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二卷 贯彻实施 第4章 全国开始实施星火计划

万里深有感触地说:“农村、乡镇需要科学技术太迫切了。现在吸收科学技术积极性最大的是在农村。”

宋健后来回忆说:“杨浚同志曾经是国家科委的副主任,我们请他出来做‘星火司令’,主持这项工作。”

病中的杨浚用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子,一个字一个字艰难地说:“‘星火计划’一出台,就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全国第一次“星火计划”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国家科委立即起草关于实施“星火计划”的报告。

1985年11月18日,宋健、杨浚写信给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将国家科委关于实施“星火计划”的几个报告及有关材料一并送上,恳请得到万里指示。

11月19日,万里阅后立即批转中央政治局委员田纪云:

此两件已阅,所提意见可行,请你在农业会议上提出。大家讨论后可把一些决定的问题写入1号文件上,请斟酌。

1985年11月20日,万里就“星火计划”召见宋健、杨浚时,深有感触地说:

“我看了你们的报告,完全同意。我已批给田纪云同志了,请他办。农村、乡镇需要科学技术太迫切了。现在吸收科学技术积极性最大的是在农村。那里人们迫切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产品,摆脱贫困以致富。但是,缺少知识,没有技术,没有人才。”

“我最近到沂蒙山区,1938年我在那里打过游击,47年了,那里的人民才刚解决温饱。关键问题是政策和科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主要解决了上层建筑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把农村放活了,形势越来越好。农村要继续发展现在主要靠科技。那里管理灵活,求技若渴,资源丰富,人力充沛,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科技部门应该在那里大力发挥作用。中国的振兴,最终要靠8亿农民的兴起,哪怕有4亿人民达到苏南的水平,就不得了。只要农村振兴了,中国就定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

“前几年我就想提出科技要为乡镇经济服务,为振兴乡镇经济做工作。后来考虑条件尚不成熟,未正式提出。现在情况不同了,条件已经成熟了。你们提出‘星火计划’,是向农村送‘星火’,非常对,这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那里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你们大力而为,坚持几年,肯定大有成效。”

1986年,中央把“星火计划”写入中共中央1号文件,决定在全国实施。杨浚被任命为实施“星火计划”的负责人。

宋健后来回忆说:

杨浚同志曾经是国家科委的副主任,我们请他出来做“星火司令”,主持这项工作。他很快就带头下去了,到基层去亲自做调查,亲自落实工作,给基层很多指导。“星火计划”的启动工作主要是杨浚同志做的,搞了几年,起了很大的作用。

杨浚这个“星火司令”一上任,立刻从国家科委10多个部门里,调兵遣将组成了“司令部”,即后来的“星火计划”办公室。在“司令部”的指挥下,科技星火便在全国点燃了。

杨浚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组织人马,兵分几路,到各省、市、到基层去调查研究。他自己亲自到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福建……深入调查研究,几乎走遍了祖国大地。他一边调查,一边指导基层实施,一边吸取群众中好的经验。

杨浚是一个不辞辛劳,不知疲倦的领导者。到基层去调查研究,无论刮风、下雨、下冰雹,都挡不住他;年轻人都累得吃不消了,他照样干劲冲天地在工作。

1986年3月,杨浚从安徽调研结束,坐汽车赶到浙江常山时,已是晚上21时多,他不顾休息,也不顾吃饭,边吃点心边听汇报,连夜还到常山食用菌研究所去看项目。深夜23时多,他又马不停蹄赶路到巨县考察。

在山东临沂考察时,当晚又是风又是雨,县科委主任一再劝阻,他坚持上路,半夜24时多才赶到枣庄。

在河北张家口考察时,途中碰上百年不遇的大冰雹,马被打得直蹦,汽车顶上叮当乱响,眼看山洪就要下来了,形势十分危险。杨浚临危不惧,晚上赶到张家口后,照样开座谈会调查。杨浚就是这样风风雨雨地跑遍了祖国大地。

1986年5月,杨浚带领一行人来到山西,接待他的山西省科委副主任仲济学以为,在太原市给他汇报一下,然后请他到五台山玩玩就完事了。没想到,杨浚不去五台山游玩,一定要到星火点去亲自看,他要亲耳听,亲自作实地考察。仲济学只好陪着他一个县一个县、一个点一个点、一家一户地仔细考察。

汽车来到广灵县的麻地沟,山路太崎岖,汽车开不进去。

“杨主任,车进不去。咱们别进去了,我们给你汇报吧。”仲济学劝说着。

“不,车进不去,咱们就走嘛。”杨浚满不在乎地说。

仲济学感到十分为难。他知道这里都是山路,很难行走。杨浚当时已是60岁花甲的老人了,自己这样接待中央来的领导同志合适吗?

仲济学正在犹豫不决,杨浚却十分坚决地说:“走吧,走吧!”

仲济学只好陪着杨浚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他们爬了半个多钟头的山路才进了麻地沟。

一进村,杨浚不歇也不坐,就直奔水井。他在井边看了半天,问道:“这井怎么这么深?水够不够吃?”

老乡告诉杨浚,井里的水很少,一掏就干了,全村人轮着打水吃,只够做饭,连洗碗的水都没有。杨浚听了非常难过。

杨浚跑得又干又渴,老乡倒了一碗水给他。因为没有水洗碗,盛水的碗很脏。

仲济学看见老乡拿出一块布擦碗,那布又脏又黑,仲济学不禁开始担心,这样黑的擦碗布,这水,杨副主任能喝吗?没想到,杨浚接过来就喝了。

杨浚充满感情地地对仲济学说:“要集中力量,先帮老乡解决吃水问题。不要以为与科技无关、与星火无关就不管。科技是靠人来搞的,首先得解决人的生存问题。”

杨浚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深深打动了仲济学的心。正是怀着对广大农民的无限热爱,杨浚才决心把“星火计划”搞好。

在麻地沟,杨浚亲自到地里看,直接和老乡交谈,了解到这里非常贫困。他对仲济学说:“咱们科委要用星火科技,给群众雪中送炭,首先帮助农民摆脱贫困。”

这次,杨浚从太原直走到大同,看完了山西的北半部。这一年9月间,杨浚又来到山西,从太原直走到陕西边境,看遍了山西南半部。

后来,杨浚的一个朋友说:“我原以为,杨浚是搞化工的,只对化工熟,没想到他对农业也这么熟悉,看得这么准。他肯定的项目,后来都被实践证明搞对了。”

杨浚在祁县看了窑洞苹果保鲜项目,认为这个项目还可以加大力度。山西省科委对这个项目加大了投资,果然,这个项目成了县里的支柱产业,又成了全国星火项目。

杨浚在洪洞县看了甲鱼养殖项目后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要受到欢迎,甲鱼身价也会很快提高。”

山西省科委按杨浚的意见推广了这个星火项目,太原以南都搞了甲鱼养殖。很快,甲鱼身价百倍,远销香港,出口国外。杨浚的话被实践证实了。

杨浚一边考察,一边结合实际项目和仲济学交谈着。他对仲济学说,不要搞科技含量不高的项目,要搞先进适用技术,要结合本地的资源,形成商品优势,才能收到明显的效益。老百姓看不到明显的效益,是不会干的。

山西省科委根据杨浚实地考察的意见,将省里的星火项目重新作了调整。

仲济学后来回忆说:

我们原来摊子铺得大了些,跟他走了一趟,对怎样实施“星火计划”弄明白了。我们把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项目筛掉了,对一些好项目加大了投资,有的上规模。杨浚这两次来,对我们山西科委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星火计划”是科委干得最辉煌的一件事。

由于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星火计划”一出台,对计划目标、规模、步骤、方法就都制定的比较切合实际。比如,对实施项目,一开始便准确地定了10个技术开发重点:水产养殖、水禽家禽、草食家畜等的优良品种、快速繁殖;水果的保鲜及加工;山区土特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加工;油脂棉麻经济作物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饮料及医药生产中的应用以及林产品、建筑材料等的开发,等等。这些星火项目如雨后春笋,迅速在广大农村和乡镇企业搞起来。

这些项目选得准,见效快,经济效益好,一炮打响,使农民享受到了科学技术的恩惠,农民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科技意识萌发了。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杨浚又和大家一起规定了10条选择、使用、开发新技术的原则:

先进适用的技术;充分运用现有的科技成果;

小型化、专业化、现代化、高效益;尽量利用现有企业或科研单位的基础来组织实施;

产品要有广阔的市场和可靠的资源;

防止污染,少用能源;

不与大企业争原料;

这些规定,都是针对在“星火计划”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调查得深入,抓得准,保证了“星火计划”一开始便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在“星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杨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星火计划”实施10周年时,一个记者去采访杨浚这位“星火司令”。当时,他已经病得很厉害,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但是,一提起“星火”,他还是那样激动,面部抽动着,用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子,一个字一个字艰难地说:“‘星火计划’,是在改革的年代应运而生的。当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搞起来了,农村经济活跃了,农民要求致富,科学技术在农村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星火计划’一出台,就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