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周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正是这些纷繁复杂的生物种群,使得地球上充满生机!生物界不仅充满奥妙,而且同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生物界同样充满了各种难以理解的谜题:在植物界中,植物也有思维吗、植物神经之谜、植物食人之谜、植物性器官之谜:动物界中,企鹅迷途之谜、鱼类洄游之谜、清洁鱼之谜等等。
一、动物之谜
1、企鹅识途之谜
科学家们在南极发现,那里的企鹅每到冬季就出海,到未结冰的地方去捕鱼为生;等春天到来的时候,它们又长途跋涉,回到自己的故乡,并且准确无误。这一段距离足有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要知道,南极洲是一片茫茫雪原和冰川,没有任何目标可供企鹅识记。
企鹅识途
为了揭开企鹅识途之迷,科学家们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捕捉了5只未成年的企鹅,在它们的身上做了标记,然后把它们转移到距离它们的故乡1900千米以外的被冰雪覆盖的5个不同地点放掉。1个月以后,它们靠步行、滑行和游泳,穿越没有任何标志的冰川雪原,一个不少地回到了故乡。
这使科学家们困惑了。本来,人们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对候鸟往返、动物迁徙、鱼类洄游等现象进行研究,可至今还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企鹅这种独特的识途能力又向科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为解开企鹅识途之谜,各国的动物学家纷纷奔赴南极进行研究和观察。
不明的原因
在南极洲,科学家们做了各种各样的试验。有人在远离企鹅故乡几百千米以外的地方,将一只只企鹅分别放进洞穴里,在上面盖上盖子。那里一马平川,没有任何标记和特征。然后他们在三个不同位置的观测塔上观察放企鹅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企鹅从洞里出来了,起初,那几只企鹅不知所措地徘徊了一阵,随后就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同一个地方——它们的故乡所在的方向。经过多次观察,科学家们初步认定,企鹅识途与太阳有关,而与周围环境无关。它们体内的“指南针”是以太阳来定向的。但是,企鹅要想用太阳来定向,它就必须具备与太阳相配合的体内时针,以便能从某一特定时刻的太阳位置来推定出哪儿是它们的家乡。可是,企鹅的体内时针是什么?它又是怎样与太阳相配合的?这些人们一时还说不清楚。
2、鱼类洄游之谜
在鱼的世界里,有些鱼类如鲑鱼、鳗鱼和鲱鱼等,就像候鸟一样,在大海里成长,在淡水河流里繁殖。让人费解的是,这些鱼在万里水域中徊游,它们既看不到星星,也无法利用地形目标,它们是怎样辨认出往返的路线的呢?这使科学家们大伤脑筋。
千里洄游的蛙鱼
就拿鲑鱼来说吧,它出生在淡水江河里,生长发育却是在遥远的大海里,这段路程足有上千里,甚至上万里。它们为了回故乡产卵,不得不穿越一道道激流险滩。当它们回到故乡后一个个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产完卵后,就该寿终正寝了。问题是它的洄游不是在短期内,往往需要几年才能返回一次。因为一条鲑鱼在江河里出生后,到大海里生长,需三四年才能够性腺成熟,返回江河里来产卵。事隔这么多年它怎么还能记住洄游的路线呢!
识别外激素
一些动物学家从水流、气温、饵料等方面来探讨鱼类洄游的原因。最近由于鱼类“识别外激素”的发现,把这一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步。这种物质可以使鱼之间区别同一种类的不同个体。比如母鱼产仔后,就会放出这种物质,幼鱼嗅到后,就会自动呆在一定的水域,以利于母亲进行照料和保护;相反,幼鱼也会放出这种物质,以便母亲相认。有人分析,会不会在鱼类出生的地方有着某种特异的气味,把千里以外的鱼吸引回来呢?但令人不解的是,这种气味能存在三四年吗?它们洄游有海路也有江河,难道这种气味就不发生变化吗?因此有人猜测,除了这种“识别外激素”之外,还应有一种东西作用于鱼类的洄游。那么,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3、吃人猴之谜
猴子是人类的近亲,也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是孩子们,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但也不是所有的猴子都是招人喜欢的,有的还相当凶恶可怕。在菲律宾的崇山峻岭中,生活着一种猴子,就像狼一样可怕,它们喜欢吃人的肉,并且喜欢拿人的头当玩具来玩。它们经常下山袭击村庄,对人和牲畜都有很大的危害。所以,人们给这种猴子起了一个可怕的名字——吃人猴。
具有类人猿特征的吃人猴
吃人猴的形体和人很相近,浑身上下都长着毛,尾巴长在脊柱的尾端。经科学家们考察,这是一种喜欢过集体生活的动物,并且有着严密的组织,它们之间好像划分了不同的集团,分住在不同的领地,还有比较简单的语言。它们能够说出比较简单的话,如哼哼声、咕哝声和鸟语声。有些人类学家分析,这种猴属于灵长类中进化比较大的一支,具备了一定的说话能力——它们的面部已经向后退缩,这是产生语言的基本条件;其犬齿窝也与人类很相近,这个部位是用来固定一块有助于说话的肌肉的。它们以捕捉到的小动物和树上的果实为食,并且还能够用树枝搭盖简单的掩体。说明它们通过生产劳动,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产生了比较简单的意识,但还不能制造工具。
进化的分枝
吃人猴的这些特点,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他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有人认为,这种猴可能是在人类演化过程中被遗留下来的一个环节,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进化到人类这个阶段。还有人认为,吃人猴虽然也能直立行走和能使用天然工具,但没有发展为人,是因为它们只是从猿到人发展系统中的一个旁支。也有人认为,吃人猴的集体,顶多算作是群,还没有达到氏族部落的程度。到底应怎样来认识吃人猴,还是一个没有最终结果的问题。
4、青蛙为何能活200多万年
1946年7月,在美洲墨西哥的石油矿床里,发现了一只冬眠的青蛙。这只被埋在2米深矿层内的青蛙,被挖掘出来时还活着,它皮肤柔软,而且有光泽,它还活着。2天之后,才死去。地质学家通过对这个矿床的科学测定,认为这个矿床是200多万年前形成的,而这只青蛙显然不可能在矿床形成以后进入矿层。从而证实,这只青蛙在矿层内已生存了200多万年。
存活于百万年的动物
其实,在这之前,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
1782年,在法国巴黎近郊地下4.5米深处的石灰岩层里,开采了一块巨大的石头,把这块石头劈开,竟然发现石头内藏有4只活着的蟾蜍。这4只蟾蜍并排在一起,各有各的窝。蟾蜍从石头内被劈出来后,还都活着,并且能活动,科学家们对石灰岩层进行了鉴定,证实它是在100多万年前形成的。这意味着这4只蟾蜍在岩石内已生存了100多万年了。
青蛙、蟾蜍能在岩石内生存100多万年,乃至200多万年,这真是令人迷惑不解的奇迹。为什么它们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
许多科学家对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强大的生命力
生物学家们经实验发现:当气温上升10℃时,青蛙和蟾蜍的新陈代谢会加快2~3倍;而气温下降10℃时,代谢作用则减慢到1/3。因此,不少科学家认为,埋藏在矿层、岩石内的青蛙和蟾蜍,不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几乎处于“恒温”的状态。这实际上就等于把它们的生命贮藏起来,几乎不进行新陈代谢,也不消耗能量,所以能长期不吃东西生存下来。
美国的一位科学家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几只即将进入冬眠的蛙进行降温处理,降至—6℃,并保持1个星期,之后再慢慢地升温解冻,结果发现蛙居然还活着,他取出蛙的肌肉,对肌肉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有甘油存在。因此他认为青蛙、蟾蜍之所以能活那么久,与它们冬眠时体内形成的甘油有关。
对青蛙和蟾蜍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这一问题,有些科学家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但都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让人信服。
5、老鼠为何不能绝迹
老鼠在哺乳动物中,个体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但它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可算是人类的敌人,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想方设法消灭老鼠,但始终不能使它绝灭。
强大的生命力
人们先用机械的办法捕杀老鼠,但这种办法杀灭老鼠的数量十分有限。近几十年来,人们发明了许多杀灭老鼠的药物。可每次用一段时间后,这些药物也就失去了作用。据说,苏格兰的一个农户发现了不怕老鼠药的老鼠。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老鼠已具有遗传性的抗药能力。也就是说这种老鼠已具备了抗药的基因,它们的“子子孙孙”也都能抵抗药害。
老鼠不但不怕药害,而且连具有强大杀伤力的核放射也不怕。据1977年7月的美国《地理杂志》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在西太平洋埃尼威托克环礁的恩格比岛和其它岛屿上试验原子弹,炸出一个巨大的弹坑,炸断了所有树木,同时放射出强大的射线。几年后,生物学家来到恩格比岛,发现岛上的植物、暗礁下的鱼类以及泥土都还有放射物质,可是岛上仍有许多老鼠。这些老鼠长得健壮,既没有残疾,也没有畸型。这可能与老鼠洞穴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有关。然而,老鼠本身的抵抗能力也是十分令人惊讶的。
集体自杀
有趣的是,老鼠也有“集体自杀”的现象。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地区,有一种老鼠,叫“旅鼠”。这种老鼠体长10~15厘米,尾巴短,毛呈黑褐色。每隔三四年,当旅鼠缺乏食物时,就成群结队地离山而去。它们爬山涉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沿途的植物全部被吃完。它们一直走到大海边,跳入海中,全部被淹死。
1981年春,在西藏墨脱的一个江边拐弯处,成群的老鼠从四面八方聚集在那儿,集体从山崖顶上往江里跳。结果所有老鼠都被翻腾的江水淹死了。
老鼠“集体自杀”的原因还不清楚,有的科学家认为,可能那些到了海边的老鼠,认为海洋也只不过是一条它们可以游过的小溪或一潭水,而没有意识到那是游向死亡。从表面上看,每一次自杀的老鼠数量很大,然而,与老鼠的总体数量相比,那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了。
老鼠为什么不能灭绝,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抵抗能力呢?要揭开这些令人费解的谜,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究。
6、动物也有心灵感应吗
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超常感本能,它们也能够预感危险,这就是它们的心灵感应。
伟大的博比
在美国,有只两岁的英格兰血统牧羊犬博比,它的主人名叫布雷诺,家住美国俄勒冈州。1923年8月,布雷诺带着小狗博比从俄勒冈州去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度假时,博比不幸走失了。从此博比开始了它神奇、惊险、而又极不平凡的的超常旅程。博比用了6个月的时间,历尽千难万险,历经3000里路程,终于从印第安纳州回到了俄勒冈州的家,找到了它的主人。
对于博比这次艰险的3000里旅程,很多人觉得简直难以置信,为了进一步证实这次旅程,俄勒冈州的“保护动物协会”主席返回到博比走失的原地点,勘查了这条小狗所走过的所有路径,访问了沿途许许多多见过、喂过、收留它住宿、甚至曾经捉过它的人,最后证实了这一切确实可信。
博比与主人的超常感
在人们都赞扬博比的忠诚、勇敢、坚毅的同时,科学家却想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博比在几千里外是怎么找到路回家的?当初他的主人是开车走的公路,博比并没有沿着它的主人往返的路线走,而它走的路与主人开车走过的路一直相距甚远。事实上,根据动物协会勘查的结果,博比所走过的几千里路是它从来没有见过、没有嗅过,也根本不熟悉的道路。
对博比这次旅程经历研究的结果使人们相信,这条小狗之所以能回家,是靠着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感觉觅路的,这种本领与已知的犬类感觉完全不同。有人认为动物这种神秘的感觉和能力是一种人类尚未了解的超感知觉,或者称之为超常感。这个名词源于希腊文的第23个字母,用于代表自然界动物的超自然感官本能。它指的是有些动物能够以超自然的感觉感知周围的环境,或者与某人、某事,或与其他动物之间有着心灵的沟通。然而,这种沟通似乎是通过我们人类并不知道又无法解释的某些渠道进行的。
动物的超常感
在意大利,有只名叫费都的小狗,它的主人去世后它非常伤心,以至为它的主人默默地守墓13年,不论别人怎么想把它弄走,它始终不肯离去。
多少年来,在世界各国都发现了很多动物的超常感行为。例如,它们有的会跑到从来没去过的地方找到主人,有的似乎还能预感到自己主人的不幸和死亡,有的能预感到即将来临的危险和自然灾害。如地震、雪崩、旋风、洪水以及火山爆发等。
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的四五天,就有好多人发现家里鸡犬不宁,猪、狗乱叫,一向很怕见人的老鼠一反常态拼命地逃离房屋,往大街上乱窜,动物园里的动物也莫名其妙地横冲直闯。据有关报纸称,1999年8月在土耳其发生大地震之后,地震严重的灾区平时人人喊打的老鼠一下子身价百倍,很多惊恐不安的灾民之所以想在家里养一只老鼠,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发现地震来临之前,老鼠总是先有异常的表现。
动物的主人在大祸来临时,可能会影响动物的超自然感觉。反过来,也可能影响动物的主人。曾担任加拿大总理22年的麦肯齐·金就曾预感到他自己十分喜欢的爱犬帕特要大祸临头的遭遇。有一次,总理的手表突然掉在地上,时针和分针在4点20分停住了。这位总理说:“我不是个通灵的人,不过我当时就知道,仿佛有个声音在告诉我说,帕特在24小时内就要死了。”第二晚上,帕特爬到它主人的床上,躺在那里静静地死去了,时间恰好是4点20分。
动物的超常感研究
动物的超常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的重视,并作了大量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动物确实具有一些非常奇特的感觉本能,并能以独特的方式利用人类具有的五种感觉本能,而还有一些动物的某些感官功能是我们人类完全没有的。而还有一些动物的超常感则是我们现在还没能完全了解到的。1965年,荷兰的动物行为学家延伯尔根在他著的书中写道:“许多动物的非凡本能以特殊生理作用为基础,至今,我们还没有了解这些作用,因而,才把这些本能叫做‘超感知觉’”。
动物世界有着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领域,在这些领域里,充满神奇和奥秘。即使今天的动物学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动物的超常感本能的奥秘仍然是我们所不了解的。
7、动物为何能雌雄互变
男变女、女变男,平常对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高科技的今天,在医学手术的帮助下,变性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在生物界中,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动物雌雄互变
人类对这种性逆转现象的研究首先是从低等生物——细菌开始的。在人的大肠里寄生着一种杆状细菌,被称为大肠杆菌。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发现,大肠杆菌有雌雄之分,雌的呈圆形,雄的则两头尖尖。令人惊奇的是,每当雌雄互相接触时,都会发生奇异的性逆转,即雄的变为雌的,雌的则变为雄的。后来经科学家研究,发现雌雄互变的媒介在于一种叫“性决定素”的东西,当雌雄接触时,就将彼此的“性决定素”互赠给对方,从而改变了彼此的性别。
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在比细菌高等的生物体上也存在性逆转现象,诸如沙蚕、牡蛎、红鲷、黄鳝、鳟鱼等等。有人认为这些生物的原始生殖组织同时具有两种性别发展的因素,当受到一定条件刺激时,就能向相应的性别变化。
沙蚕是一种生长在沿海泥沙中,长得像蜈蚣一样的动物。当把两条雌沙蚕放在一起时,其中的一条就会变为雄性,而另一只却保持不变,但是,如果将它们分别放在二个玻璃瓶中,让它们彼此看不见摸不着,则它们都不变。
还有一种一夫多妻的红鲷鱼,也具有变性特征。当一个群体中的首领——惟一的那条雄鱼死掉或被人捉走后,用不了多久,在剩下的雌鱼中,身体强壮者,体色会变得艳丽起来,鳍变得又长又大,卵巢萎缩,精囊膨大,最终成为一条雄鱼而取代原来丈夫的职位,若把这一条也捉走,剩余的雌鱼又会有一条变成雄鱼。但是如果把一群雌红鲷鱼与雄红鲷鱼分别养在两个玻璃缸中,只要它们互相能看到,雌鱼群中就不能变出雄鱼来,但如果将两个缸用木板隔开,使它们互相看不见,雌鱼群中很快就变出一条雄鱼。这究竟是为什么,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再有,海边岩礁上常见的软体动物——牡蛎,也是一种雌雄性别不定的动物,有一种牡蛎,产卵后变为雄性,当雄性性状衰退后又变为雄性,一年之中可有二次性转变。然而牡蛎过的是群聚生活,不管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为什么还会有“朝雌暮雄”的性变态呢?
我们常见的黄鳝在“青春年好”时节,十有八九为雌,产卵之后转为雄性,因为大黄鳝中十有八九为雄。这又是为何,人们也不清楚。
动物变性原因
有人对鱼类的“变性之谜”进行了研究,认为鱼类改变性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繁殖后代和使个体获得异性刺激。美国犹他大学海洋生物学家迈克尔认为,在一种雌鱼群或一种雄鱼群中,其中个头较大者,几乎垄断了与所有异性交配的机会。这样,当雌鱼较小时能保证有交配的机会,待到长大变成雄性时,又有更多的繁育机会,与性别不变的同类相比,它们的交配繁育机会就相对增加了。同样,在从雄性变为雌性的鱼类中,雌鱼的个体常大于雄体。雄鱼虽小,但成年的小雄鱼所带有的几百万精子,足够使再大的雌鱼所带的卵全部受精。另外这些雌鱼与成熟的无论个体大小的雄鱼都能交配。因此,它们小一点的时候是雄鱼,长大以后变雌鱼,不仅得到交配的双重机会,而且与那些从不变性的鱼类相比,又多产生1倍的受精卵,这对繁殖后代大有益处。
在动物界里频频发生的性变现象,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科学的解释,还需要人类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8、毒蛇真的有灵性吗
对于人来说,只要信仰宗教,都要定期到教堂礼拜,向神祷告求助保佑。但是,令人感到奇怪,更令人感到神秘的是,毒蛇也会定期朝圣。
毒蛇朝圣
这种怪事发生在希腊的西法罗尼亚岛上,每年的8月6日到15日这几天,竟有数以千计的毒蛇从悬崖峭壁和山林洞穴中倾巢而出,纷纷爬往岛上的两座教堂,它们盘结在教堂圣像下面,逗留10天左右才纷纷离开。这些毒蛇在教堂期间从不伤害人,似乎是弃恶从善了。
令人惊奇的是,毒蛇每年一次出现的时间,正与希腊重要的宗教节日相同。8月6日是希腊人纪念上帝的节日,8月15日是纪念圣女的日子。更令人迷惑的是,这些毒蛇的头上,都有一个像十字架形状的记号。而且,这种毒蛇朝圣的现象至今已持续了120年,人们对此百思而不得其解,科学家们对此也无法解释。
圣母的传说
有这样的传说:在许多年前,一群海盗劫掠西法罗尼亚海岛,并且把岛上24名修女禁锢起来。圣母得知这一情况,为使手无寸铁的修女免遭侮辱,就把她们变成了蛇,海盗愿望落空了。从此,每逢8月6日到15日,为了报答圣母的恩情,毒蛇总要到教堂朝圣。
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希腊西法罗尼亚岛上的人与毒蛇和平共处却是真的。有些人甚至认为毒蛇有驱邪治病的神力而触摸它们,甚至将其缚绕在身上。奇怪的是,毒蛇任凭人们逗引抚摸,也不发怒,而显得十分温顺,从不伤人。
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达,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希腊西法罗尼亚岛上的怪事,每年到此旅游期望目睹这一奇迹的人越来越多。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使这种毒蛇朝圣?无人能回答,几百年来这是一个无法搞清楚的谜。甚至连能自圆其说的推测、假说也没有!
9、动物自疗之谜
自然界里的野牛动物得了病,受了伤,谁能给它们治疗呢?朋友们不要担心,她们有自已给自己治病的本领。有些动物会用野生植物来给自己治病。
药物治疗
春天来了,当美洲大黑熊刚从冬眠中醒来的时候,身体总是不舒服,精神也不好。它就去找点儿有缓泻作用的果实吃。这样一来,便把长期堵在直肠里的硬粪块排泄出去。从此以后,黑熊的精神振奋了,体质也恢复了常态,开始了冬眠以后的新生活。
在北美洲南部,有一种野生的吐绶鸡,也叫火鸡。它长着一副稀奇古怪的脸,人们又管它叫“七面鸟”。别看它们的样子怪,可会给自己的孩子治病。当大雨淋湿了小吐绶鸡的时候,它们的父母会逼着它们吞下一种苦味草药——安息香树叶,来预防感冒。中医告诉我们,安息香树叶是解热镇痛的,小吐绶鸡吃了它,当然就没事儿啦。
热带森林中的猴子,如果出现了怕冷、战栗的症状,就是得了疟疾,它就会去啃金鸡纳树的树皮。因为这种树皮中所含的奎宁,是治疗疟疾的良药。
贪吃的野猫到处流浪,它如果吃了有毒的东西,又吐又泻,就会急急忙忙去寻找黍芦草。这种苦味有毒的草含有生物碱,吃了以后引起呕吐,野猫的病也就慢慢儿地好了。你看,野猫还知道“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呢。
在美洲,有人捉到了一只长臂猿,发现它的腰上有一个大疙瘩,还以为它长了什么肿瘤呢。仔细一看,才发现长臂猿受了伤,那个大疙瘩,是它自己敷的一堆嚼过的香树叶子。这是印第安人治伤的草药,长臂猿也知道它的疗效。
有一个探险家在森林里发现,一只野象受伤了,它就在岩石上来回磨蹭,直到伤口盖上一层厚厚的灰土和细砂,像是涂了一层药。有些得病的大象找不到治病的野生植物,就吞下几千克的泥灰石。原来这种泥灰石中含氧化镁、钠、硅酸盐等矿物质,有治病的作用。
在乌兹别克,猎人们常常遇到一种怪事儿:受了伤的野兽总是朝一个山洞跑。有一个猎人决定弄个水落石出。有一天,一只受伤的黄羊朝山洞方向跑去,猎人就跟踪到隐蔽的地方观察,只见那只黄羊跑到峭壁跟前,把受伤的身子紧紧贴在上面。没过多久,这只流血过多、十分虚弱的黄羊,很快恢复了体力,离开峭壁,奔向陡峭的山崖。猎人在峭壁上发现了一种黏稠的液体,像是黑色的野蜂蜜,当地人管它叫“山泪”,野兽就是用它来治疗自己的伤口的。科学家们对“山泪”进行了研究,发现里面含有30种微量元素。这是一种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山岩,受到阳光强烈照射而产生出来的物质,可以使伤口愈合,使折断的骨头复原。用它来治疗骨折,比一般的治疗方法快得多。在我国的新疆、西藏等地区,也发现了多处“山泪”的蕴藏地。
温敷是医学上的一种消炎方法,猩猩也知道用它来治病。猩猩得了牙髓炎以后,就把湿泥涂到脸上或嘴里,等消了炎,再把病牙拔掉,你看猩猩还是个牙医呢。
温泉浴是一种物理疗法。有趣的是,熊和獾也会用这种方法治病。美洲熊有个习惯,一到老年,就喜欢跑到含有硫磺的温泉里洗澡,往里面一泡,好像是在治疗它的老年性关节炎;獾妈妈也常把小獾带到温泉中沐浴,一直到把小獾身上的疮治好为止。
野牛如果长了皮肤癣,就长途跋涉来到一个湖边,在泥浆里泡上一阵,然后爬上岸,把泥浆晾干,洗过几次泥浆浴以后,它的癣就治好了。
自身手术
更让人惊奇的是,动物自己还会做截肢手术呢。
1961年,日本一家动物园里的一头小雄豹左“胳膊”被一头大豹咬伤,骨头也折了。兽医给它做了骨折部位的复位,上了石膏绷带。没想到,手术后的第二天,小豹就把石膏绷带咬碎,把受伤的“胳膊”从关节的地方咬断了。鲜血马上流了出来,小豹接着又用舌头舔伤口,不一会儿,血就凝固了。截肢以后。伤口渐渐地长好了,小豹给自己做了一次成功的“外科截肢手术”。小豹好像知道,骨折以后伤口会化脓,后果是很危险的。经过自我治疗,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人们发现,一只山鹬的腿被猎人开枪打断后,它会忍着剧痛走到小河边,用它的尖嘴啄些河泥抹在那只断腿上,再找些柔软的草混在河泥里,敷在断腿上。像外科医生实施“石膏固定法”一样,把断腿固定好以后,山鹬又安然地飞走了。它相信,自己的腿会长好的。
昆虫学家曾经仔细观察了一场蚂蚁激战:一只蚂蚁向对方猛烈袭击,另一只蚂蚁只是实行自卫防御,结果它的一条腿被折断了。原来这不是一场真正的格斗,而是蚂蚁在给受伤的同伴做截肢手术呢。
除此以外,不少动物还能给自己做“复位治疗”呢。
黑熊的肚子被对手抓破了,内脏漏了出来,它能把内脏塞进去,然后再躲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里,“疗养”几天,等待伤口愈合。
动物自我医疗的本领,引起了科学家很大的兴趣。它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疗法的呢?现在还没有一个圆满的解释。
10、动物“气功师”之谜
我们人类有些“气功大师”,有着非凡的功夫。他们要是发起功来,好像刀枪不入;就是几吨重的汽车从身上压过去,也毫无损伤。这让参观的人惊奇不已。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动物世界里的动物,也有会“气功”的,而且是无师自通,根本不用拜师学艺。这些动物“气功大师”,生来就有这种“特异功能”。
气功鼠
在非洲的赞比亚,有一种会“硬气功”的老鼠,当地的土著居民管它叫拱桥鼠。这种鼠大的500多克重,如果有人用脚踩它,它就用锁骨抵在地上,拱起脊背,全身“运气”,施展出它奇特的“硬气功”。一个60千克重的人踩在它身上,等于是它体重的100多倍,但拱桥鼠却一声不吭,像没事儿一样。就是使劲儿用脚跺它,它也绝不叫唤一声,等到人把脚抬起来,压力消除的时候,拱桥鼠就立刻溜之夭夭了。猫虽然是老鼠的天敌,但如果遇到这些会气功的老鼠,也是无可奈何,甘拜下风的。
气功蛇
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地区,更是“藏龙卧虎”。这里生活着一种绿色的‘气功蛇”,它的“气功功夫”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种蛇类“气功大师”艺高蛇胆大,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喜欢从草丛里爬到光滑的马路上,大模大样地乘凉。当载重汽车开过来的时候,它虽然预先感觉到地在颤动,但它绝不会爬走逃命,而是鼓起肚子里的贮气囊,并且快速把气体输送到全身,等汽车轮子从它身上轧过去之后,这位“气功大师”才得意洋洋地爬走。它摇头摆尾的样子,好像是在显示自己的非凡功夫呢。
海刺猬
除了陆地上的动物以外,有些海洋动物也是了不起的“气功大师”。在浩瀚的大西洋里,有一种叫海刺猬的海洋动物。它浑身长满了长刺,平时这些针刺都顺贴在身上,可一旦遇到危急情况,它全身的刺就会根根倒竖,特别锋利。在当地海域,还生活着一种斜齿鲨,十分凶猛,常常把海刺猬当做美食吞下去,有时候能一次吞下10只海刺猬。但灾难也跟着来临,海刺猾被吞进鲨鱼肚子以后,就会运“气”发“功”,把身上的长刺倒竖起来,就像一根根锋利的钢针,在鲨鱼胃里猛攻猛刺,直到把鲨鱼的肚子刺破,死去的斜齿鲨,反倒成了海刺猬的美味佳肴了。
11、动物报复行为之谜
动物也会报复吗?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动物的报复手段还多种多样呢。下面就是几件动物报复人的事儿。
复仇的猴
在我国四川省的峨嵋山,有一群活蹦乱跳的野生猴子。它们给来旅游的人带来了很多乐趣。但谁要是伤害了它,它就记在心里,找机会报复。有一天,一个小伙子抓着一把花生逗猴玩儿,他一边逗一边说:“来啊,来吃啊!”一只猴子连着跳了几下,小伙子却一颗花生也没有给它。猴子急了,猛地跳上去抓破了小伙子的手,花生也撒了一地,逗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小伙子恼羞成怒,也急了,顺手抄起一根木拐杖,向正在吃花生的那只猴子横扫过去。猴子被打得“吱吱”乱叫,拖着受伤的腿逃进了树林。它的腿被打断了,成了一只跛猴。
转眼到了第二年,那个打猴的小伙子又来了。当走到仙峰寺的时候,看到路中间坐着一只猴子,正向来往的游人要吃的。这只猴就是去年被小伙子打伤的,它一眼就认出了仇人,急忙一跛一破地躲在一边,当小伙子从它旁边走过的时候,跛猴冷不防扑了上去,狠狠地咬了小伙子一口,疼得他“哎哟哟”直叫,腿肚子被咬得鲜血直流。他转身一看,那只猴子已经上了树,向他做鬼脸呢。打猴的小伙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来报复他的,谁让他不爱护野生动物呢。
在重庆动物园里,曾有一只金丝猴王,它好像认为自己血统高贵,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咬伤饲养员。有一次饲养员送食物慢了点儿,猴王就跑过来抓破了饲养员的手。饲养员为了惩罚它,就拿起竹条,在它的屁股上狠狠抽了几下,猴王觉得丢了面子,把这件事记在心里。过了几天,这位饲养员调走了。半年以后,他回到动物园看望饲养过的金丝猴。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猴王从人群里认出了打过它的饲养员,想报复又找不到东西,就拉下一个粪团,向饲养员的头上扔去。猴粪弄了他一脸,叫人真是哭笑不得,金丝猴王却得意极了。
报仇的象
在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经常有野生大象出没,它们是我国的保护动物。这一天,一个猎人发现一只鹿正在河边饮水,就举起猎枪瞄准,就在他刚要开枪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怒吼,吓得他魂飞魄散。回头一看,只见一头大象正向他走来。猎人认出来了,自己前几天用枪打过这只象,可是没打中,它这是复仇来了。猎人慌忙调转枪口向大象射击,心里发慌,没有打中。大象愤怒地向他飞奔过来,猎人转身就跑,不料被野藤绊了个跟头,手里的猎枪也给扔了。大象上去一脚就把猎枪踩断了,用鼻子卷起来抛得老远。猎人乘机从地上爬起来,没命地逃跑,复仇的大象穷追不舍,把猎人逼到了山崖跟前。他急忙抓住一根粗藤,想爬上陡崖逃命。大象扬起鼻子,把猎人卷了起来,使劲儿抛了出去,随着一声惨叫,猎人被摔死在悬崖底下。这就是偷猎野生动物的人的下场。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村子叫刮风寨,寨子边有一条小河。有一天,一只母象带着一只小象到河里洗澡,小象见到水特别高兴,撒起欢来。当大象母子玩得正开心的时候,被寨子里的几个猎人发现了,端起猎枪就打,可怜的小象刚爬上河岸,就被打倒了。母象立刻狂怒起来,嗥叫着跑上岸来,用鼻子抚摸着小象的伤口,悲愤极了。它一会儿又跑又跳,高声咆哮着,一会儿又用鼻子把小树拱倒,直到精疲力尽才依依不舍离开小象,一步一回头地向密林深处走去。
两天以后,这只母象带着十几头大象复仇来了,象群冲进刮风寨的时候,寨子里的青壮年人都到山上干活去了,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只好四处逃命。大象也不追赶,却把寨子里的竹楼拱了个天翻地覆,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森林。等村民们回到寨子里之后,都责怪那些偷猎大象的猎人。
在印度,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一群经过驯化的大象驮运货物进城,卸下货物之后,其中一只大象在路边散步。当路过一家裁缝店的时候,大象好奇地把鼻子伸进窗口。一位正在做衣服的缝纫工人随手扎了象鼻子一针。大象急忙缩回鼻子走了。没想到几个月以后,这只大象又来了,它在街心喷水池吸足了一鼻子水,来到这家裁缝店窗前,把那个缝纫工人喷了个落汤鸡,然后扬长而去。
动物的报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的报复行为又怎么解释呢?但现在还没有一个圆满的解释,需要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和探讨。
12、海豹死亡之谜
海豹是生活在寒带和温带海洋中的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一带。在欧洲的北海沿岸,生活着大量的海豹。由于这里气候比较寒冷,鱼类丰富,非常适合海豹在这里繁衍生息。但由于过量捕杀和环境污染,海豹的数量锐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因此,世界有关组织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海豹。1988年,一条消息引起了世界的震惊,在北欧沿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有18000多头海豹莫名其妙地死去。
环境污染
这样一大批海豹的死亡,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环境污染。人们向海里排放的废物中,含有很多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鱼吃了这些东西后,就会把它们聚积在体内。海豹每天大约要吃10千克的鱼,其中的有毒物质也会在它的体内聚集起来,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海豹就会死亡。但是,这些有毒物质对海豹造成的危害是渐进的,不会很快造成大批死亡。因此,这一说法还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海豹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突然死亡。
病毒感染
在荷兰,有一家海豹医院,每年都有很多患病和受伤的海豹被送到这里就医,医好之后再把它们放回大海。为了弄清海豹大批死亡的原因,这家医院的院长雷尼邀请荷兰国家免疫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奥斯塔豪斯教授对生病的海豹进行会诊。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造成海豹大量死亡的原因是由于某种恶性流行性病毒。但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毒呢?根据这个研究小组分析,有三种病毒的可能比较大:狂犬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和麻疹病毒。也可能是某种未被发现的病毒。一旦这种病毒被找到了,就可以开发出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海豹大批死亡的现象就可避免。
13、动物为何能“隐匿生命”
在生物界,生老病死是平常的自然规律,人们对此一点也不感到稀奇,但令人奇怪的是死而复生。当然,能死而复生的这种生物并没有真正的死亡,只是一种假死现象,在动物界,这种现象称之为“隐匿生命”。
隐匿生命
动物的这种神秘的“隐匿生命”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关注。
“隐匿生命”是表示一种能适应于对一般生命来说会立即致死那样的残酷条件下生活的生命现象。这种生命现象不是常见的生命活动,它是指某些能暂时中止生命活动而言的。这样的生物包括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栖息于湿地的线虫类及生活在沼泽中的小动物,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脱水动物。
大家都知道,在大多数动物体内,通常含50—95%的水分,如果体内失水超过30%,那么就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像有些球形线虫一类的小动物,具有令人惊叹的本领,当它们极度脱水时,已显不出任何运动、反应、换气等生命现象,但一旦环境适宜后又能“死”而复生。比如,生活在沼泽地的熊虫在机体完全干燥之后,就会形成假死现象,这从科学定义上说来,是完全死亡的状态,但熊虫能将这种状态保持120年之久,一旦有了水便能复苏。
熊虫还能在比水沸点高的150℃高温或绝对温度0.008度的低温下存活。它们对X射线的耐受力令人吃惊。经24小时照射的半致死剂量竟达57万伦琴,而人产生同样结果只需500伦琴。
研究处于“隐匿生命”状态下的线虫表明,其细胞中的水分确已全部丧失。由此便推翻了多年来生物学中的固有观念,即认为构成生命的蛋白质分子必须有水分才能保持其三维结构。生物学家们也开始相信,陷匿生命中的新陈代谢是可以停止的。
隐匿生命原因及价值
但是,如何解释这种“隐匿生命”现象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约翰·克劳通教授,首先研究了脱水过程,他发现这些动物进入脱水阶段时是慢慢干脱的,如果把它们直接放进干燥的空气中会死掉。
新西兰科学家大卫·沃顿和英国动物学家巴雷特在研究中发现,许多脱水动物需要制造大量碳水化合物,如甘油、海澡糖等才能度过无水生活。他们认为这些物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可以代替那些紧紧附在核酸、蛋白质这类重要物质身上的水分子,尤其是海藻糖可以起保护细胞膜的作用。
然而脱水前的准备工作仅仅是“起死回生”的一部分,当这些小动物重新吸水后,在体内又发生哪些变化呢?沃顿和巴雷特经观察研究指出,线粒的功能恢复可能包括膜的恢复,此外,当脱水动物在开始活动之前,不仅要修复围绕着线粒体的膜,而且向全身传送信息的神经上的膜也必须加以修复,否则就会神经麻木。
以上这些研究说明,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已进入相当深的阶段,但并非把所有的谜都揭开了。
虽然对“隐匿生命”还无法从生物学上阐明,但不容置疑的是这种状态能延长动物的寿命。一般说来,熊虫的寿命不过一年,而若把“隐匿生命”期也计算在内,那么它可达60岁高龄。当今,有人利用尸体冷冻法,以便有朝一日实现起死回生。对“隐匿生命”的彻底阐明,将是一件最鼓舞人心的成就,它必将对生命本身的科学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14、俾格米逆戟鲸之谜
早在1871年,英国博物学家琼·格兰在为英国自然博物馆验收一批从南海送来的海洋动物骨骼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鲸的头骨。由于它的体形很小,而且从未见过,便给它取名为“俾格米”由于数量极少,加上其深居简出,时至今日,人们还很难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
被捕的俾格米逆戟鲸
据记载,人们只捕获过两次俾格米逆戟鲸。一次是在1963年,地点是在夏威夷的近海海面上。当时,一些海洋学家正在捕捉海洋动物用来制作标本,他们意外地用渔网捕到一条俾格米逆戟鲸,立刻把它送到夏威夷海洋动物园。刚放进水池时,它暴跳如雷,企图跳出水池,还想咬站在池边上的工作人员。3天以后,它才平静下来。后来工作人员又在水池里放进两头巨头鲸。第二天,人们发现这两头巨头鲸都死了。死因肯定与这头逆戟鲸有直接关系。一个星期以后,这头逆戟鲸也死去了。经检查,它是因呼吸道感染而死。
第二次捕到这种鲸的时间是1970年,地点在南非开普敦的海滩上,当时一条俾格米逆戟鲸正搁浅在那里。人们及时把它送到南非国家水族馆中,放在一个有4头海豚的水池里。那些海豚见到这个新来的客人,吓得拼命逃避。第二天,人们就发现一头海豚已经死去,从身体上的伤痕来看,是这头逆戟鲸所为。之后过了6天,这头逆戟鲸也因绝食而死。此外人们还曾两次获得死去的俾格米逆戟鲸的遗尸和遗骨。
奇特的鲸群
最幸运的要算是夏威夷海洋学院的三位教师了。一次,他们到水下拍摄有关海洋哺乳动物的电影,意外地发现了一批从未见过的鲸鱼。这批鲸鱼有20多条,每条身长7~8英尺,宽大的三角脊很特殊。头比别的鲸类要小,嘴很尖,腹部呈白色,体侧和背部除了有几条白色条纹外,都呈灰黑色。他们拿着摄影机在鲸群中游动拍摄,那些鲸一点儿也不惊慌,有一头鲸甚至游到离摄影者半米的地方,摄影者还拍打了它一下。他们回来后,就拿着这个片子去请教夏威夷海洋研究所的鲸类专家纳利斯博士。纳利斯看了影片后,连连说,你们交上了好运,你们遇到的是世界上最少见的,也是最神秘的一种鲸——俾格米逆戟鲸。
为什么俾格米逆戟鲸这么少见?是因为它们生活的水域人类很少涉足,还是因为它们生活的水域很有限?它们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性?有多少种群和数量?这些对我们来说,还都是未知数。
15、海豚声纳之谜
所谓声纳,是英文缩拼字“sonar”的音译,原意为“声音导航和测距”,是利用水下声音来探测水中目标及其状态的仪器或技术,常用来搜索潜艇、测量水深、探测鱼群,是航海中不可缺少的导航设备。这项技术是本世纪才发明的。但是这种人造声纳技术与海豚一比,就显得相形见绌。
高超的游水技术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水池里插上36根金属棒,每排66根,然后把海豚放进去,只见海豚在棒中间游来游去,而绝不会碰到金属棒。即使把它的眼睛蒙上,它也照样畅游无阻。如果偷偷地在水池里放进一条小鱼,它就会立刻游过去进行捕捉。人们发现,海豚在捕食时,会发出一系列探测信号。由于有了这种信号,它可以在几种鱼都存在的情况下,准确地捕捉到它最喜欢吃的鱼。
有人还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在水池中拦上网,只是在网口中间留一个口,然后把海豚放进去。海豚可以在网口处随意地钻来钻去,不会碰到网的其它部位。就是把它的眼睛蒙上,也不会有丝毫差错。
海豚间的语言
海豚之间还有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比如把一对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海豚分开在两个水池里,相互无法接近和看见。然后再用一根电话线把两个水池连起来,只要电路一通,人们就会惊奇地发现,两只海豚竟然用一种特殊的声音“交谈起来”。如果电路一关,它们就中止了“谈话”。即使把两只海豚分隔在遥远的太平洋和大西洋,它们也会通过电路进行“谈话”。有人还把海豚娃娃的声音录下来放给海豚妈妈听。当海豚妈妈听到之后,显得很焦躁,四处寻找它的孩子。海豚还可以用这种声音向同伴发出警报。
奇妙的声纳系统
海豚的这种奇妙的声纳系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人类试图揭开这一秘密。
首先让人们感到奇怪的是,海豚没有声带,为什么会发出音域极宽的声音呢?有人认为,海豚主要是靠跟喷气孔相通的鼻囊系统发声的。可是如果说它在水上用鼻孔发声还说得过去,那么它在水下发声又怎样解释呢?因为它潜入水下时,鼻孔就会闭合,可它仍然可以发出声音来。科学家们又发现,在海豚的脑门上有一块圆圆的像西瓜一样的组织,大概是这块“西瓜”起到了声透镜的作用,声音就是从这里聚焦成声束向水中发射的。有人不同意上述说法,因为他们发现,海豚虽然没有声带,却有发达的喉头,当它吞咽食物时,发声就会停止。他们认为,海豚的声音大概是从喉头发出的。
超声波探测能力
人们还发现,海豚有很强的超声波探测能力,即使把它眼睛给蒙上,它也能找到目标。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呢?有人认为,海豚的外耳已经退化,已起不到耳朵的作用,其声音是通过下颌的脂肪传到内耳的。对这种说法有人表示反对,他们看到海豚的耳道中充满了水,认为海水对声音有很好的传导作用,因此,它的耳朵仍然是主要的听觉器官。
围绕着海豚的声纳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尤其是在接收回声问题上,仍然是迷雾重重。假如有那么一天,海豚的声纳问题被彻底揭开,对人类将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16、海豚游速之谜
在海洋动物中,海豚可算得上是游泳健将,它平常的速度每小时可游40~48千米,当它全力前进的时候,就可以达到每小时80千米。这样的速度足可以让其它鱼类望尘莫及,因此人们便把海豚称为海洋里的“飞毛腿”。
“格雷怪论”
但科学家们认为,根据海豚的自身特点及形体,它的游速怎么也不能超过20千米/小时。如果海豚的游速超过了它的肌肉所能承受的限度,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一是海豚的肌肉具有超自然的高效率,比一般哺乳动物强6倍;二是它采用某种奇特的方法减少阻力。这种假说,是1936年英国的一位水生动物研究专家詹·格雷提出来的,人们便把这一理论称为“格雷怪论”。
自从格雷提出这一怪论以来,科学家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海豚的游速问题成了热门话题。
减阻的皮肤
人们很快就证实了海豚的肌肉没有特殊的构造,当然也就不具备超自然的高效率。那么,它的超速动力源究竟来自哪里呢?
有人把研究的焦点放在海豚那流线形的体形上。为了证实这种假说的可能性,便做了一个海豚的模型,从体型到体表都与真海豚别无二致,另外在模型上还安上了与海豚尾鳍所产生的推力相同的推进器。实验的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它与海豚的速度比起来要慢得多。这一假设被推翻了。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觉得海豚的游速与其皮肤有关。因为海豚的皮肤很特别,光滑而富有弹性,同时它还不沾水。有人分析,它那光滑的皮肤可能会分泌一种润滑物质,用来减少水中的阻力。这一假说也被推翻了,因为经研究发现,海豚没有皮脂腺,无从分泌润滑物。
后经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海豚的皮肤分上下两层,上层也就是外层,弹性很强;下层也就是内层,也有很好的弹性。上层皮肤在受到水的压力时,会根据水压的程度而变得凹凸不平。当海豚进入高速运行时,身体振动所引起的紊流就会在皮肤的凹凸变化中得到调整,这样就能大大减少阻力。有人根据这种说法,研制了人造海豚皮,把它贴在鱼雷模型上,结果相当令人满意,其受阻情况比普通模型减少了60%。
可以说问题至此有了极大的进展,但人造海豚皮还不能令鱼雷模型达到让人满意的高速度。它与真的海豚皮差在哪里呢?这还是一个尚待破解的谜。
17、清洁鱼之谜
人一旦有了病,都要到医院去看医生,经过医生的治疗,使疾病得到解除。那么,生活在水中的鱼得了病之后,也有医生看吗?有,那就是清洁鱼,鱼一生了病,它们就去找清洁鱼。
清洁鱼
生活在海洋里的鱼和人一样,不断地受到细菌等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这些令人讨厌的小东西粘附在鱼鳞、鳃、鳍等部位,就会使鱼染上疾病;同时,鱼之间也在不断发动战争,一旦受了伤,也需要治疗。那么谁来给它们治病呢?医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种小鱼,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清洁鱼。
清洁鱼给鱼治病,既不打针,也不吃药,而是用它那尖尖的嘴巴清除病鱼身上的细菌或坏死的细胞。不过它在给鱼治病的时候,对病鱼也有很严格的要求,要示它们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立在它面前,否则它就不给予治疗。假如鱼得病位置是在喉咙里,那么,病鱼就必须乖乖地张开嘴巴,让“医生”进去清除病灶。
鱼医生
清洁鱼是不是真的在给鱼治疗呢?科学家们曾做过实验。他们在一定的水域里,把所有清洁鱼都请出去,结果怎么样呢?只过了两周,他们就发现,不少鱼的鳞和鳃上都出现了肿胀,有的还得上了皮肤病;而有清洁鱼的水域,鱼则生活得很健康。由此可以证明,清洁鱼是称职的“鱼医生”。
在海洋里,大约生活着40多种清洁鱼。它们的“医院”一般设在有珊瑚礁或岩石突出的地方。它们不分昼夜地工作着,有人曾发现,一条清洁鱼在6个小时内医治了几千条病鱼。
话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既然都是鱼类,为什么清洁鱼能给别的鱼治病,它自己不会感染上疾病呢?其它鱼是怎么知道清洁鱼会治病的?所有的鱼类几乎都不吃清洁鱼,难道它们都知道这种鱼能治病,而对它格外地爱护和尊重吗?不知将来哪一位科学家能回答这些问题。
18、鲸鱼之谜
鲸鱼是哺乳动物中少数向海洋进化的动物。
抹香鲸之谜
全世界的鲸鱼共有90多种,分成齿鲸和须鲸两大类,而抹香鲸在鲸类中,要算是老大哥了。它不但个头大,捕食凶猛,其外形也很奇特,就像一个大大的蝌蚪,而脑袋就占了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看上去有头重脚轻之感。它那个大脑袋可不是空的,里面储满了鲸油,一头大抹香鲸脑袋里的油,重达1000多千克。人们还发现,抹香鲸的油是所有鲸类中最纯净的。这样一来,抹香鲸就遭了殃,人们为了牟取暴利,肆意捕杀,抹香鲸的数量锐减,从原来的100多万头,减少到现在的几万头,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了挽救抹香鲸的命运,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一些保护措施,并在海洋里划出禁猎区。
科学家们对抹香鲸最感兴趣的还是它奇特的大脑袋。它长那么大个脑袋,是干什么用的呢?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抹香鲸大脑袋里面的脂油,起着回声探测器的作用。抹香鲸的食量很大,平均每天需要捕食300千克,它不仅白天要捕食,晚上也要进食。抹香鲸的食物主要是章鱼和大乌贼,在嘈杂的海洋世界里,如果不用回声定位法来探测猎物的方位和数量,行动就不会灵敏和迅速。而抹香鲸大脑袋里的脂肪,就像声学中的透镜体,把复杂的回声折射成灵敏的探测声束,传入耳中,这样才可让大脑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有人不同意以上这种说法,认为抹香鲸大脑袋里面装了那么多的油,是为了潜水用的。因为抹香鲸的食物——章鱼和乌贼都生活在深海区,它为了捕捉到更多的食物,必须延长潜水时间,它那个大脑袋里面装的那些油脂,就起到了浮力调节器的作用。这两种说法谁是谁非,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此外,人们还发现抹香鲸另外一个奇特之处,即它只有下牙,没有上牙。下牙很大,足有20多厘米长,每侧有40~50枚,这些牙齿把上颌刺出了一个个洞。别看它牙齿长得怪,一旦被它咬住,就休想脱身。有人分析,抹香鲸捕捉大王乌贼,不是靠它的牙齿,也不是因为它那个庞大的身体,而是它在捕食之前要大吼一声,这一声会把动物吓昏,然后它再慢慢品尝。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还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鲸鱼唱歌之谜
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单调、枯燥的生活往往让人非常烦躁,但有时会从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传来悠扬动听的歌声,使人们烦燥的心情顿时平静下来。这悠扬的歌声是谁唱出来的呢?原来就是那海洋动物之王——鲸。
在鲸的群体中,须鲸是唱歌的能手。经观察,它们无论是成群结队还是单独一个,唱的都是同样的歌,但节奏并不完全相同。一首歌唱过一年以后,第二年又换成新歌。这些乐曲十分复杂,有一定的规律,有同样的结尾,很像人类诗歌的韵脚,与人类古典乐曲中的咏叹调极为相似。最短的6分钟,最长的可达半个小时。它们的音域宽广,高调可达到工厂的汽笛声那么高,低声可与人类混声乐队的低鸣相比。有人把它们的歌声录下来,加快14倍播放,那声音就像美妙无比的夜莺在歌唱。它们的歌声激发了作曲家的灵感,有人根据鲸鱼唱的歌,谱出了很凄婉的乐曲,那曲调忽而像叹息,忽而像呻吟,听起来催人泪下。
鲸鱼为什么要唱歌呢?有些生物学家经研究认为,其目的是为了向异性表达爱情,因为唱歌的鲸鱼只有雄性,并且还是在生殖季节。大概是为了赢得对方的欢心,才唱出这么美妙的歌声的。但人们又发现鲸还有其它表达爱情的方式,如接吻——互相用嘴撞触。由此看来,如果唱歌是为了表达爱情的话,那也只能是一部分。还有没有其它目的呢?现在还说不清楚。
此外,人们还惊奇地发现,鲸是没有声带的,那它为什么能发出声来呢?这也是一个至今没有解开的谜。
19、深海生命之谜
一提起深海,人们自然会把它同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联系起来。大家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植物就不能生长;而没有植物,动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那么,在深海里,常年漆黑一片,应该是不会有生物存在的。美国的一艘深海探测器“阿尔文号”通过对深海进行考察,对以上说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头望的海底世界
1977年2月,“阿尔文号”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几千米深的海下热泉处发现,这个终年黑暗没有阳光的世界,其实是一个繁衍生命的沃土,在这里,生活着许多蛤、贝、白蚱、蟹和红冠蠕虫等动物,但其形状却与阳光世界里的有很大区别。这里的红冠蠕虫最长的达2~3米,它用白色外套管把自己固定在岩石上,保护着自己的柔软身体。它没有嘴,没有眼睛,也没有消化系统,就靠着伸出套管顶端的身体过滤海水中的食物。它的血液里充满了富含铁质的血红蛋白,因此显得格外红。有一种巨蛤足有1英尺长,也是靠着过滤水中的颗粒食物生活。毛绒绒的深水白蚌与陆地上的蒲公英极为相似,好像与僧帽水母有一定的亲缘。还有一种像虾一样的动物,在眼睛柱柄的末端长着肉冠,用它在岩石上刮取食物。还有样子像蟹的东西,长着长腿的小蜘蛛,等等。这一切,给科学家们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怎么给它们分类?它们在没有阳光的世界里是怎么生活的?这些都是未解的谜。
深海生物生存之谜
有人曾对这些深海生命的生存条件进行过分析,认为海水经过高温和高压,所含的硫酸盐变成硫化氢,有些细菌就靠着硫化氢进行代谢,靠吸收温泉热能而得以繁殖;一些小动物则靠过滤这些细菌生存,大的动物又以小的动物为食物。就这样,在没有阳光的深海世界里,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食物链,由此而维持了一系列生命的生存。
如果这一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它给人类的启示将是极为深远的:人们一方面可以发展没有阳光的世界里的生物,另一方面,还可以探索没有阳光的星球上的生命。但是事情会是这么简单吗?
20、懒猴之谜
生活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密林中的一种猴子,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像蜜蜂一样,人们便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蜂猴。但这种猴懒得出奇,人们又送给它一个形象的雅号——懒猴。
懒惰的懒猴
这种猴子懒到什么程度呢?据看到过它的人说,它一天到晚都不活动,甚至在受到敌人伤害时也不会显出害怕的样子。有人曾看到过一只懒猴被豹子咬了一口,它却不慌不忙、慢慢地转过头来,发出像蜜蜂一样的嗡嗡叫声,以表示抗议,可身体还是原封不动地呆在那里。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星期一在它身上扎一针,直到星期三它才会“哎哟”叫唤一声。由于不爱活动,它身上长满了地衣和藻类植物。不过,懒有懒的好处,这一身地衣和藻类,反倒成了它的保护色,它可以在大白天安心地蜷曲在树杈上睡大觉,就连眼神最好的鹰也无法发现它。还有一种以懒著称的动物,名字叫树獭,由于它同懒猴一样不爱活动,浑身上下也长满了藻类动物。
懒猴之谜
别看懒猴那么懒,它却有一种绝活,人们至今也没弄明白其中的奥妙——那就是它的抓握能力。一般情况下,动物死了,它就会四肢放松,而懒猴却不是这样,它会紧紧地抓住树枝不放。有个猎人打死了一只懒猴,但它的两只脚的脚趾紧紧抓住树枝,没有掉下。树獭也有这样的特征。在一个动物园里,一只树獭得了病,兽医来为它治病。由于病情太重,医治无效死了。当饲养员进笼舍时,看到那只有病的树獭正挂在铁栏杆上,以为它还活着,可近前一看,它已经死了。饲养员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它的脚趾掰开。
看似简单的问题,要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21、凤凰原型之谜
凤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吉祥的象征,常与龙并称。相传凤和凰是一对伴侣,凤为雌性,凰为雄性,是鸟类之王。可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凤凰这种鸟,它是古人虚构出来的。虽然是虚构,也不可能纯粹凭空想像,也应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物为依据,进行想像和夸张。那么,凤凰是以什么鸟为原型创作出来的呢?
孔雀原形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孔雀。你看凤凰那两条长长的翎毛,跟孔雀的多么相像,而整个身体的形态也极为相近。因此,许多人都认为,凤凰是以孔雀为原型创作出来的。但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疑义,因为在先秦典籍中,并没有对孔雀的记载。说明在先秦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没有孔雀,只是当秦、汉势力扩大到云南地区以后,孔雀才作为珍奇之物传进中原。而凤凰的形象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它不可能受到孔雀的影响。
雉类原型
否定了孔雀之后,又有人提出雉类是凤凰的原型。有人认为,凤凰是以雉类为主体,融合了鹰等多种鸟的典型形象创作出来的。从外形上看,雉与凤凰很相近,其羽毛都是五光十色,尾羽都很修长。雉为凤凰的原型,不仅表现在外形上,也表现在内在的本质上。雉不但外形美,而且是一种善良的鸟类,它无损于人,对人还有许多好处。雉肉是一种美味佳肴,是帝王的珍贵食物之一,也是接待贵客必不可少的美味。它那华丽的羽毛,也是贵重的装饰品。因此,人们也把雉视为吉祥之鸟。它应该是凤凰原型的最佳鸟选。
关于凤凰的原型,还有多种说法,如某种已经灭绝的巨鸟、极乐鸟、鸵鸟等。但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是,凤凰以雉类为主要原型,又吸取了其它鸟类的一些特点,如鹰、鸿、燕、鸳等。
22、龙之谜
龙,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形象几乎无处不在,它深深地植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为什么中国人会对龙有着这么浓厚的兴趣呢?这就说来话长了。
龙的起源
关于对龙的信仰,很多学者都认为,它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龙的艺术形象。龙,浓缩着、积淀着原始社会晚期到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强烈的感情、思想、信仰,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观念和意识形态,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龙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最原始的形象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留给后人的谜。
龙的原型
有人认为龙的样子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它是有实物根据的,只不过是这种动物已经灭绝了,所以人们一直未能见到它本来的面目。可是就考古发掘出来的资料来看,这种说法无法得到支持。关于龙的原型,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最早的形象是一种大蛇,这种大蛇原来的名字就叫做“龙”。后来,以这种龙为图腾的部落成为最强大的力量,兼并了它周围力量弱小的氏族,使龙成为大家共同的图腾。同时它又吸收了其他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这样,蛇又有了4只脚以及马的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等等,这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龙。由于与现在的蛇、蜥蜴和鳄鱼的样子很相似,有人认为传说中的龙,很可能就是最早的、不常见的蛇、蜥蜴和鳄鱼等爬行动物。还有人更进一步指出,以大蛇为基调的龙,同五步蛇更为接近,因其剧毒使人惊恐害怕而敬之为神灵,从而受到人们的崇拜。前苏联的一位学者更肯定地说,龙是印度蟒蛇和爪哇飞蛾相结合的产物。
看来,要想真正解开龙之谜,还须借助于地下考古的新发现。
23、巨鳗之谜
鳗鱼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的形状跟蛇差不多,在已知的鳗鱼种类中,最长的接近5米,它产的崽有7—12厘米。如果说有人看见过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大鳗鱼,你一定会惊奇得把眼睛瞪得大大的,难以相信这会是事实。可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传来有关巨鳗的目击报告。
巨鳗浮现
最早发现巨鳗是在1848年。当时,一艘名叫“德达拉斯号”的英国巡洋舰航行在离南非好望角不远的海面上。突然,船上的士兵发现了一条其大无比的大鱼,仅露出水面的部分就有18米长。这件事惊动了船上所有的人,他们都跑出来观看。舰长也跑上甲板,用望远镜观察了20多分钟之后,那个怪物才消失了。据目击者说,它的形状跟鳗鱼没有什么区别。
也是在同一年,美国的一艘名叫“达纳普号”的帆船在同一海域又发现了这个庞然大物,这次的发现,要比上一次清楚得多,因为他们距离那个怪物只有50来米。那个怪物的头伸出水面,两只眼睛闪闪发光,能见到的身长有30多米,还不是全部。船长面对这个怪物有些紧张,怕受到袭击,命令炮手向它开火。炮声刚一响,那个怪物就迅速钻入水中不见了。
巨鳗之谜
1930年的一天,有一艘名叫“丹纳号”的海洋研究船在南非的海岸以外航行。船上的一位丹麦籍青年从海里面捞出一网鱼虾,网里有一条像蛇一样的东西引起了海洋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根据它的特征和头骨的构造,认定这是一条鳗鱼的幼体,身长1.8米。一般来讲,普通鳗鱼的脊椎骨只有104节,海鳗为150节,而这条奇特的幼鳗的脊椎骨竟有405节之多。根据这条鳗鱼的特点来推算,它长成以后,可能长达55米。由此可见,它一定是巨鳗的幼崽。
但以上这些,还都是“纸上谈兵”,谁也没有真正捉住一条巨鳗给大家看看。所以,这一秘密还埋藏在大海之中,等待着人们去破解。
24、燕子穴居之谜
人们都知道,燕子一般在房檐下垒窝,或住在树上,很少有住在洞穴里的。可是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洞穴里,却居住着数不清的燕子。穴居燕子的一些生活习性,成为人们难以破解的谜。
燕子洞
在神农架北部一处海拔2200米高的悬崖上,有个燕子洞。洞口向北,有30多米高,10多米宽。走过一条狭长而黑暗的通道后,里面豁然开朗,有清清流水,有千姿百态的石钟乳。它的出名不是因为这些,而是由于飞翔于洞中的短嘴金丝燕。住在这个洞里的燕子有一种特异功能,尽管这里伸手不见五指,能见度极低,但燕子在里面飞来飞去,绝不会撞到任何物体上。即使是迎着燕子走过去,它们也会非常灵敏地躲闪开。这种燕子本来是一种海燕,它们为什么告别了大海,居住到这样的洞穴里来,目前还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
在四川省的巫溪县,有一个野人洞。在这个洞里,也有无数的金丝燕出出进进。奇怪的是这些燕子进洞后,不是落足在宽敞的洞壁上,却直接飞入洞中的一个地穴里。这个地穴的直径大约有5米,深约10米,四壁垂直,表面很光滑,底部有一块长方形的平地,像个篮球场。光滑的四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金丝燕的巢。住在这里的金丝燕留给人们的谜,跟神农架的一样。
不解的疑问
在桂林的一个山区里,有很多自然形成的洞穴,从形态和条件来看,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成千上万的燕子只住在其中的一个洞穴里,其它洞穴根本就不去光顾。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曾对这个洞穴与其它洞穴进行过比较,没有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25、大熊猫之谜
每当走进动物园,人们都要在大熊猫面前多停留一会儿,因为它那笨拙的模样实在太可爱了,再加上它是尽人皆知的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有了机会,谁能不多看上它一眼呢?此外人们还知道,大熊猫繁殖困难,面临灭绝的危险。有人曾悲观地预言,到下世纪初,大熊猫就有可能绝种。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大熊猫的身价倍增。
繁殖能力低下
大熊猫繁殖困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从1937年到现在,我国出口的大熊猫已有39只,存活到现在的还有14只。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只有日本的“兰兰”怀过一次孕,墨西哥的“迎迎”产过一次崽,其它的均没有怀过孕,更没有产过崽。这是什么原因呢?美国华盛顿动物园主任里德博士说,由于大熊猫的生殖器官发育得不健全,因此不能顺利地进行交配。日本的一些学者曾对死去的兰兰进行过解剖,发现胎儿的内脏已基本形成,但生殖器官不发达,甚至看不出是雌是雄。生殖器官的先天性缺陷,可能是导致大熊猫濒临灭种的主要原因。还有人发现,雄性大熊猫不发情或很少发情,这也是导致它繁殖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不但人工饲养的大熊猫是这样,野生的大熊猫繁殖能力也很低。
奇特的习性
除此之外,大熊猫奇特的食物习性也令人不解。它吃东西很挑剔,只吃很少的几种竹子,并且不吃老竹,不吃开花结籽的竹,只吃竹子的中段;竹笋只吃笋肉,但若被其它动物碰过,它绝对不吃。可有时也吃草、树皮、朽木、沙土、石块、铁、山羊肉、野兽尸体等等。它们的活动范围又很小,只有3千米左右。如果大熊猫生活范围内的竹子枯死,它们宁肯饿死,也不到别的地方去觅食。这实在让人费解。
大熊猫的归属问题,至今也没有定论。有人根据它的外形与浣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认为应归在浣熊科。有人根据它的外形与熊很相似,主张把它归在熊科。也有人找出大熊猫与熊和烷熊的不同之处,主张应分出一个大熊猫科。
26、猩猩虐待小崽之谜
大猩猩为什么要如此虐待它的孩子呢?难道是因为小崽妨碍了它的活动吗?还是因为雌猩猩缺乏某种营养而疲劳过度,力不从心所致?或者是因为生的是第一胎不会抚养小崽?
猩猩
可以说,在动物世界里,大猩猩是人类的近亲,同其它动物相比,它是一种更高级的动物。但这种与人类有着亲缘关系的大猩猩,直到17世纪,才被一名西班牙士兵在非洲丛林中发现。它全身长着棕黑色的皮毛,头长得很大,脸很宽,并常常像人一样站直来走路;发起怒来捶胸顿足,大有大打一场的架势。同时它又力大无穷,据说它曾打倒过豹子,还曾把百多斤重的鳄鱼拖上岸。住进动物园的大猩猩也不老实,不是拆暖气,就是砸玻璃。但是,大猩猩是世界上极为珍贵的动物,数量极少,为了保护它不至于灭绝,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凡生活在动物园里的大猩猩,都一直让它们成双成对,以便于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可大猩猩却很不配合。
虐待小崽的大猩猩
就拿北京动物园里的大猩猩来说吧,有一次,一只雌猩猩生了一只小崽,开始时它对小崽还算爱护,这让管理人员很放心。可是一周之后,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当妈妈的开始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了,并且还经常虐待它的孩子。它不但不给孩子喂奶,还经常耍弄小崽,时不时把小崽举起来使劲摇,吓得小崽嗷嗷直叫;有时它还把小崽当枕头来杭,或者坐在屁股底下,不管小崽怎么叫,它都无动于衷。没过多长时间,小崽就被折磨得骨瘦如柴,再这样下去,小崽就会有生命危险。管理人员只好把它们隔离开,对小崽进行人工饲养。像大猩猩这样虐待小崽的现象,在国外一些动物园里也时有发生。
27、动物为何能有惊人的记忆力
动物到底有没有记忆力呢?按照传统的医学生理常识,记忆的基础是高级思维,记忆不仅是储存信息,而且是整理信息,从而输出信息,为此记忆是人类的特有功能。然而,一系列的事实又证明某些动物确实有记忆力,而且是惊人的记忆力,暂且不说较高等的动物海豚、黑猩猩等,即使是较低等的动物老鼠、螃蟹、海龟、蟾蜍、乌鸦、沼泽山雀也都具有记忆力。比如,老鼠能走出迷宫;海龟、蟹群、蟾蜍能准确无误地重复前辈的路线去产卵;而具有贮藏食物本能的沼泽山雀和乌鸦,总能准确地找回自己很久以前埋藏的食物;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是先天的本能还是后天的记忆?是参照了环境的特点,还是根据气味信息?
鸟类记忆实验
很显然,单用“本能行为”或“条件反射”的含糊解释,是不能完全回答上述问题的,动物确实具有记忆力。为了揭示这其中的奥秘,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已找到了某些动物的记忆基础,如海龟的记忆基础是气味;蟹群的记忆基础是行星与地磁的位置;而乌鸦的记忆力是借助于贮藏区地貌特点。然而,仍有一些动物的记忆基础令人迷惑不解。
为了揭开英国沼泽山雀记忆的奥秘,人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在一座大房子里放置了12株树枝,每株树枝上都钻了一些大小正好容纳1颗大麻籽的小洞,总数为100个,每个洞上塞着一块小布团,鸟儿为了贮藏或者寻找大麻籽,必需首先移走塞着的布团。
第一个实验是让一只沼泽山雀从房间中央地板上的一个碗内,叼了12颗大麻籽去贮藏。由于受洞大小的限制,每颗种子都必须藏在不同的洞中。等大麻籽藏好,就把山雀关到房外,过了几个小时,再把它放进来,让它寻找贮藏着的大麻籽。大家清楚,如果这种寻找完全是盲目的话,那么就需要大约搜索8个洞才能找到1颗种子。而实际上,沼泽山雀只探查24个洞,便找到了其中的10颗种子,即平均2.4次就有一次命中的机会,可见这远非机遇类假设所能解释的。
有人推测,这可能与气味有关,于是又设计了第二个实验。
这一次在同样的树枝上,首先让沼泽山雀把13颗种子贮藏起来,随后又人为地把贮藏好的种子转移到别的洞中,然后让沼泽山雀进来寻找。在它探索的24个洞穴,其中11个是原先用来贮藏种子的,和第一次实验的成绩不相上下。如果以实际找到的种子而论,这一次总共只有4颗,即平均每搜寻6个洞才得到1颗,和机遇的概率颇为接近,可见沼泽山雀的确不是依气味探寻贮藏物。为了进一步验证鸟类是凭记忆力贮藏食物,人们又设计了第三个实验。
这一次首先让沼泽山雀贮藏好第一批种子,然后相隔两个小时,再放进房间里,让它贮藏第二批种子。如果沼泽山雀记住了哪些洞里已经装有种子,那么在贮藏第二批时,就会避开那些已经装着种子的洞穴,那么就会出现重复事故。
可是鸟儿在贮藏第二批种子时,几乎从不去探寻已经贮藏着种子的树洞。它的确记住了哪些洞是已经藏有食物的,哪些洞是还没有利用的。
然而,沼泽山雀这惊人的的记忆力基础是什么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寻。
记忆物质
目前,动物的记忆力已成为各国科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对象也扩大到蜘蛛、章鱼、马、银粉蛇、蜜蜂、乌鸦等等。
科学家们发现,动物的记性,与存在于脑中的核糖核酸、乙酰乙酯等物质有关。这种核糖核酸可以抽取注射,因此动物的记忆力也可以转移。世界著名的神经化学家乔治·昂加尔认为:动物的记忆力是一种具有化学物质的特性,由细小的蛋白质分子有序排列组合而成。他通过训练大白鼠受电击时发生的恐怖情绪使之产生记忆力,然后把这种恐怖记忆物质抽取出来,又注射到另一只大白鼠身上,它不经电击就产生出那种恐怖的情绪,说明前者的记忆力已被后者继承了。
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完全的,具有科学性的全面的答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得知。
28、动物的追悼会
不少动物学家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有“悼念之情”,并且有各种形式的“葬礼”,有些“葬礼”居然还很隆重!
大象大象表现最为突出。老象一死,为首的雄象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照办,很快将死象掩埋。然后,为首的雄象带着众象踩土,一会儿就筑成一座“象墓”。此时雄象一声大叫,众象便绕着“象墓”慢慢行走,以示“哀掉”。
猴子猴子的情感更深沉。老猴断气后,猴儿们都围着它痛哭不止,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猴的尾巴留在外边,然后静悄悄地注意观察动静。如果吹来一阵风,把死猴的尾巴吹动,众猴就高高兴兴地把死猴挖出来,看它是否能活。当见到死猴毫无反应时,再重新掩埋。
鹤鹤是极富感情的禽类。生活在北美沼泽地的灰鹤,每发现死亡的同类,便会久久地在尸体上空来回盘旋。然后,由首领带着大队飞落地面,默默地绕着尸体转,悲伤地“瞻仰”死者的遗容。而西伯利亚的灰鹤却保持着不同的葬礼形式。它们停立在尸体跟前,发出凄惨的叫声。突然,首领长鸣一声,顿时大家沉默不语,眼中似乎泪光闪闪,一个个低垂着脑袋,好像在参加庄严的“追悼会”。
乌鸦在一个深山里,一群乌鸦在山坡上排成弧形,中间横躺着一只死乌鸦。有一只像为首的乌鸦站在一旁,呱呱直叫,好像在致“悼词”。叫完后,有两只乌鸦飞过去,把死鸦衔起来送到附近池塘里,最后众乌鸦由首领带队,集体飞向池塘上空,哀鸣着盘旋几圈似乎在向“遗体”告别,然后才各自散去。
獾非洲一种獾类选择了“水葬”。如果有一只獾发现了同类的尸体,它就会招来同伴一起合力将尸体拖入附近的河水之中。然后,伤心的獾群便站在河畔,一边望着汹涌的河水,一边哀鸣不止。
野山羊澳洲草原上的野山羊见到同类的尸体后伤心不已,它们愤怒地用头角猛撞树干,使之发出阵阵轰鸣声。这同人类“鸣枪致哀”大同小异。
文鸟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它们的葬礼也许是动物世界中最为文明的。它们叼来绿叶、浆果和五颜六色的花瓣,撒在同类的尸体上,以示悼念。
现在,动物学家们还不能解释这些动物情感的现象。许多专家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奥妙。
29、友情动物
喜怒哀乐,报恩雪仇,本是人类特有的情感,但一些动物有时却也萌发了这些感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现在人们还找不到科学的答案。
狮子在公元80年的古罗马斗兽场上,一头饿狮大吼一声,向一个名为安德罗克莱斯的囚徒猛扑过去,这个可怜的奴隶几乎是闭上眼睛在等死。可就在这一刹那,狮子却在离安德罗克莱斯一步远的地方突然停下来,并匍匐在他脚旁,温顺地舔着他的手和脚。全场观众站起来高声欢呼,并要求皇帝赦免他。皇帝也被感动了,他同意了观众的要求,并把安德罗克莱斯叫到看台上,询问此事的由来。安德罗克莱斯说,这是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他是非洲的一名奴隶,由于不堪虐待,逃奔了野林。一天快天黑时,他累得走不动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突然,他看见一头狮子由远而近费力地向他走来,用一种乞怜的目光看着他,并把一只流血的爪子举起来,似乎在请求他为其治疗。安德罗克莱斯此时忘记了恐惧,仔细地查看了狮子脚爪上的伤口。他从伤口里拔出一根大刺,再把它包扎好。狮子减轻了痛苦,很快安静下来,倚在他身旁睡着了。从此,安德罗克莱斯和狮子生活在一起。狮子每天都会猎取食物来养活他,这样过了整整3年,直到安德罗克莱斯被奴隶主发现抓走为止。没想到他们却斗兽场上相聚了,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在场的人们。
大象大象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动物,但如果人们伤害了它,它也会采取报复行动。前些年,在上海动物园里,一个好事的参观者用石头打一只小象。母象见了,奔过来用鼻子喷出一团奇臭难闻的鼻涕,准确无误地落在那人的脸上。更有甚者,在印度阿萨姆邦的一处森林中,有一头发怒的雌象在一个月内杀死了16人,弄伤了35人,还毁坏了茅屋十几栋。原来前些天,这头母象带着小象撞进甘蔗园嚼甘蔗时,被缠着蓝色和绿色头巾的蔗农开枪击伤,幼象被击毙。这头母象伤愈后,便开始对那一带的居民发起攻击,并把缠着蓝色和绿色头巾的人当做攻击对象。
仙鹤
西伯利亚一个牧场的牧羊人救了一只受伤的仙鹤,取名“都那”。“都那”伤愈后,就同牧羊人生活在一起。“都那”对牧羊工作特别认真,守着羊群寸步不离。若有哪只羊要离群,“都那”会悄悄过去伸出长嘴毫不客气地猛啄,迫使羊儿就范。
有人认为,家养的动物由于本能可能会产生一些对人类的感情,可对那些野生动物,我们又该做何解释呢?
30、鲨鱼抗癌之谜
迄今为止,癌症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且目前科学家仍未找到治疗癌症的特效药物。因此,寻找抗癌治癌良药,已成了科学上的一座难攻的堡垒。
不会得癌症的鲨鱼
生物学家发现,鲨鱼的身体异常健康,它们即使受了极大的创伤,也能迅速痊愈而且丝毫不会发生炎症,更不会感染疾病。
美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博士鲁尔,在世界闻名的玛特海洋实验室工作,他对鲨鱼的生理和病理做了长期的研究。在25年间,他先后对5000条鲨鱼进行过病理解剖研究,只发现一条鲨鱼生有肿瘤,而且还是良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