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回国,周恩来提议成立留美学生家属联谊会。
1957年5月10日,留美学生家属联谊会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的联欢晚会。1000多位归国留学生、留学生家属和周恩来欢度这个春天的夜晚。
晚会还未开始,北京饭店的大厅里就是一片谈笑声,人们愉快地谈论着工作和生活。在大厅的一角,徐冠仁博士和化学专家周光宇紧紧地握着手。
徐冠仁是专门研究原子能在农业中应用的。他从美国回国一年来,总想和老同学周光宇见见面。周光宇的专长是色层分析法,对徐冠仁在北京农业大学讲的专业课有关系。
应邀参加这个晚会的聂荣臻副总理,郭沫若院长,卫生部长李德全,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黄敬等也和归国的学生们欢乐地交谈。
20时40分,周恩来总理来了,全场立刻活跃起来,鼓掌声四起。
周恩来应邀在会上讲了话。他用宏亮的声音说:
今天参加这个晚会很高兴。我们不但欢迎八年来归国的朋友们,而且欢迎还在国外的朋友们的亲属。
周恩来在谈到知识分子问题时,详细地分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对知识分子的长处和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作了很高的估价,同时也恳切地指出了中国知识分子所应该克服的弱点和努力方向。
周恩来再次表示欢迎归国的留学生。他说:
开国以来陆续回国的留学生在各种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譬如回国后他所学到的东西不一定能够全部用上,设备也不见得全,帮手也可能不够。不仅如此,这些工作上的矛盾也就会联系到学术上的矛盾,也许因此使自己的学术进步缓慢起来。
周恩来鼓励归国留学生们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但是他指出:旧的矛盾解决了,也还有新的矛盾产生。
周恩来说:“中国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物质基础不发展,因而进行科学研究是有很多困难的。中国人民现在翻了身,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要把破烂衣服换成全新的一套是不容易的。生产力的大发展需要时间,没有时间不行。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不少提高,但还是很低,而且也不可能一下子很快提高。大家要吃苦耐劳,要艰苦奋斗地建设社会主义。”
周恩来接着说:“我们欢迎仍在海外的未回国的留学生回国。但是我们也要谅解他们的生活和处境的困难,我们更不应该去增加他们的困难。”
周恩来代表中央,强调中央的一贯政策。周恩来说:
政府对于留学生回国,不管先后我们都一律欢迎,一视同仁,而且允许来去自由。现在国外的留学生想回来看看再出去,是可以的,已经回国的愿意出去,也可以。
周恩来说:“今天我们没有什么‘铁幕’、‘竹幕’。‘铁幕’是在帝国主义那一边,他们不敢放人出来。我们社会主义的群众基础是巩固的,所以敢于这样做。”
周恩来的讲话赢得了大家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周恩来刚离开讲台,就被人们包围起来。1953年归国的法国留学生吴克祺现在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他见到周恩来后赶紧跑上去握手,并且对周恩来说:
“我在法国时曾遇到过一些你过去的同学,他们都谈起了你求学时代的情况,并谈到了你参加革命的故事。”
周恩来同科学家吴仲华、李敏华夫妇握手后,旁边的人介绍说他们即是获得科学院奖金的一对夫妇。
周恩来接着说:“你们都很年青啊!”
外交学院教授姚永励告诉周恩来,他现在担任教学任务,但对国际关系上的许多问题很感兴趣。
周恩来说:“国际方面的研究很需要,应该努力赶上去。”
24时了,周恩来还没有离开,他和大家一同看了舞蹈和杂技节目,并且一齐跳了舞。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提出的基本方针,使留学人员备感亲切、温暖。
从1949年到1957年春,回国留学生人数共3000多,约占当时在海外留学生学者总数的一半以上。
在吸引大量留学人员回国的同时,周恩来从建国伊始就高度重视向国外,主要是苏、东欧派遣留学生的工作。从1950年开始,中国共向苏联、东欧、古巴、朝鲜等29国派出留学生,他们大多在学业有成之后回到祖国,服务社会。
周恩来十分重视留学生派遣与回国这项工作,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他亲自审阅留学生的选拔派遣计划,对留学专业等问题提出明确意见。
早在1953年,在欢送赴苏、东欧留学人员的联欢会上,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勉励留学生要注意身体,遵守纪律,树立远大理想,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祖国。
在新中国刚刚建立、冰河乍开、百业待兴的情况下,周恩来把派遣和安排回国留学人员作为培养人才,团结知识分子的重要工作来抓,充分表现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远见卓识。
20世纪中叶,在赴海外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中,曾有过许多相当活跃的社团组织,如美国有“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中国新文化学会”,英国有“中国留英同学会”、“留英中国学生总会”,法国有“巴黎中国学生会”、“中国文艺社”,日本有“中国留日同学总会”等。
这些组织在中国留学生中发展会员,定期召开会议,编印会刊,开展联谊、学术、演讲、研讨、座谈、服务、学习、教育、文娱、福利等活动,在海外中华学子当中有相当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这些社团大都把争取更多的留学生回国,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作为自己宗旨之一,经常向留学生介绍祖国见闻,号召留学生学成后尽早回去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为愿意回国的留学人员提供各种方便和帮助,对当时留学生归国潮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组织和推动作用。
实践证明,建国初期回归和五六十年代培养的大批留学人员,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我国高新科技领域和基础科学的开拓者、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