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3日,陈云为中财委起草电报,发布了命令:
以沪、津两地7月底物价平均指数为标准,力求只涨2倍或2.2倍。
为保证汉口及湘粤纱布供应,派钱之光先到上海,后去汉口,适当调整两地纱布存量,以便行动。同时催促华中棉花东运。
由西北财委派员将陇海路沿线积存之纱布,尽速运到西安。
目前各地贸易公司,除必须应付门售者外,暂时不宜将主要物资大量抛售,应从各方调集主要物资于主要地点,并力争于11月25日至迟30日完成。预定11月底12月初于全国各主要城市一齐抛售。为了解各地准备情况及避免抛售中此起彼落,各地需将准备情况报告中财委,以便大体上统一行动日期。
对于投机商人,应在此次行动中给以适当教训。
目前抢购风盛时,应乘机将冷货呆货抛给投机商,但不要给其主要物资。等到收缩银根、物价平衡,商人吐出主要物资时,应乘机买进。
这封电报是陈云亲自起草的,充分体现了他领导打击投机、对付通货膨胀的高超艺术。
在电报中,没有要求各地将物价硬压回涨前的价位,而是考虑通货膨胀的实际情况,实是求是地要求各地将其稳定在涨2倍的基础上。在时机的选择上,也等到有稳定可能之时再动手。
这样的政策,就将通货膨胀因素与投机因素造成的物价猛涨区分开来了,也将打击的力量真正落到投机资本家的身上了。
电报起草完后,陈云当晚就上报中共中央。
周恩来阅毕,在电报上批示:
如主席未睡,请即送阅。如睡,望先发,发出送阅。
毛泽东历来有晚上工作的习惯,何况此时“军”情紧急,他如何睡得着呢?
电报送到毛泽东那里,他当即批示:
即刻发。
发后再送刘、朱。
毛泽东指示将电报送到刘少奇和朱德那里,足见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毛泽东这种争分夺秒的精神,丝毫不亚于指挥一次大的战役。
于是,这封电报被迅速发往了全国各地。
一场全国范围内稳定物价、打击投机势力的战斗就拉开了帷幕。
而在此时,投机分子还蒙在鼓里,正在为自己的“高明”而得意忘形。
11月16日,中财委再次电示各地,要求:
以后各地物价报告,特别猛涨时期,均需指明我抛售价,即官价,与市场价,即黑价,并估计在成交额中两者之比例。沪、津两地必须这样做,以便华北各地和华中、华南以及将来西南在掌握当地价格上较有把握。
两日来,京、津我贸易公司已卖不掉粮,粮价在回跌中,只要沪、汉两地也出现这种情况,此次涨风即告一段落。估计各地紧缩通货及沪、汉纱布涨足之后,在11月25日前即可全国稳住。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为稳当起见,各地仍照11月13日电全力准备物资,勿稍松弛。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准备,大量物资集结完毕。
在此期间,天津先后准备布匹35万匹,棉纱5000件;上海准备棉布110万匹,棉纱2.8万件;武汉准备棉布30万匹,棉纱8000件;西安准备棉布40万匹。
人民政府手中掌握了充足的棉纱,与投机势力进行较量的时机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