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18日,李鹏向世界宣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要加快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这是我国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的又一重大部署,欢迎外国企业家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投资浦东开发,我们将为此提供优惠的合作条件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
1990年6月,江苏省省长陈焕友率11位市长访沪考察浦东。
他们探讨南通、张家港、镇江、南京等长江沿岸城市的开发建设,以及经济较发达的苏、锡、常地区如何迎接来自浦东开发与开放的辐射效应,商谈在浦东建立外向型企业、国际贸易机构等,签署了三项协议。
12月,江苏省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开发区签订了约1.1万平方米建设用地的转让合同,投资5亿元建造江苏大厦,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45层,高145米。江苏省有60多家单位筹资兴建,1996年竣工。
江苏省还在外高桥保税区、花木、北蔡、扬园开发了一些房地产项目,积极参与浦东开发。
与此同时,安徽省领导率领干部沿江考察,组织全省大讨论,作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战略决策。
安徽省提出在浦东设裕安实业总公司,投资建造裕安大厦。安徽省以集资形式筹措3.3亿元购置6000平方米地块,建造建筑面积大约4万平方米、高30层的综合大厦。
1991年6月24日,裕安公司开业,裕安大厦奠基。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省长傅锡寿率领一个300多人的党政代表团抵达上海。
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及其他主要领导都来参加庆典,场面隆重、热烈、激动人心。
参加完庆典当天,卢荣景、傅锡寿又率众连夜赶赴滁州地区。因为就在此时此刻,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正在江淮大地上肆虐,灾情噬啮着安徽人民的心啊!
卢荣景说:“大水过后,安徽还要生存,要发展,参与浦东开发的好机遇绝对不能停。这是5600万人民的重托。”
傅锡寿说:“裕安公司和裕安大厦将是安徽在浦东的经济活动中心,将成为世界了解安徽的窗口,安徽走向世界的桥梁。”
安徽还购置了金桥出口加工区14号地块2.5万平方米,并做出了规划,可建4.7万平方米的小区,容纳20家工厂,以此为跳板,将安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同时在外高桥保税区建造一万多平方米的裕安国际贸易大楼,投资4000万元在黄浦江畔开辟拥有一个2000吨泊位和两个1000吨泊位的港区。
浙江省召开全省会议,提出“乘浦东开发之东风,与上海比翼双飞”。紧接着,省长沈祖伦亲自率团赴沪考察、会谈。
山东省高层领导,将参与浦东开发视为本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步骤。
1991年6月至11月,3次开会讨论方案。1991年7月,正式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开发公司签订约7260平方米地块的50年使用权,作为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高32层的齐鲁大厦预征用地。
齐鲁大厦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装饰豪华,风格独特,充分展示了齐鲁文化特色和山东改革开放的总体形象。
省长李春亭说:“齐鲁大厦将成为山东在沪对外开放的总窗口、桥头堡。”
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吉林、黑龙江、内蒙等也纷纷派员考察,并成立专门机构,系统研究浦东开发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提出要不失时机,果断决策,“借船出海”,走向世界,以振兴本地经济。
与此相适应,上海市人民政府也抓紧了工作,以政策、规划引导,金融先行,贸易兴市,市政启动,以上海精神、上海风格、上海速度、上海质量,逐步改善浦东地区的投资环境,以“引鸟筑巢”、“筑巢引鸟”、“鸟巢同来”等方式,吸引内外资金来浦东。
1991年8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向中央汇报关于加快浦东开发步伐有待继续研究落实的几个问题,请求中央批准浦东新区新增财政收入全部留用于再开发的问题,要求进一步落实扩大对外开放的部分政策及关于在浦东新区建设若干个重大项目的问题等,以便进一步落实中央已经批准的十项政策。
中央批准了在浦东新区采取十项优惠政策。
各地企业陆续来浦东的投资增加了,到1991年底,浦东新区外地投资企业累计达到162家。
根据1991年9月18日颁布的优惠政策,首批10家外地投资企业获准办理了享受15%税收的手续。浦东开发开始启动。
1992年4月17日,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浦东开发办公室、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浦东开发办公室同时挂牌成立,揭开了中央各部、各总公司主力大军进军浦东的序幕。
4月23日,林宗棠部长率航空航天部庞大的工作班子,来沪考察,拟用3年时间在浦东建立外贸基地和高科技工业区,并筹建“中国宇航大厦”。
西安飞机公司亦来加盟开发,阵容大,实力强,动作快,航空航天部成为中央各部委在浦东新区最大的投资者。
在教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李铁映的倡导下,由174所高等院校组成中国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公司投资2900万元,开辟6000平方米的常设技术市场,供全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到浦东设立“窗口”,进行技术转让,合作洽谈,产品批发销售,科技咨询和技术培训等。高科技集团的参与,推动浦东开发的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国家机械电子部在上海召开机电工业浦东开发建设座谈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电厅局、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领导160人出席了会议,共商机电工业参与浦东开发的实施方案。
机电部成立了浦东开发领导小组,组建了中国机械工业浦东开发实业总公司和中国电子工业浦东开发实业总公司。
机电部决定在上海浦东建设一个技术高起点、产品高水平、经营多方式、市场全方位、工贸结合、内外结合、多功能的机电工业开发区。
建设银行总行成立银泰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在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投资3亿元,用地1.6万平方米,建造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的两幢超高层办公综合楼。
中国核工业系统和上海金融单位组建了上海华安房地产实业公司。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江明在沪宣布:烟草行业要集中一批资金,为浦东开发和建设搞一些效益好的项目。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也宣布,在外高桥保税区建厂设库。
1992年8月底,化工部部长顾秀莲及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张肖“结伴”南下抵沪。
在化工部参与浦东开发开放新闻发布会上,顾秀莲说:“目前,除正在进行的‘成立化工部浦东开发办公室’、‘组建上海化工交易市场’、‘建立跨省市中达化工联合总公司’、‘上海隆达化工公司兴办实体’和‘组建国家级农药创制中心’这五项行动外,下一步打算将制定化工部与中国工商银行全面合作协议书,实行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大联合,共同开发浦东,这将又是一个大动作。”
9月28日,由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沿江31个城市政府,交通银行总行和沿江28家分支行,沿江地区386家大中型企业共同入股,组建了跨地区、跨行业、综合型、多功能的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5亿元。参与浦东开发,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联合发展和共同繁荣。
主力军南下,使浦东开发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外经贸部、冶金部、物资部、商业部等22个中央部委都参与浦东开发建设。
1992年5月,内资项目增长更快,全月批准内资企业50家。
1992年4月份以前,吸引内资可以达到每3天批一个项目。但是到5月份以后,浦东新区吸引内资到了高潮时期,平均每月200多个项目诞生了,平均每天有三四个项目立项。到1992年底,浦东新区共批准外地投资企业1248家,是1991年底以前历年累计数的7.7倍。
1993年是继1992年投资达到高潮的第二个年头,且始终保持了比较高的速度。
上半年,审批了595项,平均每月近100项,投资总额21.2亿元。全年新增外地投资企业数1727家,投资金额129.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