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泪山
在牙屯堡乡境内,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从山那边逶迤飘来,蓝天之下,宛若一条闪光的银链。这条河由五条小溪汇成,人们便称它为“五通河”。河的上游,有一座十分秀丽的小山,山上生长着苍翠欲滴的凤尾竹、芭蕉树。晴日里,偶尔一团白云飘来,就像戴上白头帕的侗家俊美少女。假若天要下雨,浓浓的大雾就会罩住山尖,山顿时使人感到神秘而壮观。人们说:这雾是侗家腊灭肖女甩下的眼泪变的,侗家给它取了一个含痛惜别的名字,叫“甩泪山”。不知多少年,多少代了,“甩泪山”的传说随着五通河的水,流呀流,流传开来……
古时,五通河边有一口神塘,侗语叫“神宝”,“宝”就是塘的意思。神塘里有一只善良的花龙,侗家称之为甜心龙。不管五通河水涨得有多高,可总是淹不了这口塘。水涨,塘坎就长高,水退,塘坎就跌下。塘坎边有一户人家,户主叫肖仓海,听说是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朱寺巷迁来的。肖仓海的“买(侗话,即媳妇)”是当地外寨的侗家妇女,叫吞月英。夫妻俩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生下一个女孩,人们叫她为肖氏女。肖女一落地就会笑。三天就会甜甜、脆脆地叫“吕妈(侗话,大妈之意)”。肖氏夫妇视她为掌上明珠。
燕子飞来又飞去了,芭蕉生了又摘了,一天天过去了,肖女也长大成人,出脱得漂漂亮亮。人说呀,五通河的秋波也没有肖女的大眼亮,河边的凤尾竹也没有肖女的身材美。村内村外弹着琵琶走村串寨的腊汉总是说,看肖女一眼,比喝三大碗苦酒还醉人,媒人把门坎都踩矮了,琵琶歌把窗纸都唱破了,可是肖女总是埋头绣呀、织呀,从不和腊汉去摘野苞、去对嘎(侗话,即对歌)。在五通河下游,“三省雄关”里的守备老爷蜈蚣眼,打了多少次主意,肖女却像那山坡上奇特的甜蕨藤一样,从不肯攀缠大树,宁愿爬在地上,老远老远地延伸……
在距牙屯堡几百里路远的贵州古州地方,有一个年轻、英武的后生,名叫闷龙。他梦见了漂亮的肖女,梦见了肖女住的地方。于是一梦钟情,便拜托四处里收破铜锣做芦笙簧片的刘师傅,带去了求爱的礼物。这件事被神塘里的花龙知道了,它用梦告诉肖女:芦笙师傅将带来你未来丈夫求爱的礼物。果然,过不了几天,在枫树尖上花喜鹊“叽叽喳喳”的报讯中,刘师傅把礼物交给了肖女。一个葫芦,装着两颗碎砖、碎瓦,这是什么意思?肖女想了好久,总解答不了,最后请来创造侗歌的杜湖歌师傅来解释,杜师傅唱了一首侗歌:“井中之水葫芦舀,塘中之水龙来搅。前世姻缘言语断,瓦不离砖其窑烧。”肖女嫣然一笑,多聪明的小伙子呀。于是也回送了礼物,一面襟包着一对李子和一根葱,一根蒜。闷龙想了好久,也总是解释不了,最后同样请来杜师傅:“一面布襟包成团,情哥情姑心相连。六月李子结双果,一对葱蒜芸一园。”意思是六月六的时候,闷龙你再来接肖女我做妻子。
肖女多不愿离开父母呀。三月三,她与肖母一起晒家织布,看见南风吹来,天上的白云悠悠飘向天边,最后无踪无影,引起了她就要离家的无限愁丝。肖女唱道:“眼看天上白云飞,南风吹去不飞回。”肖母思忖:女儿总不答应婚事,莫不是有了情人?脸上顿时呈一朵欢笑的菊花纹。肖母开通地唱:“天上聚云要下雨,若想天好白云飞。”六月六日这天,闷龙骑着飞龙马来了,肖女想试试闷龙的才智,就倚着大门,一只脚踩在门坎上,用歌问:“一只脚把门坎踩,说是进来是出来?”闷龙不知道怎么回答,不慌不忙地下马,一只脚还挂在马鞍上:“一只脚在马鞍上,问是上马是下马?”肖女也答不出来。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看得脸红红的,心甜甜的。
闷龙接肖女的消息顿时传遍了牙屯堡,谁知竟惹来一身大祸临头。“三省雄关”是镇守湖广、贵州、广西三省交界的关卡,豢养着一百多个士兵,守备的眼睛像爬在鼻梁上的两条蜈蚣,所以侗家称叫他“蜈蚣眼”。这家伙一副色相,一上街,哪家都把门关得紧紧的。向肖女送金银不成,几次想抢,又怕上官知道,从手里夺走,迟迟不敢下手。听说闷龙要接走肖女,顿时火冒三丈,恨不得马上抢来做小老婆:“来人呀,帮我把肖女抢来。”烂官话音未落,打手们就要出发,“慢!”一个下属赶快阻止。“长官,抢不肖女的消息要是被上官知道了又从你手上抢去,不是白抢了吗?”于是走到蜈蚣眼面前,叽叽咕咕生出一条毒计。
一天,闷龙和肖女去十八盘拜望一位亲戚,刚出门,跟踪的士兵就偷偷尾随而来。原来,蜈蚣眼是想在野外,神不知鬼不觉地打死闷龙,抢走肖女。且说闷龙肖女两人走到十七盘,隐隐约约听到军队的马叫,跑到高处一看,果然见十八盘大山的最大一个弯里埋伏着百十个士兵。俩人跑呀,跑呀,跑到一座大山梁上,只见盘着一条巨大的花龙,两只眼睛像两个灯笼,吓得他俩不知如何是好。花龙说话了:“你们不要怕,我是神塘里的花龙。”原来花龙知道闷龙和肖女遇难,飞到山梁上救他们来了。这时,士兵追上来了,只见花龙一声大吼,口吐唾沫,顿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水哗哗冲泻,士兵们一个个滚下山去,淹的淹死了,摔的摔死了,没有摔死的爬起来,拍拍屁股,叹了一口长气:“妈呀,不知摔了几里地了。”从此,士兵叫“妈呀”的地方,就称为“地了”,至今还有一个地了村。这座山梁从此也终日不分雨晴,大雾笼罩,就被称为大雾梁。十八盘弯里,士兵埋伏的地方就称为皇百,意思是埋伏着百十个皇帝士兵,后来改写为黄柏,至今有个黄柏村。
肖女和闷龙回到家,第二天,为了躲避官府的迫害,就出门到婆家的古州去了。肖母送啊、送啊,送到了五通河边的一座小山上。肖女多么舍不得她的母亲啊,就要分手了,扑到母亲的胸前,眼泪哗哗直流,用手一甩,就变成一股雾升腾上去,不知甩了多少把泪,渐渐地整个山头戴上了茫茫的雾罩,肖女走远了,天就下了一场大雪。从此,侗家称这座山为“甩泪山”。
肖母送走了爱女,心也随爱女走了。每天早上她都要爬到屋后的小山坡上,望望“甩泪山”。这时,天上总有三颗晶亮的星星,人们都说是肖母和肖女、闷龙的心变的。于是,肖家屋后的山坡就称为“三玉星坡”。为了纪念肖女和感谢花龙,肖母每天都要采摘甜蕨藤做粑粑丢到塘里。花龙一天天长大了,人们传说它后来变成了花桥,也就是客家常称的“风雨桥”,不管刮风下雨,都供人们一粒雨不沾地过河。“甩泪山”啊,是侗家对官府歧视、压迫进行反抗的象征!也是侗族人民心灵善良的象征!
奶子河奇缘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是一位在“正统”人眼中“不正统”的喇嘛,于是,命运使他过早隐逝。当他隐逝后,第七世达赖喇嘛转世在理塘,其根据又是六世达赖一诗:“一只白色的仙鹤,请将羽翼借我用,不去遥远的地方,转转理塘即返回”。这首近乎抒情的诗,岂知便成了他转世再生人间的秘偈。
当他转世在理塘,又为理塘增添了一首赞美的诗“别看理塘是个贫穷乞丐地,佛爷喇嘛降生在这里。”刚出生的小佛爷天生具有神通。根据当时拉萨汗将六世达赖的转世定为自己的嫡小孩,对于真正的达赖却派人加害。幼小的达赖由母亲带着逃避灾祸,曾转到中甸。
母子俩居住在“卡日”山脚下,奶子河的源头。每天早晨,当他母亲生火时,袅袅青烟直朝松赞林寺飘去。这时小灵童就说:“那边是我的寺院。”灵童母子在此居住期间,常有牧人供奉鲜奶,喇嘛每次都只喝半碗,把半碗奶子倒入河中,于是,整条河都变成奶子一样乳白色,“奶子河”也因此得名。
有一天晚上,松赞林寺接到喇嘛母子加害的命令,该寺住持知道此母子非同凡人,应加以保护,在夜间入睡时给灵童传送了信息。次日清晨,灵童对母亲说:“今天将有一队人马气势汹汹而来,如果领头的问您,您的儿子是不是转世活佛?你回答他们‘我一个乞丐妇人,怎会生下转世活佛’就行了”。
不出所料,当太阳刚刚升起,那位住持带了一队人马来到灵童母子住处,气势汹汹地问:“你的儿子是不是转世灵童?”灵童的母亲回答说:“我一个乞丐妇人,怎么可能会生下转世活佛呢?”那住持口中骂道:“呸!乞丐妇,给我快快离开这里!”同时抛了一团糌粑在灵童母亲的怀中,扬长而去。
这团糌粑里包有一些银元,是这位住持暗中帮助达赖灵童和母亲离开这里。而对西藏的权贵,则说这里没有发现转世灵童的踪迹,暂且应付过去。
后来,灵童母子在中甸松赞林寺僧俗的帮助下,辗转到了青海塔尔寺。
次日,阴雨蒙蒙,塔尔寺堪布是一个修行得道的高僧,却因墙外小孩的哭泣声而感到烦躁起来,让管家拿点东西出去,打发那小孩,不要再在墙根哭。管家出去后回来禀告说,那小孩什么都不要,偏要进屋来。堪布只好同意小孩进屋,岂料小孩一进屋就对堪布百般亲近,扑入堪布怀中,堪布甚是惊奇,抱着这小孩看他有何要求,这小孩要堪布领他进一间经堂,进去后,小孩要堪布给他桌上供着的封了口的木碗。堪布口中只道“稀奇,稀奇!”应小孩的要求,把封了口的木碗拿下来递给小孩子,这小孩把木碗口打开,把盛在里面的牛奶给喝了。
这牛奶是前世达赖亲自盛满并把木碗如同包面包子一样封了口放着的。今天被这小孩打开饮尽,说明这小孩非同一般,必为六世达赖的转世。于是,在禀报清朝政府之后,由塔尔寺启程,七世达赖在清军和塔尔寺僧人的保护下,到拉萨坐床,坐到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上。
七世达赖忘不了中甸僧俗对他的贡献,在其掌握政教大权之后,对中甸的回报更大,为松赞林寺新建了“宗喀巴金瓦殿”,在给理塘长青春科尔寺制办赏赐礼品的同时,给中甸松赞林寺制办同样的份数。《七世达赖喇嘛传》中记述中甸松赞林的事迹甚多,所谓七世达赖与中甸僧俗的法缘关系,何不是一桩千古佳话!
石林的形成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陆良坝子和路南坝子连年干旱,巴江干涸断流,田地无水灌溉,人和牲畜没有水喝,渴死饿死了不少人;那时,南山有个撒尼汉子,名叫金芬若嘎,他看到乡亲们遭难,心里非常难过,决心要找到水源,开沟引水,使两个坝子种出庄稼,让人们都能吃饱饭,于是他钻管沟,爬悬崖,到处找水源。他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管又一管,四山八管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水源。他过了竹山,走到南盘江边,心里想:要是能把南盘江水堵住,提高水位来灌溉两个坝子的田地,那该多好啊!这样一想,他不知哪里来的那么一股子劲,兴冲冲地沿江寻我堵江截流的地方去了。
金芬若嘎沿着南盘江走了五天五夜。一天,他来到宜良的高古马,发现南盘江水从对峙的两山中间流过,江面狭窄,是堵江截流的好地方,他越看越高兴,转身跑下石崖,急急忙忙地回村同乡亲们商量堵江截流的事去了。
乡亲们听说金芬若嘎找到了堵江截流的地方,都纷纷到他家来打听。他把乡亲们召集起来,向大家说明了自己的打算,大家都很赞成,愿意同他一起去堵江截流。他领着全村的男女老少儿百人,经过三天三夜的准备,便来到高古马开始堵江。那时的南盘江,水深流急,要靠肩挑人背搬运石头,把两山连接起来堵住江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他们白天黑夜地拼命干了七七四十九天,可是丢进江里的石头被江水全部冲走,一点也没有把江水堵住。乡亲们失去了信心,个个唉声叹气,携带着工具离开了高古马。这时,工地上只剩下金芬若嘎一人,他有气无力地坐在江边,呆呆地望着奔流的江水,责怪自己无能,没有想出好办法。由于劳累过度,便在江边恍恍惚惚地打起来。
金芬若嘎刚刚进入梦乡,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他面前,和颜悦色地间道:“勇敢善畏的金芬若嘎,你是真心堵江截流,为百姓造福吗?”金芬若嘎坚决地答道;“是的,我尊敬的老阿爹。”白发老人又间:“你能跨过九十九道山涧,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打死九十九只豹子吗?”金芬若嘎答道:“只要能堵江截流,莫说是翻山跨涧打豹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敢!”白发老人点点头说:“那好,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堵江流的办法,不过,这可是要有勇敢、智慧和力量呵,搞不好会送掉你的性命!”金芬若嘎发誓说:“只要能堵江截流,让干旱的田地有水灌溉,乡亲们也不再受干渴的苦,我就是丢掉性命,也心甘情愿!”白发老人见他这样坚决,便说:“我告诉你,东山老山石崖上有一棵开蓝花的大树,树下有个大石门,里面是个大石洞,洞里有你们彝人开天辟地天神格咱的调山令和赶山鞭,你只要拿到它们,就可以喝令四山的石头拔地而起,用赶山鞭像赶羊群一样抽赶着它们到这里堵江截流,但千万要记住,天黑以后才能去取那两件宝贝,取出后要迅速把石头赶到这里堵江,一定要在天亮前送回调山令和赶山鞭。”白发老人从袖筒里抽出一支石箭递给金芬若嘎说:“我送你这支箭,这是开大石门用的,你找到大石门后,对着石箭吹三口气,把箭朝大石门射去,大石门就开了。”白发老人右手往旁边一指说:“我再给你一匹白马,你赶快骑着马去吧!”白发老人说完便飞腾上天,驾着白云飘然而去。
金芬若嘎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正要跪拜那位飘然而去的老人,一翻身猛然醒来,才知道原来是做了个梦。他睁大眼睛四处张望,渴望他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忽然,他发现身边果真放着一支石箭,再往远处一看,不远的地方站着一匹大白马,那马正昂头张望呢!金芬若嘎高兴得蹦了起来,把自己的弯箭和宝刀挎好,捡起那支石箭,朝大白马走过去;抓住马缰绳下拍拍马脖子,然后跃上马背,策马朝东山老石崖奔去。
金芬若嘎跃马扬鞭,跨过一道道山涧,翻过一座座大山。九十九座山和九十九道涧,只剩下最后一道山涧和一座大山了。他正在为自己顺利地翻山越涧高兴,忽然从森林里蹿出一群豹子,怒吼着向他扑来。金芬若嘎急忙取下宝刀,策马冲向豹群,在豹子群中奋力砍杀,直砍得豹子头脚乱飞,血流遍地。他和豹子整整拼杀了两顿饭的工夫,才把九十九只豹子砍死。
金芬若嘎催马扬鞭,又走了很多很多的路,才到达最后一道山涧的崖顶上。他立马观看山涧,只见那涧宽几百尺,深几百丈,两面悬崖峭壁,既无路下到涧底,也无路攀上对面的悬崖。面对这无法跨越的深涧,他为难了:绕道吧,要绕到哪里才能过涧呢?不绕道吧,又怎么能跨越这深涧呢?正当金芬若嘎一筹莫展的时候,胯下的大白马仰天嘶啸,两只前蹄不住地刨地。
金芬若嘎猛然想到这马是白发老人赐给的神马;或许可以飞越深涧。想到这,他心一横,勒转马,回头走了几丈远又调转马头,躬身用手拍拍马脖子,说:“神马呀神马,为了拿到格咱天神的调山令和赶山鞭,你就驮着我越过山涧去吧!”说罢,一提马缰,两脚猛蹬,大白马便朝着深涧飞奔,到了深涧边上,腾空一跃,便向对面的山崖飞去。大白马越过山涧,四蹄轻轻落地,然后又四蹄翻飞,翻过了最后一座大山,来到了东山老石崖。
金芬若嘎按照白发老人的指点,找到了那棵开蓝花的大树,他朝着大树下面的岩脚走去,在那里找到了大石门。这时,太阳还没有落山,还不能去打开石门。他只好牵着大白马,躲到附近的树林里,等待天黑。他等啊等,一直等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才来到大石门前,取下身背的弓,拿出白发老人赐给的石箭,吹了三口气,把箭放在弓槽里,拉满弓弦,对着大石门“硬”地射了出去。只听见二声雷鸣般的巨响升大石门缓缓地打开了。只见大石门里金光灿灿,亮如白昼,金芬若嘎跑进洞里,顾不得欣赏洞里的景致,急忙地四下寻找调山令和赶山鞭,他在洞里跳上跳下,绕着那些石豹、石虎、石龙,石马转来转去。忽然,他发现靠洞壁的地方,有一张闪闪发光的大石桌,上面放着一个麂皮口袋。金芬若嘎翻开口袋,从里面拿出巴掌大的一块白石头,上面写着“调山令”,另上面写着“石随令走”。金芬若嘎把调山令放回麂皮口袋,随即又从里面拿出一根藤条鞭杆,上面写着“赶山鞭”。这下,两样宝物都拿到了,金芬若嘎欣喜若狂,提着麂皮口袋飞跑出洞,牵上大白马,匆匆离开了老石崖。可是他走出没多远,便感到肚饿口渴,浑身困乏,再也走不动了。这时他才想起,自己已经十天十夜没有好好睡觉,三天三夜没有吃饭喝水了。他挣扎着从马褡裢里摸出几个野果子,狼吞虎咽地填进肚里,却再也撑不住上下眼皮,往地上一躺便睡着了。
金芬若嘎实在太累了,一觉睡了两个时辰。当他醒来看看天时,天上的三排星己经当顶,想起要在天亮前送还调山令和赶山鞭,心里着急起来;他一骨碌翻起身,急忙挎好弓箭和宝刀,一跃跨上大白马,随即拿出调山令对着周围的山岭喝道:“四山石头听着,石随令走,跟我到高古马堵江截流。”随着这喝令声传遍山岭,四山轰轰隆隆鸣响起来,巨石拔地而起。金芬若嘎挥起赶山鞭,像赶羊似的,将一个个大石头赶着朝高古马方向滚动。他挥着赶山鞭赶呀赶;可是总觉得那些石头滚动得太慢。他赶了一阵,抬头看看天空,天上的三排屋已经偏西,离天亮的时间不长了,心里更加着急起来,他来回催动马,奔来奔去地用赶山鞭猛抽石头,那些石头果然滚动得快多了。不多工夫,金芬若嘎便把石头赶得服服帖帖。
这天夜里,路南五棵树寨子有位老阿爹起来给牛添夜草,他刚把草抱进厩,便听到村外一阵隆隆的响声,震得脚下的地皮都在颤动。他以为是地震,吓得连忙朝屋里叫喊:“老婆子,小阿崽,地震了,快起来逃命呀!”屋里的人被喊声惊醒,一个个顾不得穿好衣服便奔出屋来,在院子里慌作一团。老阿爹忙喊道:“不要乱,赶快把牛和猪都撵出来,把鸡圈门打开,把鸡也撵出来,不要让屋子倒塌砸着!”这时,鸡圈里的大公鸡听到人的喊叫声,以为天亮了,便一声接一声“喔!喔!”。不停地啼叫。这一叫,引得全寨子的公鸡都跟着啼鸣,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山坳。
这时,从老石崖赶来的石头群,听到五棵树寨子的鸡叫声都停止了滚动。金芬若嘎急了,他挥起赶山鞭奋力抽打石头,可是,那群巨石像在地上生了根似的,任凭他怎样抽赶,也不往前滚动一步。他急得把脚一跺,大声地喊叫起来,那回荡的喊声,猛然间使他想起了调山令。他连忙取出调山令对着石头群喝道;“四面石头听令,石随令走,跟我到高古马地方堵江截流。”他喝令了不知多少遍,那些巨石仍然纹丝未动。这下子,金芬若嘎才意识到两件宝物都已经失灵,把石头赶到高古马堵江截流,为陆良和路南两个坝子的百姓造福的愿望已经不能实现,心里悔恨万分。他责怪自己千不该万不该睡那一觉,耽误了时间,鸡叫天明,宝物失灵,毁了自己的誓愿。他一气之下,扔掉了调山令和赶山鞭,摔了臂和箭,拔刀自剔而死。那匹大白马见石头不动,主人自杀,它仰天长啸一声,腾空欲跃,结果一下变成了石头。就连金芬若嘎的身躯和他的弓箭,以及那格咱天神的调山令和赶山鞭,也都变成了石头。
天明日出,五棵树寨子的百姓们走出家门,发现这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奇景,人人都大为惊讶。寨里寨外,屋前屋后,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石峰,有的像人,有的像马,有的像刀,有的像弯,有的似飞禽,有的如走兽,各式各样,千姿百态。这些奇景轰动了四乡八寨。人们纷纷前来观赏。后来,人们把这些奇景称作石林。石峰上的那些条纹,是金芬若嘎用鞭子抽打的痕迹。
阿庐古洞的明鱼
传说很久以前,泸西域西的玄天阁上住着一位法术超群的老道士,世称“唐神仙”。唐神仙少时饱读经书,聪慧过人,但科举场中历尽坎坷,终无进身之门径。唐神仙看透了社会的腐败黑暗,愤世嫉俗,选中阿庐古洞这个世外桃源遁隐、修行悟道。善良的妻子长年坚持给他送饭,并苦苦哀求他回家居住。妻子炙热的感情融化不了丈夫冰冻的心,枯木再难萌发新芽。有一天,唐神仙对妻子说:“你的情我领了,但洞外的世道令人难以忍受。今天我们以这仅剩的鱼骨为卜,若此鱼生还,我得继续在洞中修道,若不能生还,就遵从贤妻之命出洞回家。”言毕,将鱼骨投入水中,霎时,鱼骨变成了摇头晃尾的透明鱼。当地百姓视为“神鱼”。
鹦鹉洲的由来
相传三国年间,名士祢衡由刘表荐引给江夏太守黄祖。祢衡和黄祖的儿子黄射非常要好,常常在一起玩耍作乐,饮酒赋诗。
那时候,长江中有一座江心洲,洲上一片荒芜,杂草丛生,野兔出没。有一天,黄射邀请祢衡到江心洲上去打猎饮酒。
江夏太守的儿子请客,又选在长江当中的沙洲上,去的人不少,有的人还带着歌伎、美女打算痛痛快快玩个够。那天,一位名叫碧姬的歌女斟了满满一盅酒捧到祢衡面前说:“久闻先生清高的美名,只恨没有缘分见到你,今天有幸,希望先生满饮此杯,别嫌我卑贱低微。”
祢衡没想到在酒场上遇到知己,很受感动,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正在笑闹的时候,有人将一只羽毛碧绿的红嘴鹦鹉献给黄射,黄射高兴地又将鹦鹉奉给祢衡说:“这只鹦鹉转送给你,但是你要写一首咏鹦鹉的文章,让今天参加宴会的人欣赏欣赏。”碧姬一听,马上挽起袖子磨墨。祢衡是个有名的才子,才华过人,只因生在乱世,才智不得舒展,所以一直心存怨恨。今天他见了鹦鹉,不禁触动心事,便借物抒怀,一挥而就写了一篇《鹦鹉斌》。那赋的意思是说:鹦鹉是一只神鸟,可是没有人认识它,只把它当做笼中的玩物。祢衡写完赋后,又把鹦鹉转赠给了碧姬,以表达同病相怜的情意。后来,这篇《鹦鹉赋》被黄祖看见了,他怕祢衡以后得志对自己不利,就借故把他杀害了。黄射把他埋葬在江心洲上。
碧姬穿一身重孝,带着祢衡转赠给她的鹦鹉来到洲上,哭倒在祢衡墓前,表示愿意随他的灵魂一起飞去。她哭够了,就一头撞死在墓碑前。那只鹦鹉彻夜哀鸣,第二天,人们发现鹦鹉也死在墓前了。江夏城里的人们集资为碧姬修了一座坟墓,把鹦鹉也一同葬在洲上,从此,人们就叫江心洲为鹦鹉洲。后来,到了明成化年间,鹦鹉洲沉入江底。可是三百年后,汉阳南门外江边又升出一个新沙洲,人们在沙洲上发现了碧姬的尸体,那只鹦鹉已经变成了一块绿色的翡翠石。这只翡翠鹦鹉被地方官拿去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便将汉阳南门外的新沙洲,重新命名为鹦鹉洲。
黄山的来历
传说有一天,浮丘公来见轩辕黄帝,发现他眉宇紧锁,郁郁寡欢,便关切地问:“尊敬的帝王啊,你为啥闷闷不乐呢?”轩辕黄帝长长叹了一口气,无限伤感地说:“清晨起来,我到溪边梳洗,面容倒映水中,这才发现我已两鬓染霜,胡须斑白,唉——我老了,老了!”
浮丘公说道:“世上万物有生必有死,你担忧又有什么用呢?”
黄帝摇摇头:“我不是怕死,因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办完,土地要开垦、河流要治理、禽兽要驯化、植物要选种——我可不能早死啊。”
“那有什么办法呢?”浮丘公为难地说,“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
“不错,”轩辕黄帝脸上露出了笑意,“我听说凡人只要吃了仙丹便能超脱凡尘,成仙不老。浮丘公你快去给我找一个炼丹的仙境来。”浮丘公不敢违抗,只得领命而去。
浮丘公走后,黄帝每天丢一粒石子在瓮里,瓮里的石子已经一千多粒了,就是说浮丘公已经离开了三年。这一天,轩辕黄帝放了石子,心里焦急不安,忽然容成子来报:“浮丘公回来了!”黄帝赶忙出门迎接,一见面来不及寒暄,便迫不及待地打问:“快说快说,事情办得如何?”
浮丘公施礼道:“尊敬的帝王啊,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炼丹的地方,那真是个仙境。”
“那地方在何处?”黄帝欣喜地问。
浮丘公说:“江南有一群高山,只因山上多是黑石,我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黟山。”
轩辕黄帝的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他顾不得让浮丘公休息,第二天便带着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起程上路,直奔江南黟山。到了那里,众人抬头看时,果真是个绝胜处。只见奇峰错列,拔地而起。一座座山峰千奇百怪,各具情态,真是“奇峰峰侧抽奇峰,怪石石上叠怪石”。大家正看得张嘴咂舌,惊叹不已。忽然,从山谷的一个洞穴中,飞出团团云雾,把眼前的美景遮掩到纱幕后面去了。轩辕黄帝看得正入神,不料想景致被云遮住,非常恼怒,就用手去撕云扯雾。说来也怪,那朵云竟顺原路像流水一般地流回原来那个洞里去了。众人惊疑不止。
轩辕黄帝如痴如醉,也不用浮丘公引路就一直向山里走去。
行不多远,只见一座山脚下有一个水池,池上笼罩着团团雾气,容成子蹲下身子用手掬水,那水竟是热的!浮丘公说:“我曾听说山中有一个仙池,一定是这个了。”轩辕闻听欣喜若狂,赶忙脱下衣服,跳进池中。池水不热也不凉,浴罢精力倍增,使人飘然欲仙。
再往前走,忽然一群猿猴嬉戏追逐,它们嘴里都含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聚集在一块巨石上,只听见一声呼啸,一道黄光,猴儿们都不见了。轩辕黄帝心中好生纳闷,便率众人追寻。哪里追得上?山里本来就没有路,遍地野莽,处处青藤,更加怪石狼牙,走不了几步就陷入绝境。黄帝不死心,又命容成子在前抡斧开路,跌跌撞撞一路寻来。爬至一座悬崖,只听谷中喧喧嚷嚷,低头一看正是那群猿猴,只见它们把采摘来的鲜花全丢在一个大石槽中。一块突石上,端坐着一只毛色雪白的老猴,几只小毛猴正在给它抚背搔痒。轩辕黄帝心想,这一定是个猴王。这时,那老猴王已站立起来,向山崖上的黄帝拱手行礼,嘴里还呀呀有声。黄帝正欲还礼,只听一声呼啸,那猴王及猴群又都不见了。
浮丘公走到黄帝身旁,低声说道:“据传这山中有一仙猿,能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刚才见到的恐怕就是它。”
轩辕黄帝点点头,又领众人走下山来。忽然一阵阵醉人的醇香扑鼻而来。众人四处寻找,只见一个石槽中有半槽淡红色的水,香味正是从那里飘来的。容成子抢上一步,用手掬起饮了一口,不觉大叫起来:“仙酒!仙酒!”黄帝和众人一尝果然甘美,大家便狂饮起来。
轩辕黄帝吩咐就在这山中垒石造屋。第二天,大家便分头去寻找最理想的炼丹的地方。他们攀山越涧,石头碰破了腿脚,荆棘扯烂了衣裳,走遍黟山所有的山峰,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地方。黄帝便吩咐浮丘公搭炼丹台,容成子砌炼丹炉,众臣仆们砍柴备薪。他自己却迫不及待地去找炼丹的药。
炼丹需用九十九枝灵芝草,九十九根九节参,九十九对羚羊角,九十九朵玉露花,九十九个豹子胆,九十九颗无花果,九十九枚赤叶松,九十九片冰薄荷,九十九颗朱砂丸,再加上九十九滴甘露水。要把这些东西配齐可真不容易。然而,轩辕黄帝下定决心,炼不出仙丹绝不下山。
黟山七十二座陡峭的山峰插入云中,有些地方连猴子也难上去,可轩辕黄帝却踏遍了每一寸山崖。带来的粮食吃完了,只好摘野果子充饥。那几个臣仆受不了苦,先后偷偷地跑走了。最后,只剩下轩辕黄帝和浮丘公、容成子三人。他们千辛万苦地过了九年,才找齐了各味药,只是缺少了甘露水。这时,浮丘公又病倒了,轩辕便把容成子留下来照顾他,自己又爬进深山。这天,他累得很,看见桃花溪里有块光滑平整的大石头,就爬上去休息。当他蒙蒙胧胧闭上眼,忽然听见山林里传来一阵叮当悦耳的仙乐。不久,他就看见从林中走出两只仙鹤,边走边舞。仙鹤后面,有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翁,骑着一头雪白的鹿,正向他缓缓走来。他吃了一惊,赶忙起身施礼,向他打听何处有甘露。老仙翁笑而不答,只是掷下一块方巾。那方巾正飘落在他脚下。他定睛看时,见方巾上有二个字:丹井。黄帝欣喜若狂,一下子醒来,再看时,方巾不见了,原来是一个梦。他一骨碌爬起来,在脚下一块石头上打琢,找那眼丹井。岩石十分坚硬,凿了一天才凿了一小块石屑。黄帝不灰心,一直掘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凿出一眼井,井水甘甜芬芳,果然是甘露水。
浮丘公闻讯赶来,他的病也好了,他们立即动手把各种药捣碎做成丸,然后升火开炉。
他们整整炼了三年,原来准备的像山一样高的柴垛烧完了,炼丹台附近的树全砍尽了,浮丘公和容成子不得不到远处去砍柴。轩辕黄帝在炉前烧火,他把最后一块松柴填进炉膛,砍柴的还没有回来。眼见炉膛内的火渐渐小了,黄帝急得坐立不安。炼丹的火万一熄灭,那就前功尽弃了。他又一次抬眼望望山道上,还是没有人影。怎么办呢?黄帝便把自己的一条腿伸进炉膛里,这时炉火才旺起来。
烧着烧着,炼丹炉内骤然一声巨响,射出万道金光。远山近壑都被照得通亮。浮丘公和容成子急忙赶来,黄帝还安详地烧着他的腿呢。他俩把黄帝的腿拔出来,三人看看丹炉,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仙丹炼成了。
那些半途逃走的臣仆,听见黟山一声轰响,又见万道金光,知道仙丹已经炼成,便纷纷赶来。可当他们赶到的时候,黄帝、浮丘公和容成子已经服了仙丹,脱胎换骨,飘然成仙了。臣仆们见那三人已慢慢飘离地面,便苦苦哀求也把他们带上天去。
轩辕黄帝看了他们一眼,没有答理。三人脚踩祥云,渐渐升高。有一臣仆纵身一跃,抓住了黄帝的胡须,想跟他们一道上天,不料上至半空那胡须忽然断了,把那臣仆摔下来,变成了一块怪石。黄帝的胡子落在地上变成了龙须草。现在山崖石缝边那一丛丛绿油油的龙须草,就是当年轩辕黄帝的胡子变的。
黄帝、浮丘公和容成子吃了仙丹变成神仙,从此长生不老,一直在为人类造福,因为黟山是黄帝炼丹的地方,后人就把黟山叫做黄山了。
现在黄山七十二峰中的轩辕峰、浮丘峰和容成峰,就是纪念他们的。桃花溪里,他们用过的丹井至今还保存着呢!
歇龙石与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为太行山的支脉。它纵长约100公里,方圆250公里。五台山由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主峰环抱而成,因此而得“五台”之名。其中北台斗峰,最为险峻,海拔达3058米,是我国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素有“华北的屋脊”之称。五台山的自然风光固然奇丽,然而它之所以名扬海内外,基本原因则是它一直被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另三座是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之首。
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五台山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妙德”、“妙吉祥”。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专司“智慧”;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列在佛像两旁。文殊菩萨的形象,一般为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身骑青狮,以表示智慧的锐利和威猛。智慧和力量是人们最需要和最尊崇的,因而文殊菩萨的地位最尊,最受人敬仰,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也最高。
据当地百姓相传。从前五台山叫五峰山,气候终年酷热,赤日炎炎,久旱无雨。文殊菩萨来此传教,见百姓受苦决定用法除灾,造福万民。于是他变成一个化缘和尚,跑到东海龙宫向龙王借宝。龙王领他遍览宫内奇珍异宝,任他选。文殊菩萨看了只是摇头,一样也看不中,最后,他提出只要龙宫外面那块又大又黑的石头。龙王听了有点为难,想道:“此乃歇龙石,被他拿走吾儿如何歇息?”龙王打算推托,但转而一想:“此石又大又重,料这老和尚也搬不动,不如作个人情,免得让人笑我小气。”于是假装点头答应,站在一旁,看这老和尚如何处理。不料话刚出口,老和尚立即双手合十作谢,然后用手指轻轻一点,歇龙石竟然由大变小,装进和尚的袖筒里去了。龙王见状,后悔莫及,却又无可奈何。
歇龙石就这样被文殊菩萨带回了五峰山。说也奇怪,歇龙石一落地,整个山区顿时就清泉潺潺,草长花开,气候变得凉爽舒适起来。此后,人们就把这块歇龙石叫做清凉石,五峰山叫做清凉山。
再说龙王的五个儿子回到龙宫,见没有了歇龙石,问明缘由后,就一起赶到五峰山想找回去。只见五峰高耸,雾海苍茫,哪里还找得到歇龙石。五位龙子气得挥动龙爪,横冲直撞,乱挖乱翻,不仅削掉了五峰的尖顶,使它成为五座平台,还在每座台顶的半坡上,留下了成堆乱石,大小参差,飞棱斗角,这就是俗称的“龙翻石”。其实,歇龙石就安安稳稳地躺在台怀西南18公里的清凉谷中的清凉寺内。石长5米,宽2米,面平而下锐。石面上好像铭刻经文,但又模糊不清。据说,当年文殊菩萨常常端坐在石上讲经说法,周围能容纳数百僧徒聚坐聆听。《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载:“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中国古称震那国,佛教徒认为中国在佛经中所说的南赡部洲,五台山的五台犹如五顶,地理和地理形势与经中描述的文殊菩萨的住处极其相似,这是五台山被视为佛教圣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又据《华严经》中所记述的文殊菩萨的住处也非常相似,这是五台山被称为佛教圣地的又一原因。
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历史上曾有佛寺数百座,真可谓寺院遍及群山,钟磬不绝于耳。现几经兴废,仍留有庞大的寺庙建筑群。其中不少建筑中的殿堂楼阁、古塔经幢,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雕塑、壁画、碑记、匾额等,已经成为佛教文物中的瑰宝。
舍身崖
相传古代浑源城里有一个美丽的少女。一年夏天,她年迈的母亲得病,少女就和嫂子一道上恒山为母亲采药。不料刚走进幽深树林,便撞见了一只恶狼。只见恶狼张开血盆大口,朝她们扑过来。就在这危急时刻,有一个年轻人听见姑嫂二人的呼叫声,就从后面赶来,挥舞木棒,赶跑了恶狼。姑嫂二人非常感激,连连向青年道谢。言谈之中得知这个青年是在恒山修庙的画匠。少女见他容貌英俊,言谈举止又十分稳重干练,不由产生了爱慕之情。好心的嫂嫂看出了小姑的心思,就在一旁穿针引线,帮助小姑与画匠定了终身。
谁知好事多磨,祸从天降。浑源县的少爷久闻少女美貌出众,便要娶她为妾。而少女的父亲也嫌贫爱富,贪图县太爷家的钱财,又是打,又是骂,逼着女儿进火坑。少女无法忍受,连夜逃离家门,上恒山去寻找画匠。贤惠的嫂嫂怕小姑发生意外,也急忙跟随上山,暗中保护小姑。
然而,不幸的是,少女跑遍了恒山山岭,也不见画匠的身影。这时,知县的少爷又率领家丁追来。眼看着如狼似虎的家丁们步步逼近,少女心一横,就从这万刃峰顶跳了下去。嫂嫂赶到崖顶,不见小姑踪影,四处寻找,不料一失足也跌入崖下。姑嫂二人的事迹感动了北岳山神。北岳山神施展神法,使少女化为百灵鸟,嫂嫂化为找姑鸟,日夜形影不离,飞绕此山,凄凉的叫声不绝于耳。“舍身崖”便由此得名。
九华山的得名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九华山一名的由来,得从唐朝诗圣李白说起。“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浪迹天涯,漫游四方,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有一年初春,九子山还被积雪覆盖着,李白从秋浦经五溪,直奔青阳,他是应好友韦仲堪之邀,来游九子山的。
韦仲堪得知李白快到了,惊喜万分,连声对衙役吩咐道:“快!快!快随我去迎接谪仙!”
皖南的初春。寒气逼人,韦仲堪一口气登上了清泉岭,他喘了口气,又下岭来到五溪,安排好山珍美酒。
这时,忽见李白舞剑哼歌而来。韦仲堪欣喜若狂,忙迎上前去,连声说道:“恭迎谪仙,恭迎谪仙!”
李白一见老友韦仲堪,连声谢道:“韦处士,你我之间何必如此?”
韦仲堪说:“你不辞路途遥远,来到这穷山僻野,为九子山争荣,为我韦仲堪添光,理应亲迎。”
李白说:“看你,越说越把我当外人了。”
二人在五溪亭落座,韦仲堪连忙吩咐摆宴,为李白洗尘。李白先饮一盅,连夸好酒好酒。韦仲堪说:“我这香酒,就是朝中大臣和州官来了也休想尝一口,是专为你精心酿造的呵!”
“你真是有心人啊!好,老友相逢,开怀痛饮!来,我敬韦处士一杯!”李白又一饮而尽。
李白酒喝多了,话也多了,说这说那:“韦处士,此处是何处?”
“九子山上流下五条溪水,在这里变成一条流入长江,所以此地叫五溪。这就是五溪亭,来往行人都要在这里喝茶饮酒,眺望九子。哦,请问谪仙近来到了哪些名山?”
李白说:“前些时候在庐山转了转,近来在秋浦寺待了一些日子,现在来到九子,得好好玩玩。韦处士,你知道九子山的来历吗?”
“若不是谪仙问起,险些忘了介绍。”韦仲堪向李白讲了“九子战妖的传说”。
李白兴致勃勃地说:“早有窦县令钓龙成仙和东晋葛洪在此修道炼丹,现如今有何高僧名道修炼?”
韦仲堪说:“有位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来这里修行。他住山洞,食黄精,信奉地藏王菩萨,辟地藏王道场。”
李白听后问:“能上山会见这位高僧吗?”
“这高僧是诗佛,他曾要我请谪仙到山上一聚。”
“看来这高僧心诚,我们就上山见他。”
韦仲堪急忙阻止,说山上大雪封路,清明以后准陪同他拜见高僧。酒过数盅,韦仲堪生怕李白扫兴,忙又和李白介绍五溪山色和神奇的六泉(青阳县地名),说:“五溪的山,一天四变,五光十色,请仔细观看。”李白张开醉眼,向前望去,十分惊奇,只见峰峦叠嶂,山色凝秀,轻烟缭绕,薄雾缥缈。忙问:“对面是什么山?”
韦仲堪说:“对面是九子的双峰,这边是小莲花峰和大莲花峰,进了六泉,就一目了然了。”
李白说:“山俊峰秀!快去六泉口一游!”
两人沿着五溪河,进了六泉口。一路上,怪石林立,山峦映水,李白忍不住赞道:“妙哉!妙哉!韦处士,看来五溪乃九子山第一胜景。”
韦仲堪见李白兴致百倍,甚是高兴,又说:“这才开始,好景还在后头。”说着,领李白看了六泉。果然,地下冒出六股泉水,水越冒越高,像六朵鲜花在飞舞,好看极了。韦仲堪打趣说:“看那!六位水姑娘在欢迎谪仙呢!”
李白哈哈大笑:“韦处士真会开玩笑。”
韦仲堪说:“谪仙,快看云来雾去。”
李白抬头望去,只见莲花峰伫立入云,云雾飘飘走动,把山峰遮住一半,很快就把山峰吞没了,变成茫茫一片。不一会儿,云消雾散,山峦又显现出来。瞬息万变,景色迷人,看得李白如痴如醉,高兴地说:“不亲临九子,怎知九子山绚丽多姿?这九子山比花还好看,比画还美,你看,多像出水芙蓉!”
韦仲堪忙说:“谪仙高见,很像,像极了。”
李白说:“芙蓉是花,我想为它改个名字,韦处士意下如何?”
韦仲堪求之不得,连忙拱手拜请:“正合我意,请给九子赐名!”
李白说:“改名九华(花)山好不好?”
韦仲堪说:“九华山,好,太好了!”
从此九子山就更名为九华山了。
松花江的传说
都说,松树只结松塔,只长松籽,不开花。那么,松花江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听放山伐木的老年人说,早些时候,松树也开花,后来,让人给借走了。说起来,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很早很早以前,咱黑龙江地面,满都是山呀水呀,树木琳琅,只有很少的人烟。那时候,兴安岭和长白山都是连着的,数不清的江河湖泊,也都直通大海。整年是波浪滔天,没边没沿的。却说,就在这一片大水当中,有个生满莲花的大湖,取名叫莲花湖。
这个湖可不一般。湖面上,不论冬夏,总是盖满荷花叶子,粉莲白莲马蹄莲,有红有绿又有黄,一茬接一茬地开,没有断捻儿的时候。再说那荷叶底下,脊梁挨着脊梁,腮帮挨着腮帮,里三层外三层,全是鱼呀蛤蜊呀。细一瞅,那每条鱼的眼睛,都是一对琥珀色的大琉琉儿,每个蛤蜊壳里,全含着一颗溜光锃亮的夜明珠。一到星星月亮出全的晚上,天上地下,瑞气千条,霞光万道,整个大湖,简直跟“聚宝盆”一样不差。
可是就在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不知那年那月,闯进一条白翅白鳞的恶龙,它的外号叫“小白龙”。起初它在湖底藏着,不声不响。慢慢地,就放肆起来。动不动就翻横竖浪,蹿上趴下的,把碧碧澄澄的一湖清水搅个底朝天,末了,荷花谢了,鱼没了,蛤蜊也闭了嘴,夜明珠也不再闪光发亮了。眼睁睁一片宝湖,瞬时变成臭哄哄的死水了。这还不算,有时小白龙一乍翅,立时洪水翻滚,天昏地暗,方圆几百里的地方都受到牵连,总也得不到消停。
闹来闹去,小白龙为非作歹的事,让威镇东海的老龙王发觉了。就派了黑翅黑鳞的大黑龙去降服小白龙。
头一会去,大黑龙根本没有把小白龙放在眼里。他自己寻思,我身强力壮,五大三粗的,一到那里,还不是手到擒来吗?这样,它就一路呼风唤雨,撒着欢儿来到莲花湖。大黑龙啥都没带,只拖上一条预备捆小白龙的锁链。半路上,为了显威风,还故意抖动锁链儿。这一抖不要紧,一声闪一声雷,给小白龙送了信。大黑龙走累了,在半空中停下来歇歇。这一歇不要紧,鸡蛋大的冰雹,掉在地上积有三尺厚。小白龙知道来了敌人,早有准备。它把鱼呀、蛤蜊呀填了一肚子。吃饱喝足之后,就躲在暗处。也是大黑龙胆壮心粗,在莲花湖上,闹腾了半天,也没见到小白龙。等大黑龙肚子饿了,身体乏了,劲也懈了,那小白龙猛得蹿上来,使龙角连豁带撞地,没使多大力气,就把大黑龙打退到三江口。
头会在明里吃了亏,二次再来,大黑龙就顺江底走了。可是没料到,它游到哪儿,水是黑的,浪也是黑的,染得云彩雾气都跟乌漆似的。小白龙眼尖,老远就知道对手来了,赶忙鱼呀蛤蜊呀,又塞满肚子,养足精神,藏在湖礁背后。大黑龙一到,连打炸雷,猛下大雨,把莲花湖掀得底朝天。又折腾了大半天,只是不见小白龙出水。这时,大黑龙肚子又饿了,身体又累了。只见小白龙飞身出水,凶神恶煞似的没几个回合,就又把大黑龙追到东海口。
大黑龙进不了莲花湖,降不住小白龙,知道自己总给对手送信号。只有想个办法,让它神不知鬼不觉,才能把它擒住。可是,到底用什么办法呢?想来想去,转眼已是第二年夏天了。地面,满是松树花,洁白一片。有的花,落在水面上,把江河湖泊都盖住了。大黑龙一看,乐坏了。“我何不到山上去借松树花?”想罢,它吃饱喝足,收拾利落,来到长白山和兴安岭,飞来飞去跑了几圈,连趴带抓,不一会儿,把松树花打落在地,龙卷风一扫,就全聚到湖面上了。再一看,江面全白了,大黑龙吃饱喝足,偷偷离开东海,来到莲花湖,一下子就降服了小白龙。可惜,小白龙没锁牢,后来,从东海口拐弯朝南,逃到了如今的兴凯湖。从那以后,大黑龙把山呀水呀,都归置了一下,只留下三条大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那座莲花湖,后来水越来越少,成了半月形的五大连池。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也分开了,那边一座,北边一座。下江一些大黑龙到过的地方,有的地方把山削平了,有的地方成了沼泽地。
从那以后,松树就不开花了。为了纪念大黑龙,就把那条江叫做松花江了。
嘎仙洞的传说
很早以前,这里就是一片原始森林。夏季,苍松翠桦浓荫蔽日,遍地野花盛开,灿烂似锦;冬季,皑皑白雪覆盖山林,一片银色世界,林海雪原中自由奔驰着獐、狍、猂、鹿。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在这里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
没料想,有一天忽然现现了一个躯体庞大、面目狰狞的吃人恶魔。它住在山巅悬崖的一个山洞里,窥探着人们的行动,只要发现猎人进入森林,它就伸出魔掌将人残害,鄂伦春人受害的不计其数。勇敢的鄂伦春人为了消灭这个害人精,多次组织青年猎手上山去和妖魔格斗,但都由于它的妖术厉害而失败了。鄂伦春人并未因此丧失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每年仍然选出优秀的猎手去和妖魔格斗,坚持斗争了好多年。鄂伦春人始终不渝的斗争精神,终于感动了上天的嘎仙。有一天,嘎仙从天上驾云而下,飘落到妖魔的洞口,厉声对妖魔说:“你不要自恃妖术高强就残暴地荼毒人民,我劝你改邪归正,不然的说,咱们可要见个高低!”一贯穷凶极恶的妖魔,怎能被好言劝服。恶魔疯狂地喊道:“你算个什么东西,敢和我比高低!来吧,比比看!要是你输了,我就把你吞进肚里。我不会输,万一输了,情愿跳入大海!”嘎仙说:“好吧,你先把洞口这块顶天立地的大石头从这儿一口气儿搬到150里外的那座大山上去。”妖魔毫不迟疑地搬起石头就走,一会儿单手把石头举起,一会儿把石头夹腋下,想向嘎仙显示自己的本领。当恶魔走了100里路,离那座山还有50里的时候,嘎仙暗暗念起咒语,石头顿时加重了10倍,妖魔寸步难行,石头落地了。嘎仙微微一笑,走过去用脚尖把石头往上一踢,石头打了几个转儿,落到手中。嘎仙轻巧地把石头放到了那座山的山顶,然后轻蔑地向妖魔瞥了一眼说:“怎么样,认输吧?”妖魔恼羞成怒地说:“这次比赛不能决定胜负,再比赛一次。咱们从林子里射这块石头,看谁的箭法准。”嘎仙说:“好吧,你先射!”妖魔使出全身力气,乒的一声,射中了石头的右上角。这时妖魔发疯似地张开嘴,想吞食嘎仙。嘎仙若无其事地说:“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虽然你射中了石头,可是射偏了。现在让你看看我的箭法!”说罢,嘎仙不慌不忙地左手持弓,右手搭箭,嗖的一声射去,那巨大的石头石子四溅,原来石头的正中心被射穿车轮般大的一个圆孔。
妖魔看见嘎仙有这么大的本领,知道自己难以抵挡,就发出绝望的嘶叫,一溜烟跑到大西洋对岸去了。人们知道妖魔凶恶阴险,怕它再次返回森林,就在他住过的洞口塑了一尊手持弓箭的嘎仙石像。果然,那妖魔三次过海眺望,看见嘎仙仡立的雄姿就不敢回来,又跳入波涛滚滚的大海里去了。从此,鄂伦春人自由地在大兴安岭的丛山密林中打猎、生活。第一次搭起“仙人柱”,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嘎仙,人们把妖魔住过的山洞改名为嘎仙洞,把大石头上有窟窿的那座山取名为窟窿山。
太阳晒熔的
阿凡提年轻时,他的父亲每个礼拜给他一次钱。可他常常不到两天就把一个礼拜的钱花掉了。
盛夏的一天,他父亲交给他一枚金币说:“这是你四个星期的钱,这一个月再不给你钱了。”
父亲的话,好像从他这个耳朵进去又从他那个耳朵出去了,不到两天他就把这一个月的钱又花掉了。
到了第三天的中午,阿凡提坐在他父亲的身旁,父亲热的受不了,便唉声怨道:“这鬼天气这么热,太阳毒得简直都能把铁烤化了!”
“您说得很对。爸爸,现在的太阳真是太毒了,昨天中午,我把您给我的那一枚金币在太阳下一照,狠毒的太阳一会就把它晒熔化掉了。”
看星星
阿凡提一点不相信迷信,专爱和巫师神婆对着干。一次,他遇到一个巫师。巫师说:“我用手势问你话,你也用手势回答。”阿凡提同意了。巫师伸出一个指头,阿凡提马上伸出两个指头,巫师非常满意。巫师又向阿凡提伸出一个巴掌,阿凡提回他一个捏紧的拳头,然后走了。
事后,有人问巫师,刚才的手势是什么意思。巫师说:“我伸一个指头,是说真主只有一个;阿凡提伸两个指头,是说真主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因为穆罕默德代表着他。我伸五个指头是问:每年五遍祷告都做了吗?阿凡携握紧拳头,是表示他一点也不放松,因此阿凡提是个虔诚而有学问的人。”
那个人又去问阿凡提。阿凡提回答:“巫师伸一个指头,是说要挖我一只眼睛,我就伸两个指头,表示挖他两只眼睛。他伸一个巴掌是说要打我,我就回答说,要给他一拳头!”
后来,国王供养的星相家拿阿凡提开心,对他说:“阿凡提,都说你聪明过人,能不能让我白天看到星星?”
“能啊,”阿凡提挺自信地说,“不过你要听我的吩咐,有诚心有耐心。”
“行行,只要能白天看到星星,怎么都可以!”
“其实很简单,”阿凡提说,“你40天内不要吃有油、肉和盐的饭,第41天的白天,你就会看到星星。”
星相家照阿凡提说的做了。等到第41天,他衰弱得一点力气都没了,两眼发黑,乱冒金星,稍不小心就会跌倒,只得拄着拐杖去见阿凡提。阿凡提一见就问:“现在看到星星了吗?”
“看到了,看到了!”星相家有气无力他说,我眼前金星乱飞,只是眼前一片黑,怎么没见到太阳呢?”
从树上走过去
阿凡提非常幽默,在家里也是如此。
有一天,他坐在羊毡上和新婚的妻子说悄悄话,忽然觉得肚子有点儿饿,就问妻子:“有蒸糕吗?”妻子说:“你真是贪得无厌,坐在那儿看着我的漂亮的脸蛋儿,还不知足吗?”阿凡提说:“你说得很对,可是要再有一块蒸糕的话,用它蘸着你的脸蛋吃,岂不更美?”
阿凡提有了孩子以后,常常哄他玩。一次,这小家伙急急火火地跑到阿凡提身边,大声叫嚷:“爸爸,爸爸,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骑着快马跑到一个很远的地方,那儿可热闹啦。”
阿凡提装作惊奇的样子说:“好孩子,你真有福气,下次再去的时候给我捎回点儿好东西来,不过你要当心,别让马把你摔到地上。”
还有一次,他的儿子想跟他开玩笑,把他的靴子藏起来,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把阿凡提领到一棵大树下,说:“爸爸,这树上有鸟蛋,我上不去,你给我掏吧。”
阿凡提知道儿子的鬼主意:想趁他脱掉靴子上树的时候把靴子拿跑,但他却答应了儿子。他把靴子脱下来挂在腰带上,开始爬树。儿子一看忙问:“你怎么带着靴子上树呀?让我给你看着不行吗?”
阿凡提说:“孩子,你不知道,等我把鸟蛋扔给你以后,就可以穿上靴子,我就直接沿着树上的路到你姥姥家去了。”
无花果与核桃
阿凡提曾经在王宫果园当园丁,一天,他摘了一篮核桃打算送进宫去。有个宫廷侍从知道国王最讨厌无花果,他想乘机把阿凡提戏耍一番,于是,对阿凡提说:
“阿凡提,国王陛下一向不喜欢吃核桃,你摘一些无花果送去,他一定会高兴的。”
阿凡提遵照侍从的话,把无花果送到王宫,国王一见暴跳如雷,命令左右把无花果摔在阿凡提头上,以示处罚。
阿凡提的头上每挨一次无花果,他就庆幸地说一句:“感谢真主!”国王听了十分奇怪,立即命令左右住手,然后问道:
“大胆的阿凡提,你受到惩戒时还是无意悔改,反而高兴地‘感谢真主’,这是什么意思?”
“启奏陛下,我本打算把核桃送进宫来,可是您的侍从告诉我,您最喜欢无花果,我又专门回去为您摘来一篮无花果,没想到却因此而激怒圣上,惹出祸来。当我受到处罚时,我就想:幸好我不曾把核桃送来,不然,我就脑袋早被砸得稀烂了,我岂能不感谢真主呢?”
国王一听,气得双目圆睁,立刻把侍从叫上殿来,狠狠打了八十皮鞭。
池里水也满了
一天,阿凡提的妻子一清早就去走亲戚,平时都是妻子做饭,妻子一走,没办法,阿凡提只好自己动手做饭。他准备和面时,发现面盆里盛着水,想把水倒在水桶里,一看,桶里装满了水,便提着水桶走出门去。
来到村头池塘旁,阿凡提见池塘里的水也满盈盈的,便站在池塘边上,想等人过来打走一桶水后,好把自己桶里的水倒进池塘里。于是就站在水池边等,直等了一天,也没人来打水。傍晚,妻子从亲戚家回来了,见丈夫手提水桶站在池塘边上,问道:
“你傻站在这儿干什么?”
阿凡提说:“我想把桶里的水倒进池塘里,再把盆里的水倒在桶里,腾出盆儿好和面。可是,池塘里也是满满的,没法再盛水了呀。”
羊髀石和布娃娃
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幽默的人,就是在遇到困难时,也不失幽默的风度。
阿凡提的妻子生孩子时,由于难产,痛苦不堪。接生婆走出屋,对阿凡提说:
“你的妻子那样痛苦,你还若无其事地呆在这里。要么,盛碗水你自个儿吹一吹,念段经文;要么,找个人把碗里的水吹一吹,请他念段经文。然后端回来,让她喝了碗里的水,解除痛苦,快快把婴儿生下来。”
阿凡提听后便走出门外,不一会,他回来了,手里却拿着羊的四只大腿骨和一个布娃娃,然后把它们交给接生婆,说:
“请你将这两样东西拿去,放在我女人的面前。如果她怀的是男孩,看见羊腿骨就出来啦;要是她们怀的是女孩,看见布娃娃就出来啦。”
接生婆听了,哭笑不得。
砍树
阿凡提爬到自家门口的一棵老榆树上,拿一根又粗又长的绳索,一头系住自己的腰间,一头拴在树杈上,头朝下倒趴在树上,举着一把很长的斧子,从树根处砍伐起来。邻居看见了,惊诧地问道:
“阿凡提,你不站在地上砍树,倒趴在树上砍树?”
“如果我站在地上砍,树被砍倒后会压在我的身上呀!”阿凡提大声说。
一根麦草
阿凡提给村上的一位财主当长工,到了年底,财主为了找个岔子不付他工钱,一天对阿凡提吩咐说:
“我从房顶上倒一口袋麦草下来,你可要接住;不要使一根麦草掉在地上。”
接着,财主扛了一口袋麦草爬上屋顶。阿凡提毫不在意在地站在院里等着。财主倒下来的麦草统统飘落在地上,阿凡提伸手抓住最后一根麦草,望着财主说道:
“财主老爷,瞧,一根麦草没有落在地上!”
树胶
阿凡提空着肚子慌慌张张地走着,不觉来到一个园子门口。他走进去正在边摘边吃杏子时,园丁看见走过来,问道:
“你是谁?”
阿凡提把身子紧贴在杏树上,闭着双眼说:“我是树胶。”
“树胶还会说话吗?”园丁又问。
“请原谅,这个问题我就回答不出啦。”阿凡提说罢,嘴里模仿树胶“吱吡、吱吡”嘀落的声音。
为什么创造黑夜
一个贪得无厌的财主请阿凡提当佣人。一天,财主问阿凡提:
“阿凡提,创造万物的主为什么不给它老实憨厚的奴仆们只创造白昼,而同时还要创造黑夜呢?”
“为了让在财主家干活的长工短工、佣人仆人歇息歇息,不要累死苦死他们,便创造了黑夜呗。”阿凡提回答。
月亮更好
一个人问阿凡提:“太阳和月亮,哪个更好?”
“月亮。”阿凡提回答。
“为什么?”那人又问。
“因为,”阿凡提说,“白天没有太阳,世界照样亮堂堂的;可夜间没有月亮,整个世界就会黑洞洞的。”
孤傲的树
一个人的院子里种着一棵杨树,长得枝叶繁茂,傲然将它的枝叶伸向天空,它的自我感觉很好,它对在它旁边的一根笔直的、破旧的柱子很看不起。
“柱子,你太靠近我啦,你能离我远一点吗?”
那柱子装作听不见,没有回答杨树的话。
接着,那棵杨树转身对围绕着它的荆篱。
“荆篱,你不能滚到别的地方去吗?我看见你就生气。”
荆篱装作听不见,也没有回答杨树的话。
一只小蚂蚁抬起它聪明的小头,望着那棵杨树说:“美丽的杨树,难道你没看出那柱子扶持使你正直吗?你没认识到那荆篱是在保护着你免交恶友吗?”
骄傲的小柳树
有一个老伯伯会种树。院子里那棵小枣树,就是老伯伯种的。
有一天,老伯伯说:“一棵树太少了,我再种一棵吧!”老伯伯在小枣树旁边,种了一棵小柳树。
小柳树的腰真细,树枝是绿的,又光又亮,真好看。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麻麻裂裂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小柳树说:“嘻,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啊!你看我,光光溜溜,多漂亮!”
小枣树没出声。
小柳树高兴了,他想:“哈,小枣树不敢跟我比!我比小枣树好看。”
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浅绿色的,真美!他一看小枣树,嘻!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叶子长得太晚啦!你看我,多漂亮?”
小枣树没出声。
小柳树更高兴了,他想:“小枣树根本不敢跟多比!我比小枣树好看得多!”
过了好些日子,小枣树才长出叶子。叶子亮亮的。光光的,可是才一丁点儿。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他在微风里得意地摇摆着身子。
又过了些日子,小枣树开了很香的小花儿。花儿落了,还长出不少绿色的小豆子。小柳树觉得挺奇怪:“哟!这是什么玩艺儿呀?”
那些绿色的小豆子越长越大。到了秋天,小豆子就变成了又红又大的枣子。
小朋友们把枣子摘下来,装了好几筐。小朋友们坐在院子里,笑嘻嘻在吃枣子。老伯伯也坐在院子里,笑呵呵地吃枣子。
小柳树看看自己,自己什么也没结。他想:“糟啦!从前我老是跟他比,老是说他不好,这回他该说我啦!”
小柳树挺害怕,怕小枣树说他。
可是等呀,等呀,小枣树什么也没说。
后来,倒是小柳树自己忍不住了,他问:“小枣树,你怎么不说我呀?”
小枣树不明白,他问:“说你什么呀?”
小柳树低下头说:“说我不会结枣子呗……”
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春天的时候,你绿得最早,小朋友一见你,就知道春天来了。到了秋天,你的叶子也落得比我晚。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夏天在你的树荫下歇凉,那有多好呀!”
小柳树听了,非常不好意思。
可不!假如我是小柳树,也会觉得非常不好意思的。
大葫芦的用场
魏王送给惠子一粒大葫芦种子,还对他讲了种子的不寻常来历。他说:
“这种子可非同一般啊!在四海之外,有座山,名叫姑射山,有一位仙女就住在那里。她的皮肤像雪花一样洁白,美丽清秀得就像十六七岁的少女,她不吃五谷杂粮,只是吸风饮露,已经活了八千年了。她经常驾御着飞龙,呼唤着云雾,在宇宙里遨游。”
“有一次,她出游归来,在长满奇花异草的庭院里,偶然看见一株葫芦幼苗。这株不起眼的小苗,勾起了她对故土的怀念,于是她时时用甘露浇灌这棵幼苗,不久竟长成了参天大树,枝干上结出一个硕大无比的大葫芦。大葫芦很大,里面却只有九粒种子。仙女为了报答故土的养育之恩,把九粒种子撒到九州大地。”
“托苍天的福,”魏王继续说,“我们魏国得到了一粒种子。因为你是全国最聪明能干的人,所以我决定把它送给你栽培。”
惠子感激地接受了魏王的赠送,把种子种在自己的菜园里。说也奇怪,种子埋在土里,三天就破土而出,长出粗壮的身子;十天就枝叉蔓延,覆盖整个架子;一个月就结出许多大葫芦。这葫芦可大了!足足有磨盘那么大。这下子可使惠子犯难了:把葫芦掏空了用来盛水吧,太重了,两个人也抬不起来;把葫芦剖开当水勺用吧,又没有那么大的水缸容纳它。怎么办呢?几只大葫芦堆在院里,连走道的地儿都没有了。惠子真恨不得把大葫芦一个个砸碎。
聪明的惠子没有办法,找到了他的老朋友庄子,请庄子拿个主意。
庄子听了惠子的叙述,哈哈大笑,说:
“老朋友,你没有听说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早晨和傍晚是什么滋味,夏天的蝉不知道还有春天和秋天不同的光景吧?你这是不善于用大啊!”庄子顿了顿,又小声地说:
“既然你有了这么大的葫芦,还愁没用场吗?为什么不把葫芦连结起来,这不是一条很好的大船吗?可以乘坐着葫芦船遨游江湖,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你却发愁葫芦太大没处放,你的心眼真是太死了!”
大蘑菇的真面目
森林里的小动物最爱的游戏是捉迷藏,它们经常在一起玩这个好玩有趣的游戏。
这回轮到小野猪来捉大家了。
待小野猪蒙好眼睛后,小动物们“哗”的一下,全都四下散开去隐蔽起来。
小野猪数到10,转过身来开始寻找大家。它东找找西找找,找了半天也没捉到一个小伙伴。“它们都躲到哪儿去了呢?”小野猪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向更远的地方寻去。
走着走着,小野猪突然发现,前边有一只奇怪的蘑菇,大得像南瓜。
“大家快来看呀,一只怪蘑菇,一只好大好大的怪蘑菇!”小野猪叫道。
大家起先都不出来,以为小野猪是在哄骗大家出来呢。可好半天,小野猪不来寻找大伙却还在那儿不停地叫,大家这才感到可能真有怪蘑菇,于是纷纷从藏身处钻了出来。
小动物们围拢来,争相观看那怪蘑菇。
小野鸡说:“你们看,这只蘑菇比小灰兔还大呢?”
小灰兔马上回敬道:“我可比你大多了。你们三只小野鸡加在一起,还抵不上这蘑菇大吧!”
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不过确实觉得眼前这蘑菇是够大的。
“这么大的蘑菇一定很结实吧!”顽皮的小猴这么认为,边说边要站到大蘑菇上去。
谁知,它的脚刚一踩上去,只听“轰”一声巨响,随即,一股黑色的烟雾升腾起来。
小动物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吓呆了,它们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随即一个个像得了重感冒似的,又是咳嗽又是流眼泪。
“我的眼睛疼死了!”小猴叫道。
“我的眼睛也疼!”小野鸡也直喊。
“这里面肯定有个大魔鬼。”小野猪猛然间大声说,转身就逃。
魔鬼!小动物们一听这两个字,都吓得没命似的逃开去。
小动物们跑到河马博士家向河马博士请教怪蘑菇。河马博士听后哈哈大笑,为小动物们解释了原因:那大蘑菇是热带森林里的马勃菌,一般有5千克重,只要震动它就会裂开,发出巨响,里面一些有毒的粉末也会像黑色烟雾一样飞散开来,使人咳嗽、打喷嚏、流泪。
此时,这些小动物才明白了,这并不是什么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