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在秦皇岛市区大、小汤河之间,规划1.9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秦皇岛开发区建区初期,谷牧曾8次亲临秦皇岛,为开发区的选址、总体规划和建设倾入了巨大关怀。
1984年6月30日,为建立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谷牧专程到秦皇岛对拟议中的秦皇岛火车站北面秦皇岛开发区选址进行实地考察。这是谷牧对秦皇岛开发区的第一次视察。
8月20日,谷牧和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北戴河召集河北省和秦皇岛市领导,就建立秦皇岛开发区做了具体指示,建议将区址选在海港区大小汤河之间。
经相关部门调研,10月27日国务院特区办下文,确定秦皇岛开发区区址设在大小汤河之间这一方案。
于是,在谷牧精心策划和热心指导下,秦皇岛开发区落土扎根,铺展开了第一页蓝图。
在一片瓦砾、满目荒滩之间,第一批“开发区人”秉承着“要把开发区建成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高科技的示范区,在对外开放事业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历史使命,唤醒了这片沉寂、荒芜已久的土地。
万事开头难。
由于时代局限,当时的人们对于特区、开发区这样的新生事物尚有许多争议,不少人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1985年4月25日,开发区建设拉开序幕。
开发区举行开工典礼时,许多本应到场的领导没有来,有的人甚至对开工典礼横加指责。
开工典礼举行过了,可是没有项目可干。
这时,大连市政府提供了一个正在洽谈的澳大利亚邦迪管项目的信息。
时任秦皇岛市城建局局长张烈军与王广琪等人以自己的诚意和智慧,经过长达数月的漫长谈判,将这个注册资本近300万美元的秦皇岛华燕邦迪制管公司引进了秦皇岛开发区,成为开发区第一个外资项目。
这是开发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他们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
创业艰难百战多。开发区建立之初,在原白塔岭建设开发公司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由张烈军任经理。1985年11月,更名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公司。
开始时,人员只有七八个。有的还是借来的,实际是持观望态度的人。他们对开发区能否办起来心存疑虑,办不成就打道回府。
资金呢,只有贷来的0.93亿元。办公室是简陋的临时建筑。
开发区人“干在旷野、吃在工棚、住在临建”,在开发区范围内确定了0.6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他们栉风沐雨,起早贪黑,完成了“七通一平”,还从河水浸漫的河滩多整理出了40亩土地,将一个个内资、外资项目引进开发区。
开发区的创业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中踏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986年8月20日上午,谷牧第二次到秦皇岛开发区视察,对秦皇岛开发区的建设速度表示满意。
谷牧指出:
我们搞秦皇岛开发区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其意义主要有两条:一是在老秦皇岛市区搞合资企业有诸多不便,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主要是地下设备不配套,结果还不如新搞秦皇岛开发区省钱;二是搞秦皇岛开发区便于集中管理。秦皇岛开发区的面积不要搞得太大,一定要充分利用,宣传上要实事求是。
开发区决策者们审视度势,在宏观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规划。
在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中,始终把这一产业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确立了以引进大企业、主导产业项目、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项目为主的思路,引进了一批对汽车零部件产业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
1985年,英国TI汽车系统在华建立的独资企业邦迪管路系统有限公司落户秦皇岛开发区,开创了秦皇岛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先河。
公司依托开发区的良好投资环境和当时国家赋予外资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引进、研发各种先进技术,使企业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1987年,邦迪公司生产的双层卷焊管,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成为开发区外资企业的“领头羊”之一。
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建于1988年,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汽车铝合金车轮毂专业生产厂家。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检测设备,采用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技术标准生产铝合金车轮毂。其产品除供应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国内主要厂家外,还远销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企业的落户使开发区高档次车轮毂的生产能力得到迅速扩张,独占全国鳌头。
为扶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开发区建立了专项扶持基金,用于降低和弥补企业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土地、物流、研发、金融成本以及水、电、气、暖等价格调整引起的成本负担,帮助企业实现规模扩张,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1990年8月15日,谷牧同志虽已年过古稀,但对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工作依然十分关注,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身份第四次视察秦皇岛开发区。
此时,秦皇岛开发区已基本完成一期土地开发,且摆满了项目,国内生产总值已达4150万元。
谷牧说:
对外开放虽然搞了几年,但对我们还是个新课题。要打破旧框框,进一步放宽政策,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现在中国很多地方虽然对外开放了,但还是沿袭老管理方法。各方面不要限制得太死,才能加快发展步伐。
到1991年8月,经过6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企业已达123家,工业总产值达20765万元,原规划面积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像和煦的春风唤醒了神州大地,打消了人们“姓社姓资”的疑虑,给中国的改革开放注入了快速发展的活力。
到1992年,秦皇岛开发区原有的1、9平方公里区域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需要,开发区向上级呈报了扩大区域面积的请示。
1992年夏,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来秦皇岛开发区视察,为开发区带来了第一次扩区开发的机遇。
根据秦皇岛开发区发展建设的良好态势,1992年底,国务院批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扩区。
原属海港区、抚宁县的孟营、前进等6个村的土地、6000余名农村人口划归开发区,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
针对农村的各项管理工作,1993年7月11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批准开发区设立农村工作管理局。
项目开发占地,村民不支持,村干部也有顾虑,不愿做工作。
在六村党员干部会上,当时任扩区工作总指挥的胡英杰掷地有声的一番话使村干部们汗颜:“你们当年入党想的是什么?宣誓时说的是什么?是不是只想占便宜?如果你们只想占便宜,那还入党干什么!”
在当时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农村工作局干部员工以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换来了六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换来了农村社会的祥和稳定,换来了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也在开发区历史上树起了第一次扩区的里程碑。
同年8月24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第七次视察秦皇岛开发区。
谷牧勉励秦皇岛开发区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快二期开发建设速度,加大秦皇岛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把秦皇岛开发区的建设搞得越来越好,真正成为秦皇岛市对外开放的“窗口”。
谷牧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新落成的秦皇岛开发区东方娱乐城。
谷牧参观后满意地说:“外商千里迢迢来这里投资办企业,一定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谷牧还冒着炎热详细察看生产轿车的全过程,鼓励秦皇岛开发区要选好项目,多上一些高新技术项目。他还同轿车厂的工人师傅热情交谈,勉励他们把好技术关,多生产高质量产品,为国争光。
1994年8月19日,谷牧不顾年届80高龄,冒酷暑视察了秦皇岛开发区。这是谷牧第八次视察秦皇岛开发区。
在视察中,谷牧就秦皇岛开发区扩大建设规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希望秦皇岛开发区能吸引大客户、大财团来秦皇岛开发区投资兴业,要充分利用距离京津地区近、位于华北经济区内和临港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壮大经济实力。”
谷牧还实地视察了秦皇岛开发区的扩区工程。
秦皇岛开发区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中共秦皇岛市委、市政府调整了开发区领导班子。正如俗话所说,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开发区大发展的机遇来了!
秦皇岛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是从扩区工程开始的。1994年3月15日,扩区工程指挥部成立,胡英杰任总指挥。3月24日,扩区工程誓师动员大会召开。
会址选设在孟营村东侧的一片庄稼空地,在这里搭起了一个简易主席台。十几支施工大军和扩区工程的建设者们,以及孟营、孙庄、前进、吴庄、大白庙、小白庙的村干部、村民代表们,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台下人山人海,红旗林立。
大会之后,轰轰烈烈的扩区工程开始了。
工地上没有工棚。胡英杰和大家就在野地里顶着日晒,冒着风雨,跑来跑去地工作。
开发区建设者们全被晒黑了,还被晒得起了水疱、脱了一层皮,满脸黝黑锃亮。
开发区的决策者们不仅要战天斗地,顶风冒雨,还要做失地农民的思想工作,化解他们的情绪甚至个别人的刁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头绪纷繁,矛盾重重。
祥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伴随着一个个大型项目的落地、开花、结果,秦皇岛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秦皇岛开发区人依靠党和政府的政策,依靠自己的钢铁意志和过人智慧,胜利完成了扩区工程,使开发区的面积达到了8.1平方公里,为后来的发展准备了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