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9章 中国队进驻奥运村

洛杉矶时间1984年7月,中国代表团进驻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村。

中国代表团所住的楼叫作“海德里克”,通常人们称其为“五号楼”。

根据组委会规定,各代表团住地每一楼层至少设有两名保安人员,每班8小时,24小时都有人值班。

可是,后来晚上那班变成一个人了,而且从来不换人,总是那个叫作道格哈迪的小伙子。按规定,他每天晚上9时30分上班,但他基本上都提前半个小时到。由于他对工作极为认真,所以他的上司决定只派他一个人值班。

道格哈迪是爱尔兰人的后裔,留着小胡子,带着一副白框眼镜。他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带有一点书生气。每一次来值班,他都背着一个大得不得了的旧皮包,里面装着一筒需要煮着喝了防困的咖啡,其余的便是书了。

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每次比赛回来,都是午夜了。而这时,楼下的餐厅已经关门了,而一天24小时开放的餐厅离5号楼又比较远,劳累的运动员们不愿再走那么远去吃不合口味的洋晚餐了。因此,他们就煮些方便面来充饥。

因此,每到午夜时分,5号楼的那个电炉灶就站满了中国队员,他们一锅锅地煮着方便面。然而,人多锅小,盛面的喝水杯子更小,费了很大的力气煮好面,盛到小杯子中,几口就吞下去了,对于饿了10来个小时的选手们来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又费时间。

对于这个问题,道格哈迪很快就发现了,他便不声不响地从楼下的餐厅里找来整箱的碗、杯子、叉子、勺子,并且还从城里的中餐厅里找来了一次性的木筷子。

中国队员们都非常感激道格哈迪,每次煮好面,无论有多饿,总是把第一碗面端给道格哈迪。

中国队有一个会讲英文的队员,把方便面端给道格哈迪时用英文说:“吃掉它。”

而道格哈迪每次接过面时,总是睁大眼睛问道:“给我的?”在道格哈迪得到肯定回答后,他又总是很客气的说:“噢,谢谢。”

从此,道格哈迪喜欢上了中国的方便面,更喜欢上了中国运动员好客直爽的性格。

每天清晨,道格哈迪都会把小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新的碗和新的勺子、叉子都会整齐地摆在台子上。偶尔还会看到一张纸条,上面是道格哈迪用英文写的内容。

其大意是:

还有一些碗放在壁橱里。晚上我再去取些来。

再见!

道格哈迪。

凌晨5时30分。

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不仅同外国朋友建立了美好的友谊,而且同华人之间更是充满了亲情。这其中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比如,给中国代表团开车的那位司机姓黄,原籍是广东梅县,现在在南加州担任体育讲师。黄先生放弃暑假休息,志愿报名参加奥运会的接待工作。

在洛杉矶进行比赛的日子里,代表团几乎都是非常忙碌的,出车的时间比较多,跑的地方也有远有近。23届的奥运会比赛场地分散在东南西北,跑程近的也要开车半个小时才能到,远的就要2个小时了。

而在美国开车,车子一上高速公路,时速一般都在100公里开外,这就需要开车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不然就会出意外。

不过,这位黄先生已经有10多年的开车经验了,再加上那几天特别兴奋,仿佛他有着用不完的力气。

每当中国队获得金牌后,黄先生总是异常兴奋地说:

中国人又得金牌了!

我们再不是东亚病夫了!

我们海外赤子这下可扬眉吐气了!

有几次很晚他才开车回来,但马上又要开车出去,于是中国队员便很担心黄先生的状况。

黄先生发觉后,便把车上的玻璃窗摇下来,让清凉的微风吹吹脸,然后笑笑说道:“没有问题,我的精神很好,给祖国亲人开车,我知道这分量。”

还有一个同样感人的故事。那是住在长滩的一家华人,户主名为滕健耀,祖籍是山东烟台,他是一位神经外科专家。

滕先生虽然在美国住了有50多年,但是仍然说着一口流利的烟台话。他为人非常直爽,喜欢同人交往。

奥运会排球赛的场地在长滩,离奥运村乘车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离滕先生家只有17分钟的路程。

于是,这天,滕先生找到中国女排领队,郑重地提出:“滕家愿作女排赛前的大本营。”

其实,滕先生早在这之前已经非常关心中国女排了。他在代表团抵达洛杉矶前曾在当地华文报纸上发表过一篇《女排与牛排》的文章,论述了女排为了在比赛时有体力,应如何适应西餐。

在决赛前,滕先生和他的夫人费了很多心思,在家中准备了中式家常饭。

他们准备的食物非常丰富,主食有:烧饼、花卷、豆沙包、绿豆稀饭;菜类有:叉烧肉、酱牛肉、肉丝榨菜、大白菜、炒豆芽等。

随后,滕先生用全家所有的机动车辆将姑娘们接到自己的家中,让大家饱餐战饭。

接下来,女排队员们在比赛场上,以3比0的成绩取得了金牌,滕先生看到中国五星红旗升起时,他由衷的笑了。

这就是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比赛时的生活,这里面充满了人与人之间情谊,充满了华侨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充满了华人同中国人民血脉相连的亲情。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