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二章 高血压的日常保健1

一、高血压的保健常识

高血压患者的保健须知

高血压患者应随时注意自身保健,特别要注意下列几点:

(1)防止情绪激动,不要大怒大喜,不要过分紧张。

(2)不要穿便领衣服,领口不要扣得太紧,以免长时间压迫颈动脉,以致脑血管供氧不足和缺氧,发生意外。

(3)不要趴在床上看电视或看书,以免使腹部受压,造成缺氧和脑血管破裂。

(4)不要用力过猛,不要运动过量,不要过分疲劳,以免发生意外。

(5)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喝烈性酒,以免诱发中风。

(6)不要长时间听节奏快而强烈的音乐,不要呆在高噪声的环境里,不要看剧烈运动比赛的电视节目,以免过分兴奋及耳内末梢神经紧张而引起血压骤然升高,发生脑血管意外,危害健康。

高血压十怕歌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刊登何效迅的高血压十怕歌,特摘刊以飨读者。

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

二怕有苦衷,心情受压抑。

三怕事忙乱,烦忧多难题。

四怕灾祸至,精神强刺激。

五怕嗜烟酒,体胖血流细。

六怕连失眠,熬夜不节欲。

七怕头猛震,抬举出力过。

八怕大便干,内燥体温起。

九怕烈日晒,风寒亦应避。

十怕病吓倒,又怕太大意。

按歌细检点,可防脑溢血。

高血压病人的“二多、二少、二坚持”

高血压病人的自我保健要做到“二多、二少、二坚持”。所谓“二多”:要比一般人多睡一些,晚上睡足八小时,并坚持午睡。睡眠可以降低血压;每日比一般人多吃一点蔬菜、水果和豆制品。这些食品中含有维生素C、亚油酸等能保护血管的物质。所谓“二少”:少吃盐,每天食盐摄入量要比正常人减少一半,多数病人只要低盐饮食即可降低血压;少生气,少发怒。病人一动肝火可使血压骤然升高,容易诱发意外。所谓“二坚持”:就是坚持长期按时服药,使血压保持稳定,不要高出150/95毫米汞柱;坚持定期测量血压,做到心中有数。

高血压综合调养的意义和方法

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高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并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药物治疗只是高血压防治措施之一,并且常因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使许多患者不能坚持从而导致治疗失败。研究表明,非药物的综合调养措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和推荐。这些措施包括减轻体重、限盐、运动、限制饮酒、松弛疗法等等,已被列为控制高血压的基础疗法。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我们只了解其发病的危险性除遗传外,与钠盐摄入过多、肥胖、久坐少运动、心理应激以及饮酒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危险因素与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如钠盐摄入过多与饮食习惯有关;肥胖由不合理膳食及身体缺乏运动引起;心理应激与社会及心理环境不良有关;酗酒属不良的生活行为等。因此,原则上讲人类这些与高血压有关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可以改变或控制的。1995年世界高血压联盟的《维多利亚宣言》郑重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健康为人类心脏健康的“四大基石”,再次将非药物措施列为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基础。

高血压综合调养的意义

作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国内外经验证明:在人群中开展有效的一级预防是从根本上扼制高血压对人类健康危害的一项战略措施。一级预防是针对人群中存在的高血压易患因素进行防治。通过早期开展非药物措施干预,减少或消除个体及人群的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在成人及少年儿童的高血压一级预防措施研究中,均证实了非药物措施的显著效果。

(1)控制轻型高血压轻型高血压(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占高血压2/3以上,亦即高血压人群中绝大多数属轻型高血压。Framinham的研究指出,轻型高血压也有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且治疗肯定有效。由于长期药物治疗的不良副反应、医疗费用和较低的依从性,使人们对药物治疗轻型高血压产生争议。因而,单纯非药物治疗措施控制轻型高血压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迄今,有多项研究证明非药物措施治疗轻型高血压有效,已被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目前,无论是《我国人群高血压检出和防治方案建议》还是《WHO/ISH轻型高血压处理准则》都将非药物措施列为轻型高血压前3~6个月的首选或基础治疗。

(2)作为中、重度高血压的辅助治疗目前,国内外学者都主张对中、重度高血压在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同时,坚持配合非药物措施。它可减少降压药的剂量和服药次数,明显增强降压效果,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特别是顽固性高血压),间接减轻降压药的副作用,也是某些高血压治疗过程中,药物减量或停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对大多数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有效。

(3)预防或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既是一种疾病,又是一种危险因素。多数高血压病人最终将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和并发脂质、糖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等。高血压病人在降压治疗同时,积极地、及早地针对易患因素进行非药物措施干预,可预防、减轻、延缓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

尽管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近年来发展迅猛,出现了多种新的门类和品种的降压药,但非药物措施仍为一种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治疗措施。它具有减轻症状、降低血压、减少用药、稳定疗效和改善预后等作用,且有方便易行。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无论是针对高血压个体,还是普通人群均适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业已证明,几种非药物措施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或控制高血压,如两种或两种以上措施联合使用,比如减重与限盐,运动与限制饮酒等,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此外,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措施相结合也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减轻体重、增加钾钙和限制钠盐摄入,能在小剂量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控制血压。与单独调整生活方式或单独药物治疗比较,药物治疗结合非药物措施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更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方面的危险。

高血压病的基本调养方法

(1)精神调养精神调养,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所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2)居室环境住宅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防止不良影响而创造的日常生活室内环境。室内环境对人体的作用一般是长期的、慢性的,不易在较短时间内明显表现出来,一些环境因素常同时综合作用于人体。因此,它与居民健康的关系是复杂的。良好的室内环境可提高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反之,低劣的室内环境对人体形成一种恶性刺激,使居民健康水平下降。

(3)起居调摄主要指对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安排及采取一系列健身措施,以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起居调摄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衣食住行、站立坐卧、苦乐劳逸等的养生措施都属起居调摄范畴。

(4)睡眠调养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消除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可以说睡眠与生存有着同等的意义。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都很重视,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掌握睡眠的规律及方法。

(5)饮食调养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饮食调养,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和现代营养学知识,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纠正脏腑阳阳之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

(6)运动调养“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早在数千年以前,体育运动就已经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

(7)按摩按摩是我国传统的摄生保健方法之一。运用手和手指的技巧,按摩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目的的养生方法,叫做保健按摩。保健按摩法简便易行,平稳可靠。通过对身体局部刺激,促进整体新陈代谢,从而调整人体各部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机体阴阳相对平衡,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到舒筋活血、健身、防病之效果。

高血压患者的保养

高血压病人寿命的长短,关键在于保护好心、脑、肾。这是因为导致高血压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高血压本身,而在于是否并发脑血管意外、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功能衰竭。那么,怎样保护好心、脑、肾这三个器官呢?首先,控制血压。对心、脑、肾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是血压增高。一般说,血压增高越显著、持续时间越久、血压波动越大,对心、脑、肾损害越大。其次,保证血管有充分的营养和氧气供应,所以,关键是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除药物外,要少吃高脂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戒烟。第三,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讲究心理卫生。

血压会升高的情况

高血压患者了解了在哪些情况下血压会进一步升高,对防止和减少由血压骤升而引起的意外大有好处。

(1)全身使足劲儿抬、扛、背、挑重物时,血压会急剧显著升高。

(2)暴怒、极度恐怖或精神极度紧张时,血压可骤升。

(3)大喜、哈哈大笑等极度兴奋时,血压可骤升。

(4)大小便时,尤其是便秘排便时间较长或用力过猛时,血压会显著升高。

(5)咳嗽,尤其是阵发性剧烈咳嗽时,血压可突然升高。

(6)情绪激动说话、辩论时,血压会骤升。

(7)饮酒,尤其是大量饮用烈性酒,血压会骤升。

(8)大量吸烟后可使血压升高。

(9)寒冷的环境中,可使血压逐渐升高。

(10)房事时,尤其在性高潮时,男女双方的血压均会升高。

高血压患者要防尿毒症

高血压病主要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不仅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而且也可引起肾脏器质性病变,更为严重的是引起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而危及生命。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重视定期到医院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以防尿毒症发生。

高血压患者要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超标会促使血压升高,心脏肥大。超过标准体重20%,心脑血管病发生率的危险性增加1倍。在影响血压的诸多危险因素中,体重指数增加是最危险的因素。而且年龄越小受体重指数影响越明显。一般来说,越矮胖,体重指数就越高。研究认为,控制体重最好的办法,一是防止营养过剩;二是坚持体育运动。防止营养过剩,可避免脂肪堆积,造成肥胖;坚持体育运动,可消耗过剩的营养,防止肥胖,从而降低血脂、血糖和血压,减少血凝和血栓形成的发生。

氧自由基导致高血压

近年研究发现,高血压的成因比较复杂,除食用脂肪过多、胆固醇过高外,氧自由基是罪魁祸首。

人的血压高低由前列腺素来调节。血管里的血管紧张素能使血管紧张,血压升高,而前列腺素却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形成,舒解血管的紧张程度。前列腺素与血管紧张素的互相平衡,保证了血压的正常水平。如果前列腺素受到氧自由基的损害而活力降低,血管紧张占了上风,便出现高血压。

各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人体本身存在大量氧自由基的克星,其中以超氧化歧化酶(SOD)最为重要。因为SOD能歧化氧自由基,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机体自我调节,即可免除其危害。体内SOD缺乏,氧自由基就会作怪,只要补充适量的SOD就可防治。猪血、羊血等动物血液中都可提取SOD制品。国外已有SOD药物应市。

高血压中风的发生

中风是脑血管意外的俗称,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脑血管栓塞等引起的缺血性中风,另一类是脑溢血所致的出血性中风。这两类中风都与高血压有关。缺血性中风与脑动脉硬化直接有关。脑动脉硬化,管腔会变得十分狭窄,阻滞血流而形成脑血栓,在高血压情况下,脑动脉硬化程度越发厉害,脑动脉痉挛也十分明显,发生脑血栓机会显著增多。出血性中风更与血压猛然升高有关,因为在长期高血压情况下,脑部硬化的小动脉受到高压血流冲击,会出现许多微小的动脉瘤,该处血管壁十分薄弱,如遇上突然血压升高(如用力使劲、情绪激动),容易破裂出血,加上硬化的动脉失去弹性,闭合止血的本领也很差,于是发生脑溢血,以大脑深部(内囊出血)为最多见,其次为脑桥出血、小脑出血等。脑溢血以50岁左右的高血压患者最为多见。在上述两类脑血管意外中,因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类出血性中风更为多见。高血压中风大多病情严重,预后差,死亡率高,需高度重视。

高血压中风的预兆

高血压中风是一种来势凶猛的病征,老年人在发病之前几小时或一二天内往往会出现如下一些预兆:突然嘴歪、流口水、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呐吃)、视觉失常(视物模糊或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一侧肢体活动无力或不灵活、走路不稳、肢体抽筋跳动等运动方面障碍;持续存在程度不同的头痛、头晕等脑血管痉挛现象;面部与舌头麻木、肢体麻木、耳鸣、听力改变等脑与神经感觉机能变化;孤僻寡言、表情淡漠、多语急躁、意识模糊等精神状态改变,以及偶尔可见的全身乏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突然打呃、呕吐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等表现。总之,高血压中风预兆症状各式各样,凡是出现上述一些预兆或者其他异乎寻常的症状,都要想到有高血压中风的可能,应该及时就医加以提防,切勿掉以轻心。

二、高血压的保健方法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安排

心情要轻松

长期情绪紧张的人,交感神经兴奋性偏高,肾上腺分泌较多,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于血液中,引起血管痉挛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老人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使心情轻松愉快,以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全身血管痉挛、升高血压,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

运动要适度

高血压病人,常常容易合并肥胖、血脂升高和糖尿病。坚持有氧代谢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大肌肉群的运动),不仅有益于血压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肥、降血脂和控制糖尿病。至于运动强度,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饮食要合理

首先要少吃盐,因为钠离子有滞水作用,且又能刺激血管壁,引起血压升高。其次要少食油,除了避免肥胖,也可避免脂肪在血管沉积,促成血管硬化,使血压进一步升高。除此之外,富钾食物(如小米、玉米面、荞麦面、豆类、鱼类、香蕉、竹笋)、高钙食物(如乳及乳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富硒食物(如大蒜、海带、洋葱、玉米),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都是控制血压的最好食谱。

大便要通畅

便秘是诱发脑中风的极其危险的因素,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简单而可行的方法是,食物不要过分精细,有意识地吃一些含粗纤维的蔬菜,可常吃一些水果、蜂蜜、芝麻。每日早晚坚持腹部按摩,对预防便秘也很有效。当然,多喝水,养成定时大便的生活习惯是最为重要的。

高血压患者的居室保健

居室环境与高血压

住宅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居住环境可提高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不仅可起到协同降压、减少降压用药的效果,而且对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协同作用。反之,低劣的室内环境对人形成一种恶性刺激,使居民健康水平下降,促使高血压的形成或加重。

不良居住环境因素包括:

(1)异臭异臭是指能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不愉快的臭气。异臭对人体的影响是渐进的。经常接触异臭会使人厌食、恶心、呕吐、消化功能减退。长期受到一种或几种低浓度异臭物质的刺激,会导致嗅觉疲劳或丧失。脑神经不断受异臭刺激,可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丧失。异臭物污染严重时,使人烦躁不安,无精打采,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判断力和记忆力减低,血压升高。最终可导致或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

(2)噪声所谓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凡干扰人们休息、睡眠、工作、学习、思考和交谈等不协调的声音均属噪声。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有影响,可引起神经衰弱、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还可能导致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动脉硬化。

(3)潮湿阴暗当微小气候变化超出一定范围,机体体温调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增加患病率。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的房间里,易患感冒、冻疮、风湿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对老年人,室温更为重要。在高温多湿环境里,人会感到闷热难耐,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下降,可出现血压升高,心跳过速,甚至意识障碍、颈项强直、中暑乃至死亡。

(4)空气污浊人们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身心健康危害严重,当空气中有大量微生物和烟尘的污染、二氧化碳的含量达0.07%~0.l%时,空气中的其他性状开始恶化,出现显著的不良气味,人们会较普遍地感到个愉悦、烦躁不安、心胸憋闷、血压升高,可致心血管疾病的机会增加。

选择适宜的居室环境

高血压患者应选择适宜的居室环境宽敞明亮、鸟语花天、空气清新、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能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精神得以放松,让人心静神怡,升高的血压得以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在家所测血压要比在医院所测为低的原因之一。居室环境的要求如下:

(1)居室结构居民的住宅组成和平面配置要适当。一般说,每户住宅应有自己独立的成套房间,包括主室和辅民主室应与其他房间充分隔开,应有直接采光。卧室应配置在最好的朝向。

(2)对居室面积的要求是宽敞适中《吕氏春秋·重已》说:“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即是说,居室不宜太高大,也不宜太低小,否则阴阳各有偏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从现代卫生学的要求,正常居室面积为15平方米左右;城市住房每人平均6~9平方米,农村8~平方米2为宜。居室准高为2.8米,炎热地区可稍高,寒冷省份可略低一些。居室进深,一侧有窗者不宜超过从地面到窗上缘的2~2.5倍;两侧开窗者可增加到这个高度的4~5倍,这有利于房间的采光和换气。

(3)居室内微小气候室内微小气候主要由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周围物体表温度)四种气象因素组成。居室内微小气候的标准以冬夏两季为准。夏季室内适宜温度为21~20℃,最适范围为24~26℃;湿度(相对湿度)为30%~65%,气流速度为0.2~0.5m/s,最大不宜超过3m/s。冬季室内温度的适宜范围是16~20℃;湿度为30~45%;气流速度为0.1~0.5m/s。这样的居室内微小气候有利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保证机体的温热平衡,不使体温调节功能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让人有良好的温热感觉,正常地工作和休息。

(4)室内采光居室采光要明暗适中,随时调节。如《遵生八笺》说:“吾所居座,前帘后屏,太明即下帘以和其内映,太暗即卷帘以通其外耀;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则身安矣”。为保证室内有适宜光照,一般认为,北方较冷的地区冬季南向居室,每天至少应有3小时日照,其他朝向的居室还需多些。夏季则应尽量减少日照,防止室温过高。夜间或白天自然光线不足时,要利用人工光线照明。人工照明要保证照度足够、稳定、均匀,避免刺眼、光源组成接近日光以及防止过热和空气污染等。

(5)居室通风居室的自然通风可保证房间内的空气清新,排除室内的湿热秽浊之气;加强蒸发散热,改善人们的工作休息环境。因此,厨房和厕所应有良好通风;夏季炎热地区应使主室内形成穿堂风。外廊式住宅(一侧为房间,另一侧为开放式走廊)的外廓,除能起到阳台和遮阳作用外,较容易形成穿堂风,适合于炎热地区。

(6)住宅选址一般而言,要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势建筑住宅。依山建房,冬季山体及山上的树木作为天然屏障,可遮挡猛烈的风沙,减缓寒冷的气流;夏季山上茂密的树林,可减少阳光的强烈辐射,调节炎热的气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使人感到溶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旷神怡,更增添生活情趣。傍水而居,使日常生活用水方便,尤其清澈甘洌,终年不断的山泉,可潮润空气,且很少污染。城市住宅虽无自然山水可依托,但可通过植物绿化,建造街心花园、喷泉,保证楼群间适当空旷地带以及假山、影背,形成人工景观。

(7)住宅朝向建房座向的选择是根据地理位置所确定的。就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建房的最佳座向是坐北朝南。这样做的优点有二:有利于室温调节;有利于室内采光。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起居保健

高血压患者尤应注重生活起居的调养,调养得好、调养得当,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而一可不药而愈,转病为安;对中、重度患者而言亦可起到协同降压、减少药量的作用。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人们起居作息、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这是预防高血压、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1.合理作息的保健作用

古代养生家认为,人们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古大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重视起居有常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1)调养神气清代名医张隐安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夫神气去,形独居,人乃死。能调养其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这说明起居有常是调养神气的重要法则。神气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人们若能起居有常,合理作息,就能保养神气,使人体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面色红润光泽,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反之,若起居无常,不能合乎自然规律和人体常度来安排作息,天长日久则神气衰败,就会出现精神萎靡,生命力衰退,面色不华,目光呆滞无神。

(2)提高人体适应力起居作息有规律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发生疾病,达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

现代老年医学研究认为,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可以在大脑神经中枢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并使其不断巩固,形成稳定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系列条件反射,又促进人体生理活动有规律的健康发展。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是提高人体适应力、防治高血压病、保证健康的要诀之一。

2.生活作息失常的危害

《内经》告诫人们,如果“起居无节”,便将“半百而衰”。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若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恣意妄行,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就会引起早衰以致损伤寿命。有些人生活作息很不规律,夜卧晨起没有定时,贪图一时舒适,四体不勤,放纵淫欲,对于高血压病人其结果必然是病情加重,甚至出现中风、心衰、肾衰的发生,并进而导致死亡。高血压病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生活节律改变,或彻夜工作、或通宵玩乐、或失眠,休息不够,血压都会马上升高,并有头晕头痛等不适。

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中指出:“寝息失时,伤也”。生活规律破坏,起居失调,则精神紊乱,脏腑功能损坏,身体各组织器官都可产生疾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生活作息失常对身体的损害更为明显。据现代研究资料表明:在同等年龄组内,退休工人比在职工人发病率高达三倍之多。说明只有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休息、劳动、饮食、睡眠,皆有规律;并持之以恒,才能防病治病,增进健康,尽其天年。

3.建立科学的作息制度

生活在自然界中,人的起卧休息只有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才能有益于健康。“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要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生理需要的作息制度,并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使生理功能保持在稳定平衡的良好状态中,这是起居有常的真谛所在。

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是宇宙间的普遍现象,从天体运行到人体生命活动,都有内在规律或称节律。现代医学已证实,人的生命活动都遵循着一定周期或节律而展开。如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等也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体力、情绪和智力的节律周期分别为23、28和33天,每个周期又分为旺盛和衰退两个阶段。人的体温总是凌晨2~6时最低,下午2~8时最高。脉搏和呼吸是清晨最慢,白天较快。血压也是白天高,夜间低。规律的生活作息能使大脑皮层在机体内的调节活动形成有节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培养规律生活习惯的最好措施是主动地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做到每日定时睡眠、定时起床、定时用餐、定时工作学习、定时锻炼身体、定时排大便;定期洗澡等。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使自己生机勃勃、精神饱满地工作、学习。这对高血压的防治和人体健康长寿是大有益处的。

劳逸适度

1.劳逸适度的保健作用

劳和逸之间具有一种相互对立、相互协调的辨证统一关系,二者都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有劳有逸,既不能过劳,也不能过逸。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古人主张劳逸“中和”,有常有节,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劳逸适度对人体养生保健起着重要作用。

(1)调节气血运行在人生过程中,绝对的“静”或绝对的“动”是不可能的,只有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才能对人体保健起到真正作用。适当劳作,有益于人体健康。经常合理地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有利于活动筋骨,通畅气血,强健体魄,增强体质,能锻炼意志,增强毅力,从而保持了生命活动的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合理的劳动对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精神、运动、肌肉等各个系统都有好处。如劳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兴奋大脑皮层对机体各部的调节能力,调节精神,从而对人体的血压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并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适当休息也是生理的需要,它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调节身心必不可缺的方法。现代实验证明,疲劳能降低生物的抗病能力,易于受到病菌的侵袭。有人给疲劳和未疲劳的猴子同时注射等量病菌,结果发现疲劳的猴子被感染得病,另一方却安然无恙,这说明合理休息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重要手段。

(2)益智防衰所谓“劳”,不光指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科学用脑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科学用脑,就是用脑的劳逸适度问题,它要求人们勤于用脑,注重训练脑力的功能和开发其潜能,又要注重对脑的保养,防止疲劳作业。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由于惰性的原因,往往容易犯“懒于动脑”的毛病。因此,应大力提倡善于用脑,劳而不倦,保持大脑常用不衰。

一个人经常合理地用脑,不但不会加速衰老,反而有防止脑老化的功能。实验证明,在相同年龄组的人群中,经常用脑和不用脑的人相比,能够经常性合理用脑的人脑萎缩少,空洞体积小。因而得出结论,经常性合理用脑,避免过劳,不仅可以预防衰老,增加智力,尤其是能够预防老年痴呆,对高血压的调节也有积极作用。

2.劳逸失度的害处

劳动本来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劳伤过度则叫内伤脏腑,成为致病原因。《庄子·刻意》说:“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劳役过度,精竭形弊是导致内伤虚损的重要原因。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劳倦与内伤密切相关。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劳役过度可致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贪逸无度,气机郁滞。过劳伤人,过度安逸同样可以致病。清代医家陆九芝说:“自逸病之不讲。而世只知有劳病,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为病,正不少也。逸乃逸豫,安逸之所生病,与劳相反”。前面提到的“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即指过度安逸而言。张介宾说:“久卧则阳气不伸,故伤气;久坐则血脉滞于四体,故伤肉”。缺乏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易引起气机不畅,升降出入失常。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运动变化,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贪图安逸过度,不进行适当的活动,气机的升降出入就会呆滞不畅。气机失常可影响到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

3.劳逸结合的保健方法

正确处理劳逸之间的关系,对于养生保健、预防高血压起着重要作用。不过,劳与逸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劳与逸的概念又具有相对性,应当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养生学家主张劳逸结合,互相协调。例如劳与逸穿插交替进行,或劳与逸互相包含,劳中有逸,逸中有劳,只有劳逸协调适度才会对人体有益。

(1)体力劳动要轻重相宜在工业劳动方面,由于受工种、工序、场所等的限制,自己任意选择劳动条件的机会的少,但仍要注意劳动强度轻重相宜。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好业余生活,使自己的精力、体力心理、卫生等得到充分恢复和发展。在田园劳动方面,应根据体力量力而行,选择适当的内容,要注意轻重搭配进行。

(2)脑力劳动要与体力活动相结合脑力劳动偏重于静,体力活动偏重于动。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体脑结合,则动静兼修,形神共养。如脑力劳动者,可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使机体各部位得到充分有效的运动。脑力劳动者,还可从事美化庭院活动,在庭院内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并可结合场景吟诗作画,陶冶情趣,有利于预防高血压,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3)家务劳动秩序化操持家务是一项繁杂的劳动。主要包括清扫、洗晒、烹饪、缝补、尊老抚幼、教育子女等,只要安排得当,则能够杂而不乱,有条不紊,有劳有逸,既锻炼身体,又增添精神享受,有利于健康长寿。反之,若家务劳动没有秩序,杂乱无章则形劳神疲,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甚至造成早衰折寿。

(4)休息保养多样化要做到劳逸结合,就要注意多样化的休息方式。休息可分为静式休息和动式休息,静式休息主要是指睡眠,动式休息主要是指人体活动,可根据不同爱好自行选择不同形式。如听相声、听音乐、聊天、看戏、下棋、散步、观景、钓鱼、赋诗作画、打太极拳等。总之,动静结合,寓静于动,既达到休息目的,又起到娱乐效果,不仅使人体消除疲劳,精力充沛,而且使生活充满乐趣,血压、身心双调节。

大、小便

大小便是人体新陈代谢、排除代谢废物的主要形式。两便正常与否,不仅反映出人体健康状况,而且关系到高血压病病情与预后。高血压病人容易在排便过程中血压升高,诱发急性左心衰、心肌梗塞和中风。所以,养成良好的两便卫生习惯,对防治高血压病,增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例如,晚上睡觉之前或早晨起床之后,可按时上厕所,久而久之,则可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

(2)排便要顺其自然养生家曹慈山在论述排便时说:“养生之道,惟贵自然”。要做到有便不强忍,大便不强挣。“强忍”和“强挣”都易损伤人体正气,引起血压升高及痔疮等病。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忍便不解则使粪便部分毒索会被肠组织黏膜吸收,危害机体。排便时,强挣会过度增高腹内压,导致血压上升,特别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不利,容易诱发中风病。所以,年老患者尤当注意。

(3)要注意肛门卫生和便后调理肛门对健康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讲,并不亚于口腔,但通常人们对肛门卫生注意不够,因此,肛门疾病非常普遍。大便之后所用手纸应以薄而柔软、均匀为宜,不可用含油墨的废报纸、旧书纸、圆珠笔写过的纸,更不可用土块、石块、木块等代替手纸,以免污染肛门,或刺伤肛门引起感染。每天晚上睡觉前,最好用温水清洗一下肛门,或经常热水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内裤应宜用薄而柔软的棉布制品制造,不宜用粗糙或化学纤维的制品。如果肛门已有炎症,最好用水冲洗,不要用纸擦拭,并要积极治疗,防止再引起其他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更应重视肛门卫生。

每次排便后,稍加调理,对身体会有很多益处。若在饱食后大便,便后宜稍喝一些汤或饮料,以助胃气利消化。《老老恒言》说:“饱后即大便,进汤以和其气”,这的确是养生经验之谈。若在饥饿时大便,为了防止使后气泄,排便时它取坐位,便后稍进食物,还可做提肛动作3~5次,以补固正气。

(4)运动按摩通便运动按摩可以起到舒畅气血,增强肠胃功能和消化排泄功能,加强大小肠的蠕动,促进新陈代谢,通畅大便的作用。平常可选用一些传统保健功法锻炼,如太极拳、气功、导引养生功、腹部按摩保健法等。此外,还要配合其他方面的综合保健。调摄精神,保持情绪安定;饮食调理,饮食多样化,多素少荤,粗细结合;对有便秘者,辅以药物对症治疗等。如果能做到上述各项,就能有效地保持大便通畅,对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人有裨益。

睡眠

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养蓄精神,以利于第二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都很重视,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全面掌握睡眠的规律及方法。

1.睡眠对高血压的影响

没有适当的睡眠,就无法长久保持生命活动正常。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没有优质的睡眠,则无法保持血压的稳定,并会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睡眠的意义在于:

(1)消除疲劳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基本方式。睡眠时,人体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五体安舒,气血和调,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及内分泌明显减少,从而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2)保护大脑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高血压患者慎忌)或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记忆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长期缺眠则会导致幻觉。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防止高血压性脑卒中。此外,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氧量大大减少,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可以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3)增强免疫睡眠不仅是智力和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还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时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了机体抵抗力,睡眠还使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加快。现代医学常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辅助医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顽固性疼痛和精神病等。

(4)稳定血压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优质的睡眠尤其显得重要,多数患者对此都可能深有体会。睡眠对血压的影响是显著的。我们观察许多血压不稳定的病人,其血压的波动与睡眠质量有明显的关系。如果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不仅精神疲乏,困倦,头晕头痛,昏昏沉沉,办事效率低下,而且血压也会明显升高。

影响睡眠的因素很多,导致睡眠质量不好的原因也很复杂。如果是短期的失眠,一般通过非药物的调养方法则以改善,如果是长期失眠则多数需要药物的治疗。不论属于哪一种都应予以积极的处理,纠正失眠。

2.保证睡眠质量,预防失眠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睡眠不好血压也控制不好,换句话说,“没有好的睡眠就没有理想的血压”,反过来,血压控制不好也会影响睡眠,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实际生活中可用以下标准检查是否较高的睡眠质量:

(1)入睡快。上床后5~15分钟进入睡眠状态。

(2)睡眠深。睡中呼吸匀长,无鼾声,不易惊醒。

(3)无起夜。睡中梦少,无梦惊现象,很少起夜。

(4)起床快。早晨醒来身体轻盈,精神好。但是高血压病人清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等头脑清醒后,适当活动几下肢体,然后再起床下地。这样可避免起床过急引起眩晕跌倒和中风。

(5)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防治失眠,自古至今方法很多,可概括为病因防治、心理防治、体育防治、食物防治、药物防治、气功防治、针灸按摩几方面,概括介绍如下:

①病因防治对于身体因素、起居失常、环境因素等造成的失眠,宜采用病因疗法,即消除失眠诱因。对身患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安眠的病人,应当首先治疗原发病,再纠正继发性失眠。

②心理防治平素宜加强精神修养,遇事乐观向上,不过分追求能力以外的名利,是避免情志过极造成失眠的良方。青年人则应学会驾驭自己情感,放松思想;老年人则要学会培养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每天对生活内容作出紧凑的安排,防止白天萎靡不振。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法。即上床前放松精神,建立自信心,并对自己说:“今晚我一定能睡着”。躺好后默念:“我头沉了,我疲劳了;我肩沉了,我很累了;我臂沉了,工作完成了;我腿沉了,我要睡了”。长期进行这样的自我训练,可以形成良好条件反射,乃至上床就着。

③体育防治古人云:“盖行则身劳,劳则思息,动极而反于静,亦有其理”。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体质,加强心肺功能,使大脑得到更多新鲜血液,而且有助于增强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稳定性,对防治失眠有良好作用。一般在睡前2小时左右可选择一些适宜项目进行锻炼,以身体发热微汗出为度。

④药物防治安眠药治疗失眠应用面最广,但一般说,不到不得已时不宜使用,或尽量少用。安眠药一经服用往往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对肝、脑以及造血系统还有不良作用,易发生药物中毒反应,安眠药还打乱了睡眠周期节律,影响脑力恢复。所以安眠药偶尔服、短期用较好,对于中老年人以及失眠不严重的人宜选中成药为佳。

⑤食物防治失眠者可适当服用一些有益睡眠的食物,如蜂蜜、桂圆、牛奶、大枣、木耳等,还可配合药膳保健。药膳种类很多,可根据人的体质和症状辨证选膳。常用药膳有:茯苓饼、银耳羹、百合粥、莲子粥、山药牛奶羹、黄酒核桃泥、芝麻糖、土豆蜜膏等。此外,玫瑰烤羊心、猪脊骨汤效果亦好。

⑥按摩法失眠者可于睡前摆卧功姿势,然后行放松功,调节呼吸,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可帮助入静安眠。失眠者亦可躺在床上进行穴位按摩,如按揉双侧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穴及三阴交穴,左右交替揉搓涌泉穴等都有助于催眠。在气功按摩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思想放松,如此效果才好。

高血压病病人由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紊乱,往往睡眠质量不佳,故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中午宜小憩一会儿,从而避免影响夜间休息。

(2)临睡前用温水洗脚有助于安眠。

(3)睡眠前不宜长时间看书看报,更不要看使人激动、兴奋的读物、电视和电影。

(4)晚餐进食切勿过多、过饱,应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量饮酒。

(5)每日睡眠时间应因人而异,以能很好地工作和学习为准。

高血压患者的工作

高血压患者的工作环境应尽可能避免嘈杂与噪音,能从事一些较为轻松、安静和规律性的工作职业,这样有利于高血压病的康复。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尤其应避免从事高度紧张的危险性工作,如飞行员、司机、高空操作、水下作业等。如果近期有较为突出的不适症状或血压过高、运动较大以及出现了明显合并症时,应考虑暂离对高血压不利的工作环境住院检查,进行有的放矢的进一步治疗,或休息疗养一个阶段,病情稳定后再继续工作。

高血压患者的旅游注意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旅游是一种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不仅可以欣赏自然美景,又可锻炼身体,还可使各种引起精神紧张的情绪因素(如焦虑、烦躁、痛苦、愤怒以及情绪的压抑等)得到转移、放松、舒缓,从而减轻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防治高血压病。但是,若不注意保健,旅游时也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症的可能。因此要注意:

季节因素

春季天地气清,万物兴荣,春芽初萌,自然生发之气始生,逢春季应顺应自然之生机,踏青便是一项有益活动。夏季天气炎热,暑热之气难耐,此时若去海滨或森林,则可避暑养气。若旅游外出,也应择时而往,避免太阳直射,尤避长时间在阳光下暴露。傍晚时分泛舟湖上,观赏荷花,能使人顿感凉爽。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旅游的最佳时候,无论登山防水,还是游览古迹,均不失为最使人惬意的黄金季节。冬季,雨雪偏多,一般不宜远游,但近处踏雪赏梅,观冰山玉树,看满天飞絮,也颇有情趣。

体质因素

一般地讲,多血质者应去名山大川,直抒胸怀;胆汁质者则游亭台楼榭,静静心境;抑郁质和黏液质则应以观今古奇观和起落较大的险景胜地为上,改变抑郁多愁之心境,这样因人而异,更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安全因素

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最好在高血压得到完全控制之后,血压较为平稳的情况下才安排出门旅游,并且别忘了随身带药并坚持服药。血压波动较大时不宜旅游,不宜去高原地区旅游,以免发生不适合高血压意外。

高血压的戒烟保健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烟不仅是公认的慢性支气管炎的最主要发病因素,而且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危害亦显得更加突出,其增加整个年龄段高血压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危险,65岁以下的男性中,吸烟者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增加2倍。美国一位医生对30~40岁年龄组4万余名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进行长达11年的跟踪观察,结果证明吸烟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5倍。有研究资料证明,有吸烟习惯的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减低,抗高血压治疗不易获得满意的疗效,以至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长期吸烟的高血压病人,其远期预后也较差。吸烟对血脂代谢也有影响,使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快,容易发生急进型恶性高血压、脑出血和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烟草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尼古丁是一种剧毒物质,如果把5支香烟里所含的尼古丁提取出来吞下去,3分钟内就会致命。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吸一支普通的香烟可以使收缩压升高10~25毫米汞柱。长期大量的吸烟,也就是每日抽30~40支,可引起小动脉的持续收缩;日久天长,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血管内壁增厚,发生小动脉硬化。另外,烟草中的尼古丁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因而对已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讲吸烟是危险的,有时可能仅仅1支烟就可诱发心绞痛突然发作,甚至心肌梗塞。

鉴于吸烟的危害性,1999年国际WHO/ISH高血压指南委员会将吸烟列为影响高血压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在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中主张坚决戒烟。戒烟是高血压病人预防心血管病意外事件的最有效的生活方式措施,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减少。所有吸烟的高血压病人应予以戒烟的劝告。因而奉劝有吸烟嗜好者,尤其中青年病人,最好及时戒掉这一不良习惯。戒烟后,吸烟对人体不利的影响均可停止,甚至可以发生逆转,尤其对心血管系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对青少年吸烟者,应多做宣传工作,及早戒烟,以避免或减少日后发生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千万不要只图一时的“精神享受”,而带来终生遗憾。在社会上,人群中和公共场合应把吸烟作为有害的生活方式进行禁止性宣传。

尼古丁替代治疗可增强戒烟效果,可考虑使用。研究表明:戒烟能否成功,虽与戒烟方法有一定相关(如五日戒烟法、尼可戒口香糖、针灸、耳穴、中药等),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吸烟者的知、信、行态度,即毅力和决心。北京莫尼卡方案一项研究表明,北京地区吸烟对高血压所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旧因危险系数为43.3%,同时发现吸烟对心肌梗塞的危害与吸烟指数(吸烟包数/日×吸烟年限)的平方成正比,即是说吸烟量大一倍,危害为四倍,吸烟量大两倍,危害大九倍。同理,当吸烟量少于5支/日,吸烟的相对危险度己很低,因此,如吸烟者不能彻底戒烟,可劝其减少吸烟量至每日5支以下。还应指出一点,戒烟应在提高思想认识,自觉自愿,心甘情愿,心情愉快,自觉配合的情况下才有良好效果。不能强迫命令,否则适得其反。历史上,列宁当着母亲的面,扔掉未吸完的烟头,从此永未吸烟,其决心与毅力堪称楷模,被传为佳话。

高血压与心理保健

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高血压等心身疾患已是当代社会中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

1.情志内伤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情志变化与血压波动息息相关。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有抒发自己感情、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但是,当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疏泄,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如血压升高、冠心病、心绞痛等。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高血压病的发展和加重。

高血压病病人有一定的心理特征。各种引起精神紧张的情绪因素,特别是愤怒、恐惧、焦虑均可使血压升高;而沮丧或失望时血压的变化相对较轻。焦虑时,血压升高,以收缩压为主,伴皮肤和肌肉电阻、电位值增高;愤怒和敌意时,则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皮肤电阻和电位值也是增高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若焦虑或愤怒情绪外露时,血内之甲肾上腺素浓度可有升高。如有敌意情绪而强制阻抑,血内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则明显增高。因此被压抑的敌视情绪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心理原因。其生理机制被认为是大脑皮质、丘脑下部和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激活现象。开始是精神紧张状态下的阵发性血压升高,经过数月乃至数年的血压反复波动,终于形成持续性的高血压病。

因此,修身养性,调畅情志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

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异,性格有刚柔之别,年龄有长幼之殊,性别有男女之分。因此,对同样的情志刺激,则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1)性别差异男性属阳,以气为主,性多刚悍,对外界刺激有两种倾向:一是不易引起强烈变化;二是表现为亢奋形式,多为狂喜、大怒,因气郁致病者相对少些。女性属阴,以血为先。其性多柔弱,一般比男性更易因情志为患。故《外台秘要方》有“女属阴,得气多郁”之说。女性对于情志的刺激,以忧悲、哀思致病为多见。正如《千金要方》说:“女人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愤,染者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控”。诚然,妇女的禀性未必尽如以上所说,但女性多情志为患却已被临床所证实。因此,相对来讲,女性高血压患者更易受情志的影响。

(2)体质差异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医宗必读》说:“外有危险,触之而惊,心胆强者不能为害,心胆怯者触而易惊。”《灵枢·通天》认为人们的体质有阴阳之气禀赋不同,对情志刺激反应也不同,“太阴之入,多阴无阳”,精神易抑郁;“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心胸狭窄,多忧愁悲伤,郁郁不欢;“太阳之人,多阳无阴”,感情易暴发;“少阳之人,多阳而少阴”,爱慕虚荣,自尊心强。《灵枢·行针》指出:“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说明不同体质特点的人对情志刺激产生的好发性各异。相对而言,太阳、少阳之人易患高血压病。

(3)性格差异性格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性格开朗乐观之人,心胸宽广,遇事心气平静而自安,故不易为病;性格抑郁之人,心胸狭隘,感情脆弱,情绪常激烈波动,易酿成高血压疾患。有人报道2/3的患者具有一定性格的特征。A型行为模式的人除易发生冠心病外,亦易患高血压病。李明德等(1985)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病人中A型行为模式者占63.6%,而B型对照组中仅为36.4%,两者有显著差异。

精神心理的自我调节

历代医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的根本,防病治病的良药,《素问·上古天真论》言:“精神内奇,病安从来?”说明“养生贵乎养神”,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是难以达到高血压的理想控制和健康长寿目的的。由于人的精神活动是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脏腑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综合反应,所以精神调摄必然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清静养神、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

1.清静恬淡

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此处之“清静”是指思想清静,即心神之静。心神不用不动固然属静,但动而不妄动,用之不过,专而不乱,同样属于“静”。我们提倡的思想清静主要是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见异思迁,想入非非,而是要思想安定,专心致志地从事各项工作、学习。

调神摄生,首在静养。这种思想源于老庄道家学说,后世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有所补充和发展。养生家认为静养之要在于养心,道、儒、佛、医都有此主张。“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炼心,皆要参修心学一事”,“万法唯心,人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自炼心始”。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故养生莫要于养心”。

《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养生防病思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清静则向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里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了调摄的重要原则。对外,顺应自然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谨守虚无,心神宁静,这样外御内守,真气从之,邪不能害。可见,“恬淡虚无”之要旨是保持静养,思想清静,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散失,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有利于防治高血压,促进健康。社会调查发现,凡经过重大精神挫折、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

2.开朗乐观

性格开朗,精神乐观是健身的要素、长寿的法宝,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性格开朗是胸怀宽广、气量豁达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性格虽然与人的基因和遗传因素直接相关,但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是可以改变的。人们都有一个使自己的性格适应于自然、社会和自身健康的改造任务。

孔子在《论语》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保健抗老的最好的精神营养,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正如《素问·举痛论》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要想永保乐观的情绪,首先要培养开朗的性格,因为乐观的情绪与开朗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心胸宽广,精神才能愉快。其次,对于名利和享受,要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要体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这样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满足。再次,培养幽默风趣感,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笑意。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笑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它可以调节人体的心理活动,促进生理功能,改善生活环境,使人养成无忧无虑、开朗乐观的性格,让生命充满青春的活力。

3.保持心理平衡

当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竞争。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保证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培养在竞争中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心理素质,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

说实在的,对高血压的调养(非药物治疗)最根本的就是心理平衡;心理一平衡生理就平衡,生理一平衡,身体的代谢机能、修复机能、康复机能,都大幅度的提高。问题是心态平衡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简单说,心理平衡就是“一面镜子”和“三个三”。哲学家讲过生活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什么叫幸福?幸福没有标准,幸福就是个人的感受。你认为幸福就幸福,认为痛苦就痛苦;因此有些人经常用正面的、积极的、乐观的心态看世界永远高兴。有些人整天就是以悲观的、消极的心态看世界,永远是生气。另外,同样一件事看的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得出结果完全不同。“三个三”是什么呢?第一个三即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他能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定准了,生活中别越位也别不到位,那就很容易平衡;就怕定位定不准。第二是正确对待社会。对社会充满感激之情。第三是正确对待快乐。还有必须在逆境的时候也要自得其乐,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美国最著名的心脏学家,保罗怀特讲过一句话:“没有紧张、没有烦恼,就没有高血压。”为了保证三个快乐,还有三个既要,既要奉献社会,又要享受生活:既要在工作上有个适应性,又要在生活中有颗平常心;既要有精力去面对工作,又要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有这样三个心态,心理就可以平衡。

4.调畅情志

(1)遇事戒怒“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脏,怒气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高血压等各种疾病。

(2)宠辱不惊人世沧桑,诸事纷繁;喜怒哀乐,此起彼伏。老庄提出“宠辱不惊”之处世态度,视荣辱若一,后世遂称得失不动心为宠辱不惊。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

(3)适度发泄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当遇到不幸,悲痛万分时,不妨大哭一场;遭逢挫折,心情压抑时,可以通过急促、强烈、粗乱无拘无束的喊叫,将内心的郁积发泄出来,从而使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恢复平衡。但是,发泄要适度,决不可采用不理智的伤害性的行为方式。

(4)转移注意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注意力,改变所处环境,从而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例如以工作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寄托自己的情思。在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时,到环境优美的公园或视野开阔的海滨漫步散心,可驱除烦恼。精神过于紧张时,安排一次短期旅游,把自己置身于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景之中,可使精神愉快,气机舒畅,排解压力,松弛神经。情绪不佳时,听听适宜的音乐,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喜剧,苦闷顿消,精神振奋。

高血压患者的体育医疗保健方法

高血压病人大都有运动不足,因此在医生指导下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是高血压病综合治疗方法的一种。高血压病人体育医疗主要有下列方法:

体操

它能使全身重要肌肉和关节都得到锻炼。老年人做体操时,动作要缓慢和有节奏,速度要平稳,呼吸自然,扩胸运动可根据自己体力情况做几遍,跳跃运动免做。

气功

气功能降低安静时心跳次数和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身体其他部分组织对氧的摄取量,降低血中三酰甘油含量,增加心肌功能。可做卧式或坐式放松功、站桩功,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按摩头面

对手掌擦热后履于面部下部,两手中指紧贴鼻翼,两手掌向上推擦到前额,然后自前额起如梳头状向脑后按摩数次,再自前额至两侧颞部,向后至枕部,最后沿颈后向下分按至两肩转至颈前,向下按摩至前胸,如此反复按摩20次左右。

太极拳

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有良好的刺激,有利于血管放松,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慢跑和医疗步行

高血压病人宜在早晨练健身跑,晚饭后进行医疗步行,早晚坚持。运动时应严格掌握运动量,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方法,遵守循序渐进、分别对待的原则。并应加强自我监督和医务指导,如在运动中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现象,均应暂停运动。如果运动后感到自我感觉良好,食欲、睡眠正常,运动后5分钟脉率已基本上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则说明运动量适宜。

高血压的运动保健

运动是非常重要的。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要想健康绝对离不开运动。所以古希腊奥林匹克的故乡爱琴海的山上,刻着这样的字:“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

运动的影响

Montoye等对体力活动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发现,人群中那些久坐少动,缺乏运动者血压偏高,而体力活动多者血压均值偏低,高血压患病率低。BIair观察到,体力活动少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体力活动多者的1.5倍。无论动物试验还是人群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或运动可作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之一。

一般来讲,体力活动分无氧运动和需氧运动。无氧运动如举重、角斗等,这种运动只涉及有限的肌肉运动,并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降压效果不明显。需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登山等,是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大肌群运动,有明显降压作用。生命在于运动,对22项研究的回归分析表明,在方法学适当的研究中,通过规律的运动,收缩压平均降低6.4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下降6.9毫米汞柱;在中度和临界高血压患者,有报道规律的体力活动或运动可使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降低约6~10毫米汞柱;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即最大氧容量的40%~60%)就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此外,体力活动或运动对控制体重和饮酒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重要作用。需氧运动还能加强体力的耐受性。体力耐受性,为人体的一种生理状态,其强弱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癌症和总死亡率呈负相关。体力耐受性越低,总死亡率越高。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通过体力活动,增强体力耐受性,可有效地预防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规律的运动对血压的影响与运动量有关。体力活动极少者运动量增加到中等程度,例如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运动,血压下降最为显著。然而更高水平的运动量只能使体力耐受性提高,并不能进一步降低血压。Jennings等研究表明,对于缺乏体力活动的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参加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运动方式达60%~70%最大运动耐量的踏自行车训练,血压下降10/7毫米汞柱,每周7次的同样运动仅使血压下降略有增加,为12/7毫米汞柱,而体力耐受性的增加明显高于每周3次运动者。体力活动或运动降低血压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长期有规律的运动降低动脉血压可能是由于心排出量和(或)总的周围血管阻力下降所致。其可能的机制包括: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