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正的批评是变相的恭维
1929年,一个年仅30岁的年轻人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校长。芝加哥大学在美国大学中排名第4位。这件事震动了美国教育界,各地学者纷纷前往芝加哥,都想知道这个新校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原来,这个引起轰动的年轻人名叫罗伯特·哈金斯,半工半读地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做过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师和卖成衣的售货员。8年后一跃而升为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他的阅历真叫人难以相信。
老一辈的教育人士都大摇其头,人们对他的批评就像山崩落石一样,一齐打在这位“幸运儿”的头上。有的说他太年轻了,经验不够;有的说他教育观念不成熟;总之说什么难听话的都有,甚至各大报纸也参加了攻击。
在罗伯特·哈金斯就任的那一天,有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今天早上我看见报上的社论攻击你的儿子,我真替他担心。”
“我也看见了,”哈金斯的父亲回答说,“话说得很凶。可是请记住,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的。”
不错,一只狗愈重要,踢它的人愈能够感到满足。后来成为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温莎王子(即温莎公爵),他的屁股也被人狠狠地踢过。当时他在帝文夏的达特莫斯学院读书——这个学校相当于美国安那波里市的海军学院。
温莎王子那时候才14岁。有一天,一位海军军官发现他在哭,就问他怎么了。他起先不肯说,后来终于说了真话:他被海军军官学校的学生踢了一脚。指挥官把所有的学生召集起来,向他们解释王子并没有告状,可是他想晓得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虐待温莎王子。
大家推诿拖延了半天之后,这些学生终于承认说:等他们自己将来成了皇家海军的指挥官或舰长的时候,他们希望能够告诉别人,他们曾经踢过国王的屁股。
所以,如果你被批评,请记住,那是因为批评你会给他一种满足感。这也说明你是有成就的,而且引人注意的。很多人凭借指责比自己更有成就的人来得到满足感。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小人常为伟人的缺点或过失而得意。”
可能谁都不会认为耶鲁大学的校长是一个庸俗的人,可是担任过耶鲁大学校长的蒂莫西·德怀特,却对一个竞选总统的人破口大骂:“如果此人当上总统,我们就会看见我们的妻子和女儿,成为合法卖淫的牺牲者。我们会大受羞辱,受到严重的损害,我们的自尊和德行都会消失殆尽,使人神共愤。”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几句话是在骂希特勒,但不是的,这些话可是在骂一个叫汤玛斯·杰佛逊的人呢?想必不是那位不朽的汤玛斯·杰佛逊吧?那个写独立宣言的,那个民主政体的代表人物?一点也不错,骂的正是这个人。
乔治·华盛顿也曾经被人家骂做“伪君子”,“大骗子”,和“只比谋杀犯好一点点”的人。有张报纸上的漫画画着他站在断头台上,那把大刀正准备把他的头砍下来;在他骑马从街上走过的时候,还有一大群的人围着他又叫又骂。
不过这些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也许从那时候开始,人性已经有所改进。让我们拿1909年4月6日乘雪橇到达北极而震惊全球的名探险家皮尔里海军上将做例子。
几百年来,无数勇敢的人为了要达成这个目标而挨饿受冻,甚至丧生。皮尔里也差点因为饥寒交迫而死去,他的八只脚趾因冻僵受伤最后不得不割除,他在路上所碰到的各种灾难使他担心自己会发疯。而他那些华盛顿的上级海军官员们却因为皮尔里这样受到欢迎和重视而嫉妒非常。于是他们诬告他假借科学探险的名义敛财,然后“无所事事地在北极享受逍遥”。而且他们可能还真相信这句话,因为无知的人是不可能知道冰天雪地的北极那些难以想象的困难的。他们想羞辱和阻挠皮尔里的决心强烈到最后必须由麦金莱总统直接下令,才使皮尔里能在北极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但如果皮尔里当时是在坐华盛顿的海军总部里的办公室的话,他就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和批评了。
格兰特将军的经历比皮尔里上将更尴尬。在1862年,格兰格将军赢得了北军第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使得格兰特顿时成为全国性的偶像,甚至连遥远的欧洲也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应。这场战争使得从缅因州一直到密西西比河岸,处处都敲钟点火以示庆祝。但是在得到这次伟大胜利的6个礼拜之后,他却莫名其妙地遭到了逮捕,兵权被夺,身陷囹圄,他只能仰天长叹。
为什么格兰特将军会在胜利的巅峰状态被捕呢?是因为他的功绩引起他的那些不可一世的上级的嫉妒和愤恨。
如果我们因为不公正的批评而忧虑的时候,请你这样想:不公正的批评通常是一种变相的恭维。
多进行自我批评
拿破仑被放逐到圣海伦岛时说:“我的失败完全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怪罪任何人。我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我自己,这也是造成我的悲惨命运的主因。”
1944年7月31日,豪威尔在纽约大酒店突然身亡的消息震惊了全美。华尔街更是骚动,因为他是美国财经界的领袖,曾担任美国商业信托银行董事长,兼任几家大公司的董事。他受的正式教育很有限,在一个乡下小店当过店员,后来当过美国钢铁公司信用部经理,并一直朝更大的权力地位迈进。
每当他在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时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艺术家。豪威尔先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几年来我一直有个记事本,登记一天中有哪些约会。家人从不在我周末晚上给我安排什么活动,因为他们知道,我常把周末晚上留作自我省察,评估我在这一周中的工作表现。晚餐后,我独自一人打开记事本,回顾一周来所有的面谈、讨论及会议过程。我自问:‘我当时做错了什么?’‘有什么是正确的?我还能干什么来改进自己的工作表现?我能从这次经验中吸取什么教训?这种每周检讨有时弄得我很不开心。有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莽撞。当然,时间一年年的过去,这些错误也就渐渐减少了。这种自我分析持续了一年又一年,它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豪威尔的这种作法可能是向富兰克林学来的。只不过富兰克林不会等到星期天的晚上,他会在每天晚上把当天的事情重新回顾一遍。睿智的富兰克林知道,不改正这些缺点,是成不了大业的。所以,他一周订一个要改进的缺点作为目标,并每天记录赢的是哪一边。下一周,他再努力改进另一个坏习惯,他一直与自己的缺点奋战,整整持续了两年。
难怪富兰克林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爱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艾尔伯特·哈伯特说过:“每个人在每一天中起码有5分钟不够聪明,智慧似乎也有无力感。”
一般人常因他人的批评而愤怒,有智慧的人却从这些责备他们、反对他们以及“在路上阻碍他们”的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经验。诗人惠特曼曾说:“你以为只能向喜欢你、仰慕你、赞同你的人学习吗?从反对你的人、批评你的人那儿,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训吗?”
与其等待敌人来攻击我们或我们的工作,倒不如自己动手。我们可以是自己最严苛的批评家。在别人抓到我们的弱点之前,我们应该自己认清并处理这些弱点。
达尔文就是这样做的。当达尔文完成其不朽的著作——《物种起源》时,他已意识到这一革命性的学说一定会震撼整个宗教界及学术界。因此,他主动开始自我评论,并耗时15年不断查证资料,向自己的理论挑战,批评自己所下的结论。
如果有人骂你愚蠢不堪,你会生气或者会愤愤不平吗?我们来看看林肯是如何处理的。林肯的军务部长爱德华·史丹顿不但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还大骂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愚蠢之举。林肯知道后平静地回答:“史丹顿如果骂我愚蠢,我多半是真的很笨,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错过。我会亲自去跟他谈一谈。”
林肯真的去看史丹顿。史丹顿指出他这项命令是错误的,林肯就此收回成命。林肯很有接受批评的雅量,只要他相信对方是真诚的,有意帮忙的。
应该欢迎这样的批评,因为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连罗斯福总统也只敢期望自己能在4次里面,有3次是正确的。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他的结论99%都是错误的。
法国作家拉劳士福古曾说:“敌人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自己的观点可能更接近事实。”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可是每当被人批评的时候,如果不提醒自己,我们还是会不假思索地采取辩护姿态。每次我们都对自己极为不满。不管正确与否,人总是讨厌被批评,喜欢被赞赏的。我们并非逻辑的动物,而是情绪的动物。我们的理性就像狂风暴雨下汪洋中的一叶扁舟。
假如我们听见别人在谈论我们的缺点时,首先不要急于辩护——每个没头脑的人都是这样的。让我们放聪明点,也更谦虚一点,我们可以气度恢弘地说:“如果让他知道我其他的缺点,只怕他还要批评得更厉害呢!”如此一来,我们必能因此而赢得别人的喝彩。
如何对恶意的攻讦呢?现在提出一个很好的想法:当你因恶意攻击而怒火中烧时,何不先告诉自己:“等一下……我本来就不完美。连爱因斯坦都承认自己99%都是错误的,那么我最起码也有80%的时候是不正确的。这个批评可能来得正是时候,如果真是这样,我应该感谢它,并想法子从中获得益处。”
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总裁查尔斯·卢克曼曾经用100万美元请鲍伯·霍伯上广播节目。鲍伯从不看赞赏他的信,只看批评他的信,因为他知道自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福特公司也希望找出他们在管理和业务方面存在什么缺点,于是对全体员工做了一次意见调查,请他们来批评公司。
有一位香皂推销员,甚至主动要求人家给他批评。当他开始为高露洁推销香皂时,订单接的很少。他担心会失业,他确信产品或价格都没有问题,所以他想问题一定是出在他自己身上。每当他推销失败,他会在街上走一走,想想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得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不足?有时他还会折回去,问那位商家:“我不是回来卖给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见与指正。请你告诉我,我刚才什么地方做错了?你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指正,请你坦诚地、不加掩饰地告诉我。”
这种诚恳的态度为他赢得许多友谊以及珍贵的忠告。
想知道他后来的发展吗?他后来升任高露洁公司总裁,高露洁公司是当代最大的香皂公司。他就是立特先生。
只有心胸宽大的智者,才能向豪威尔、富兰克林及立特看齐。你何不照照镜子,问问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人?
沉湎过去容易丧失斗志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庸人苦恼万分的时代。有的人在冥冥中等待着上帝赐予其人生之契机,祈求着未来那即将出现的美好万分的光明前途。而有的人则常常念叨着,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回到以前那种“美好的古老时光”中——当时理发只要2分钱,空气也清新宜人,生活简单却美妙。
今天,倘若你拿起报纸,翻到社论版,你也许会看到像以下这样的东西:
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太大了。你全力以赴,却总是落在人后。你不断地遭受压力,想要跟上别人……但是,到头来,你将迷失方向,科学上的发现及发明不断地推陈出新,令你惊愕万分,不知所措。政治舞台的变化是这样之大,你尽管努力要记住谁上台了和谁下台了,却总是白打工。所有事情都使人承受沉重的压力。人类再也没办法承受更多压力了。
这篇社论读起来,就像是上周或昨天晚上才写的。但事实上,它却是写于150多年前,刊登于1833年6月16日的《大西洋日报》上。那正是许许多多的人的所谓的“美好的古老时光”。
对你我而言,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能从这里面学到什么呢?我相信,这篇简单。不完整的社论,尽管已经有150多岁的高龄了,却能教导我们明白所有成功秘诀。
拿破仑·希尔在美国各地高中学校的研讨会上及毕业典礼上演讲时,总喜欢把学校外面的真实情况告诉学生。并对他们说,我们不会被“熔毁”或被“炸成碎片”,这些将成为我们以后领袖的年轻一代,似乎也并不相信他说的话。拿破仑·希尔告诉他们:“你们是历史上最幸运的人,你们一年看到的变化,超过我们的祖父一生所看到的。所谓美好的古老时代,事实上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么美好。”他们听到拿破仑·希尔的这些话,眼睛瞪得如铜铃那般大。
拿破仑希尔向这些年轻人解释所谓“美好的古老时光”,就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中的那些日子。拿破仑·希尔谈到本世纪之初,马匹由于染上霍乱,而在纽约街头暴毙的情景。
拿破仑·希尔告诉他们:“在那些古老的日子里,我们总是用一个大木桶洗澡,用的是在烧炭或烧煤的炉子上加热的热水。在那些古老的?美好?的岁月里,我们洗澡的水就是在我们之前洗澡的人所留下的同一桶热水。倘若在你前面洗澡的是你的叔叔,而且——命运很会作弄人的——他是一位养猪的人,那么,你的衣领虽不会留下一圈污垢,但是你的身体会留下一身污垢,愈洗愈脏。在那些?美好?的古老的岁月里,流行小儿麻痹、白喉以及猩红热等可怕的疾病。那时期的人从来不曾听过沙克疫苗这种东西。在40年代以及50年代初期,在酷热的夏季里,我们竟然不敢到社区游泳池游泳,或者是去电影院,因为我们害怕会被感染小儿麻痹症,以至半身不遂、残疾、甚至死亡。”当拿破仑·希尔这样告诉这些年轻人时,他们甚至不明白他到底在说什么。他们也从没听说过,在大战期间实行配给制度,一定会在汽车挡风玻璃上贴上犃、犅或犆的贴纸,凭这些纸条在每个月内购买若干加仑汽油。
拿破仑·希尔向他们出示1857年11月13日《波斯顿环球报》的头条标题,结果他们都惊的目瞪口呆。这个标题是这样写的:《能源危机如火如荼》,下面小标题则写着:《全世界将陷入黑暗?汽油短缺》。同时向这些美国高中孩子描述了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在那个阴冷、严寒的11月早晨,第一眼看到这个头条标题时的反应情景。“嗨!玛莎”,那位男子可能会这样向他可爱的妻子大叫:“你看到报纸了吗?我们看来已经遭遇到自古以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了。”
这些可怜的孩子开始了解,并开始强调这个世界的阴暗面。从他们的父母双亲、老师以及私人朋友们的抱怨方式来看,仿佛这个世界正在日益变坏。他们向拿破仑·希尔询问有关核子毁灭以及核能发电厂的一些问题。拿破仑·希尔非常诚实地回答他们。日本是一个十分依赖核能发电的国家,而前苏联所需电力,将近六成,也就是60%来自核能发电厂。拿破仑·希尔本人则希望这个世界能赶快进入镭射时代,确切地讲是镭射融合时代,由于目前的核子分裂发电是比较危险的。拿破仑·希尔同时也相信,著名的新闻播音员保罗·哈维对能源的看法是正确的。他说:“如果世界上使用电力的第一种产品是电椅,那么我们今天甚至不敢插上我们的烤面包机的插头。”
我们回头到历史中去寻找时,能够得知最坏的时代中也能发现最美好的事物。这完全要看我们所寻找的是什么。
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现在,不要沉湎于过去。
每一代人都会哀叹他们生活在历史上最困苦的环境下,他们只想抱怨这个残酷的世界,并且像逃难的鸵鸟一样,认为把头深埋在沙中,就能够永远不需要挽起袖子来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了。他们能够把问题归因于长辈或政府,然后大玩美国当前最流行的游戏——“捉迷藏”。在这种游戏中,每个人都要拼命奔跑,并且想方设法地躲藏起来,被捉到的人只好当倒霉的“鬼”,然后再去找另一个人来代替他。
拿破仑·希尔对年轻朋友发表演讲,或在研讨会上,往往对这些未来的领袖们说:“所谓美好的古老时光,就是今天。就由于这才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日子,即我们在历史上唯一一段生存的时间。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不曾向你们描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也不曾向你们诉说生活悲惨的一面。我不会向你们灌输过度的乐观主义,只是想告诉你们,生活中的变化是无可避免的。”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今天呢?我们要心存这样的信念:
就在今天,我要开始工作。
就在今天,我要拟订目标和计划。
就在今天,我要考虑只活今天。
就在今天,我要锻炼好身体。
就在今天,我要健全心理。
就在今天,我要让心休息。
就在今天,我要克服恐惧忧虑。
就在今天,我要让人喜欢。
就在今天,我要让她幸福。
就在今天,我要走向成功卓越。
虚心面对批评
换个角度看待他人的讥讽
康能曾经受过打击。他第一次在美国众议院演讲时,被刻薄的非尔卜斯这样讥讽道:“这位从伊利诺州来的先生,恐怕口袋里装的是燕麦吧?”全院人哄堂大笑,倘若被讥讽的是一个脸皮薄的人,也许便不知所措了,但康能不这样,他虽外表粗蛮而内心却明白这是事实。
“我不仅口袋里有燕麦,而且头发里藏着种子。我们西部人大部分都是这样乡土味儿,然而我们的种子是很不错的,能够长出好苗来。”
康能因此次反驳而全国闻名,大众称他为“伊利诺州的种子议员”。他能让别人的讥讽变为称赞和同情,因为他嫡熟“自贬”方法,此法人人可学得。
他晓得从批评声中逃走是很糟糕的。批评就像狗一般,你愈怕它,它愈吓你。一旦批评真的吓住了你,那你便日夜都痛苦不堪了。与此相反,你如勇敢地面对狗,狗反而会摇尾乞怜。同样的道理,批评也会为你所溶化、克服。我们怕批评就是由于它是真实的,愈真实我们愈害羞而想逃避,然而,它的可贵之处亦正是其真实性所在。
康能便是勇敢面对批判的勇士,他没有不承认自己真的是土头土脑。这也正体现出他为人纯正的一面。
倘若我们时常注意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那么我们就不再会对那些细节斤斤计较了。
有头脑者总是“日三省吾身”,他晓得他确有缺点,而批评正是揭发缺点的好手段,理当受到欢迎。
我们应练习“厚脸皮”。不要对一点不愉快的批评而耿耿于怀。当然也不能太厚脸皮,以至不知自身言行有何错误之处。
我们应利用批评来让自己进步。首先要有适度的“厚脸皮”无论批评者是敌是友,动机如何,我们总能够达到利用的目的“敌人的批评比朋友的批评还可贵些”。
批评者或许心存不良,但其批评的事实却可能是真的。你如果因他的批评而灰心丧气,那你就算成全了他的诡计了。
大部分人都是愚蠢的。我们总是渴望被人尊重和称赞。一旦别人说到我们的缺点便恼羞成怒。所以,朋友总是不敢“批评”的,他们只会称赞或保持沉默。
恶意的批评,大半是出自敌人的。我们可以不做理会,但如果我们不笨的话,就可利用之来改进自己,这是很划得来的。
粗鲁的警察和奔波在外的业务员常以特殊地位自居,而侮辱别人。只要你懂得如何对付批评,那么你便不会对他们的傲慢无礼而感到委屈和有辱身份了。甚至身居高位的人也会侮辱较低一级的人。而一个人对于这种侮辱的反应怎样便成了衡量他处世如何的标准。
林肯也曾受过别人的轻视。
当林肯是个年轻律师时,因一重要案件来到芝加哥,那些年长有名的律师自视甚高,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请他一同前往,也不和他一同吃饭。
面对这种情形,林肯并未针锋相对。后来他回到斯勃林菲尔德时,他说:“我到芝加哥才晓得自己所懂得的是多么的浅薄,但我要学的又是多么的多。”这种轻视让他进步了,而那些轻视他的人却还在原地踏步。林肯做了大总统,而他们依然还是无名的律师。正是他们做了林肯的一级“梯子”,让林肯爬到了荣誉的顶峰。
侮辱和朋友好意的玩笑是异同的。但就算是玩笑也可道出缺点来。罗斯福就是借着朋友的玩笑而锻炼好自己的身体的,当然他承认自己的体力是比不上当地人物的。
一天他在培德兰和几个人砍树清理空地完毕时,工头问成绩怎样。他听到有人答:“皮尔砍了53株……罗斯福咬下了17株。”罗斯福自己真像“咬”下的似的,承认自己比不上同伴们。
还有一次他在培德兰升牧场时写信给会打猎的维尔斯,请他做向导猎杀白山羊,写道:“倘若我出来打猎,你毫不怀疑我会打着一只山羊吗?”
维尔斯回信说:“如果我出来打猎,你相信我会打着一只山羊吗?”但罗斯福仍旧请他做向导。
奉承罗斯福的人数不胜数,然而他知道,讲老实话的人,即使是鲁莽地批评自己的人也比只会奉承的人有价值得多。
美国销售始祖司特里成功的秘诀
司特里16岁时做了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商号店员。他努力,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五金销售员。但是上司并不认为他是上进的。
“我不要用你了,你是肯定不懂得做生意的。你到塞强铸造厂去做一个工人罢。你那种蛮力,除了做这种工作外,没有什么别的用途。”
对于一个年轻人的侮辱,还有比这可过分的吗?被炒鱿鱼,他受了很大的打击,但是他始终以为自己工作得不错,结果他重整旗鼓,决心要取得胜利。
“你可以辞退我,然而你不能削弱我的志气,”他反抗道:“只要有一天我还活着的话,我也要开一个像这样的大的五金店。”
这本是气话。他因此而不停地努力直到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制品商之一。倘若没有这次打击,他也许永远是一个平凡的销售员而已。粗鲁的经理打破了之前的自足心理,巨大的刺激促使他战胜失败。显而易见,沉重的打击是战胜不适当自满心的惟一方法。
美国汽车铸造公司的总经理威廉·伍定也有类似遭遇,意外的事件使他认识到自己只想到自己的口才和演讲,尽管自己当过国会议员,并常令听众拍手叫好,然而却毫未想到听众,算不得一个伟大的演说家。
一天晚上,他细心准备了讲稿,却忽视了听众是目不识丁的工人,且绝大多数不懂英文,演讲完后他很满意,以为自己很受欢迎,而实际上却是由一个懂英文但不懂演讲的人发出信号叫其余的人拍手。这对伍定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啊。
成功者不怕遭人戏弄
纽约电话公司总经理麦卡罗因小时被人开过一次最大的玩笑,才醒悟过来的。由于他太幼稚且过分依赖别人而受骗,这件事几乎远近闻名。那时他在火车站的车道上帮忙取各种零碎工件。
一个7月大热天的下午,工头让他取“红油”以备红灯之用,地点在一里外的圆房子里。等他恭敬地来到那儿后,那里的职员又把他指向一里远的油池里,而那里的人告诉他“红油”不在那儿,最好问站长办公室去。于是他又去了。
他就这样走了一个下午,最后老工程师才告诉他“红灯”是不用“红油”的,而是靠红色玻璃映出来。
麦卡罗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训,发誓以后再也不像呆子般被人玩弄了还不知道。不可太信任人然而也不能对人人都不相信,这便是他得出的教训。
千万不要猜忌别人,以为人人都是仇敌,这是相当危险的。
大人物也难免会受到不公平的批评甚至侮辱和恶意诽谤。就像民权主义偶像杰弗逊曾被人用泥团打过。一个公务人员,如不受当时人们的侮辱和嫉恨,便不是一个政界上的大人物。
大人物也有敌人甚至更多,但数量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伟人能利用敌人的进攻来更好地宣传自己。
敌人的批评常是不错的。小人则常为已辩护,不管自己对不对。
美国救生圈公司的副总兼美国航业救生公司的总经理查理·皮兹由于一很有希望的青年职员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而只有开除他。
原来是有一次一个速记员查出了他的工作中的失误并向上级作了呈报,皮兹也知道了。
这位已升任工程估计部主任的职员勃然大怒,认为速记员不应提出来。
皮兹问他当公司会因此而受损失时是不是还不应该提出时,年青职员仍因有伤于自己的威严而以为应如是。
又有一次他估算错误,被皮兹知道,他反以为是皮兹有意扯他后腿,结果当他自己找工程师再次检查时发现确是有误。
于是皮兹解雇了他。
人不可时刻认为自己是毫无缺点的,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观念,他在世上将无任何地位可言。
别人的批评能够让你明白自己所处的地位并正确改进。
别人的批评只可作为前进的向导,不可作失败的循同。
不管别人的批评对你造成何种伤害或其动机怎样,你都要以客观的态度来衡量别人的批评。
利用别人的批评来看清自己的行为,看出你究竟是对还是错。
拿破仑·希尔认为别人批评的时候,不要养成一种感觉自己受逼迫的习惯。批评让你进步,这实在是帮了你的大忙。
从类比中找创意
类比是我们日常生活里常用的思考方法,类比中也能寻找出新创意。比如鲁班在手指被野草叶子割破后,发现叶子两侧长着锋利的细齿,就灵机一动,造成一边有许多细齿的铁片工具,发明了锯子。由叶子细齿割伤皮肉,联想到锯子锯木,就是类比法。
作为一个牙刷公司的职员,数次刷牙牙龈出了血,加藤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了。他怒气冲冲地朝公司走去,准备向有关技术部门发一通牢骚。
走进公司大门时,走着走着,他的脚步渐渐地放慢了。加藤信三曾参加过公司组织的管理科学学习班。管理科学中有一条名言使他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这条训诫说:“当你遇有不满情绪时,要认识到正有无穷无尽新的天地等待去开发!”
当他冷静下来以后,和同事们想出了不少解决牙龈出血的好办法。他们提出了改变刷毛质地、改造牙刷的造型、重新设计刷毛的排列等各种改进方案,经过论证后,逐一进行试验。试验中加藤发现了一个为常人所忽略的细节。他在放大镜下看到,牙刷毛的顶端由于机器切割,都呈锐利的直角。“如果通过一道工序,把这些直角都挫成圆角,那么问题就完全解决了!”同事们都一致同意他的意见。经过多次实验后,加藤和他的同事们把成功的结果正式地向公司提出,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迅速投入资金,把全部牙刷刷毛的顶端改成了圆角。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很快受到了广大顾客的欢迎,对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加藤也从普通职员晋升为科长。当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所在时,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创新的构想和机会,完成它我们便会获得成功。
从老传统中找创意
因循守旧是思想的沼泽地,你必须从中走出来,才可能达到成大事。
因循守旧者的典型特征总是认为抱着自己的老观念不放,不去主动接受新鲜的思维,进行脑力革命。这本身就是思维上的惰性所使。成大事者必须要时刻学会“洗脑”,摒弃因循守旧,创新求变,才会有真正的成功!我们有很多人常抱怨自己脑子太笨,这是因为不开动脑筋,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中打转转。
成大事者的路上,因循守旧是你必须克服的一大障碍。不要指望未来某个不确切的时候“情况将会好转”,而将就着过日子。如果你不改变因循守旧的习惯,那些转机将永远不会有。事物有一个可悲的趋势,那就是它们永远不会自我转变。靠一个精神上的“延期计划”生活,总是期待和希望,这是无益的,它将永远不会把你带到某一个目的地。你可以检测一下,看是否常常对自己说:
(1)我希望一切都将朝最有利的方面转变;
(2)我愿自己能在这件或那件事上做些什么。
你承认正用这些想法在自己周围建立封锁线吗?你意识到“希望”和“祝愿”这两个词实际上使得你什么也不干吗?坐等不会给你带来什么,事实上,你的惰性可能引起了一种情感上的麻痹,使你不能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
要对你自己说:“我已经明白”,并且动手干起来。除非你去促成事物的转变,否则,未来的情况将是依然如故。
的确,要干,就需付出代价和担当风险,你的努力也可能会遭到失败;如果你避免干任何事情,你也可免遭风险和失败。但是,结果会怎样呢?你避免可能的失败,同时也就避免了可能的成功。
要找出你身上因循守旧的原因,可试着问自己;
计划着一些令人激动的事情,但从来不实行这些计划吗?例如去休假,或者观光旅游等。
拒绝做任何对自己也许是一种挑战的事情吗?例如控制饮食,戒烟,或者选修一门大学的课程。
过多地依赖自己的朋友吗?过于沉湎已厌倦的职业吗?过于依靠那些对自己厌烦的亲戚吗?或者过于留恋那已不再令人满意的住房吗?
一旦面临困难的任务或者某个将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的场合时,便立即变得忧心忡忡吗?
推迟做那些费力的或令人厌烦的事情吗?如清扫房间,修车,修剪草坪,或者写信。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要做的事情是如此之多,以致分散了自己的精力,周而复始地忙这忙那,整天被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拖累着,使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是属于这类人,那么你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
(1)因为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做而推托自己亲爱的人们的要求吗?
(2)由于首先必须照顾别人或者自己的职业而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吗?
(3)总是忙得没有一点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吗?
(4)因为家里或者办公室里有那么多活儿要干,以至于放弃了一个休假、一场电影或戏剧演出吗?
认真地考虑这些问题,你将很容易地确诊出自己因循的根源所在。从根本上说来,因循就是害怕担当风险。当你对那些熟悉的然而也是有害的信号作出反应时,你至少能够心安理得地(或者是不怎么舒服地)维持现状。因循守旧确实称得上是生活的防身甲。
克服因循守旧的坏习惯并不像你认为的那么困难。你所必须做的一切便是,你现在就必须行动,而不是等到明天或者下个星期:关掉你正在看着的电视连续剧,立即着手写你的学术论文;放下你正在读的杂志,去打那些令人担惊受怕的电话;放下那一片送到嘴边的饼干,开始你的饮食控制;立刻参加某一个自去年就吸引着你的课程学习;现在你从钱包里取出十美元,开辟一个特别储蓄,以备你一直期待着的某次休假之用。
罗斯一直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她在读高中时,便节省钱以备上大时用。高中毕业不久,她的父亲得了重病,她的母亲由于要照顾她的弟弟妹妹,只能部分时间出去工作,而她父亲的伤病补助费也是极有限的,她必须放弃上大学的梦想。她把自己的储蓄用来学习打字和速写技术,很快便找到了一个秘书职业。罗斯曾经多次产生了读夜大学的念头,但由于一个又一个的原因,她推迟了入学,就这样一学期又一学期地过去了。罗斯始终未能入学。“我真不明白,贝特丝,”她对自己最好的朋友吐露心事时说,“我真的愿意学习某些大学课程,但我要想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路途是如此遥远。首先,我得在大学文科熬四年,然后在研究生院再熬两年多。贝特丝,因为我只能在晚上去上课,我要到80岁才能取得硕士学位。”
这里,罗斯的思维方式犯了一个错误,她眼前看到的是6年全日制学习,并可能把6年看成12年甚至15年,因为她只能在晚间学习。然而,如果罗斯把她的总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的目标,她最终将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罗斯应当说:“贝特丝,我知道要取得学位需走很长的路,但这没关系。我将不管它大学文科四年的时间,而直接考虑在一个公共大学里学习两年,首先解决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问题。”
贝特丝应该回答说:“甚至这两年也可以忘掉它,而集中考虑在每一学期里你将要修的一二门课。把你的总目标分解成若于初级目标,然后又把这些初级目标分解成一些易于实现的小段落。这时,你可以为实现你的初级目标采取第一个行动了。一旦你形成了?实干?的习惯,你将会不断地有所建树,把一个成功建立在另一个成功之上,你将能比你所想象的要更快而又更容易地实现那遥远的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而也是被不断延误了的愿望。”
贝特丝的话一点不错。有时我们因循守旧,是因为我们让生活的潮流拽着走,我们的生活陡然地由一处不知道的地方到另一处不知道的地方恶性循环。随着我们的理想在期望和等待的尘埃里埋葬,我们对自己的命运也失去了控制。然而,我们文过饰非地借口说是别人使我们不能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环境使得我们如此之忙以至于不可能去改变自己的方向,以此来为自己的惰性辩护,这是何等的自欺欺人。
记住,因循守旧是思想的沼泽地,你必须从中走出来,才可能达到成大事。
批评他人前须三思
1931年5月7日,历经警方几个星期的搜捕,令纽约市警察大伤脑筋的“双枪杀手”克罗里穷途末路,被围困在西尾街他情人的公寓里。
当时,150名警员和侦探包围在他顶楼的藏身之处。他们在屋顶穿洞,要以催泪弹把这位“警察杀手”熏出来。同时,在周围的建筑物上,架上了许多挺机枪。
大约过了一个多钟头,这幢纽约高级的住宅区内,不断地响着清脆的手枪声和嗒嗒的机枪声。克罗里伏在一张堆满杂物的椅子后,不断地朝警方开火。许多胆大的好奇的市民,涌上街头看这场枪战。要知道,在纽约,这种激烈的枪战只在电影中见过,现实生活中还前所未有。
当克罗里被捉到的时候,警察局长莫隆尼宣布,这位双枪恶徒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危险的罪犯之一。“他动不动就开枪杀人,”局长说,“连眼都不眨一下。”
让我们看看这位双枪恶魔是怎样辩驳,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当警方朝他藏身的公寓开火的时候,他写了一封信给“有关人士”。克罗里如此写道:“在我的衣服之下是一颗疲惫的心,但这颗心是仁慈的——一颗不会伤害任何人的仁慈之心。”
当克罗里在写这封信的时候,鲜血从他的伤口涌出,在信纸上留下一道红色的血迹。
事情真相又是如何的呢?在搜捕发生之前,克罗里在长岛一条郊外的道路上跟女友在汽车里温存。出其不意的,一位警员来到车旁,敲击车窗说:“请出示你的驾驶执照。”
克罗里一言不发,而后拔出手枪朝那位警员连开数枪。那位可怜的警员瞬间倒在血泊中。克罗里跳出来,又朝尚未断气的警员打了一枪。这难道就是克罗里所谓“在我的衣服之下是一颗疲惫的心,但这颗心是仁慈的——一颗不会伤害任何人的仁慈之心”吗?
克罗里被判坐电椅。当他抵达辛辛监狱的死刑室时,他是否说“这是我杀人的下场”?没有。他反而说:“这就是我防卫自己所得到的结果吗?”
毫无疑问,从始至终,“双枪杀手”克罗里都不曾悔恨过,因为他认为自己根本没有什么错。
这是匪徒中一种不寻常的态度吗?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么听听这段话:“我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花在提供别人轻松的娱乐、帮助他们得到快乐上,人们回报给我的却只有辱骂。是他们的恩将仇报把我逼成了之命之徒。”
这是阿尔·卡朋所说的。是的,美国昔日的第一号公敌——横行芝加哥最阴险的匪首。卡朋不曾责怪自己。他真的自以为是大众的恩人——一个不受感激却受误解的大众恩人。
达奇·舒尔茨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达奇是恶名昭彰的“纽约之鼠”。当他在纽瓦克被枪手击倒之前,也自认为造福群众。在一次报纸访问中,他说他是一名大众恩人。他相信自己真的是一名恩人。
在这一方面,辛辛监狱的监狱长刘易士是最有发言权的。他在其中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在牢里的罪犯,几乎没有一个人自认是坏人。他们跟你我一样都是人,都会为自己辩解。他们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撬开保险箱,为什么随时要扣动扳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论是有理还是无理,总要为自己破坏社会的行为辩解一番。因此,他们总是得到这样的结论:罪责不在他们,下地狱和伏法也不应是他们。”
如果阿尔·卡朋、“双枪杀手”克罗里、舒尔茨以及监狱里的那些亡命之徒,他们从不为自己的行为自责过,那么,又何必强求你我所接触的那些人呢?
过世的约翰·华纳梅克尔一度承认:“我30年前就学到,责怪别人是愚蠢的行为。我不责怪上帝对智慧分配不均,因为要克服我自己的缺陷,都已经非常困难了。”
华纳梅克尔早就领会到了这一点,但我却必须在这个冷酷的地方碰撞了三分之一个世纪,才开始领悟到:100次中有99次,没有人会责怪自己任何事,不论他错得多么离谱。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B·F·史金勒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在学习方面,一只因良好行为而得到奖励的动物,要比一只因行为不良而受到处罚的动物学得快得多,而且更能够记住它所学的。进一步研究显示,人类也有着同样的情形。批评,并不能够改变事实,反而常常会引起愤恨。
另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地,我们也极为害怕别人的指责。”
大多数情况下,批评所引发的后果,只能是愤恨,常常使员工和朋友的士气低落,而状况却不会有丝毫改善。
俄克拉荷马州恩尼德市的江士顿,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检查员。他的职责之一是监督在工地上工作的员工是否戴着安全帽。据他说,他最初一旦碰到没有戴安全帽的人,就官气十足地告诉他们,要他们必须遵守公司的规定。员工虽然表面上接受了他的纠正,却满心不高兴,而且常常在他离开以后又把安全帽摘掉。
后来江士顿决定改变方式。当他再次发现有人不戴安全帽的时候,他就问他们是不是安全帽戴起来不舒服,或者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然后用一种关切的语调提醒他们,戴帽子的目的并不完全是遵守制度,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负责,保护他们的生命不受到威胁和伤害,并建议他们为家人、自己,工作时一定要戴安全帽。这样做的效果果然比以前好得多,遵守规定戴安全帽的人愈来愈多,而且不会造成愤恨或情绪上的不满。
这类事件真是不胜枚举。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总统之间有段广为人知的争论——他们的不和睦导致共和党的分裂,而将伍德洛·威尔逊送进了白宫。
1908年,罗斯福搬出白宫,共和党的塔夫脱当选为总统。然后,罗斯福到非洲去猎狮子。当他回到美国后,看到塔夫脱的保守作风,很是震怒。罗斯福除了公然抨击塔夫脱,还准备再度出来竞选总统,并打算另组“进步党”。这几乎导致老共和党的瓦解。果然,紧接而来的那次选举,塔夫脱和共和党只赢得了两个区的选票——佛蒙特州和犹他州。这是共和党有史以来遭受的最大失败。
罗斯福谴责塔夫脱,但是塔夫脱承认自己有错吗?他曾含着眼泪说道:“我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有什么不对。”
再来看看“茶壶敦油田”舞弊案。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报界为这件事谴责了好多年,并震撼了整个美国。在那一代人的记忆里,美国的政治界还没有发生过这一类的事情。
那桩丑闻的实情是这样的:哈丁(美国第29任总统)政府的内政部长亚勃·佛尔受权主掌政府在艾尔克山丘和茶壶敦地区油田的出租事宜——那些油田是留给海军日后扩建壮大使用的。
佛尔部长有没有让别人公开投标呢?没有。他干脆把那份丰腴的合同交给他的朋友艾德华·杜黑尼。而杜黑尼又做了什么呢?他给了佛尔部长他所谓的10万美元“贷款”。佛尔部长还命令美国海军进入该区,驱逐了在艾尔克附近掘油的其他油商。
面对不合理的命令和恐怖的枪弹刺刀,这些油商离开油田冲进了法院,揭发了10万美元茶壶敦油田舞弊案。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毁了哈丁总统的执政,激起全国的公愤,几乎弄垮共和党,佛尔也落入铁窗。
佛尔被斥骂得狗血淋头——还没有一个政客被斥责得如此凄惨。他反悔了吗?一点也没有!好多年之后,胡佛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暗示哈丁总统之死是由于一个朋友出卖他,令他焦心和忧虑过度。
而当佛尔太太听到这段话时,她从椅子上跳起来,泪流满面,双手握紧拳头,尖声叫道:“什么,哈丁被佛尔出卖了?绝对不会,我先生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即使整屋子的黄金也无法使我先生起歹念。相反的,他才是被出卖而落得如此狼狈下场的。”
在这里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做错事的人只会责怪别人,而不会责怪自己。每个人都是如此。因此,当你明天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不要忘了阿尔·卡朋、“双枪杀手”克罗里,以及亚勃·佛尔。毫无疑问,批评就像家鸽,它们总会回来的。
另外,我们也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指责和纠正某个人的错误时,他可能会为自己辩护,反咬我们一口;或者,像文雅的塔夫脱那样,他会说:“我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有什么不对。”
1865年4月15日,林肯奄奄一息地躺在福特戏院正对面一家廉价客栈的卧房里。有人在戏院里开枪击中了林肯。林肯那瘦长的身子斜躺在那张对他来说太短的床上。床的上方挂着一张罗莎·波南的名画《马市》的廉价复制品,还有一盏煤气灯发出惨淡的黄晕。
当林肯咽下最后一口气时,战争部长史丹顿说:“这里躺着的是人间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元首。”
林肯待人处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林肯喜欢批评别人吗?林肯也同大众一样,年轻的时候也犯过很多的错误,但他却从严重的事件中学到到了待人处世的成功秘诀。他年轻的时候住在印第安纳州的鸽溪谷,当时的他不仅经常批评别人,还写信做诗讽刺别人,并把那些信件和诗丢在一定会被那个人发现的路上。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春田镇执行律师业务的时候,甚至投书给报社,公开攻击他的对手。其中有封信所导致的后果使他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1842年秋天,林肯在春田时报刊出了一封未署名的信,意在讥刺一位妄自尊大、名为詹姆斯·史尔兹的爱尔兰人。信的内容极具攻击取笑意味,语言十分尖酸,令镇上的人捧腹大笑。
史尔兹是个敏感而骄傲的人,气得怒火中烧。他查出写那封信的人是谁后,跳上了马,去找林肯,提出要跟他决斗。对方给他选择武器的自由,因为他的双臂很长,他就选择骑兵的长剑,并跟一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习击剑。
决斗的那一天,林肯和史尔兹在密西西比的一个沙滩碰头,准备决斗至死为止。幸好最后一刻有人阻止了他们,才终止了这场决斗。
这是林肯一生中最恐怖的私人事件。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林肯待人的态度和处事方式。他从此再没有写过一封侮辱人的信件,他不再取笑任何人了。从那时候起,他不再为任何事批评、指责任何人。
南北战争的时候,林肯一次又一次任命新的将军统帅北军,而每一个将军——马克兰、波普、伯恩赛德、胡克尔、米地——相继惨败,使得林肯几乎陷入绝境。全国有一半的人都在痛骂那些差劲的将军们,但林肯没有一句怨言,一直保持着沉默。他喜欢引用这样一句名言:“你不论断他人,他人就不会论断你。”
当林肯太太和其他的人对南方人士有所非议的时候,林肯回答说:“不要批评他们。如果我处在同样情况之下,也会跟他们一样。”
1863年7月1日,盖茨堡战役打响了。在7月7日晚上,李将军开始向南撤退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冒雨带领部队撤逃到波多梅克时,被一条高涨的河流挡住了去路,而身后又是一支胜利的北军。进退无据,李将军陷入了绝境。
林肯见了,知道这是一个天降的大好时机;只要打败了李将军的军队,战争很快就可以结束了。因此,林肯满怀希望地命令格兰特不要召开军事会议,而立即攻击李将军。林肯不但以电报下令,还派出一名特使去见格兰特,要他立即采取行动。
格兰特将军接到命令后是怎么做的呢?他并没有立刻执行命令,而是召开了一次又一次军事会议。他迟疑不决,一再拖延。他举出各种借口,拒绝攻击李将军。最后,河水退去,李将军带着他的士兵从波多梅克逃脱了。
林肯勃然大怒。“这是什么意思?”林肯对他的儿子劳勃特吼叫起来,“老天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在我们的掌握中,我们只要伸出手来,他们就是我们的了;但我无论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法使我们的军队移动一步。在那种情况之下,几乎任何一位将领都可以击败李将军。如果我在那儿的话,我自己就可以把他歼灭。”
在痛苦、失望之余,林肯坐下来,给格兰特写了一封信。当然,这时的林肯在言论措辞上都非常保守和克制。因此,他在1863年所写的这封信,算是最严厉不过的了,表达了林肯内心的极端不满。
我亲爱的将军:
我不相信你能体会李逃脱所引起的严重不幸。他本来在我们的轻易掌握之中,当时如果一拥而上的话,加上我们最近的一些其他胜利,就可把战事结束了。结果现在呢,战事可能会无限期地延长下去。如果你上星期一不能安全地攻打李的话,又怎么能在渡河之后,在你只剩下少部分的兵士——不到你当时手边的三分之二兵力——去攻击他呢?我无法期望你能改变形势,若要期望你能的话,也是一种不合理的期望。你的良机已失去了,因此我感到无限的悲痛。
你想不想知道格兰特将军看过信后的反应如何吗?
格兰特一直没有看到这封信,因为林肯根本没有把它发出去。这封信是在林肯死后,在他的文件中找到的。
据猜想——这只是一个猜想——写完这封信之后,林肯看着窗外,对他自己说:“等一下,也许我不应该如此匆忙。我坐在这安静的白宫里,命令格兰特出击是举手之劳的事;但假如我当时在盖茨堡,假如我在上星期,也跟格兰特一样,见到遍地血腥;假如我听到伤兵的悲号哀吟,也许我也不会如此急着去进攻了。假如我也像格兰特一样畏缩,我的做法可能就会跟他的相同了。不管怎样,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即使我发出这封信也丝毫不会改变局势,只能引发坏的影响——格兰特会为自己辩护,会反过来责备我。这将会造成恶感,破坏了他身为指挥官的效力,而且也许会迫使他辞职不干。”
因此,就像上面所说的,林肯把这封信放在一旁,因为他从痛苦的经验中学到,尖刻的批评和斥责,几乎总是无济于事。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说,他当总统时,若碰到棘手的问题,他常往后一靠,抬头望望挂在他白宫办公室墙上那张林肯的巨幅画像,问他自己:“如果林肯处在我这种情况,他将怎么做?他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也不例外,日常每当我们想训斥、责怪他人的时候,都要先想一想:如果林肯碰到这个问题,他会如何解决?
卡耐基年轻时,总希望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当时,理查德·哈丁·戴维斯刚出现在美国文坛上,颇引人注意。他那时正好帮一家杂志撰文介绍作家,便写信给戴维斯,请他谈谈他的工作方式。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封很可笑的信。
在这之前,卡耐基收到一个人寄来的信,信后附注:“此信乃口授,并未过目。”这话留给他极深的印象——这显示此人忙碌又具重要性。于是,他在给戴维斯的回信后面也加了这么一个附注,希望给戴维斯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戴维斯根本不劳心费力地写信给卡耐基,只把他寄给他的信退回来,并在信后潦草地写了一行字:“你的礼貌真是没有礼貌。”
的确,卡耐基弄巧成拙了,受这样的指责并没有错。但是,身为一个人,他觉得恼羞成怒,甚至10年后他获悉戴维斯过世的消息时,第一个念头仍然是——他实在羞于承认——他受到的伤害。
以后,如果你想留下一段令人永远难忘的积怨,只要发表一点刻薄的批评即可。
马克·吐温常常会大发脾气,写信的火气之大足可以把信纸烧焦。例如,有一次,他写一封信给激怒了他的那个人:“给你的东西应该是死亡埋葬许可书。你只要开口,我一定会协助你弄到这份许可书。”
又有一次,他写信给一位编辑,谈到一名校对企图“改进我的拼字和标点”。他以命令的口气写道:“此后这方面的情形必须遵照我的底稿去做,并且要教那个校对把他的建议留在他那已经腐朽了的脑子里面。”
写过这些言词可以刺伤人心的信后,马克·吐温感到很痛快,气愤也烟消云散了。当然,这些信也没有引起任何不好的反应,因为他的太太已经悄悄地把这些信保留了下来,没有付邮,这些信根本就没有寄出去。
你是否想劝某人改掉一些坏习惯?棒极了,我非常赞成。但为何不从你自己开始呢?从一个纯粹自私的观点来说,这比有意改进别人获得益处更多——是的,而且所冒的风险也少得多了。
勃朗宁说:“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要革除你自己所有缺点,也许必须到圣诞节才办得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在假期里好好休息一番,再利用元旦规劝批评别人。
让我们记住,我们所相处的对象,并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变化、成见、自负和虚荣的动物。
刻薄的批评,使得敏感的汤玛斯·哈代——他是曾使英国文学丰富的最佳作家之一——永远放弃了小说写作。
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并不圆滑,后来却变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与人应对,精明干练,并被任命为美国驻法大使。“我不说任何人的坏话,我只说我所知道的每个人的一切长处。”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要了解和谅解别人,就需要个性和自制。
“一个伟大的人,”卡莱尔说,“以他对待小人物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伟大。”
著名试飞员包布·胡佛不但担任各种试飞任务,还经常为航空展览做飞行表演。有一次,他在圣地亚哥航空展览中表演完毕后飞回洛杉矶。正如《飞行》杂志所描写的,在空中300尺的高度,两具引擎突然熄灭。由于他熟练的技术,他操纵飞机着陆,但是飞机严重损坏,所幸没有人受伤。
在迫降之后,胡佛第一个行动是检查飞机的燃料。果不出所料,他所驾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螺旋桨飞机,居然装的是喷气机燃料而不是汽油。
回到机场以后,他要求见见为他保养飞机的机械师。那位年轻的机械师为他所犯的错误而极为难过。当胡佛走向他的时候,他正泪流满面。由于他的疏忽,使得一架非常昂贵的飞机毁于一旦,而且差一点还要了3个优秀飞行员的性命。
你可以想象胡佛必然大为震怒,并且预料这位荣誉心极强、且事事要求精确的飞行员必然会痛责机械师的疏忽。但是胡佛并没有责骂那位机械师,甚至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说。相反的,他用手臂抱住那位机械师的肩膀,对他说:“为了显示我相信你不会再犯错误,我要你明天再为我保养F—51飞机。”
在家庭里,父母作为长辈也会经常批评自己的儿女。但是,在批评孩子之前,请先读一读美国新闻教导的典型文章之一《不体贴的父亲》。这篇文章首先登在《家庭纪事》杂志的社论栏中。
《不体贴的父亲》是篇小品文——因一时内心的感觉而写出来的——却打动了很多读者的心弦,以致成为大家最喜欢而一再转载的文章。自从这篇文章第一次刊载出来以后,《不体贴的父亲》的作者李文斯登·劳奈德说:“在美国很多杂志和报纸纷纷转载这篇文章,外国的情形也与此差不多,我自己就同意过成千上万的人,让他们在学校、在教堂以及在演讲台上宣读这篇文章。它还在无数的机会和节目中广播出去。奇特的是,大学刊物登载它,中学刊物也登载它。有的时候,一篇小文章却深深地透达人心,这一篇小文章确实也产生了同样的效果。”
不体贴的父亲
听着,我的孩子,我有些话想要对你说。此时你躺在床上,睡得正熟,小手掌枕在你面颊之下,你的额头微湿,蜷曲的金发粘在上面。几分钟之前,我在书房里看报纸的时候,一阵懊悔的浪潮淹没了我,使我喘不过气来。带着愧疚的心,我轻轻地推开你卧室的房门,悄悄地来到你的床边。
孩子,我常常对你发脾气:在你穿衣服上学的时候,因为你只用毛巾在脸上抹了一下,我责备你;你没有擦干净你的鞋子,我又对你大发脾气;看到你把你的东西丢在地板上,我又对你大吼大叫。
在吃早饭的时候,我又找到了你的错处——把东西泼在桌上,吃东西狼吞虎咽,把手肘放在桌子上,在面包上涂的牛油太厚。在你出去玩而我去赶水车的时候,你转过身来向我挥手,大声地说:“再见,爸爸!”而我则皱着眉头对你说:“挺起胸,站直点!”
到了晚上,情况还是一样。我走在路上时,就看到你跪在地上玩弹珠,你的长袜子上破了好几个洞。我在你朋友面前押着你回家,使你受到羞辱,并对你吼叫:袜子要花钱买的——如果你自己挣钱买时你就会知道注意了!你可能想不到,我的孩子,做父亲的居然说这种话!
你还记得吗?就在你上床睡觉之前,你小心翼翼地来到我书房门口,见我正在看报,犹豫着不敢进去。我从报纸上面看到了你,对你的打扰顿感不耐:“你要干什么?”
你没有说话,只是快步跑过来,抱住我的脖颈亲吻我。你小手臂那紧抱的力量显示出一份情爱,那是上帝种在你心田里的,我的任何漠视也不能使之凋萎。你吻过我就走了,脚步快速地轻踏楼梯上楼去了。
我的孩子,就在你转身的瞬间,报纸从我手中滑到了地板上,一阵使我难过的、强烈的恐惧涌上了心头。习惯真是害我不浅,吹毛求疵和申斥的习惯——这是我对你作为一名小男孩的方法。这不是我不爱你,而是对年轻人期望太高了。我以我自己年龄的尺度来衡量你。
我的孩子,你的本性中有着那么多真、善、美,你小小的心犹如包含并照亮群山的晨曦——你跑进来并亲吻我道晚安的自发性冲动显示了这一切。今晚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没有你更重要,我放下一切径直来到你的床边,跪在黑暗中,心里充满了愧疚。
这只是个没有太大效用的赎罪;我知道如果在你醒着的时候告诉你这一切,你也不会明白。但是从明天起,我要做一名真正的父亲。我要做你的好朋友——你受苦难的时候我也受苦难,你欢笑的时候我也欢笑。我会抛弃一切不耐烦的话和呆板的表情,我会像在一个典礼中一样庄严地宣布:“他只是一个男孩——一个小男孩!”
我想我以前是把你当做一名大人来看了。但是我的孩子,我现在看到的你,蜷缩着,疲倦地睡在小床上,完全还是婴孩的模样。就是昨天,你还躺在你母亲怀里,头靠在她肩上,我以前要求得实在太多太多了。
我们不要责怪别人,我们要试着了解他们。我们要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尽量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而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正如詹森博士所说的:“上帝自己也不愿审判人,直到末日审判的到来。”记住: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
面对责难要镇静
斯梅德利·巴特勒少将,人称“锥子眼”、“地狱老恶魔”,他是所有统帅过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将领中最多姿多彩的少将。他年轻的时候拼命想成为最受欢迎的人物,想使每一个人都对他有好印象;在那段日子里,只要有一点点的小批评都会让他觉得非常难过。可是他承认,在海军陆战队的30年里使他变得非常坚强。
“我被人家责骂和羞辱过,”巴特勒少将说,“我被那些骂人专家骂过,骂我是黄狗,是毒蛇,是臭鼬;在英文里所有能够想得出来的而印不出来的脏字眼,都曾经用来骂过我。当时我曾为此异常难过。我现在要是听到有人在我后面骂我,我甚至连头都懒得回。”
巴特勒对那些批评谩骂不在乎了,但大多数人对这种不值一提的小事情却看得过分认真。其实,除了别有用心之人,一般人根本就不会想到他人,或是关心别人批评他们的什么话,他们只会想到他们自己——在早饭前,早饭后,一直到半夜12点过10分。他们对自己的小问题的关心程度,要比能置你或我于死地的大消息更关心1000倍。
即使有人骗了我们,出卖了我们,在背后捅了我们一刀,被最亲近的密友背叛,我们也不要坠入自怜的深渊。相反的,我们正好可以提醒自己,那正是发生在耶稣身上的遭遇。他的12位最亲信的门徒中,有一位仅仅为了现在算来大约19美元的金钱,就背叛了耶稣。另一位门徒3次公开宣称他不认得耶稣——甚至还发了誓。12位中有两位背叛了他,也就是有六分之一的比率!既然连耶稣的遭遇都不过如此,你凭什么期望得到更好的际遇?
无数的智者处理此类事件的经验告诉我们的,虽然你不能阻止别人不对你做任何不公正的批评,你却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你可以保证自己不受那些不公正批评的干扰。说得明白些,完全不理会所有的批评,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不理会那些不公正的批评。
罗斯福总统夫人如何处理那些不公正的批评的呢——上帝知道,她所受到的这类批评可真不少。她有过最热心的朋友和最凶猛的敌人,大概比任何一个在白宫住过的女人的都要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依莲娜·罗斯福小时候非常害羞,很怕别人说她什么。她恐惧别人的批评,有一天她去请教老罗斯福的姊姊,她说:“我想做一些事,可是我怕会受到批评。”
老罗斯福的姊姊正视着她说:“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只要你自己认为你是对的就行。”依莲娜·罗斯福告诉我,当她在多年后住到白宫之后,这一点点忠告还一直是她行事的原则。她避免批评的唯一方法,就是“只要做你心里认为是对的事——因为你反正是会受到批评的。做也该死,不做也该死”。这就是她的忠告。
当年在华尔街40号美国国际公司任总裁的马修·布鲁斯对别人的批评是否非常的敏感呢?他说:“是的,我早年对这种事情非常的敏感。我当时正在树立自己的完善形象,只要听到一点议论,就会使我忧虑。只要哪一个人对我有一些怨言,我就会想法子去取悦他。可是我所做的讨好他的事情,总会使另外一个人生气。然而,等我想尽办法又取悦了这个人,又会惹恼其他的一两个人。”
“最后我发现,我愈想去讨好别人,以避免别人对我的批评,就愈会使我的敌人增加。所以最后我对自己说:‘只要你超群出众,你就一定会受到批评,还是顺其自然吧!’”
“从那以后,我就决定只尽我最大能力去做,而把我那把破伞收起来。让批评我的雨水从我身上流下去,而不是滴在我的脖子里。这样做的结果是各种批评议论反而少了。”
美国作曲家迪姆斯·泰勒干得更彻底,他不但不受到批评的伤害,还能在公开场合一笑置之。他有一次在周日下午的电台音乐节目中的评论,有位女士写信给他,称他为“骗子、叛徒、毒蛇、白痴”。
泰勒在他的著作《人与音乐》中提到这段往事:“我怀疑她可能是随意说说的,于是在下周的广播节目中,我向所有的听众念出这封信,可是几天后,我收到同一位女士的来信,坚持她对我的想法,我仍是骗子、叛徒、毒蛇与白痴。”
泰勒处理别人攻讦的态度,他的真诚、镇定以及高度的幽默感,实在令人佩服。
一个老德国工人跟其他的一些工人为战争问题发生了争执,结果他被那些人丢到了河里。当他从河里爬起来时,浑身都是泥和水。他的老板查尔斯·施瓦伯先生问他将怎样惩罚把他丢进河里的人,他说:“我只一笑置之。”
后来,施瓦伯到普林斯顿大学发表演讲时,颇为感慨地说,他所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就是这个老德国人教给他的。
施瓦伯先生说,后来他就把这个老德国工人的话当作他的座右铭:“只一笑置之。”
当有人不公正地批评你时,这个座右铭尤其管用。别人骂你的时候,你可以回骂他;可是对那些“只一笑置之”的人,你能说什么呢?
林肯若是去计较每一句骂他的话,恐怕他早就受不住内战的压力而崩溃了。他写下的关于如何处理对他批评的方法,已经成为一篇文学上的经典之作。在二次大战期间,麦克阿瑟将军曾经把这个抄下来,挂在他总部的写字台后面的墙上。
丘吉尔也把这段话镶了框子,挂在他书房的墙上。这段话是这样说的:“只要我不对任何攻讦作出反应,这件事就只有到此为止。我尽力而为,我将继续如此直到生命结束。到最后,结果证明我是对的,所有的责难都不具任何意义;反之,结果证明我错了,那么即使有10位天使作证说我是正确的,也没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