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6章 陈云要求解决运输问题

1950年2月,以上海为中心,影响全国的第四次物价风潮在全国掀起。15个大中城市的25种主要商品价格上涨2倍多。

和上次物价风潮一样,原来,查封证券大楼和严惩银元贩子,虽然使物价暂时获得了稳定,但投机分子内心并不服气,仍伺机与人民政府争夺对市场的控制权。

这场经济战线上的争夺战又一次在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展开了。

由于战争的破坏,交通的中断,加之物价飞涨,解放初期的上海,处于严重困难的局面。

国民党反动派也深知上海的重要性,因此,上海解放不久,他们即开始对上海进行海上封锁和空中轰炸,企图使上海“电灯不亮,机器不动”。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工商业,面临着日益加重的困难。原料严重缺乏,资金短缺,销路呆滞。工厂商店亏损、倒闭,劳资关系紧张,停工歇业面高达20%,并从中小厂发展到大厂,从单家独户发展到整个行业。

上海工商界对克服这些困难缺乏信心,甚至怀疑共产党能否在上海立足。在他们当中,有的人抱消极观望态度,有的人甚至弃店、弃厂溜走。

敌人则扬言:“中秋节要回上海吃月饼”,“春节要来上海吃年饭”。

一时间谣言四起,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敌对势力更是认为,只要控制了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就掌握了对市场的领导权,并叫嚣:“只要控制上海‘两白一黑’,即大米、纱布、煤炭,就能置上海于死地。”

于是,投机分子拼命抢购国营公司的粮食、纱布等物资,甚至高息拆借资金抢购、囤积物资,满以为这一次准可以从经济上把共产党打垮,让人民政府听从他们的指挥,任由他们摆布。

在长期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在工商界向来就有“工不如商、商不如囤、囤不如投”的说法。那些商号多以买空卖空或囤积商品为主。产业资本也普遍囤积原材料和制成品,有的还抛售空头栈单或抢购业外商品。有些名为“工厂”,却既无设备,又无厂房,实际从事投机生意。

因此,当时上海从事棉纱棉布投机生意的商号很多。与1937年相比,1949年全上海棉纱字号从60家发展到560家,棉布字号从210家发展到2231家,糖行则从82家发展到644家。

人民政府与投机资本的再次较量势不可免。

1949年8月8日,陈云到上海主持召开各解放区财经会议,千方百计找出支援战争和稳定上海、武汉经济阵地的办法。

在会上,陈云综合各个小组初步讨论的意见和他调查研究所掌握的情况,作了《克服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的讲话。他谈到运输问题时,他说:

运来上海的东西,主要是煤、粮、棉多,从上海运出去的东西,主要是纱布、纸烟等少。最大宗的,是煤炭的运输。从铁路运输看,困难大大超过东北。

华东财委要把运输看成一个重要问题,好好组织,设一个专门机构来管理这一工作。华东局要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此外,防空也很重要,一方面要配备防空武器,另一方面要适当疏散,以避免列车过分集中。

总之,运输是一件大事,这个问题不解决,上海煤、粮、棉的供应都会很困难。

原来,早在上海刚刚解放时,不法资本家便利用当时受到战争破坏的铁路一时修不好,铁路运输效率低,而上海市对商品和各种物资需求量大的特殊情况,操纵私人运输渠道,控制上海的商品市场,给新生的人民政府出难题。

陈云深刻意识到,只要把铁路运输搞好,就把运输问题基本解决了。蚌埠至浦口一段,要争取开16至18对列车。他还强调,必须解决行车速度慢、调度不灵的问题。

他还具体提出,要增加错车点,放长支线,增加通讯设备,加快装车、卸车速度,使列车停留的时间尽量缩短。

为了修复铁路,政府要舍得大量投资。

同时,陈云还指示,对主要公路运输线路也要全力修复,要求政府组织的公路运输,不光要搞汽车运输,也要搞马车、骡车、驴车运输,总之,要千方百计保证上海的物资需要。

会后,华东财委要把铁路运输作为大事,组织专门机构管理,缩短慢行和错车的距离,加快增加列车通过的数量。

同时,陈毅也积极抓运输问题,他在上海市委动员会上说:“要靠我们自己先紧缩,先把肚皮缩紧。少享受一些,少开支一些,拿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来克服困难。”

当时,永安纱厂经理郭棣有纱运不过来,陈毅就专门关照银行、铁路、贸易各部门协助,专派车皮去香港拉运,终于将棉纱全部运回上海。

在陈云和陈毅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铁路很快就全部修复,而且运输效率达到了很高水平。

公路运输也很快发展起来,补充了铁路运输的不足。

上海的商品流通等问题全部解决了,不法资本家所掌握的私人运输渠道也被挤垮了,就不得不依靠人民政府掌握的运输部门来做生意。

运输之战的胜利,对于保证后来的米粮之战、棉纱之战的胜利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做出了重大贡献。 .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