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7章 宁夏抓住机遇规划未来

2000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宁夏,打开尘封的大门迎来新世纪的和煦春风。

在中国的大西北地区,有一个回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歌谣:“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年种年收水浇田……”

这首歌谣既讲述了宁夏的地形地貌,也说出了人称“塞上江南”的宁夏,是一个田连阡陌,沟渠纵横,“年种年收”的好地方。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宁夏成立回族自治区,开创了宁夏历史的新纪元,从此宁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中央国家机关、各兄弟省区在宁夏成立前后,从基本建设投资、财政补贴到技术设备、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的调配等方面对宁夏各项经济建设事业给予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扶持宁夏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加快了自治区经济文化建设的步伐。

1958年前后,一大批有志青年从五湖四海赶来,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宁夏。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用逐渐苍老的容颜换来了宁夏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50年前,他们在宁夏种植希望与憧憬;50年后,宁夏大地还他们收获与辉煌。

宁夏虽然地处西北边陲,党中央、国务院对宁夏的发展始终关怀备至。

1964年3月9日,革命战争年代曾数次到过宁夏的邓小平第四次来到了宁夏,陪同邓小平一起前来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

永宁县中华回乡风情园的回族博物馆里保存着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记录着邓小平44年前来视察的情景。

《中国共产党宁夏史》用精炼的文字记录了邓小平视察宁夏的这段历史。

在听取了自治区的工作汇报后,邓小平对宁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邓小平强调,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宁夏的社会主义建设。宁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海固地区,一定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统战、宗教工作,回汉人民团结起来,把宁夏建设好。

邓小平还要求宁夏各级领导要搞好绿化,多种树木,搞好农业建设。

在邓小平视察宁夏后,国务院决定在宁夏安排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从1965年初开始,由沿海和内地陆续向宁夏整体搬迁或合并创建了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

1965年下半年,陆续建成投产了吴忠配件厂、青山试验机厂、长城机床厂、银川起重机厂、大河机床厂、银川橡胶厂、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

1966年初,又建成投产银河仪表厂、吴忠仪表厂等企业。

那是宁夏工业发展史上的火热年代。

一批拥有较雄厚技术力量和较先进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的建成,不仅填补了宁夏新兴国内工业的空白,而且明显改善了自治区的工业布局,为宁夏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极大地增强了自治区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大江南北。

作为西北内陆省区,宁夏也开始萌动自身的改革与飞跃。

1978年,宁夏全社会固定资产达到4.2719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3.8485亿元。

靠着这些“家底”,宁夏经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1983年初,国务院决定成立“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三西”扶贫资金,将西海固地区列入重点扶贫攻坚计划。

从1983年开始,国家每年拨给宁夏3400万元,帮助西海固地区兴修水利、种草种树、保持水土、发展多种经营,由此开始了宁夏的扶贫开发工作。

在宁南山区提起扶贫开发,当地的百姓都不会陌生,是党中央正确决策的扶贫开发工程使这里的群众有了走出大山、脱贫致富的梦想,并最终梦想成真。

1988年,自治区成立30周年,王震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对宁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王震说:“宁夏成立30年,是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奋斗,克服困难,胜利前进的30年。”

这样的肯定,是宁夏30年发展历程最好的注脚。

1991年6月16日至20日,江泽民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等的陪同下来到宁夏的农村、工厂、矿山、部队考察工作。

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宁夏大地,到处洋溢着蓬勃的发展活力。

在宁夏期间,江泽民来到田间地头、车间工厂,与工人、农民、基层干部谈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亲切和蔼、谈笑风生。

看到江泽民如此平易近人,干部群众都把心窝子的话向他倾诉。

江泽民在视察时指出:

要认真抓好农业这个基础和增强企业活力这两件经济工作中的大事,在任何情况下,加强农业这个基础的决心不能动摇。要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实现共同富裕、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个目标。

视察期间,江泽民亲笔题写下“塞上江南,再放异彩”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开放图强、日新月异的宁夏,把“塞上江南”的美誉传向世界。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闽宁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让福建与宁夏结成“亲家”。

同年11月4日,宁夏代表团从寒风凛冽的塞上来到风光秀丽的榕城,参加了两省区召开的第一次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充满了浓浓真情的两地协作由此开始。“亲家”在相互往来中,捧出闽宁合作的一个个硕果。

由两省区主要领导参加的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年复一年,在两地轮流举行。

会议如此相似,签订的《协议》和《纪要》均不折不扣地落实;会议又年年不同,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干部培养等方面的扶贫协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层次越来越高,一个由各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企业、社会团体、民间参与的帮扶格局日益清晰。

闽宁牵手十几载,福建的挂职干部,科技、医疗专家,教师,政法干警,把他们的青春岁月、深情厚谊抛洒在宁夏山区的沟沟坎坎、旱塬峁梁。

1997年3月1日,全国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的第一天,江泽民来到宁夏代表团与宁夏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江泽民强调:

要逐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通过相互扩大开放和密切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00年6月14日至17日,江泽民再次来到宁夏考察。这次视察,是党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之后。

江泽民在宁夏主持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围绕如何搞好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广泛听取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参加座谈会的有自治区主要负责人,市县乡负责人,也有村支书、高校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党员。

江泽民走访了一个个村庄、企业,实地察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情况,党的总书记和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普通党员无拘无束,倾心交谈,热烈讨论。

信任是最大的关怀。敞开思想、倾心交流,江泽民坦诚的态度感动了大家。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与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国家的发展。

江泽民说: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为千千万万有志者展示才华、实现人生抱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国家必须予以重点支持。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山川秀美上有一个新的良好开局。

2007年4月11日,当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这希望的春天里蕴发着生机时,胡锦涛冒风沙淋春雨,足迹遍布荒漠、深山、黄河之滨,开始了令宁夏人民难忘的考察之行。

胡锦涛为宁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欣慰和振奋。

胡锦涛说:“宁夏在条件比较艰苦、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难能可贵。”

胡锦涛对宁夏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视,风尘仆仆来到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造林基地,顶着大风扬沙登上沙丘,实地察看治沙固沙情况,并专门到白芨滩林场大泉治沙实验区亲切看望了全国治沙英雄王有德。

胡锦涛强调,要大力加强防沙治沙工作,依靠广大群众,运用先进技术,努力实现从“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转变。

胡锦涛翻山越岭来到固原市彭阳县察看阳洼小流域治理项目点。

看到层层梯田披绿,点缀其间的果树繁花似锦,胡锦涛十分高兴。

胡锦涛强调:

要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确保已经取得的成果得到巩固、已经确定的计划稳步推进,扎实努力,长期努力,使生态环境不断有新的改善,为建设祖国西部绿色屏障做出贡献。

胡锦涛对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牵挂于心。他走村入户,嘘寒问暖,询问村民们的收成、致富打算、困难、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是否落实、对这些政策是否满意等,问得十分仔细。

胡锦涛指出,要继续实施开发式扶贫,把更多资金用在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用在改善民生上,尽最大努力加快贫困地区发展,让农村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胡锦涛还专门考察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情况。他说:“宁东化工基地煤、电、水等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也很多,要又好又快地建设宁东化工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胡锦涛勉励宁夏各族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宝贵机遇,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统筹抓好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工作,扎实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著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08年8月15日上午9时45分,温家宝的专机抵达银川河东机场,到17日10时35分返京,温家宝在宁考察近49小时,行程1400多公里。

49个小时的分分秒秒里,温家宝不停地走、倾心地听、深情地看。万家灯火时,仍在社区、百姓家中走访。贺兰山下、六盘山区、黄河两岸留下了他的足迹。

接连两个夜晚,温家宝都在往返于银川与固原的火车上度过。

两天里,温家宝在宾馆歇脚的时间只有两小时。

萦绕在总理脑海的是关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挂在他嘴边的是宁夏老百姓的柴米油盐。

“我是来兑现承诺的。下星期研究宁夏发展问题时,我心里就更有底了。”在与自治区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座谈时,温家宝说。

所谓“承诺”,要追溯到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自治区主席王正伟2007年秋天的一次中南海之行。

2007年9月21日,一个收获希望的金秋,这个日子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相距一年零两天时间。

陈建国、王正伟带着宁夏各族群众渴望发展的强烈愿望走进中南海,开始了即将改变宁夏命运的一次“历史性工作汇报”。

陈建国、王正伟重点向总理汇报了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生态移民、南部山区人畜饮水等重点工程建设和民生问题。

发现听取的5个问题3个都与水相关时,温家宝非常重视。他说:“你们提出要解决的五大问题,我不一一表态了。把宁夏的问题提到国务院议事日程上统筹考虑,这个办法比较实际,是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本届中央政府一定要干的一件事。宁夏是一个老少边穷地区,我们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宁夏的事情办好。”

陈建国、王正伟离开后,温家宝很快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上做出重要批示:“宁夏是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又是民族自治区,国家应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通过深入全面地调查研究,提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报国务院研究决定。”

温家宝还在那次汇报会上承诺,在“拍板”一揽子解决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前,他要再到宁夏走一走,看一看。

宁夏,将永远铭记这个历史性的日子:2008年8月20日,总理离开宁夏3天后,在北京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主持国务院第二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9月12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份文件提出了31条促进宁夏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其他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意见。

《意见》指出,要在发展过程中,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切实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注重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意见》还提出了宁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目标,即到2012年,宁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明显提升,基本解决城乡饮水安全问题,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5%,耕地资源得到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和谐社会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此外,到2020年,宁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显著下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这是宁夏历史上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