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心是一宗大财产
世界不能没有爱,爱对于我们就像空气、阳光和水。爱是一宗大财产,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拥有了这种财产和资源,人生就会变得富有幸福,人生就会步入成功的顶峰。
一个人的生命,有助于他人,充满了喜悦、快乐,才有价值和意义。那种从对人人付出爱心的习惯,与对人人抱着亲爱友善的精神中所发生的喜悦和快乐,才能称为成功,才能称为幸福。我们必要有所“给予”,才能有所取得,我们的生命才能生长。
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他的一些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但最后一个学生说:“一颗爱心!”那位哲学家说:“在这爱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话。因为有爱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他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和可亲的朋友。”
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一种坦直、诚恳、忠厚、宽恕的精神,可以说是一宗财产。百万富翁的区区财产,若与这种丰富的财产相比较,则是不足挂齿了。怀着这种好心情、好精神的人,虽然没有一文钱可以施舍人,但是他能比那些慷慨解囊的富翁行更多的善事。
假使一个人能够大彻大悟,能尽心努力地为他人服务,为他人付出爱心,他的生命一定能获得事实上的发展。最有助于人的生命发展的,莫过于从早年起,就养成爱心以及懂得爱人的“习惯”了。
尽管大量地给予他人以爱心、同情、鼓励、扶助,然而那些东西,在我们本身是不会因“给予”而有所减少的。反而会由于给人愈多,我们自己也愈多。我们把爱心、善意、同情、扶助给人愈多,则我们所能收回的爱心、善意、同情、扶助也愈多。
人生一世,所能得到的成绩和结果常常微乎其微。此中原因,就是在爱心的给予上显然不够大方。我们不轻易给予他人以我们的爱心与扶助,因此,别人也“以我们之道,还治我们之身”,以致我们也不能轻易获得他人的爱心与扶助。
常常向别人说亲热的话,常常注意别人的好处,说别人的好话,能养成这种习惯是十分有益的。人类的短处,就在彼此误解、彼此指责、彼此猜忌,我们总是依着他人的不好、缺憾、错误的地方而批评他人。假使人类能够减少或克服这种误解、指责、猜忌,能彼此相互亲爱、同情、扶助,那么梦寐以求的欢乐世界,就能够盼望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心理,以及无情、冷酷的商业行为之故,而至于爱心被蒙蔽,以致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坏处,而看不到他们的好处。假使我们真能改变态度,不要一意去指责他人的缺点,而多注意一些他们的好处,则于己于人均有益处。因为由于我们的发现,他人也能自觉到他们的好处,因此得到兴奋与自尊,从而更加努力。假使人们彼此间都有互爱的精神,这种氛围一定可以使世界充满爱和阳光。
爱心给人以温暖,给人以欢乐,同时它也会给自己带来美好的回报。爱心使世界充满着歌声和阳光。
2.比别人更爱自己
只有爱自己,才能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充满自信地去创造人生,开拓成功。不敢爱自己甚至不爱自己,就必然会失去自信和自尊而无法自立,被挤出人生舞台。所以要比别人更爱自己,这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
日本人种了一种树,他们称之为邦赛树。它长得很美,而且造型完整,但高度只有几寸而已。而在美国加州,有种被称为将军莎门的水杉树。这种巨树可高达272英尺,树围长达79英尺,如果把它砍下来,足够建造35间5人住的房子。但是当邦赛树和将军莎门树都还是种子的时候,重量都小于三千分之一盎司。
为什么它们长成以后差异如此悬殊呢?那是因为当邦赛树的树苗一突出地面时,日本人就把它拉出泥土,并且扎住主干以及一些支干,故意阻碍它成长。结果它便成了一种矮小、美丽的树,将军莎门树的种子自然地落在加州肥沃的土壤上,而且受到矿物质、雨水与阳光的营养滋润,结果便成了巨大的树。
邦赛树与将军莎门树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但你却有选择权。你可以随心所欲,决定是变得伟大或渺小,是成为邦赛树还是将军莎门树。你的自我认定将决定你成为哪一种人,选择的权力操纵在你自己的手中。
自从有史以来,几十亿人曾经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但从来未曾有过,也将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你。你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惟一的生物。这一特性将赋予你极大的价值。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人能够使你觉得低下。为此,你应该觉得自豪,并真诚地热爱自己和相信自己。
当维克多15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告诉他,他永远不会毕业,最好是退学去做生意。维克多就记取了这一忠告,在以后的17年中,一直做着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因为别人一直告诉他,他是一个劣等生,所以这17年来,他的作为也就真的像一个劣等生。但是他32岁的时候,却发生了惊人的转变。一项测验显示,他是智商高达161的天才,这时他便开始像一个天才那样有所作为了。他一连写了好几本书,获得了几项专利,并且成为了一个很成功的商人。对于这位曾被退学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被选为了国际智能组织的主席,而参加这个智能组织惟一的条件,就是智商要在140以上。
这一故事会使我们想到,也许到现在仍有许多天才就像是劣等生那样一直在闲荡,就是因为有人说他们不够聪明而已。他们过多地依赖他人的评价,反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也否定了对自己的评价,这也充分说明了他们还不够爱自己。
成功与快乐的起点,就是良好的自我评价,爱自己。乔爱斯博士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心理学家。他说:“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人格的核心。他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学习、成长与应变能力、选择朋友、配偶与职业等等。健康的积极的自爱心理和良好的公允的自我评价,是成功的生活的最坚实的基础。”
在你真正喜欢别人以前,你必须先接纳和喜欢自己。在你没有喜爱自己以前,所有的动机、设定目标、积极思考等,都不会为你工作的。
怎样才能够比别人更爱自己呢,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发现自己的优点,从事自己的专长,自己给自己鼓劲打气。
境遇是自己开创的,成功也是你自己造就的。你不必看轻自己,而要相信你的能力,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大家羡慕的成功者。
3.自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如果你不爱你自己,不相信你自己,那么,你也不可能爱他人和相信他人,自爱和爱他人互相联系,协同作用。你给自己的爱越多,你给别人的爱也就越多;反之,你给自己的爱越少,你给他人的爱也就越少。
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反论,即为了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和健康的关系,你必须先与自己建立一个积极的和健康的关系。
“自私”与“自爱”绝不是一回事。实际上,自私是由缺乏自爱引起的。如果你鄙视你的“自爱”,认为它毫无价值可言,那么,很自然,你就会设法通过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大肆攫取,以弥补这些令人绝望的个人空虚感和挫折感——这就是对自私行为的界定。相反,如果你十分珍惜和重视你的“自爱”,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建立在有内心安全感的基础上,这种安全感会给你自信,使你在行动中能无私助人,乐于奉献,珍惜和重视他人的价值。
这个观点在《圣经》中得到了体现:“像爱你自己一样去爱你的邻人。”人道主义心理学家E·弗罗姆也对这个观点有过论述。尊重你自己的正直和独特,爱你自己,不能与对他人的爱和尊重分开。在这个意义上,爱是不可分的:为了你所爱的人的发展和幸福而努力奋斗,反过来也会提高你爱的能力。
为什么发展健康的和持久的亲密关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呢?为什么如此多的人一心为自己打算却感到无法排遣的孤独呢?这是今天摆在世人面前的严肃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空前丰富,但是,亲密的人际关系和平静的独处却常常难以见到,个人生活变得苍白、空虚和绝望。在20世纪的文学、哲学和流行文化中,人的异化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当人们意识不到他们对亲密和独处的强烈需要时,或者当他们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需要不能满足时,他们对个人的力量的估计就会大大降低。在当今的社会里,缺少关爱,失去爱心,如果没有坚定的自爱和稳定的亲密的互爱关系,就不会有产生很强的自信,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令人恐惧和抑郁。正如心理疗法专家斯坦芬妮·德瑞克在她的《亲密与孤独》一书中指出的,许多情感问题的核心是没有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和自己建立亲密的互爱关系。
“我们如何爱我们自己,可以通过我们如何爱他人的方式反映出来:如果我们不了解和信任我们自己,我们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和信任他人。”
因此,你面临的挑战就是与你自己建立一种良好的自爱关系,这种自爱关系应该充满信任、真诚、尊重、安全、慷慨、灵活、乐观、宽容、敏感和创造,因为这是你爱他人建立与他人良好关系的必由之路。通过了解你是谁,以及你何以成为现在的你,那么,你就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你理想中的人。
爱和信任的情感是健康的人际关系的生命线。如果你不懂得去爱自己,也就不可能懂得去爱他人。
4.爱与宽容是孪生兄弟
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心灵却要容得下一座大山,容得下五湖四海。所谓爱与宽容是紧密相连的。宽容可以避免误解,谅解是摆脱误会的最好方式。
宽容和谅解可以使我们从爱的误区中超越。宽容和谅解是一种态度,一种方式,一种品格,也是一种爱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不是想到说到就能做到,它需要生活的磨炼、理性的修养和心灵的升华。
鲁彦周在一篇散文中写道:生活的宁静和幸福,却常须经宽容得来,宽容是生活中绝不可少的,少了宽容,也就少了爱。坚持原则也是生活中绝不可少的。而嫉恶如仇,那是另一回事。坚持原则和宽容并无本质冲突,而在家庭中,也不应该研究什么是原则。和谐、安宁、理解、融洽、亲爱本身就是原则!假如你爱你的家庭,爱你的老人,爱你的爱人,爱你的孩子,你就需要把宽容施给他(她)们。
在现实生活中,当对方拒绝了你,羞辱了你,损害了你,当双方发生了纠葛,发生了冲突,两人的关系走入了绝境,这时最需要豁达、谅解和宽容。宽容会使枯萎的友情发出新的枝芽;也许,宽容会在炸毁的人际关系的废墟上重新建起一座大厦;也许,宽容会使你们走出狭窄的河道,汇入广阔的海洋。总之,爱会在宽容中重新站立起来。
年青的罗曼·罗兰爱上了聪慧、秀丽、文雅的索菲亚。有一次,他们在幽静的溪畔小径上散步。罗曼·罗兰看到索菲亚苗条的身材、美丽的容貌,想起以往的美好情景,再也抑制不住奔放的热情,深深抓住索菲亚的手,终于向她倾吐了心中恋情,但没想到索菲亚竟有礼貌而又有分寸地回绝了他的求婚。罗曼·罗兰失恋了,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经过长时间的苦苦思索,他觉得:失恋并不意味着放弃宏大的抱负,湮没艺术才华,泯灭青春火焰;也不应因此消极沉沦、颓唐堕落。爱情逝去,但生活的热情和勇气不能消失;爱情逝去,但两个人之间的友爱不能失去。要做自己“痛苦”的主人,把痛苦也转化为爱,让以往的恋爱史成为人生一页甜蜜的记录。于是他以自己与索菲亚甜蜜的感情为素材写成了平生第一篇散文体小说《罗马的春天》。之后他潜心创作,发表了大量的作品,获得了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爱是多种多样的,失去爱情并不等于忘却和抛弃爱和友谊,也不妨碍继续志同道合。他把往日感情和今后保持友谊的渴望都倾注到给索菲亚的信中,并作了真诚的内心剖白。不久,就收到索菲亚的回信。从此,他俩经常通信,无所不谈,继续探索人生和艺术。尽管两人相距很远,索菲亚已结婚。但他有什么想法和问题,都要同她讲,两人心地无私,肝胆相照,友爱赤诚无瑕。写信,不但没给罗曼·罗兰增加痛苦,反而使他得到了友爱的甘甜与温暖。罗曼·罗兰无论多忙都忘不了给她写信,自1901年持续到1932年,长达32年,尔后罗曼·罗兰将自己给索菲亚的所有信件,编成一本集子《亲爱的索菲亚》,在巴黎正式出版。索菲亚每每读到这些信时,总是感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庆幸自己此生获一知音,得到纯洁而真挚的爱。
学会宽容和谅解,它会使你从沮丧走向成功,从狭窄的河道走向大海,交往更广泛,心灵更充实,生活更多彩。
5.真正的爱无法摇撼
时间的流水可以带走很多东西,诸如忧伤、仇恨,但永远抹不去最初的那份恋爱在心灵上留下的温馨、美好与感动。那份爱,已如磐石,无法撼摇。
世上千般情,惟有爱最神圣;世上千般情,也惟有爱最难说清。无论怎样,挚爱之中必定会以爱之心去取代恨之念。
世界文豪雨果17岁那年,与门当户对、年轻貌美的阿黛·富谢订婚,20岁两人结婚。阿黛是个画家,为雨果生了三男两女。这本应是个幸福的家庭,可是到了1832年,也就是雨果婚后的第十年,阿黛突然另结新欢,追随一位作家而去。这使雨果十分痛苦,又备受打击。次年,他结识了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两人坠入爱河,这才使他那颗伤痛的心得到抚慰。
阿黛离开雨果后,生活并不幸福,经济一度很拮据,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一次,她精心制作了一只镶有雨果、拉马丁、小仲马和乔治·桑四位作家姓名的木盒,到街头出售,可是因为要价太高,很多天无人问津。一天,雨果从那儿经过看见了,就托人过去悄悄地买下来,这只木盒现在仍陈列在巴黎雨果故居展览馆里。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11岁时,在舅父家遇到了刚好大他11岁的德·菲尔松小姐,她虽然不很漂亮,但她身上特有的那种成熟女孩的清纯和靓丽还是将卢梭深深地吸引住了。她似乎对卢梭也很有“好感”。很快,两人便轰轰烈烈地像大人般地恋爱起来。但不久卢梭就发现,她对他的好只不过是为了激起另一个她偷偷爱着的男友的醋意——用卢梭的话说“只不过是为了掩遮一些其他的勾当”时,他年少而又过早成熟的心便充满了一种无法比拟的气愤与怨恨。他发誓永不再见到这个负心的女子。可是,20年后,已享有极高声誉的卢梭回故里看望父亲,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他竟不期然地看到了离他们不远的一条船上的菲尔松小姐,她衣着简朴,面容憔悴而又黯淡。卢梭想了想,还是让人悄悄地把船划开了。他写道:“虽然这是一个相当好的复仇机会,但我还是觉得不该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算二十年前的旧账。”
不论雨果也好,还是卢梭也罢,他们在遭到自己最爱的人无情离弃和愚弄后的悲愤与怨恨,我们是不难想像的。可是为什么重逢之际,当初那种火山般喷涌的怨怒与报复欲未曾复燃,相反,却要情不自禁再伸出温情之手去拉她一把或选择悄悄走开?
说穿了,还是爱。
因为,他们曾经真正的爱过、痛过,那份爱,曾经深入骨髓,温暖过他们的生命旅程。
真正的爱是无法摇撼的。
为什么在受到对方深深的伤害之后,那份爱还依然如注呢?那是因为真正的爱无法摇撼。
6.聆听是一种爱的表露
生活中那些富有思想、品格谦虚、专心致志的聆听者,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聆听也是一种爱的表露,在交际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聆听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主动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甚至不可替代的功能。著名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有一个教人“获得知己朋友的方法”。这方法就是:给予人适当的赞扬和尽量聆听别人说话,而不加辩驳。
现实生活中一个好的听众总比一个夸夸其谈者更能赢得更多的好感和关爱。聆听得越多,你就会越被更多人喜爱,就会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理想的谈话对象。
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心中的千言万语”一吐为快,但无论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么富有才气的演讲家,也不要忘记他人。在交谈中,一个人滔滔不绝,说个没完,必然会招致反感,应该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在人际交往中,善于聆听别人讲话是一种高雅的素养,是爱心的一种表露。
因为认真聆听别人讲话,表现了对讲话者的尊重和热爱,人们也往往会把忠实的听众视作可以信赖的知己,而给予充分的爱。
一个在一家企业里当个小官的人与一位朋友喝酒,或许是彼此本来就是互不设防的知心朋友,半斤黄汤下肚,微醉的他,便一股脑儿把他的一肚子苦水向朋友诉说出来。上班时,他身体力行,谨小慎微,忙碌得很累很苦,图的是向上有个好交代,向下讨个好口碑。而在家里,妻子承担了全部家务,天长日久,怨尤日甚,不是常常摆个脸色给他看,就是时不时施发冷嘲热讽的“利箭”。厂里家内,他受两面夹击……他不停地诉说着,他的朋友默默地聆听着,并择机疏导安慰,使他很感动。
我们蛰居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都市里,难免会有事业受挫、身虚体弱、恋爱告吹、遭流言中伤等苦恼。生活就是这样,你无法拒绝这不期而至的苦恼。而有的人,由此神情沮丧、情绪低落、脾气暴躁,这些陷入此境的人,很需要宣泄的通道,需要有人聆听自己的倾诉。如果我们给予理解和真诚的疏导,会使他们感受关爱,走出烦恼,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反之,没有人愿意聆听这些苦恼人的倾诉,或是随意和委婉打发他们,那么无疑是把他们推向更不愉快的境地,使他们变得更加郁闷。
有一个极其普通的操作工刚参加工作时,由于对工作环境不太熟悉,苦恼特别多。这些与日俱增的苦恼令他沮丧,回家后常发无名之火,闹得家人不得安宁。后来,他很幸运地结识了一位敦厚年长、十分善解人意的师傅。这位老师傅很认真地倾听了他的种种苦恼,时不时地安慰他一两句,使这个操作工感受到了关爱而轻松了许多。苦水既出,心平气顺,磕磕碰碰少了,这个操作工开始专心努力地工作,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
而那位师傅当年专注聆听的神情和安慰的言语一直保存在这个操作工的记忆里。他也学会了聆听,聆听时专注、投入、耐心、关心,因此,许多人都愿意把自己的隐秘事情和苦恼心绪告诉他,从他那里得到关爱的温暖和鼓励。
马可先生大概是世上最优秀的名人访问者,他说许多人之所以不能让他人对自己产生好印象,是因为他们不注意静听。“他们极关心自己下面要说什么,他们不打开耳朵——一些大人物曾告诉我,他们更喜欢善于静听者而非善于谈话者,但能静听的能力,好像比任何其他好性格都少见。”不只大人物要求他人善于静听,连平常人也这样。许多人之所以请医生,他们所要的不过是一个静听者。所以,你要善于学会聆听别人的话,对你的同窗同道同伴同事同仁,对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孩子、恋人、友人都要这样。聆听是爱的表露,给予人的是关爱。
聆听别人讲话,表现出了对别人的尊重,它是赢得人们亲近和关爱的重要所在,在日常交际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7.有爱就有成功与财富
人生最需要支撑的就是爱。如果丢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如果没了信誉,你失去了很多;如果没有爱,你就失去了全部。如果你拥有了爱,你就拥有了成功与财富。
生活就是这样,你播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同样对待我们,就像种子撒在泥土中,到了春天会开出美丽芳香的鲜花,爱的种子撒在别人的心里,我们也会不经意间闻到鲜花的芬芳,得到丰收的喜悦。
一个妇人出门看到三位老者坐在她家门前,妇人与他们素不相识,她上前对他们说:“你们一定饿了,请进屋吃点东西吧。”
“我们不能一同进屋。”老人们说。
“那是为什么?”妇人感到疑惑。
一个老人指着同伴说:“他叫财富,他叫成功,我是爱。你现在进去和家人商量商量,看看需要我们哪一个。”
妇人回去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屋里。
妇人出门问三位老人:“哪位是爱,请进来做客。”爱老人起身朝房子走去,另外两位也跟在后面。
妇人感到惊讶,问财富和成功:“你们两位为什么也进来了?”
老人们一同回答:“哪里有爱,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
我们都不是独个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支撑就是爱。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会发现,只要你真诚地爱别人,别人也会真诚地爱你,你就可以赢得爱的回报。
你也许听过一个住在城门附近的聪明老人的故事:
有一天,从他乡来了一个人,推开城门问道:“住在这个城里的人们人品怎样?”老人反问道:“你原来住的城里的人们如何?”他乡人答道:“那里的人真够呛,竟是一些互相猜疑、互相嫉妒、自私自利的人。我讨厌他们才离开了那个城市。”老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太可怜啦,住在这里的人们也和他们完全一样。我想你住在这个城里是不会得到幸福的。”听了这番话,他乡人含悲离去。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人来到老人这里,提出同样的问题。老人也问他:“你原来住的城里的人怎样?”那人便答道:“都是一些很好的人,他们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和互相理解。恐怕他们是世界上最有爱心的人。”于是老人说:“那就太好了,年轻人!这里住着的人和他们完全相同,你会和他们相处得很融洽,你会喜爱他们,他们也会喜爱你的。”
可以说,生活就是这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播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正如种子撒进泥土之中一样,到了秋天它会结出令人喜爱的硕果。
1930年,西蒙·史佩拉传教士每日在乡村的田野中漫步。无论是谁,只要经过他的身边,他就会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问好。其中有个叫米勒的农夫是他每天打招呼的对象之一。
当传教士第一次向米勒道早安时,这个农夫只是转过身去,像一块石头般又臭又硬。因为在这里犹太人和当地居民处得并不太好,成为朋友的更是绝无仅有。不过这并没有打消传教士的勇气和决心。一天天过去了,他始终以温暖的笑容和热情的声音和米勒打招呼,终于有一天,农夫向教士举举帽子示意,脸上也第一次露出一丝笑容了。这样的习惯持续了好多年,一直延续到纳粹党上台为止。
史佩拉全家与村中所有的犹太人都被集合起来送往集中营。史佩拉被送往一个又一个营,直到他来到最后一个位于奥许维滋的集中营。
从火车上被放下来以后,他就等在长长的行列之中,静待发落。在行列的尾端,他远远地看到营区指挥官拿着指挥棒一会儿指向左,一会指向右。他知道发派到左边的就是死路一条,右边则还有生还机会。他的心脏怦怦跳动着,愈靠近那个指挥官就跳得愈快,因为他清楚这个指挥官有权将他送入焚火炉中。
他的名字被叫到了,然后那个指挥官转过身来,两人的目光相遇了。教士静静地朝指挥官说:“早安,米勒先生。”米勒的一双眼睛依然冷酷,但听到他的招呼时突然抽动了几秒钟,然后也静静地问道:“早安,西蒙先生。”接着,他举起指挥棒指了指说:“右!”他边喊还边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教士懂得上帝爱人的本意是撒播爱,爱在生死关头救了自己。我们也要有一颗友爱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哪怕他的力量远不如你。
在这个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支撑就是爱,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付出自己的爱,你就一定会赢得爱的回报。
8.用爱心化解仇恨
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懂得用爱心的宽容去对待仇恨自己的人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历览古今中外,大凡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的人,无不修身持德,以仁爱为怀。
鼠肚鸡肠,竞小争微,片言只语也耿耿于怀的人,没有一个能成就大业的。用自己的爱心去宽恕他人是赢得友善的重要基础,是化解怨恨的关键所在,也是走向成功之路所必不可缺的宝贵品格。
“即使受到伤害,我们也在学会爱人。”这句话是在BTV的《大宝真情互动》节目中一个女孩面对镜头所讲的。我敢肯定,这句话会给很多人以启迪、感悟,因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的确,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仇恨总是不值得的。
以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在他年事已高时,便决定把家产分给三个孩子,但在分财产之前,他要三个儿子去游历天下做生意。
临行前,富商告诉孩子们:“你们一年后要回到这里,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我的财产不想分割,集中起来才能让下一代更富有;只有一年后,能做到最高尚事情的那个孩子,才能得到我的所有财产!”
一年过去后,三个孩子回到父亲跟前,报告这一年来的所获。
老大先说:“在我游历期间,曾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将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后来他不幸过世,我将金币原封不动地交还他的家人。”
父亲:“你做得很好,但诚实是你应有的品德,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老二接着说:“我旅行到一个贫穷的村落,见到一个衣衫破旧的小乞丐,不幸掉进河里,我立即跳下马,奋不顾身地跳进河里救起那个小乞丐。”
父亲:“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应尽的责任,还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老三迟疑地说:“我有一个仇人,他千方百计地陷害我,有好几次,我差点死在他的手中。在我旅行途中,有一个夜晚,我独自骑马走在悬岸边,发现我的仇人正睡在崖边的一棵树旁,我只要轻轻一脚,就能把他踢下悬崖;但我没这么做,我叫醒他,让他继续赶路。这实在不算做了什么大事……”
父亲正色道:“孩子,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高尚而且神圣的事,你办到了,来,我所有的产业将是你的。”
“爱产生爱,恨产生恨。”懂得用爱心,去看待仇恨自己的人;甚至能从容地帮助仇恨自己的人才是真正高尚的人。
9.别让仇恨之火烧伤自己
宽容和博爱使人的心灵变得广阔无比,仇恨往往会使人永远处在愤怒和狂暴的阴影里。它不仅会烧伤别人,也会烧伤自己。
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克服仇恨这一弱点,那就好像是在戴着枷锁和脚镣在登山。这不但会影响人的速度,更有使人坠进无底深渊的可能。《圣经》上说:“充满爱意的粗茶淡饭胜过仇恨的山珍海味。”
当我们对敌人心怀仇恨时,就是赋予对方更大的力量来压倒我们自己,给他机会控制我们的睡眠、胃口、血压、健康,甚至我们的心情。如果我们的敌人知道他带给我们多大的烦恼,他一定要高兴死了!仇恨伤不了对方一根汗毛,却把自己的日子弄成了炼狱。
猜猜看下面这句话是谁说的:“如果有个自私的人占了你的便宜,把他从你的朋友名单上除名,但千万不要为仇恨而去报复。一旦你心存报复,对自己的伤害绝对比对别人的大得多。”这话听起来像是哪位理想主义者说的。其实不然,这段话曾出现在纽约警察局的布告栏上。
报复怎么会伤害自己呢?《生活》杂志报道报复可能毁了你的健康。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个性特征是仇恨,“长期的愤恨造成慢性高血压,引起心脏疾病。”
耶稣说:“爱你的敌人。”他可不只是在传道,他宣扬的也是21世纪的医术。当耶稣说:“原谅他们七十七次。”他是在告诉我们如何避免因仇恨而患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以及过敏性疾病。
一位女士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医生命她卧床休养,交待她不论发生任何情况都不得动怒。医生都了解如果心脏衰弱,任何一点愤怒都会要人的命。真的如此吗?几年前华盛顿一位餐厅老板就因一次愤怒而亡。警方报告说:“威廉·法卡伯曾是咖啡店老板,因厨子坚持用碟子饮用咖啡,竟一怒而亡,因为他急怒之下抓起左轮枪追杀厨子,心脏衰竭,倒地不起。验尸报告宣告心脏衰竭的起因是愤怒。”
当耶稣说“爱你的敌人”时,他也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改进自己的容貌。相信你也看见过——一些人的容貌因仇恨愤懑而布满皱纹或变形。再好的整形外科也挽救不了,更远不及因宽恕、温柔、爱意所形成的容颜。
如果我们的仇人知道他能消耗我们的精力,使我们神经疲劳、容颜丑化,搞得我们心脏发病、提早归西,他难道不会拍手偷笑吗?
即使我们没办法爱我们的敌人,起码也应该多爱自己一点。我们应该爱自己则不让敌人控制我们的心情、我们的健康以及容貌。莎士比亚说过:
“仇恨的怒火,
将烧伤你自己。”
瑞典的罗纳先生,几年来在维也纳从事律师工作,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他才回到瑞典。他一文不名,极需工作。既然他能说写好几种语言,他希望为进出口公司担任文书工作。大多数公司都回信说因为战争的缘故,他们目前不需要这种服务,但他们会保留他的资料云云。其中有一个人却回信给罗纳说:“你对我公司的想像完全是错误的。你实在很愚蠢。我一点都不需要文书员。即使我真需要,我也不会雇用你,你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你的信中充满错误。”
罗纳收到这封信时,气得暴跳如雷。这瑞典人居然敢说他不懂瑞典话!他自己呢?他的回信才是充满错误。于是罗纳写了一封足够气死对方的信。可是他停下来想了一下,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他不对呢?我学过瑞典文,但它并非我的母语。也许我犯了错,我自己都不知道。真是这样的话,我应该再加强学习才能找到工作。这个人可能还帮了我一个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表达得虽然糟糕,倒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我写一封谢函给他。”
罗纳把他写好的信揉掉,另外写了一封:“你根本不需要文书员,还不厌其烦回信给我,真是太好了。我对贵公司判断错误,实在很抱歉。我写那封信是因为我查询时,别人告诉我你是这一行的领袖。我不知道我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错误,我很抱歉并觉得惭愧。我会再努力学好瑞典文,减少错误。我要谢谢你帮助我的自我成长。”
几天后,罗纳又收到回信请他去办公室见面。罗纳依约前往,并得到了工作。罗纳自己找到方法:“以柔和驱退仇恨。”
我们可能不能神圣到去爱敌人,但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与快乐,最好能原谅他们并忘记他们。这样才是明智之举。
10.报复不会给人带来快乐
与人相处时,要尽量看好的方面,至于一些不同之处,一些不必要的磨擦,忍一忍也就过去了。须知充满怨恨、存心报复的人是永远都无法快乐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没有大到“不共戴天”的地步,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同罢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既是魔鬼又是天使,优点与缺点共存,美丽与丑陋俱在。
世界上有许多的悲剧,许多的恐怖,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能容忍所造成的。然而,忍让和宽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当人们受到无辜的伤害时,总是会有一颗报复心的。但是,报复却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这一点从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的《画家的报复》一文中可以得到答案。
一个人若是存心报复,自己所受的伤害会比对方更大。一个心中充满怨恨的人是永远都无法快乐的。“相由心生”,如果一个人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全世界任何美容师都无法美化他的容貌。
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让和宽容不是怯懦胆小,而是关怀体谅。忍让和宽容是给予、是奉献,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学会宽容,学会大度,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满、怨恨心理所控制的人是最痛苦的人。
11.用谅解解开怨恨的死结
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怨恨都是一种郁积着的邪恶,它窒息着快乐,危害我们的健康。为我们自己的缘故,必须消除怨恨,那么,谅解便是最好的良方。
也许昨天,也许很久以前,有人伤害了你,你不能忘记。你本不应受到这种伤害,于是你把它深深地埋藏在记忆里。
但你并不是惟一受到伤害的人,我们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应付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甚至出于好意也会伤害他人。朋友背叛我们,父母责骂我们,爱人离开我们……总之,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伤害。
哲学家汉纳·阿兰特发现,忘却痛苦记忆的惟一办法是原谅。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1983年12月的一天,教皇保罗二世走进了罗马郊外雷贝比亚监狱的一间潮湿的单人牢房,探望了穆罕默德·阿里·阿格萨,他曾向教皇的心脏开了一枪。教皇单独与行刺者静静地呆了一会儿,教皇原谅了他。
然而,对常人来说,这是不易原谅的。这个举动看起来几乎有悖常理。我们的公平意识告诉我们,人们应该为他们所犯下的错误负责。但是,谅解能奇迹般地治愈创伤甚至使我们和好如初。
怎么做呢?怎样才能摆脱伤害呢?像个孩子似的松开手让被捕的蝴蝶自由飞走吗?我们愿为你提供一个谅解道路上的路标。
(1)正视你的怨恨
我们中没有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怨恨某人,而把怨恨深藏起来,表面上装成无所谓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把承认自己的怨恨并迫使自己做一次灵魂上的剖析称为谅解。我们必须承认已发生的事情,勇敢地面对他人说:“你冤枉我了。”
丽兹在加利福尼亚一所大学里任助教,她是优秀的教师。她所在系的系主任许诺请求院长提拔她。可是系主任的报告中却充满了对她的表现的指责,于是院长告诉她应该再找一份工作了。
丽兹痛恨系主任背叛了她,但是她需要从他那里得到推荐信。当他告诉她,他不能说服院长提拔她并表示遗憾时,丽兹装作相信了他。但她不能保持这种表里不一的样子,一天,她用真相当面责问系主任,他十分窘迫地加以否认,丽兹认识到他是一个可怜而又软弱的人。
她感到自己获得了需要原谅他的力量,于是就原谅了他,同时也就解除了自己对他的怨恨。
(2)使伤害人脱离伤害
我们一般对伤害自己的人的行为感到愤恨。《圣经》上描述,在古代善恶报应的戏剧中,上帝解除了人类肩上所负的罪孽包袱,把它拴在山羊身上,并将这“逃跑的山羊”送到了荒凉的土地上。原谅给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他们展现给我们一个崭新的天地,暴露出他们的过错,脱去了原来伪装的外衣。
揭露罪孽的第一个好处是展现一个新天地。当我们透视了人们更深一层的思想意识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个可怜的易犯错误的人性,我们的感情就会发生变化。卡尔收养的女儿凯西,是一个天真烂漫、爱头脑发热的16岁少女。她的生母遗弃了她,她很气愤,一直奇怪她自己为什么不值得生母抚养。后来,她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发现他们很年轻,十分贫穷,而且没有结婚,只是同居在一起而已。
这时,凯西的一个女友怀孕了,后来又因为害怕把婴儿打掉了。凯西帮助她的女友渡过了难关。渐渐地,她懂得了,在这种环境下,这么做是对的。她开始理解自己生母当时的处境了——因为太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只得送给别人,否则就会饿死。凯西的同情心使她的愤怒心绪渐渐平息,她原谅了自己的生母,并开始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坚强有用的人的价值。
复仇从来就不能治愈创伤,相反,它会导致伤害者与被伤害者之间无休止的相互报复行为。甘地说得好:如果我们都把“以眼还眼”式的公正作为生活准则,那么全世界的人都将成为瞎子。神学家莱茵霍德·涅博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说:“我们最终必须与我们的敌人和解,否则,我们双方都将在相互仇恨恶性循环中死去。”谅解解开了我们心中痛苦的死结,并为相互和解敞开了大门。
当我们谅解的时候,我们就实现了人类固有的非凡的创造行为,我们既治愈了创伤,又创造了一个摆脱过去痛苦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