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人民公仆:全国广泛开展学习焦裕禄活动
李琼

第一卷 宣传号召 第1章 最初宣传报道焦裕禄事迹

县委大院里有两排破旧的平房,白花花的盐碱漫地而生,爬上墙头、窗台,红砖墙被盐碱咬蚀得斑驳鳞体。

穆青走到焦裕禄曾经坐过的藤椅前,很长时间没有说话,抚摸着藤椅扶手不停地落泪。

1964年,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因患肝癌不幸逝世,时年42岁。

焦裕禄去世时,兰考县委副书记张钦礼正在民权县参加省里的沙区造林现场会。

在会议上,张钦礼流着泪讲述了焦裕禄对兰考县除“三害”做出的突出贡献、感人事迹,以及焦裕禄和兰考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

特别是张钦礼讲到焦裕禄临终时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请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时,张钦礼泣不成声,参加会议的许多同志都流了泪。

主持会议的王维群副省长听了张的介绍后,高度评价了焦裕禄同志,提出应该很好地学习焦裕禄。

焦裕禄1922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残酷,焦裕禄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

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1943年秋天逃出虎口,逃到江苏宿迁给一家地主当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主动要求当民兵,并积极参加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1946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后正式参加了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

解放战争后期到解放后,焦裕禄在地方担任过许多领导职务。

1962年12月,焦裕禄同志被调到兰考县,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这次河南省在民权县组织召开沙区造林现场会议时,新华社记者鲁保国参加了,他凭着记者的职业敏感,觉得焦裕禄是一个值得认真宣传的重大典型。趁着休息时间,他采访了张钦礼。

张钦礼有声有色的介绍,深深打动了鲁保国,他立即向新华社河南分社领导作了电话汇报。开完会,回到分社后,他又向领导作了详细汇报。

事后,有人这样评说:第一个积极介绍焦裕禄事迹的人是张钦礼,第一个热情宣传焦裕禄精神的人是鲁保国。

1964年8月29日,张钦礼给河南省委写了一份《关于兰考人民除“三害”斗争中焦裕禄事迹的报告》。

省委一位副书记读了这个报告很感动,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表扬了焦裕禄大公无私、忘我工作的精神,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新华社河南分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引起了大家对这个典型的极大关注。征得新华社同意,正式认定焦裕禄是一个重大典型,准备进行深入采访,突出报道。

当年10月,新华社河南分社副社长张应先和记者鲁保国、逯祖毅赴兰考采访,由新闻干事刘俊生全程陪同。

大家怀着对焦裕禄崇敬的心情,历时半个月,先后走访了数十位焦裕禄的生前好友和老农,搜集掌握了大量素材。

1964年11月19日晚上,新华社播发了一篇2000多字的通讯稿,刊登在第二天《人民日报》第二版的左下方,主题为《焦裕禄同志为党为人民忠心耿耿》。

同时,新华社又发了一个比较详细的约有3000字的地方稿。

后来,刘俊生写了一篇《宣传报道焦裕禄的前前后后》的文章,他写道:

河南日报社当天就打电话给兰考县委,让我去报社一趟。《河南日报》总编辑刘问世接见了我,在一个下午和晚上的时间里,热烈地交谈着焦裕禄事迹和陪同新华社记者采访的经过。刘总编告诉我,《河南日报》开辟了一个专栏,题目是《学习焦裕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该专栏在此后的日子里,连发了10多期。1965年1月,《河南日报》记者黎路来到兰考,我们立即投入采写,经过20多天的努力,4000多字的通讯脱稿,题目为《焦裕禄啊,兰考人民怀念您!》,发表在1965年1月27日的《河南日报》第二版上。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