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二、民居文化

街头巷尾闹声闻

中国的城市很早以前就有整齐的街区,并形成主次分明的方格形道路网。这显然是经过规划的。

战国起城市中实行棋盘式分割,民居坐落于这些棋盘格中形成“里”,北魏以后又称“坊”。早期将坊间道路称为“街”,坊内道路称为“巷”。汉代将城市干道称为“街”,居住区内的道路为“巷”。里坊制废除以后,街巷制的城市蓬勃发展,沿街设店、建宅,十字路口建起市楼或钟鼓楼这样的高大建筑,甚至于跨街建牌坊。这时,繁华的街景随之出现。

昔日的建筑反映了当时的民间宗教及宇宙观。简单说来,这个宇宙观就是:上有一个天上仙境,下有一个阴曹地府,而人们生活的现实空间便位于仙境和地府中间。这直接反映在建筑布局中,春节庆祝活动则间接反映了这种宇宙观。

春节庆祝活动大致可分为祈福和避邪两部分。因为人世介于天国和地府之间,是中性的境地;所以神仙常来巡狩,而不安分的妖魔厉鬼也经常出没骚扰。在新年来临的关键时刻,居住在神鬼交往之地的人们就要举行迎送、祭拜酬谢神明的仪式,来祈求神明保佑新岁,并渴望借神力逐鬼驱魔。

旧时聚落有完整的防御体系,村镇外围有社公、土地庙等祭祀守护神,这种社区防御在村落的周围划定了界线。春节前夕,人们都先祭拜社公和土地庙,请社区守护神再接再厉,于新年负责巡行辖区,驱逐鬼怪,保佑合境平安。

村落街巷口通常都有拱门,巷道折冲处则设石敢当,这些是防鬼的层层关卡,借以保佑街巷内商家和民宅的平安。尽管如此,人们相信还是有鬼会乘虚而入,所以要将晦气消除。有些地区的人们在除夕夜深人静时,用石灰粉在路面画上弓矢,称为“射祟”。

人们认为流浪汉、乞丐、强盗等是现世中鬼的模拟对象,过年时对乞丐的态度就反映出对鬼的态度。旧时中原一带过年时,常见乞丐牵着头部蒙上蒲包的幼童,蒲包剪个小孔,露出口鼻:又用石灰在蒲包上画个老鳖,写上“王八”二字。这对搭档一起沿街乞讨,称为“收晦气”。沿街商户与住家为图来年吉利,都会送些财物给他们。若是送钱,一定要有“八”数,如8文钱、80文钱等。乞丐在收到财物后,要唱一两句吉利词再离去。人们相信,善鬼受人祭祀,显了灵,就可转格为神。

街道的空间是流动的,“气”运行其中,流动的“气”可以带来生机,驱散“晦气”,所以过年时街上各种庆祝活动不断,借以“吐故纳新”。

除去晦气后,还要迎吉。旧时人们相信天国浩大而法力无穷。古人模拟政府组织,想像天国也有一套官仪,皇宫苑囿皆备。天神代表人的品性中最善良、最优美的一面,并拥有超人的全知全能。而神仙则能借“下凡”方式,掌管人间与阴间的大小事宜,视情况赐福、解厄、赦罪。

在一年的开头举行欢迎神仪式是极其必要的。有些地方从年初一到十五,请戏班子天天演出,表示对神的尊重。正月初一,戏班子要游行街巷,并抬着十二个描写忠孝故事的纸制亭阁,由仪仗队前导,列杆数根,上挑花胜。途中观看的民众争相攀折花胜,还要念着吉祥话。人们认为,抢来的花胜就代表了天上的神明的恩赐;带回家去,就是带回了神赋予的吉祥。而一路伴随着戏班的锣鼓游行,也可以带来一整年的平安和好运。

旧时的城镇或大型村落,都设有戏台,有的戏台和宗祠在一起,有的则和庙宇在一起。戏台属于旧时的公共建筑,对迎送、祭拜酬谢神明具有重要意义。

阖家团拜祭祖诚

厅堂是传统民居的中心,是民居建筑中最高大宽敞、装饰最好的空间。春节的家庭庆祝活动大都集中在自家厅堂举行。厅堂中的祀神祭祖是春节家庭庆祝活动的重点之一。

奉祀神明,是因神明能洞察秋毫,明辨是非,保护清白。祭拜祖先,是认为人是永生的,死后并非化为乌有;生者是魂魄的结合体,而死者是魂魄的分离体。这是一种原始宗教信仰,世界上的大多数民族都走过这一历程。古代埃及法老王,也是相信人死之后,自己在人世间的种种生活原貌可以继续存在,灵魂可以自由往来。

中国人认为人死后魂气归于天为阳,而形魄则归于地为阴。死去的先人精神仍然存在,并依世俗生活方式存在于鬼神世界。神鬼与活人一样有衣、食、住、行之需,阳间后人应负责供应过世先人的物质需求。只有满足了过世先人的需求,才会得到保佑。假如祭祀物质十分丰富,祖先还可将多余物质与其他神明分享,使神明庇荫后代得福、得财、得运。

祖宗牌位设在厅堂正中,有多种陈设方式。一种是在厅堂中间用飞罩或落地罩的形式,将厅堂分为前后两部分。“罩”是一种视线未被完全阻挡的隔幕,以之衬托祖宗牌位,有如戏台的帷幕,可烘托出庄严神圣的效果。还有一种陈设方式是将牌位置于墙正中的壁龛中,有的壁龛做得较大,壁龛四周用石灰塑成凹凸状装饰,或以木料雕刻装饰。壁龛下方的前缘,还做成突出的形状,像是舞台台口般,也是烘托气氛的表现。

祖宗牌位下方是既高又大的神龙案桌,神龙案桌的前方是大条几,大条几前方是八仙桌,八仙桌两侧各放一把靠背椅。这是厅堂家具摆放的常见形式,当然,也因各地、各家经济情况和习俗的不同而有变化。

祭祀时,家庭成员的站立要严格按照昭穆之制的原则排列。其顺序是:父居中,左则(东侧)从里至外依次是长子、三子、五子等,右侧(西侧)从里至外依次是次子、四子、六子等。长幼有序,伦理分明。

祀神祭祖于除夕夜通宵达旦举行。中原一带过了初一的四更就忌声响,五更祭神时不能喧哗,讲话必须悄声细语。等到迎神飨厨时,大家都要屏住呼吸,捕捉寂静中的一丝声响;一有声响,就代表神明或先人来动勺飨厨了。此时若闻鸡鸣,则是吉祥的表征,预示来年六畜兴旺。

心悦意恭事灶君

院落是家庭内部的开敞空间,有严格的私密性,但同时又在上天的完全监视之下。春节期间在院落中举行的活动都是家庭性的。由于正值寒冬,所以院子中举行的活动较少。江苏一带,除夕夜有在院内画米囤的习俗;用石灰粉在地上画上粮食囤,周围画上戟矢或元宝的形状以祈年禳灾。

有些地区在除夕夜举行“跳火”:在庭院中燃起火,把旧扫帚丢到火里烧掉,象征除旧迎新。妇女要把催尘杆上的绑扎用品丢在火里一起烧掉。“催尘杆”是腊月二十四日前后用甘蔗叶或稻草在长竹竿上绑扎,拂扫房梁上灰尘的用具;烧了之后便意味着彻底除旧。然后阖家老少口中念着“今年好过年”,再依长幼之序挨个跳过火堆。之后再将取暖用的小烘炉和火笼拿来,置炭火于其中取暖。口中念“夹金又夹银,新年都有春(存)”等吉祥语,再拿回卧室,小烘炉藏床下,火笼置床上,据说能祛魈驱祟。

厨房也是新年庆祝活动的重点之一。旧时的厨房除炉灶外,要堆柴草、储粮食、摆水缸,因而空间不小。在厨房卜年是四川东部的习俗:大伙在除夕夜人静时掏净炉灰,安上铁锅,将锅内仔细擦抹得干干净净,盖上锅盖。年初一清晨再打开锅盖看,看看锅里有没有多出器物,以出现器物的种类和多寡来占卜这一年的时运和收成。

迎新灶则是普遍流行的风俗。人们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行当都有一种神掌管,掌管厨房的神仙就是灶王爷。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要烧掉旧的灶王爷画像,表示送其回府,称为“祭灶”或“辞灶”。除夕夜时,再于厨房准备香灯、点燃楮锭,于厨房门口放鞭炮,叫“接灶”。随即郑重贴上新的灶王爷像,神像两侧还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地报平安”之类的对联。贴好了神像,还要继续焚香、燃烛,有的地区还以米粉丸祀灶神,直至初五。

除了在厨房中布置灶王爷神像,北方有的地区在厨房水缸旁墙上贴“缸鱼”的年画。画中心是一条金鳞的黑鲤鱼,背景为深绿色,有的还画上荷花:如此当打开水缸盖时,水面便会映射出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缸水的微波,使人感到鱼在水中游动,构思巧妙。人们借“鱼”和(余)同音,寄托“年年有余”的愿望。

有些南方地区在除夕夜时,将水缸盛满水,又将米团制成的元宝、如意年糕和一碗堆尖的饭放入米缸;水缸、米缸外面部贴上写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的红纸,称为“缸缸满、瓮瓮满、满米缸”。等到正月初五,再开米缸观察米饭,假如碗中见水,意味着新岁多雨;假如米饭变干,则预示着新岁多晴天。

桃符万户迎新春

街巷的两侧是居民的住所,大门以内属于家庭的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迎送、祭拜酬谢神明的仪式是以家庭自己的力量来举行的。借神力逐鬼驱魔,是每个家庭的意愿。

大门在民居中有相当大的作用。旧时只要瞧瞧大门,就知主人的身份地位:有钱有势的人家总是铺张挥霍地修建大门,而贫苦人家则尽全力使大门不显寒碜。

大门是家庭的防御重点,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防鬼”。人们相信人死为鬼,要在地府受阎罗王审判,并依前世的修功造孽而决定超生轮回或打进地狱受罚。打入地狱的鬼代表人性恶的一面,又因鬼已通过死亡关,其超能秉赋又成为人间灾祸的源头。相传除夕和年初一是鬼的活动高峰期。

鬼和人相比,能量要大得多,但它们也有自己的活动规律和惧怕的事物。传统民居有完整的“御鬼安全系统”如大门上有铺首,做成神兽的面貌,鬼见了就想到阎罗王的武士,马上吓跑。为加强御鬼的能力,春节前夕门上还要贴桃符或门神,对厉鬼来说等于加派重兵防守。为防万一,门内还有影壁或屏门等设施,可将厉鬼完全阻挡在门外。

人们同时又要欢迎神明进驻,所以大门的喜庆装饰又特别多。鬼并非都是坏的,因为人都会死,长辈亲人死后也会成鬼,都将转为祖灵。春节期间,大门的喜庆色彩特别重,张灯结彩,春联门钱,一方面是为了讨好神明和自家的祖灵,同时也为节日喜庆增色,并向四邻炫耀。

春联的起源是悬挂桃符,先民相信鬼怕桃木,《战国策·齐策》即有“桃梗”的记载。据《山海经》描述,黄帝曾立大桃人以御凶。普通人家立不起大桃人,只是用桃木做成宽约一寸,长七八寸的桃板,悬两块在门上,并书写神荼、郁垒二神之名以保平安。五代时,后蜀地区开始流行于桃符板上写联语,至明代则以纸代桃板,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春联。所以春联不仅是喜庆装饰,也是威吓鬼怪的镇邪之物。

在门楣上张贴门签作为吉祥装饰物的风俗从宋代就出现了,当时门签的数量还与家长年龄有关。清代的门签多以红纸或彩纸剪刻,吉祥语镌于其上。门签又叫“挂千”、“挂签”、“挂钱”。一般门签长一尺,宽七寸有余,四周镌有图案,一个门签上写一个字,组成“五谷丰登”、“吉祥有余”之类的吉祥话,门签的下面呈穗状。若是门上贴了五张,中间多是“寿”或“福”字。

春节期间还有挂门钱的习俗。“门钱”是用五色纸镌剪成一串串铜钱的式样,年初一清晨悬挂在门楣上,迎风招展,表现了主人祈望新年发财的愿望。这在钱庄、店铺、旅栈、手工业作坊等处最常见。

旧时的春节,从街道到家庭,有戏看、有游行、有祭祀、有家宴,到处是张灯结彩的喜庆气氛。传统的建筑空间为传统庆祝活动提供了适当场所,而传统庆祝活动又充分凸显出传统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的空间功能,彼此相得益彰。因此,传统民居是和旧时的生活方式融洽无间的。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