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综述
书法,是指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书写工具,凭借着点画的组合,线条的变化和笔墨的运用而成为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它不仅起着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作用,还具有独特的情趣,无穷的韵味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欣赏书法艺术,可以启发人们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还可以为欣赏者提高书写能力和创作水平提供帮助,是书法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之一。
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对于欣赏书法艺术来说,必须先要懂得一些书法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深入领会书法作品中所包含的美学意义。
常见书体介绍
我国的书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它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可归纳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楷-行-草等几种基本字体,简略介绍如下。
1.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大小不一,笔画大多平直瘦硬,也兼有婉曲的笔画,结构平衡对称,疏密相间,呈现出古拙、天真、生动流畅的气势。从已出土的一件件甲骨作品之中,都可以感受到书法三要素,即用笔、结体和章法的流露。
2.金文。金文是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钟鼎文”。金文的笔画粗壮厚实,广泛采用了圆笔,使曲线圆畅,直线遒劲。笔画讲究起笔和收笔,充分显示出藏锋用笔的特点。结体有大小宽窄、疏密虚实之变化,尽得自然之妙。金文书法的成熟期是西周晚期,其风格是从线条、造形、笔势、章法等方面去追求圆满、和谐、协调的整体。
3.小篆。小篆相当规范,偏旁部首制定了一定的写法,笔画都是婉曲与平直的单线,两头皆圆,粗细基本不变,较圆浑,笔画之间的空距非常匀称,纵向取势,字形狭长,大小一律,布列工整,字的上半部较紧,下半部分舒展,给人以柔中寓刚、爽朗俊健的美感。
4.隶书。汉代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刻石流传下来的隶书作品很多,形式与风格灵活多样,各尽其妙,独具艺术特征的美感,深受人们的推崇与喜爱。其特点是向背分明,波磔飞动,蚕头燕尾,体势开张。
5.楷书。历史上曾有人把楷书分为两大体系,即唐碑和魏碑。
唐碑,是唐人书法承随代余绪,又多取魏晋,追迹钟王,兼有新的突破。有的讲究从端庄中求其险绝;有的从稳健中求其浑厚;有的从匀称中求其挺拔;也有的从严谨中求其凝重。唐代书法家,大都各有创新,自成一格,如欧、柳、颜、褚等各家的楷书至今仍被后世所推重。唐楷书的特点是笔画形态平稳,安详、端正,结构搭配匀称,章法清朗,整齐。
魏碑的特点是点画峻利,转折处多以侧锋取势,形成内圆外方,钩力送,撇捺重顿。结体疏密自然,纵横倚斜,错落有致。
6.行书。行书介于楷、草之间,伸缩性较大,体变也很多,它借助于楷、草的体势来运用笔法,也就是起笔如楷,运笔如草,点画应接,笔断意连,主笔沉着,连笔轻细,从而形成了俯、仰、正、鼓的各种生动的姿态。其特点是非真非草,不纵不拘,不疾不徐,用笔灵活、生动。行书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效果与其他书体比较有优势地位,一直为后人所喜爱。
7.草书。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章草的特点是字字区分,不相连绵,体势带有隶意的法式,如横画末笔上挑,左撇右捺分明,笔画连带处旋转如今草,有内涵朴厚的面貌。今草的特点是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的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即一般所称的草书。狂草的特点是用笔狂放不羁,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无迹,结体与章法布白,不受任何界格的束缚,时疏时密,时实时虚,气势磅礴,姿态万千。
通过对以上各种书体的初步了解,可以加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点画的线条美
汉字是由点画组成的,所谓点画,就是指书法艺术中的线条。线条之所以能给人美感是因为它能使人产生相应的感受,如水平线使人感到广阔、平静;垂直线使人感到挺拔、升腾;曲线使人感到柔和、流动;斜线使人感到危急和险峻。书法家利用线条的这些表现功能和运用笔墨技巧表现各种意境和情趣,引起欣赏者产生相应的情感。点画的线条美又是通过笔墨来表现的,书法家运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徐疾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等丰富变化,使点画线条富有力感和情感为美。书法用笔讲究“圆”和“涩”。圆笔就是中锋用笔,让笔芯常在点画中行,这样的线条显得饱满、结实、有立体感,能表现出充实的力度。涩笔就是人为地制造逆势涩行,这样写出的线条,不轻滑,而是沉着、凝重、苍劲,有如枯藤。
结体的造型美
书法作为造型艺术,它的艺术性不光是在于点画的线条美,还表现在字的结体造型上。人们欣赏书法的习惯,一般不会孤立地去看字的点画线条,而是按照作品中的文字内容,以字为单位逐字逐句地看下去。字的结体造型美,在整幅作品中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具备了美的点画线条,再按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组合起来,就更加美。字的结体,不论何种字体,都讲究重心平稳,点画呼应,形态变化得体。
章法的整体美
优秀的书法作品,必然是一个多样统一的整体。构成书法艺术整体美的重要因素是章法。章法也称为“布白”,实质是对空间虚实的艺术处理。谈到“虚”与“实”,书法与绘画道理相通,无墨处要有精神存在的意境,虚中有物,才不空洞,即所谓“虚者实之”;而有墨处也要有虚画之意,“实而不闷,乃见空灵”,即所谓“以实求虚”。这就是书学中常说的“知白守黑”。所谓“白”,指无墨处,即“虚、空”处;所谓“黑”,指有墨处,既“实”处。从一幅作品整篇的置阵布势来说,知白守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使整篇作品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顾盼有情、上下呼应、神气贯注,具有一种特殊的美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必须在有墨处见神采,在无墨处见意趣。也就是有笔墨处重要,无笔墨处也重要,字里行间均有笔墨,有情趣。字的空间的均称、布白与字形点画具有同等的审美价值。既然所有空间都是作品的有机部分,对线条构成、对空间的感受,都应该包括在内。这个道理无论对书写者或是欣赏者来说,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重要的。
书法章法还讲究承上启下,左顾右盼,参差变化。疏密得当,落款合理,钤印得宜,注重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清包世臣说:“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孙,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形象地说明了书法作品整体美的艺术效果。
整篇作品的风格美--何谓“风格”?具体地说,“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黑格尔《美学》)。由于书法能表现书者人格的一些特点,所以,刘熙载在《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风格就是书家的精神情感在作品中的反映或流露。由于书法艺术从形体上分篆、隶、楷、行、草等不同书体,每种书体又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再加上人的性格、气质、艺术渊源和生活阅历不同,所形成的书法作品的风格也千差万别。或古朴端庄,或清丽和婉,或高逸幽雅,或雄强豪放等等。古往今来,百花齐放,绚丽多姿,不同的风格给人不同的美感。
在书法欣赏中,欣赏者还要懂得书法作品的形式、题款和钤印。
书法作品的形式常见的有:中堂、条幅、横披、对联、手卷、册页、扇面等。
题款和钤印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款,就是在正文以外所题的字。款有短款、长款、单款、双款之分。题款的书体,字体大小,字数多少,要与正文协调,使之相映成趣。
题款之后就是钤印,书法作品的印章,有姓名章、斋馆章、肖形章、闲章等。所用印章的大小要适度,力求与正文和款识相协调,才能增强书法作品的美感。
书法名作欣赏
《张迁碑》(东汉、隶书)
《张迁碑》,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立。明初在山东平县出土,现存山东泰安岱庙。碑阳字15行,行42字,碑阴刻捐钱人姓名及钱数。汉隶中有方笔圆笔之别。此碑以方笔为主,笔画的起止处和转折处呈方有棱角,外貌丰满而润泽,内含骨力且有涩进暗转之妙。结体“因字立形”,其形或长、或扁、或大、或小,极富变化。在名碑林立的汉碑群中,此碑对后人影响甚大。欣赏整幅作品,给人以浑穆古抽,凝重雄强之感,为众多的习书者所推崇。
王羲之《兰亭序》(晋代,行书)
晋代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高峰期,篆、隶、楷、行、草各种书法均已具备。被后人尊为“书圣”的王羲之(303-361)就是这时的代表人物。他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此帖是作者和友人们的修契时所作诗集的序言。全帖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开始较规矩,愈后愈随意。可以想象当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兴会的环境气氛。字里行间流露出书家悠闲自然、潇洒飘逸的精神风貌。整幅章法十分和谐,帖中的行距或字距都不尽相同,或长或短,或直或曲,或大或小,或正或斜,变化颇多。字形有长、短、方、圆、三角形、梯形、多边形错综排列,又能连接呼应,毫不断“气”;每字的笔画流美遒劲,顾盼照应。帖中的20个“之”字、7个“不”字,写法各异,为人们所称道。可惜此帖原迹已殉葬唐太宗的昭陵,现在见到的只是唐人的摹本。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唐代,楷书)
颜真卿(709-785),世称“颜鲁公”。其为人忠烈耿直,安史之乱中为盟主抵抗叛军,德宗时劝谕李希烈,不屈而死。他传世碑帖有七十多种,是“颜体”的开创者,书坛革新领袖。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位划时代人物。
《多宝塔感应碑》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刻。现存西安碑林。岑勋撰,颜真卿书。楷书34行,行66字。颜真卿楷书夙有名,此碑尤为人所嗜,学颜法者未有不学此碑。此碑用笔逆入平出,强调藏头护尾,使点画格外浑厚饱满,挺拔有力,刚劲外露。字形端正,两肩平齐,以正面对人,并向两侧略带弧形拙书,显得端庄雄伟。章法上字距、行距紧凑,更显得充实茂密,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