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陈云就采购棉花问题向中共中央电报。电报指出:
目前财政赤字仍然很大,且需收购大量物资,主要是棉花。必须继续增发货币,从去年底到今年8月底关内货币发行额已经从185亿增加到4851亿,增加了25倍。在这一时期物价已上涨了15倍,估计8至12月的财政赤字为6700亿,收购棉花等物资约需4000亿,合计共需1万亿。除8月份已发行的2000亿外,还需发行8000亿,即在4个月内发行数额尚需增加2倍,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停止物价上涨是不可能的。
事实果不出所料。不出1个月,物价平均指数:京津涨1.8倍,上海涨1.5倍,华中、西北大致相同。
这次涨价的主战场仍是上海,主要物资则是纱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上海的棉纱价格上涨了3.8倍,棉布上涨了3.5倍,由此带动了其他物价跟着上涨。
1949年10月20日,陈云急电东北局,要求紧急调拨一批粮食入关,支持华北,尤其是北京、天津的粮食市场。
其实,早在物价上涨之初,毛泽东就找来陈云,商讨有关解决办法。
陈云向中央提出:解决上海问题和稳定全国物价的关键是抓住“两白一黑”:即为大米、纱布和煤炭。因为这三样东西是城市的命根子,是不能短缺的。正因如此,这也是投机分子和游资冲击的主要对象。
自然,“两白一黑”中的关键又是“两白”,即大米和纱布,因为一个是吃的,一个是穿的。陈云说:粮食和纱布是市场的主要物资,我掌握多少,即是控制市场力量的大小,直言之,市场乱不乱,在城市中是粮食,在农村主要靠纱布。
为此,中财委在陈云的直接领导下,对解决粮食和纱布问题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国内外的敌人以及不法资本家却利用我们发行纸币过多,再一次向新诞生的政权发出挑战。
对此,陈云向毛泽东报告:
这次物价上涨,一方面是由于钞票发行过多,但更主要的是投机资本在兴风作浪。
实际上是不法资本家继银元风潮之后,他们跟我们共产党人在经济战线上进行的又一次较量。
毛泽东听了陈云的汇报之后,严肃地说:
“可不可以这样说,这次物价飞涨,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尤其是官僚资产阶级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再次向我们发动的一场进攻。”
对此,陈云点了点头。
“主要战场在什么地方?”
“在上海。”
“有没有辅助战场呢?”
“有,是北方的天津。”
“南沪北津,遥相呼应。”毛泽东微微地点了点头,“他们手中握有什么样的牌呢?”
陈云报告说:在较量的主战场上海,主要物资是纱布。由于投机分子集中囤积纱布,上海的棉纱价格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3.8倍,棉布上涨了3.5倍。由于棉纱和棉布价格的上涨,也导致了其他日用商品价格的上扬。
在天津和北京等大中城市,由于夏天多雨,洪水成灾,使得夏粮减产,因此一些不法资本家借机囤积粮食,哄抬粮价,市民抢购粮食成风。
最后,陈云总结道:“简而言之一句话,上海是纱布,北方是粮食。”
“南纱北粮,有意思……”毛泽东沉吟良顷,又问道,“他们的手段呢?”
“是共同的:囤积居奇。”
“他们先囤积,后居奇,等待行情一涨再涨。对吧?”毛泽东问道。
“对!主席,按照时下的行情发展,到11月初,棉纱恐怕就得上扬4倍,棉布至少也得上扬3倍多。”
“好厉害呀!”毛泽东说罢站起身来,旋即在室内缓缓踱步、凝思。
接着,他又向陈云详细询问了人民政府手中握有的纱布实力,渐渐地,一套制胜不法资本家、投机家的方案在他脑海中便形成了。
最后,毛泽东就象指挥军事战役那样,果断地说道:“陈云同志,请立即电告陈毅同志,要不露声色地顶住。在此期间,中财委尽快拿出打垮投机家的方案和措施,提交中央讨论。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集中打击上海、天津两地的投机家,让他们知道共产党人在经济战线上的厉害!”
陈云根据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为了避免两面“受敌”,为了抑制京津地区因缺粮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中财委决定首先抓住粮食,稳定北方地区。
为求万无一失,陈云又命令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曹菊如赶往东北,并要他坐镇沈阳,保证东北每天发一列火车的粮食到北京。然后,由北京市在天坛打席围囤存粮,必须每天增加存粮席围,要让粮贩子看到,国家手上有粮食,在粮食方面无隙可乘。
北京、天津的粮贩子看到东北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北京,北京还逮捕和严惩了16家投机粮商。粮贩子就再也不敢与人民政府作对了,从而使中财委减轻了压力。
在京、津腾出手来之后,中财委即开始全力对付上海的投机势力。
听到消息后,毛泽东高兴地表扬道:
“只要我们做到了手中有粮,老百姓就自然而然地心中不慌。这招棋从军事上讲叫示强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