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公元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民县)人,性格粗猛,有谋略,喜欢结交豪杰。年轻时曾游历羌人居住的地方,广泛结交羌族统治者中的“豪帅”,后来董卓归耕故里,有一些“豪帅”愿意归附他,皆来投奔,董卓宰杀耕牛与他们饮酒作乐。这些“豪帅”感激董卓的盛情款待,回去后,征集了千余头杂畜相赠。董卓因此获得“健侠”的美名。
1.运逢时会,拥兵一方
董卓生活在东汉末年。这时期的东汉王朝内外交困,矛盾重重,已经濒临衰败的地步。统治集团的内部外戚与宦官的争权斗争愈演愈烈;轮流当政的外戚宦官竞相压榨农民,加上连年灾荒,迫使农民到处流亡,烽烟四起,反抗朝廷;西部羌人反抗王朝的斗争也日益加剧。
董卓居住的地方,正与羌人为邻,历史上多次发生羌人反抗王朝的斗争。其中反抗规模较大的是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大部分羌人进至河东、河内,迫近洛阳。战争延续12年,所耗战费达240多亿钱。顺帝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以后,凉州、并州和关中的羌人,又相继发动反抗斗争,战争达10年之久,所耗战费达80亿钱。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以后,西部羌人又相继起来反抗东汉王朝,它和各地的农民暴动相呼应,危及东汉王朝的统治。
东汉王朝面对难以应付的西羌,看中了在羌族中很有声望的董卓,企图利用他来对付羌人的反抗。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邵(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良家子被选为羽林郎,跟随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攻打并州羌人。因屡有战功,晋升为郎中,赐缣九千匹。董卓将这些赏赐毫无保留地分给下属士卒。后又调任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已校尉。后又升迁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中干元年(公年184年)二月,以黄巾为标志的农民起义军在全国7州28郡同时揭竿而起,天公将军张角、弟张宝、张梁领导的钜鹿黄巾起义军,是起义军的主力。东汉朝廷先派涿郡大姓卢植率兵镇压起义军,被张角打败。后又派董卓为中郎将率兵代替卢植前去镇压起义军,也被张角击败,因而被免官。朝廷派皇甫嵩代董卓进攻钜鹿黄巾军。
这年冬天,北地(今甘肃灵武一带)先零羌和艳罕(今甘肃夏县一带)、河关(故城在临存西)的汉人,群起反抗汉廷,一直拥立羌人北宫玉、李文侯为将,杀死朝廷命官护羌校尉冷征。又推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地带)汉人边章、韩遂为头目,让他们专管军政,杀金城太守陈懿,烧毁州郡官府。第二年春天,边章、韩遂以株讨宦官为名,率领数万大军进入三辅,侵逼园陵。在万分危急之际,汉灵帝又下诏任董卓为中郎将,辅助左车骑将皇甫嵩征讨边章、韩遂。汉军在望垣硖(今甘肃天水西北)北被羌军围困、粮食断绝,皇甫嵩等皆遭惨败,惟董卓全师而还,屯军扶风(今陕西兴平一带),受封为侯。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韩遂杀边章、北宫玉、李文侯,拥兵10万,进占陇西,又破汉阳,扶风司马马腾率兵与韩遂联合,推狄人王国为主,攻掠三辅。朝廷又以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共同击败韩遂、马腾。从此,董卓在关西名声大震,势力倍增,成为关西军阀的首领。
2.视军如命,得机进京
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朝廷征召董卓为少府,命令他把军队交给左将军皇甫嵩。董卓上书说:“凉州叛乱没有平息,敌寇还没有消灭,这正是我为朝廷出力效忠的时刻。将士们要报答恩德,纷纷拥阻臣车,恳求留在军中,致使臣不能上路,我只得履行前职,尽心抚慰将士,为国效力于战阵之中。”中平六年,又征召董卓为并州牧,命令他把军队交给皇甫蒿统领。董卓又上书说:“我领兵10年,老少将士,相互亲近,历史长久,他们感激我的培养之恩,愿意为我效命,我乞请率领军队列边陲效力。”
董卓自恃手中有一支强悍的军队,又有显赫的战功,胆量和野心也越来越大,居然敢于两次上书违诏,拒不就职。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又窥测到朝廷已将他视为威胁,是想以升任官职笼络他,解除他手中把握的军权。军队是董卓起家之本。要施展阴谋手段,实现政治野心,他要靠军队做后盾,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多年经营积蓄起来的武装拱手交给别人,于是他率领大军进驻河东郡,以观时变。
东汉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外戚与宦官的斗争由来已久。汉和帝10岁即位,窦太后临朝,侍中窦宪专权。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和帝用宦官郑众掌握的禁军,消灭窦氏势力,从此参与朝政,并被封为剿乡侯。安帝时。邓太后和其兄弟邓骘等专权。太后死,安帝与宦官李闰、江京等合谋,消灭了邓氏势力,李江等宦官专权。冲帝、质帝、桓帝时,外戚梁冀专权近20年。梁太后死,桓帝与宦官单超等合谋,消灭梁氏势力。梁冀死后,宦官独揽大权。
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灵帝为了加强京师的护卫力量,特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宦官小黄门蹇硕为军校尉,中军校尉袁绍、黄军校尉曹操诸校尉,都受其统辖,于是宦官又开始得势。皇后之兄何进,在镇压黄巾起义时,任大将军,率兵护卫京师洛阳。手中各操兵权的外戚与宦官,又形成了对峙的局面,矛盾尖锐起来了。中干六年,灵帝死,14岁的皇子辩即位,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何进当权,立即杀了掌握一方兵权的蹇硕;之后又与司隶校尉袁绍谋划杀光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他们的做法。何进采纳袁绍建议,召拥兵自重的董卓率兵入京,以胁迫太后。董卓得召,喜出望外。立即率军向洛阳进发。途中上书说:“臣认为天下祸乱不断发生的原因,是由黄门常侍张让等扰乱国家纲纪,手握王权,兄弟亲戚临州宰郡,霸占良田,夺人宅舍,致使百姓怒气冲天,妖贼四起……臣听说:扬汤止沸,不知去薪灭火,痛疽破了虽然痛苦,但比痈毒内窜侵腑脏好得多,等到没入水中再呼救船,后悔也来不及了。”多么好听的言辞!董卓俨然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大忠臣。
因密谋泄漏,未等董卓到京,宦官张让、段矫诏召何进进宫,先动手杀了何进。宫中大乱,虎贲中郎将袁术放火烧了宫门,逼迫诸宦官出宫。司隶校尉袁绍杀赵忠及诸宦官。张让、段劫持少帝及帝弟陈留王刘协逃往小平津。尚书卢植等追击不舍,张让、段走投无路,投河而死。董卓兵近京都,得知少帝在北邙山上,便率兵前去迎帝还宫。
前两次征召董卓,皆不就职,这次却为何如此迅速呢?这是因为此次是召他带兵入京。董卓料到京中一定有变,何进是要借助他的兵力夺取大权。这正是董卓早巳盼望的,一旦进入京都,就可凭借武力威慑君臣,朝中大权一举可得。
3.擅议废立,挟帝专权
董卓刚进洛阳时,步卒骑兵不过3千。他恐怕因为兵少别人不顺服,便用虚张声势之计,迷惑人们耳目。他命城内的军队趁夜潜出城门,第二天打着旌旗,呜锣击鼓,从四面城门进入城中,并宣称:又有关西兵马进入京城。就这样接连四、五日,人们不知虚实,都说董卓的兵马多得不可胜数。
董卓入京后,首先吞并了原属何进及其弟国骑将军何苗所辖的军队,又收买吕布,杀了执金吾丁原,并吞了他所辖的军队。这样,董卓的兵力大大加强,京都的兵权都操纵在董卓手中。
骑都尉太山鲍信,看见董卓怀有异志。居心险恶,曾劝袁绍趁其刚入洛阳,士卒疲惫之时击捕董卓,袁绍是个有谋而不能善断的人,惧怕董卓,终不敢动兵。后来董卓找袁绍商议废灵帝,立陈留王为帝。袁绍不敢直言反对,便托辞说:“废立是国家大事,应当与太傅商量。”此时的太傅正是袁绍的叔父袁隗。董卓当即恶狠狠地说:“刘氏的种不值得再留下!”袁绍听后并不回声,便引佩刀长揖而别,逃奔冀州去了。
典军校尉曹操,手中也掌握一部分军队。董卓任他为骁骑校尉,以示表彰,并要同他共商大事。曹操机敏过人,看到董卓凶狠,残忍,鲁莽专横,不得人心,定然不会长久,决定不与他共事,便改姓易名,偷偷溜走。
董卓没有动用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逼走了袁、曹,扫掉了这两个挟帝擅权的障碍。中平六年九月,董卓迫不及待地在朝堂大会群臣,商议废帝大事。董卓宣布:“当今皇帝昏弱无能,不能尊奉先帝教训、安定社稷、为天下之主。我要效仿商朝的伊尹、本朝霍光的做法,立陈留王为帝,如何?”尚书卢植当即表示反对,说:“按《尚书》记载,太甲无道,被尹尹放逐;昌邑王有罪过,被霍光废掉,而今皇上正年富力强,行为没有过失,不能拿前事做比附。”董卓听了勃然大怒,宣布罢会,并要杀卢植。因有侍中蔡邕相劝方得免。董卓看到废帝还有障碍,人们对何太后还寄有希望,于是第二天又召集群臣上殿议会,宣布说:“何太后逼死永乐太后,背逆妇姑之礼,失掉孝顺之德。天子年幼无知,软弱怯懦,不称君位,从前伊尹放逐太甲帝,霍光废掉昌邑王,都记载在典籍之中,大家都认为他们做得对。今天,太后应当像太甲那样被放逐,皇帝应当像昌邑王那样被废掉。陈留王有仁德,有孝行,应当马上尊奉为皇帝。”在坐群臣无人敢言。这样,一切都按董卓的意愿行事,将少帝废为弘农王,立9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为了笼络人心,掩饰一下自己野蛮、凶残的面目,在废立之后,董卓马上昭雪在宦官、外戚、士大夫争权斗争中,被宦官陷害、打击的党人陈蕃、窦武等的冤枉,皆恢复其爵位,并任用周毖、伍琼、郑泰、苟爽等很有名声的士大夫,召回遭宦官打击、逃亡在外的著名大儒蔡邕,任为侍中。不久,董卓杀了被废为弘农王的少帝,毒死何太后。通过这一系列的阴谋活动,摧垮了外戚何氏的势力,从此董卓入朝不趋,佩剑上殿,威慑朝野,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美梦。
4.贪婪凶残,祸乱两京
董卓一旦独揽朝政,即刻露出了凶残贪婪的本性。据载他为了显示威风,慑服众人,有一个名叫扰龙宗的侍御史到董卓面前禀事,只因没有解下佩剑,被他当即抓过杀死。他命令兵士掘开何苗的坟墓,打开棺椁,拖出尸体,剖解四肢,弃于道边。杀死何苗之母,抛尸园林的树丛中,又命兵士掘开何太后与灵帝合葬陵墓,将墓中珍宝劫掠一空。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他派兵士到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奸淫杀掠。当时阳城的男女民众正在社下集会,祭罢土地,宴饮歌舞。凶残、野蛮的董卓兵至,砍下男人的头颅,系在车轴上,装载着妇女财物,耀武扬威,驾车回到京城,声称攻打贼寇,大获胜利。进城后,将人头堆积起来,点火焚烧,把妇女分给士兵做婢妾。
董卓还纵容兵士在京城四处抢掠,所有官宦富贵之家的财物,几乎搜掠殆尽,就连宫中侍女以至公主,也几乎被奸淫无遗。
董卓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京城官宦民众的不满和愤怒。周毖、伍琼推荐的韩馥、刘岱、孔伯、张咨、张遨等被派往外地任州牧、郡守。这些人一到任,就联合起来声讨董卓。韩馥在冀州,孔伯在豫州,刘岱在兖州,张邈在陈留,还有袁绍在渤海郡,曹操在已吾(在今河南宁陵县西南),张超在广陵,乔瑁在东郡,袁遗在山阳,鲍信在济北,纷纷起兵,讨伐董卓,董卓见关东豪杰并起,包围京都,心里十分恐惧,不得不挟持献帝撤离洛阳,逃往长安。撤离时,董卓唆使兵士挖掘陵墓,盗取宝物,并命放火烧毁宫室、宗庙、官府、民宅,200里内鸡犬不存,只见火海烟云,一座古老繁盛的文化名都,一时间化为灰烬,成了一片废墟。
到了长安,董卓挟帝下诏,加封自己为太师,地位在诸侯王之上。从此更加为所欲为,使其宗族内外并列朝廷,任其弟董曼为左将军,封雩侯;其侄董璜为待中、中军校尉,掌管禁军。甚至其侍妾中的婴儿皆封为侯,孙女董白尚未成年,就封为渭阳君。在郧城东筑起高台,让董白乘坐金华青盖车,令在鄙城的都尉、中郎将、刺史等官吏,乘车簪笔,为其前导或护从。到台上,派遣董璜为特使,给董白授印绶。董卓出门乘坐青盖金华车,当时人称“竿摩车”。竿摩,意思是其高近天,就是说,这种车上的装饰,近于皇帝所用之物。公卿大夫谒见董卓,皆跪拜车下,董卓并不还礼。他又凭借权大位尊,随意呼唤三台尚书以下官吏到自己府中禀报政事。
为了满足穷奢极欲,他征集数十万民夫,在距长安200多里的郦县建造一座行宫,称为“郿坞”,围墙的高度与厚度与长安城相同,里面建有宫殿,富丽堂皇,珍宝锦绣,堆积如山,侍从美女,供其玩乐,积存的米谷,足供30年食用。
野蛮、凶残的董卓常以杀人为乐。有一次,董卓召集群臣宴饮,席间,拿手下兵士当着群臣的面,杀戮北地郡来降的士卒数百人。先割舌头,后砍手足,再凿双眼,最后投入大锅中煮,尚有未死的,在几案之间翻转哀号,真是惨不忍睹。在坐者吓得心惊胆战,手中的餐具部落到地上,而董卓却在那里饮食自若。
董卓专权后,施用严刑酷法,发现谁有不满情绪,就使人捏造罪名,陷害致死,派司隶校尉齐嚣登记官吏、民众中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不吏不清、为弟不顺者,尽皆杀戮,没收财产。其中冤死者数以千计,造成怨声载道,人人戒备,路上相遇不敢讲话,只能以目示意。
董卓千方百计搜刮民财,以满足贪婪之心。他下令收取秦时铸造的铜人、铜马、铜钟,及旧有的五铢钱,通通砸碎,重新铸成小钱,于是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谷价每石竟达数万钱,给民众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
5.作奸自毙,罪不容诛
董卓野蛮、凶残的行径,激起了天怒民怨,各地纷起的讨卓声浪逐日高涨。就在他的集团内部,也有人在伺机谋杀他。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中郎将吕布共同谋划诛杀董卓。此时献帝有病刚愈,借皇帝在未央宫大会群臣之机,吕布秘密布置同郡的骑都尉李肃等,带领亲信兵卒十余人,身穿卫士服装,守在宫殿侧门,吕布怀揣诏书等在那里,待董卓一到,李肃举戟刺去,董卓受伤跌于车下,口喊:“吕布何在?”吕布应声说:“有诏书在此,令讨贼臣!”一戟将董卓刺死。随后夷灭董氏宗族。长安百姓听到消息,皆弹冠相庆。
董卓尸体肥胖如猪,油脂流淌。守尸的官吏在董卓的肚脐眼插上灯芯,夜间点烧起来,像灯烛一样,足足亮了好几天。
董卓的野蛮、凶狠、残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专权的三年,是野蛮统治的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造成的祸害是前所未有的。
董卓生逢乱世,凭借豪强地主的地位和势力,结连羌族豪首,创建武装,占据地盘,名震关西。又借剿捕反抗朝廷的羌人和镇压农民起义军之机,扩展势力,终于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首领。因此,董卓十分相信军队的威力。在他看来,手中有军队,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在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时,贪婪的本性促使他觊觎皇权。朝臣中的有识之士,也有人觉察出董卓的豺狼本性与阴谋,两次征召董卓,就是要把他与军队分离,使之失去爪牙、羽翼,但为时已晚,此时的董卓羽翼已经丰满,爪牙已经坚利,已有足够的力量与朝廷抗衡,因此他拒不就职,然而何进召他带兵入京,他却毫不犹豫地前往。董卓认为机会已到,一旦进京,就靠军队的威力胁众抢权。董卓是凭着手中拥有的野蛮、凶狠、残暴著称的军队实现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的。
董卓为乱,又一次证明任用贤能是治国之本。正如宋代政治家范仲淹所说:“王者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张良、陈干之徒,秦失之亡,汉得之兴。房(玄龄)、杜(如晦)、魏(微)、褚(遂良)之徒,隋失之亡,唐得之兴。”像董卓这样的人,无论谁任用他,都要亡国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