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成功理财的秘诀1

富的现代主要趋势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各阶层的人在市场里叫卖货品已经成为一种规范。任何人都不能再轻视这一套了。大家都在叫卖,你不叫就没人注意你。无论你要卖什么、提出什么,现在都必须展现出来。换句话说,大家多多少少都陷在不挤就过不去的境地了。

医生、律师、作家、改革家、革命家、宗教领袖、道德家、先知、科学家、学者,必须在市场上和妓女、皮条客、赌徒、货郎、掮客、广告员、汽车推销员、政客和打胎人一起推销。不引人注意的人自然会受到冷漠。维持绅士的腔调毫无用处,再高贵的语调也没有人听得见。

我们可以了解这种现象的成因。在通俗文化中,即大部分东西过剩,市场内充满物品、汽车、唱片,大家不可能亲自尝试每一样东西再决定要不要。然而可试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大家也没有专门知识来选择不同的汽车引擎、冷冻术、哲学概念或政治方法。

可选的愈多,就愈难下判断。即使可以选择,比如选择结婚对象吧,选大家最欢迎的一型,或今年最流行、已有好评的一型,会容易很多的。所以大体上来讲,年轻人会找最接近广告中人见人爱型的少女、汽车、洗碗机、道德、政治、宗教。

真有东西想供应出来的人,发现自己不得不在多样选择的现实情况上下功夫,就知道他至少要用一部分时间努力推广,否则就只能表示无能或沉默。

20世纪50年代,在诺门·梅勒发表《北非海岸》和《鹿园》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两本好小说。他当时就面临这个问题:接受命运偶然的宣判,容许自己的名誉与人生由大家的心情和意见来决定,从而使别人的心情和意见偏向他。

梅勒也许天生好斗,也许没有其他办法,便采取了大胆推销自己的途径,他以前也这么做过。

“拯救你的作品,找更多读者,”他写道,“只有推销自己,从海明威没有写成的‘父亲谈小说家出头办法’中偷取你最喜欢的一页……”

但是,这些技巧并不是可爱的,无论它多么必要和难免。真有东西可卖的人会觉得把它当废物来推销实在是自贬身价。梅勒记得,他给海明威写信希望他为《鹿园》写几句好话,认为他的话会带来大突破,而不仅仅是小成功。但是他同时也责备自己“偷用好莱坞的伎俩”。也许因为自己好恶相克,他得到的效果很糟糕:

“——但是你若不回信,或用你答复业余作家、马屁精、谄媚者之类的态度来回信,那就去你的吧,我永远不会再写信给你。我怀疑你比我还要自负。我最好警告你,本书第353页曾提到你,你也许喜欢,也许不喜欢。”

这封信毫无效果,因为吃文字饭的他不肯用必要的技巧,不肯委屈自己,不能忍受被拒或被人回避的情境,所以他弄得一团糟。10天后他的书被退了回来,上面写着“地址不详——退回寄件人”。

他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但他还是把书寄给另外10多位作家,包括葛拉翰·格林,西瑞·诏纳利和亚伯特·莫拉维亚。只有相识的莫拉维亚回信给他,但是梅勒不愿意利用他认识的人,所以写信给莫拉维亚说,他不要他在专栏上写评论。结果就没有采用莫拉维亚公平的推荐。

“所以,那次推广自己的所有努力宣告失败,”梅勒说,“那份告白永远为我壮胆,现在我常常想到它,我一定会把那段回忆当做无言的羞耻,过一阵子才能进入大胆言论、半完成作品、不平衡主角和我自己选择的古怪名人的世界中。”

不择手段猎取金钱的人,如果在几年时间内闯不出名堂来,那就变成另一型的讽刺人物,他永远徘徊在那儿,对你小声谈论可发的大财、可结交的要人、新的交易、收入、机会、公式、发明和设计,甚至有些可以实现。但是最终却像大喊“狼来了”的少年一样,大家不再相信。一个没财可发、永远在叫“有了”的人,充其量也只是靠别人行动的余威过日子。

另外一种可能则是,他接受其他适合的职业,变成中介、掮客、经纪、助理或发达者的跟屁虫,他变成别人的工具。或许他比现在操纵他的人聪明,但是他可能缺少一份狂劲儿,或者是幻想的力量,这些比聪明更重要。

如果他成功了,那份成功往往也掺杂苦辣的滋味。为什么他不能全心享受呢?主要是因为他的一切都建立在五花八门交易的流沙上。

他放弃一切喜好,不管是人、物、原则、行事程序或享受的形式,都为赚钱而牺牲了。他自由行动的报应就是永远没有根底。他内在不太结实,因为他不委身于任何一样东西,所以他在哪儿都没有立足的地方。结果他内在的情境只是一团交易的瘴气,他的才略分割离散。在某些时候,他竟像一个外籍雇佣兵,没有祖国可以捍卫。

“任何无情的人,”心理分析家艾里克·布兰门说:“都自以为心里面有一个无情的超凡自我,于是就听它摆布。”外在世界必须做的事在心里又重演一遍,自己就成为牺牲品。前进的驱动力造就被驱赶的人。

伦敦的查林十字医院曾做过一项研究,断定某些心脏病是病人工作和紧张狂热造成错乱的结果,他们会一步一步地毁灭自己,而且坚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研究员下结论,冠状动脉病人感受到大量的敌意和侵略性虽然常常能压下去,但对时间的压力非常敏感。他们认为这很正常,他们似乎分不出行动和过劳的差别。调查报告说,他们宁可继续生病,甚至冒猝死的危险也不肯暂时修改生活方式。

这种状况令人想起尖钻家。在个人屈服于鼠赛压力和紧张情况下,我们可以相信他崩溃的原因就是贪婪的自我扩大本性和另一方面超我的严格要求之间产生了冲突难于分解,致使他心神分裂。他的处境和《王子复仇记》中的克劳帝斯一样,他总是发牢骚说他的思虑都留在下界,口号却飞上了天堂。

压力病非常普遍,但并不是因为生活的步伐已经加快,而是因为我们活在疏远自己良心的状况中,行事的方法不能和我们的正义感相吻合。像克劳帝斯一样,希望得到“邪恶的大奖”,同时又希望得到原谅。

如果我们顺应道德,我们就会被内在的骗子本能所嘲笑,它指责我们胆小、没种、不敢用比你神圣的生命原料来沾污双手。如果我们任意去做,不顾别人,就发现外在世界的冷漠无情也在心里出现,导致我们无法关心自己,结果就和我们上面所说的一样。

当然,有人会说情况并不永远如此,也有人逃过了。很多为富不仁的人长命百岁,但纯真的人却会生病、夭折。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金钱动机在人格的缔造中占有决定性的力量,而是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成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若是如此,则一切,包括健康,都会受它影响。在个人环境中,偶发事件中,体质元素中,有很多变因可以为逃开报应的人做解释。但是整体的画面,社会学的证据,历史的剖视和心脏病的病例都指出,狂热追求金钱和精神崩溃关系密切。

寻找灰色的致富地带

对于偷窃,如果有人问我们的看法,我们会说犯罪问题必须解决,小偷必须遏止,加重刑罚、心理治疗、社会改革等等。无论我们喜欢哪一种办法,原则上我们都是一致的。

偷窃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是社会所不容许的。不过在电影院等公认非现实的地方,我们会纵容自己的道德标准,与影片中的盗贼产生共鸣,感受拦劫的刺激、逃脱的危险,为抢劫的收获而欢欣鼓舞。自然,若被劫的是我们的钱,我们的感受就会完全不一样。若不是,我们便能欣赏那个故事了。

如果我们思索一下自己真正欣赏的东西,就不得不断定,偷窃在我们的本性内并不如我们公然反对犯罪态度中所表现的那么陌生。以前的好莱坞法典规定,不能同情罪犯,犯法的人都该受罚。但现在大家已经不再费心管这一套。《教父》等片子不在乎我们和罪犯合而为一,它压倒性成功表明我们似乎很愿意这么做。

当然,这只是电影罢了,碰到虚构的情节,我们不必为自己的感觉负责任。就是因为这样,我们让故事影响我们,而不会过度责备自己。我们欣赏银幕上好看的劫案故事,如此而已。果真如此吗?

事实证明,在电影院的黑暗中,我们不必把心中的偷窃行动局限在秘密生活里。实际上,是我们把偷窃带入日常的世界,让它在可敬的外表下,使它的胃口逐步放纵。

想想这样的景象:这个人到处出现,认识每一个人,他进入高级的餐厅,领班的侍者对他鞠躬,店主热情地拥抱他,门僮恭敬地为他停好车子,酒保谦虚地徘徊左右,不知道他要喝什么开胃酒。我们这位时髦的客人早已习惯了前呼后拥的气派。他优雅地和其他贵宾打招呼,把衣冠楚楚的身子往后一靠,考虑要先点什么。他告诉伙伴不妨来点牡蛎、法国蜗牛、地中海大龙虾和鱼子酱。他的样子显得小心而豪气、温和而热心,任何人看到他,都会说他是世上有地位的人。他最后签账的肯定态度,再加上二成的小费,更使人觉得他是一个出手大方的豪客。谁也不会把他当做小偷,而他真是小偷。他大方签下的账单,永远也收不到钱。

1971年,伦敦一流的阿里度沙俱乐部注销了1万英镑的呆账,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的饭店里。有些不付账的顾客是真的遭到了困难,但是很多是赖账的人物。

我们那位文雅的客人也不支付裁缝费。如果裁缝师写信给他,威胁采取法律行动,他就回信说西装不合身;或说,在他光顾的裁缝师中,他做的衣服最糟糕,如果裁缝师真正重视顾客,就该自己花钱赔这些蹩脚的衣服,不该鲁莽要钱。

裁缝通常都不会告顾客,怕搞坏了名声。饭店的欠款又太少,不值得告到法庭,根本不够诉讼费的开销。因此我们这位文雅的小贼就逃过去了,下次他再去饭店,仍然会受到热情的欢迎。

餐厅老板说:“当他到达店里的时候,我对事务所和顾客之间发生的事一无所知。我依照礼貌相迎,我对欠钱的人要用另一副嘴脸吗?我怎么知道谁只是付得晚一点,谁健忘,谁出国刚回来,谁又是赖账的贼子呢?我不知道,所以我必须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们。”

根据这个处事标准,大家都不提欠账的事,有些人就把一大叠账单永远不付了。如果受害人不注销,骗子宁可宣布破产,也不顾愿付账。

当然,破产有破产的法规。但是一个人的财产若列在妻子名下,法律也会感到无可奈何。在英国,你若拥有一家私人的负债公司,法律规定,它和董事、股东都是两回事。

“你没有失败,是公司失策。”金融作家威廉·戴维斯说:“如果你有财产的话,你的债主有权要你的财产。但是真正成功的破产,通常谁也动不了你丝毫。”

不过,我们也不必太同情餐厅老板的遭遇。有些老板加重大家的账目,早已弥补了预期中的呆账,甚至还有余呢!这可能造成下列的情况。有一位大主顾在一家特殊的夜总会中欠下了相当的账款。他是一个永不查账、立刻签名的人。夜总会主人一再催讨之后,终于在办公室中和这位豪客对质,出示一大叠账单,总共欠了1000英镑。

“我告诉你,”这位豪客说,“我出个价,付你750英镑。”夜总会老板同意了,但这是偷盗行为。

豪客说:“事实上,我只是偷回你乱敲我的数目罢了。”

这是任何地区都流行的制度。一种盗贼乱收费,另一种盗贼就赖账。但双方都维持着可敬的尊严。此种手腕一切精华在于暧昧不清。偷一条面包的人毫无疑问是小偷,但敲竹杆或赖账的人却在个人行为无法明显判断的可疑地带行事。

要了解他整个人格、一切交易,才知道他是不是盗贼,但很少有人能看到整个人的人格。因此,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一类型人始终保持着可敬的面目,只有少数亲友真正知道他的卑劣行为。

有人受骗好多年,不一定是对方采用很微妙的托辞,或者他很会隐藏自己的本性,甚至也不是别人好欺负,只是偷窃在暧昧的情况下,不使对方陷在扯破脸的窘境中,一切都当做制度的一部分。只要你的行为有争辩余地,没有人会把你当做盗贼。他们也许会这样说你,但也只是口头说说罢了。

例如,电影事业中,戏院老板“少报”票房的收入(因为他们必须分几成给影片发行人),虽然被认为是“温和的欺骗”,却是无法避免的现象。

同样,影片发行人习惯把用在别处甚至私人开销上的钱,报在某一部赚钱的影片上,也被视为理所当然。叫人“记××的账”是大多数公司每天都有的,例行欺骗也不必三思而行。

个人靠有钱公司免费旅行,并且随意处置公物,吃喝玩乐,以优惠的条件购买公司产品如汽车、房子、彩色电视,或者把个人的需要当做完整服务的一部分,这一切都被认为是有实力的重要大人物应有的权利。但这些也应该算是温和的偷盗吧!

美国奈普委员会调查纽约警察贪污案时发现,仅次于黑手党的最大贿款来自“合法事业想在城市公告和规则中顺利过关”。此项调查报告指出,个人送礼给警察,是希望警察给予特殊或较好的服务,放过小小的违法行为。

每当某人靠职位的便利可以对别人有所帮助时,类似这些警察的情形就发生了,而且情况大同小异。留心一份好关系不一定是贿赂,但是也接近,比如商店购货员定期接受推销代表的礼物,城市官员收到商人的“小意思”等等。

这种情形很少是某人为一件特殊的恩惠而直接收到的贿赂。既没有那么赤裸,也没有那么明显,只是在帮忙的伪装下进行。当一个受到大方款待的人接管某一家和他“公共关系”很不错的公司事务时,他就尽可能帮帮忙。交易的本质埋藏在适当的婉转措辞中。业务网包括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这样的关系,其中一方欠另一方的人情债,必要的时候就有“义务”帮忙。

虽然没有人精确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某人收礼欠下人情债,以致于他最后不得不帮忙,他必须为“朋友们”避开一些麻烦。请几顿饭,圣诞节送几瓶苏格兰威士忌,只要还还礼就行了。但是,他一开始就接受重礼,比如旅行费、顾问费、半价买东西,他只能委身于他的施主了。

事实上,这种事情随时发生着,从自动的“接触服务”到比较专门关系的建立,样样都有,每次接受奉承的人都不知道自己陷得有多深,也许直到他压力临头,对方说:“看哪,你可不能眼看着我们完蛋吧!”他才知道自己放弃了自由,成为别人的工具了。即使到这一刻,他好象还不容许自己停下来,想想就知道他做了什么。

只能分开商业关系和私人友谊,考虑大方朋友的利益和买来的效忠,以及公益和权利之间的分别,才能找出真理。大多数隐藏在这种情况下的人根本不费心思去想。直到这种关系和安排在无私的调查中出了毛病,才发现一切都是骗局,他们才感到万分恐惧。

在培养关系的伪装下,这种制度在大部分时间显得很可敬。为自己的活动、产品计划造成有利的气候,在某种情况下是相当合理、清白、诚实的,何时超过那个度,往往很难分出来(礼物什么时候才算贿赂?)。

对此,伦敦《泰晤士报》的一位金融作家说:“……所谓替公司股票促成有利的市场气候,应该和不应该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天平的一端,过程算是明显的欺骗,但在另一端却是合法的策略,这是大家公认的,也许对工业和经济组织都有利。”

华尔街几家深受大众欢迎的商行常替一个他们深知境况很差的公司发行股票。金融顾问总是嘲讽地告诉客户两种可能的选择:“要嘛你就一败涂地,要嘛就公开发行。”

英国一位工业巨子说:“生意可以在白色、黑色、灰色地带进行。白色地带绝对诚实,黑色地带绝对不正当,灰色地带可以合法,也可以不合法,而且大量生意都是在灰色地带进行的。”

在这个不确定的灰色地带活跃着很多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这一行所容许的骗局。国立健康服务处的专家们通常把昂贵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用在他们的病人身上,当然他们会收一笔费用。他们很讨厌被人叫做盗贼,因为他们都是最受敬重的人物。餐厅的侍者总是循例把一些酒食带回家去,这种偷窃事实上是列在预算里的。

餐厅老板说:“你永远希望员工诚实。但是,从另一方面,他们若贪污一点,你也不在乎,等他们贪污太多了,你才会插手。假如我每周末的利润比例正确,他们可以邀请每一个人来。我要的是30%。如果他们能赚35%,花掉5%,或者放进私囊,那就算他们好运吧,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爱吃什么,喝什么,悉听尊便。但是数目必须正确。如果饮料本钱用了450英镑,那么就该有1000英镑现金或账单,因为在餐馆的经营中,饮料的本钱是买价的45%。如果每周盘典的时候,达不到这个数字,就表示员工贪污得太多了,经理就会下达命令:‘先生,你需要换换空气了。’”

因此,偷窃必须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谁都知道侍者会偷,经营好几家饭店的人不可能一一监视。因此,无法避免的事情只好心照不宣。

同样的制度也适用于消费账。某一种程度的开销被认为是工作上适宜的用费,惟有超过那个程度,才会有人查询。在规定的限度内,做假是容许的。

公司头子定期收紧开支,账目查得详细些,有人被叫去问话,大家都要小心一点。但是,从来未听过谁真正告发过消费账的真假,这个行为已变成制度的一部分。

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美国国会批准乔治·华盛顿赢取独立战争的费用时,虽然有些账目非常模糊,他们还是不追究任何详情。总数是8284英镑。当时革命军的兵士月薪只有25便士左右,少将则不到6.4英镑,可见华盛顿并没有亏待自己。有一天,华盛顿记上330英镑,约等于50个少将的月薪。他整齐的字体写道:“现金付马具店,买一个信箱、地图、眼镜等等。”

在账目上“等等”是最有用的符号,华盛顿很会用这两个字,其他“杂货”、“勘察”和“秘密服务”的目标下也有同样的字眼。有些则只写“付给李先生”和“付给梵先生”,没有进一步的说明。

据内部人士透露,这些钱是购买马德拉白葡萄酒用的。国会当然问也不问,就支付了第一任总统的开销。

今天重视经理才干的公司,也不会俗气地查问账目中“等等”或“杂货”的真实内容。通常只有笨拙的急进份子才会提出这些问题,他们本身可能不喜欢消费账的便利。

依照传统,人们的廉洁在某一标准下是不必怀疑,也不必调查的。除非丑事爆发,或者扒粪的新闻记者挖到什么不能见光的消息,或者私人文件落入反政府的记者办公室中,大家才明白这种愉快的假定是多么不合理。

法国人发现总理查本德马从1966年到1969年没有缴所得税,1968年还有一笔退税款。后来发生了一阵喧闹,这件事被提出来公开审查,没有人发现他实际的非法行动。但是,他不久就丢了总理的官位。

这个案件受注意的结果是,大家都了解到最著名、最可敬的法国公民也可以运用赋税制度,不必违法,就逃过税金的征收。例如查本德马先生就是利用法国的一个制度,个人投资的收入可以获得税金债权。根据公司已付税的原则,投资人可以用这笔收入的比例来平衡他自己的税金,有时甚至达到50%。事实上,手段高明的人可以弄到足够的债权来抵销他所有的税金。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买下历史遗迹中的建筑物,加以复建。这种情形下,国家会付50%的复建补助金,另外50%从税金中扣除。

就法律上而言,这些技巧完全合法。个人的所得若高过某一限度就应该缴税,逃税即使不犯法,实际上也掠夺了那些缴税人的权益。

但是,可敬的奸诈鬼自有一套制度,不从这个观点思考事情。他一心注意要求权、许可、抵销和税金债权。他的作为虽不违法,其实却是偷窃。既然连总理都利用这个机会来为自己谋利益,一定有很多名流显贵也这样做,而且根本不觉得自己作弊取巧。

美国的西方联合公司年年赚钱,却连续8年没有缴税。他们用最有利的簿记手法,在报税账本中加速厂房及设备的折旧,把利息开支当做费用,在财务账上却归于本金。英国纺织业巨子克陶德也利用类似的方法来逃税,包括把集团中所有世袭的财产化成租借,然后将微不足道的业主保留权益转到一家子公司,以造成资本的损耗。这是其利润由4200万镑升到4500万镑那一年的事。

有一位评论家说:“克陶德证明一个公司报税用的账本和展示给股东看的账本有天大的差别。”

另外一个约定俗成的制度是“靠开销过活”。有人买什么都不必花钱,样样都记公账。有一个商人说:“我口袋里带一张1元的钞票,往往两星期还没有动用。公司付我3000镑的年薪,只要缴税、缴房租、吃早餐就行了,其他的一切都是记公账。”

既然他干休闲业,他想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算是业务开支。身为餐馆经理,他吃饭的账单都算业务开销。如果他必须在自己的餐馆吃饭,了解到一切才能监督员工。若他必须在其他饭店吃饭,是想看看同业在干些什么。当然,他不得不穿气派一点,所以他的衣服也记公账,何况他的某一家子公司还经营男性服装店呢!

有一种赚钱的方法违犯了保守的感情,就是把女郎介绍给男子,或把男子介绍给女人,一方面做生意,一方面享乐,而你收取利润。做这种事的通常都是下流的皮条客。

20世纪60年代初期,社会名流史蒂芬·华德医生曾把女孩子介绍给著名的贵族和政治家,并且发生性关系,女方接受金钱报酬,而他曾向女孩子收钱,于是他被捕受审讯。当时这算是很大的丑事。华德不愿意面对这么丢脸的罪名,于是自杀了。

很少有人注意到,华德拿的钱简直少得可怜。他是一个永远手头紧、随时向人拿钱的家伙。他轻易向妓女或绅士讨钱,也许有点放浪,但是这和职业皮条客不可相提并论。但是事情被曝光,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听起来,那都很污秽了。

今天的电脑撮合中心大量做华德偶尔犯下的事情,赚取大把钞票,公开广告,却被认为是可敬的。没有人把电脑撮合中心的经理当做皮条客,尽管他所提供的某一项服务是介绍人们从事色情交易,而他也收取费用。但是在暧昧不明的区域内行事,电脑把两个兴趣相同的人安排在一起,他们实际上干什么,可不关经理的事。

这种奸诈的风气并不只限于私人行动,在大规模的事业上往往有最荒谬、最赚钱的结果,比如拉里“偷100万永远不算犯罪”的金言。

中国有个古老的成语,名为“朝三暮四”。叙述了一个人养了一群猴子,有一天他对猴子说:“因为我最近不太宽裕,所以以后每天早上3个橡实,晚上4个橡实。”猴子听了,个个勃然大怒,吵闹不止。于是养猴人又说:“这样好了,每天早上4个,晚上3个。”猴子们都高兴了,拍手称好。虽然总数没变,但感觉上却有些不同,这完全是短视近利之故。

一般借钱时,无论是向朋友或银行,总觉得自己是很卑微的。尤其是向银行借钱时,总是彻底调查身家,还需找人作保,令人大伤自尊。相反地,地下钱庄却对顾客礼遇有加,恰与银行作风大相径庭。人们在高帽子的迷惑下,即使钱庄利息比银行高出几倍,而人们也偏往陷阱里跳,原因主要是钱庄擅于利用人性的弱点——虚荣心。

理财专家建议,在向地下钱庄借钱时,最好考虑是否划算再借不迟,切勿被钱庄迷惑,从而和猴子一样,犯下短视近利的错误。

很多罪过,其中包括某些技术上犯法,并不会报应在犯罪者身上。独占权的建立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它也许不合法,但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中,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垄断家就退避你,不让你进门。

美国司法部控告IBM公司滥用非法的独占力。但另一方面,却又指派公司的一位首长阿瑟·K·沃森为美国驻法国的大使。

大多数社会都不容许垄断,只因为这是掠夺人民的方法,就像“强盗头子”一般。但是社会上并不轻视这种掠夺。同样还有一大串商业罪名也不会受到道德的指责。

下面这些生意手腕都是犯罪的,但均被广泛使用。例如,蓄意用两种会计,对税务调查员和投资人各有一套说法;广告不实;分量减少,用包装来让人以为他们买到的比实际的多;为摇摇欲坠的公司建立有利的市场,感觉使用低于标准的原料;在合约中乱用措辞,实际上以后才能实现;工业间谍;产品的标签或描写不正确;降低安全度以减少成本;定价不实;捐钱给政党基金或计划,从事巨额的贿赂,操纵特别的慈善基金以推广自己的生意或妨碍竞争者的业务;偷取工业过程和公式;空气污染;过度掠夺天然资源;制造不安全的商品,制造侵略、虐待和压迫的武器;把工人安置在有害健康的场所下。

这些情况确实有人提出过控告,也宣判当事人有罪,惩处罚金,但是,犯了这种罪对社会地位不会有任何损失。

善用他人的资金发展自己

致富,就是借用别人资金的事,没有什么难的。

是的,金钱成功的确很简单,通过借用别人的金钱使自己的荷包鼓起来。亨利·凯撒、亨利·福特、沃尔特·迪斯尼、查姆·塞姆斯、康德拉·希尔顿、威廉·立格逊等一干人,都是靠借贷而致富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雷克莱靠借款而成功的故事。

1947年,雷克莱从英国陆军退役下来,回故乡巴勒斯坦游玩了一趟,接着携妻子定居在美国。一开始,他给别人做工来糊口。不久,他便声称,10年内他将赚到10亿美元。

他的计划是这样的:首先通过短期贷款把一个公司控制权取到手。接着用取得的公司资产去换取另一家公司的控制权。

一般他都采用第一种手段。你应重视他的这两种办法。倘若机会恰当,成为几十个甚至上百、上千个公司的经理也不是什么难事。

事实上,他的目标在10年并未能完成,再延长5年后他才达到目标。

那时,他在霍伍德证券交易所工作。后来他迷上了速度电版公司,即专门生产印刷用的铅版和电版的公司。

那时公司的业务不是可观,厂房设备尽管都是一流的,但尚未有多少出色的业绩。尽管也有股票,但价位始终不高。

雷克莱经过多次调查后,决心争取到它。但若想将股票控制到手,只有让这家公司股票形成强烈卖势,从而取得控制权。

他将速度电版公司的历年所有资料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得出其中的经济形态规律:公司内部的经济效益整体还不错,外部因素肯定和近期铅价上涨有关。也就是说,公司客观条件很好,但负责人水平太低。遇到意外,肯定会慌乱。如果动摇他们心理防线,加之从内部进攻,一定能成功的。

他利用在股票交易所认识的该厂股东——伍德,用很巧妙的方式从他身上打开一个缺口,最后以20万美元短期付款的方式从伍德手中取得了百万元的股票。接着,他用到手的股票,将小股东们的股票收到自己手中。当该公司股票炒热时,他已拥有该公司53%的股权。因此,他理所当然地成了该公司的董事长,并改公司名为“美国速度公司”。

不久,他又将美国彩版公司收归旗下。

在一年中,他从小职员一跃到大公司董事长,的确让人感到佩服。

他的主要策略就是利用别人的资金扩大自己的企业。

初试成功后,他决定到纽约去开拓事业。他到纽约后,为了提高知名度,在犹太商人间将他的“连环套经营法”公布于众。没料到招来纽约工商界的反感和批评。由于过去曾有人用过此法,但没有成功。

雷克莱和李斯特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长谈,这让他意识到公众和报纸的不赞成反而宣传了他的知名度。于是在李斯特的介绍下,他成了MMG公司的一员。他在该公司的发展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挫折。当该公司主要负责人退休时,他趁机将该公司买了下来,放到美国速度公司之下。就这样,他在纽约有了创业的基石。

不久,他通过向该公司的另一股东转卖MMG公司股票而控制了联合公司。实际上也就是非直接地把两家公司都收归到他的旗下。

联合公司的控制人之一格瑞是他下一个目标,因为和格瑞有联系的是BTL公司。雷克莱经过精确分析后,决定向BTL公司投资,这样就能够将它的控股权弄到自己的企业中。

然而BTL公司的规模是很大的,要想轻易地获得它的控制权并非易事。于是他故伎重演,让人们感觉该公司势力弱,再大量购买他人抛售的BTL公司的股票,并且抵押上联合公司的财产,把全部财力都投进了BTL公司。最后,雷克莱控制了BTL公司。

雷克莱自从控制了BTL公司后,名气大振。1959年《财富》上一篇文章这样评论雷克莱:“雷克莱高明之处在于他先控制美国速度公司,接着通过它控制BTL公司,再通过BTL公司控制联合公司,最后通过联合公司控制MMG公司。”

雷克莱的目标不在于BTL公司,他又有新的经营之道。他把这些公司进行合并,即把BTL公司、联合公司和MMG公司的各个销售网进行合并,形成一个巨大的销售系统。在这个连环套似的系统中,MMG公司被雷克莱当作销售主干。这一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把控制的渠道缩短,以助于管理。过去他通过BTL公司和联合公司来控制MMG公司,现在,他通过控制MMG公司而间接控制BTL公司和联合公司。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雷克莱的“连环套经营之道”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前的单线控制改为了现在的双线或多线控制了。

雷克莱的远大目标——大帝国式的集团企业——已具雏形,所以他的野心更大了,他把视野由纽约而扩展到了全国范围,只要他认为哪个企业有利可图,他都会参与进去,乱插一脚。1960年,他的MMG公司以2800万美元买了俄克拉荷马轮胎供应店的连锁网。又过了不久,雷克莱又收购了经济型汽车销售网。

雷克莱尽管进行了多角式经营,并且也收购了两个大规模的连锁销售系统,但这还不能让他满足,这与他的“10亿美元企业”的理想还有差距。1961年,名为拉纳的商店由于在经营上出现了严重问题,其老板打算让出经营权。这可是不容错过的好机遇,拉纳商店可是美国最大一定成衣连锁店。因此他亲自洽谈了这件事,最后双方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达成协议,拉纳归属雷克莱。

雷克莱早已习惯“不使用现款”的策略,他的下属企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其发展速度也加快了很多。短短几年中,他又收购了处于纽约基层零售连锁店主导地位的柯莱百货店和顶好公司,还买下了生产各种建筑材料的贾奈制造公司和世界闻名的电影公司——华纳公司,还有国际乳胶公司、史昆勒蒸馏器公司。上述这些公司都由MMG公司控制。雷克莱的基地公司美国速度公司也飞速壮大。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不断收购了很多的公司,都由他自己来控制,其中很有影响的有:全美最大的成衣企业科恩公司和李兹运动衣公司。而到最后,当雷克莱把李斯特的格伦·艾登公司也收购为己有时,雷克莱的企业已经达到了他的理想目标,他的总资本也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

雷克莱凭借“低契”的方法扩大企业的规模,其中包括合约书和抵押权状,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即他在扩展合并来增大企业规模的道路上也很坎坷。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吞并的过程中,两次大的危机差点冲垮掉他苦心经营的基业。

1963年,由于谣传,市场受到很大冲击,股票价格发生大幅度的变动。恰好那时还有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杂志批评雷克莱的企业结构——倒金字塔式——有很大的问题,使敏感的投资者感到恐慌,他们就像惊弓之鸟,其中有一些人开始大量抛售雷克莱的股票,造成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这大大影响了雷克莱集团企业的生意。幸亏雷克莱在商场上有很好的人缘,当他的股票价位大幅度下跌时,至少有两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全力支持雷克莱,用巨资收购买进雷克莱的20万股股票,总算没有使雷克莱乱了阵脚,也稳住了股民的心。

然而祸不单行,又有新的危机持续地袭击他,而且这危机都是他企业内部产生的。股票风波刚刚平息之后,雷克莱又有新的计划。当时他急需一大笔现金,于是他打算先把拉纳商店卖给格伦·艾登公司(当时雷克莱还没有收购格伦·艾登公司)。但他的股东们都不同意这项措施,从而使这个提议失败。这倒没什么,最多是不进行这项计划,糟糕的是不知道谁把这个消息给透露出去了,使MMG公司的生意受到冲击,股票价位大跌,也影响了其连锁企业——美国速度公司——的股票价位。

这次雷克莱又陷入新的危机,因为计划夭折,使他没有现金能够动用,整个系统濒临崩溃的边缘。尽管雷克莱拥有庞大的企业系统,但却没有几千元现款来偿还债权人,他只有向债权人低头,因为他提款的所有渠道都被银行巨头们封锁了。同时,雷克莱集团企业中的大股东们和分支机构的上层人物都在频频地召开会议,商议雷克莱是不是有能力继续充当集团企业的总裁。内部压力很大,外面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好多敏感的投资者对雷克莱的股票都表示不满意,对他很失望,都争着抛售雷克莱的股票。

然而雷克莱作为亿万富翁的成功者,当然不会被一个困难轻易地击倒。这点小困难只能锻炼他,不会击垮他,他以他的智慧,很快拟定了一个整顿计划,然后提交董事审议。经过股东们认真审核,股东们都一致认为雷克莱的方案切实可行,能给整个集团企业带来好处,因此仍由雷克莱主持公司的事务。

雷克莱的企业发展道路坎坷不平,它刚刚步入正轨还不到2年的时间,又有一次打击不期而至。

1965年,MMG公司向银行贷款的期限到了,而贷款的银行因雷克莱几次风波的影响对他失去信任,不同意雷克莱的延期支付。这次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使他惊慌失措。这个大企业刚刚步入正轨,经营刚正常化,要想马上支付银行的巨额现款,这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然而更严重的是,银行的贷款一撤回,会导致其他债权人对雷克的怀疑,他们都会纷纷向雷克莱索要借款,这种雪上加霜的行为无疑使局势更加严峻。

雷克莱四处托人打通关系,企图渡过难关,但是所有努力均以失败告终。几位银行家企图清理他的企业。在债权人大会上,那些银行巨头想让李斯特来接替雷克莱,宣称他们将全力支持李斯特,因为李斯特的格伦·文登公司资本最雄厚,并且经济状况不坏。但出乎人们的意料,李斯特不仅没有答应,反而一口回绝了这项提议,而且还作为债权人在大会上给了雷克莱有力的支援。大家对此都表示不解。这使得银行家们的企图破灭了。到后来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李斯特还自愿将格伦·艾登公司卖给雷克莱,这又是意外之举。就这样,雷克莱的声势大大提高了,银行巨头只有放弃挤垮他的打算。

经过雷克莱苦心经营,公司初具规模。美国速度公司和MMG公司,这两个大系统控制的企业也有20多个,并且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庞大的连锁销售网;但是雷克莱并不满足于“实现10亿美元”的梦想,他有更远大的目标。好比山外有山,这山望着那山高,他想经营一个全美最大的只属于犹太人的集团公司。

有一次,某企业研修负责人邀请外面的专家前来演讲,但不知演讲酬劳该订多少,于是他请问那些专家希望酬劳多少,可是他们都回答说:“随便多少都没关系,您自己斟酌吧!”后来这位负责人就自己订了价码。然而演讲结束后,却听见专家们在外批评说:“那家公司请我去演讲,才给那么一点点钱,真不懂行情。”这位负责人犹如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既然专家们事前已被询问过希望待遇事后实在不该责怪对方付的酬劳太少。然而,实际上专家对酬劳总难以启齿,因为每个人都怕在无意中伤害了自己。倘若自己说出的价钱比以方预想的还低,那就伤了自己的自尊心,等于自取其辱一样。这了怕有这种情形发生,即使是正当合理的报酬,也不好意思从自己口中说出,尤其在东方社中,谈报酬似乎是一件颇为尴尬的事。

因此,理财专家建议,一方面可以雇请秘书,让秘书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代替自己交涉财务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在任何人际关系中,想大大方方接受应得的报酬时,不妨透过熟识的第二者转达,再从第二者手中接过金钱,或由对方真接汇入银行亦可。务必要摆脱人情的束缚,采取公事公办的态度。此外,对于交情深的亲友,接受礼物比接受金钱较为容易。

1967年,雷克莱又想扩大企业规模,他把格伦·艾登公司的股权作了抵押,买了美国一家颇具名气的制酒公司——史肯勒公司20%的股权,史肯勒公司是一个年营业额高达5.5亿美元左右的大公司。雷克莱在收购这家大公司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当时劳拉德烟草公司正打算与史肯勒公司合并,这样雷克莱就碰到了这个强而有力的竞争对手。雷克莱为了控制史肯勒公司,加大力度影响该公司,他只有增加对该公司股票的购买。然而由于劳拉德烟草公司的介入,雷克莱未能如愿以偿。不过,雷克莱却用了短短10天左右的时间,净赚200多万美元。

借用他人资金是金钱成功的重要手段,然而你必需明白几条原则:

第一、你个人要正直、诚实和守信,行动要合乎道德标准。

第二、你要按时把别人的借款和利息还清。

第三、你要时刻记着,借用他人资金成功是有一定周期的。

借用他人资金的前提条件

“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这样说。

是的,商业是那样的简单:借用他人的资金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条致富之路。

借用“他人资金”的前提条件是:你的行动要合乎最高的道德标准:诚实、正直和守信用。你要把这些道德标准应用到你的各项事业中去。不诚实的人是不能够得到信任的。

“借用他人资金”必须按期偿还全部借款和利息。

缺乏信用是个人、团体或国家逐渐失去成功诸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请你听从明智而成功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忠告。

富兰克林在1748年写了一本书,名为《对青年商人的忠告》。这本书讨论到“借用他人资金”的问题:“记住:金钱有生产和再生产的性质。金钱可以生产金钱,而它的产物又能生产更多的金钱。”

富兰克林又说,“记住:每年6镑,就每天来说,不过是一个微小的数额。就这个微小的数额说来,它每天都可以在不知不觉的遭遇中被浪费掉,一个有信用的人,可以自行拉保,把它不断地积累到100磅,并真正当作100磅使用。”

富兰克林的这个忠告在今天具有同样的价值。你可以按照他的忠告,从几分钱开始,不断地积累到500元,甚至积累到几万元。这就是希尔顿做到了的事。他是一个讲信用的人。

希尔顿旅社公司过去靠数百万美元的信贷,在一些大机场附近为旅客建造了一些附有停车场的豪华旅社。这个公司的担保物主要是希尔顿经营诚实的名声。

诚实是一种美德,人们从来也未能找到令人满意的词来代替它。诚实比人的其他品质更能深刻地表达人的内心。诚实或不诚实,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行甚至脸上,以致最漫不经心的观察者也能立即感觉到。不诚实的人,在他说话的每个语凋中,在他面部的表情上,在他谈话的性质和倾向中,或者在他待人接物中,都可显露出他的弱点。

虽然这里似乎只是论述如何借用别人的资金,但它也强烈地提出品德问题,诚实、正直、守信用和成功在事业中是交错在一起的,一个人具备了其中的第一种——诚实,就能在他前进的道路上一获得其余三种。

威廉·立格逊是另一位有信用和诚实的人,他的书特别指出如何在不动产的领域中利用你的业余时间,借用他人资金赚钱。他在《我如何利用我的业余时间把1000美元变成了300万美元》一书中说:“如果你给我指出一位百万富翁,我就可以给你指出一位大贷款者。”为了证实他的说法,他指出了一些富人,如亨利·凯撒、亨利·福特和沃尔特·狄斯尼。

我们还愿意指出:查理·赛姆斯、康拉德·希尔顿,威廉·立格逊等,都是靠银行家的帮助,靠贷款致富的。

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贷款。他们借给诚实人的钱愈多,他们赚的钱也愈多。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商业,为了奢侈的生活贷款是不受鼓励的。

银行家是你的朋友,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他可以帮助你,因为他是那些渴望见到你成功的人中的一个。如果你的银行家很内行,你就要倾听他的忠告。

一个通情达理的人绝不会低估他所借到的一元钱或者他所得到的一位专家的忠告的价值。正是使用了他人资金和一项成功的计划,同时加上积极的心态、主动精神、勇气和通情达理等成功原则,才导致一个叫做查理·赛姆斯的美国孩子变成了巨富。

得克萨斯州东北部达拉斯城的查理·赛姆斯是一位百万富翁。然而他在19岁时,除去找到了工作和节省了点钱以外,并不比大多数十几岁的孩子更富裕。

查理·赛姆斯每星期六都定期到一家银行去存款,这家银行的一位职员便对他发生了兴趣。因为这位职员觉得他有品德,有能力,并且又懂得钱的价值。

所以当查理决定自行经营棉花买卖的时候,这位银行家就给他贷了款。这是查理·赛姆斯第一次使用银行贷款。正如你将看到的那样,这并不是最后一次贷款。于是他领悟到——你的银行家就是你的朋友。并且从那时起,他的这个看法一直在受到证实。

这个年轻人成了棉花经纪人,大约过了半年以后,他又成了骡马商人。成功使他深刻地领悟到一个人生哲理——通情达理。

查理当了骡马商人几年之后,有两个人来找他,请他去为他们工作。这两个人已经赢得了卓越的保险推销员的良好声誉。他们来找查理,是因为他们从失败中取得了一个教训。

这两位推销员成功地推销人寿保险单达许多年之久,他们受到激励,自己开办了一个保险公司。他们虽然是出色的推销员,但却是蹩脚的商业管理员,因此,他们的保险公司总是赔钱。

人们常常认为要想在商业中取得成功,只有依靠销售。这是一分荒唐的见解,拙劣的经营管理赔钱的速度比赚钱的速度更快。他们的苦恼就是他们俩人中没有一个是优秀的管理人员。

但是他们取得了教训。他们在见到查理时,其中的一个对查理说:

“我们是优秀的推销员。现在我们认识到我们应当坚持自己的专长——销售。”他犹豫了一会,审视着这位年轻人的眼睛,又继续说:

“查理,你有良好的经营知识,我们需要你。我们合到一起就能成功。”

他们就这样合到一起干起来了。

几年以后,查理·赛姆斯购买了他和那两个推销员所开办的公司的全部股票。他怎样得到这笔钱的呢?当然,他是向银行贷款的。记住:他很早就领悟到,应把银行家作为自己的朋友。

在当年,这个公司的营业额就几乎达到了40万美元。就在这一年,这位保险公司经理终于发现了迅速发展的成功途径,而这个途径正是他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他从芝加哥一家保险公司应用“提示”成功地发展销售业务中受到启示,找到了成功的途径。

那时有些销售经理业已多年应用所谓“提示”制度来开拓新的业务。销售员如果有了足够、良好的“提示”,就常常能够获得巨大的收入。那些对某种业务有兴趣的人所提出的询问就叫做“提示”。这种“提示”一般是由某种形式的宣传广告而获得的。

也许你根据经验已体会到,由于人的天性,许多销售员羞于或害怕向那些他们所不认识或以前没有个人交往的人推销东西。由于这种恐惧心理,他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们本来可以用这些时间找到可能成为顾客的人。

即使是一位很一般的销售员,如果他获得不少的“提示”,他就会因受到激励而去访问那些提出询问并可能成为顾客的人。因为他知道:当他获得良好的“提示”时,他就能找到合适的销售对象,销售就可能成功——即使他本人也许只受过很少的销售训练,或者只有很少的经验。

如果无论什么样的先决条件都没有,一个人被迫去销售,就会感到恐惧,但如果这个人有了“提示”,他就不会那样恐惧了。有些公司就根据这样的“提示”而制订整个销售计划。

广告是用以获得“提示”的方式。但是登广告费用很大。

查理·赛姆这样正直、有计划而又懂得如何执行计划的人正是属于这个银行的业务范围。

确实有些银行家不肯花时间去了解他们当事人的业务,而州立银行的职员凯特和其他职员却愿意这样做,查理向他们解释他的计划。如果,他得到了贷款,用以通过“提示”系统,建设他的保险公司。

正是由于这种信贷制度,查理·赛姆期在短短的十年期间把保险公司营业额从40万美元发展到了400万美元以上。正是由于他在投资活动中能借用他人奖金,所心他拥有对若干企业利润的控制权。

斯通曾经用卖方自己的钱买了价值160万美元的公司。

斯通曾介绍这笔买卖的经过:

“那时是年底,我正在从事研究、思考和计划。我决定了下一年我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保险公司,并使它能获准在几个州开展业务。我把完成此项计划的最后期限定在下一年的12月31日。”

“现在,我知道我需要什么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日期也定了。但是我不知道怎样去达到这个目标。这实在不是很重要的事,因为我知道我能找到这个途径。因此,我想我必须找一个公司,它要能满足我的两个需要:它有出售事故和人寿保险单的执照;它能允许我在各州开展业务。”

“当然,还有资金问题。但是,我想那个问题我会有办法解决的……”

“当我分析了我面临的问题时,我认为,首先应当让外界知道我需要什么从而才会得到帮助。(这个结论并不违背希尔在《思考致富》中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在那本书中,他说:你要把你的确定的目标保密,除了对那些给你出谋划策的人。)当我发现了我所想要购买的公司时,我当然要遵循他的建议,把双方的协商保密,直到我结束了这笔交易为止。”

“所以当我遇到工业界中能给我提供信息的人时,我就告诉他我在寻找什么。”

“超级保险公司的吉伯逊就是这样的人。我只是偶然地见过他一次。”

“我以饱满的热情迎来了新年,因为我有了一个巨大的目标,并且我已着手去达到这个目标。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又过去了,六个月过去了,十个月快过去了,但我还没有物色到一个能满足我的基本要求的公司。”

“在十月的一个星期六,我坐在我的书桌旁,检查了今年我实现目标的时间表。除去一件——重要的一件,一切都完成了。”

“我对自己说:只剩两个月了,有办法的。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办法,但我知道我会找到这个办法。因为我绝不会想到我的目标不会实现、或者它不会在特别限定的时间内实现。我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两天后,奇迹终于发生了。我正在书桌旁工作时,电话铃响了起来。我拿起听简,一个声音说道:‘喂,斯通,我是吉伯逊。’我们的谈话很简短,我将不会忘掉它。”吉伯逊十分急促地说道:“我想我这里有一个你听了会很高兴的消息:马里兰州的巴的摩尔商业信托公司将要清偿宾夕法尼亚意外保险公司,由于它遭受了巨大损失。你当然知道:宾夕法尼亚意外保险公司归巴的摩尔商业信托公司所有。下周四信托公司将在巴的摩尔召开董事会。所有宾夕法尼亚意外保险公司的业务已经由商业信托公司所属的另外两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商业信托公司副总经理的名字是瓦尔海姆。”

“我向吉伯逊道了谢,又问了两个问题,就挂了电话。我突然想到:如果我能制订一个计划,提供给商业信托公司,他们以此计划比按照他们自己所提出的计划可以更快、更有把握地实现他们的目标的话,那么,说服董事们接受这项计划是不会太困难的。”

“我不认识瓦尔海姆先生,因此为该不该打电话给他而犹豫不定,但是我觉得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是这样一句自我激励的警句迫使我行动起来:

“如果一件事做不成不会有什么损失,而做成了却会有巨大的收获,你就一定要努力去做。立即行动!”

“我不再迟疑,立即拿起听筒,打长途电话给巴的摩尔的瓦尔海姆。‘瓦尔海姆先生,’我开始说,声音带着微笑,‘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你。’”“我作了自我介绍,并解释道:‘我听说商业信托公司对宾夕法尼亚意外保险公司’有可能采取措施。我想我可以帮助你们更快地达到这个目的。’我当即约定第二天下午2时到巴的摩尔去见瓦尔海姆先生和他的助手。”

“第二天下午,我的律师阿林顿和我见到了瓦尔海姆先生和他的助手。”

“宾夕法尼亚意外保险公司满足了我的需要。它有一张执照,获准在35个州开展业务。它没有保险业务了,因为别的公司已经给它的业务作了再保险。商业信托公司把这个附属公司出售之后,就可更快、更有把握地达到它的目标。此外,他们还收到我为这张执照所付的2.5万美元。”

“现在这个公司有160万美元的资产,包括可转让的股票和现金。我是怎样弄到这160万美元的呢?靠借用他人资金。”事情的经过如下:

“‘这160万美元的资产怎样办呢?’”瓦尔海姆先生问道。

“我已经准备好了这个问题,我立刻答道:‘商业信托公司有贷款业务,我将向你们贷这160万美元。’”

“我们都笑起来了,接着我继续说:‘你会获得一切,而不会有任何损失。因为我所有的一切包括我现在正在买的价值160万美元的公司,都可支持这笔贷款。此外,你们有贷款这项业务。还有什么能比你们将卖给我的这个公司更好的抵押品呢?而且,你们还将收到这笔贷款的利息。‘对你们说来,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将更快、更有把握地帮助你们解决问题。’”

“瓦尔海姆先生又提出另一个重要问题:‘你打算怎样归还这笔贷款呢?’”

“我也准备好了这个问题。我的答复是:‘我将在60天内偿清全部贷款。你知道,我在宾夕法尼亚意外保险公司所获准的35个州的营业范围内开办事故和健康保险公司,并不需要超过50万美元的资金。当这个公司以后全部归我所有时,我所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减少宾夕法尼亚意外保险公司的资本和余款,把160万美元减少到50万美元,于是我就能把余下的钱用来归还你的贷款。’”

“接着,另一个问题又向我提了出来:‘你如何偿还那50万美元的差额呢?’”

“我说:‘这应当是很容易的。宾夕法尼亚意外保险公司拥有大量资产,包括现金、政府公债和高级担保品。我能向那些一直与我有往来的银行借这50万美元,以我在宾夕法尼亚意外保险公司的利息作担保,并以我的其他资产作为保证归还贷款的额外担保品。’”

“当天下午五点钟,这笔交易就谈妥了。”

这个事可用以说明一个人通过借用他人资金达到自己目的的步骤。

虽然这个故事说明借用他人资金能帮助一个人,但是滥用贷款和不按期偿还贷款则是有害的,它们是造成忧虑、挫折、不幸和虚伪的主要根源之一。

美国有些最聪明的投资者,今年还拥有财富,到了来年股票市场急剧下跌的时候,便丧失了财富,因为他们缺乏周期的知识,或者他们虽有周期的知识,却未能像那位银行家那样,立即行动起来。

各行各业,包括从事农业的人,由于他们的财富是通过银行的信贷而获得的,所以都失去了自己的财富。当他们的担保品的价值上升时,他们就借更多的钱,买更多的担保品、耕地或别的资产。而当他们的担保品的市场价值下跌、银行家被迫向他们收回贷款时,他们就无力付还信贷,以致破产。

周期是定期循环的。所以在1970年的上半年,数以千计的人再度失去他们的财富,因为他们未能及时出售他们的部分担保品,还清他们的信贷,或者因为他们没有自行限制,还在购进新的担保品,负上新债。当你借用他人资金时,你一定要计划好怎样才能向借款给你的个人或机构还清贷款。

重要的是:如果你已丧失了你的部分财富或全部财富,仍要记住:周期是循环的。要毫不犹豫地在适当的时候重新奋起。今天的许多富人也是曾经丧失过财富的人。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丧失积极的心态,他们有勇气从自己的教训中获得教益,结果,他们终于获得了更大的财富。

在商业中,有几个数字在打开成功之门的暗码锁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失去了其中一个或几个数字,你就不能打开这把锁了,直到你重新找到它们为止。

借用他人资金是那些原来贫穷的诚实人致富的手段。资金或信贷是打开商业成功之门上的密码锁的一个重要密码。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