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20日,一个令人鼓舞的喜讯传遍上海,堪称世界叠合梁斜拉桥之首的杨浦大桥胜利建成了!
这是继南浦大桥建成之后,上海市区又一座跨越黄浦江、连接浦西和浦东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桥!
“一江隔两岸,东西长相叹。”架起沟通浦江两岸的大桥,是几代上海人的梦想。
早在清末民初,青浦名绅陆士谔著书《新中国》,幻想在黄浦江上架起一座大铁桥。
1931年,上海地方商绅欲与洋人合作,在董家渡筹建一座钢质浮桥。抗战胜利后,更有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赵祖康等筹划建桥。构想虽然都很完善,但因战乱频仍,得不到当局的支持,也只能付诸东流。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一直关注黄浦江过江交通条件的改善。
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客渡航线已增至21条,车渡航线5条,并相继建成了打浦路和延安东路越江隧道,以及黄浦江上游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浦东和浦西之间的交通。但是,地处浦江下游的市区过江难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观。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浦江两岸过江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过江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机动车每渡一次江往往要等候半天的时间。
1987年12月10日,市区陆延线轮渡站终因气候影响而发生乘客蜂拥,以致酿成惨祸,令人惊颤不已。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给上海带来了勃勃生机。上海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确立了开发浦东、改善投资环境、振兴上海经济的战略决策。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汪道涵市长的直接关心下,一份关于在市区建造黄浦江大桥的建议书即首次拟就。市建设委员会立即发出了“关于对黄浦江建桥进行调研并提出方案”的通知。
此后,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为主体,许多专业单位、专家、学者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对建桥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并开始编制造桥方案。
江泽民接任上海市长后,市政府于1986年7月4日向国务院提出了建造黄浦江大桥项目建议书。建议书很快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黄浦江大桥的筹划工作全面展开。
1988年3月,朱镕基接任上海市长前夕,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聘请45名专家,对黄浦江大桥进行评估,获得了一致通过,并由市政府正式取名为“南浦大桥”。
朱镕基随即向中外记者郑重宣布:“南浦大桥将在年内开工!”
1988年12月15日,举世瞩目的南浦大桥工程终于历史性地打下了第一根52米的钢管桩。上海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随着打桩机的轰鸣声,第一次变成了指日可待的现实。
以李国豪教授为组长的桥梁专家们,在没有外国专家帮助的情况下,对桥位的选择、桥型的设计等建桥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
经过市政设计院和同济大学100多名设计师两年多的日夜奋战,一套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大桥新型设计方案,获得了一致通过。
南浦大桥建于南市区的南码头,此处江面宽360米,是黄浦江下游最窄处,北距延安东路隧道4.2公里,南离打浦路隧道3.3公里。这里是市区建桥最理想的位置。
大桥全长8346米,主桥为跨过江的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主跨423米,是当时国内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在世界同类型桥梁中,仅次于加拿大的阿娜西斯桥和印度的胡格里桥,名列第三。
大桥主塔高150米,通航净高46米,可以确保5.5万吨的巨轮安全通行。桥面设计日通车能力为4.5万辆至5万辆机动车,相当于原有3个车渡和两条隧道车辆通行能力总和的1.8倍。大桥工程总投资8.2亿元人民币,占地14万平方米。
市领导经过研究决定,由原市建委施工处处长朱志豪担任南浦大桥工程总指挥。
朱志豪是一位在建设战线上奋战了30多年的知名老将,虽然曾先后成功地负责和指挥过上海体育馆和游泳馆、吴泾30万吨合成氨、龙柏饭店等大型工程的建设,但负责承建南浦大桥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是第一次。
没有任何借鉴资料,一切全靠自己。
朱志豪深深地懂得,这座大桥是中国人民的争气工程,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他和市政设计院总工程师、大桥总设计师林元培一起,同广大设计科研人员悉心研究,闯出了一条我们自己的建桥新思路。
朱镕基十分关心,他意识到,大桥的建设成功,能让全世界都看到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坚持开放、开发浦东的信念。大桥将作为上海吸引外资、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条件,让外商看到浦东的巨大吸引力。
朱镕基意味深长地对朱志豪说:
3年建成大桥,给建设者树碑立传。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大桥建设者们以“无私奉献、严格苛求、艰苦拼搏、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新的篇章。
1991年11月16日,经过全体大桥建设者的日夜奋战,南浦大桥终于以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质量提前45天全面建成了,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李鹏亲自为大桥建成剪彩,并高度赞扬南浦大桥的建成体现了“上海速度、上海风格、上海效率、上海精神”。
偌大的上海,仅有一座大桥显然是远远不够,连一条越江隧道也没有,仅靠两条车渡线运送来往过江的车辆。汽车排成长龙,常常过一次江仍需要两三个小时。
为此,上海市政府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建设目标,为加快开发、开放浦东的步伐,决定在沿江的杨浦区南侧再建一个越江工程。
正当南浦大桥工程进入施工高峰的时候,市政府组织有关专家讨论研究新的越江方案已基本就绪,并全面论证通过了建造杨浦大桥的总体设想,杨浦大桥建于宁国路歇浦路轮渡线东侧,全长7658米。主桥为空间立体双塔双索面叠合梁结构,中孔跨径602米,是当时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叠合梁斜拉桥。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装备,节省工程成本,早日建成这座世界第一大桥,市政府决定,由建造南浦大桥的原班人马、原套班子承担杨浦大桥的建设任务,并提出了明确目标:杨浦大桥必须在1993年底全面建成通车。
1991年5月1日,南浦大桥即将进入主桥合拢的关键阶段之时,杨浦大桥主塔基础打下了第一根钢管桩。由承建主塔施工的市建一公司和市建三公司率先移师转战,拉开了杨浦大桥建设的工程序幕。
杨浦大桥的工程规模更大、技术要求更高、施工难度更大,而整个工期却比南浦大桥还要少4个月。
尽管南浦大桥的建造为更好地建设杨浦大桥提供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然而杨浦大桥在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着大量新的技术难点需要研究解决。塔高、跨度大、工程量成倍地增加,任务相当艰巨。
经过南浦大桥锻炼的建桥职工,是一支敢打敢拼的建筑队伍,他们有信心和能力攀登世界高峰,争创世界第一,为中国人民争气,为中国工人阶级争光。建设者们表示:“一定要用比造南浦大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完成杨浦大桥的建设任务!”
大桥建设工地犹如竞技场。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单位的优势,市大桥指挥部从工程实际出发,在组织分工时从客观上为施工单位创造竞争条件。
承建主塔施工的市建一公司和市建三公司,承建主桥安装的市基础公司一分公司和三分公司,承建浦西引桥的市建一、七、八公司,市政一公司和承建浦东引桥的市建三、五公司,铁三局,承建钢梁制作的沪东造船厂和冶金金属结构厂等等,大家你追我赶,旗鼓相当,形成了良好的竞赛氛围。
在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广大建桥职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他们在边设计、边施工的过程中,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奋力拼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桥管理新路。
杨浦大桥工程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施工工期比原计划一再提前,工程质量胜过南浦大桥。7000余名大桥建设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纪录:主塔施工提前34天封顶;钢梁和拉索加工提前100天完成;主桥安装提前两个多月合拢;全桥贯通提前了3个月的时间;大桥全面建成提前了整整100天!
1993年10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代表江泽民和李鹏前来参加杨浦大桥通车典礼,并向建设者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从南浦大桥开工到杨浦大桥建成,仅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两座世界级的大桥犹如巨龙般在黄浦江上凌空而起。这无言的丰碑,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赶超国际桥梁建造先进水平的志向和能力,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加快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