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六章 广陵散

第一节 义士聂政为知己者死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

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随后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后来流传的《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别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记载,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当时韩国大夫严仲子被相国韩傀陷害。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韩傀。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

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

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韩傀。他一直想请刺客去刺杀韩傀。但韩傀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围防卫森严,恐不易得手。聂政随即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

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正好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侯和相国都在那里,他们身边守卫众多。聂政直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边逃边抱住韩哀侯。聂政再刺韩傀,同时也刺中韩哀侯,左右的人一片混乱。聂政大吼一声冲上去,杀死了几十人,随后自己用剑划破脸皮,挖出眼珠,又割腹挑肠,就此死去。《史记》中只用了简略的语言描述了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

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于是聂荣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询究竟。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

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韩傀。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聂荣哀恸而死。

后人念及聂政的英勇果敢,以及临死前仍然记挂着严仲子,自毁容貌使他不受牵连的气魄和胸怀,非常感慨,因此为他创作了一首古曲,名为《广陵散》。

第二节 嵇康惜英雄而演奏名曲

聂政逝世多年后,一位名叫嵇康的才子仍为他感慨不已。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更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他年轻时经常在夜间月下练琴。有一次他到外地去游玩,到了洛西西郊后,住在了华阳亭。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十分优美。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嵇康焚香独坐,取出随身携带古琴,面对粼粼闪光的湖水,又尽情弹奏起来。他弹得十分认真,一个人陶醉在琴乐意境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早晚和周围的一切。

弹着弹着,已经到了三更时分,嵇康兴致未减,还准备着再弹一曲。他忽然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安静地站在他的身旁。嵇康仔细一看,这个老人全身是白色服装,清癯的面容显得十分文雅,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嵇康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位老人。他连忙停止弹琴,很有礼貌地问道:“请问老人家从哪里来?有何见教?”

那位老人不报姓名,也不回答从哪里来,而是慢条斯理地说:“我是特地来这里听你弹琴的。”

嵇康看到这个人很客套,又是一位老人,便与他攀谈起来。两个人谈得十分投机,从古至今,无所不及。

尤其谈到音乐知识时,那位老人说得入木三分,有条不紊。谈到弹奏古琴和创作古琴曲,他更有独到的见地和丰富的经验。嵇康本来就好学好问,一听到那人的种种精辟见解,心里十分佩服,立即要拜他做老师,诚恳地向他请教。并请老人弹奏几首曲子。

老人落落大方,毫不推却,摆好古琴,熟练地弹奏起来。开初,他弹得轻松和缓,幽静深邃,淡淡疏疏,慢慢地,琴声变得沉重郁抑,悲痛愤怒。

紧接着,节奏加快了,力度也增强了,老人刚劲有力的手指灵活自如地在琴弦上跳跃飞舞,琴声霎时变得激昂慷慨,雄壮有力,铿锵的琴声就像辽阔的海洋卷起了惊涛骇浪,骤然一声狂风暴雨,仿佛有千军万马冲上战场,所向无敌……

“太妙了!太妙了!”嵇康激动地叫起来,他从来也没有听到过这样好的琴声,他佩服得向老人连连拱手叫绝。

老人弹完这曲之后,嵇康请求他教会自己弹这个曲子。他问道:“老先生弹得真是奇特,不知道愿不愿意教我学会这个曲子?”

老人见嵇康态度诚恳,笑了笑。他说嵇康弹的曲子过于柔婉缠绵,没有力量。如果嵇康要学他这个曲子,先得有一个条件:他只教嵇康弹,而嵇康不能再教别人弹。

接着,老人告诉嵇康,这个曲子叫《广陵散》,讲的就是春秋时韩国的侠士聂政为严仲子刺韩傀的故事。嵇康本来就崇敬聂政,被他一说,就仿佛亲耳听到了聂政弹奏的悲壮的琴声,仿佛看到了聂政视死如归的战斗情景。嵇康异常地激动,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脸上淌满了泪水。

老人又把弹奏《广陵散》的技法要点一五一十地传授给了嵇康,嵇康心领神会,很快就学会了弹奏这首《广陵散》。他从头至尾弹了一遍《广陵散》给老人听,老人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就告辞了。嵇康起身去追,却发现老人的身影已经神秘地消失了。

后来,嵇康到处寻找,却再没有找到这位教他弹奏《广陵散》的老师。但他已经熟练掌握了《广陵散》。由于喜爱这首曲子,嵇康几乎天天都要弹奏这个曲子,聂政刺韩傀的故事随着琴声常在他的脑海里萦回,给了他力量,给了他勇气。

由于旋律激荡,慷慨壮烈,嵇康弹奏的《广陵散》很快就闻名天下了。许多人都要拜嵇康为师,学习弹奏这个曲子。但嵇康信守约定,没有教给任何人。就连嵇康的亲外甥极力恳求,嵇康都没有答应。

嵇康当时所处的魏国,是司马昭当丞相。司马昭是个很有野心的政治家,他为了能掌握皇权,四处招兵买马,拉帮结派。由于嵇康才华横溢,司马昭也曾经企图拉拢嵇康为他效劳,扩大他的势力。

但嵇康为人正直又淡泊名利,非常反感司马昭贪图权利的做法,因此坚定地拒绝了他,于是司马昭便捏造事实,诬蔑嵇康通敌,将他关进了监牢,准备处死他。

行刑的那天,嵇康大义凛然地奔赴刑场。老百姓们闻风而来,包围了刑场,一个个为嵇康遭到陷害而愤愤不平。更有3000名太学生集体为嵇康请愿,要求赦免嵇康的死刑,并邀请嵇康来太学做老师。司马昭没有同意。

就快要临刑了,嵇康神色不变,就如同平常一般。他要来了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又抚了一曲《广陵散》。

琴声飞扬,激昂慷慨,人们仿佛看到千军万马从琴里杀将出来,矛戈纵横,刀光剑影,熊熊烈火在血溅古琴!

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唉,看来《广陵散》要失传啦!”说完后,嵇康从容地赴死了。嵇康倒了下去,但是他的不屈形象却与《广陵散》乐曲一样千古不朽。

据说嵇康的外甥虽未得到嵇康的亲自传授,却暗中学会了30多段的指法和弹技。后来凭记忆和想象又续写了十几段,使《广陵散》流传了下来。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45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6个部分。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广陵散》全曲的主体情绪显得激昂、愤慨。开指一段从容自由,可视为全曲的引子。贯穿于“正声”和“乱声”部分的主要音调在这里有所提示。小序和大序部分则在较平稳的气氛中,布置了正声和乱声的主调旋律的雏形。

乐曲的正声突出描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着力刻画了其不屈的精神和坚硬的性格。正声的主调显示以后,进一步发展了主调旋律,此时乐曲表现出一种怨恨凄苍的情绪,徐缓而沉稳的抒情具有缅怀的沉思,同时孕育着骚动和不安。

随之音乐进入急促的低音扑进,犹如不可竭怒火的撞击。进而发展成咄咄逼人,令人惊心动魄的场景,形成全曲的高潮,即“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的战斗气氛。随后音乐表现出壮阔豪迈、怫郁慷慨的气氛。乱声和后序比较短小,主要体现出一种热烈欢腾和痛快淋漓的感情,从而结束全曲。

正声是全曲的核心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作用。

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或许倔强刚正的嵇康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