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是朴实的
幸福是每一个人都会充满着激情去憧憬和向往的。然而要获得幸福并使幸福常伴,我们必须摒除加在幸福中的幻想的光环,还它朴实无华的真实面目。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事,这是正常的,它绝不是以改变我们对幸福的体验,须知,幸福是朴实的。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它不一定是物质的,也不能够量化。要获得它并不难——只需要你有一颗懂得欣赏、充满感激的、安宁的心。
几位朋友聊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幸福”二字。然而,居然有一半人觉得自己不幸福。
晶说:依我看,幸福就是能随心所欲。所以我羡慕那些有丰厚经济基础的人,衣食无忧,不为生活所迫,可以最大可能地满足自己的心愿。
凯说:我认为,幸福就是享福。我总是觉得很多人都比我幸福——人家嫁了个好老公,能干又体贴;人家自己创业成功,从此不再受老板的气;人家有份好工作,可以经常见世面;人家……
云说:我觉得,幸福就是能够心想事成。可是你看我,虽然有个不错的男友,但在外地工作;虽然有个喜欢的职业,但是压力太大;虽然攒够了钱想去巴黎,但是一直抽不出时间;还有……
真的吗?幸福真的这么难寻?为什么很多人眼里的幸福都在别的人身上出现?在洛杉矶的圣塔莫尼卡海滩上一对韩国老夫妇拎着小麻袋往一处海鸟栖息地走去。那天,天空很蓝,海面翻卷着白浪。我们注意到,在一个高出海滩的土坡上,有成群的白色海鸟起起落落。那对老夫妇走到这里,从小麻袋里掏出食物喂它们。看得出来,老夫妇和这些海鸟很熟,因为几乎每一只鸟他们都能叫得出名字来,还指指点点说哪只鸟最调皮,哪只鸟最近刚做了妈妈。原来,老夫妇住在这里已经七年多了,七年中的每一天下午,他们都会来喂海鸟。“我们都觉得这是生命中的幸福时光。”老夫妇说,“大自然这么美,我们觉得只有做点什么才能回馈。”
现在,回过头来再想“幸福”二字,有的时候,是不是因为我们过于物质化,而人为地夸大了幸福的标准,把幸福当作是一件可以炫耀的外衣?或者是说,我们眼里的幸福,太多地与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当我们得不到满足,就会心生怨气?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现有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影响了我们对幸福的感受。
当然,生活中仍然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但这些不如意不足以改变我们对幸福的体验。对,幸福是一种体验,是每个小小心愿的满足就能给你带来的美好感觉。比如,有人认为付出爱是一种幸福;有人分担苦恼是一种幸福;有人认为愿意一直等着你也是一种幸福……
想一想能够让我们感到幸福的那一刻——第一次见到大海,站在海边久久地享受着温柔的海风;又饥又累的旅行途中,吃了一顿香喷喷的饭;燥热的夏日午后,坐在清凉的家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和男友重归于好,他轻轻地给了你一个承诺……啊,太多了幸福。
幸福是朴实而又简单的,拥有幸福并不难,它在于你如何去体验和注解幸福的真正内涵。
2.抓住幸福的核心
人生之路既漫长又短暂,投入生活,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你就抓住了人生幸福的核心秘诀。
人生追求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或者说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关于幸福话题的核心所在。也许你很小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许你偶尔想想,然后又继续做那些简单而无聊的事情,也许你一生将尽,也没发现自己一辈子到底在追求什么。
我们从小到大再到老,好像都是在追寻幸福。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说清幸福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很简单也很复杂的问题。
为了追寻幸福,我们大都在不同的阶段有过类似的设想:小时候,最想得到父母和别人的宠爱;大了,最想考上理想的大学;成熟了,希望自己拥有更多,包括金钱、豪宅、名车等等。然而经过多年的拼搏,这一切都变成现实,人们却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比其它人更开心。这是为什么呢?是我们对未来没有希望吗?是我们对人生的终极价值缺乏应有的估算?是自己获得的仅仅是一种虚幻的梦想?还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错?
有专家说幸福=P+(5×E)+(3×H)。这里P代表个性,包括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E代表生存,包括健康状况、财政状况和交友情况;H代表更高一层的需要,包括自尊心、期望、理想和幽默感等内容。他们说这就是“人生面临的最大的疑团”——幸福的秘密——你拥有或即将拥有的幸福,就等于你现在或以后的个性加上你的生存状况再加上你的理想。你的得分越高,那么你就越感觉到幸福。
有一位朋友曾经感慨地说:我真正地理解人生,是在我经历过一些事情后。与这些事情相关的是三个人,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是重伤残退伍军人,因为这个,他一生未婚,把一辈子都给了山区和山里的孩子。他每天都给我们微笑,每天早早起床,然后给住宿的同学烧水、做饭。饭后,就开始上课。小山村里,那一间泥巴房里装着好几个年级、几十个孩子的欢乐与梦想,飘荡着老师那爽朗的笑声。风雨几十载,我们都长大并都有了工作。每次我们去看他,总见他慈祥地望着我们。我们就问他,是什么让他如此快乐?他笑着,很久才说:因为生命。
第二个人是我家附近的一个老中医。他是孤儿,年轻的时候妻子溺水,没想到,辛苦带大的儿子又出车祸成了植物人。那时我路过他家,总会看到他坐在凳子上,一脸笑容地对儿子说话。街坊都说他这辈子命真苦,可他却说:想想就那么几十年。
第三个人是一个陌生人。每天黄昏,他总爱到我所在大学的附近那条江边钓鱼。每一次,我都注意到他非常认真,但几乎每次都没有鱼上钩。终于当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执着”时,才发现他的钓竿本来就没有鱼钩。他说:“结果并不重要。”
认识他们的时候,我分别遭受着青少年阶段的三个“不幸”:贫穷、成绩差、失恋。但他们有意或者无意的举动已经清楚地告诉了我:人应该学会积极享受生命,同时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用什么方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总或多或少有些不如意,怎样能让这些不如意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很多成功者,是具备一些成功要素的:继续保持健康的个性,有健全的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继续维持或改变自己现在的生存状况,包括健康状况、财政状况和交友情况;自己还得继续有一个向更高层次进取的心理需要或理想。这样你就会去投入生活、热爱生活,也热爱自己,就会驱散所有的不快、悲苦和哀伤,一种幸福感就会在心中荡漾。
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精神的快乐只有自己去寻找,你懂得了,了解了,无论在何处都是天堂。
3.幸福就藏在自己的心灵中
如果你有一个好心态,那么即使是日常小事,你也会从中获得莫大的幸福;倘若你心态不好,那么任何事情都会让你感到痛苦。即使你身为帝王,你也要有一个好心态,否则,你也感觉不到幸福。幸福就是自身的感受,它就藏在自己的心灵中。
我有一位北京的朋友,讲了一件令他感动的事。他说:
“我家保姆是一位来自陕西大山里的农村姑娘,刚满二十岁,不识字。曾听她说,她们家识字的只有她妹妹,妹妹现在家乡读高中,成绩不错。一天,她妹妹给她来了封信,她让我念给她听。我拆开信后,几行清秀的字迹跳入了眼帘,读着读着,我被信的内容深深感动了。信里说,因为家里实在太穷,她已经退学了,现在正在家里帮助父母忙农活儿。妹妹劝姐姐一定要珍惜北京的工作,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要自强自立,好好做人,其中有一句话是——幸福就是自身的感受。读完这封信后,我的眼睛湿润了。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农村姑娘,对人生竟有如此深的感悟,这能不令人感动吗!”
“幸福就是自身的感受”,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现在,许许多多的人腰缠万贯,但他们真的幸福吗?我看不一定!幸福从来就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
现在的社会阶层被分成了几类:富人阶层、中资阶层、小资阶层、工薪阶层、城市下层。这种分类只能从金钱的收入上来衡量一个人,但绝对不能判断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幸福。幸福永远是一种感受,幸福感永远不是仅仅靠金钱就能买到的。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真正的幸福之感吧!
湖南省衡阳市水口山二厂的刘君宁谈到了她家的一道风景线:“有时我很累,但是看到父母手捧毛衣的笑脸,凝视丈夫抚摸毛衣的笑眼,听见女儿身穿毛衣的笑声,我编织时的辛苦,就一下子跑得干干净净。于是我手织毛衣,丈夫热茶相奉,女儿依偎在旁,就成了我家闲暇时刻的好风景。”
在这里,刘女士一下子用了三个富有魅力的词——“笑脸”、“笑眼”、“笑声”——来描绘她的织毛衣的行动带给家人的快乐,这里面的幸福感真的有些令人惊心动魄了。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认为,人的幸福是不能用金钱去购买的,只有当我们在生活中寻求到真正的意义和积极的价值时,幸福才可能作为这种生活的附属物而产生。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它与单纯的享乐格格不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正在大学读书,每月只有三四十元钱,生活相当清苦,但却十分幸福。我们同学之间也时常小聚,一瓶二锅头、一盘花生米、半斤猪头肉,我们又说又笑,彼此交流读书心得,畅谈理想抱负,那种幸福之感至今仍刻骨铭心,让人心驰神往。我敢说,昔日的那种幸福,今天无论花多少钱都难以获得。
一群西装革履的人吃完鱼翅鲍鱼笑眯眯地从酒店里走出来时,他们的感觉一定是幸福的。然而,如果我们看见一群外地民工,他们在路旁的小店里,就着几碟小菜,喝着啤酒,又说又笑,我敢肯定,此时他们所感觉到的幸福,一定不会少于那些吃鱼翅鲍鱼的人们。
一个充满嫉妒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幸福的,因为他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自己万分难受。
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幸福的,因为他始终在满足别人的感受,从来不考虑真实的自我。
一个贪婪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幸福的,因为他的心灵一直都在追求,而根本不会去感受。
然而,一旦我们敞开心扉,消除了心灵中的消极心态,我们时时处处都会感觉到幸福。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动情地描写了一种普通的幸福感:
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厨房里为丈夫和孩子们准备早餐,她转来转去,奔忙不止。这时一束明媚的阳光泻进屋里,阳光下孩子们衣着整洁漂亮,一边吃东西,一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丈夫正在轻松悠闲地与孩子们逗乐。当她注意地看着这一切的时候,她突然为他们的美深深感动,一股不可遏止的爱笼罩了她的整个心灵,她体验到了一种强烈的幸福之感。
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为什么会给她带来深深的幸福呢?就是因为她拥有获得幸福的心态。
古人李渔说得好:
“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
只有激活自己美好的心灵,才会获得甜蜜的幸福感。因为真正的幸福是建立在人的内心情感之中的。
4.幸福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一定能感觉它的存在。幸福的表现多种多样,幸福的注解是多元的,但核心就是一个:幸福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现在所拥有的状况,也要学会追求更高更好,并且确信是自己所需。
小时候常常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个人找一条铁轨顺着它静静地走,有火车经过时我的衣衫烈烈激荡,风痛快淋漓地穿过我的身体,我于是有了想飞的理由。
累了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路边,田野里常常有着不知名的野花随意从容地绽放着,舒展着春天的笑容。有蜻蜓偶然轻盈地掠过,薄薄的翅膀振动着阳光的色彩。有温柔的风在空气里流淌,抚慰着整整的一段岁月。我便在那一刻感受到了平淡的安详。从那时起我开始眺望远方。
成长的过程里总希望会有些意外的惊喜跳跃眼前。然而生命却始终这样日复一日地平淡着,没什么特别的快乐出现。一个可以随意撒欢的年纪渐行渐远,似乎生命中最初的纯真就这样恋恋不舍地留在当初那纯粹的心里了。当面对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复杂时,终于忍不住在眼神里注满了无奈。我理解少年那段时光的可贵。
长大后我依然喜欢孤独地行走,只是却总是迷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天空被分割得零落。偶然从上面遗落一点阳光。却已很难让人感受到温暖。当我终于抵达了曾经期盼已久的远方时却失去方向。原本少年天真的幻想已经变幻为都市里缠绕的欲望。而这是无法满足的。
时常在夜幕里仰望星空,想像着曾经少年时一起玩闹的伙伴伴在现在哪一片天空下漂流。曾经的爱人的笑容在记忆里依然生动如昔。快乐着或者悲伤着。关于旧日的些许美好偶然有光华闪动,关于幸福情感的归依却日渐萧条。
于是,低头,沉默,无语。曾经少年时对于幸福的定义简单而真实。似乎就像童话故事一样只要有王子和公主的出现那么两个人是注定要相遇也注定要幸福的。可惜现实中从物质上讲王子和公主实在太少,精神上的却常常不能彼此相遇。后来自己也开始投入一段美好的爱情中去,看着它像树一天天的长大。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是翠绿的而且透明。而所有的一切却在现实的风雨中落叶纷纷最后渐渐枯萎。然后我明白了传说中的幸福,只是人们内心里仰望式的期待。那常常真的只是童话。我们可以每天都读到它却始终无法把握。
最初关于幸福的种种幻想在现实的天空中沦落。却又内心固执地等待下一次升起。人生不停地在岁月的变幻里交错,许多曾经很特别的经历都在脑海中慢慢平息,偶然有回忆如风掠过时起伏荡漾。人生似乎总是一条无法选择的单行线,想回头,却已不愿或者已不能。于是只有继续朝前走。即使已如此的身心疲倦。风景注解着人生的每一次踏足,路上仍会有风雨,仍有阳光下飞过的蜻蜓,也依然有路人相遇时的驻足微笑。那是一种越来越淡的温暖,弥漫心房却永不消散。
于是我在那刻起脱开了幸福的压抑,从此释然。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幸福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幸福的表现多种多样,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存在于平凡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5.幸福深植于对需求的满足中
人生的目的是幸福,其实这份幸福并不需向外追求,更不需要向他人去乞讨,它原就深植于人们内心对生存需求的满足中。
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是来自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智慧和修养,是一种感到满足与和谐的状态或境界。金钱无法购得知识和学问,不能增进人的道德水准和涵养功夫,这一点是绝对无法否认的;不然的话,富人个个都是快活神仙了。
人有生理上的需要,所以离不开物质生活。尽管金钱能买到一切物质的东西,可以充实人的物质生活,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却不是有了钱便能满足的。
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过得如何舒服,活得多么安逸,而是要活得心安理得,快乐充实,充分地把生命的价值发挥出来。
杜朗由此感慨到: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的成分。
对于某个人来讲,你可能是幸福的、满足的,也可能是不幸福的。
决定你幸福与否的因素只有一点——你接受积极还是消极心态的影响,这个因素是你所能控制的。
人生的目的是幸福。幸福大多是主观的,它原本就深植于人们心中,在生存需求的满足中,因而,幸福无所不在。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问他:“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
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
“地狱。”
守门人仍是茫然。欢呼者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
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不会拥有另一样的。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当你手中捧着一把沙子时,不要丢弃它们,因为金子就在其间蕴藏。对我说来,幸福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又能拥有轻松休憩时刻的时候。
幸福是拥有一些熟悉、不需客套的朋友,能够相互分担、分享彼此的烦恼、快乐;尽管观点有所差异,却永远相互尊重。
幸福是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间;书架上列满了各式各样我所喜欢、对我有助益、启发的书,笔筒里都是我所珍爱的文具,四周有绿色植物芳馨围绕,还有一把坐再久都能觉得舒适的座椅。
幸福是冬天泡个热水澡,夏天与家人大吃冰西瓜。
幸福是当我自由闲适地弹奏,沉浸于巴赫、贝多芬的乐曲时。
幸福是拥有相互了解的人生伴侣,拥有身心的平和与宁静,不管境况或顺或逆,都能知足常乐、惜福感恩。
幸福是自觉到每天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成长,享有一种更具成果与创造性的生活。
幸福是与过去和睦相处,将目光对准现在,对未来保持乐观。
幸福是当我们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或人生目的感到满足、和谐的一种状态。人生的幸福大多是主观的,因而,幸福无所不在。
6.幸福渗透在点点滴滴的细微之中
要追求幸福,就不能按别人的曲子跳舞,要仔细倾听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把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像接受阳光和空气一样接受下来。绝大多数人都是注定要在平凡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的,幸福其实就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微之中。
美国人总喜欢什么话难听就说什么。明尼苏达大学一个行为孤僻的博士说,幸福感受取决于遗传。他指出,一对双胞胎,即使他们中的一个是CEO,另一个做水管工人,但对人生的满意程度仍然完全相同,即他们都很幸福或不幸福。这说明一个人的幸福感和他的境遇没有关系——我相信这个结论会让很多中国人气得吐血,因为这会使他们追逐幸福的努力显得可笑。
我有一个做医生的朋友,两年前到一个宾馆去开会,一眼瞥见领班小姐,疑为仙人,便趋前“套磁”。小姐莞尔一笑,用一种很不经意的口气说:“先生,没看见你开车来哦。”这位朋友当即如雷轰顶,大受刺激,从此立志加入有车族。前几天我们在一起吃饭,几杯酒下肚之后,他告诉我,准备把开了一年的“昌河”小面包卖掉,换一部新款的“爱丽舍”。我表示钦佩。然后他问我买车了没有?我老老实实地回答,还没有,而且在看得见的将来也没有这种可能性。他同情地看着我:“唉!一个男人,这一辈子如果没有开过车,那实在是太不幸了。”
这顿饭我吃得很惶惑。因为按我目前的收入水平,同样买部“爱丽舍”,我得不吃不喝地攒上好几年。更糟糕的是,即使我抱定决心,有一天终于买上了汽车,也许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幸福”滋味的时候,一个有私人飞机的家伙就会同情地对我说“一个男人没开过飞机太不幸了”,那我这辈子还有救吗?
这个问题让我坐立不安了很长时间。如何挽救自己,免于堕入“不幸”的深渊,让我甚是苦恼,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了在台湾创立济慈医院的证严法师在一次讲法时说的一段话:有菜篮子可提的女人最幸福。因为幸福其实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人生的真味存在于诸如提篮买菜这样平平淡淡的经历之中。我们时时刻刻拥有着它们,却无视它们的存在。
我突然开悟。原来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在用一个逻辑陷阱蓄意误导我:没有汽车是不幸福的;你没有汽车,所以你是不幸福的。但这个大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汽车”与“幸福”并无必然的联系。
现在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都在不厌其烦地对大众进行洗脑:追求成功,紧跟时尚。不择手段地占有财富是光荣的,穷人都是因为无能而遭淘汰的一族。在这种氛围中,消费的目的不再是因为需要,而是为了炫耀或是用来证明自己,生活的形式与内容严重脱节。许多人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社会公认”的幸福标准,把幸福量化为“两套住房,一辆汽车,漂亮老婆(有钱老公)”等等,一天到晚汲汲于此,幸福没有找到,时间却在焦灼中飞速流逝了。
幸福的大秘诀是:与其使外界的事物适应自己,不如使自己去适应外界事物。
7.幸福在自足的笑容中脉脉流淌
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生之憾的危险,刻意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手里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谐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曾经听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最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了,然而它仍旧存在。他不断地削掉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后来,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如果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每当我想起这个故事,就会联想到另一件事儿: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傍晚都要到海边去散步,因此经常会看到一对头发斑白的老人依偎在海边的一条长椅上看海。他俩总是静静地坐着,而面孔上则始终挂着一种祥和的微笑,宛如两尊神态安详的雕塑。
有一天,我好奇地走到他俩眼前,轻声地招呼道:“你们也喜欢看海吗?”
老人微笑着朝我点头示意,然后,抬手指了指身旁的老伴。此时,我才发觉他原来是一位聋哑人,而他的妻子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蓦然,我为自己刚才的失言感到后悔。然而,在那两位老人的脸上却找不到一丝的不悦。相反,她竟用一种极其温和、坦诚的语气说:“是啊,我们老俩口经常来‘看’海的——你一定感到奇怪吧,其实只要心灵间不存在着残疾,我们仍旧是两个正常的人!”
两位老人的神情上没有流露出半点的自卑与遗憾,惟有幸福、自足的笑容在脉脉地流淌。
在那一刻,我恍然从那一对残疾老人的笑容里寻求到了幸福的定义。
一个成熟的人能握住自己幸福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幸福,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
8.寻找自己所乐于安享的世界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
拥有万卷图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羡慕任何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世界。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关于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故事: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乡下老鼠写了一封信给城市老鼠,信上这么写着:“城市老鼠兄,有空请到我家来玩,在这里,可享受乡间的美景和新鲜的空气,过着悠闲的生活,不知意下如何?”
城市老鼠接到信后,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动身前往乡下。到那里后,乡下老鼠拿出很多大麦和小麦,放在城市老鼠面前。城市老鼠不以为然地说:“你怎么能够老是过这种清贫的生活呢?住在这里,除了不缺食物,什么也没有,多么乏味呀!还是到我家玩吧,我会好好招待你的。”
乡下老鼠于是就跟着城市老鼠进城去。
乡下老鼠看到那么豪华、干净的房子,非常羡慕。想到自己在乡下从早到晚,都在农田上奔跑,以大麦和小麦为食物,冬天还停在那寒冷的雪地上搜集粮食,夏天更是累得满身大汗,和城市老鼠比起来,自己实在太不幸了。
聊了一会儿,他们就爬到餐桌上开始享受美味的食物。突然,“砰”的一声,门开了,有人走了进来。他们吓了一跳,飞也似的躲进墙角的洞里。
乡下老鼠吓得忘了饥饿,想了一会儿,戴起帽子,对城市老鼠说:“乡下平静的生活,还是比较适合我。这里虽然有豪华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每天都紧张兮兮的,倒不如回乡下吃麦子,来得快活。”说罢,乡下老鼠就离开都市回乡下去了。
假如你懂得生活,同时也懂得自己,那么你一定会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所安享的寄托。
9.不幸的背后常常隐藏着幸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若心仪的人弃你而去,不必心痛,因为真爱你的人正等在前面;你很想去的公司没有录用你,不必遗憾,说不定以后你去的单位更适合你的发展……即使是误了航班,也别气恼,或许你正逃脱了一场冰海沉船式的灾难。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偏远的小镇。
那个地方有一座教堂。教堂很小,仅有一个看门人。但是据说那里的上帝很灵,有求必应,想来与我们的普陀山观世音一样,占上了某种灵气,因此来求的人很多。看门人看着上帝每天应接不暇,很是同情,就自告奋勇对上帝说:你下来休息一会吧,我来代替你站着。上帝想了想,同意了。不过他提了一个条件:当你站在上面时,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能说话。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看门人欣然答应。于是,上帝走下来坐在看门人的位置上休息,看门人站到了上面。
每天来求的人的确很多,而且提出的要求五花八门,看门人惊奇万分,但都忍着不说。直到有一天……这一天,先是来了个富翁,求富贵的,走时将一袋钱币遗失在一边。接着进来的是一个穷人,他的一家四口处于赤贫之中,来求上帝扶贫,当他站起身时,意外地发现了这袋钱,大喜而泣:噢,上帝,你可真灵!当他拎起钱袋跑走后又进来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要出海远航,来祈求平安。正祈祷着,那个丢了钱的富翁匆匆跑回来了,一口咬定是他捡了钱,抓住年轻人死不肯放……两人闹得不可开交之际,看门人憋不住开口了……不消说,富翁立即奔出去找那个穷人,而年轻人匆匆起身去赶那班船。当他们都走后,上帝气愤地站起来:谁让你说话的?你给我下来。看门人也很气愤:难道我说的不是真相吗?上帝说:不错,你说的是真相,但是,你知道吗?那个富翁的钱是准备去嫖娼的,理应丢失;那个穷人一家都快饿死了,那袋钱本可救这一家子;而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本来,再纠缠一会,他就晚点了,现在,他乘坐的那只船正在沉没……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许多令人不愉快的事,但是,你又怎么就能否认这不是上帝的安排?梁实秋痛失老伴,正是为了给他一个韩菁菁,让70多岁的他再次迸发创作激情;林肯讨了个悍妇,使他夜不归家,正是为了训练他的口才,使他日后成了一个雄辩的政治家;而马尔克思的祖母更不会想到,当她为了吓唬年幼的孙子,不让他到处乱跑讲了许多鬼怪故事时,竟是上帝在借她之手成全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大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其实永远无法看得很远,总是有一只自然的手在拨弄着我们的一生,我们常常要跑出很远才会醒悟到它的安排。在哲学上它被称为规律,在神学里它就是上帝。
快乐由心而生。我们不必为一时的失落而悲哀,须知看似不幸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的幸运。
10.厄运是一个崭新的从头再来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是难以完全避免崎岖和坎坷。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局,不管这结局是胜还是败,是幸运还是厄运,客观上都是一个崭新的从头再来。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厄运会降临到你的头上,困难会横亘于你的面前,那么该怎么办呢?当无事时,应像有事时那样谨慎;当有事时,应像无事时那样的镇静。
明朝末年时,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就下落不明。
二十多年呕心沥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六十、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谈迁又继续奋斗十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实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也遭遇了类似谈迁的厄运。
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
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做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
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
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簿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教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
他又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困难能增强你不断进取的勇气,推动你前进的步伐,厄运能给你一个证明你更加坚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