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低等动物肿瘤登记处,在16年的记录中,鲨鱼患癌症是最少的。鲁尔还发现在科学家所调查的25000多条鲨鱼中,只有5条长有肿瘤。鲁尔的这个发现,引起了科学家对鲨鱼的极大兴趣,各国科学家都开始了对鲨鱼的研究。
抗癌先驱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科学家曾用一种极猛烈的致癌剂——黄曲霉素去饲喂鲨鱼。在将近8年的饲喂实验中,未发现一条鲨鱼长出一个肿瘤。可见鲨鱼的抗癌能力是极强的。那么,它的抗癌绝招是什么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鲨鱼的抗癌绝招是它的肌肉里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因此不易患癌。
鲁尔博士则认为,鲨鱼的肝脏能产生大量的维生素A。实验证明维生素A有使刚开始癌变的上皮细胞分化,恢复为正常细胞的作用。所以鲁尔认为保护鲨鱼免于患癌的秘密武器是维生素A。
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鲨鱼的血液中能产生一种抗癌物质。我国上海水产学院的科学家也支持这一观点。1984年,他们从鲨鱼的心脏中采血,然后提取一定浓度的血清,再把它注入人体红血球性白血病细胞中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发现一些癌细胞的正常代谢作用被破坏,大部分癌细胞已死亡。这说明鲨鱼的血清具有杀伤人类红血球性白血病肿瘤细胞的作用。可见鲨鱼的血液中有抗癌物质。
还有科学家认为,鲨鱼的软骨组织中有秘密武器。从前,科学家已发现:牛犊的软骨有一定的防癌作用。198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朗格尔,在研究中发现:鲨鱼的骨骼全部由软骨组成。这些软骨组织中有一种能阻断癌肿周围的血管网络的化合物,它能断绝癌细胞的供养而使癌肿萎缩,同时能杀死癌细胞。他通过实验证实了,鲨鱼软骨中的物质能完全阻止癌细胞的生长而无任何副作用,其抗癌作用比牛犊软骨中的物质强10万倍。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试用鲨鱼软骨提取物,治疗32个晚期癌症病人,结果28人治愈,其余人的癌肿也明显地缩小了。
1991年,墨西哥康脱拉斯医院,用鲨鱼软骨提取物治疗晚期癌症病人8例,他们的癌细胞不同程度地缩小了30%~100%。
分子生物学家扎斯洛夫认为,鲨鱼的抗癌武器在胃部。他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鲨鱼的胃部能分泌一种叫“角鲨素”的抗菌素,它的杀菌效力比青霉素还强,并且它还能同时杀死原生物和真菌,还能抗艾滋病和癌症。
结论真是五花八门。
鲨鱼抵抗癌症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现在仍是个谜。相信,这个谜被揭开之时,便是人类送走癌症瘟神之日。
31、苍蝇为什么不会生病
苍蝇是臭名昭著的“逐臭之夫”,垃圾堆、腐烂的动物尸体都会引来成群结队的苍蝇。苍蝇到处传播疾病,对人类危害极大。令人奇怪的是,苍蝇全身都带着病菌,而自己却从不被病菌所感染,从生到死都不会害病,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
高速消化
许多生物学家、病理学家对苍蝇进行研究后发现,苍蝇对付疾病,有独特的本领。它吃了带有多种病菌的食物后,能在消化道内进行快速处理,把无用的废物和病菌很快排出体外。苍蝇从进食处理、吸收养分一直到将废物排出体外,一般只需要7至11秒钟,细菌进入苍蝇体内后没等繁殖子孙就已被苍蝇排出了体外。如此高速度、高效率的处理方法,是其他动物望尘莫及的。一般的哺乳动物从进食到排便,最快的也要几十分钟,有的要几个小时;而人类在正常情况下,是24小时排便1次,所以当人们吃了带有病菌的不洁食物后,一旦不能把病菌及毒素迅速排出体外,病菌就会在体内“兴风作浪”,给人体造成危害。
超前免疫
虽然苍蝇有快速排出病菌的本事,但有些细菌也有快速繁殖的能力。遇上这些对手时,病菌就会在苍蝇体内大肆活动。不过,苍蝇也有对付的办法,那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动用自己体内的“原子弹”和“氢弹”。意大利科学家莱维蒙尔尼卡博士经过研究发现,当病菌侵犯苍蝇机体时,苍蝇的免疫系统就会“发射”BF64、BD2两种球蛋白。这两种球蛋白就像人类使用的“原子弹”、“氢弹”一样,射向病菌爆炸,与“敌人”同归于尽。有趣的是,BF64、BD2球蛋白从免疫系统“发射”出来时,总是一前一后,成双成对,从不错乱,而且“发射”快,“制造”也快,很快就能将“敌人”消灭。
未来的灭菌药
值得指出的是,BF64、BD2的杀菌力要比青霉素强千百倍。如果能提取苍蝇体内的BF64、BD2用于人类治病,那将给病人带来福音。
32、昆虫为何具有卓越的建筑技巧
这些昆虫为什么具有如此卓越的建筑技巧才能呢?至今还没有人能解开这个谜。
“蚁塔”
在我国广西和云南两地的南部以及海南岛,都有许多耸立在那里像塔一样的“建筑物”。这是白蚁为自己建造的巢,人们称它为“蚁塔”。
蚁塔一般高为2~3米,最高的竟达6米。它主要是用泥土以及少量的白蚁分泌物和排泄物建成的,这种建筑很结实,风吹雨淋也不会倒塌。
蚁塔内部结构极为复杂。通常有1个主巢和3~5个副巢,巢内又分隔开,形成许多小室。一般主巢的中部,是蚁王和蚁后的“王室”,此外,还有孵化室、羽化室、仓库等。蚁塔内还建有一些竖直的空气调节管道,以及沟渠和堤坝,用来流通空气和排除流入的雨水。
沼石娥房屋
在河里、水洼及沟渠等处,人们还可以看见沼石娥幼虫建造的精巧而细致的“套子房屋”。沼石娥幼虫下唇末端有一块不大的唇舌,上面有丝腺孔,孔中分泌出一种能在水里迅速凝固的粘性物质,幼虫把这种粘性物质涂抹在小介壳、沙粒及植物碎屑等物的上面,并把它们粘起来。幼虫还把这种分泌物抹在套子房屋的内部,让“房子”光滑、整洁。
沼石娥幼虫还能够利用其它的东西作为建筑材料。有人试验证明:给它小玻璃球或捣碎的玻璃屑,它就会造出一座小巧玲珑的玻璃房子。
蜂房
蜜蜂的建筑更让人难以相信,如果你仔细观察蜂巢,就会发现它是由无数六角柱状体的小房子联合起来的。房底呈六角锥体状,它包托6个三角形,每2个相邻的三角形可以拼成1个菱形,1个房底由3个相等的菱形组成。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琪经过仔细测量,发现每个房底部3个菱形截面的角度都相等,菱形的锐角为70°32′,钝角为108°28′。经过计算得知,以这样的菱形面组成的蜂巢结构,容量最大,而所需的建筑材料最少。
33、白蚁天生就会安装“空调”吗
大自然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事,白蚁为自己建巢就是其中之一。
科学家赞叹
白蚁是在西北平原上建巢的,巢形如金字塔状,塔高有的竟达3.5米,几百万只白蚁挤在里面一起生活。再加上蚁卵孵化,真菌生长,巢里氧气大量消耗,而二氧化碳越积越多,这样会不会使白蚁闷死呢?西部非洲的气候炎热,白天,火辣辣的阳光直射蚁巢,白蚁会不会热死呢?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惊奇地发现,蚁巢之中温度并不很高,空气也很新鲜,这完全由于蚁巢内部的巧妙构造所致。白蚁的建筑本领使科学家们赞叹不已。
绝妙的通风系统
白蚁在蚁巢四周的壁墙上建造起许多相互垂直的肋状通风道,空气能从蚁巢流入这些风道,循环流动。这些肋状风道有点像大型电机的散热片,蚁巢热空气通过这里时能够冷却。而且这些风道表面还有无数细孔,能和周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即排出二氧化碳,流入新鲜空气,蚁巢的底部还建有一个容积很大的空气贮存室,里面贮存着大量新鲜、清凉的空气。白天,太阳晒热了蚁巢表层,肋状风道里空气受热上升,带着蚁巢中的热空气循环流动,这样,就把空气贮存室里的冷空气带入白蚁生活的巢里,蚁巢里的温度也就降低了。而通风道里的空气冷却后,又会带着新鲜的空气下降到贮存室里。这样,白蚁就依靠太阳热能为动力,使巢里的风系统有效地工作,使巢里空气始终保持新鲜,温度适宜。这些小昆虫竟能够根据物理学上的空气流动原理来设计、建造通风设备,这真让人不可思议,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千万年来,生活在西非原野上的无数白蚁一代又一代建起这种奇异的巢。
白蚁究竟是如何建成这些高大的蚁巢的,他们又是怎样把奇妙的建筑艺术品代代相传下去的呢?至今还是一个谜。
34、蚂蚁城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在前苏联爱沙尼亚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奇迹:在一个方圆仅1.9平方公里的地方竟有1500个蚂蚁窝,每个窝各有100多万只蚂蚁,这就是生物界极为罕见的特大“蚂蚁城”。目前,这个蚂蚁城已受到保护。
蚂蚁城
蚂蚁城中的蚁窝一般以松毛和小树枝为材料,搭在树墩的旁边。窝与窝之间还有蚁道相通。窝的高度和大小都有一定的规格,通常高1.5米,底部直径约7米,呈钟形。远远望去像一座座排列整齐的小山丘。
合作求生存
这里的蚂蚁头尾粗大,而腰身细小,属红黄色蚁群,体形像黄蜂。它们很讲究“血缘关系”,随着蚂蚁的增多,到了一定时期就要分家,亲属户住在一个营区。这些蚂蚁辛勤地劳动着,盖房建屋,繁殖后代。蚂蚁除了要与严寒作斗争外,还要预防野猪和啄木鸟的袭击。
形成原因
蚂蚁城四周的树木直立高大,枝叶繁茂,几乎没有病树。神秘的蚂蚁城是怎样形成的呢?至今没有人得出结论。
35、大雷鸟为什么会变聋
大雷鸟是一种警觉性很高的鸟,它能觉察到百米以外的动静。但是,当大雷鸟在求偶发情期间唱情歌时,就会失去理智和听觉,变成聋子,因此,在俄语中叫聋子鸟。
探寻听力丧失缘由
是什么原因使唱情歌的大雷鸟变成聋子呢?动物学家科姆帕雷季在18世纪就曾提到,大雷鸟耳聋是由于它外耳道的独特腺液分泌太多的缘故。自此以后,又有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这些人认为大雷鸟的耳道里有一种特殊的突起或裥褶,由血管向这里源源不断地供应丰富的养料。在求偶发情期,大雷鸟的这个部位会由于大量充血而肿胀,以至当大雷鸟张嘴唱歌时,引起某一块头盖骨压迫该部位,从而完全堵住耳道,使其失去听觉。还有人认为,是大雷鸟在放开喉咙高唱时的强烈共鸣,导致了这种鸟的自我震聋。
高歌引发听力丧失
著名的德国动物学家施瓦茨科普夫发现,当鸟类因唱歌张开嘴巴时,它们鼓膜的张力就减弱,以致引起听力丧失。这个发现证明不仅仅是大雷鸟,其他任何鸟类在引吭高歌时都会出现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现象。
神经高度兴奋
如果施瓦茨科普夫的观点正确的话,那么这也只是大雷鸟耳聋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则可能是由于大雷鸟发情唱歌时神经高度兴奋。
大雷鸟发情歌唱时,只是失去听觉,而不会失明。当一只正在唱情歌的大雷鸟突然看到某个猎人,或受到手电筒照射时,它会立刻飞走。奇怪的是,大雷鸟在逃命的瞬间不能立即停止歌唱,要过一会才能停下来,这是因为它要抑制脑区的强兴奋还需要一段时间。
导致大雷鸟唱情歌时丧失理智和听觉的原因还有很多,但没有一个能够让人信服,其真正的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36、鸟类也会冬眠吗
有许多陆生脊椎动物都存在着冬眠现象,而鸟类是陆生脊椎动物中种数最多的类群,那么,鸟类中是否也存在冬眠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冬眠的弱夜鹰
随着人们对鸟类季节性迁徙的研究,再也没有人相信鸟类也存在冬眠现象。可是,后来有一件事改变了人们的看法。1946年12月,3位生物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一个深山谷中发现,一只小弱夜鹰,僵硬地蜷缩在岩石裂缝中。开始他们以为这是一只死鸟,但它的一只眼睛眨了一下,使他们大吃一惊。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一连串的实验,他们发现弱夜鹰的体温仅有18.1℃,而正常情况下是41.1℃;眼睛对光线没有反应,心脏跳动很微弱;把镜子放在它鼻孔前,没有一点湿气凝结。这样一只睡得昏昏沉沉,像死了一样的鸟,到春暖天气温度升高时,却醒来飞走了。他们连续4年的冬天对小弱夜鹰进行观察,否定了鸟类不存在冬眠现象的说法。
恒温动物的冬眠
在鸟类中,临时性的“睡眠”现象并不罕见,但像弱夜鹰那样的完全冬眠,却是极少见的。真正进行冬眠的恒温动物,如冬眠的哺乳动物,必须具备生理上的一些适应机能,比如心跳次数几乎减少98%,体温降到只比外界温度高出1℃,机体停止产生热量等。但它的神经系统能照样产生神经冲动,对外界刺激也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它还必须具有在没有肌肉活动的情况下使体温骤然回升的能力。另外,在它的体内还必须有一个准确的“生物钟”,用来诱导它年复一年地冬眠与苏醒等等,而鸟类是不具备这些能力的。
鸟类到底是在冬眠吗?它是如何适应冬眠这一生理现象的呢?这还需要生物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37、鸟类为什么要迁徙
鸟类为了生存,每年到了一定的季节,都要由一个地方飞往另一个地方,过一段时间又飞回来,人们把鸟类的这种移居活动,叫作“迁徙”。
冰川期的习性
鸟类为什么会有迁徙现象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远在10多万年前,地球上曾出现过多次冰川期。冰川来临时,北半球广大地区冰天雪地,鸟类找不到食物,只好飞到温暖的地方。后来冰川逐渐融化,并向北方退却,许多鸟类又飞回来。由于冰川周期性的来临和退却,就形成了鸟类迁徙的习性。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鸟类的迁徙现象早在几百万年前就存在了。
激素调节
有的科学家认为,鸟类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受体内一种物质的周期性刺激而导致的。这种刺激物质可能是性激素。有时候,由于这种物质刺激导致的迁徙本能,可能超越母性的本能,因此,在这些鸟类中往往可以看到,当迁徙季节来临时,雌雄双亲便抛弃刚出生的小鸟而远走他乡。
也有的科学家用生物钟来解释鸟类迁徙现象。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鸟类的迁徙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它自己内在生理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不迷失方向
而鸟类的迁徙总是按固定不变的路线飞行,从不迷失方向,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鸟类是通过视觉,依据地形、地物与食物来辨认和确定迁徙路线的。而有的科学家认为,鸟类在白天迁徙时是以太阳的位置来辨认迁徙方向的,夜晚则以星宿的位置确定飞行的方向。有的科学家则认为鸟类的迁徙路线是靠鸟类对地球磁场的感应确定的。
科学家们对鸟类为什么迁徙和鸟类迁徙为什么不迷失方向等问题各有其理,究竟谁是谁非,还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确定。
38、群鸟为什么自杀
在印度东部边远地区,有一个名叫贾廷加的小村子。贾廷加被喜马拉雅山脉巴赖尔山所环抱,交通很不便利,所以,原先并不闻名。
贾廷加村的出名是由于村子里发生的“群鸟自杀事件”。每年八九月份,一到晚上天气漆黑一片,正巧又是刮南风,这件怪事就出现了:只要有人一点上灯火,就马上有成千上万只小鸟立刻朝亮光扑来,直到羽毛被火烧焦为止。
群鸟自杀
20世纪中叶,英国的吉恩听说这件事后专程来到了贾廷加村,终于亲眼目睹了群鸟自杀的全过程。
一个夏天的晚上,天黑洞洞的,看不见星星和月亮,阵阵南风掠过树梢,刮得林子呜呜发响。吉恩静静地在村子里等待着。
一会儿,村子里有人点亮了一支火把,接着又是第二支、第三支,成百支火把点起来了。
突然,成群的小鸟从北面朝村子里飞来。它们一进村就朝火把上扑,一只接一只,一只压一只,一群连一群,有的当场压死了,有的虽然没有死,但只剩下一口气。侥幸未死的,也拒绝吃任何东西。最后,全都死于非命。
鸟儿为什么要到贾廷加村来自杀?它们的自杀时间为什么都选在八九月份?而且,还只在漆黑而刮南风的晚上呢?
磁场异常引发自杀
1957年,吉恩调查了贾廷加村及其周围地区自杀的鸟儿和其它野生动物的情况之后,写了一本名为《印度野生动物》的著作,首次向世界披露了群鸟自杀的情况,引起了生物学界的极大震动。
继吉恩之后,印度科学家森古普塔博士于1977年也来到了贾廷加,他在村子里住了很长时间,对群鸟自杀作了广泛的调查。森古普塔又发现,这些自杀的群鸟飞入村子的方向也是固定的,它们总是从北向南逆风进村。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森古普塔仔仔细细地勘测了村子周围的自然环境,他认为,贾廷加村四周很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磁铁矿,因而引起地磁感应和地心引力的变化。森古普塔博士断言,正是这种异常,导致了群鸟的自杀。
那么,为什么群鸟要选择一定的时间、地点自杀呢?
森古普塔博士认为,昼夜的变化和季节的交替,都可能导致自杀的产生。但是,为什么只在八九月份、刮南风的漆黑夜晚,群鸟才自杀呢?森古普塔自己也一时弄不清。
不过,森古普塔还是把自己研究成果写信告诉了印度、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50多位著名鸟类学家。在信中他向同行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森古普塔认为,生活在贾廷加村周围的鸟类,由于受到特异的地磁场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从栖息地点飞出来,而此时的贾廷加村,又一下子由漆黑变得灯火通明,亮得刺眼。鸟儿们失去了正常的思维和生活能力,就到处乱窜,演出了一幕幕悲剧。
森古普塔的观点公布以后,他接连不断地收到来自各国的信件。写信的人中间,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沃尔克特博士是赞成者,他看了森古普塔的信以后,大为赞赏。为了证明森古普塔的结论是正确的,他还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
沃尔克特找来几只信鸽,又在鸽子身体上缠好几个微型线圈,然后用无线电遥控的方式来改变信鸽身上线圈的磁力线方向。结果,原先头脑清醒的鸽子竟然变得头昏脑涨,神智不清。沃尔克特的这个实验结果,为验证森古普塔的结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失败的实验
可是,还有一些科学家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群鸟在贾廷加村集体撞火自杀,不是因为地磁异常和气候条件异常,完全是因为灯火突然点亮而引起的。他们甚至断言,不光是贾廷加村,在别的地方,只要突然出现了灯光,鸟类也必定会投火自杀。
为了证明他们看法的正确性,1982年,印度林业部门的一些研究人员,在贾廷加村外竖起了一座高高的钢塔。他们还在钢塔的顶上装了几个大功率的灯泡。天黑以后,这些研究人员突然把所有的灯泡开亮,将整个贾廷加村照得亮如白昼。可是,一天又一天,一月复一月,只有少数几只鸟儿飞到灯塔上来,大多数鸟儿却对灯塔置之不理。看来,林学家的实验失败了,他们的理论也为此失去了很大支持者。但这并不等于森古普塔的观点完全正确,森古普塔的理论确实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例如,他断定是地磁场的异常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引起群鸟自杀,而没有查明,为什么地磁场异常和气候条件变化会引起鸟类的自杀,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看来,森古普塔等人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表面。真正群鸟自杀的实质性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是个谜。
39、始祖鸟是鸟类的真正祖先吗
谁是鸟类真正的祖先?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鸟的祖先——始祖鸟
大自然中鸟类繁多,是地球上最早的“空中居民”之一。
然而,很多年来人们对鸟类的起源一直迷惑不解,直到19世纪,科学家们才把注意力集中到鸟类古化石的研究上,希望能从中探索出鸟类由来的奥秘。
令古生物学家们惊喜不已的是,他们终于发现了一块奇异化石。这是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的附近所出现的奇迹:在当地距今1.5亿年左右的石灰岩中,发现了一具似乌鸦大小的、既像爬行类又像鸟类的化石。它的嘴中有成排的尖齿,已经长成翅膀的前指端有爪,还有一些其它特征使它很像爬行动物。但是对化石的进一步研究,又可看出它已经长有羽毛,它的骨盆结构比爬行类发达。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恒温的热血动物。羽毛和恒温是鸟类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就说明它更接近鸟类。对化石是爬行类还是鸟类的鉴定上,科学界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人们还是趋向“它属于鸟类”的观点。鉴于它还带有许多爬行类动物的特征,又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古老的鸟,科学家把它定名为“始祖鸟”。
原鸟
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证明了鸟类是由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然而,100多年来,科学家对鸟类究竟是由哪一种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一直争论不休。最近几十年,有人还对始祖鸟是否是“鸟类最早的祖先”的定论提出了疑问。有的学者认为:由体温不恒定的、无羽毛的爬行动物进化到恒温热血的、有羽毛的鸟类,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始祖鸟之前还应该有一系列过渡类型的鸟类,始祖鸟不可能是最为原始的鸟类。还有的学者认为:始祖鸟在鸟类的发展史上可能只是鸟类演化中的一支旁系,一些证据说明在它之后的几千万年就有了十分类似现代鸟的种类。总之,很多古生物学家似乎不肯坚信,始祖鸟就是鸟类的真正祖先,他们推测鸟类的祖先可能是比始祖鸟早得多的鸟类。
这种推测快要被证实时,又引出了新的争论。这又是两块化石所引起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工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查特吉,在波斯特城附近距今2.25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两具乌鸦大小的化石鸟。查特吉的研究表明:它们的形态要比始祖鸟更像鸟类,有鸟类特征的细长前肢、龙骨状胸骨。它们的头骨完全像现代鸟类,而且颌的背部已没有牙齿。这都说明它们比始祖鸟更能够进化到较晚期的鸟类,虽然它们还具有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如颌前端还有四颗牙,有一条尾巴和带爪的指。更重要的是,这两块在北美洲大陆发现的鸟类古化石比那块100多年前在欧洲大陆发现的始祖鸟化石,要整整早7500万年!
所以,这种更古老的鸟类化石,被查特吉取了个比始祖鸟更为原始的名字,叫“原鸟”,即“祖先鸟”的意思。但是,有些科学家对这一化石的鉴定,立刻又有了新的怀疑。美国耶鲁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奥斯特朋就说,原鸟化石的发现是不大可能的,因为鸟类的脆弱骨骼是难以保存得如此完好的,而且化石上还有一些特征与鸟类不符。这些争论虽然刚刚拉开序幕,但是可以肯定,这场争论已经比过去100多年来的争论更接近揭示鸟类起源的谜底了。
地理的证明
因为新化石原鸟的发现,使人们不得不对近些年来地理学的研究所提供的涉及鸟类起源的新线索刮目相看了。有些研究大陆漂移说和板块学说的科学家早在70年代初期就认为,始祖鸟可能不是鸟类的真正祖先。他们发现:很多现代鸟类中的候鸟,每年都在南北两大半球之间往返一次,最远的几乎要曲折飞行3万余里。它们为什么要选择那么曲折的飞行路线,进行这样远距离的飞行呢?如果在地图上把各个大陆重新合并在一起,一个有趣的答案就出现了。候鸟飞行的曲折路线奇迹般地变直了,距离也大大地缩短了。古地球联合大陆的解体、漂移是缓慢而漫长的历史,候鸟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原来的飞行路标飞行,这些在移动的飞行标志逐渐使候鸟的飞行路线变得曲折而遥远了。如果这个推测被证实的话,鸟类的历史至少要推前到2.3亿年以前了。因为古大陆解体与漂移正是这个时间开始的,这时的鸟类已经有了迁飞能力的话,那它们就应该是生活在15亿年前的始祖鸟的祖先了。
40、大象墓地真的存在吗
据说,大象在即将死亡之时,一定要跑到自己的坟地去迎接自己的末日。因此,在野象的天地——非洲,经常有人为了得到价格昂贵的象牙,冒着风险四处寻找大象的坟地。
大象坟地
前苏联探险家布加莱夫斯基兄弟俩,曾前往非洲的肯尼亚寻觅象牙。一天,他们攀上了森林中一座高高的岩石顶,朝前方一望,突然发现对面山上有不计其数的动物尸骨。有一头大象正摇摇晃晃地跑到尸骨堆旁,无力地叫喊了一声便瘫倒在地。兄弟俩心想:那里一定是大象的坟地!于是他们沿着干涸的河谷,飞快地朝大象的坟地奔去。但是,在半路上他们遇到了猛兽的袭击,又陷进深不可测的沼泽地,好不容易才摆脱了困境,最终没能到达目的地。
偷猎者的借口
大象坟地真的存在吗?人们对此将信将疑。
最近,有许多学者否定大象坟地的存在。他们认为发现大象墓地一说纯属为盗取象牙的偷猎者的造谣。因为捕杀大象盗取象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偷猎者杀害大象之后,总要掩饰说,“我们偶然发现了大象的墓地,才得到这么多的象牙。”
失踪的象骨
但是,大象在临死之前,行动确实与平时不同,往往总要离开象群,步履艰难地走到某个地方结束生命。很可能大象在临死前,跑到某个僻静的场所或是水源附近去与世永别。虽然象的寿命可长达九十几岁,但平均寿命只有30~40岁左右。尽管人们在动物保护区可以看到大象的尸体,但与整个大象死亡的数量相比较,微乎甚微。这些死亡的大象究竟葬身何处,会不会集中在某一块地方结束生命?是否因为热带气候炎热,大象的尸体很快被风化分解,或被其它食肉动物当成美味佳肴呢?显然,也不能排斥这种可能性。
神秘莫测的大象坟地之所以至今未被任何人发现,也许与临近死亡的大象行动诡秘,而人类对象牙又贪得无厌不无关系吧?至今谁也不知道大象坟地是否存在,它们的尸体到底哪里去了。
41、大王乌贼有多大
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能说出大王乌贼究竟有多大?有人从一只抹香鲸的肚里取出一只大王乌贼,它从角手的端部到身体的尾部足有二十米长;另外,人们在新西兰海岸曾发现一只已经死去的大王乌贼,它的长度为十八米,除去角手的长度,仅躯体就有二点四米多。因此,现代的一些科学研究工作者推测,最大的大王乌贼可能达到约二十一点五米,重约两吨,再大就不可能了。
难以抓捕的大乌贼
一百多年来,许多科学研究工作者为寻找和捕捉大王乌贼绞尽脑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作了许多种尝试,但最终一无所获。人们为了捕捉这种庞然大物,曾在新西兰附近海域设置了一个很大的捕猎陷阱,但一无所获。著名的海洋学家阿尔文曾建议用潜水艇来捕捉大王乌贼,但由于大王乌贼行踪不定,而其生活在海洋的深处,人们也不了解,所以,用潜水艇去捕捉大王乌贼,无疑是大海捞针,徒劳而无功。据了解:纽芬兰岛圣约翰大学的阿尔德雷斯教授是当今最热心捕捉大王乌贼的学者,他认为,本世纪九十年代在纽芬兰岛附近的海域,将会再次出现大王乌贼的踪迹,他对抓获大王乌贼很有信心。
大王乌贼
在南美洲大陆附近的大洋里,经常有大王乌贼出没,但它们个体较小,大约三米左右,重约一百五十公斤。它们常常冲入鱼群中,因此,常常落入渔民的网中。美国好莱坞的一个摄影组曾来到智利的海边,想拍摄大王乌贼的镜头,他们让摄影师躲进防鲨铁笼中,然后将铁笼放入水中,以备拍摄。但是,这种铁笼子对鲨鱼有效,而对长角手的大王乌贼就没有捕捉效力了。因此,这个拍摄大王乌贼的计划没有成功。
现在,还有的学者提出用抹香鲸来寻找大王乌贼的踪迹,因为,抹香鲸能吞食大王乌贼,这一点不知是否能够实现,揭开大王乌贼之谜,还有待于科学家继续努力。
42、海洋巨蟒是什么动物
100多年以来,人们不断地遇到“海洋巨蟒”,但没有一人能捕获到它,这种怪物究竟是何物,至今还无人知晓。
海中巨蟒
1817年8月,所罗门·阿连船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格洛斯特港的海面上亲眼看到了“海巨蟒”。他回忆说:“当时有个怪物,很像一条巨蟒,在离港口130米的地方游来游去。这个怪兽长40米,身体粗得像半个啤酒桶,整个身子呈暗褐色。它的头像响尾蛇,和马头大小差不多。它在水面上缓慢地游动着,一会儿绕着圈游,一会儿又直着身子游。忽然,巨蟒竖直钻进海底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又从180米远的海面上出现。”
刀枪不入
同船的玛休·伽夫涅、达尼埃尔·伽夫涅兄弟俩和奥嗄斯金·维巴3人同乘一艘小艇去垂钓时,也看到了巨蟒。玛休还在离巨蟒20米开外的地方用步枪朝它开了几枪。他讲述当时的情形时说:“我离它有20米远。我端起枪,瞄准怪物的头部,扣响了板机,凭我的枪法,肯定能打中。在我开枪的同时,怪物朝我们这边游了过来,一靠近,就潜下水去钻过水艇,在30米远的地方重又出现了,怪物沉下时,不像鱼类那样往下游,而像一块岩石一样沉下去,笔直笔直地往下沉。我的枪可以发射重量子弹,当时清楚地感到射中了目标。可是,‘海洋巨蟒’却好像丝毫未受伤。”
类似的报告100多年来一直不断地出现。究竟这种怪物是何类动物,还是一个谜。它会不会像空棘鱼一样,有朝一日重被人们发现呢?
43、海洋中有美人鱼吗
人们常把美人鱼看作是自然界中完美生灵的结合,然而,在深不见底的海洋中真的存在美人鱼吗?如果有,它又是什么样子呢?
史书中的美人鱼
早在2300多年前,巴比伦的史学家巴罗索斯在《古代历史》一书中,就有关于美人鱼的记载。
17世纪,在英国伦敦出版的《赫特生航海日记》里,也有美人鱼的记录,譬如:
美人鱼露出海面上的背和胸像一个女人。它的身体与一般人差不多,皮肤很白,背上披着长长的黑发。它潜下水去的时候,人们还看到了它和海豚相似的尾巴,尾巴上还有像鲭鱼一样的斑点。
在中国,古史书上也有美人鱼的记载。宋代的《祖异记》中就对美人鱼的形态作了详细的描述:宋太宗时,有一个叫查道的人出使高丽。看见海面上有一个“妇人”出现,“红裳双袒,髻发纷乱,肋后微露红鬣。命肤于水中,拜水感恋而没,乃人鱼也。”此外,在宋代学者徐铉的《稽神录》中,也记载有类似的美人鱼。
人们的想象
到了18世纪中叶,英国伦敦曾经举办过轰动一时的美人鱼标本展览。随后,美国纽约也举办过同样的展览,再次引起轰动。不过事后,经有关科学家查验,那个脱颖而出的“菲吉美人鱼”标本是猴子和鱼的结合。
于是,人们对美人鱼的存在表示怀疑。在《挪威自然史》中,挪威生物学家埃利克·蓬托皮甚至入木三分地告诫人们:“他们赋予美人鱼优美的嗓音,告诉人们她是杰出的歌手。显然,稍有头脑的人绝不会对这一奇谈怪论感兴趣,甚至会怀疑这种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人鱼传说
然而在俄罗斯科学院工作的维葛雷德博士又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使得人们有些茫然不知所以。
据维葛雷德博士透露:1962年,一艘前苏联的货船在古巴外海神秘沉没。由于船上载有核导弹,前苏联急忙派出探测舰前去搜寻沉船,试图捞回核导弹。
当探测舰来到沉船海域,维葛雷德博士和科学家们立即利用水下摄影机巡回扫描海底。突然,有一个奇异的怪物闯入镜头:它像一条鱼,又像一个在水底游泳的小孩,头部有鳃,周身裹着密密的鳞片。只见它用乌黑淘气的小眼睛好奇地望着摄影机。
为了捕捉这头怪物,科学家们把用来捕捉海底生物的实验水槽沉放在摄影机视野内的海床上。不久,它竟钻进水槽攫取鱼食,舰上的工作人员迅速把水槽吊上舰。科学家们打开水槽的门,只听得一阵犹如海豹的悲鸣从里面传来,接着一只绿色的小手从槽内伸出来,顷刻之后,人们把小怪物从水槽里拉出来,这才清晰地看见,它是一条长0.6米的人鱼宝宝:头部有一道骨冠,全身披满鳞片,用一双惶恐的小眼睛瞪着周围的人们。科学家们坚信它就是人们一直执着寻找的美人鱼。
维葛雷德博士的话让那些热衷于探索美人鱼的人们激动不已,也给科学家们增添了信心。为此,许多海洋物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和人类学家重新投入研究美人鱼的工作之中,并在生物学上做出许多假设。
挪威华西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家莱尔·华格纳博士认为美人鱼这种动物确实存在,他说:“无论是记载还是现代目击者的描绘,美人鱼都有共同特征,即头和上身像人,而下半身则有一条像海豚那样的尾巴。”此外,据新几内亚有关人士描述,美人鱼和人类最相似之处就是它们也有很多头发,肌肤十分嫩滑,雌性的乳房和人类女性一样,并抱着小人鱼喂乳。与此同时,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安利斯汀·爱特博士则认为:“美人鱼可能是类人猿的另一变种,婴儿出生前生活在羊水之中,一出生就可以游在水里。因此,一种可以在水中生存的类人猿动物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在美国,也有部分学者赞同爱特博士的这一说法,认为这是目前尚未报导的“海底人”的一种。
儒艮
中国的一些生物学家则认为,传说中的美人鱼可能就是“儒艮”的海洋哺乳动物。70年代初,我国南海的渔民曾多次发现“美人鱼”。1975年,有关科研单位深入渔村,并在渔民的帮助下捕到罕见的“儒艮”。由于它仍旧用肺呼吸,所以每隔十几分钟就要浮出水面换气。它背上有稀少的长毛,生物学家则认为,这些长毛极易使目击者错认为头发。
生物学家们还发现,儒艮胎生幼子,并以乳汁哺育。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子,母体的头和胸部则露出水面,以避免幼子吸吮时呛水。传说中美人鱼抱子的镜头,大概出于这种情景。
然而,儒艮时时出水换气的特性和维葛雷德博士的“深海发现美人鱼”有矛盾,因此,海洋中究竟有没有美人鱼?或者它真的是一种“海底人”,还是“儒艮”。人们对此说法众多,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44、海蛇是蛇颈龙吗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有许许多多解不开的谜,而海蛇之谜就是其中之一。
怪物记录
1947年,一位名叫夭治·泽格斯的受惊渔民,发现一个个子很大、颈长、眼睛漆黑的东西在盯着他。同年12月,一艘从纽约开往卡塔赫纳的希腊定期远洋轮“桑特—克拉拉号”,撞死了一只从未见过的海洋动物。人们称它为“海蛇”。该远洋轮的船长在纽约说:当怪物还在视线之内时,就被撞死了,周围的海水被染成了红色。怪物的头宽2.5英尺,粗2英尺,长约5英尺。圆柱形身体的直径达5英尺,颈的直径有1.5英尺,外皮呈现褐色,无毛。
1959年12月1日,德班的一群渔民突然在海里看到了一群从未见过的海洋动物。据一条船上的目击者说,这群海洋动物是20条10~15米长的怪物。
1966年7月,美国人布莱特和里奇埃,驾着一只划船穿过大西洋时,也碰到了一个奇怪的海洋动物。在夜间两点左右,发磷光的海浪中出现了一条刺眼的亮带。接着,一个从未见过的动物头探出水面。一双突出的眼睛,闪着绿光,冷冷地盯着吓得发呆的人,动物慢慢游动,转动着长颈上的头。
被发现的海蛇
人们目击到的这些动物,究竟是一种还是几种呢?根据古生物资料对长颈动物的描述来判断,首先想到的就是15米长的蛇颈龙,这种动物的数量不会太多。它们生活在深海区或不是经常用网捕鱼的海域。由于它们的听觉和视觉很发达,行动也很谨慎,因而一般不会被发现。人们所看到的可能是中年或老年的蛇颈龙,因功能丧失才被发现了。
目前,人们对海蛇的一些认识只是猜测,而真正的“海蛇”之谜仍未揭开。
45、海豚睡觉吗
任何动物在睡眠时总有一定的姿势,使全身肌肉处于完全松驰的状态,可海豚却从没有现出过肌肉完全松驰的状况,难道海豚不睡觉吗?
从不睡觉的海豚
美国动物学家约翰·里利认为,海豚是利用呼吸的短暂间隙睡觉的。这时睡眠不会有被呛水的危险。经过多次实验,他还意外地发现,海豚的呼吸与其神经系统的状态有特殊的联系。里利曾作过一次实验:他把海豚放在一张实验台上,然后给它以每公斤体重约30毫克的剂量注射麻醉剂,半小时后,海豚的呼吸变得越来越弱,最后死了,以后的大量实验也证明,海豚不宜注射麻醉剂,否则就会立即死亡。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动物学家们认为,海豚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睡眠的。因此对海豚的神经系统施加轻度影响,一定会导致海豚死亡。
海豚睡眠之谜
海豚的睡眠之谜,使研究催眠生理作用的生物学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将微电极插入海豚的大脑,记录脑电波的变化,还测定了头部个别肌肉、眼睛和心脏的活动情况,以及呼吸的频率。结果发现,海豚在睡眠时,呼吸活动和平常一样。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是,海豚在睡眠时仍然还在游动,并有意识地不断变换着游动的姿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海豚在睡眠时,其大脑两半球处于不同的状态。当一个半球处于睡眠状态时,另一个却在苏醒中;每隔十几分钟,它们的活动状态更换一次,并且很有节奏。正是由于海豚大脑两半球睡眠和觉醒的更替,才能使它维持正常的呼吸和游动,而麻醉剂一下子破坏了大脑两半球的正常交替,使它们都处于休眠状态,从而阻塞了呼吸的进行。
海豚到底是如何睡眠的,它的睡眠会为人类提供什么新的启示?这有待于科学家们继续努力去探究。
46、鲸“集体自杀”是怎么回事
不少资料上都记载了鲸集体自杀的事件,但是鲸为什么要“集体自杀”呢?是因为狂风大浪把它们推到海滩上?是因为遇上了凶恶的鲨鱼或受到其他动物的威胁,仓皇逃命而窜上海滩?是因为一时贪玩或在海滩觅食而不慎搁浅在海滩上?还是因为领航的鲸精神错乱,瞎指挥把成群的鲸带到海滩上?
“集体自杀”的鲸
1970年1月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附近的海岸边,150头伪虎鲸冲上沙滩。海岸警卫队企图救出这些搁浅的鲸,努力地把它们往海里赶,可是它们“拒绝”营救,又重新冲上海滩。警卫队人员从中午1点忙到深夜,却只是徒劳,150头伪虎鲸全部死去。
1979年7月16日,在加拿大波林半岛,上百头鲸拼命地冲上海滩。当地渔民发现后,想方设法要拯救这些鲸,把它们硬往海里赶。尽管渔民费尽心机,这些鲸还是赖在原地。结果渔民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这群鲸死去。
类似这样的事,在荷兰、墨西哥和美国等地的海岸上也有发生。
在古希腊哲学家普卢塔赫写的《各种动物的才能》一书中,就已记载了鲸自杀的事件。
回声测位功能的减弱
多年来,生物学家们一直苦苦探求,希望能找到一些答案。
荷兰科学家范·希尔·杜多克为了探明这一原因,在1962年研究了26种鲸的133桩“自杀”事件,其中包括成群的和单只的。他发现鲸“自杀”的地点大多在低洼的海岸、浅滩、海滨浴场院和凸出的海角。
鲸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地点“自杀”呢?
原来,鲸主要是靠听觉生存的。它的视觉并不发达,在它的身上有一套回声定位系统,它能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判断方向和识别东西。
鲸一进入低洼的海岸等地,回声测位系统的功能就减弱,妨碍了鲸对反射信号的接收,甚至鲸鱼发出的信号一落到缓斜砂质的沙底,就回不来了。再加上因为水浅,鲸的喷水孔不能浸没在水里,影响了它的回声定位能力。在这样的地方,如遇上起大风、大暴雨,鲸搁浅的现象就很容易发生了。
集体自杀之谜
这种说法只能解释单头鲸“自杀”,那么,鲸为什么“集体自杀”呢?
前苏联科学家托米林认为,鲸保护同类的本能,是造成其“集体自杀”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鲸“集体自杀”的过程:先是个别鲸因环境条件原因,回声定位系统失灵,落入海滩。这时,搁浅的鲸本能地向同伙发出遇难的信号。其他的鲸接到信号后本能的急忙来援救。结果,其他的鲸不但不能救出同伙,自己反而也投入了死亡的深渊。
最近,美国、英国、法国的一些科学家对鲸“集体自杀”作出不同的解释。他们认为鲸“集体自杀”的原因是:军舰产生的噪声以及军舰上的水声测位仪和回声测深仪发射的电波,使鲸的回声定位系统发生紊乱,以致搁浅。他们举例说,1986年,有4条鲸在兰沙罗德岛的海滩上搁浅,而当时该岛附近正在进行军舰演习;1989年,3种不同种类的24条鲸在加那利群岛的一个海岛边集体搁浅,当时曾有一些军舰在这海岛附近游弋。此外,委内瑞拉湾发生的鲸“集体自杀”,也几乎与当时水下爆炸同时发生。他们认为这不是巧合,而是有着必然的联系。
不管作何种解释,鲸的搁浅并不是它们本身意识的自杀,只是环境条件以及它们的习性造成无意的结局。在古代,人们限于科学水平,把鲸的这种行为认为是“自杀”。显然,用“自杀”一词不太科学,只是“习惯成自然”,现在人们仍沿用这种说法。但有关鲸集体自杀之谜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真正原因还有待于人们去进一步研究。
47、老鼠为什么自杀
产于北欧挪威和瑞典一带的旅鼠,在遇到灾年时,总要进行一次集体大自杀。
自杀大军
旅鼠,是一种全身黑灰色,并带有白色斑点的鼠类,尾巴很短。
旅鼠平时生活在高山深处,主要以树根、草茎、苔藓为食物。每当遇到灾年的时候,由于非常缺乏食物,迫使几十万只、几百万只的旅鼠从四面八方涌出来,作一次集体自杀的大进军。它们翻山越岭,穿谷渡河,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前推进。凡是旅鼠经过的地方立即变成荒原,沿途的所有植物被吃得一干二净,农田里的庄稼也全都被糟蹋了。
进军的旅鼠群浩浩荡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它们。无论是天上的鹰和鹫,还是地上的狼和狗都阻挡不了向死亡进军的旅鼠群,最后,它们终于来到辽阔的大海边,向着大海冲过去,就这样,旅鼠们一只不剩地投入大海,全部淹死。波涛汹涌的大海成了它们进军的终点。
物种的延续
旅鼠这样成群结队地死去,不会绝种吗?科学家们认为不会的,因为每次旅鼠进行“死亡大进军”的时候,总会有几只留在山中承担“传宗接代”的重任。
旅鼠每年产仔七八次,出生后的小旅鼠6个星期之后就可长成具有生殖能力的大旅鼠,又能生小旅鼠了。周而复始,几十对旅鼠几年时间就可繁殖出好几十万的旅鼠。遇到灾年,或遇到其它什么原因,食物短缺时,旅鼠们又再次大进军。这种情况,大约10年、20年发生1次,一般都发生在6月份。
旅鼠为什么要集体自杀,为什么要投入大海自杀,而不在其它地方自杀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48、野兽为什么会抚养人孩
至今还没有一个恰当理由来解释母兽为什么要抚养孩子这个问题。
狼孩
1972年5月,印度人那尔辛格正骑自行车穿过森林时,忽然看见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男孩,正爬着与4只小狼玩耍。
那尔辛格上前抓住这个小孩,并把他带到村里。这个小孩牙齿锋利,一路上把那尔辛格的双手咬得鲜血直流。
那尔辛格把这个小孩当作赚钱的工具,让他与狗一起,到处展览、表演,过着悲惨的生活。人们把活着的小鸡投给他,他竟马上抓住啃咬起来。
5个月之后,他才开始艰难地学用双腿走路。
1981年1月,他被送到一家医院进行治疗。在医院里他“野性不改”,见到地上的蚂蚁,就抓起来往嘴里塞;睡觉或休息时,他总是面朝下趴着,向前伸出双臂,向后伸双腿。
野兽般人类小孩
这个小孩就是人们所说的“狼孩”。此外,1964年,又在立陶宛发现一个“熊孩”,他走路摇摇晃晃,喜欢敲打树木,会发出咆哮,一副十足的熊样;1974年,还发现两个“猴孩”他们像猴一样跑跳、爬树,只吃香蕉。
这些小孩由于脱离了人类,较长时间与狼、熊、猴等野兽共同生活,因此,他们的生活习性更像与他们共同生活的野兽。
当他们回到人类社会后,尽管会慢慢地往“人性”方面发展,但由于错过了心理上、生理上发育的最好时期,因此,他们在各方面也仍比一般儿童落后。
母性关爱
人们难以相信,凶猛的野兽为什么不伤害小孩,反而变得“温柔”起来,并把人孩抚养大呢?
科学家们在考察中发现,那些抚养人孩的野兽都是雌性的。因此,有人认为,也许是母兽生下小兽时间不长,小兽就死了,母兽的乳汁无法排出,胀得难受,恰巧遇到被遗弃的人孩,于是就让他吸乳汁。
然而,事实上,有的母兽在“抚养”人孩的同时,还哺育着自己的小兽,因此乳汁多到“胀得难受”的说法也难以让人信服。
49、动物为什么能充当信使
鸽子当信使是早为人知的事,但狗、鸭等其他动物也能当信使就鲜为人知了。
鸽子信使
1815年,法国的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被击败。得胜的英军把写有这个消息的纸条缚在一只信鸽的脚上,结果这只信鸽飞越原野,穿过海峡,回到伦敦,第一个把胜利的消息送到了伦敦。
1979年,我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某部一个侦察员得了急病,医生诊断需用一种药品,可身边没有,如果派人去后方取药,已经来不及了,他们便用军鸽去后方取药,仅用30分钟就取回来了,使病员得到及时抢救。
奇特的动物信使
只要对狗加强训练,狗也可成为称职的信使。在法国巴黎,有些人在缴付报费后,每天准时派训练过的狗到附近的报亭中去取报。美国著名的动物学家佛曼训练了一批野鸭,让它们把气象表和各种科学情报送到很远的地方去。这些野鸭还能将捆在爪子上的照片和稿件,送到报社。上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捷伊纳克还利用蜜蜂和5千米以外的朋友保持通讯联系。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些蜜蜂后,便将它们禁闭起来;需要传递信件时,就把写满字的小纸片粘在蜜蜂的背面,然后放飞。蜜蜂信使便向自己的“家”飞去。当它进入蜂房时,信件就被卡在蜂巢的入口处。此外,水中的海豚、扁鱼也是忠实的信使,它们可以在水面或水下传递报刊、书信。有些动物之所以能从事传递信息工作,是因人们利用其归巢的生活习性;而有些动物则要通过训练,让它们具备有条件反射能力,才能胜任信使工作。
动物充当信使的原因
那么,有些动物,比如鸽子,长途飞行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有些科学家认为,鸽子两眼之间的突起,在长途飞行中,能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有人把受过训练的20只鸽子,其中10只的翅膀装了小磁铁,另外10只装上铜片,放飞的结果是:装铜片的鸽子在2天内有8只回家,可是带磁铁的鸽子4天后只有1只回家,且显得筋疲力竭。这说明小磁铁产生的磁场,影响了鸽子对地球磁场的判断,从而断定鸽子对飞行方向的判定的确与磁场有关,也有些科学家认为,鸽子能感受纬度,因此不会迷路。更多科学家认为,鸽子能感受磁场和纬度,它们用这些感受来辨别方向。
50、动物为何有互助精神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动物为了自己的生存,与不同类甚至同类动物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然而,在少数动物间也有互助互爱乃至舍己救人的行为。
会剔牙的猩猩
在一个动物园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们发现一只名叫贝尔的雌性黑猩猩常常从地上拣起一根根小树枝并认真地摘掉枝上的叶子,站在或跪在雄性黑猩猩身边,一只手扶着雄性黑猩猩的头,另一只手拿着光秃秃的小树枝,伸到雄性黑猩猩的嘴里剔去它牙缝中的积垢。原来它是用小树枝作“牙签”给雄性黑猩猩剔牙的!有时,贝尔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牙签”,就直接用手指给雄性黑猩猩剔牙,科学家们观察了6个月,发现几乎每一天,贝尔就会给别的猩猩剔1次牙,每次3~15分钟。
尊老爱幼的白尾鹫
生活在草原上的白尾鹫,互敬互爱的行为更是让人敬佩。这种专门以野马等动物尸体为食的鸟类,在发现食物之后,会发出尖锐的叫声,把自己的同伙招来共享。吃的时候总是先照顾长者,让年老体弱的鹫先吃饱以后,其它鹫才开始吃。“家”里还有幼鹫的母鹫,回“家”之后还会把吃下去的肉吐出来喂幼鹫。
义无反顾的斑马
斑马是成群活动的。它们在巡游觅食时,总有一只斑马担任警戒,以便有危险时发出警报,通知同伙立即逃命。有时候,狮、虎等猛兽追得很紧,情况十分危急,斑马群中就会有一匹勇敢的斑马,毅然离群,义无反顾地单身与狮子搏斗,以掩护同伙撤退。当然,这匹斑马最终成了猛兽的腹中之物。
羚羊帮野马
不仅同类动物之间互帮互助,而在不同类动物间也有这种行为。
在西南非洲,有一只小羚羊和一头野牛结伴而行,羚羊在前走,野牛在后面跟着;每走几步,野牛便哀叫一声,小羚羊也回过头来叫一声,似乎在应答野牛的呼唤。假如小羚羊走得太快了,野牛就高喊一声,小羚羊马上原地立定,等那野牛跟上后再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野牛眼睛害了病,红肿得厉害,已无法单独行动,小羚羊在为它带路。
义勇的河马
河马见义勇为的精神,曾经使一位动物学家感叹不已。事情是这样的: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一群羚羊到河边饮水,突然一只羚羊被凶残的鳄鱼捉住了,羚羊拼命抗拒可也无法逃命。这时,只见一只正在水里闭目养神的河马,向鳄鱼猛扑过去。鳄鱼见对方来势凶猛,只好放开即将到口的猎物逃之夭夭。河马接着用鼻子把受伤的羚羊向岸边推去,并用舌头舔羚羊的伤口。
适者生存的定律
有关动物互帮互助的例子不胜枚举,科学家们已经肯定动物之间有互助精神。
那么动物为什么会有互助精神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动物的这种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在求生存的斗争中,一种动物间如果没有互助精神就很难生存与发展;有的科学家认为,近亲多半有着同样的基因,同一种群动物的基因较为接近,因此会有互助精神。
对于动物为什么会有互助精神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各执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51、动物的再生能力为什么特别强
高等动物,即使是人,一般都没有再生的能力。然而,有些较低等的动物再生的能力却很强。
神奇的再生能力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户渔民在海边养殖各种贝类,像牡蛎、蛏、扇贝之类。可气的是,海里有一种海星常把贝壳里的肉吃掉,给渔民带来了灾难。
渔民想惩罚一下这些可恶的海星,于是就把它们撕成两半或好几段,扔进大海里。
奇怪的是,过了好些日子,海滩上的海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渔民意外地发现,有的海星在撕掉的伤口处又长出了新的部分,正好补上了被撕掉的那一半。原来,海星的再生能力很强,被撕成的每一段又长成了一个新海星,从此渔民就改变了惩罚海星的办法,不再把它撕碎扔到海里,而是扔到海滩上晒死,或者放到锅里煮死。
蚯蚓也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把一条蚯蚓在中间切成两段不但不会死去,反而会变成两条蚯蚓。
海参是弱小动物,常常受到海中强敌的袭击。遇到危急关头,海鱼张开大口,正要吞食它的瞬间,它立即把肚肠从肛门抛出,自己乘机溜走。过不久,它又会有一副新的肚肠。
章鱼,有8只腕手。当一只腕手被敌手擒拿住时,它便意识到生命受到威胁,于是立即将那只腕手舍弃,断下的腕手,仍然还会蠕动,以致敌手朝这只腕手猛扑过去,结果,因小而失大。据生物学家观察,章鱼约在整个腕手的4/5处自断。自断后,伤口处血管立刻收缩,进行自身闭合,不会出血。6小时后血管就舒通,第二天就开始长出新腕手。
壁虎遇到猛烈打击或被敌人咬住之后,也能够把自己的尾巴丢掉。过一段时间,再长一条新尾巴。
再生谜困
此外,水螅、蚱蜢、螃蟹、螳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再生能力。
某些动物为什么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呢?为什么高等动物甚至人类都没有这种再生能力,而一些较为低等的动物却有呢?这还需要动物学家们深入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52、动物为什么玩游戏
玩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许多动物也是玩的行家,无论是地上走的,还是空中飞的,海里游的动物,它们中的一部分都很精通玩。
动物的游戏
在热带丛林里,有两只叶猴在10多米高的树顶上走来走去,它们还有时用一只手勾住树枝而倒立下来,好像在比试技艺,相互推挤,想方设法把对方推下去。
在北极冰雪的陡坡上,有一群北极渡鸦正在表演滑雪:它们飞上坡顶,一只挨一只地顺着坡势滑下去,滑到坡底时,又飞上来重新开始,好像小孩在玩滑梯。
在大海里,刮大风时,成群的露背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对着刮来的风,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等到靠近海岸后,它们又游回去,重复这样的动作。
科学家们通过对大量动物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会复杂游戏的动物,大脑也比较发达,比较聪明,比如,球鼻海豚、黑猩猩、大鹦鹉、象、北极熊、渡鸦等,它们的海里游戏比较复杂,表现了较高的智能。另外,一些靠群体狩猎捕食的动物,如林狼、斑鬣狗、狮子等,它们的群体内个体联系比较密切,玩的游戏很精。
动物为什么玩游戏
动物怎么会懂得玩游戏?它们为什么要玩游戏呢?
一些科学家认为,动物玩游戏是对它们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以便它们从小熟悉未来生活中所必须掌握的各种“技能”,以及熟悉在未来社会中动物之间将形成的各种关系。
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玩游戏是动物的天性,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等行为一样自然而然。自得其乐的游戏活动,使动物在紧张的自然竞争中得到某种调节或补偿,使它们在心理、生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保护。
还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动物玩游戏是一种学习的行为。
对于动物玩耍的行为,究竟哪种看法正确,至今还是一个谜。
53、不明动物尸体是恐龙的吗
1977年4月25日,在新西兰克拉特奇市以东50多千米的海面上,日本大洋渔业公司有一艘渔船用渔网捕鱼时,在从水下300米处拉上的鱼网里,发现了一个从没见过的动物尸体。
不明的尸体
这个动物长着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肚子很大,但里面却空空的,没有内脏;长着4个很大的鳍。尸体身长约10米,其中身体部分约6.5米,头和颈部约有2米,尾部也有2米。
船员们估计它约有2吨重。
由于它已死去很长时间了,因此尸体发出一股强烈的腐臭味。
船长知道这事后,担心船舱里的鱼受到污染,便下令将这个不明动物的尸体丢进海里。
船员们只留下不明动物的四五根鳍须;船上一位名叫矢野道彦的人为尸体拍了3张照片,并画了一张骨骼草图。
这个消息立刻轰动了整个日本乃至全世界,引起了生物学家的极大兴趣。
生物学家们认为这也许是一种未知的动物,是无价之宝。3个月后,日本大洋渔业公司命令在新西兰海域的所有属下的渔船,去重新捕获这具动物尸体,可茫茫大海,根本找不到它的踪影。
古代动物?
这究竟是什么动物呢?
科学家们只能根据从其尸体上取下的四五根鳍须、拍摄的3张照片、1张骨骼草图以及船员们的回忆来分析。
有人推断,这可能是一种新发现的鲨鱼。因为它鳍须的成分与鲨鱼相似。可鲨鱼的脂肪是藏在肝脏里的,而不明动物的脂肪却在身体表层;鲨鱼的肉是白色的,而它的肉却是赤红色的,看来不像鲨鱼。
会不会是古代动物蛇颈龙呢?
人们将它的骨骼草图与蛇颈龙骨骼作比较,发现非常相似!无论是整个骨架结构,还是鳍、尾、颈部的骨骼都很相似。
但又没有人能肯定这就是蛇颈龙,到底是一具什么动物的尸体呢?这至今仍是个待解之谜。
5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远在距今2.25亿年至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地球是恐龙的世界,但后来恐龙又为什么灭绝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恐龙霸主
空中有飞龙和翼手龙。飞龙长着尖长的头颅,尖利的牙齿,身后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它两翼展开时有6米多长。翼手龙已经逐渐进化了,头骨变轻,牙齿和尾巴已经退化或消失。它们都在海面飞行,捕食鱼类。
海洋里有鱼龙和蛇颈龙。鱼龙的外形有点像现代的海豚;蛇颈龙与鱼龙一样,但颈很长,牙齿尖利,最大的蛇颈龙约有15米长。它们是海洋的霸主,也是以捕鱼为生的。
在陆地、湖泊和沼泽地里有各种各样的恐龙。它们形状有的像鸵鸟,有的像乌龟,有的像袋鼠,最大的体重约80吨,比16头现代非洲大象还要重,最小的只有鸡那么大。它们有的吃植物,也有的吃别的恐龙或其它动物。
恐龙灭绝假说
然而,遍及地球各个角落的恐龙,生活了约1.3亿年之后,竟然一个不剩地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英国一位名叫托尼·斯韦因的科学家认为:约在1.2亿年以前,最早的有花植物出现了。而在有花植物的组织内,常常含有作用强烈的生物碱,许多生物碱会对恐龙的生理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有的生物碱,如泻花碱、马钱子碱等,具有很大的毒性,恐龙吞食了过量的生物碱毒素后,引起严重的生理失调,最后导致死亡。他还认为,在欧洲发现的身体纤细、脖子较长的妮骨龙,死亡后身躯发生扭曲,主要是由于吃了过量的马钱子碱所致。
美国的科学家活利斯·塔克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戴尔·拉塞尔认为,一场飞来的横祸——临近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引起了恐龙的灭绝。他们解释说,超新星在爆炸时,相当于10个太阳集中在一起那样巨大的恒星爆炸,能释放出10万个1000万吨氢弹的能量。这些能量,使地球表面的20~80千米厚的上部大气层加温,因此地表上刮起大台风、下起强烈暴雨,而这些从地表卷起的高温空气在高处形成冰云,像屏幕一样遮住了太阳的辐射热,从而降低了整个地球的温度。这样,习惯于热带性气候的恐龙,统统被冻死了。
这些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恐龙究竟如何灭绝,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不断的探究,会找到一个圆满的答案。
55、猛犸为什么会灭绝
大约在20万年前,地球就出现了猛犸,它曾经遍布北半球的北部地区,分布如此广阔的猛犸为什么灭绝了呢?真让人不可思议。
冻土下的发现
在前苏联西伯利亚北部的冻土层中,科学家们曾发现20多具皮肉尚未腐烂的猛犸尸体。这些尸体在大自然的“冰库”里保存得相当完好:尸体肌肉的血管中充满血液,胃里还有青草、树枝等未消化的食物。经科学家考查证实,这些尸体已冰冻了1万多年。
猛犸
猛犸有着高而圆的头顶,上面长着一条长鼻子;有两颗向上弯曲的牙;背上有个高耸的肩峰;臀部向下塌,尾巴上还长着一丛毛;身长超过6米,体高超过4米。总之,外形与大象比较相似,因为它们与大象是一个家族的。
据科学家证实,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最早的猛犸就出现在地球上。它的足迹遍布北半球的北部地区,我国北部也有发现。特别是北冰洋的新西伯利亚群岛,更是猛犸的世界,人们在那儿发现许多猛犸牙。在严寒的西伯利亚地区,人们发现猛犸化石遗骸非常多,大约有2.5万余具。
离奇的消失
猛犸为什么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猛犸死于严寒。可能由于当时地壳上的两大板块发生猛烈的冲撞,导致火山爆发,一股高温热气直冲大气上层。这时,地球上立即出现前所未有的低温,然后在激变中沿地球两极盘旋而下,终于降落到较温暖的一层空气上。当它穿过暖气层的时候,就转变为极猛烈的狂风,向地面高速刮来。使地面气温骤降,以致猛犸被冻死。
也有些科学家认为,北美古印第安人对猛犸的大肆捕杀才是它们灭绝的直接原因。
还有些科学家作这样的解释:那时候,大量彗星尘埃进入地球大气上层空间,极大数量的太阳辐射能被尘埃折射回宇宙空间,导致了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海洋把热量传给陆地,引起真正的“冰雨”。这不过才几年的时间,却给猛犸带来了覆灭的灾难。
科学家们对猛犸的绝灭众说纷纭,到底谁是谁非,至今还是一个谜。
56、长白山天池真有怪兽吗
长白山横亘在我国的东北边疆,它以美丽富饶、景色壮观闻名中外。长白山主峰附近的白头山天池是中朝界湖,湖面海拔2194米,面积9平方公里多,是著名的火山湖,湖内最深处达373米,平均水深204米。1962年8月有人用望远镜发现天池水面有两个怪物互相追逐游动。这一发现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天池怪兽
1980年8月21~23日,天池连续三天上午出现难得的晴天,恰恰在这三天,人们目睹了天池“水怪”的风采。8月12日晨,作家雷加等6人在天池中间发现一个“水怪”,远远望去,它的尖端时而露出盆大的黑点,形似头部,时而露出梭状形体,形如脊部。它在池水里来回绕圈子,后来离开水面消失了。第二天早晨,五六只“水怪”又突然出现在远处的湖面上,约40分钟后才相继潜入水中。第三天上午,由于连续两天有人目睹到“水怪”,更多的好奇游客都想以一睹“水怪”为快,早晨8点半,几个人首先发现两只“水怪”浮出水面,它们先是看看目击者,然后调转方向,一前一后向湖心游去,在距岸四五百米处相继下潜,历时10分钟左右。有位天池气象站的同志不死心,耐心地等待着它们再次出现。一个多小时后,他忽然看见在前方四五十米的水面上露了一个硕大的头,1米多长的脖颈和部分前胸。他清楚地看到:“水怪”有黑褐色的毛,颈底有一白色环带,宽约5~7厘米,圆形眼睛,大小似乒乓球。“水怪”向他游来,他慌了,赶忙举起带来的枪瞄准,这时“水怪”忽地调头向湖心游去。“啪、啪”枪声响了,但它丝毫不在乎,游了一段距离后便潜入水中。
据统计,自1962年到1980年有20多人共5次目睹到天边“水怪”,对“水怪”的描述归纳起来为:头比牛头还大、嘴突、颈长、躯体很大。
1981年6月17日,天池再次发现怪异动物。中午12点40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横山派出所所长李长友及5位同志正在山头拍照留影,此时,他们中有一人忽然指着天池中一条蓝色的水带喊到:“看,出来一只白东西!”人们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白色斑点在湛蓝的湖水中显得格外醒目,他们通过望远镜惊奇地发现,这是一条长约2米的怪物,它的脑袋又大又圆像豹头,除了前额及头顶是纯白色外,身体余下可见部分均为蛋黄色,它的身体细长,浮在水面上像一条凤尾鱼,拖着一条尾巴,好像在晒太阳。6个人轮流用望远镜观察湖怪,当他们望见它在水中游动,并爬到冰面上趴了一会儿的时候,不禁惊讶万分!”
“怪兽”的推测
1981年7月12日,朝鲜科学考察团在天池发现一只“怪兽”,当时是凌晨,这只奇怪动物从峰顶下到天池,又从峰麓向对岸峭壁游去,游程1.8公里。游至对岸后,坐立一段时间,最后西行进入山谷。根据观察和详细的摄影资料,朝鲜科学家认为天池“怪兽”是一只黑熊。对此看法,我国有一位科学工作者提出质疑。他认为黑熊倒是善于游泳,夏天它也可能下到天池里游泳,或者从这岸游到那岸,这都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黑熊和人们所看到的“怪兽”是两码事。因为许多人描述的“怪兽”身体细长、颈长、善于潜水。再说人们在湖面刚开始结冰时,还见到“怪兽”由水里爬到冰上,那时黑熊可能还正在冬眠呢!人们每次见到“怪兽”都是在水中消失的,这也是黑熊所办不到的。所以,黑熊并不能解释人们盛传的“怪兽”之谜。我国的这位工作者认为,“怪兽”很可能是水獭。水獭身体细长,又善潜水,可在水下潜游很远的距离,这和人们描述的“怪兽”很相似。同时,水獭为了追寻食物,常可以走很远的距离,很可能是它为了觅食偶尔进到天池,被人们远远看见,加上光线的折射,动物被放大了,于是成了人们传说中的天池“怪兽”。
还有人认为天池根本就没有“怪兽”。因为天池由活火山口积水而成,形成时间并不长,史料记载长白山曾有三次喷发,即1597年、1668年、1702年,最后一次喷发距今只有298年,且不说天池的形成是近几百年的事,即使是上千年,真有什么中生代的动物幸存下来,经过火山喷发也已化为灰烬了。假设确有这样一类大型动物在天池中生活,那么它们的食物来源很成问题,除微生物外湖中没有发现其他生物,湖畔的草甸上也无啃吃的痕迹。因此,无法解释这类大型动物的食物来源。再者,任何一种生物,要保证连续、持久的繁衍,就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否则会因体质的不断退化而最终绝灭。就天池“水怪”而言,它要在历史上存在并延续至今,就必然具有一定的个体数量,应该早被人们发现,否则很难想象。
有一种观点认为,天池中常有时隐时现的礁石,从水中浮现,也如动物一样有时露头伸出水面,有时沉入水中。还有火山喷出的大块浮石,在风吹下也一动一动地在水面浮动,远远看去,也如动物一样在水中游泳。也许这些就是天池“怪兽”之谜的谜底。
天池“水怪”难道是许多目击者产生的同一种错觉?如果不全是,它又会是何种令人信服的东西呢?
57、尼斯湖怪兽是什么动物
1880年年初的一天,在英国北苏格兰沃内斯郡的尼斯湖上,人们正乘着游艇游荡,突然,平静的湖面上掀起一阵猛浪,一艘游艇立刻沉没,艇上的人全部葬身海底。同时,人们看到一个怪兽从被滚翻的小船上面冒出来,然后昂首破浪游去,这个怪兽头呈三角形,脖子细长,浑身漆黑,形似巨龙。
搜捕水怪
尼斯湖中这个怪兽的突然出现,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关注,人们给这个怪兽取名叫“尼西”,意思是有趣的怪兽。为了揭开“尼西”的秘密,人们不断前往尼斯湖畔,都想一睹“尼西”的尊容,对尼斯湖怪物规模最大的一次搜索是在1987年10月,由英、美几家公司和苏格兰高地与岛屿开发局赞助的这次考察,耗资上百万英镑,共出动24艘快艇,使用最先进的声纳装置。在为时3天的搜索过程中,曾在尼期湖南部和中部乌奎哈特湾附近水下70米和200米处3次捕捉到一个较大的目标,但是又都在一两分钟之内被它逃掉了,捕获失败,因而得不到更多有关怪兽资料。
“尼西”的诺言
1992年初,英国一家报纸报道,瑞典出生的英国海洋生物学教授鲁迪·哈尔斯特姆领导的一个由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专家组成的研究组,用钨铜制成的金属网捕捉到“尼西”。“尼西”有很长的脖子,从鼻子到尾部全长约18米,重有80吨。研究组在“尼西”的脖子上动了一个小手术,用取出的肉体组织和血样制作了标本,然后给“尼西”带上一个电子装置后放生。这个消息够鼓舞人心了,不料,事隔不久人们得知,这条消息纯属“子虚乌有”,是精心编造成的谎言。尼斯湖怪兽仍是个谜。
“尼西”的身份
一些科学家推测,“尼西”很可能是1.8亿年前到6000万年前就灭绝了的一种古代爬行动物—蛇颈龙的后裔。而为什么已经绝迹了的生物还能生存至今呢?科学家分析认为:尼斯湖原来是与海洋相连的,由于大陆的漂移,尼斯湖在最后一次冰河时期结束后,与大洋隔断,进入尼斯湖的蛇颈龙就被封闭在这环境幽静、食物丰富、缺少天敌的湖中,因而幸存下来并繁衍至今,成为古老动物的活化石。但是,也有一部分科学家对这种说法加以否定。
至于“尼西”到底是种什么怪兽,科学家们只是推测,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
58、热带雨林中的绿毛怪物是什么动物
关于绿毛怪的说法,众说纷纭,但在没捉到实物之前,这些都仅仅是一些推测。迄今为止,人们尚未捕获到这种浑身毛茸茸的绿色动物,因而也无法揭开绿色怪物之谜。
歹命的巴斯克斯
1897年,美国人汉斯和巴斯克斯来到西班牙,直奔陶兹伦多大森林。
这天,他们来到雷阿塞地区的一条山涧溪水旁,看见绿树红花,潺潺流水,不觉心旷神怡。走在前面的巴斯克斯望见不远处有一块绿茵茵的青草地,开心极了。于是他一个箭步跨上前去,同时回头招呼走在身后的汉斯:“快点过来,这里有一块草地,很柔软。就像貂皮一样,还长着长毛哩!”
走在后面精疲力尽的汉斯不信,抬眼望去,看见巴斯克斯已经直挺挺地躺在草地上,不禁打起精神,径直朝那块大约三四平方米的大绿毡子走去。汉斯正走着,突然,眼前那块绿茵茵的毡子猛地一下就被什么力量卷了起来,变成了一只从未见过的毛毡样动物。巴斯克斯被紧紧地裹在了中间,只露出脑袋来,身陷险境的巴斯克斯脸憋得通红,张着嘴猛地大喊救命。
汉斯见情况不妙,赶紧猛扑过去,谁知那绿色怪物裹挟着巴斯克斯,迅速跃入水中。
恐怖的绿色怪物
1989年,西班牙籍的国际贩毒头目哈沙勒在纽约被美国警方盯上。有名的国际反毒组织铁手警官约翰·科恩及其助手佩克负责监视并抓捕毒犯,进而捣毁他背后庞大的制毒集团。
1989年4月,哈沙勒离开美国,回到西班牙。科恩和佩克尾随而至,然而尽管他们用尽心思再三乔装打扮,还是被狡猾的哈沙勒觉察了。4月25日,在上司顺藤摸瓜摧毁贩毒制毒窝点的办案原则下,科恩等人不敢打死哈沙勒,然而,案情已进入迫在眉睫之境地,哈沙勒已经进入茫无边际的大森林,如果再任他跑远,就会像泥牛入海一样无法追踪。
当哈沙勒逃到巴曼河时,被紧追而来的科恩等人团团围住,谁知即将落网的哈沙勒却异常镇静,待科恩正要上前铐他时,突然,“嗖嗖”几声,一串子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河对岸的森林里射来,机警的科恩就势拉住哈沙勒往地上一滚,牢牢地铐住了他。
科恩抬起头,只见巴曼河上平静如初,除他们以外并没有任何人的踪迹。然而正在此时,随着一阵凄厉的救命声,一个血肉模糊的人踉踉跄跄地从河岸边的森林里奔出来,不久便栽到河里去了。科恩见此情景,顿时惊惧起来:“是森林怪物在抓人啦。”
科恩和佩克押着哈沙勒小心翼翼地走进森林,忽然,“哗”地一声,一个草状物体从树上落下来,正好罩在科恩的上方,眼疾手快的科恩急忙闪身,但已经来不及了,他的双脚被柔软的绿草包住,并火速向他的上身扩展,科恩大叫佩克朝他开枪射击,佩克只好对准绿草向科恩的脚部射击,随着几声枪响,蓬草慢慢卷曲起来,终于掉在地上,变成一个毛绒绒的绿球,飞快地从草地上滚走了。佩克仍不肯罢休,对着逃之夭夭的绿草又连射几枪,受伤后的蓬草仍然拼命地逃窜。
这时,哈沙勒趁科恩他们对付蓬草的机会,使劲撞倒科恩撒腿就跑,佩克见状紧追不舍,一阵狂奔之后,哈沙勒终于逃出郁郁葱葱的大森林,来到一片空旷的原野。随后赶来的佩克举枪向毫无遮掩的哈沙勒射击。子弹击中了哈沙勒的腿部。剧烈的疼痛使哈沙勒跪倒在地,只能束手待毙了。然而就在佩克刚跑出几步,准备生擒逃犯时,哈沙勒却在转瞬间消失了,佩克急中生智,赶紧向前方跑去。猛然间看见一个绿色的毛状大包裹飞快地朝森林滚去。同时,听见哈沙勒闷声闷气的声音在里面惨叫:“快救我。”
佩克恍然大悟,是怪物裹挟了哈沙勒,他随即对准绿色大包裹开了两枪,然而那包裹滚动得飞快,转眼就看不见踪影了。
佩克找到科恩,为他脱掉裤子查看受伤的腿部,赫然看到科恩的两条腿全成了炭黑色。在黑黝黝的皮肤上,一个个小红斑点像被针扎过一样。佩克将科恩背出一望无际的大森林,途中恰与那位老猎人不期而遇。老猎人告诉他们:科恩是被绿毛怪咬了,绿毛怪有许多张嘴。它会缠住人死死不放,直到把人憋死为止,科恩只是受了轻伤,过几天就会康复的。
人们的猜测
除此之外,一支西班牙生物考察队也曾在巴曼河的源头看见一头绿毛怪,它长有一个扁平的脑袋和一对窄长的眼睛,在水里飘浮着,一旦发现了人,在力不付敌时便会立即卷曲成一团,迅速沉入水中逃匿。这支考察队认为:绿毛怪是一种两栖动物,并不是食人动物。另有一些专家认为,绿毛怪可能是动植两类物种,就像冬虫夏草一样。更有人认为它是某种动物身上附有的一种绿色植物保护色。
59、神农架为什么会有白色动物
在近几年,人们在神农架上发现了20多种白色动物,比世界上其他地方所有的白色动物或白化动物的种类还要多。
白色动物齐聚
1954年,神农架林区田家山乡一位药农,在深山密林里的熊窝中捉到一只小白熊,被武汉中山公园买入展览,曾轰动一时。
70年代前后,神农架群众又多次捉到白熊,送往北京、武汉等地展出。
1970年,人们又相继发现了白色金丝猴、白狲猴、白鹿、白麂、白麝、白獐、白苏门羚、白斑羚、白驴头狼、白豪猪等。
1977年,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共湖北省委联合组织的鄂西北奇异动物科学考察队,又在神农架发现了白熊、白雕、白松鼠等。
1984年,人们在神农架捕获了白蜘蛛、白鹳。
1987年,人们在神农架溪沟中抓到了白龟和白蛇。
到现在,神农架地区已发现了20多种白色动物。有人说,把世界上其它地方所有的白色动物或白化动物聚集在一起,其种类也没有神农架的多。
白色动物为何这么多
现在,地球上的白色动物已经很少了,而神农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色动物,成为白色动物的世界呢?
科学家们认为,动物白色与它内在基因突变有关,也与神农架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等有关。神农架的气候温暖多雨,山头云雾遮盖缭绕,原始森林里湿度大、日照短,霜期长。一些动物生活在洞穴内,长期晒不到太阳,自然而然有的动物就变成白色。
神农架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一年中约有半年时间是冰天雪地,在这林海雪原中,白色有利于隐蔽,有利于保护自己,因此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白色动物会越变越多。
此外,神农架远古遗传下来的古代白色动物可能也特别多比如神农架白熊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与相似体型的黑熊大不相同,它们没有黑熊那样凶悍,而是性情温和,喜欢与人类接触。这说明这种白熊就不大可能是由黑熊变过的。
神农架出现白色动物的原因是由于动物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的,但这只是大体而言,具体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以便早日揭开这个白色动物世界之谜。
60、深海怪物是什么动物
1937年,在澳大利亚海域,发生了一起采集珍珠的潜水员失踪事件,随后又接连不断地发生潜水员失踪事件,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突遇怪物
事过15年以后,1953年的夏天,澳大利亚潜水员约翰,身穿最新式的潜水衣,准备创造深潜水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