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月7日清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室里,气氛凝重。
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要播出,可是录音制作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稿子还未念完一半,中国头牌播音员齐越已泣不成声了。
中断、中断,录音不得不一次一次中断。到后来连录音编辑都挺不住了,趴在操作台上长哭不起。
闻讯赶来的几十位播音员、电台干部,肃立在录音室窗外,静静地听,默默地看,悄悄地擦眼泪。
终于齐越念到最后一句: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文章广播后的当天晚上,当时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的胡乔木在上海,他让秘书给穆青打电话,说这篇东西非常受感动,对穆青表示祝贺。说一个老记者带两个新记者搞这种东西,这是最好的采访方法,希望穆青他们发扬这种精神。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头题发表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报道饱含深情地说: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前进。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英雄形象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还发表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社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
学习焦裕禄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学习焦裕禄大搞调查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
社论高度评价了焦裕禄的先进事迹,社论说作为党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是一个出色的代表。
社论还说:
焦裕禄同志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贵品德。他不愧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社论在谈到学习焦裕禄的意义时,充满激情地叙述焦裕禄为了改变兰考县的面貌,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焦裕禄同志完全懂得,只有认识了兰考县的客观条件和自然规律,才有可能找到改造它的正确道路。他奋不顾身地投入调查研究工作中。他有这样的雄图: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掂一掂兰考“三害”究竟有多大的份量。在这项工作当中,他有一句名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亲自冒着风沙雨雪作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是毛泽东同志历来提倡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全县149个大队中,跑遍了120多个。正是这样艰苦的系统的全面的调查研究,使焦裕禄能够提出改变兰考面貌的切合实际的规划。
为了改变兰考县的面貌,焦裕禄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同群众一起作斗争。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社论还说: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对于全国各地的县委书记同志和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是一个巨大的启发。从焦裕禄同志身上,可以得到为谁服务的鲜明的答案,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从焦裕禄同志身上,也可以得到怎样为群众服务的生动的答案,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解决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问题的典范。
社论最后说:
焦裕禄同志是我们党的好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一定会有更多的焦裕禄出现……
《人民日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通讯和社论一发表,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很大震动。
《人民日报》又再次发表社论《要有更多这样的好干部》。
2月9日,解放军总政治部也发出通知,号召全军干部特别是团以上的干部都要向焦裕禄学习。
2月11日,全国总工会也发出向焦裕禄学习的通知。
在同一天,共青团中央也发出向焦裕禄学习的通知,号召全体共青团员学习焦裕禄公而忘私的精神。
与此同时,各省、市、县委也号召向焦裕禄学习。
至此,全国上下学习焦裕禄的活动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