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与外滩一江之隔的陆家嘴,成为国内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位于黄浦江与内环线浦东段的环抱之中,面积28平方公里。
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雄踞在它的两端。中部有延安东路隧道直抵浦西闹市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然而,这块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的黄金宝地,多年以来似乎被人遗忘了。
10多万户家庭、54万人口充塞在这块狭窄的地带里,其中的大部分居民则是长年累月地生活在低矮破旧的棚户区。水、电、煤、交通、通讯……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日显陈旧,在急剧增长的人口面前捉襟见肘,只能疲惫不堪地超负荷运转。
零散的商业网点,稀少的文化娱乐场所,又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沿江而设的修造船业;纺织业等第二产业占据了区域产业的主体,在创造着并不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污水、废气和恼人的噪音。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句曾经风行一时的顺口溜点出了浦东在当时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正是当时陆家嘴地区形象的生动写照。
1990年7月27日,王安德等6人奉召报到,开始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的筹建工作。
没有鲜花,没有欢呼,没有资金,也没有大批的精兵强将,仅有一间租借的办公室,还有6条汉子的铮铮铁骨和创业激情。
他们借来200万元人民币开办费,一叶小舟融入改革的洪流,驶向了浩瀚无垠的汪洋大海。
1990年9月10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公司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陆家嘴地区的土地开发、城市建设进行综合管理和协调控制,最终将其建成21世纪新上海的中央商务区。
1990年12月,在上海市政府组织的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审议会上,朱镕基市长和有关专家提出:
陆家嘴中心地区在世界上具有绝无仅有的位置,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展开城市规划国际招标或国际竞赛,以此扩大浦东开发在世界上的影响。
这个建议获得与会专家的首肯,也与陆家嘴开发公司决策层的思路不谋而合。
陆家嘴中心地区占地1.7平方公里。通过举办陆家嘴中心地区城市规划设计国际咨询活动,吸收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势必会给整个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规划建设带来莫大的帮助,也为中国现代化开发区的建设提供一个新思路。
1991年4月,朱镕基访问法国。双方签订协议,决定成立由法国装备部经济与国际事务局、大巴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台方斯地区公共建筑整治局组成的“法国支援上海浦东开发集团”。
这是朱镕基作为上海市市长所签的最后一个涉外协议,当时他已受命上调,但仍关心着陆家嘴的开发。
其后,中、法双方经过一年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分别向意大利的福克萨斯、英国的罗杰斯、日本的伊藤、法国的贝罗等4家国际著名的设计事务所以及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院、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和同济大学组成的联合设计小组发出咨询任务书和邀请书。
这些外国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们,携带着凝聚了他们智慧和心血的设计方案以及制作精致的模型,远渡重洋,风尘仆仆地赶到上海,准备在这块东方的土地上展现他们的聪明和才智。
1992年11月20日下午,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三楼国际会议厅。中间的长桌上,5只精心制作的城市模型一溜排开,格外引人注目。为期3天的“上海市陆家嘴中心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咨询高级顾问委员会会议”即将在这里开幕。
近百名中外记者翩然而至,抢占有利的位置和最佳的角度,调试好手中的摄像机、照相机,严阵以待。会议还未开始,记者之间却已展开了一场无言的较量。
13时20分,数十位中外人士鱼贯而入,悄然坐定。他们是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外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以及上海有关方面的领导。
会议开始了。意大利的福克萨斯、日本的伊藤、法国的贝罗、英国的罗杰斯以及上海的代表依次介绍了各自的设计方案,并且回答了高级顾问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成员的提问。
五个方案各有千秋,折射出现代城市设计流派之间不同的思路、东西方民族文化差异猛烈碰撞的火花。
国际咨询高级顾问委员会移师与陆家嘴中心地区一江之隔的和平饭店,听取了技术委员会对五个设计方案的分析报告。
大家针对城市空间景观、环境绿化、土地开发、越江交通、地铁走向、行人与自行车组织、建设序列等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不少富有创见性、建设性的意见。
高级顾问委员会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陆家嘴中心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的建议书》。建议对陆家嘴中心地区的开发战略进行研究,明确开发目标,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完善,作为城市建设的依据,并且结合近期的建设项目,对每个地块作详细的城市设计。
随后的一天,五个光彩耀眼的模型已经安放在陆家嘴开发公司的会议室里,静静地等待着建设者对自己的评价和决策。
吴邦国书记来了,徐匡迪、陈至立和人大、政协的领导都来了,几乎每一位上海市的领导都来了。他们对这次规划设计国际咨询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特别是赵启正副市长,亲自10多次地反复研究比较各个专家方案的特点,并组织了上海的规划设计专家进行了两次研讨。
市领导们对陆家嘴中心区规划作出了重要的决策:
规划要结合上海实际,博采众长,上21世纪水平,尽早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沉重的使命感给陆家嘴开发公司的干部员工增加了一股无形的压力。可是压力却使勇者更添万丈豪情,公司员工以更大的热情,马不停蹄地投入了规划深化工作。
1993年1月,由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任组长的陆家嘴中心地区深化规划领导小组及相应的专家小组、工作小组先后成立。
陆家嘴开发公司又借调了上海市规划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院和同济大学的设计专家和年轻的规划师们,共同进行规划的深化工作。
2月上旬,工作小组提交了三个比较方案。1号方案主要吸收罗杰斯方案的特点,结合上海方案的长处,力求路网走向与建筑方位符合原有文脉,形成有机和谐的城市形态。2号方案保持了上海方案的特色,结合原有文脉及已经实施开发的项目,对交通问题作重点的调整。3号方案以陆家嘴中心地区调整规划方案为基础,融合四个外国方案的优点,形成强有力的城市形态。
2月16日,上海的近2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深化规划专家小组会议,听取了工作小组对三个比较方案的汇报,并且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研究。
2月17日晚,深化规划领导小组根据专家的讨论意见,确定以3号方案为基础,吸收2号方案的长处,再作进一步的深化、完善。
3月5日至7日,又一次小型的国际研讨会在陆家嘴开发公司举行。法国、香港等地的专家再次汇聚一堂,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这么深刻地理解了各个方案的特点,又这么快地融合一体地做出了新的方案。他们从合作中认识了中国同事的风格和水平,对新的方案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5月上旬,新一轮的深化方案脱稿。中旬,浦东新区管委会和国际规划深化小组的负责人胡炜、黄奇帆,分别率规划小组携带着这一方案辗转奔波于英国、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边听取专家意见,边考察观摩。
罗杰斯仔细地阅读了这一方案,连声赞叹:“陆家嘴开发公司和中国的规划人员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五个方案的长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善的规划方案,避免了各个方案的缺陷,实在了不起。”
调整、修改后的优化方案最终形成。
陆家嘴中心地区城市规划方案先后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常委会作了汇报。在康平路市委小礼堂内,常委们也又一次认真审议和讨论着这一跨世纪的宏图。
1993年12月,该方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通过。
根据这一方案,陆家嘴中心地区成为上海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开发的土地面积为82.12公顷,分布在69个地块上。规划以金融、贸易、办公、会展、信息中心为主,强调环境和绿化,并且结合办公、旅馆、公寓等建筑配置商业服务、购物设施,总建筑容量达400万平方米。
在城市形态布局上,结合黄浦江的河湾地理特点与贯穿上海的纵轴线,沿江建造一条高度为200米的高层建筑群,与浦西的外滩遥相呼应,在其核心部位建造三幢高度为400米的超高层建筑。滨江绿地、中央绿地、沿发展轴绿带将组成占地34%的绿化系统。
延安东路隧道复线、泰同栈隧道以及3条人行隧道的开通,将使过江难的困境大大缓解。有轨交通方面将铺设地铁、轻轨线各一条,并以双层单向环路为基础,建立区內无红绿灯的高效综合交通体系,进行地下、地面、空间的立体开发。
陆家嘴开发公司引进国外智力,举办陆家嘴中心地区规划设计国际咨询活动,不仅使规划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以往独家编制规划的传统做法,将市场机制引入了规划领域,为国内的开发区走出了一条新路。
公司员工通过此次活动的筹备和举行,学到了国外城市三维空间控制管理的先进经验。他们努力在实践中去领悟这些宝贵经验的精髓,已经将其作用和功能辐射到了整个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陆家嘴开发公司的建设者们又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陆家嘴中心区建成后,拥有几百家国际性大银行、金融机构、大公司、大财团总部和分支机构的陆家嘴中心地区,成为上海最现代化的中央商务区,成为中国金融、贸易、经济中心地区和市场经济最活跃的舞台,成为长江流域乃至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一座桥梁,成为各国投资者和规划建筑大师留下20世纪杰出作品并获得丰厚回报的一块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