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发展和原始瓷的创烧
奴隶社会的重点工艺品种为青铜工艺,但青铜制品用料贵、产量少,主要供社会上层少数人享用且多作祭祀中的礼器。生活日用品的使用上,从全社会看,陶器的生产仍占有很大比重,制陶工艺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在偃师二里头遗址中铸造铜器的作坊附近有制陶和制作骨器的作坊同时存在。早商晚期,今河南商城城垣遗址外也同时发现有制陶和铸铜作坊,仅其中一处制陶作坊遗址,分布面达1万多平方米,有窑炉14座,窑址堆积着大量陶坯和陶器残片,大多为盆、瓮、尊、豆等泥质灰陶。在郑州商代遗址发现有专烧陶盆和陶甑的窑场,同期的邢台遗址发现有专烧陶鬲的窑场,这说明当时不仅各手工艺行业之间有了分工,在制陶业内部也已有了分工。
在陶器品种上除原有的灰陶、黑陶、红陶及南方的印纹陶外,在商代,创烧成功刻纹白陶和釉陶,并使釉陶发展成原始瓷器,这在陶瓷工艺史上是个很大的贡献。
这一时期制陶主要有轮制和模制,对少量不规则器形或足、鼻、銎等附件也仍用手制。青铜的冶炼得益于制陶和窑炉的发展,但青铜工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反过来促进制陶业和窑炉的发展。商周时期的窑炉多为馒头型窑,已由窑室、窑箅、火膛、支柱和火门等几部分组成,窑室底径为1至2米,这种窑炉最早在郑州洛达庙遗址就有发现,时间相当于夏代,至商周不断完善发展。春秋时期在山西侯马遗址发现的几座陶窑不仅火膛加高,火道加长,且烟道设置在窑身的后方,已看出向战国时期陶窑发展的趋势。
陶瓷工艺的品种与艺术特点
灰陶灰陶由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发展而来,在从偃师二里头到春秋时期遗址发现的陶器中灰陶约占90%以上,灰陶主要有用于日用器的泥质陶和用于炊煮器的夹砂陶,灰陶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胎质较硬,经久耐用。很长时间内,日用灰陶器在造型上除细节外没有很大的变化,形制的增加和消失也不明显,多从实用功能考虑没有出现青铜礼器那种浓厚的神秘气氛,主要器形有鼎、鬲、罐、甑、尊、盂、豆和觚等。早期鼎较多,后期鬲多鼎少。灰陶的装饰从二里头文化和早商出土看,绝大部分饰有篮纹,方格纹和绳纹,同时有部分陶器在磨光的器面上拍印上一些叶脉纹、云雷纹、涡纹、圆圈纹、花瓣纹等,而在少量精制的簋、盆、豆等器物上装饰有饕餮纹、夔纹、人字纹、石雷纹、涡纹、乳丁纹等与青铜器相同的纹样,可能是由于青铜器不多而用,陶器代替作祭祀之用。到殷商和西周时大部分灰陶器的装饰为粗略的绳纹,前面提到的制作较精并饰有饕餮,云雷纹样的陶器极少见,这和当时青铜产量增多以及白陶的创烧成功有关,到春秋时期灰陶器的装饰更趋简单,多为粗绳纹和瓦纹。
白陶一种胎质呈白色的陶器,最早在二里头早期文化层中就有发现,早商时期在黄河中下游很多遗址中也有发现,到殷商时制作工艺已经成熟并以安阳殷墟出土最为精致,但在同时期出土的陶器中仍占极小的比重,白陶表里都呈白色,经科学鉴定胎土成分已非常接近瓷土,烧成温度在千度左右,由于白陶洁白晶莹且产量少所以主要为上层阶级所占用。器形主要有、觯、簋、卣、碗、盆等。装饰华丽,器形和装饰都明显与青铜礼器相似,白陶到西周后少见。
釉陶和原始瓷器釉陶是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创烧于早商晚期。瓷区别于陶最主要的是要使用不同于普通粘土的瓷土,瓷土主要成分为高岭土,其二要保证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烧成,这样才能保证瓷土中各类化学成分充分瓷化,其三要施釉。商周时期由釉陶发展成的原始瓷器已基本具备了瓷器的形成条件,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找到了这种含铁量很低,含杂质很少的原始瓷土,同时发明了用石灰石粘土配制而成的石灰釉涂抹在坯上,烧成具有光泽的薄壳,由于石灰石粘土中也含有铁质,故烧成后釉色多呈黄绿色和青灰色。商周时期原始瓷器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内都有发现,尤以长江以南地区的发现为多,发展也较快。原始瓷器的形制主要有尊、钵、罐、盆、簋、瓮、豆、瓿等。装饰除少数素面外,多饰有方格纹、叶脉纹、锯齿纹、篮纹、弦纹、云雷纹、乳丁纹、网纹、圆点纹等。
印纹硬陶新石器时代起源于长江以南地区的印纹陶在进入商周后发展很快,印纹硬陶胎质比一般泥质和夹砂陶细腻,烧成温度又高,成器后胎质坚硬,扣之有声,由于其含铁量较高,烧成后表里多呈紫褐色或灰褐色。在江西清江吴城早商晚期遗址中出土的印纹硬陶器,品种增多,烧成温度和质量比以前均有很大提高。印纹硬陶至西周后更为兴盛,形制多为瓮、坛、瓿等,纹饰有云雷纹、方格纹、折线纹、叶脉纹等。印纹硬陶仍主要在长江以南烧制,并常和原始瓷器同时出土,在春秋时甚至发现有同窑烧制的。
建筑用陶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商周遗址中出现了很多用于建筑的陶器,大多为泥质灰陶器,最早在偃师二里头晚期早商遗址中,在当时宫殿夯土基址内就发现埋有互相套接着的供排水用的陶水管,每根长约42厘米,口径约14厘米,壁厚1厘米左右,两端有粗细,可供套接。商代晚期还出现分叉的陶管,可使纵横两条水管作丁字形相交,到西周时期除陶管外又增加了宫殿顶部使用的板瓦、筒瓦和瓦当等建筑物构件,春秋时期更发现有少量长方形的薄砖。板瓦和瓦当除素面外还有较粗的绳纹、双钩纹、方格纹等。
除以上日用与建筑陶器外,奴隶社会各代都发现有或多或少的陶器雕塑,其中以早商的发现为多,造型有龟、蛙、羊、鸟,稍后又增加虎、猪、人像等。殷商至西周这类动物陶塑相对减少,可能与这时大量使用玉雕有关。
春秋晚期制陶工艺有新的突破,创烧了暗纹陶和彩绘陶并在战国、秦汉时形成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