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加快步伐:中国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袁凤东

第一卷 运筹启动 第1章 邓小平建议增加开放城市

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邓小平对广东省党政负责人说:“办特区是我倡议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够成功,我要来看一看。”

张荣怀着万分高兴的心情,首先将题词送给广东省领导传阅。省领导反复看了几遍,个个喜笑颜开。

198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就办好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的问题,同中央几位领导人谈话。

邓小平说: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这次谈话是在邓小平于1984年1月24日至29日视察了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2月7日至10日视察了福建厦门市和正在建设中的厦门经济特区,2月15日视察了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之后进行的。

1984年1月22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杨尚昆和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刘田夫陪同下,乘专列从北京南下到经济特区视察。

神州大地,万物更新,气象万千;南国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中国经济特区诞生后,经济迅速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

然而,对中国试办经济特区,国内、党内还有不同的意见,还有一些人心存疑虑,多有非议之词。

经济特区困难重重,步履维艰,是在“香一年,臭一年,香香臭臭又一年”的争论中度过的。特区的建设者们,在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下,迫切地希望得到中央最高层的明确肯定。

正当特区艰苦行进、遇到很大压力的时候,邓小平决定亲自出动,到特区视察。

1月24日上午10时,专列抵达广州火车站,邓小平在专列上分别接见了广东省委的负责人林若、梁灵光、宋志英,以及广州军区的负责人。

刘田夫要把邓小平接到广州珠岛宾馆休息,但邓小平不顾旅途疲劳,坚持要先到深圳去看一看。

邓小平对广东省党政负责人说:

办特区是我倡议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够成功,我要来看一看。

邓小平对特区深切关爱的急切之情,令在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当日中午,在刘田夫与广东省委书记、省长梁灵光的陪同下,邓小平一行抵达深圳。

在乘坐中型旅行车驶往迎宾馆的路上,邓小平的心情显得十分兴奋和迫切。他几次掀开窗帘,眺望窗外繁忙的工地和正在兴建的高楼大厦。

12时50分,旅行车来到迎宾馆桂园小别墅门前停下。当身穿着深灰色中山装的邓小平一下车时,就受到宾馆工作人员的列队鼓掌欢迎。

周鼎、周溪舞、刘波、罗昌仁等深圳市党政负责人快步迎上前去,在深圳领导的介绍下,邓小平一一同他们热烈握手。

15时30分,邓小平、王震、杨尚昆在刘田夫、梁灵光的陪同下,走进迎宾馆二楼会议室,受到深圳市领导班子成员和一些部门负责人的热烈欢迎。

随后,邓小平请深圳领导介绍深圳的情况。

深圳领导指着挂在墙上的深圳地图,把特区4年来引进外资、基本建设以及推进改革等方面的情况,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作了汇报。

邓小平吸着烟,细心地听着汇报。

40分钟汇报结束后,深圳市领导对邓小平说:“办特区是党中央和您老人家提倡的,是党中央的决策,深圳人民早就盼望您来看看,你让您放心,希望得到您的指示和支持。”

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中,你们讲的问题我都装在脑袋里,我暂不发表意见,因为问题太复杂了。”

16时10分,邓小平一行从住地出发,乘坐大型旅行车参观深圳市容。

整个特区简直就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辆辆各种型号的载重卡车川流不息,一部部挖掘机、推土机,在轰隆隆地操作;一幢幢正兴建的厂房上空,吊机伸开巨臂来回转动,指挥的哨音此起彼落,到处呈现一派轰轰烈烈的建设景象。

邓小平目不暇接地望着窗外一幕幕建设场面,问随行的同志这是什么工地,那个高楼是准备用来干什么的。

16时50分,邓小平等驱车来到正在兴建的罗湖商业区。

当时,寒风呼啸,气温下降到11度。

邓小平不顾旅途劳累,冒着严寒,兴致勃勃地登上已经竣工并且开业不久的22层高国际商业大厦顶楼天台,俯瞰深圳全景。

国际商业大厦脚下两平方公里的罗湖商业区,是深圳特区未来的繁华商业中心,也是香港新界跨进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门槛。在这里将大部分引进外资,兴建198幢18至48层高的高楼大厦,当时已有63幢动工,有18幢竣工。电讯、供水、供电、供气、防洪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初具规模。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正在崛起。

邓小平顺着这座高层大厦天台围墙,从东面走到北面,又从北面走到西面和南面,时而凭栏远眺,时而鸟瞰近景,尽情地饱览深圳特区的建设风貌。

时近黄昏,邓小平久久地站在天台上久久凝望着。在夕阳和晚霞的辉映下,深圳特区高层建筑物染上一抹绚丽灿烂的华彩。

邓小平看见深圳奇迹般的变化,他的心中已有了明确的答案。最后,他满意地对深圳市领导说:“我都看清楚啦!”

1月25日10时30分,邓小平在广东省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富甲全省农村的渔民村参观。

渔民村是深圳特区几年来迅速富裕起来的一个先进典型,饮水思源,老支书吴伯森一再感谢中央,并高兴地陪同邓小平等,参观了配有空调设备的文化馆。接着,特意请邓小平等到他家做客。

在下午,邓小平一行视察了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服务公司深圳工贸中心电脑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微型电脑、电脑软件和电脑外壳等。

邓小平一行参观车间设备,详细听取了副总工程师王兆全介绍公司的情况。

1月26日上午,邓小平一行驱车抵达蛇口工业区。这里是香港招商局办的一个新兴工业城。

蛇口工业区总指挥袁庚热情地把邓小平等领导带到办公大楼七楼会议室,然后说:“首长来工业区视察,时蛇口工业区全体员工的愿望,这幸福的一天终于盼到了。由于广大员工不能和我们(接待工作人员)分享这份幸福,我请求首长和全体接待人员合影留念,使全体员工得偿所愿。”

邓小平随即高兴地和大家合影留念。

邓小平边看工业区全景模型,边听袁庚汇报建设情况。

当袁庚介绍蛇口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时,邓小平的小女儿毛毛提示说:“我们在进来的路上看到了。”

邓小平说:“对!”

袁庚知道邓小平在市里听完汇报后不讲话,也不表态,因此他自言自语地说:“不知道这个口号犯不犯忌?我们冒的风险不知道是否正确?我们不要求小平同志当场表态,只要求允许我们继续实践试验。”

袁庚这种不给客人出难题的聪明做法,使邓小平和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汇报结束后,邓小平等人首先登上微波通讯大楼,俯瞰整个蛇口工业区。接着参观了合资经营的华益铝材厂。随后到由一艘豪华旅游船明华轮改装成的“海上世界”做客。

邓小平称赞蛇口工业区在开展旅游事业上开辟了新路子,并应主人的请求,为我国首座海上旅游中心题名,即席挥毫写下了“海上世界”4个苍劲的大字。

26日下午,邓小平结束深圳经济特区的视察,乘坐海军炮艇渡过伶仃洋,抵达珠海特区。

邓小平按计划前往中山市,下榻于由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先生和中山市合资兴建的中山温泉宾馆。

邓小平一行每天由宾馆乘车前往珠海,先后参观了拱北海关、石景山旅游中心、九洲港直升机场和南山工业区。

28日上午,在中山市委书记谢明仁等人的陪同下,邓小平到宾馆后山——罗三妹山散步,一直登上山顶。

下山时,道路崎岖不平,警卫人员建议原路返回,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不走回头路。”

这一句话,充分反映出邓小平的非凡胆识和气度。

霍英东后来回忆说:

当听到邓小平说“不走回头路”,我心里踏实了,邓小平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是坚定不移的,要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实现经济繁荣、文明进步是坚定不移的。

当天晚上,邓小平、王震、杨尚昆等在中山温泉宾馆,会见了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马万祺先生,以及澳门南光公司总经理柯正平等。

邓小平又说:“办特区是我倡议的,不晓得成功不成功?看来路子走对了。”

霍英东、马万祺先生认为试办特区是成功的。邓小平听了很高兴。

邓小平这次南方视察,亲眼目睹了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在珠海宾馆,吴健民等人见邓小平日理万机,难得抽空来特区一次,于是请他题词留念。

邓小平询问写什么。吴健民马上说:“对珠海经济特区评价之类的话……”

邓小平健步走到侧面一张准备好的摆着宣纸、笔墨的写字台。他干脆利索,大笔一挥,题写了几个矫健浑厚、苍劲有力的大字:

珠海经济特区好。

这是邓小平对中国创办经济特区决策在四五年实践之后的又一次肯定,也是他对珠海经济特区建设的一次检查结论。

在场的珠海特区建设者深受鼓舞,报以热烈的掌声。饭后,邓小平在珠海宾馆休息两个小时。下午,他同珠海市的主要领导人和马万祺先生合影留念。

在珠海前往广州途中,在顺德清晖园停留半小时,邓小平听取顺德县委书记欧广源关于生产情况的汇报。

邓小平听完欧广源汇报后,十分高兴,鼓励顺德干部群众要按自身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布局,尽快富裕起来。

当日,邓小平从顺德抵达广州,下榻于珠岛宾馆。

深圳市的领导听到邓小平为珠海特区题词后,深深感到了很大的压力。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后,究竟怎么想?怎么评价深圳?能不能也请他题个词,打一打“分”,看“及格”“不及格”?

深圳市的领导焦急不安,他打电话向省里求助。

当得悉邓小平将在广州过春节的消息后,深圳市委紧急召开常委会议,决定派人到广州请求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深圳市领导把任务交给市委接待处长张荣,对他说:“你同省委接待处关系熟,人头也很熟,方便见机行事,我把市领导和全市人民的重担都交给你了,一定要完成这个重任啊。”

张荣深知道此行的重要性,他匆匆忙忙地赶到广州珠岛宾馆,先找杨尚昆说明来意,拜托他安排。杨尚昆表示会尽快找机会向邓小平转达深圳市的要求。

两天过去了,张荣仍然没有得到回音,深圳方面不断来电话催问。张荣被搞得寝食不安。

2月1日早上,张荣忍不住去找杨尚昆,但得到的答复仍不是十分肯定。

杨尚昆认为当天早饭后是个好机会,他要张荣做好准备。杨尚昆找机会对邓小平说:“你说珠海经济特区好,深圳经济特区不是更好吗?”

10时左右,邓小平在珠岛宾馆内小花园散步回来,一进门,邓小平的女儿邓楠就说:“爸爸,深圳的字还没写啊,深圳的同志还在这里等着。”

邓小平说:“不是回北京写吗?”

等他们吃饭的时候,邓楠就讲了:“现在他回不去,拿不到题词这个春节不好过。”

邓小平坐在沙发上想了一下,起来就走到台前,台上早摆好了笔墨纸砚。邓小平拿起笔来提笔就写: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邓小平的题词一气呵成,字字遒劲有力,浑然一体。邓小平十分细心,在落款时,没有落在广州下笔时的时间,而是把时间稍稍提前了一点,落在他离开深圳的那一天。这是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的结果,表明他在深圳时已经有了这个评价。

张荣怀着万分高兴的心情,首先将题词送给广东省领导传阅。省领导反复看了几遍,个个喜笑颜开。接着,张荣立即打电话给深圳报喜。随后他赶回深圳。

当热切等待的市委领导看了邓小平的题词之后,无不喜出望外,欢欣鼓舞,深刻体会到邓小平对深圳的评价,寄托着一份大海般深沉的厚爱。

第二天,恰好是甲子年大年初一。一大早,邓小平为深圳特区的题词,就通过深圳电视、广播及《深圳特区报》和大家见面了。和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电视台立即转播,每隔5分钟播放一次。

邓小平的题词在海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之后,2月2日又应邀为即将竣工开业的广州花园酒店题写店名。花园酒店是以香港第一位华人议员利铭泽等港澳方股东与广州市政府各占50%的股份兴建的。

在当时,正值中英两国就香港回归谈判处于重要关头,港澳商家人心浮动,邓小平欣然题词,除了对广东改革开放的成就表示肯定外,也表明了他对港澳爱国商人投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支持,稳定了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信心。这次看似不经意的题名,在当时的港澳商界引起了轰动的效应。

2月5日,邓小平离开广州,乘专列前往厦门视察。刘田夫、梁灵光、宋志英等到火车站为邓小平送行。

2月7日这天,一列客车从广东方向驶来,徐徐进入厦门火车站。

列车停稳后,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带领省市党政军主要领导高兴地迎上前去。

邓小平视察厦门特区的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他双脚一踏进厦门岛,视察便正式开始了。

在从厦门火车站到厦门宾馆的路上,邓小平一面听取项南对厦门市情的简要介绍,一面不时向窗外两边张望,心情显得格外开朗和喜悦。

与广东情况相比,不同的是,厦门是福建唯一特区,起步晚,难点多,需要更多关怀。

2月8日,邓小平在项南等同志陪同下,首先来到东渡港区。这里是一处刚建立不久的极具现代化雏形的新型码头,一座座高大的龙门吊车,一排排整齐排列并与国际航运接轨的标准集装箱,一艘艘正在装卸货物的远洋货轮,一组组聚精会神操作机械的码头工人……所有这些,都使邓小平倍感欣慰。

紧接着宾主一起登上“鹭江”号小型游艇。

此时此刻还是王震想得周到,他特意挪了一下自己的位置,让项南坐在小平身旁,以便创造良好条件方便他们彼此交谈。

项南代表省委汇报说:“小平同志,厦门特区现在实际上只有地处厦门岛北端名叫湖里的2.5平方公里,实在太小了,太束缚手脚了!在这块小小的地方即使很快将它全部建成,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邓小平说:“那你们的意思是……”

“我们建议把特区的范围扩大到全岛!”项南明快地回答说:“使整个厦门岛都对外开放,这对加快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对改造全岛的国有老企业,对加强台湾海峡两岸的交往,都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邓小平边听汇报,边仔细察看放在他身边的厦门特区规划图。然后肯定说:“我看可以,这没得啥子问题嘛!”

接着,邓小平又对厦门岛与金门岛近在咫尺,问道:“怎样才能使两地直来直往?”

项南胸有成竹地说:“建议厦门特区搞自由港……现在台湾、金门同胞到大陆,都不是直来直去,要从香港或者日本绕道而来,这太麻烦了。如果能把距离金门、台湾最近的厦门特区变成自由港,实行进出自由,这对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交往,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王震在旁插话:“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邓小平立即接过话题说:“可以考虑。”但他又反问:“搞自由港应当实行哪些政策?”

针对这个问题,在场的福建省市领导你一言我一语,大伙集中议了一下,然后由项南作出归纳:“搞自由港主要有三大自由:人员来往自由;货币兑换自由;货物进出自由。”

邓小平认为搞自由港是个大政策,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为此,这时他对这个问题仅作了“可以考虑”的谨慎回答。

同一天,邓小平、王震与项南等人还特意到中国人民海军东海舰队厦门驻地码头,亲切看望了水警区官兵,并和他们合影留念。

2月9日,大清早,邓小平在项南等省市领导陪同下,驱车来到著名的五老峰下的厦门大学。

离开厦大,邓小平和项南等人随即驱车来到湖里工业区,这里就是当年厦门特区的发祥地。

按1980年10月国务院批示,划定湖里2.5平方公里山坡地为厦门特区,接着于1981年10月正式破土动工。

几年过去,此处在平整土地基础上,通路、通话、通电、通水,并盖起了一批标准厂房,供外商选择使用。至1983年底止,外商来此投资落户,特别是已开业生产的企业还为数不多,所划定的特区范围也确实太小,拳脚施展不开。

邓小平在特区管委会办公大楼会议室里听取了特区领导简要汇报,察看了特区规划模型和正在建设中的湖里工地现场,然后,在众人热切期盼下,欣然挥毫题词:

把经济特区办的更快些更好些。

这个坚挺有力的题词,寓意深,份量重,影响大,对特区的领导者和建设者,都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作用。

2月10日上午,邓小平在项南等省市领导陪同下,冒着蒙蒙细雨来到著名而颇具特色的厦门风景区万石植物园,带领大家精心种上了一棵珍贵的云南香樟。

随后,福建省市领导陪同邓小平和王震一行,来到厦门火车站,依依不舍地欢送他们登车北上。

邓小平的谈话,像一阵春风,澄清了对特区工作的许多迷雾,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