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少康复国中兴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个朝代分别代表了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的形成、发展和结束,因此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朝代,不论其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民心始终是第一位的。
夏朝姒少康之所以能复国中兴;商朝的武丁之所以能够开创商朝盛世;西周的成王和康王之所以能使西周强盛,都是因为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就是说,朝代兴亡取决于民心的向背。
姒少康是我国夏朝第六代君主,是相的儿子,杼的父亲。姒少康的父亲夏后氏首领姒相被敌对的寒促派人杀死后,他凭借个人的魅力,广施德政,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积累了一定的实力。
同时,他在同姓部落斟灌氏与斟鄩氏的帮助下,与夏后氏遗臣伯靡等人合力,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促,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这个时期被史家称为“少康中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以“中兴”两字命名的时代,对后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姒少康的父亲相在太康失国后被族人立为夏王,但相因为国家已经被后羿和寒浞占据,就逃往帝丘的同姓诸侯斟寻氏和斟灌氏处避难。寒浞为防止夏的势力复兴,就派人杀死了相。
在寒浞清剿夏的势力时,相的妻子后缗氏此时已经怀孕。她为了躲避寒浞的追杀,就逃到娘家有仍氏所在地,生下了遗腹子姒少康。后缗氏把眼泪咽到肚里,把仇恨埋到心底,她决心将姒少康抚养成人。
姒少康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极度悲愤,立志复仇兴国。外祖父见姒少康人小志大,满心欢喜,命他在有仍氏族中担任牧官。
他恪守本职,做好牧官工作。同时,他利用空闲时间向有智谋的人学习治国方略,向有军事才能的人学习排兵布阵、攻战野战,并积极纠集武人谋士,密切注视杀父仇人的举动。
不料,一年夏天,寒浞长子浇打听到了姒少康的下落,便派手下大将椒率兵搜捕姒少康。所幸姒少康事先得到了消息,提前逃离有仍氏住地,躲过了椒的搜捕。
姒少康逃至舜的后代有虞氏部落,被有虞氏任用为庖正,负责管理厨房膳食。有虞氏首领虞思见姒少康年轻有为,很具才干,十分欣赏,便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与姒少康为妻,又将一处叫做纶的地区划给他做封地。
自此,姒少康拥有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和不少士兵,这些成为他复仇兴国的根据地和武装力量。
姒少康以自己的封地为据点,收抚斟灌氏和斟寻氏被伐灭时逃散的族人,组建、发展武装办量,招揽昔日夏朝官吏旧部,广泛宣扬夏祖先的功德,揭露寒浞、浇等人篡权杀君暴虐天下百姓的罪行,积极争取邦国部落以及平民百姓的支持。
在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下,姒少康的势力更为壮大,开始寻机起兵复仇。
姒少康首先暗中派遣谍报人员女艾进入寒浞统治地区,刺探实情。寒浞此时已经死了,其长子浇继承寒浞的位置,把持国政,驻扎在夏朝故都安邑。此人身大力蛮,暴虐百姓,人民无不痛恨。
姒少康率领各邦国及部落的人马,浩浩荡荡杀奔夏朝故都安邑。此时,浇正在王宫中享受寻欢作乐,忽然听到姒少康大军兵临城下,非常震惊,依仗其蛮力负隅顽抗。但最终无力抵抗姒少康大军的进击,被姒少康消灭。
姒少康进入安邑后,在众人的拥护声中,重新登上王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姒少康重建夏王朝统治后,在夏朝的另一旧都阳翟重建都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史家称之为“姒少康复国中兴”,姒少康也被誉为一代中兴之主。
从“太康失国”到“姒少康中兴”,前后共约近百年。在这个过程中,斗争成败的重要原因,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太康失国,是因为他生活奢侈,导致国政荒疏;而姒少康能中兴,则在于他立足纶邑以后,在政治上重视人的因素,军事上重视谋略。
这是姒少康能以弱胜强,重建政权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武丁振兴商朝
武丁是我国商朝第二十三位国王,著名的军事统帅。他也是商朝一位有政治才能的君王大帝,雄才大略,有远大的政治理想。武丁在位期间,在丞相傅说、将军妇好等人的共同辅佐下,对内大治,对外征伐。通过几十年的文治武功,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百姓生活安定,四方诸侯宾服,开创了商朝繁盛的局面。同时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扩张,使商朝成为泱泱大国。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年少之时,父王小乙为了其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国王,就把他派到外地观省民风,增长见识,锻炼才能。于是,武丁来到黄河两岸,观察当地人民的生活,接触大量的平民和奴隶。有时,武丁还和这些人一起做杂役,参加农业劳动。这些生活体验,使他了解到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不易。
武丁在体验生活时,认识了一个名叫傅说的杂役,二人极为投缘。武丁常常在他面前谈起对现实的不满及世道的黑暗,傅说往往就此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武丁发现傅说谈吐不凡,是一个经世济民的奇才。
武丁即位时,根基还不算稳固,但他不甘心让国家就此衰败下去,也不情愿让有识之士傅说无用武之地。于是他使了一计,假托在太华山接受天帝教诲,给他指点治国之道。
他对群臣说:“天帝告诉我,有一个圣人叫傅说,天帝为了磨炼他的意志,把他贬为奴隶,此人能助我兴国。你们速去把他请回。”然后,命人按照他描述的样子画了傅说的画像,又讲述了他所在的地方,限期寻找傅说。
由于武丁善于选拔人才,善于任用人才,所以,在他的身边,就聚集了傅说、祖己等众多名臣。在这些人的共同辅佐下,武丁推行仁德政治,开始施展自己的才能。
武丁重新任命各级官员,将三年来尽忠职守的大臣提拔重用,将擅离职守的大臣贬职放逐,然后公布新的法制。消息传出,举国欢庆。
武丁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君王。因此,很多聪明的大臣往往借自然的异变来劝谏君王,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汤之时,一只野鸡飞到了鼎身上啼叫。在王都的郊外,有一片茂盛的森林,是飞鸟经常栖息的地方。所以,一只野雉飞到太庙中来鸣叫,这本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武丁却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害怕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祖己趁机劝谏武丁:“请大王不要担惊,不要害怕。现在,只要你修好政事,励精图治,勤俭节约,一切不祥之兆自会烟消云散。”当时,武丁用来祭祀的祭品太过于丰盛,而祖己却担心他流于奢侈,便劝谏如此一番话。
武丁时期,对周围侵扰商朝的各诸侯国、方国,包括羌方、土方、人方、鬼方、虎方、荆楚等展开了一系列的征讨。此举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等。
针对这种情况,傅说希望尽量减少杀伐,对已经征服的部族做好管理,并禁止屠杀奴隶。还提出了许多治国兴邦的建议。武丁一一应允。
武丁为了控制广大被征服的地区,就把功臣和臣服的少数民族首领分封在外地,被分封者称为侯或伯,开了周代分封制的先河。其中周人的祖先就是在武丁时代被征服并接受了商的封号。
武丁施展治国才干,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农牧业产量大力提高。与此同时,他还严明法律,使一切都井然有序。商王朝人口得到增加,国力逐渐增强。
在武丁的治理下,商王朝自此兴盛起来。至武丁未年,商朝已成为西起甘肃,东到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实际上奠定了秦始皇之前华夏族大体上的疆域。
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在武丁之前,商朝的王位继承以兄死弟继为主,从武丁开始,由他的儿子祖庚继位。此后逐渐确立了父死子继的制度。
武丁开拓了广大的疆域,而商代的科技成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武丁时代的不世之功。这些成就有的可能不是武丁时代的成果,但武丁创造了商朝的盛世,这对于当时科技文化的发展,显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在商朝时,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366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3万的数字,确立了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商代掌握了许多光学方面知识并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武丁的雄才大略和政治理想不仅体现在对外征伐、文明输出,而且还体现在殷商国内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造就了一个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时代。
第三节成康强盛西周
我国西周时期,周成王和其子周康王继承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功业,励精图治,务从节俭,克制私欲,令周公制礼作乐,创立和推行王朝各种典章制度,大规模进行自周武王时开始的分封制,加强对周王朝的统治。在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的40余年间,天下安宁,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是西周最为强盛的阶段。被史家称为“成康之治”。
周武王灭商居功至伟,他去世后,太子姬诵继立,是为周成王。周成王年幼,就由曾经辅佐周武王的周公旦代行国政。
周公旦是一个大政治家,依据西周原有的制度,参酌殷礼,有所损益,便制定出一套巩固封建统治的制度来,这就是后世儒家所极力称颂和推崇的“周公旦之礼”或“周典”。
周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怀疑周公旦将篡夺王位,诋毁周公旦,并和以武庚为首的殷遗民联络,一时朝野流言四起。武庚本人也认为有机可乘,便积极图谋复国。
于是,他们勾结在一起,并纠集了徐、奄、薄姑和熊、盈等方国部落起兵反周。
周公旦处在内外交困的地位,非常困难。他向周成王解释清楚后,毅然率领军队,进行东征。经过3年的艰苦作战,周公旦杀武庚,黜管蔡,攻灭奄、徐等17国,俘商贵族及遗民为俘虏。
为了消弭殷商的残余势力,也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周公旦首先命令诸侯在伊洛地区合力营建新城,即东都洛邑。洛邑建成之后,把曾经反对周朝的殷遗民迁徙到这个地方,严加控制。同时,周公旦建议周成王实行分封制。
周成王听从周公旦的建议,把奄国封给周公的大儿子伯禽,让他做鲁侯,故都在今山东省曲阜;又封他的外祖父太公吕尚做齐侯,故都在今山东省临淄。这样一来,齐、鲁两大国代替了奄和蒲姑,商朝不能再反叛了。
周召公的儿子封在燕,故都在今河北省易县,后迁都今北京。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封在唐,故都在今山西省太原县,后称晋国。当年周武王攻灭商朝时,纣王的庶兄微子启曾抬着棺材到周武王的军队前投降。
武庚死后,周成王把商朝旧都商丘封给微子启,爵位为“公”,国号为宋。宋国附近,实际上还有陈、杞和焦3个国家,这样分封是为了监视宋国。
周成王实行“封土建国”政策,按疆土距京城的远近,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赐予分封者。一方面,受封者在所封的土地上握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实行全面的统治;另一方面,受封者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随王祭祀等义务。
通过分封,周天子从长远处着眼,利用一级一级的分封制,形成一个统治网;同时,建立了自己的据点,用以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保护卫国和周国。而这些受封者又都是周朝最重要的贵族,足见周朝初年的大分封,确实有政治远见。
周公旦见西周政权得以巩固,便功成身退,还政于周成王,周朝进入巩固时期。到周成王姬诵在位后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周成王病故后,他的儿子姬钊继位,是为周康王。周康王在老臣召公、毕公陪同下,率领诸侯来到祖庙。两位把周文王、周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周康王,告诫他要节俭寡欲,勤于政事,守住祖先的基业。周康王一一记下,决心不负众望,把国家治理好。
周康王继续推行周成王在位期间所实行的国策,再接再厉,使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国库丰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到处呈现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生活好了,犯罪案件也少了,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所有这些,跟周康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周康王在位时,西北方的犬戎兵经常对边境进行侵扰,给周朝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威胁。为了使国家长治久安,周康王果断做出了发动征伐鬼方战争的决定。
这次决定是经过一番谨慎的考量和充分的准备的。一方面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军队经过治理整顿,战斗力大大提高,发动这样一场战争已经是胜券在握了。于是,周康王命得力将领率领大军进攻犬戎。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作战,战斗力已经大大增强的周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歼灭敌人4800多人,俘获1.3万多人,并缴获大量车马和牛羊等战利品,使边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安定。
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的不断融合,在这期间,逐步形成了华夏族,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在当时,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如夷族、蛮族、越族、戎狄族、肃慎族、东胡族等,也都加入到融合的行列中。
周成王及其子周康王成王在周公旦的辅佐下,将文王、武王时的一些好传统继承下来,西周的奴隶制进一步巩固,王权进一步加强。同时,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据说刑具40年间不曾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