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9章 贺龙主持修建北京体育馆

1955年4月,北京体育馆落成后,贺龙对管理人员说:

要好好管理。这是发展体育运动的最好场所,是个基地,就好比作战的阵地。院子里要栽些大树,绿化环境。

此后,这座体育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许多新纪录也从这里诞生。许多重大的国内、国际比赛和重大集会,都曾在这里举行。

体育馆内种满了杨树、柳树,郁郁葱葱,环抱着体育馆,显得格外秀丽。

早在中国还没有解放的时候,体育场馆只有26个。1913年,中国的第一座体育馆在黑龙江省满州里建成,当时只有400个观众席位。

之后,在1934年,又修建了上海江湾体育场和比赛馆、游泳池。

解放后,在北京除了1937年建成的先农坛体育场之外,还没有一座体育馆,而且连一个带看台的篮球场也没有。

1950年的冬天,苏联篮球队来中国访问。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后来访的第一支外国球队,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便在北京饭店对面的一块空地上,用杉篙搭成看台,用苇席围成墙和房顶,就这样临时搭起了一座容纳2000多人的简易“体育馆”。

当时,朱德不畏严寒,在这里观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组织的第一次国际篮球比赛。

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北京居然没有一个像样的体育馆,这怎么能行呢?

贺龙一就任体育委员会主任,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和国家体委负责同志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拨款修建一个设施比较齐全、设备先进的体育馆。

这个计划,得到了国务院的全力支持。

荣高棠和黄中跑遍北京市,终于在天坛东侧的太阳宫附近找到了一块可以兴建体育馆的地方,那是一片乱葬岗,此外还有一个方圆几公里的大坑。

于是,他们便回去高兴地对贺龙说:“地皮找到了。但是我们没有施工力量,也不懂建筑。”

贺龙思索一会儿,想起担任过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委员,在重庆组织过城市建筑,当时在北京担任副市长的万里。

此时,这位懂建筑的万里正在外地出差。贺龙等不到他返京,便兴冲冲地给他打了长途电话,把请他出马筹建北京体育馆的想法告诉了他。

万里听说要兴建体育馆,很是兴奋,第二天便返回北京。

荣高棠和黄中见到他,便问道:“你不是在外地出差吗?怎么提前回来了?”

万里风趣地说:“贺老总让我抓体育馆基建,军令如山倒啊!怎能不立即报到?”

没过多久,贺龙又调来曾在重庆参加修建“重庆人民大礼堂”的张一粟。

这样,由万里挂帅,张一粟、管平等人负责,北京市设计院设计,大通公司施工,新中国的第一个体育馆便开始进入了筹备阶段。

当时,贺龙定下来的工期只有一年,而体育馆的总建筑面积却是3.3万平方米!

时间紧,任务急。这可真是“军令如山倒”,万里等负责人和设计,施工单位二话没说就立下了“军令状”:

1954年秋动工,1955年交付使用。

设计人员日夜工作,3个月便完成了图纸。

贺龙不仅审查图纸和预算,连馆内的沙发、茶几的样式,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而且他还经常来工地视查,并看望工程技术人员和所有的工人。

隆冬时节,工地的木板上结了厚厚的一层霜,此时,贺龙又来工地看望工作人员,陪同贺龙一起视察的张一粟说:“贺总,当心!木板是滑的。”

贺龙说道:“不要紧,雪山草地都过来了。这算什么。”

然后,贺龙疾步走到施工人员前面,高声说道:

这个工地,是体委在北京修建的第一座体育馆,一定要建好,按时竣工。

中央和北京市的许多部门都支持你们,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主楼框架搭成的时候,贺龙又请邓小平来到工地上视察。

邓小平望着3座高耸的钢铁屋架,欣慰地说:

啊,北京很快就有第一座体育馆了!

而贺龙也不无感慨地对工人们说道:

这是北京第一座大型体育馆。国家经济正在恢复,就拨出款项盖体育馆,很不容易呀!这是百年大计,一定要盖好!

当时,参加施工的数千名职工不负众望,昼夜3班倒。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1955年4月,一座占地16公顷,由游泳馆、比赛馆、训练馆组成的,可供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举重、游泳等比赛和训练用的多功能体育馆全部竣工。

然而,在这座体育馆兴建过程中,甚至是在竣工后的很长时间里,还有一些不大理解体育运动事业的人们认为:“建规模这么大的体育馆,花这么多钱,太浪费了!”

对此,热爱体育的陈毅出面讲话了,他说:

有人说建体育馆浪费。我看没有就不行。体育馆给外宾印象很好,这就表明我们党、毛主席、周总理对人民体育事业的重视。

今后再过5年到10年,各省、市也都要建一个,慢慢地建。将来专区、县也要有,不能搞大的,规格可以降低,可以由群众自己出钱办。

如果各地为了挪用体育经费打官司告到国务院,我投你们的票。

在新落成的体育馆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比赛,是中国和印度的男子排球比赛。

贺龙邀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观看。

比赛结束后,贺龙便陪同国家领导人参观训练馆和游泳馆。

毛泽东第一次看到这样宏伟的体育馆,一下子来了兴致,幽默地说道:

呵!你们盖了这么大的一个屋啊!不错嘛!

同时,毛泽东还肯定地说:

建这么一个体育馆还是应该的。

从1952到1966年的15年间,在贺龙主持下修建的体育馆还有很多。

重庆大田湾体育场,占地9万平方米;可容5千名观众的重庆市体育馆,占地9544平方米;能容8万名观众的北京市工人体育场;为召开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而兴建的占地4.1公顷;能容13500名观众的工人体育馆;以及北京西郊翠微山下的射击场等。

此后,还兴建了广州的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青岛训练基地和南京五台山体育场等。

20世纪50年代,有一次,贺龙到甘肃去视察工作,当他得知这个省还没有一座体育场时,便马上拨款50万元,修建了甘肃有史以来第一个标准的田径场,即七里河体育场。

在贺龙和国家体委的领导下,中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即有计划地兴建了许多中小型体育馆,共有38座。

其中包括在北京兴建的占地24公顷的老山摩托车赛车场,以及占地5公顷、拥有6个水池的陶然亭游泳场;还有,在成都、广州、南京、兰州、昆明、西安建造的,规格在2.5万个席位以上的体育场。

这些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都倾注了贺龙的大量心血。

比如,贺龙每次到广州开会,都会抽时间到二沙头去视察。他曾对广东省体委的负责人说:

这个小岛空气好,阳光充足,环境优美,是培养运动员的理想场地。你们要建设好二沙头,管理好二沙头。

有一年,贺龙到二沙头看望运动员时,发现基地的管理人员正在砍伐翠竹,他感到非常心疼,便立即上前阻止,连声叹息道:“可惜呀,可惜!翠竹是祖国南方才有的景致之一,很可以美化环境,让运动员心旷神怡,也是一种消除疲劳的妙法。”

接着,他又对基地负责人说;“你们应该注意美化环境。今后不论砍一竹一木,都要先征得同意,不得乱来。”

此外,贺龙还积极鼓励体委有关部门研制各种体育器材,强化国家的体育装备。

对此,贺龙亲自指示国家体委举办了国产体育器材展览。他还亲临展览会,逐项检查样品质量,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

北京橡胶一厂生产的“京字牌”运动鞋,质量非常好。对此,贺龙对他们加以表扬,并勉励他们“生产优质羽毛球鞋为运动员服务”。

该厂职工以此为动力,不断改进,产品深受其他国家羽毛球运动员的喜爱。

此外,贺龙听说向外国购买射击比赛专用枪弹很困难,便鼓励国家射击队教练张福组织专家们“自己造枪”。

于是,专家们和射击队共同研究设计,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试制成功了第一批国产射击专用枪。

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贺龙领导下兴建的体育场馆,以及对体育装备的重视,为培养优秀运动员和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发展前景。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