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10章 蒋巷村开发农业旅游

2005年,位于常熟、昆山和太仓三市交界处的蒋巷村,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持家,村里的旅游马上就要看到效益了。”蒋巷村旅游公司负责人说。

“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蒋巷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是蒋巷村的基本格局。

蒋巷村为了发展经济,用农业原始积累,发展壮大了村里的工业。蒋巷村的工业主体是江苏常盛集团,在2005年,集团的产值超过10亿元。

这时,蒋巷村意识到,仅靠单一的农业很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星罗棋布、村村点火的工业同样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近十年来,常盛集团已反哺1亿元用于蒋巷村建设。蒋巷村党委书记,即常盛集团的董事长介绍说,考虑到村里的工业用地紧张,前几年在邻村购买了500亩土地,设立了蒋巷工业园。如今,江苏常盛集团下属的4家股份制公司已经全部迁至工业园。

要想让农民安居乐业,就必须为他们建设好一个家园。

蒋巷村请规划院精心设计的蒋巷别墅区,两批共建了186栋,每栋上下共200平方米,区内绿化面积超过50%,区内还有幼儿园、小学、剧场、商贸街、医疗、活动中心和休闲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被评为“省级文明住宅小区”。

到2006年,全村186户村民全部搬进了电话、宽带、太阳能热水器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的新村别墅。

据了解,第一批别墅,平均每栋造价20多万元,第二批别墅,平均每栋造价达30多万元,但给农户的价格统一为12.8万元,其余的资金全部由村里补贴。

“我们还能拿到2万元的旧房拆迁补偿,所以差不多花10万元就能买到别墅了。”蒋巷村旅游公司的员工邹雪年说。

蒋巷村鼓励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别墅新区,并每年给予奖励。但考虑到老年人住别墅的诸多不便,在别墅区前面专门建造了100套老年公寓,供村里的老人免费入住。

宽敞的走廊加上星级宾馆式的室内配置,给为蒋巷村发展建设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年人提供了安居的环境,让老年人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经济发展了,工业壮大了,但蒋巷村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村,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蒋巷村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村里规划竹园300亩、果园200亩、蔬菜50亩,生产黄瓜等几十个品种的蔬菜和水果,改造水塘建成60亩高标准鱼塘。现在,村里的蔬菜和畜禽养殖可满足村办企业1000多人常年荤素食品的供应。

通过拆除旧村巷、复垦复耕、配套建设沟渠等现代化水利设施,蒋巷村连片建成了近千亩优质生态粮食生产基地,分别由16名村民承包。

49岁的村民王荣芬承包了40亩,只是个小承包户,一年的收入也在2万元左右,她的丈夫则在常盛集团上班,另有一份不菲的收入。

“1000亩农田,每年稻麦两季共产粮食90万公斤,村民消耗20万公斤,所以每年至少还能外供50万公斤粮食。”常德胜说。

近几年来,蒋巷村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全面发展林果蔬菜、花卉种植等,建成了近600亩生态园,并开发了具有江南农村特色的“当一天农民,过一天农村生活”的农家乐项目。

村民搬进新村后,村里及时调整土地,建设了村民蔬菜园,以人口等量划定。67岁的村民郑步友说:“老太婆在生态园养养鸽子,我是村里的门卫。我去年个人收入7000多元,老太婆跟我差不多,老两口已经够用了。种种菜,活动活动筋骨。”

据了解,在企业上班的村民人均每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种粮户和养殖户人均收入1.8万元,从事道路清洁的100多位中老年人,年均收入也在1万元左右。即使什么事也不做,村里的老人每年还有2400元至5000元的养老金。

蒋巷村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副则副的劳动就业原则,使村民实现了充分就业。

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经过40年努力,用农业的原始积累发展工业,用工业的利润反哺农业,把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偏僻闭塞的苦地方,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被江苏省研究农村发展的专家誉为“看得懂学得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