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六、成与败:梦想的岔路口

1.成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如今我们所处的竞争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年代,等待别人的帮助或是祈求神灵的恩赐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知难而进,勇于第一个吃“螃蟹”,才有机会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意味着许多美好的事物;成功意味着人生的欣欣向荣;成功意味着更好地享受生活;意味着获得赞美,赢得尊敬;成功意味着自由,免于各种烦恼、恐惧、挫折与失意的压迫;成功意味着追求生命中更多的快乐与满足,意味着胜利,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没人喜欢终日唯唯诺诺,看人脸色;没有人喜欢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二流角色,平庸度过一生。可以说,每个人来到世上就是为了获得成功,就是为了不断成长,不断向高处前进。

人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进与退、损与益、智与愚、荣与辱、福与祸、强与弱、刚与柔、难与易、有与无、生与死、胜与败……种种的矛盾冲突交汇、变幻,伴随着人的生命过程,这些矛盾既是人生挑战,也是人生机遇。

如何直面这些人生的挑战?是沿着别人铺成的旧路走下去?还是靠自己奋斗来寻找新的出路?

直面人生是每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接受的挑战,也是抓住机遇的首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成功之路就没有基础。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种辩证的思维,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他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从微小处萌芽,都是从头开始的,只有知难而进,不断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人们把成功看成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子,它是人类自我实现的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被人尊重与自尊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把“自我实现的需要”看做是区别于其他四种需要的最高层次,是人类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潜力的心理需要,是一种想要实现人的全部潜能的根本欲望,而成功的最基本的动机和我们对成功的追求,正是来源于人类“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当一个人为着一个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并最终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他也许未必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成功绝不意味着生理的满足,也不等同于财富的积聚和得到某种虚名或地位。每个人都在本能地为实现自己的最基本的需求而努力,当你奋斗的目标仅仅是同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或者自尊需要相联系的时候,你还不算是一个完全的成功者,因为你所做的只是一种准备,一种铺垫,一种积累。

假如你把这种较低层次的需要当作最终目标,无法达到时一定会心灰意冷,一旦达到时又会沾沾自喜,那么你就会终生与成功失之交臂。

成功者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并不排斥对较低的心理需要的追求,自我实现的欲望的产生与确立,还往往有赖于这种较低层次的心理需要的满足。

然而,成功者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和需要是那样强烈,处处体现出一种要使自身的潜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倾向,体现出要使自己越来越成为一个自己所期望的人物的趋势。

成功者强烈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是一种超越性的动机,即使在某种低层次的需要长期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它也能给人以战胜挫折,冲破逆境的巨大力量。

成功是一种心灵的力量,人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水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对自己的目标常常不能专注,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如果是这样,即使拥有再多的聪明也是浪费。

当一个人目标专注的时候,或者是当他还在为一个看起来非常渺小的目标努力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人类最高级的心理需要所闪烁的光芒。

自我实现的途径因人而异,对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也各不相同,正如马斯洛所说:“有人可以表现出体育、艺术或发明创造上的伟大成就,也有人却希望成为一个理想的母亲。”然而,他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成功者。

成功者的面前不能没有目标,但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却并非总是那些令人难以企及的伟大事业或成就,并非总是某个巨大的、最终难以完成的具体目标。成功可以体现在梦想成真的结果之中,也可以体现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假如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发现了你真实的自我,或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战胜各种困难和不利环境的喜悦,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了你应有的贡献,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后来人探明了道路,创造了更多的成功的机会,那么,谁还能否认你的成功呢?成功其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人们将在成功过程中体会到希望、幸福和快乐,因为归根到底,成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2.成功的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

偶然事件有时只是成功的一个条件,而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真正的成功是永远建立在长期努力奋斗、不断思考的基础之上。

有许多人的成功看起来是纯属偶然,其实,仔细探究就会发现,这些人的成功绝不是什么偶然得来的,不是什么天才灵机一动或凭运气得来的。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形下,这些在常人看起来纯属偶然的事件或结果,不过是从事该项工作的人长期苦思冥想和努力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成功历程中,纯粹的偶然性虽以偶然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其实也是在不断奋斗和思考之后所必然出现的一种形式。

人们常常引用苹果落在牛顿脚前,导致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例子来说明所谓纯粹偶然事件在科学发现中的巨大作用。但人们却忽视了,多年来,牛顿一直在为重力问题苦苦思索。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牛顿思考了该领域内的许多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可以说,关于重力问题的一些极为复杂深刻的问题他都反复思考推敲过。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之所以为常人所不在意,而能激起牛顿对重力问题的理解,能激起他灵感的火花并进一步做出异常深刻的解释,很显然,这是因为牛顿对重力问题已有了深刻的理解的结果。因此,成千上万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却很少有人能像牛顿那样引发出深刻的定律来。

同样,从普通烟斗里冒出来的五光十色像肥皂泡一样的小泡泡,这在常人眼里就跟空气一样普通,当然也很少有人去研究这一现象,但正是这一现象使杨格博士创立了著名的光干扰原理,并由此发现了光衍射现象。人们总认为伟大的发明家总是论及一些十分伟大的事件或伟大的奥秘,其实像牛顿和杨格以及其他许多科学家都是研究一些极普通的现象,他们的过人之处在于能从这些人所共见的普遍现象中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所罗门说过:“智者的眼睛长在头上,而愚者的眼睛是长在脊背上的。”只有那些富有理解力的眼光才能穿透事物的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在结构和本质之中去,他们才能看到差别,进行比较;抓住潜藏在表象后面的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在伽利略之前,很多人都看到悬挂着的物体有节奏地来回摆动,但只有伽利略才从中做出了有价值的发现。

比萨教堂的一位堂守在给一盏悬挂着的油灯添满油之后,就离去了,听任油灯来回荡个不停。伽利略,这时是一个18岁的年轻娃娃,出神地看着油灯荡来荡去,由此他想出了一个计时的主意。

此后,伽利略经过50年的潜心钻研,才成功地发明了钟摆,这一项发明对于精确地计算时间和从事天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即便在今天,无论我们怎样来估计它的作用也不会过分。

有一次,伽利略偶然听到一位荷兰眼镜商发明了一种仪器,借助于这种仪器,能清楚地看清远方的物体。这促使伽利略认真研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理,导致他成功地发明了望远镜,从而奠定了现代天文学基础。

以上这些发明,绝对不可能由那些漫不经心的观察家或无所用心的人创作出来。

有些人走上成功之路,的确归功于偶然的机遇。然而就他们本身来说,他们确实具备了获得成功机遇的才能。

3.成功来自于思考和思考产生的思想

一个人成功与否掌握在自己手中。思想既可以作为武器,摧毁自己,也能作为利器,开创一片无限快乐、坚定与平和的新天地。

人只要选择正确的思想并且坚持不懈,就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如果满脑邪思恶念,则只能沦为禽兽之辈。在这两极中间,存在各种各样个性的人,每个人都是自己人格的创造者与生命的主宰者。作为思想的主人,人们拥有力量、才智和爱,掌握一把能够应对任何处境的钥匙,使自身有一种能蜕变和再生的装置,并借此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去打造自己的成功人生。

苏格拉底有一位弟子,有一次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够得到智慧?苏格拉底没有马上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让他拿来一个脸盆,在脸盆中注满了水。然后,苏格拉底让这个学生把头放进脸盆里,他把手按在学生的头上。过了很久,他才让学生把头从水中抬起来。这时,苏格拉底问道:“刚才我把你的头按到水里的时候,你最渴望的是什么?”他的学生说:“我最渴望的就是能够自由地呼吸。”苏格拉底说:“那么,如果你像渴望呼吸那样去渴望智慧的话,你就会得到智慧了。”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渴望成功、渴望有所作为时,我们就会去思考。而只有充分地掌握了自己的思想,这时无论我们选择哪一个领域,都可以取得登峰造极的成就。这是造就天才主要的方法。而所谓的天才,是那些能够充分掌握自己的思想,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不受任何外在因素阻挠或误导的人。成功来自于思想。

在个人主义比较盛行的社会里,个人的快乐和幸福被看做是一个人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在一个比较重视群体发展的社会里,则是以个人在社会里的参与程度和被肯定的程度,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准则和标准。然而,无论我们处在怎样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以自我的满足来作为成功的标准。因为成功是一种感觉,是一种追求,它能使我们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使我们体会出自我实现的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我们若想要追求成功,首先应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然后顺着这种独特个性去完成自己想追求的目标。只有顺着自己的这种独特个性做事,我们才能使自己感到满意。

有一个故事,讲一个名叫沙里的牧师,他决定遵照《圣经》的训示去做人。《圣经》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甚至应该像众神之神的我一样完美。”沙里是一位很虔诚的牧师和信徒,他认为摩西在上帝的眼中是很完美的,因此他就拿摩西作为他学习和追求的典范。但是他学习了一阵子,却开始烦恼了,因为他始终无法像摩西那样去做事,即使是做了,他也得不到内心的满足。然而有一天晚上,他在梦中得到了上帝的启示,上帝对他说:“我的儿啊,你的灵性和智慧成长得很快,为什么你还要烦恼呢?你知道吗,当你日后在我面前受审的时候,我不会拿摩西的标准来审判你,而是拿你沙里的标准来审判你。所以你为什么不尽可能地使自己变得更完美呢?”从那以后,沙里改变了人生的标准,活得愉快而又轻松。

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来要求我们自己,这个标准就是我们自己思想的凝结。我们要做得最好,就应该忠实地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了解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希望和追求,并从中找到我们自己。肯定自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向上奋进的愿望。成功来自于自己的思想。

愿望是成功的来源,目标是成功的基础,只有当我们渴望成功的时候,我们才会得到成功。如果我们从未想过要成功,那么是很不容易成功的。信仰是脑子里的真理,意念是心中的火焰,成功就来自于思想,思想能够掌握人生。

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思想,这样也就得到了成功的智慧。

4.成功的欲望是成功的起点

一种强烈的愿望是所有的成功的起点。正如小火星不能发出太多的热一样,微弱的愿望也不可能产生很大的效果。

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一种成功的品质,只是有些人感到他们身上没有,所以他们只能停留在一种平庸与失败之中。其实,这些品质就潜藏于我们的内心,只是没有发展到我们想要它们达到的水平。也有可能是我们并没有找到它们,一旦我们发现并加以利用,我们的整个表现就大不一样了。

成功的动机来自于达到某个目标的强烈愿望。拿破仑·希尔写道:“只要一个人能想出来并坚信能做到,就一定能做到。”

美国作家查尔斯到了55岁时还从没写过小说,也不打算这样做。当他向一个国际财团申请电缆电视网执照时他才有了这样的想法。

当时,一个在管理部门的朋友打电话来,说他的申请可能被拒绝,查尔斯突然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今后怎么办?”

查尔斯查阅了一些卷宗后,偶尔为自己写下备忘录,其中是十几句字体潦草的句子,他写下了一部电影的基本情节。写完之后,他在办公室里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思索着是否应该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最后他拿起话筒,给他的朋友、小说家阿瑟·黑利挂了个电话。

“阿瑟,”查尔斯说,“我有一个自认为不寻常的想法,我准备把它写成电影。我怎样才能把它交到某个经纪人、制片商,或是任何能使它拍成电影的人手里?”

“查尔斯,那条路子成功的机会几乎等于零。即使你找到某人采用你的想法并把它变为现实,我猜想,你的这个故事梗概所得的报酬也不会很大。你确信那真是个不同寻常的想法吗?”

“是的。”

“那么,如果你确信,哦,我提醒你,你一定要确信,为它押上一年时间的赌注。把它写成小说,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会从小说中得到收入,如果很成功,你就能把它卖给制片商,得到更多的钱,这是故事梗概远远不能做到的。”

查尔斯放下话筒,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我有写小说的天赋和耐心吗?”当他这样沉思的时候,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他决定要为它赌上一年时间。

一年零三个月之后,他的小说完成了,这部小说在加拿大的麦克米兰和斯图尔特公司得到出版,在美国的西蒙公司、舒斯特和鲍玛袖珍图书公司得到出版,在不大列颠、意大利、荷兰、日本和阿根廷得到出版。

结果,它被拍成电影——《绑架总统》,由威廉·沙特纳、哈尔·霍尔布鲁克、阿瓦·加德纳和凡·约翰逊主演。此后,查尔斯又写了五部小说。对此,安东尼·罗宾指出,假如你有想像自己成功的愿望、奉献和能力,你就会获得比你梦想的要多得多的成功。

当成功作为遥远的枝头上的苹果,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取得成功并不是第一位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种成功的欲望,有一种志在必得的决心。

5.信心是成功的邮差

信心能够激发潜意识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进而帮助其获得巨大的财富与事业上的成就。所以,有人把“信心”比喻为“成功的邮差”。

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人一旦拥有了这一欲望并经由自我暗示和潜意识的激发后形成一种信心,这种信心便会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信心一旦与思考结合,就能激发潜意识来激励人们表现出无穷的智慧力量,使每个人的欲望所求转化为物质、金钱、事业等方面的有形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信心的力量在成功者的足迹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事业有成,就必须拥有无坚不摧的信心。

每天都有人开始新的工作,他们都希望能登上最高阶层,享受随之而来的成功果实。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不具备必需的信心与决心,因此他们无法到达顶点。也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达不到,以至于找不到登上巅峰的途径,他们的作为也一直只能停留在一般人的水平。

但是还是有少部分人真的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成功。他们抱着“我就是要登上巅峰”的积极态度来进行各项工作。他们学习成功者的各种经验,并付出艰辛的努力。最终,他们终于凭着强烈的信心达到了目的。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一个声名狼藉的贫民窟,从小就生活在一种肮脏的、充满暴力的环境中。那么,是什么唤醒了他的能力而使他走出贫民窟,成为纽约州州长的呢?是信心!

一天,当罗杰·罗尔斯又像以前一样从窗台上跳下来,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他的老师并没有指责他,而是轻声地对他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准是纽约州的州长。”这位老师并不是一位高明的算命先生,他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这些贫民窟里的孩子,给他们树立信心。然而,这句话却令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他长这么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小船的船长。这一次,老师竟说自己能成为纽约州的州长,难道真的会这样吗?这太令人振奋了。于是,罗尔斯记住了这句话,并对之充满了信心。信心激发出了罗尔斯的能力,从此,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纽约州州长。他在就职演说中讲了这样几句话:

“信心值多少钱?信心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心虽然一文不值,虽然只是一种精神状态,但是它却能把贬抑的自我提升起来,能把自身的潜能调动起来,去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向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身独具的天赋,但很少能传承于生命旅程,因为不自信。因为不自信,我们常常扼杀自己的才能;因为不自信,我们常常泯灭希望之烛。

信心是成功的邮差,其中的艰难险阻正是你自己的心灵。

6.永远坚持1%的希望

凡是经得起考验的人,都会因为他的毅力而获得丰厚的报酬。然而,只有少数人能从经验中得知坚忍不拔精神的正确性。这些人承认失败只是一时的,他们依靠不衰的愿望而使失败转化为胜利。我们站在人生的轨道上,目击绝大多数的人在失败中倒下去,永远不能再爬起来。对此,我们只能遗憾地总结说,一个人没有毅力,那他在任何一行中都不会得到成就。

“许多人梦想成功,对我来说,成功只有在多次失败后和对失败进行反省才能取得。事实上,成功只代表着你的工作的1%,而99%意味着失败。有1%的希望,就应该坚持!”

这是本田宗一郎1974年在美国密执安密歇根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时的一段演讲词。他还曾把这段话归纳为一个简洁而富有哲理的忠告,送给那些渴望成功的企业家,他说:“企业家必须善于瞄准不可能的目标和拥有失败的自由。”

本田宗一郎于1906年11月出生在日本荒僻的兵库县的一个贫穷家庭。他家离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的家不远。盛田出生在一个拥有一个网球场的优裕家庭,而本田却是一个在路边修理自行车的穷铁匠的儿子。这种早期环境证明在本田最初试制摩托车的日子里对他很有好处。他父亲对他解决机械问题的培养在本田早期的训练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由于家庭贫穷,9个孩子中有5个因营养不良而早夭。

本田是个穷学生,经常逃课,他憎恶正规的教育。但他偏爱试验,富有启发性的实验课学得最好。他一直喜欢机器和机械装置,当儿时第一次看到汽车时,他陶醉了,正如他自传中的一段所展示的那样:

“忘掉了一切,我跟在车后跑……我很激动……我认为正是那时,虽然我仅是个孩子,总有一天我将自己制造汽车的思想产生了。”

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将不仅仅拥有这样一部机器,而且将成为生产它们的工业巨头之一。

本田注定比其他人更能改变摩托车和汽车工业。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本田公司终于挤进了拥挤的摩托车行业。在5年内打败了250个竞争对手,使他实现了儿时的制造更先进的汽车的幻想。

本田承认他犯有错误,正如他在密歇根技术大学接受博士学位的演讲中表明的那样:

回首我的工作,我感到我除了错误、一系列失败、一系列后悔外什么也没有做。但是有一点使我很自豪,那就是我从未在困难面前退缩,哪怕只有1%的希望。

希望是黑暗中的灯光,虽然有时火光微弱,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坚持,不让它熄灭,那么,它一样可以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7.成功的人不怕失败

很多人都害怕失败,怕犯错误,怕自己做错事,怕结果不完美,所以干脆放弃尝试。结果呢?他们缩手缩脚,什么也做不了,坐下来等待,所以失去了开创幸福人生的能力,让那辆通向成功的列车白白从身边驰过。

怕失败的人,实际上绝不可能成事,因为他从没尝试过任何可能,也从未给过自己成功的机会。只有你亲自动手尝试,体验你从未经历过的事,你才能成功、进步。实际经验多了,成功的机会自然会多。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成功的人都知道,所有的事情不会都尽如人意。人生的旅途中,跌跤的事时时都会有。你可能试了半天一无所成,也可能努力半生,却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你可能没争取到梦寐以求的工作,也许该加薪的时候却没加,也许明明要谈成的订单砸了锅,也许最大的客户弃你而去,事情总有美中不足。出差错的时候,你一定会非常沮丧!

任何一个成功的商人,也不可能谈成每一个项目,再优秀的球员也不可能每场球只赢不输。失败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没什么大不了的,每一个走向自己理想的人,都应该具有遭遇失败的心理准备。最重要的是:失败之后,你的下一步做什么?

有一位朋友曾说,失败是人生的正常状态。他说,在每一次选择之前,他都会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在内。当他讲出这番话的时候,包含了他多年的人生体会。

好多年以前,这位朋友是一家国有餐饮公司的总经理,他培养了许许多多部门经理,他把他的经营理念全部传授给他们,他把自己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他们。后来,也是这些由他一手培养起来的人与他分庭抗礼,他们用他传授的办法与他竞争,最后将他经营的酒店挤垮。经过了短暂的阵痛之后,朋友又重新注册了一家酒店,他虽然总结了过去的教训,但他依然坦诚对待每一个员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酒店的生意更加兴隆。

每当说起这些往事的时候,这位朋友很豁达地说:“商场如战场,而人性中本来就含有一种可变的成分。”他说:“我不会指责任何人有负于我,我想在做这件事之前,就该把人性中可变的成分考虑在里面。人生是一连串‘尝试’与‘犯错’的实验过程。在我们学会某件事之后,接着就轮到自己试着去做了。第一次我们或许不会有理想的结果,所以我们第二次尝试、第三次、第四次……练习次数愈多,成果就愈好。之后,我们再开始向更高难度挑战。每一次成功,就把我们的标准加高一层,事成之后的满足感也就愈大。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把眼光放高一些,超越我们的竞争者。之后我们再做尝试,鞭策自己不断地向更高的境界努力再试一次。

失败和成功一样,都是人生的插曲,就像输与赢,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去思考,要如何才能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正因为如此,我常觉得成败是一体的。有了失败我们才能获得个人的成长与突破。失败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弱点与缺陷,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想要达到你的目标,满足你的渴望,实现你的梦想,你一定要付诸行动。

失败是你尝试做某件事却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怕失败则是另一回事。这种恐惧,很可能让你动弹不得,一事无成,抱憾终生。

只有努力去做,才能让你精益求精,偶尔的失败只是必经的过程。成功的人不怕失败。

8.失败与成功是辩证的统一体

成功伴着失败,失败伴着成功,人本来就是失败与成功的统一体。人的一生,犹如簇簇繁花,既有红火耀眼之时,也有暗淡萧条之日。面对挫折或失败,既不要忧悲,也不要自暴自弃,把厄运羞辱看远些,看开些。

人生无坦途,在漫长的道路上,谁都难免要遇上厄运和不幸。人类科学史上的巨人爱因斯坦,在报考瑞士联邦工艺学校时,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耻笑为“低能儿”。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在初出茅庐的一次指挥演出中,曾被中途“轰”下场来,紧接着又被解聘。为什么厄运没有摧垮他们?因为在他们眼里始终把荣辱看做是人生的轨迹,是人生的一种磨炼。假如他们没有当时的厄运和无奈,也许就没有日后绚丽多彩的人生。

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菲尔德的实业家,率领工程人员,要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为此,他成为美国当时最受尊敬的人,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在举行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欢呼声变为愤怒的狂涛,都骂他是“骗子”、“白痴”。可是菲尔德对于这些毁誉只是淡淡地一笑。他不做解释,只管埋头苦干,经过6年的努力,最终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庆典会上,他没上贵宾台,只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

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而且是一个理性的战胜者。当他遇到难以忍受的厄运时,通过自我心理调节,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在实际行为上显示出强烈的意志力和自持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完善。

人要有经受成功、战胜失败的精神防线。成功了要时时记住,世上的任何一样成功或荣誉,都依赖周围的其他因素,决非你一个人的功劳。失败了不要一蹶不振,只要奋斗了,拼搏了,就可以无愧地对自己说:“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语)这样就会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把握自我,超越自我。

成败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正确地对待,便可把握自我、超越自我,从而拥有一片广阔的心灵空间。

9.失败是走向更高地位的开始

世间真正伟大的人,对于世间所谓的种种失败,绝不失去镇静,更不会失望,他们的自信精神依然存在,这样的人能够把失败作为一个跳板,从失败中崛起,从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中,那些心灵脆弱的人惟有束手待毙。

许多人要是没有遇到逆境,他们是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强项的。他们若不是遇到极大的挫折,不遇到对他们生命巨大的打击,就不知道怎样焕发自己内部贮藏的力量。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们欢迎失败的到来。

其实,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失败,除非你自己如此认定。那种经常被视为是失败的事在实际上也只不过是暂时性的挫折而已。事实上,这种暂时性的挫折是一种幸福,因为它会使我们振作起来,调整我们的努力方向,使我们向着不同的但更美好的方向前进。每一次当我们做出尝试但没有成功时,不必太在意,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而有助于达到最终的目标。当你试过一种方法但却行不通时,换另一条路走。你若是能认为挫折只不过是经验的学习,那么你一生中成功的次数将远胜过失败。

爱默生说过:“伟大高贵的人物最明显的标识,就是他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以达到所企望的目的。”

有的挫败是如此的严重,一旦向它屈服,你就会输掉整个人生。李奇微将军在二战的一次战役中担任指挥官时,发现兵力推进太快,因而受到了德军的强烈攻击,但他坚持守住阵地而使美军免于被逼入海中,而且很快就进行了反攻。

当挫折发生时,你也许没有时间来考虑或修正错误以避免更进一步的失误,但你千万别裹足不前。此刻最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的目标,并采取能保存你所有的资源及希望的行动。要是你就此认输,你将失去自信并且难以再恢复。所以你必须坚守原则,最后你将知道,你保住了自身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

失败是对一个人人格的试验,在一个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丧失的情况下,看看他内在的力量到底还有多少?没有勇气继续奋斗的人、自认失败的人,他所有的能力,便会全部消失。而只有毫无畏惧、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人生责任的人,才会在自己的生命里有伟大的进展,通过失败走上更高的地位。

失败孕育着成功,成功者永不言败,而是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奋力再起,从失败走向更高一层的成功。

10.把失败当机遇

人生当中,失败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失败并不是成功的拦路虎。有时的失败是因为我们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还需要学习,需要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因为我们还不够强大。

失败只不过是成功的前奏,完善自我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式。只要我们在失败中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不足,把失败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和经验善加利用。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失败并不是黑暗的低谷,而是黎明前的曙光。可以说,失败会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以后的路怎样走,怎样去远离失败。如果我们明确了这一点,而且始终坚信自己的能力,那么这时候,失败就成为了我们走向成功的机遇。

失败也许是最让我们避之惟恐不及的字眼之一了。有谁会喜欢失败呢?别说是“屡战屡败”,就是一两次失败,也会让我们觉得大伤了元气,岂止是损失了精力、时间和金钱?

失败带给我们的感受之一,就是自卑。“我不行。成就事业,是那些有特殊才能的人或幸运儿的事,对我来说是高不可攀的。”于是我们自认无能,从生活的跑道上退到一边,去做一个看客。

失败带给我们的感受之二,就是懦弱。所谓“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从此变得缩手缩脚,前怕狼后怕虎,再也不敢去冒哪怕一丁点儿险。我们成了十足的懦夫。

失败带给我们的感受之三,就是愧疚。我们会时时想,如果当初我不那么做,就不会失败了。要是世上有卖后悔药的就好了。我们盯着失败的伤口,看着它流血,却不知赶快去包扎,而是深深地陷入悔恨自责中不能自拔。

失败带给我们的感受之四,就是耻辱。在我们看来,失败是最没面子、最不光彩的事。因此就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人与别人下棋,三盘皆输,却还要嘴硬,说:“第一盘,我差点儿赢;第二盘,他差点儿输;第三盘,我让他了。”死活不说“我输了”三个字。

……

失败真是这么令人讨厌吗?

明人洪应明说,恶劣的生存环境(包括不公正的待遇、贫困的生活、不能获得成功的困境),是锻炼英雄豪杰的熔炉和铁砧。能够经受它的锻炼的人,身心两方面都会受益;反之,身心则会受损害。用句现代的话说,洪应明讲了一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道理。

对失败,我们也应作如是观。(实际上,失败往往会使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起来。比如,一个投资家失败,可能马上变成不名一文的穷光蛋;一个军人失败,可能会沦为战俘或受伤。)失败是一种既成事实,正确地对待它(所谓“能受其锻炼”),我们的身心就都会受益;不能正确对待它,失败就会如我们上面谈到的,使你自卑、懦弱、愧疚、推诿、逃避……使你产生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疲乏感,而疲乏使你难以着手工作,去积极补救或另辟新路,从而又促成新的失败。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失败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功课。我们不可能生而知之,我们要长大成人,其间必要经历诸多失败。婴儿蹒跚学步,总要摔些跟头。如果摔了一两次跟头就趴在地上不起来,那他永远也不会走路。法国作家雨果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做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

造成失败的原因无外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有的失败是由于我们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所限。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自身加倍努力,再作冲击。

上官云珠是我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她原本是一家照相馆的女职员,因为长得漂亮,国华公司聘请她担纲一部影片的重要角色,还把她的彩照登上画报,准备捧红她。不料她第一天拍戏就砸了锅,站在镜头前浑身发抖,一句台词也说不出。导演耐心地连试了三次,她都发抖,只得作罢。第一次明星梦破灭,上官云珠不甘心失败,又托人介绍到艺华公司,争取到一个角色。当正式在水银灯下拍摄时,她那个临场紧张发抖的毛病又犯了,第二次又失败了。面对两次失败,上官云珠既没有自卑自责,也没有放弃梦想,而是以一种积极进取而又稳重谨慎的态度,认真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发抖是因为自己缺乏表演基本功,心虚胆怯是病根子。于是她进入业余剧团,在舞台演出中磨炼基本功,积累经验,准备东山再起。她还先后到上海戏剧学校、新华公司演员培训班学习。1941年,上官云珠参加《玫瑰飘零》影片的拍摄,获得成功,终于成为大明星。

英国诗人波普说:“并非每一个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常是幸福。经过克服的困难,不仅给了我们教训,并且对我们未来的奋斗有所激励。”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都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如果上官云珠没有经受失败,“顺利”地第一次拍摄就通过了,而其实她的演员基本功很差,那么,她就可能只能做一个昙花一现的“明星”,不会有后来真正的辉煌。

印度圣雄甘地说过:“矛盾和不幸并非最坏的事。有什么样的经验,结果就成为什么样的人——经验越丰富,一个人的个性就越坚强。”甘地为争取印度的独立,提倡非暴力抵抗,与英国殖民主义进行了多年斗争,其间多次坐牢。但这些没有使他屈服,而是更坚定了他斗争的勇气,也使他增长了斗争经验,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只要与困难抗争,便能使孱弱的筋肉变得坚强——希望是在恐慌的守望之长夜诞生的,信心也是在败退及挫折之下到来的。

11.不要让自己打败自己

明人吕坤说:使我消灭的,正是我自己。人不被自己消灭,又有谁能消灭他?负面的心态以及行为,会将我们引向失败甚至毁灭;而正面的心态及行为,则能使我们成功和幸福。

我们所有的行动与情绪都是和我们的心态相一致的。你认为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采取怎么样的行动。你认为自己是“失败者”的人,将会走上失败之路,不管你如何努力想获得成功,甚至即使你遇到很多好机会,也一定会失败。认为自己“运气不佳”的人,将会设法证明他自己确实是“坏运气”的受害者。

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发表了将于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记者去采访林肯。他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宣言》也早在他们那时就已起草好了,可是他们都没有签署它。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林肯说完匆匆走了,记者一直没弄明白林肯这番话的含义。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后,记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在这封信里,林肯讲述了自己幼年时的一件事:“我父亲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地上有很多石头。有一天,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原来的农场主早就把它们搬走了,也不会把地卖给我们了。那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进城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结果不长时间就把它们都搬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小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像之中。”

这个故事很有启迪性,它告诉我们,有的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些事,不是因为他没这个能力,也不是客观条件限制,而是由于他的心态。他内心的自我想像首先限制了他,是他自己打败了自己。

分析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天时不利,也不是因为能力不济,而是因为自我心虚,自己成为自己成功的最大障碍。有的人缺乏自重感,总觉得自己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对自己的身材、容貌不能自我接受,时常在人面前感到紧张、尴尬,一味地顺从他人,事情不成功总觉得自己笨,自我责备、自我嫌弃;有的人缺乏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内心中的自我是一个可怜的、脆弱的、需要别人帮助的弱小形象;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疑心太重,总觉得别人在背后指责和议论自己,对他人的各种行为充满了戒备心,容易产生嫉妒;有的人缺乏胜任感,不相信自己也能创造、发明,工作中缺乏承担重任的气魄,甘心当配角,而生活中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支配,无论职业角色还是家庭角色都显得难以胜任;有的人个性萎缩,或虚假地表现自己,为掩饰自己的短处或缺点,夸张地表现自己的长处或优点,或以衣着奇特来自我“打气”,追求虚荣……这样的人,他们真正的敌人正是他们自己。

要取得事业成功、生活幸福,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积极的自我心态,要敢于对自己说:“我行!我坚信自己!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就像释迦牟尼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决不能让自卑感击败自己。球王贝利在初进赛场时,曾十分自卑。作为一名黑人球员,他总担心那些著名的球星看不起他。他经常想:“如果他们在场上戏弄我,然后把我当做白痴似的打发回家,我该怎么办?”所幸的是,贝利终于战胜了自卑,他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做得那么好,比任何人都好。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自卑正是使你下跪的原因,而跪着的你,并不是你真正的高度。你要相信自己也能创造奇迹、成就事业,这就是自信。自信会帮助你实现自己的愿望。退一步讲,即便因客观原因你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你可以自豪地说:“我失败了,但虽败犹荣。我没有亏待我的生命,我体现了我的价值。”

每个人拥有自我想像的内容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成功的自我想像将走向成功,失败的自我想像注定要走向失败。

12.面对失败,有时需要绕道而行

失败对我们具有积极的警示作用。在我们试图达到某个目标时,失败将提醒我们注意调整我们的计划、方法和步骤,从而更快地接近以至达到目标。

失败的警示作用表现在它会告诉我们,我们设定的目标可能是不切实际的、无法做到的,我们必须尽快放弃原来的目标,而重新选择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放弃是明智的,而不能“一棵树上吊死”,钻牛角尖。

我们常讲:“失败是成功之母。”对这话不能机械地理解。我们需要对失败做科学的分析:它是在提醒我们“此路不通”,还是在告诉我们只要继续前行就能成功?所以对失败有两种选择:一是鼓足勇气继续尝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三是放手退出,另找契机。到底选择哪一种,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而定。考虑到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对我们常人来说,在连续冲击了多次仍未见转机的情况下,果断地修改目标或暂退一步积蓄力量(包括休整、补充知识、等待时机等),是最明智的选择。

作家毕淑敏当过兵,做过军医,34岁才开始学习写作。有人问她,假如你在投稿时,一投不中,二投不中,三投不中,你会怎么办?毕淑敏回答:“估计三投不中,我就不干了,因为我已尽了所有的努力。如果一投不中,我会想是不是编辑的眼光不行,我可能要找其他编辑部。如果大家都看不中,说明我不是写作的材料,我会激流勇退的。”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资料,大多数美国人一生中可能会经历三次事业生涯,也就是说,终生事业不变的情况已经很少了。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处处都有。我们应该以冷静平和的心态面对失败,仔细地倾听失败发出的“善意”的警铃声,决定是“一直向前”还是“绕道而行”。

我们应在失败的道路上绕道而行,去选择另一种方法、另一个目标,进而登上成功的巅峰。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