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人濒袭
此后一年之间,该地区共发生26起“飞人”事件。某机场的5位飞行员曾看见“飞人”在俄亥俄江面100米左右空中以100公里左右的时速飞翔,翅膀静止不动,表面上看不出它在用劲。当它飞越机场时,这5个人发觉它的脖颈特别长,而且不断地向左右两侧扭动头部,仿佛在仔细观察整个地区。当飞行员找来一架照相机跳上一架飞机企图截住怪物拍摄时,“飞人”已在河边消失了。
神秘的“飞人”,又给人类留下一个神秘的谜。
令人恐怖的蝙蝠
1963年11月在英国肯特地方的海岸曾出现了“蝙蝠人”。目击者是3个男人和2个少女。
当他们几个人来到丛树茂密的山德木格公园附近的时候,在前方树木之间,有一个黑影踉踉跄跄地出现了。
这个怪物全身黝黑,奇怪的是看起来好像没有头似的。这一点与1915年在葡萄牙曾经有人看到过的“无头天使”极为相像。并且,那怪物身体两侧长着和蝙蝠一模一样的翅膀。当它张大翅膀的时候,便无声无息的飞上了天空。目击这情景的5个人吓得魂飞魄散,头也不回地逃走了。
早在1880年9月12日,美国纽约柯尼岛上空也曾出现过莫名其妙的怪物。目击者一致报告,这个怪物是“有着蝙蝠的翅膀和青蛙脚蹼的人类”,以青蛙游泳的姿势在300米高空上飞行着。
日本从前也有有翼天狗的传说,这是否也是出现的蝙蝠人呢?
有人认为,这是电离子喷射装置的飞羽翼,这种“蝙蝠人”乃是宇宙人。
24、鸟人是奇特的卵生人吗
一队在印尼婆罗洲原始森林里探险的探险队爆出一个惊人发现,他们在森林里找到了一个被遗忘的史前人类部落,并发现这个部落的婴孩全部是由卵生孵化出来的。
鸟人
探险队领队、西德人类学家沃费兹博士和他的10名探险队员为了研究原始部落生活,来到婆罗洲的热带雨林探险。当他们来到一处山脊,正要步入下面的山谷时,忽然,头上的大树上传来一阵尖叫声。只见在树枝上,一些全身赤裸的怪人蹲在一个个用树叶青草砌搭成的巢穴内,目不转睛地望着他们,并不时兴奋地像鸟雀般吱吱喳喳叫个不停。过了一会儿,约有20多个怪人从树上爬了下来,慢慢地向探险队员们走来。
据沃费兹博士回忆说,这些怪人大约只有1.2米高,看来十分原始,样子虽然像人形,但却有着鸟雀的个性。它们只有一颗大牙,就像象牙一样,从口中凸了出来。它们来到探险队的面前,既不害怕,也没有显示出敌意。
这些“鸟人”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还不时用它们那鹰爪似的手,拿出一些大蚯蚓来,请探险队员们吃。
“那些蚯蚓正是它们的主食。”沃费兹说,“它们将它送给我们,就是作为一种友善的表示。”接着,这些“鸟人”带领探险队员们来到它们的家——一个建设在几棵大树上的巨大平台。
孵蛋
当探险队员爬上平台,立即看到一幕惊人的情景,一群大约30多个女人“鸟人”,正各自坐在一枚白色的大蛋上,进行着孵化。
沃费博士说:“它就如我们的育婴室一般,那些女‘鸟人’就坐在那些蛋上,使它们保持温暖。在其中一个角落,一个婴儿用它那只长牙将蛋壳弄开,破了卵出来。”
探险队怀着惊奇的心情在那里观察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那些女“鸟人”在怀孕6个月后便生下一枚大蛋,跟着它们再把蛋孵化3个月。直至婴儿出生为止,9个月的孕育过程才告完成。这时,做母亲的就和常人一样,用母乳哺育婴儿。
当探险人离去的时候,那些卵生的“鸟人”送给他们很多蚯蚓,还发出鸟鸣的声音欢送他们。
奇怪的“鸟人”,奇特的卵生人,又留给人类一个不解之谜。
二、人体之谜
1、人的相貌之谜
人类的相貌为什么会各有差异?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塑造人类相貌的主要原因,而性选择也是许多相貌特征产生的结果。例如,厚嘴唇、高鼻梁、络腮胡须等脸部特征,在一些种族、部落中被视为一种美,具有这些特征的人容易找到配偶,有更多的机会留下后代,于是这些相貌特征在人群中逐渐普遍化。
分子进化说
近年来,另一种理论正在崛起,这就是“中性突变漂变学说”,又称“非达尔文主义进化学说”。英国的科学杂志《自然》首先刊登了一位叫木村资生的日本遗传学家题为《分子水平上的进化速率》的文章,随后,美国的两位科学家雅克·金和托马斯·朱克斯,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也发表了《非达尔文主义进化》一文,于是,以“中性突变”为基础的分子进化学说逐渐形成。
这个进化学说认为,从分子水平来看,大部分基因突变对于生命体的生存既不会产生有利的效益,也不酿成不利的后果,因此,这类突变在自然选择中是“中性”的。在过去的亿万年中,生物体内的基因不断产生“中性突变”,它们不受自然选择的支配,而是通过随机的偶然过程在群体中固定下来,或是被淘汰,结果就造成了基因和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实现了分子的进化。
相貌后天字
美国的R·伯威斯迪教授在机体运动学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理论,他认为人的相貌具有“可塑性”,换句话说,人们的相貌是后天“学来的”,而非天生的模样。
按照伯威斯迪教授的理论,婴儿连眉毛怎样“放置”都是从周围的人那里“学”来的,嘴的形状也是如此。伯威斯迪在研究中发现,人嘴的形状要在恒牙全部长成后才能最终定型。对大多数人来说,嘴的形状在青春期才确定下来,在这之前,完全可以受周围人的影响而改变。
伯威斯迪教授的这一理论如果成立,将给一系列学科带来重大影响。行为遗传学家认为,如果人的相貌能通过后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并最终遗传下去,那将是对经典遗传学的一个有力挑战。而医学界和心理学界也将从中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根据这一理论,所有婴儿出生后五官的大小、位置、形状等都是不确定的,它们取决于在以后的环境中“学”的情况。
2、人体为什么能自燃
人体自燃是指人体内部突然自发燃烧,将人体烧为灰烬。古今中外,对人体自燃现象都有过报道。
关于自燃的报道
1950年10月的一天,在英国伦敦街头,有一对正在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并肩而行。突然,在女青年的胸前和背部喷发出熊熊火焰,把她的头发和脸部烧焦了,以致死亡,可与她并肩而行的男青年却没有被烧死。
1951年7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得堡,一位肥胖的老妇人坐在软椅上,突然身体自燃,立即化为灰烬,地面上只剩下几个烧得变了形的发卡、几小块焙干的椎骨、一个已缩成棒球大小的头骨和一只完好无缺的左脚。而在这老人边上的报纸和亚麻布却完好无损。
1966年1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波特城,一位老人正在自己家的推车上坐着,突然自燃,整个人体除半条腿外,全部化为灰烬,可老人所坐推车支架下的胶垫却完好无损。
人体自燃的解释
人们发现,在人体自燃的时候,往往周围的易燃物却完好无损。按照一般常识,将人体化为灰烬需要相当高的温度,绝对足以点燃周围的易燃物,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人体为什么会出现自燃现象呢?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自燃与体内过量的可燃性脂肪有关,如果体内积累过多可燃性脂肪,到一定时间,就会自发燃烧起来。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种比原子还小的“燃粒子”。当“燃粒子”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有可能引起自燃。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自燃可能是由于体内磷积累过多,形成一种“发光的火焰”。到了一定时候,火焰就转变成燃烧的大火,从而把人烧成灰烬。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内存在某种天然的“电流体”。这种“电流体”到了某种条件具备时,可能造成体内可燃性物质的燃烧。
科学家们对人体自燃现象各持己见,但却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让人信服。因此,人体自燃现象仍是一个谜。
3、人为何能由高变矮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是由矮长高,由孩童走向成年。如果说一个人的身高会从高变矮,那只是神话传说中的故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他斗法时既能变成巨人,“顶天立地”;又会变小,小得几乎让人看不见。然而,现实世界中却发现过人由高变矮的奇怪事例。
生长逆转
60年代,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城,有位年仅15岁的姑娘,名叫安达尼娜·达密尔,正在青春发育时期,突然得了一场怪病,身体不断缩小、变矮。仅3个月时间,她的身高足足缩短了1/3,甚至说话的功能也随之减弱,最后竟像3岁娃娃那样“奶声奶气”了。
这样的怪事在我国古代也发生过。宋代科学家沈括写《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个曾在颖州做过官的吕缙叔,突然得了一场大病,身体就逐渐缩小,后来和小孩大小差不多了。古书《太平广记》记载,有个叫魏淑的人忽然患了一场异病,身体日见变矮,不到一年就形如婴儿了,不能坐立和说话,只能由其母亲和妻子抱着度日。
生长逆转原因
对于这种生长逆转现象,有关专家认为,可能是由于病人的脑垂体激素停止分泌的缘故。脑垂体激素停止分泌造成对人体蛋白质合成起重要作用的酶失去活性,从而使蛋白质合成迅速减少,于是从体表组织细胞就开始萎缩。人体长高是由于人体组织细胞大量增生带来的,一旦人体组织细胞萎缩,人的肌肉、皮肤也会随之萎缩。但至今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难道已长成的骨头也能变短吗?
1982年,美国发现一个越长越矮的妇女。她18岁时身高为151厘米,她30岁时身高只有132厘米了,12年中缩短了19厘米。她43岁时身高又降了12.95厘米,以后下降速度更快了,50岁时身高只有111.8厘米。在此期间,她全身骨痛,并多次骨折,脊柱也前凸。最后她全身挛缩,50岁时体重只有34千克。她患的是代谢性骨病,也就是成年型磷酸酶缺乏症。这是一种遗传病,极为罕见。主要是脊椎距离变窄,故躯干缩短;大腿弯曲,故下肢变短。
古今中外所报道的越长越矮的人,是否都患同一种病呢?恐怕不一定是这样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由高变矮的呢?这仍需有关专家进一步探究。
4、多胞胎之谜
在人类遗传学领域,还有许多个迷团需要解开,其中包括双胞胎与多胞胎的遗传机理。
双胞胎的生产
前苏联一位科学家通过研究指出:每80个产妇中会有一个生双胞胎;再往下推算,每80个双胞胎生育中,就会产生一个三胞胎;而80个三胞胎中,又会有一个四胞胎,以下依此类推。然而,随着医学界运用激素来治疗妇女不孕症的普及,妇女一胎多生的机率大大增加了。
双胞胎的遗传
在一胎双生或一胎多生中,有一部分属于同卵双生、多生,另一部分则属于异卵双生、多生。一般同卵双生、多生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没有家族史。而异卵双生却往往是代代相传的。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位叫玛丽娅·英雷拉的妇女,于1984年7月3日在医院生下了她的第10对双胞胎,这一年她42岁。从她13岁生下第一对双胞胎起,至今已有20个孩子了。令人称奇的是,她的母亲一生中也生过10对双胞胎,玛丽娅·英雷拉就是其中惟—一对孪生女中的一个,而她的孪生妹妹也生了双胞胎。
异卵双生与多生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认为异卵双生或多生可能与父亲的遗传有关。1914年有一例报道:一个俄国农民与第一位妻子生了4个四胞胎、7个三胞胎和6对双胞胎,又与第二位妻子生下2个三胞胎、6对双胞胎,加起来,这个人共有67个子女。另一则报道说,某男子本人是双胞胎,与其妻子生了9对双胞胎,而其妻后来与别人结婚生下6个单胎的男孩。这些例子意味着异卵双生或多生的遗传因素可能源于男方。
决定因素
也有人认为,父亲的遗传因素并不重要,倒是母亲对生双胞胎或多胞胎起决定作用。最新资料表明:生过同卵双胎的妇女并不比别人更有可能再生同卵双胎;而生过异卵双胎的妇女再生双胞胎的可能性为一般人的两倍。
为什么有些妇女易生异卵双胎呢?确切的原因和机理还是一个谜。
有人认为,生异卵双胎的先决条件是这些妇女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雌激素,过量的雌激素促使她们排出双卵,而雌激素的分泌控制又是由家族中女性遗传的。但这仅仅是猜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5、少年为何得“老衰症”
目前科学家对早衰症的病因仍众说纷纭,没有一定完美的解释,这依然还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哈金生——吉儿福德早衰综合症
1982年4月,上海伤残儿童康复中心收留了一位年仅9岁的弃儿,然而他却长着一副老人模样:头上没有一根头发,光秃的头颅上静脉清晰可见,眼窝凹陷,眼球稍突;鼻子的轮廓干净利落,像用刀削出来似的;嘴唇薄;耳朵相对较大,显得扁而长;瘦削的脸上带有老年性色素雀斑。身体瘦弱矮小,皮下脂肪很少,细细的双腿微微弯曲。
这位弃儿患的病叫哈金生——吉儿福德早衰综合症,因为这种病是英国医生哈金生在1886年第一次描述其症状的。
哈金生——吉儿福德早衰综合症患者不仅外貌呈现出老人模样,而且其内脏器官也都发生老化,易患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据报道,在美国、英国、菲律宾、意大利、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现哈金生——吉儿福德早衰综合症的患者,全世界共发现100多例。
致死基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儿童失去美好的童年而一下子走进老年期呢?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少年老人”的新陈代谢特别旺盛,每天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胃肠吸收后产生的热量远远比不上他所消耗的能量。因此有人认为,正是由于“少年老人”长时间的所吸收的热量不够消耗,妨碍了身体的发育,使全身出现了早衰和老化。
有的科学家认为,患儿们体内有一种叫“脂褐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加速体内细胞分裂,因此使患儿很快就衰老了。
有的科学家认为,正常人的脑垂体在青春期后开始释放一种致死激素,使人逐渐衰老。少年之所以成为老人,是过早释放这种致死激素的原因。
有的科学家从遗传角度分析认为,哈金生——吉儿福德早衰综合症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这种疾病是由于从父母那儿遗传来的致病基因在环境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结果。
6、人体内长异物之谜
俗语“眼中钉,肉中刺”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在人的体内容不下任何异物。下面这些人体内各种不同器官长出异物的奇特现象,实在令人迷惑不解,人们说不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
稻秧我国浙江省有一个40多岁的男子,耳朵里长出了一根长约1厘米的稻秧,其根须扎在了他的耳道深处。科学家们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他耳朵里掉进了稻粒,耳中的温度和湿度正好和稻谷发芽的条件相符,因此便长出了稻秧。但是,许多人进行试验后均否认了这种说法。
珍珠日本种子岛有一位妇女,18岁时结了婚。婚后第二年,她经常感到腹部阵痛,下身出血。她以为自己怀了孕,便去医院做检查。医生检查了多次,总听不到婴儿的心跳声,故怀疑胎儿死在母腹中,于是为她做了剖腹产手术。然而,当子宫被切开后,医生们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子宫内根本就没有婴儿,替代品竟是一颗3磅重的珍珠。面对这一奇怪的现象,医生们目瞪口呆。
石粒孟加拉国有一位19岁的少女,一天,她突然感到眼睛疼痛难忍,家里人急忙把她送进医院治疗。医生们发现,从她的左眼里每天都要掉下10多颗圆形透明、如米粒大小的石粒。
钻石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名医生曾为一名妇女做“肿瘤”切除手术,术后他发现,自己所切除的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一枚钻石。据这位妇女说,这枚钻石是52年前她接受剖腹产手术时掉进她的生殖道里的。
彩球1988年5月,马来西亚的一名10岁男孩不知什么缘故,竟从眼睛里突然流出了彩球,在三个星期里,共流出了80粒闪闪发光的彩球。医生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检查,没有任何结果,既查不出原因,也无法阻止彩球流出,真让人不可思议。
纸片在马来西亚,还有一个也是10岁的小女孩,名叫沙拉斯瓦菲。从她的眼睛里会不断地流出小纸片来,这种怪现象一直持续了3个星期。人们把她送进柔佛州昔加末医院检查,却也找不出任何原因来。据医生说,她的眼睛只要肿胀起来,就会流出如杏仁般大小的纸片来。
人类体内长异物的现象还有很多,这些未解之迷仍需有关专家和研究者们去继续探索、解密。
7.人体中会不会发生核反应
这个科学之谜,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兴趣。
来历不明的元素
早在1958年,法国斯特拉斯大学药物研究所的梅茨和哈塞尔曼等人,对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油井工人作生物化学统计,他们详尽地分析了工人们的食物成分和排泄物成分后,又有新的发现:几乎全部元素的摄入量比排泄量要大,但是其中的镁,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是263.8毫克,排泄量却是380毫克。
也就是说,镁的排泄量比摄入量多出116.2毫克。这就意味着镁的排泄量比摄入量多44%。假如这个差额是依靠原先贮存在人体内的镁来补偿的话,那么经过整整6个月的排泄,人体骨骼组织的镁就失去了80%,但是经过医学检查,结果并非如此。
生命原子转换说
那么,人体中这么多的镁是从何而来的呢?
法国的克尔符兰也对此一直进行研究。他认为,人每天的食物数量与质量都是有变化的,为了满足人体本身营养物质的需要,人的生命作用可能具有把过剩的元素转换成所需元素的功能,其中人的生命细胞质就是“原子反应堆”。于是,在1959年11月,克尔会兰向法国医学会提交了一篇题目叫《生命和原子转换》的论文,首先提出了存有这种现象的“生命原子转换说”。
为了解开那个体内多出的镁之谜,克尔符兰坚持了10年严密的科学实验。到1968年又报告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由于给老鼠的饮食中添加了过量的镁,结果使它们体内的钙和磷的百分含量跟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33.3%和34.8%,而且它们的体重还比对照组平均重了15%。
1969年,他又报道了对龙虾等的实验,得到了跟老鼠实验类似的结果。他认为,的确是由于细胞质在生物体内进行了使原子核转化的工作,使体内过剩的镁转换成磷和钙。
这些实验结果的确令人感到新奇,在生物体里,除了真正的化学变化以外,在原子核里还在不断地进行着无休止的变换。这个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生命的秘密也许就隐藏在原子核里面。
对于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科学家们正在向纵深方面探索,总有一天会彻底解开这个谜。
8.人为什么会有记忆
目前,科学家们对记忆与化学物质的关系有多种看法,但可肯定记忆与化学物质一定有关。那么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还需他们继续努力探索。
化学物质与记忆
1962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科学家用涡虫做了一个实验:每次在开灯的同时电击涡虫,重复多次后,这些涡虫产生逃避光线的反应。后来科学家将它碾成浆汁状,喂给未经训练的涡虫吃,结果这些涡吃后也产生对光逃避的反应。为此科学家们推测,未经训练的涡虫获得了某种记忆的化学物质,从中说明记忆在本质上与化学物质有关。
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大学的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大鼠放在一个有明室和暗室的笼子里,一向喜欢黑暗的大鼠喜欢躲在暗室中,多次电击后这些大鼠便开始害怕黑暗,相继跑到明室里去。科学家将这些大鼠脑子中的化学物质提取出来,注射到正常的小白鼠脑子中,结果这些小白鼠也害怕起黑暗来,这个实验证明记忆与脑子中的化学物质有关。
记忆的化学物质
那么,究竟是什么化学物质与记忆有关呢?
世界著名神经化学家乔治·昂加尔经过对受过记忆训练和未受记忆训练的鼠脑细胞化学物质的比较,发现受过训练的大白鼠细胞中蛋白质多肽含量升高了,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就是蛋白质多肽分子。多肽是由一系列氨基酸按序列组合而成的复杂生物大分子,记忆就是脑细胞中分子迅速形成的结果。每一种排列次序和组合,代表一种记忆。学习会使脑中合成更多的蛋白质多肽,从而产生记忆,这就像增加电子元件就可以产生新的电子产品一样。
米斯林用大白鼠重新做实验发现,只有1/3的大白鼠有明显反应,其余的结果并非如此,因此米斯林等对昂加尔的说法产生怀疑,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美国内分泌专家沃德曼认为记忆与化学物质乙酰胆碱有关。乙酰胆碱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神经物质,这种物质在脑中数量增多,则信息就传递得快,记忆形成得快。1975年他发现,在人体需要的时候,血液中的胆碱物质被输送到脑中,与脑中醋酸盐的乙基结合,产生乙酰胆碱,这种物质对记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华盛顿医院的医生为此做了临床试验,证明服用胆碱类药物的老人记忆有明显好转,可见乙酰胆碱与记忆有关。但乙酰胆碱就是记忆物质吗?它与记忆有什么关系呢?这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9.人的口吃之谜
人类从开始使用语言起,就存在着口吃现象。
口吃现象
据统计,在每100个人中,就有一两个口吃者。口吃者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是暂时性口吃,一般发生在2~7岁期间,长大成人后口吃现象会自行消失;另外五分之四的人是持续性口吃。许多矫正口吃的方法都有利于增强口吃者讲话的流利性,但口吃者经矫正后,通常表现为讲话速度缓慢。
口吃之谜
有许多人曾试图解开口吃之谜。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口吃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发生混乱的结果。100多年前,有位普鲁士外科医生试图用割去一部分舌头的方法来治疗口吃,结果却给口吃者造成了更大的痛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专家们认为,口吃是一种精神疾病,但事实上,大多数口吃者用精神疗法都无效。
最早对口吃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温戴尔·约翰森。他是因自己深受口吃之苦而立志研究这个课题的。但是,由于他确信自己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生理上都没有缺陷,因此只提出了一种假说:口吃与神经和生理失调无关,口吃是人在儿童时期模仿口吃者讲话造成的。
有些研究者认为,口吃是由于口腔送气不足,不能连续发声所致。还有人认为,口吃是大脑两个半球争夺对语言的控制权而产生冲突造成的。但这些都仅仅是一种推测,无法得到证实。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口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迟早会解开这个使人困惑已久的未解之谜。
10、流泪减轻痛苦之谜
人在悲伤的时候,往往会流出泪水,而当流过泪之后,悲伤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这是每个人都深有体会的。但对这种现象从科学上给予解释,还是最近的事。
流泪与痛苦
对于人流泪,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拉姆塞医疗中心的威廉·弗雷博士提出了这样一个异乎寻常的见解:“流泪可以减轻人的痛苦,如果强忍着自己悲伤的眼泪,就等于是慢性自杀。”他还认为,人们在精神压抑紧张或者痛苦悲伤的时候,体内会产生某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人哭泣流泪时能够释放出来,从而使人的心情轻松一些。
“悲伤”物质
那么,这些化学物质是什么呢?弗雷博士决定做个实验,分析一下。他组织了一批自愿受试者去看故事非常悲惨的电影,使他们感到悲伤而流泪,然后把泪水收集起来进行化学分析。弗雷博士把这种“悲伤”的泪水同不是因悲伤而流出的泪水进行比较,发现其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是不同的,“悲伤”的泪水中除含有一般泪水中都有的钠离子、钾离子、氨离子、氯离子、糖、油脂、溶菌酶等成分外,还含有一些特殊的物质。
在“悲伤”的泪水中含有两种神经递质亮氨酸脑啡呔和促乳素,它们能维持脑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人们猜测,它们可能起到缓解疼痛和减轻情绪紧张的作用。
在“悲伤”时的泪水中还含有一些较特殊的蛋白质,它们来自血液。这些蛋白质在一般泪水中含量很少,但在“悲伤”时却大致与血清中蛋白质的比例相当。实验表明,当人的情绪处在悲伤和压抑状态时,血液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使泪水中的蛋白质发生变化。
在“悲伤”的泪水里还含有少量激素,它们主要是甲状腺素、儿茶酚胺和睾丸酯酮等。其中甲状腺素能控制皮下脂肪代谢,与情绪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它使人易动感情,容易落泪。
总之,哭泣流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流泪确实能缓解人的情绪,但是它为什么能缓解人的情绪,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11、人类意念力为何那么大
我们人类是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亦是最神秘的动物,尤其是存在于人类身体内的潜在能力。这种力,往往要靠人的意念起作用。
意念制病
许多临床医学专家们发现,通过想象,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对那些大至癌症、小到感冒的各种病人都有不同的疗效。日本有一位脖子长着一个恶性肿瘤的女性患者,医生断定她只能活半年了,后来她在一位精神心理专家的建议下,采用了“想象疗法”,她每天静坐在床上,心无杂念,专心想象脖子上的肿瘤已经消失得干干净净了。每天想象二三次,半年之后,病人并没有死去,而是神奇地康复了。其实,这就是人的意念力在起作用。
意念控制生理
美国有一名男子,他神秘地说,他能靠意念随意地使自己的心搏停止。医生在为他做了心电图检查之后确认,他的心搏确能渐渐缓慢,直到最后完全停止。心搏停止持续了7秒钟后,他的面色苍白。但不久,他的心脏又开始出现缓慢搏动,接着逐渐频繁起来。据说,他要恢复到正常的心搏数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巨大潜能
如1986年在澳大利亚发生的一件事,更加证实了人的这种潜在能力:一位母亲为救她的儿子把整辆汽车抬了起来,叫人不可思议。这位母亲是47岁的柏·立弗古太太。事发当天,她的儿子切士·立弗古正驾车回家,车子突然失控,撞上人行道,车子翻倒,切士被抛出车外,但右手臂仍被压在车下,他拼力高呼救命。当时正在屋内听电话的柏·立弗古太太闻声立即赶往出事现场。这时,她只听见儿子的痛苦呻吟以及叫她赶快把车子搬开的叫声,立弗古太太不容考虑,以100磅的身躯把一辆重达3500磅的车子一下抬了起来,把儿子救了出来。
切士只是右手受了轻伤,而立弗古太太则把背部扭伤了。
经过此事后,母子俩同时感到人的潜力无穷无尽。立弗古太太认为,只要当你知道自己心爱的亲人身陷险境时,你便能做出一切平时绝无可能做到的事,而这一切皆只依赖一个字,这便是“爱”。真正说来,这也是意念的威力。
美国男子杰纳丹有一种很特殊的本领,那就是头顶可做煎锅,把蛋煎熟,他还可以煎火腿肉及其它食物。
36岁的杰纳丹是巴尔提摩城人,科学家曾对他进行了研究,发现他的头盖骨可以增热到50摄氏度,而在如此热的情况下,却不会烧坏他的脑子及皮肤。
杰纳丹说他从小开始,只要想一下,头顶就会热起来,父母及医生常在旁边观察,但又无法解释。后来有一个大学生在他的头顶做试验,烧热一片面包,需要25至30分钟。
其实这也是人的意念力在作怪。因为科学家们已证实了,意念力有使人体增温的可能。
还有,英国的一名男子一次在海边游泳时,遇到了一只大鳄鱼,当时,那只大鳄鱼已张开血盆大口游到了他身边,在这危急时刻,这名男子眼睛一闭,狠狠地掐住鳄鱼的脖子,争斗了一番后,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只大鳄鱼已被他掐死了。这也是神奇的意念力起了作用。
12、太空味觉之谜
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宇航员飞上了太空,为征服宇宙、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探索自然之谜作出了巨大贡献。
味觉的丧失
在太空中,宇航员吃的食物与地面上的食物大不相同,一般是糊状的,有时还加工成一口一个的小块,这样可以避免因咀嚼而产生食物碎屑。在失重条件下,漂浮舱内的食物碎屑对舱内仪器的正常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隐患。太空食物都经过专门设计,含热量低、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但是宇航员一直抱怨这种食物味道不佳,提不起胃口。他们说在太空食用这些食物,其味道捉摸不定,有时偏甜,有时缺乏食物应有的香味,有时简直味同嚼蜡。美国宇航员戈登·富勒顿在遨游太空返回地面后说:“我在太空吃了许多种东西,可无论如何也品不出这些食物的滋味有何区别。”
太空旅行的失意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宇航员的味觉在太空中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这个问题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因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太空环境对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早在1973年和1974年,美国航空与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就在“太空实验室”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
19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宇航员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联合进行太空科学实验,太空味觉变化之谜是实验项目之一。加拿大宇航员马克·加诺分别在航天飞机起飞前、飞行中和着陆后测定了自己的咸、酸、甜、苦等味觉。考虑到人体嗅觉神经也会影响味觉,加诺在这三个阶段还分别测定了自己对香草、香精、柠檬汁、留兰香和净水的嗅觉。整个实验设计可谓十分周密,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项实验也没有揭开太空味觉之谜。有的科学家认为,这个谜之所以迟迟没有揭开,是因为实验方法有问题,人的味觉因人而异,由个别宇航员从自身测得的数据,不够可靠,也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前苏联科学家也对太空味觉之谜进行了探索。由于前苏联宇航员在空间工作的时间曾长达数百天,受味觉变化的影响更大。前苏联科学家曾用先进的电子味觉仪测定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味觉变化,却同样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13、人体辉光是怎么产生的
在许多宗教绘制画中,神佛的头上都有光环,以显示其远远超过凡人的伟大。其实,撇开不谈宗教上象征意义,即使是现实世界中的凡夫俗子,每一个人的身上同样也会有一道光环,只不过人的肉眼看不见罢了。
人体辉光
1911年,英国一名医生华尔德·基尔纳,采用双花青染料涂刷玻璃屏,意外地发现了环绕人体15毫米宽的发光边缘。接着,前苏联科学家西迈杨·柯利尔,使用电频电场的照相术把环绕人体的明亮而有色的辉光拍摄了下来。这一奇异的现象引起了全世界众多国家的科学家关注。80年代后,日本、美国等相继使用高科技先进仪器对“人体辉光”进行研究,试图解开“人体辉光”之谜。如“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集团”采用了具有世界上最高敏感度的用于微弱光检测的光电子倍增管和显像装置,成功地对“人体辉光”进行了图像显示,并把这种辉光称为“人体生物光”,同时把这一科研成果应用到医学研究上去。他们对自愿受检的30位病人进行了生物学测试,其中有1岁婴儿到80岁老人。测试结果表明,甲状腺切除者、甲状腺功能衰退者及正常人在睡眠时、夜间,在新陈代谢减缓的同时,生物光强度也同时减弱。日本医学界认为,通过对人体生物光的检测,能真实地反映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关系。病人新陈代谢的异常和人体的节律也都可以通过光的变化来测定。
针炙穴位与人体辉光
令人奇怪的是,科学家在对“人体辉光”的照片研究中发现,辉光明亮闪光处,恰好是我国古代针灸图上标出的针灸穴位,而每一个人又都有一种独特的辉光样式。美国科学家研究指出,疾病在体内产生前,辉光会显示出一种模糊图像,似受云雾干扰的“日冕”;而癌细胞生长时,人体则会出现一种云状的辉光。前苏联研究人员对酗酒者进行“人体辉光”追踪拍摄,发现饮酒者在刚开始端杯还未饮酒时,手指尖的辉光不清晰、明亮。当人醉酒后,指尖辉光呈苍白色,同时还发现光圈无力而向内闪烁着收缩,且变得黯淡。对吸烟者也做了试验:一天只吸几支烟的人,其辉光基本保持正常;而当吸烟量逐步增大时,“人体辉光”便会呈现出跳动和不协调的光圈;当吸烟成瘾时,辉光就会脱离与指尖的接触而偏离中心。
14、人的血液和皮肤为什么是蓝色的
大家知道,世界上人种可分为白人、黑人、黄种人等,无论他们的肤色如何,其血液都是鲜红色的。可是,地球上某些偏僻的地区,生活着一些蓝色皮肤的人群,而且他们的血液也是蓝色的。
蓝色人种
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西北部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山区考察时,发现了这种蓝皮肤的人。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他们过着狩猎和群居的原始生活,用兽皮和树叶当作衣服。他们的皮肤呈淡蓝色,并且血液也是蓝色的。
在这之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著名运动生理学家韦西,到南美洲智利安第斯山脉探险时,在奥坎基尔查峰海拔6600米的高处,又发现了浑身发着蓝光的人种。在这样的高峰上,空气中的含氧量比海平面少50%,就是身强力壮的登山运动员也感到行动吃力,但这种奇异的蓝色人,却能进行各种剧烈的体力劳动,这真是个奇迹。
另外,在美国肯塔基和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也生活着为数不多的蓝色人。
蓝色人种成因
为什么这些人的皮肤和血液会是蓝色的呢?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持着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皮肤的颜色和血液的成分密切相关。血液中的红细胞含有一种叫“血红蛋白”的红色蛋白质,因而使血液呈现红色。而蓝色人的血液中有一种“超高压型蛋白”,但没有控制这种蛋白的酶,所以他们的血液呈蓝色,致使皮肤也呈蓝色。
一些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在血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职责是输送氧气。当氧气充足时,血红蛋白呈现红色,所以常人的血液皆为红色。但当缺少氧气时,血红蛋白就会变成蓝色。蓝色人全身蓝色,可能就是高山缺氧所造成的。
另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蓝色人是一种病理状态,是由于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发生了异常变化,而使血液呈现蓝色。按照遗传学说,决定生物性状的是遗传基因,这些人的血液之所以呈现蓝色,就是由于某种“特殊病态基因”造成的。这种含有错误遗传信息的基因,指导和决定了细胞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蓝色人的血液变蓝很可能是这些方面出现了差错。
15、未来人是什么模样
几十万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后,我们的后代将是什么模样呢?
未来人的长相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在不断地同自然斗争的同时,自己的躯体也不断得到完善。从古猿的四肢爬行到人的直立行走,从古猿的遍身密布的粗毛到人的细疏的汗毛,从古猿干皱、粗糙的脸到人秀润、精美的面孔,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风雨”在人体上打下的“烙印”,是时间老人在人体上留下的人类文明史。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人类文明更是辉煌无比。到那时,人们不必为可怖的痼疾而呻吟,不必为糊口的三餐付出巨大的体力,也不必对着明月发出“不知天上宫阙”的感慨。那么这些在未来人的躯体上会有什么样的映现呢?
奇特的猜想
“在一片空旷的原野上,长着30余米高的树木,在树上爬着一个怪物。这怪物面部像人类,但浑身呈鳞片状,布满红色脉管,尾巴上还有一个大脉管。当黎明来临时,他便张开鳞片从树上吸收热量。吸足热量后,就从树上飘落下来,用尾巴上的管子汲取湖水里的蓝绿色的藻类。”科学家们为我们描述了未来的人形象。狄克森认为人类正在走向衰退,成了树栖动物。狄克森这种悲观的人类进化论,多数人都不赞成。
加拿大人类学家卢瑟尔和赛格京为未来人塑造的模型是“大脑袋,大眼睛,细长的四肢。”他们认为,人类的发展必定是大脑不断发达,智力水平不断提高,而体力却逐渐下降。他们的这种观点既是根据人类发展史得来的,又富有想象色彩,因此很受人们的青睐。许多科幻作家笔下的未来人、超人、外星人都是以这种想象为基础。
未来之谜
美国人类学家爱尔德兰和塔特肖等认为,尽管未来人的模样跟我们差不多,未来人智力必定比现在高,大脑体积一定会增大。他们在《人类进化之谜》一书中说,从人类进化的整个历史看,近100多万年来,人类体质一直没有很大改变。人类进化已进入比较稳定的阶段。他们论点也得到一些科学家的赞同。
科学家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各具特色的未来人的草图(仅仅是草图),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究竟谁对谁错,那只有我们的后代才知道。
16、螺旋为什么是生命的基本形态
不管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看,螺旋是生命的最基本形态。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目前还没有人揭开这个谜。
宏观螺旋
20世纪50年代,当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之后,生命与螺旋的关系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各种反刍动物的头上,大都长着一对螺旋形弯角。田螺、蜗牛的外壳,也都呈现为美丽的对数螺旋形。这些形象都表明,生命和螺旋之间的确存在着特殊的联系。科学家们对此也作出了不少有趣的解释。
微观螺旋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学者们进一步发现,生命和螺旋之间,不是人们所想象的简单的关系。1950年,著名生化学家鲍林首先提出了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长链是螺旋形结构,并把它定名为α—螺旋。其后人们发现,不但纤维状蛋白质有—螺α旋,而且球状蛋白也有α—螺旋。此后的发现又进一步证明,许多大分子都有形成螺旋的倾向。比如,直链淀粉这一多聚酯是螺旋状结构;生物膜中心磷酯也能形成双股或单股螺旋;著名的DNA分子是由条状反身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所组成的。这些发现更加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去探索生命与螺旋之间的奥秘。
微观的宏观表现
为什么黑人都长有一头卷发,而黄色人种却绝大多数长着硬直型头发呢?原来,黑色人种的角朊蛋白结构呈螺旋形,而黄色人种的角朊蛋白结构是直形的,于是在宏观上就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17、人体的经络是怎么回事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医书中就有关于经络系统的详细记载,其中《内经》最为详细。古代医学一般把经络看作运行血气的通道,是维系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枢纽。但至于经络究竟是人体的什么结构,它的本质又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千百年来,尽管历代无数医学家对此进行细致考究,而始终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对经络的探求
到了本世纪50年代,由于经络传感现象被重新发现,尤其是我国医务工作者根据经络学说首创刈刺麻醉术,从而震惊世界医坛后,有关的经络研究便日益活跃起来,新学说、新观点层出不穷。
植物神经系统
首先是日本学者大久保适斋在100多年前提出的经络活动是植物神经活动,尤其是交感神经活动的观点得到了承认,并且还被不少西方学者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经络的实际行经与人体解剖学中的植物神经系统很相似。所谓经络传感现象就是植物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而传导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生物能源——三磷酸腺苷和水释放出来的。但遗憾的是,以上的观点还缺乏足够的证据。
新网状管道结构
其次是新西兰大学学者托马斯提出了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新的网状管道结构的学说。他把这种结构称做“自身原位丛”。他认为:“‘自身原位丛’是人体进化过程中留下的残迹。”当然这也是一种假说。因为人体内是否真的存在“自身原位丛”,还没得到证实。
第三平衡于说
其三是我国学者孟昭威提出了第三平衡说。他认为经络传感速度介于神经和分泌调节速度之间,是协调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未知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合作,协同完成全身平衡调节功能。这种说法很新颖,也有一定的生理根据,但没有形态研究的支持,因而没有被公认。
循环立体反射系统
其四是我国的薛崇成和美国李宋宁等一些学者主张经络系统并不是人体的特殊结构或系统,只不过是大脑皮层中的循环性立体反射系统而已。
18、男人的大脑和女人的大脑有区别吗
男人的大脑和女人的大脑相同吗?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智力空间上的差异
多年来,研究者通过对男女在气质、行为、心理和智力特征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男子在数学领域和其他抽象理论领域作出贡献的较多。这说明男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强,空间想象能力和音乐能力也明显比女子强;而女子在语言能力方面,人际关系及单纯记忆方面的能力却胜过男子。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些差别是由环境和文化的影响造成的;一部分学者则把这些差别归为男女生理上的差别。
解剖学上的差异
1982年6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专家德拉可斯尤塔繁敏森和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拉夫赫路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解剖了14个“正常的”大脑,其中5个是女性,9个是男性,并比较了脑部胼胝体的形态结构。通过拍摄照片,投射放大绘图,测量胼胝体的长度、各部分的宽度和表面积,他们发现胼胝体左部存在着男女的不同。
对于解剖与智力的关系
这一发现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而胼胝体上连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一大束神经纤维,虽然不是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唯一联系,但却是最重要的联系,起着沟通和协调大脑两侧半球的作用。
对这一发现学术界人士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在脑部胼胝体形态上的差异足以说明男女智力差别的根源存在于大脑之中。美国神经生理学家乔治城大学医学院教授理查德·雷斯塔认为:在此之前还没有发现过大脑形态的性别差异,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他们认为,许多研究表明,女性大脑两侧半球功能的专门化程度似乎不如男子。这可以用来说明女子在抽象思维、答问思维以及立体视觉活动的能力弱于男子。而女子胼胝后部较大,可能意味着两侧大脑半球连接紧密,因而较少两侧分化。
另一些学者不同意这种说法。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生物学院的心理学教授袖罗征斯丹玛指出,即使今天的研究确实能证明男女大脑存在差别,女子的大脑较少两侧分化,也不一定能证明男女的智能有所不同。大脑两侧较少分化未必会使任何一侧的大脑半球能力降低。
19、“白痴学者”为什么具有天才
“白痴”是指智能极其低下者,而“学者”往往是博学多才的专家,两者截然相反,可是在精神医学中却有“白痴学者”这样奇怪的名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白痴天才
白痴天才是指一些有一般智力,如语言、思维、行为和情绪表达方面发展水平相当低下,然而在某些方面,比如日期推算、数字记忆、音乐绘画等一方面或几方面有着超人的才能的人。
我国也发现了一例女性“白痴天才”。患者降生数月后,即全身抽搐,其后半年,又两次住院,病愈后动作迟缓,身体衰弱,4岁时才开始学说话。医生诊断她是低能儿。12岁时她闭门不出,却对家里的几本字典爱不释手,整天翻看,于是查检字的能力日益增强,查字速度非常快。上海市精神病院研究所鉴定,她的智商为64,测量人类反应速度的反应时间为680毫秒。考核她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从实验登记册名单上挑选56个较常用的字,让她从《学生字典》中查找,只见她不翻字典,不到3分钟就一一注明这些字在字典上的页码,准确率达93%。第二次难度增加,从一本专业书上摘抄一段话,共68个字让她查。尽管这段话中有好多字她不认识,但她还是同样方法和速度查完了,准确率达75%,平均查每个字的时间只有3秒。
“白痴天才”的产生
“白痴天才”形成的原因,到现在还是一个谜。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智力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结果。由于“白痴天才”在某些方面有超群的能力,对智力结构的其他方面产生了排斥性,压抑了其他智力的发展,导致了一种畸形的智力结构。这种人的特殊才能的形成是由于脑内的一种强化机制的作用,其大脑神经系统存在着一种“奖赏系统”,它强化了某些智力方面的方展,(如时期推算、音乐记忆等),却忽略了其他。其本人对强化的行为感兴趣,就像抽烟、喝酒一样,而不断的强化就使“白痴天才”脑内形成了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模块”,就像计算机程序一样,通过不断强化,对此“程序”不断地扩充,最后形成了令人吃惊的特殊才能。
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解释,“白痴学者”之谜依然扑朔迷离,成了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20、有的人为什么长期不眠
对于常人来说,睡眠和吃饭一样重要。生活中却有一些例子让医学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人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不睡觉,却仍然同平常人一样有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
长期不眠的人
法国法学家列尔贝德以卓越的才华被人们誉为“不灭的法律之光”,同时他又是一个整整71年没有睡觉的人。1793年1月,列尔贝德刚刚2岁,他随父母一起去看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刑的场面,忽然观众的看台倒塌,列尔贝德头盖骨骨折,当他在医院里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就再也睡不着了。医生们用尽各种办法也不能使他睡觉,对此无人能作出解释,只好笼统地诊断为“脑障碍”。列尔贝德活了73岁,一直到他去世,共71年没有睡觉。
像列尔贝德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个:
赫苏斯·弗鲁托斯·谢诺维利亚是西班牙塞尔维亚城的居民,19岁那年开始,他正常的睡眠突然开始失调,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到了1955年,睡眠完全与他无缘了,各种各样的治疗都没有效果。但是他身心健康,能承担繁重的家务,并没有一点儿疲累的感觉。
为何长期不眠
科学家们为了探索像列尔贝德这类几十年不睡觉的人无睡眠的原因,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10年,法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强迫一条狗长时间不睡觉,然后抽出它的脑脊髓液注射到另一条正常生活着的狗的脑脊髓系统中,结果发现正常的狗很快呼呼睡着了。
1965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动物脑子中的催眠物质不仅对自己的同类有催眠作用,也可以使别种动物入睡。他们强迫山羊48小时不得睡眠,然后取出山羊的脑脊髓液注射到猫身上,结果猫马上就熟睡了;给老鼠注射,老鼠也沉睡了。这说明,睡眠是由一种特殊物质控制的。这种物质人们称它为“催眠素”,也有的被称做“睡眠因子”或“S因子”。本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进一步查明,人的小脑也会产生睡眠因子,从而使人睡觉。
既然人和动物都有睡眠因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几十年不入睡呢?是由于某种原因使这些人失去了睡眠因子,还是有另外的原因?至今还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
21、人的潜力有多大
人体的潜力是指人体内暂时处于潜在状态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那么人体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呢?科学家发现,人体的潜力大得惊人,有待于人们研究、挖掘。
耐适性潜力
炼钢炉前,炼钢工人挥汗如雨。正常人究竟能承受多高的温度呢?英国皇家学会医学博士布勒戈登,就这个问题亲自进行了一次试验。他们钻进一个正在加热的密闭房子里,温度逐渐升高,甚至超过100℃,他在那里呆了7分钟,感觉呼吸尚好。后来他感到肺部有“压迫感”,心里有“焦虑感”。他走出热房子,自己数了数脉搏,每分钟跳144次。若不是他亲自进行了这次试验,谁会想到人体能受这么高的外界温度呢?
智力潜力
在智力方面,人的大脑大约共有140亿个神经细胞,而经常活动和运用的不过只有10多亿个,还有80%~90%的神经细胞处在睡眠状态,尚未很好地发挥作用。美国的一位科学家认为,健康人的大脑,如果一生中始终坚持学习,那么它所容纳的信息量可达到5亿多册书的内容。
运动潜力
人的毛细血管,占全身血管总长度的90%,它的血容量比动脉里的血要高600~800倍。但是,在一般状态下,只有1/5到1/4的毛细血管开放,其余全部闭合,没有发挥作用。人体肺脏中的肺泡,经常使用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论是血液循环系统,还是呼吸系统,潜力都是很大的。通过锻炼身体,可以发挥潜力,提高肺活量,增大血管容积。
能量潜力
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发挥平时所没有的力量,如为了救人,一个弱女子猛地掀起了重物;一个老婆婆在夜间碰上恶狼,结果将狼打死。这都是人体潜力在紧急关头发挥出来的结果。原来,人体的肌肉和肝脏里平时贮存着大量的“三磷酸腺苷”,简称ATP。这种ATP就是能量的来源。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只需要一部分ATP提供能量就可以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大脑就会发出命令,让全身所有的ATP立即释放出来。命令下达后,肉体能量剧增,就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治愈的潜力
科学家估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以上的疾病不需要治疗就会自愈,这也被认为是人体潜力的作用。这种潜力包括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作用和自身稳定作用等。能不能让更多的疾病不经治疗而自愈呢?这是现代医学探讨解决的问题。比如癌,现在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可是也有靠人体潜力使癌消退的例子。人体使癌消退的潜力在哪里?这还是一个谜。
人类自身潜力的开发
人体最引人注目的潜力是“自调自控作用”。中国的气功和印度的瑜珈术,就是这方面作用的例证。气功师的表演,常常令人瞠目结舌。在我国,气功已经有效地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保健。
人体有多方面的潜力,有些已经通过体育锻炼和练气功等方法发挥出来,并在理论上得到阐明。究竟还有多少潜力没被人们所认识,如何进一步研究人体潜力,挖掘这种潜力,对于增强人类体质和工作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入认识。这有待于人们去进一步研究。
22、人真的有特异功能吗
1979年3月11日,在四川省大足县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识字的儿童,这条消息,轰动了全国,此后,许多报刊也相继报道了许多有关人体特异功能的新闻。由此,引起了一场时冷时热、没有结局的有关人体特异功能存在与否的大辩论。
古文之记载
其实,我国古代就有不少人体特异功能方面的记载。
《列子》中记载:在战国时,陈国有个老子的弟子名叫亢仓子,看东西和听声音时不用眼睛和耳朵,坐在家里却能知道千里以外的事。当时鲁侯听了很吃惊,派人用重礼把他请来,向他请教。
《梦溪笔谈》中说:山阳地方有个女巫的巫术非常灵验,凡是人间之物,虽在千里之外,她都能说得出来。该书作者沈括的伯伯曾请她前来当场试验,当众问她衣箱中有什么东西,她能正确无误地一一道出。人们出现一个念头,女巫马上就能知道。
此类记载举不胜举。
特异功能的分析
有些专家认为,所谓人体特异功能只是骗局,许多特异功能只是属于魔术把戏,人类不可能有透视这类特异功能,更不能夸大人的思维作用“意念搬物”的功能。
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在大量的特异功能现象中,除了一些属于魔术游戏之外,还的的确确存在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特异功能现象。他们认为,在脑的记忆容量达1015比特信息,大体相当于7.7亿册藏书积累的信息量,比计算机的最大容量还大上千万倍;人脑含有100~150亿个神经元,还有数量更大的神经胶质细胞,而平均重量只有1.2千克,体积仅1.5立方分米,需要的功率也只有2.5瓦。在这神奇的大脑里,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未解之谜。所以人有些特异功能也是完全可能的。他们还解释说,神农氏那时没有先进的化学分析手段,不会有动物实验,为什么他尝百草便知其药性,也许他就是具有特异功能的气功师;扁鹊为了准确判断齐桓公身体上邪气袭入的部位,也许扁鹊有透视的特异功能,他们还对具有特异功能者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生化、电磁等实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将会解开这个人体特异功能之谜。
23、人都可以长寿吗
长寿,是人类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大大提高,但是,离人应享有的寿命还相差很远。
寻求长寿
为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方,古往今来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近几年有些科学家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绩,研究发现激素治疗、体育运动和合理的膳食能延缓甚至逆转人体衰老的进程。
激素抗衰老
生长素是人体大脑的脑垂体分泌有一种能调节人类生长、长育和衰老过程的激素。通常,人到30岁,脑垂体分泌生长素的功能开始下降。但是,在60岁左右的老人中,仍然有2/3的人的脑垂体具有分泌生长素的功能。美国威康星州医学院的丹尼尔·鲁德曼和他的同事对一组脑垂体已丧失分泌生长素功能,年龄在61~81岁的男性老人给予一定剂量的生长素。结果,6个月后,这些老人的体态由肥胖变瘦,皮肤也变得厚实而有弹性,不少人的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仿佛年轻了10—20岁。当然,我们也决不能由此而认为生长素是抗衰老的万灵妙药。
运动抗衰老
塔夫脱大学的玛利亚·菲亚泰隆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让一组90岁以上的老年男女在固定的体育器械上,用腿进行提重锻炼,每周3次,每次15分钟。每次锻炼结束时,这些老人都精疲力竭。然而,8周以后,老人的肌肉都大为改善,他们的步行速度较从前快了50%。他们还让60岁以上的老人在固定蹬车和划船器上进行锻炼,结果他们的心脏输血功能增强了25%,体内脂肪贮存减少了,胆固醇的水平也有所下降。科学家们由此断定体育锻炼可推迟人体衰老。
节食长寿
此外,人类每天进食量的多少对衰老的进程也起着一定的作用。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从原生动物水蚤一直到鱼类、鼠类,如果减少它们每天的进食量,就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并能使它们的寿命延长50%左右。为了证明这些在生物实验上反映出来的成果也适用于人类,美国的医学专家们正在对一组猴子进行严格的节食试验,以观察它们的衰老过程。
24、人临死时会看到什么
当人类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他会想到什么呢?眼前浮现什么样的图景呢?这一直是个让人困惑不解的问题。
死亡体验
美国著名医学专用设备家雷蒙德·摩迪采访数十名“死”而复生的人,得到了濒死经验的大量材料,写成一本纪实性小册子。总的来看,他们的论述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对这个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
“他已经奄奄一息,在极度痛苦中听到医生宣布他死亡的消息,立刻一阵刺耳的噪音从远处传来,好像是铃声当当作响,一会儿又像飞虫嗡嗡地叫,同时他觉得自己非常快速地穿过一条长长的黑暗隧道。然后他突然发现远处有自己的身影,他注意到自己‘躯体’还在,但完全不是原来那个了。不一会儿,他碰上了早离人世亲友的‘灵魂’,他们给他看全景‘录像’——他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一幕幕再现。他想还没到死亡的时候,应该回到人间,不知怎么地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又回到自己的躯体上。”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死亡体验实际上是一个人在临死之前的幻觉,是大脑细胞在心跳、呼吸终止后延续工作的结果。
奇异幻觉的产生
那么,那些奇异幻觉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许多医学专家认为是某些药物引起了人的幻觉。用于急救的药物中可能有几种会致使人产生幻觉,例如环己酮,是一种用于静脉注射的麻醉剂,会使人产生脱离躯体的感觉,而当病人恢复知觉后,脑海中留下的则是幻觉影像或是非常生动的“死亡之梦”。然而,有些人临“死”前并没有使用任何药物,同样出现了幻觉。对此有人从生理学角度作了解释,认为人濒死时大脑缺氧,人体处于严重的紧张状态,幻觉一定是垂死的,大脑由于工作失常而作出的反映。可是这一解释并非完全正确,因为某些濒死现象发生时并没有出现生理上的紧张状态。于是,有人试图从神经学方面解开这个谜,认为垂死者的神经系统因发生故障而失常,脑海中闪现出异常生动的三维幻像或具有时间扭曲感。
科学家还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这样的看法:濒死经验是一个人在弥留之际的主观体验,而这种体验受到各自的死亡心理的支配,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或梦幻。到底哪种说法正确,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25、人体第六感官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除了具有视、听、味、嗅、触五觉以外,还有感知地球磁场,用以辨认方向的技能。
人类退化的第六感
动物具有第六感觉已被人们所接受,如地震前夕一些小动物就会对地磁变化有各种反应:候鸟利用地球磁场导航定向;有些鱼类利用地磁场迁徙和回归。但人们对于人类自身的磁类认识还是很不够的。一般人认为,人类的这种感官能在原始土人或儿童中间或许还起某些作用,而在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成人中已经退化。
退居其次的第六感
英国有些动物学专家对此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他们的本意是证明上述论点的,然而却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他们以所在动物学系的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先把他们的双眼蒙住,然后,让他们乘坐一辆遮蔽严实的蓬车,沿着弯曲多变的路线,分别行驶6公里和62公里。在这两个目的地,依次将学生带下车,再让他们做三件事:回答哪是东、西、南、北;说出这里位于出发地的哪个方向;最后让他们取下蒙布,重复第二步,再一次让他们指出出发的方向。试验结果令人吃惊:这些人蒙住双眼,辨认方向的能力、准确度很高,可是一取下蒙布,就全乱了套。也就是说,他们被蒙住双眼坐在车上行进时尚能保持有关方向的意识,而一旦看到周围景物时,这种意识反而丧失或减弱了。
“曼彻斯特发现”
经过试验现已证实:磁觉在睡眠时不起作用;女性的磁觉准确度比男性高;人在特定的非常状态下,比如蒙住双眼被强迫带到陌生的地方,磁觉会起辨向作用。但是,磁觉在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当视觉存在时,磁觉就受到抑制,磁觉感官的产生原因和机理是什么等等,这些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尽管这样,这个被国外称为“曼彻斯特发现”的重要研究成果,对生物磁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并且开辟了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研究的新领域。
至于磁觉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是什么,这一问题还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26、双胞胎为何有心灵感应
双胞胎之间存在着心灵感应现象,目前,这一观点已被国际医学生理界普遍接受。并且,事实表明,心灵感应现象仅仅出现在同性双胞胎之间,而这些双胞胎中以同卵双生双胞胎占绝大多数。
相同的基因
很显然,双胞胎的心灵感应现象与他们共有的遗传性、相同的生理生化基础密切相关。同卵双胞胎的肤色、身材、智力、性格、爱好等都非常相似,甚至在其生活环境相似时,会同患一种病。遗传学家米伦斯科认为,遗传病的患病概率与心灵感应现象的出现概率的变化趋向是基本一致的。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1977年在华盛顿召开的第二届研究双胞胎问题的国际大会上,与会者就此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受精卵分裂的时间,是决定同卵双胞胎分子相似到何种程度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受精卵分裂成两个相同的受精卵的时间越短,则彼此的独立相似性程度就越大。
四维时空现象
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心灵上的彼此感应现象,是一种比普通遗传学更为复杂的四维时空现象的基因,它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等三维空间结构;尽管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因素完全相同,但是,如果再加上相同的时间因素作用,那么将因此而出现这种心灵上的感应现象。
生物电感应
有人还认为,双胞胎之间的心灵感应现象,是由于他们两人的生物电、接受器和释放像遗传物质非常一致:当一方的生物电释放器启动时,而且放电的功率足够大,另一方就可能接受到,并表现出相应的生物电,结果形成了同卵双胞胎的思想和行为在相同时间内的相互感应。非同卵双胞胎,虽然也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电接受器和释放器,但由于他们的遗传性往往不一致,于是也就难以同步。
27、艾滋病毒是从哪里来的
艾滋病传染性极强,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那么,艾滋病毒最初是从哪儿来的呢?
“病毒Q”
70年代初期。人类学家卡沙穆拉曾对中非土著居民性习俗进行调查,发现大湖区居民为获得更强烈的性能力,常把雄猴血和雌猴血分别注入男子和妇女的大腿、阴阜区和背部。因此,他认为,艾滋病正是通过这种途径从猴子身上传染给人类的,在近年,中非这些地区与外界交往增多,有些人移居城市,再加性交混乱,因此造成了艾滋病大流行。
“雅司病毒”
有人认为,艾滋病毒就是希特勒制造成的“软武器”——“病毒Q”。据说,1944年,希特勒为了对付美国人,召集了一批科学家研制了“病毒Q”等生物武器。这种病毒可通过血液、精液等途径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置人于死地。希特勒认为,美国国民性生活随便,且有不少性狂热分子,“病毒Q”一传播便会很快扩散到全美国。然而,一次盟军的空袭,炸毁了希特勒的生物武器试验室,由此“病毒Q”便四散蔓延。
有人认为,艾滋病毒就是日本战争狂的性病武器——“雅司病毒”。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迅速占领了太平洋中的许多岛屿,但又怕得而复失。日本军医针对美国军士兵与当地土著居民性生活混乱这一弱点,于1942年向日军参谋部建议,在日军撤出岛屿之前,可先使岛屿上妇女染上性病,以便再把此病传给美军士兵,削弱其战斗力。1943年,美国军果然进攻日本“内防卫圈”的马里亚纳群岛,日本参谋部于是实施“性病作战”计划。
美国科学家的产物
还有人认为,艾滋病毒是从美国实验室中散播出来的。1986年,在第八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期间,两位前民主德国的性病专家的研究报告——《艾滋病的性质和来源》令与会者吃惊。报告中披露:“艾滋病的发生时期正好同美国迪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的开始运转相吻合。”图片和事例暗示美国是艾滋病毒的发源地。此外,前苏联、印度、英国的报纸也纷纷指出,艾滋病毒可能是美国的科学家在运转不良的实验室做实验时人为创造出来的。
28、神奇的计算天才
印度的戴维夫人仅用50秒钟,就心算出201位数字的23次方根,而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尤尼瓦克1180”计算这个数需要整整1分钟,而且还不包括输入数字的时间。古往今来,类似的计算奇才相继出现,吸引了一些科学家的浓厚兴趣。这些科学家们发现了计算奇才们的一些特点。
超常的计算力
首先,他们有无法比拟的计算的迅速性、复杂性和准确性。在计算能力方面,他们和常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他任何人经过任何训练也无法达到或接近他们的水平。
潜意识之举
其次,研究资料表明,计算奇才们根本就不是在“计算”。他们中无论是谁,都说不上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在他们的头脑中似乎有另外的人在替他们计算,而他们仅仅报出提供的答案而已,整个计算过程都是在他们的意识之外进行。
无计算功底
第三,计算奇才们计算速度、计算复杂性和他们的数字知识无关。在他们中间,有四五岁的小孩,也有文盲。比如戴维夫人就从未上过学。更有意思的是,个别计算奇才一旦接受了正规的数学训练,学会了计算方法后,他原来那股计算神力反而消失了,并再也不能召唤回来。
能力、潜能
第四,有很多计算奇才的某些生理指标与正常人的指标相比有较大的偏离。人们发现,发生偏离的那些生理指标往往和脑的异常发展有联系。由此看来,在计算奇才们身上,有一种先天的、杰出的、在头脑中无意识完成的数字计算能力。
这种神奇的能力仅为计算奇才所独有吗?是否能将这种能力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潜能呢?
29、神秘的蹈火者
在地中海爱奥尼亚群岛的希腊村子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最奇特的舞会。歌舞者既不穿防护服,更不穿隔热靴,只凭一双赤裸的双脚,在高达几百度的煤块上载歌载舞。据说这是为了敬仰古希腊国王君士坦丁而举行的庆祝晚会。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曾进行过种种的猜测和解释。有人说这些蹈火者的痛感已经麻木。因为他们当时的神态已处于迷糊状态;有人说是体内排出的汗液巧妙地使人体的脚掌与煤块隔开;还有人推测煤灰也具有某种奇能……事实上,这些解释都不能自圆其说。
无视高温
德国物理学家长格决心解开这个谜,于是他在1974年亲临该岛,在非常近的距离内仔细观察这些蹈火者。然后他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仪式开始之前,他将一种在一定温度下能改变颜色且极敏感的涂料搽在一位蹈火表演者的脚上,随后细致地拍摄了表演者全过程中的一切变化。人们从他拍下的精彩影片中看到,这位表演者在一块烧红的煤块上行走4分钟之后,又站在另一块煤块上达7分钟之久。而当长格把这种特殊的涂料淋在煤块上时,其颜色变化表示的温度竟高达316℃以上。这着实令长格只得无可奈何地说:“无论如何,在现代的物理学领域中很难找到满意的答案。”
意念的控制
另一位人类学家史蒂凡·克恩曾于1972~1976年间花了整整16个月进行详细研究,企图从心理学中找到答案。他认为蹈火现象正是体现了人的意念可支配物质的典型例子,指出这种意念可支配自身神经对周围环境的感觉。然而此说的解释力也可堪质疑。
因此,这一神奇的蹈火依然是个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