洁白无瑕的云朵悠然飘过,衬托着明亮的阳光。一阵晨风吹过,隐隐带来迎春花的香味。荒野一改枯黄的面貌,露出了点点新绿。
人们走出家门,伸展着身体,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院落中有晚开的梅花,顶着一点残雪,在风中微微颤抖,徐徐地绽放着最后一点清香。缠绵的柳丝温柔地垂下,有黄鹂在树枝上鸣叫,声音婉转悦耳。
大地复苏、万物复生、欣欣向荣。除了早早露出头的野花,荷塘中的鱼也不安分了起来。有调皮的孩童拿着竹竿大叫大笑着跑来跑去,老人们从屋中慢慢踱出门,心满意足地晒着太阳。
师旷从房中走出,被书童搀扶着走到院子里的一张藤椅面前,轻轻坐下。他闭着眼,感受着春风的吹拂,心里分外惬意。
院子外传来孩童们玩耍嬉戏的笑闹声,师旷仍旧闭着眼睛,向站立在身边的书童挥了挥手。书童心领神会,立即回房去端了一盏热气腾腾的茶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师旷的手中。
师旷啜了一口香茶,满足地微微叹了一口气。也许不会有人喜欢失明带来的黑暗和沉寂,但他师旷不一样。自从失明之后,师旷明显能感觉到身边的每个音符都被放大了,这对身为乐师的他而言,无疑是一种享受。
即使眼前一片黑暗,师旷却分明能看到院中的花草被微风吹拂,轻柔摆动的样子,也分明能看到顽童拿着竹子做竹马玩耍、彼此戏弄的笑颜。侧耳细听,他还能听见自家仆人在准备午膳时从厨房弄出的碗筷叮当作响的声音。
在聆听的过程中,师旷回忆起了前日卫国的乐师师涓,为晋平公和卫灵公表演献艺的情景。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但一想起来,他还是气不打一处来。
那一天,晋平公新建的王宫落成了,要举行庆祝典礼。卫灵公为了修好两国关系,就率乐工前去祝贺。卫灵公一行来到晋国边城,晋平公在新建的王宫里摆上了丰盛的筵席,热情地招待贵宾。
宴会上,卫灵公在观赏晋国的歌舞后,便命师涓演奏曲子助兴。师涓为了答谢晋国的盛情款待,便遵命理弦调琴,使出浑身解数弹奏起来。随着他的手指起落,琴声像绵绵不断的细雨,又像是令人心碎的哀痛哭诉。
当时,坐在陪席上的晋国掌乐太师师旷面带微笑,用心倾听着。不一会儿,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神色越来越严肃。
师涓将曲子弹到一半时,师旷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按住师涓的手喝道:“快停住!这是亡国之音啊!千万弹不得!”
卫灵公原本是来给晋平公祝贺的,听师旷掌乐太师这么一说,吃惊地愣住了。师涓更是吓得不知所措,十分尴尬地望着卫灵公。
晋平公见喜庆之时,本国掌乐太师突然插一杠子,弄得卫国国君一行人下不了台,忙责问师旷道:“这曲子好听得很,你怎么说它是亡国之音呢?”
师旷振振有词地道:这是商代末年乐师师延为暴君商纣王所作的‘靡靡之音’。后来商纣王无道,被周武王讨灭了,师延自知助纣为虐害怕处罚,就在走投无路时,抱着琴跳进濮河自尽了。
所以,这音乐一定是在濮河边听来的。这音乐很不吉利,谁要沉醉于它,谁的国家定会衰落。所以不能让师涓奏完这支曲子。
晋平公很不以为然地说:“早已改朝换代了,我们现在演奏,又有什么妨碍呢?你还是让贵国乐师弹下去吧!”
师旷摇摇头,执拗道:“佳音美曲可以使我们身心振奋,亡国之音会使人堕落。主公是一国之君,应该听佳音美曲,为什么要听亡国之音呢?”
晋平公见卫灵公一行人面有难色,便命令师旷道:“你快松手,让乐师弹下去!别扫了大家的兴!今日是大喜之日,怠慢了贵宾,拿你是问!”
师旷执拗不过,只能松手,师涓终于弹完了那支乐曲。但师旷始终面带愠色,久久难以忘怀这件事。
师旷一向认为,音乐可以来传播德行。具有远见卓识和博大的胸怀的他,也一向喜欢用音乐来传播值得赞颂的美德。
如果让靡靡之音盛行于世间的话,这世道会乱成什么样呢?为什么人们就要沉醉于那种消极的音律之中,而不能学会静心欣赏自己身边的美好呢?
思绪到此,师旷猛然醒悟,自己此时此刻所处的景色之中,不就是值得赞颂的吗?这种安然美好的情怀,不就是值得被众人所记挂的美德吗?想到这,师旷立即招呼书童拿出自己心爱的古琴,创作出了《阳春白雪》。
第二节 春意盎然的天籁之音
《阳春白雪》也叫《阳春古曲》,简称《阳春》,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此曲是由民间器乐曲牌《八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也是吟咏赞美景色的名曲。
《阳春白雪》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后见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养正轩谱》以及汪昱庭传谱的《阳春古曲》等版本。这些版本在发展演变中,取材及结构安排均有所区别。
后人称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10段与12段乐谱为《大阳春》,乐曲以富于层次变化的音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大地回春,万物生辉和一派生机勃勃、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景象。
汪谱全曲共有7段,少于李氏谱的10段和《养正轩谱》的12段,因此有人称汪谱为《小阳春》,这首乐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冰雪融化的初春景象。因乐曲的速度处理得较快,又名《快板阳春》。
《小阳春》全曲有独占鳌头、风摆荷花、一轮明月、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东皋鹤鸣7个乐段,可划分为起、承、转、合4个组成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乐曲。其小标题出自李芳园之手,与乐曲内容并没多大关系。
“起”部标题名为“独占鳌头”。曲首出现长达17拍的“八板头”变体,在以后3个部分的部首循环再现,是全曲各部分“合头”。
在原《八板》的旋律上,使用“加花”、“隔凡”以及结构上的扩充和紧缩等民间常用技法,以“半轮”、“夹弹”、“推拉”等演奏技巧润饰曲调,使《八板》原型得到变化发展,音响效果独特有趣,并使乐曲的旋律更加生动活泼、明快愉悦,表现出清新有力、欢快明朗的性格,以此奠定了全曲的基调。
“承”部共两段:“风摆荷花”和“一轮明月”。这两个“八板”变体,在头上循环再现“八板头”之后,旋律两次上扬,高音区展开的旋律更加花团锦簇,结构也扩大了,情绪比“起”部更为热烈,显出一种勃勃生机。
“转”部包括“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三段,这是一个对比性的段落。在这3个段落中出现了不少展开性的因素。首先是乐曲结构的分割和倒装,并出现新的节拍和强烈的切分节奏。
其二是运用“摭分”、“扳”和“泛音”等演奏指法,使音乐时而轻盈流畅,时而铿锵有力。特别是“道院琴声”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在演奏上,时而用扳的技法奏出强音,时而用摭分弹出轻盈的曲调,整段突出围绕正徵音的一串串泛音,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合”部标题为“东皋鹤鸣”,是“承”部的动力性再现,并在尾部作了扩充,采取突慢后渐快的速度处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并在每拍头上加“划”,不断增加音乐的强度,采用强劲有力的扫弦技巧,使全曲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