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动物世界1

动物为什么做游戏

生物学家发现,游戏通常不是个别动物的单独活动。灵长类动物幼仔“组织”的游戏和人们在运动场上的比赛颇为相似。

生物学家认为,对于那些必须通过群体合作才能生存的动物,正是在游戏中建立起牢固的联系。

灵长类动物正是通过做游戏确定了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在游戏中,它们意识到哪只动物是强者,哪只动物是弱者。

这个道理对于大多数其他动物也同样适用。小河马经常在一起顽皮地撕咬和撞击,试探对手的力量;雄性小长颈鹿也用它的头部和长脖子打对方,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尽管如此,大多数动物在“竞争”中还是小心地避免伤害同伴。如小熊用掌部互相击打时,注意缩回爪子以免抓伤对方;小狐狸在打斗时互相撕咬,但是从不用力将对手咬伤。

动物会给自己治病吗

说来真有趣,有些动物还会给自己治病呢,它们治病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服用草药:

能跑善跳的野兔,得了肠炎以后,就寻找干枯的马莲吃,用它来治疗肠炎,疗效还不错呢。

善于捕鼠的大花猫,患了肠炎后,就大嚼鲜嫩的青草,然后大吐一下,以吐止泻,病就好了。

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猿猴,患了疟疾,就到处寻找金鸡纳树,找到后就咀嚼树皮,几次一吃,病就痊愈了。原来,金鸡纳树的树皮里含有奎宁。奎宁是人类治疗疟疾的良药。

猩猩得了牙髓炎以后,它会用手抓些湿泥涂在脸上和嘴里,真灵,没多久就消炎了。

狼如果被响尾蛇咬伤,会立即寻找蛇草消炎解毒。

2.手术治疗:

雉鸡或山鹬受伤以后,会飞到小河边,取些细软泥涂在伤口处,接着又收集些细草根混合在泥土里,像外科医生做石膏模型一样,把伤口固定起来。不久,伤口就能长好。

有的动物为什么要挖洞

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穴居动物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们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再循环,若没有它们的辛勤劳动,地球的土壤和沉淀物就不会那么肥沃。但是,穴居动物在挖洞时是不会考虑到对地球的好处的,那么,它们挖洞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1.在地下挖洞可以躲避食肉动物的袭击。这是它们最重要的目的。如一些小动物在挖了藏身洞以后,还另挖一些迷惑敌人的洞,以假乱真。

2.动物挖洞的另一个重要动机是寻找地下食物,如植物的根茎和块茎。田鼠就经常捕捉蠕虫,并把它们贮藏在地下洞穴里。

3.一些动物把洞穴作为制造食物的地方。如一些吃树叶的蚂蚁和白蚁就把洞穴作为培植真菌的场地。

4.洞穴还是通讯的重要手段。据说田鼠的洞穴可起到扩音器和广播室的作用。穴居猫头鹰在退却时会发出嘶嘶声,使别的食肉动物误认为是响尾蛇。

穴居动物挖洞的原因远不止此。一种生活在火山岛的灌木禽把蛋藏在发热的土壤底下,聪明地抛开了繁重的孵化担子。一些穴居动物更是刻意修整洞口,为的是威慑敌人或吸引异性。蜥蜴惯用在地下袭击敌人的伎俩,当它看准机会时,便会发出致命的一击。

同学们,你们还能发现穴居动物的其他高招吗!

动物脚印为什么令人恐怖

19世纪中叶,在英国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冬日清晨的雪地上出现了一串从没有人见过的奇怪动物脚印,其形状与驴蹄十分近似,长10厘米,宽7厘米,如果是四蹄动物,行走时左右脚应该是交叉迈步的,但这个动物却像人一样,一步一步笔直朝前走,脚步的间隔约30厘米。这只动物横穿住家的院子和空地,即便前方有房子、像小山似的草堆、4米以上的高墙、紧拴的门户,它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用相同的步子跨越而过,决不因为有物体挡道而改变自己的路线。人们惊恐不已,以为是恶魔降临了,以至于晚上,家家门窗紧闭,不敢外出。无独有偶,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比利时下了一场厚雪,积雪达一米深,这天,首都布鲁塞尔附近的一个山冈上,也发现了一串奇怪的动物脚印,共延伸了800米远,在一处小树林里消失了。脚印长6厘米,宽约3厘米,脚步之间距离约为25厘米,步子呈直线,乍看近似山羊的脚印,但四条腿的山羊,无论如何不会笔直朝前的。

在人们所熟悉的动物中,至今也没听说过有一种能像人一样笔直行走的,鸟类中没有长蹄的,即便有长蹄子的鸟,也绝不可能留下笔直的脚印。一些动物专家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结果仍然没有结论。

人们设想,这种动物有可能栖息在南极和北极一带荒芜人烟的地方,他们和人类一样有两只脚,长着信天翁一样的翅膀,能在一夜之间飞到很远的地方去;还有人猜测,它们可能是这样一种动物:既像鹅一样能在地上行走,又像骆驼一样能经受极其严峻的气候条件,脚掌宽平,中间低凹。这种动物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又如何解释这奇怪的脚印呢!

动物和植物也可以“杂交”吗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植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可以产生新种,那么,动物和植物也能“杂交”产生新的东西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一奇迹是德国汉堡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麦克唐纳和姆佩创造的。他们使牛和西红柿结缘,培育出新的生命体—牛西红柿。它的外表仍像一般的西红柿,但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它的皮像牛皮一样,厚而有韧性;它的蛋白质含量比原体西红柿高数十倍;特别令人惊奇的是,果内的蛋白质并不是植物的,而是动物蛋白。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奇迹产生的呢!这是神奇的D.A发生变化的结果。D.A是一种很大的分子,它由千千万万个基因所组成。这些基因决定了生物千差万别的性状。研究和促使D.A发生变化的过程—生物工程,能使世界上变化出千千万万个新物种,为人类造福无穷。

动物是否有记忆力

动物是否有记忆力?这是长期以来很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过去人们一直将记忆视为人类特有的功能,然而,一系列的实验又证实某些动物确实有惊人的记忆力。无论是较高等的海豚、黑猩猩,还是较低等的老鼠、螃蟹、海龟、蟾蜍等。

实验表明,仅用简单的“本能”、“条件反射”来解释动物的记忆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动物的记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记忆基础之上的,关键是我们能否找到这个基础。已知的如,海龟的记忆基础是气味、蟹群的记忆基础是行星与地磁的位置等,而更多的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些的记忆基础。

为了揭开英国沼泽山雀记忆的奥秘,人们作了一系列的实验。在一座大房子里放置了12只树枝,每株树枝上都钻了一些大小正好容纳一颗大麻籽的小洞,总数为100个,每个洞上塞着一块小布团,鸟儿为了贮藏或者寻找大麻籽,必须首先启走塞着的布团。第一个实验室让一只沼泽山雀从房间中央的地板上的碗内,叼了12颗大麻籽去贮藏,由于受洞大小的限制,每颗种子都必须藏在不同的洞中,等大麻籽藏好后,把山雀关到房外,两个半小时以后,再把山雀放进来,让它寻找贮藏着的大麻籽。如果山雀没有记忆,它的寻找会是很盲目的,但实验结果,山雀找到种子的速度很快。

实验证明,山雀确实记住了哪些洞是有食物的,哪些洞是没有利用的。但沼泽山雀的记忆基础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目前,动物的记忆力之谜已成为各国科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对象也已扩大到蜘蛛、章鱼、马、银粉蛇、蜜蜂、乌鸦等。

动物躯体为何能再生

人的躯体一旦失去,就无法再生了,而许多动物却不然。壁虎在处于险境时,可以折断尾巴,让扭动的尾巴迷惑敌人,自己则逃进洞穴,过后,一条新的尾巴会从折断的地方长出来;章鱼也有类似的本领,章鱼的腕手是很结实的,当某只腕手被人捉住时,这只腕手就会像刀切一样自动脱落,腕手断掉后,血管极力收缩,自动闭合伤口。自行断肢小时后,血管开始流通,第二天伤口完全愈合,开始生长新腕手;我们熟知的兔子也有一手再生的绝活,当狐狸咬住兔子的肋部时,兔子会弃皮而逃,兔子的皮像羊皮纸一样薄,被扯掉皮的地方一点血也没有,并会很快长出新的毛皮;海星的本领更是了得,把捉到的海星扯得粉身碎骨,再投入大海,每一块海星碎块都会繁殖出新的海星。

人们常想,如果能研究透动物的再生秘密,运用到人体的医学治疗上,将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美国的贝克尔在研究中发现,蝾螈被截断的肢体在没有复原时,就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势,这种电势逐渐增强,仿佛由于电流输送了一个信息,而使断肢末端的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最后长成新的肢体;而不能再生失去肢体的青蛙,就不能产生这种电流。贝克尔把老鼠的前腿的下部切断,并让电流从此通过,失去的肢体竟开始复原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动物躯体的复原之谜揭开了,因为仅靠这样简单的实验,是无法令人信服的,但从造福于人类的角度讲,尽快打开这个秘密,是十分必要的。

动物为何变性

人类的变性是极其罕见的,而且是要借助于外科手术,而动物界中,却存在着神奇的自然变性现象,科学上称之为性逆转。

沙蚕是一种生长在沿海泥沙中、长得像蜈蚣一样的动物,当把两条雌沙蚕放在一起的时候,其中的一条就会变为雄性,另外一条却保持不变;但是如果将它们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瓶中,让它们彼此看得见摸不着,它们就都变不了,原因何在,目前还不清楚。

还有一种红鲷鱼,这种鱼总是一条雄鱼带一群雌鱼,当一群中的首领—唯一的一条雄鱼被人捉走或死掉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在剩下的雌鱼中,身体强壮者就会逐渐变成一条雄鱼,成为鱼群中新的丈夫;若把这一条也捉走,剩下的鱼中,又会有一条变成雄性,但是如果把一群雄红鲷鱼与雌红鲷鱼分别养在两个玻璃缸中,只要他们互相能看到,雌鱼群中就不能变出雄鱼来,如果将两个缸用木板隔开,使它们互相看不见,雌鱼群中很快就变出一条雄鱼,原因何在,也是个不解之谜。

我们在海边岩礁上常见的软体动物牡蛎,也是一种雌雄性别不定动物,有的牡蛎产卵后变为雄性,当雄性性征衰退后,又变为雌性,一年之中可有两次性转变;黄鳝也是在产卵前大部分为雌性,产卵之后转变为雄性,因此,大黄鳝中十有八九为雄性。

有的研究者认为,鱼类变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繁殖后代和使个体获得异性刺激,美国学者麦克尔认为,在一种雌鱼群或雄鱼群中,个头较大者几乎垄断了与所有异性交配的机会,这样当雌鱼较小的时候,能保证有交配的机会,待到长大变成雄性的时候,又有更多的繁育机会,与性别不变的同类相比,它们的交配繁育机会就相对增加了一半。

对可互变性别的动物的研究,目前还很不充分,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探讨来揭开这一生物界奇妙现象的谜底。

动物能发光吗

在生物界中,从原生动物到昆虫乃至鱼类,都广泛地存在着生物发光现象,人们对此既感惊奇,又觉困惑。

海里发光动物很多,如夜光虫、火体虫、磷虾、乌贼、章鱼等,当它们在水面密集出现时,犹如群星点点,蔚为壮观。经科学家的研究,它们的发光机制是因为身上覆着大量的发光细菌,其生物学意义在于觅食、求偶、甚至是求救。1964年,科学家们在红海发现了身长7—10厘米的奇特闪光鱼光脸鲷,它生活在红海和印度洋不到10米深处,或在较深的珊瑚礁上面,发出的光十分光亮,在水下18米远的距离就能发现。经研究,光脸鲷的发光也依赖于发光细菌,据测定,它的发光器中大约有100亿个发光细菌,对于其发光的生物学意义,就意见不一了,有人认为这是为了引诱趋光性动物为食;也有人认为是为了模糊敌人视线,逃避敌害;还有人认为这是群居生活的一个特征,发光是彼此联络的信号。

除了靠细菌发光的动物外,还有一种至今不知其发光生化机制的棘皮动物。棘皮动物包括海星、蛇尾、海胆、海参、海百合等五类,它们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发光,但摩擦它的突起,把它浸在淡水里,滴入福尔马林或双氧水溶液时,就能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发光。

棘皮动物发出的光线是浅蓝绿色和连续不断的闪光,经组织学研究表明,棘皮动物既没有固定的发光器官,也没有特殊的发光细胞,只是推测其表面的粘粒上皮细胞或一种变形虫样的细胞发光。对于棘皮动物发光的生物学意义,也存在着三种假说,即“警告色彩”、“迷惑敌害”和“报警信号”,但是三种假说只能解释棘皮动物发光的个别情况,不能解释整个发光现象。

人与动物的语言能够沟通吗

过去我们常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那么人兽之间能够有语言沟通的可能性吗?按照传统科学的说法,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可下面一些事实,又不能不让我们对动物是否有语言能力产生一些联想。一只13个月龄的非洲鹦鹉,经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训练了一年以后,不仅能吹“莫扎特”的曲子,说类似“别笑我”的话,还能辨别颜色,说出80个它喜欢的名称,而且还会用人语表达自己的意愿;1989年,墨西哥一家教堂里,牧师正为一对新人主持婚礼,就在新郎新娘准备宣读结婚誓词时,突然牧师的宠物—鹦鹉却抢先一字不漏地念了出来,从此,这座教堂就增添了鹦鹉代人读结婚誓词的仪式;在日本,一位女士训练了一只8岁的杂交狗,使它会模仿人的问候语,每日清晨,这只狗都向主人说:“早晨好”,主人上班时,又说:“再见”,晚上则用:“晚上好”来迎接她;美国波士顿的水族馆中,有一头会说话的海豹,能对前来观赏的人说:“您好”、“请您离开”等。

那么,作为我们人类是不是也可以掌握某些动物的特定语言,并进而与之沟通呢?看看下面的例子吧!南美有个性情孤僻的小男孩,唯一的喜好是与动物打交道,他能将蜜蜂引回蜂房,能钻进狮子笼里与其交谈;美国也有一个在好莱坞赫赫有名的女子,因为她善于与各种动物交谈。有许多学者认为,动物说人话是机械的模仿,它们根本不能懂得人语的含义,而人通兽语更是无稽之谈。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对人与动物的沟通很有信心,并在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实验,其中对黑猩猩的实验已初步表明,一些灵长类动物,经过训练,可能懂得人类一些语言的含义。

动物为什么能预知地震

大量事实表明,动物对地震的预感要比人灵敏得多,1948年,前苏联阿什哈巴德大地震的前两天,有人看到许多爬行动物大量出现,便向有关部门做了报告,但没有引起重视,结果导致惨重损失;1968年,亚美尼亚地震前的一个小时,几千条蛇穿过公路大规模迁徒,以至影响了汽车的通行;1978年,中亚的阿赖地震时,蜥蜴在地震前几天、蛇在震前一个月就离开了冬眠的地方,爬出洞穴,冻死在雪地里;我国唐山大地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也很明显,如地震前一天,有人在棉花地里见到大老鼠叼着小老鼠跑,小老鼠依次咬着尾巴排成一串跟着,成百只黄鼠狼倾巢而出,向别处转移,并不停地嚎叫,很不安宁。

随着对地震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震前动物异常地区的分布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沿着震源的地质构造线两侧分布,例如,海城地震前,动物异常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向两条断裂带两侧,1976年,内蒙的一次地震,动物异常集中分布在与长城走向一致的断裂带上,越过断裂带向北,动物异常反应就没有了。另外,地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在地区上有点状分布的现象,有的地方异常反应很突出,有的地方则不明显,这显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与地下断裂等分布情况有关。唐山地震前的夜里,丰南县养鸡场的鸡有30%乱飞乱跳,三个值班的同志以为鸡生病了,不敢睡觉,观察鸡的变化,突然大地震发生了,三人都跑了出来,并发现,鸡舍底下有一条大的地裂缝,正在冒着很难闻的气。

现在,人们已基本认可动物预知地震的现象,但地震源以什么信号刺激动物、动物又以什么方式接受了这些信号,却还没有弄清楚。

动物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孩子

一般来说,动物对自己的孩子也都是十分爱护的,所谓舐犊情深。但是,据专家们的观察,也有许多动物,残酷地杀死自己的孩子,这些动物包括灵长类、食肉类、啮齿类、鸟类、鱼类等许多我们常见的动物,可见,动物界中杀害幼仔的事情是普遍的。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位美国的人类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动物往往为了扩大生存空间,减少对食物的竞争,才采取杀害幼仔的行动,如实验室空间狭窄的鼠笼里饲养的小鼠,常咬死刚生下的幼鼠,种群密度较高的猴子、猩猩中常会发生杀死幼仔的事情。而有的动物学家的观点却与上述观点不同,提出“生殖优性”假说,他们通过对灰长尾叶猴野外生活的长期观察,发现头领一般是1~3只成年雄猴,在25~30只组成的个体猴群中,当年轻雄猴在登上首领宝座时,会杀死几乎所有未断奶的孩子,而此时并非空间狭小,食物也相当丰富,真正原因是为了更快地得到自己的子孙,因为一般哺乳动物在哺乳期不发情,杀死吃奶的小猴可使雌猴早发情,从而早生育新头领的后代。但这一假说也有许多可击穿之处,最确凿的证据是,有些动物如兔子、袋鼠、黄鹿等产后即可发情,它们又为什么要杀死仔婴呢!母兔在刚产下幼仔受到惊吓时,就会吃掉幼兔,这又是为什么呢!

总之,关于动物杀害幼仔的现象目前还没有找到真正全面合理的解释,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是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的,在我们人类看来似乎不可理解的一些事情,可能恰恰是合乎自然生态平衡规律的。

动物识数吗

曾经有个人声称他的马能识数,而且每次当众表演,都能获得成功。为此,人们把这匹马称为聪明的汉斯,轰动一时,认为动物经过训练是可以获得识数的能力的。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发现,所谓的汉斯识数,是马的主人在暗中给马发出指令,比如,当观众提出1+1=!的问题时,这匹叫汉斯的马首先要看看主人的指令,主人指令它的蹄子在地上踏两下,就踏两下,如果主人不发出指令,聪明的汉斯就会茫然无知。从此,几乎没有人再相信动物也会识数的说法。

但一些科学家却一直致力于动物识数方面的实验。一个科学家请来4位拿枪的猎人,对乌鸦进行实验,乌鸦看见拿枪的猎人来了,就躲到大树顶上,不往下飞,4个猎人在乌鸦看到的情况下躲进草棚。一会儿,一个猎人从草棚里出来走了,乌鸦不飞下来,过一会儿,又一个猎人走了,乌鸦还是不飞下来,当第三个猎人走后,乌鸦就飞下来了,可能是乌鸦以为猎人全走了,据此科学家怀疑,乌鸦可以识数到3。

美国有一只黑猩猩,每次都得喂它10只香蕉,有一次饲养员故意逗它,只给了它8只香蕉,黑猩猩吃完了,还去继续寻找,再给它一只,它还是不肯罢休,直到又给了它一只,黑猩猩吃满了10只香蕉才满意地离去,这是不是说明黑猩猩心中有数呢!

动物到底识不识数,目前还是一个无法结论的问题,各种有趣的实验也正在进行中。

家犬为何千里寻主

1943年的夏天,美国的一对夫妇带看爱犬波比,驾车前往东部观光旅行,波比是一只雄性牧羊犬。一天傍晚,他们的车来到一家旅馆门前,准备在此住宿。此时,恰巧有几只当地狗看到波比这只外来客,立刻气势汹汹地叫着围了上来,波比也不示弱,冲进狗群中混战起来。混战中,这对夫妇忽然发现自己的爱犬不见了,连忙各处去找,却毫无踪影,两人在这里连找了好几天,在报上也登了“寻狗启示”,又在这家旅馆里等了一个星期,却始终没有得到爱犬的消息,这对夫妻无奈,只好忧伤地返回故乡。

半年过去了,这对夫妻已经彻底绝望,失去爱犬的阴影也逐渐在夫妻心头淡薄了。这天傍晚,夫妻二人正准备吃晚餐的时候,忽然听到门外想起了熟悉的狗叫声,两人不由得大吃一惊,激动的心都要从嗓子里蹦了出来:是波比?是波比!是波比回来了!两人急切地离开餐桌,打开门:天哪,这不正是我们的波比么!果然,正是他们的波比在向他们摇尾致意呢,只是,瘦得已经皮包骨头了。

一条狗竟然在离家半年多之后,从东到西,横穿美国大陆回到了家中,消息见报后,立刻引起了轰动,全国许多热心者给夫妇俩来信来电,告诉他们曾经在何时何地见过这条狗,根据目击者提供的线索,人们画出了波比的寻家路线,结果发现,不知是什么原因,波比并没有走与主人一起来时的汽车路线,而是朝北前进,途中折返了好几次,计算一下距离,竟达4600余千米,其间受到猎人的追捕,也帮人看过羊群,还遇到过暴风雪,历尽艰辛。

根据已知的情况,狗能够依靠自己的嗅觉追踪两天前留下的足迹,从而返回主人家,波比的主人是用汽车载着它长途旅行的,距离长达4600余千米,这只狗是靠什么找回家的呢!

骆驼有哪些神奇功能

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以能忍受干燥酷暑而著称,它们能在昼夜温差极大、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漠里长途跋涉,成为人们沙漠之行的最佳伴侣。很久以来,人们就对骆驼这种神奇的能力十分好奇,希望解开骆驼的抗干旱能力。

解释骆驼抗旱能力的最早一种理论是“水囊说”,持这种学说的人认为,骆驼是反刍动物,它的胃有三个宝,其中最大的一个是瘤胃,里面有许多肌肉带将瘤界分隔成几个部分,使其起水囊的作用,在水源充足时,水囊便储存一些水,以备口渴时用。

然而其他的一些科学家很快就推翻了这一理论,通过解剖发现,水囊并不能有效地与瘤胃的其余部分隔开,其个体也太小,起不到储水的作用,真正使骆驼耐得住干旱的秘密在于,骆驼经得住脱水,一般人在沙漠中失去12%的水就会导致中暑死亡,而骆驼即使失水达体重的25%,也依然能生存,只不过减轻些体重。原因在于,人失水后,会使血液粘稠,对心脏造成负担,而骆驼失去的水,却不对血液造成影响,而且脱水的骆驼一但补充了水分,就会马上得到恢复。

还有学者提出,储存在驼峰中的脂肪可氧化生水,1克脂肪能氧化产生1.37克水,而一只驼峰中大致存有40千克的脂肪,也就预备了相当于50千克的水。还有的学者认为,骆驼耐旱要归功于它出色的保水能力,骆驼很少出汗,体温也不上升。还有人认为骆驼排尿少,也是其耐旱的原因。

最近科学家们又发现,骆驼能够降低呼气的湿润度,从而节约水分,骆驼通过呼吸丧失的水分比一般动物少45%。即使这样,人们对骆驼的神奇功能认识还是肤浅的,骆驼身上还有许多迷,等待着我们去破解。

企鹅为什么不迷路

科学家们发现,冬季南极企鹅出海,在冰丛附近捕鱼,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它们便长途跋涉几百千米,重返故乡沿岸的群居繁殖地,这些企鹅总是定居在同一个地方,在没有地面目标的地区,它们是怎样远行的呢!

1959年,美国科学家在南极捉到5只成年企鹅,并在它们身上做了标志,然后把这五只企鹅转移到远离其筑巢地1900千米以外被冰雪覆盖的五个不同地方,结果,这五只企鹅全部面向同一个方向前行,10个月后,这五只企鹅又出现在自己的筑巢地,它们靠步行、滑行和游泳,横贯了毫无标志的南极大陆。而且与一般的鸟类依赖体内的指南针不同的是,企鹅在陌生的地方被释放后,全部是向北方前行。为此,另一位美国动物学家还做了另外的观察,发现当乌云遮住太阳的时候,企鹅就会迷失方向而乱走;清晨当把企鹅释放在陌生土地上的时候,它们全都面对太阳的右边方向—北方,12小时后,南极夏天的太阳虽已转到企鹅的左侧,企鹅却仍朝着北方前行。

这些现象表明,企鹅能够不迷失方向,是以太阳作为定向的,如此推测,企鹅必须具备调整辨识太阳位置的体内生物钟系统,以便能从某一特定时刻的太阳位置推定出哪里是北方。但对企鹅体内这一生物钟的了解,人们还是一无所知的。企鹅为什么一定向北而绝不选择其它的方向也是难于解释的。

捆不住的怪兽是什么

在地球上,有许多动物已为人类所广泛了解,但也有某些动物还不为人所认识,留给世人许多悬念。

在马来西亚有个叫科莫多的火山岛,那里气候炎热,密林丛生,人们对岛上的一切几乎一无所知。1926年,美国的一个古代生物考察团,为了采集恐龙标本,首次登上了这个荒岛。虽然他们没有采集到恐龙标本,却意外地遇到了一种怪兽。

那是在登上岛上的第十天,考察团团长在早餐之后,从宿营的帐篷里出来,忽然听到远处火山山坡上的灌木丛中,发出一种奇怪的摩擦声和石块滚动的响声。他立刻警觉起来,端起猎枪向那个山坡上走去,想看个究竟。当他越过尖锐的火山岩块,壮着胆子走进那片灌木丛时,一个面目丑陋的怪物出现在他的眼前,这个怪物长着一个丑得出奇的大脑袋,左右摇晃着,分叉的长舌头从长着锐利牙齿的大嘴里伸出一英尺多长,圆而亮的大眼睛射出可怕的凶光,两个黑洞似的大鼻孔哧哧地喘着粗气,黑乎乎的表皮盖满鳞甲,树干一样粗壮的四肢缓慢地移动着。团长连忙屏住气息,悄悄地躲藏起来,毫无声息地撤回了营地。回到营地后,他召集起队员,决定捕获这头怪兽进行研究。它们在距离丛林不太远的地方挖了个大陷阱,放上野猪肉,然后在远离陷阱的地方搭了个掩蔽棚。

第二天凌晨,太阳刚刚冒出山峦,那头怪兽果然出现了,当它见到野猪肉时,伸头就咬,立刻被考察人员设计好的绳索套住了。考察队员们立刻上前,将怪兽奋力拉出,牢牢地捆在一棵粗壮的大树上,准备做一个结实的木箱,将怪兽装起来,运回美国。可是到了第二天,当考察人员来到树下时,却不见了怪兽,树下只留下几段捆绑怪物的绳索。从此以后,怪兽再也没有出现。见多识广的考察人员,谁也无法说出怪兽是哪种动物,也无法为怪兽命名,只得把一段怪兽之迷留给人们去遐想。

马为什么站着睡觉

在动物世界里,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习性。马的身体细长,四肢健壮,善于奔跑。但是马有与其他家畜不同的特性,那就是在夜里喜欢站着睡觉。夜里不论什么时候去看它,它始终站立着,闭着眼睡觉。马站着睡觉,是它的一种习性。

马被驯养成家畜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马站着睡觉是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远古时期,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食肉动物的美味佳肴。它不像牛、羊可以用角与敌害做斗争,惟一的办法,只能靠奔跑来逃避敌害。而豺、狼等食肉动物都是夜行的,它们白天隐蔽在灌木丛中或岩洞中休息,夜间出来捕食。野马为了迅速而及时地逃避敌害,在夜间不敢高枕无忧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它也只好站着打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不测。家马虽然不像野马那样会受到天敌的伤害,但它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站着睡觉的习性被保留了下来。

如果预料没有什么危险,它便把头搭在背上睡。习惯群体生活的马,以及和母马生活在一起的小马,也都是把头搭在背上,这可称为马安心入睡的姿式。

由于马已被人驯化成家畜,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变,用不着再担心受到伤害,因此,野生的习性也正在丧失,个体之间有了很大差别,也有躺倒在地伸着脖子和腿入睡的,还有的打着呼噜。但是大部分马还是把头搭在背上睡。

什么是四不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四不像”来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而有一种动物,也被叫做“四不像”。这种动物就是麋鹿。

麋鹿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毛呈淡褐色。它的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身似驴,而从整体上看,它什么都不像。因此,人们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四不像。

“四不像”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它的存在已有300万年的悠久历史了。“四不像”只生长在我国,因而很珍贵。1910年左右,由于严重的战乱,麋鹿种群受到环境的严重干扰,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全国只剩下18只麋鹿了,这时,一个英国人想方法将它们捉住,带回了英国培育。

从麋鹿衍变、发展、濒临灭绝的情况来看,它无疑与中国的另外两种保护动物—大熊猫、东北虎同样珍稀。

新中国与英国建交后,有人提议:“应该让麋鹿回到它的本土—中国。”这一提议得到了中英两国政府的支持,1986年7月,生长在英国伦敦动物园的39头麋鹿,被运回了中国,重归阔别了80多年的故乡。

中国政府专门为麋鹿设了一个特别保护区。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麋鹿繁殖、生长得很好。

1998年,保护区决定将8头麋鹿放回自然,以考查麋鹿在野外是否还有生存、生殖的能力。一年之后,喜讯传来:这批麋鹿中的一只母麋鹿,顺利在野外产了一个幼仔。

这个喜讯表明:麋鹿放归自然的尝试是成功的,麋鹿完全有能力在野外生活。而中国放归自然的这8头麋鹿,则是世界上惟一真正的野生麋鹿群。

今天,麋鹿的保护与放归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仅江苏大丰麋鹿国家保护区就有麋鹿516头,是国际重要的麋鹿繁殖基地。

小朋友们,假如你们有一天能走近“四不像”的身边,仔细地观察它独特的外貌时,请千万别忘了麋鹿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功劳,因为正是他们使我们今日还能看见这种珍稀动物啊!

你知道兀鹰的绝招—高空“炸”

蛋吗在丰富多采的动物世界里,许多动物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练就了取食、抗敌等等绝招。兀鹰的高空“炸”蛋术便是典型的例子。

兀鹰最喜欢吃鸵鸟蛋,但柚子般大小的鸵鸟蛋,壳又厚又硬,单凭鹰嘴和爪子无法击破。于是,它就发明了“高空炸蛋术”。每当觅到鸵鸟蛋时,兀鹰就用它那双利爪抓起300克左右重的石块,飞到一定的高空,投石击蛋。有趣的是,兀鹰“弹”无虚发,从来不需要进行第二次空投。据说,兀鹰飞得太低,鸵鸟蛋不一定被打破,飞得太高,鸵鸟蛋会被打得稀烂,蛋清流在地上。距地面100米左右,是兀鹰投石将鸵鸟蛋打裂一条缝隙的最佳距离。兀鹰把嘴伸进裂缝中,可将蛋中精华吸得干干净净。

凤凰的原型是什么动物

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动物,相传凤和凰是一对伴侣,双宿双栖,形影不离,凤是雄性鸟,凰是雌性鸟,那么,凤凰的原型动物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凤凰的原型是极乐鸟或某种已灭绝了的巨鸟,但我国没有极乐鸟,很难相信会成为凤凰的原型;所谓消失了的巨鸟之说,也是一种想象,用想象的东西来解释想象,恐怕得到的只能是更远的想象。还有一种较多人能接受的意见是,孔雀是凤凰的原型,理由是两者的外形比较接近。但反对此说的意见似乎也比较充分,认为,其一,在先秦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根本没有孔雀,上古先民不会按照没有见过的一个动物原型去想象出凤凰;其二从形状看两者也有区别,孔雀的尾羽长大华美,而凤凰的尾羽却是修长雅丽的,尽管孔雀也确实在外形的某些特征上与凤凰有些相似,但古人却很少说凤凰像孔雀。

还有人提出,凤凰的原型主要是雉类,雉类美丽善良,无损于人,雉肉被视为一种山珍,雉羽是华丽的装饰品,雉类种种的良善品貌,为上古人民所珍视,被幻化为一种吉祥的神鸟—凤凰,当然凤凰的形象还融合了其它一些禽鸟类的特征,如鹰、鸿、鸳、燕等等,使其具有百鸟之王的特征。

凤凰的原型动物到底是什么,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但凤凰的美好形象,已经永远地印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彩画卷中了。

信天翁为什么与人为敌

信天翁是体形最大的海鸟,展开双翅可达1.5米,性情勇猛,以鱼虾和贝类为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海军准备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凉的小岛上建立情报基地,便派出小股部队上岛勘察。不料,此举惊动了岛上住着的数以万计的信天翁,它们排成阵势,狂叫着冲向海边,使要上岸的美军无法登陆。由于这个小岛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美军无论如何也要占领小岛。

于是,第二天,派了更多一些人,向小岛登陆。不料,美军的舰船尚未靠岸,满天的信天翁便从空中俯冲下来,用嘴琢,用翅膀拍打,用爪抓,使美军狼狈不堪,根本无法上岸,只得仓皇驶离小岛。美军作战指挥部得知这一消息后,不敢怠慢,迅速制定了一个强行登陆的战斗方案。他们首先派出了飞机对岛上的信天翁狂轰乱炸,接着再由战车载着步兵上岛。由于被炸死的鸟太多,战车一时很难前进,而附近一些岛上的信天翁像被美军的暴行激怒了一样,纷纷飞向这个小岛,再次向美军发起了攻击。

无奈之下,美军只得使用毒气,把大部分鸟杀死了,用拖土机将堆积遍地的信天翁尸体推下大海,美军才算占领了这个小岛,在岛上修了公路和飞机跑道。但附近的信天翁似乎并没有善罢甘休,还不时地到岛上向美军找些麻烦,使美军在这座岛上,一直没有停止过与信天翁的战斗。

许多科学家对这场罕见的人鸟大战十分感兴趣,想要弄清信天翁这种前赴后继、舍死望生地与人争斗行为的生物学原因。但研究的结果并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说法。

看来,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不容侵犯,就是动物的家园也要尊重保护,否则的话就会受到报复,给自己带来麻烦。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人类还是不要干扰其它动物的生存环境。

旅行鼠为什么成群结队迁移

在北欧的挪威、瑞典等地,有一种奇特的旅行鼠,这种鼠一年产仔七、八次,在六个星期内,幼鼠就可以发育为成年鼠,繁殖下一代,因此这种鼠能在几年之内繁殖到惊人的程度。平时它们集群生活,在高山深处掘地打洞,啃食树根、草皮、地衣等,最令人奇怪的是,每隔三四年,这些鼠就会留下几个同伴,其余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只就会成群结队地进行大规模的迁移。

旅行鼠的大迁移主要在夜间进行,白天进食休息,晚上跋山涉水,路上遇到河沟也不回头,大批的鼠被淹死,尸体填进河沟,后面的鼠就会踩在同伴的尸体上继续簇拥着前进。有时庞大的旅行鼠群在迁移中会因疾病、恶劣的气候而死亡,或被其他动物所捕食,数量逐渐减少,有的鼠群走到海岸边,面对浩瀚的大海仍然毫无惧色,继续奋勇向前,前赴后继,直至全军覆没。

旅行鼠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走向死亡的旅行方式,是因为繁殖过多,取食发生危机而自然淘汰,还是由于性情暴躁所至?科学家们至今没有解开这个谜团。在自然界中,这种结群迁移的动物现象还有不少,蝗虫为了觅食,结队迁移,一天可飞行10余千米,所到之处,农作物被毁坏殆尽;有一种蜻蜓也会在一定的时候结成群体飞行,大批涌入城市;此外还有过青蛙、蛇等动物结队出行的现象,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你知道这些有趣的蛇吗

变色蛇: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会变色的拉塔那蛇,头小身子肥,游到草里变绿色,缩在岩石下或盘缠在枯木上变褐色,爬到红土地里又变成红色。

果子蛇:巴西草原上有一种绿蛇,1米左右,舌尖上有个像果子的东西,伸出后,小鸟以为是果子而落下来,结果被它吃掉。

装死蛇:南美有一种猪鼻蛇,善于装死,如遇敌害,它就僵死得直条条的,似死一般,以此蒙蔽敌人,死里逃生。

看门蛇:阿拉伯山区有一种头丑身粗且长的蛇,喜在门口盘缠,也不远离。当地人家家养上几条让它看门,防止陌生人入内。

闪光蛇:太平洋中有一种尾巴闪光的蛇,身纹极为鲜美,尾部有个枣大的“小灯泡”,晚上一闪一闪,以此威吓海中敌手。

蜡烛蛇:非洲几内亚湾的洛俾岛上有种蛇,身含丰厚的脂肪,易燃烧,当地人便把它们捉来串在铁棒上,插入泥灌,当“蜡烛”照明。

手杖蛇:南极有一种蛇,受冻假装僵在地,人们就顺手拣起来当手杖用,待到春暖花开时,它就慢慢复“活”了。盾牌蛇:斯里兰卡有种盾牌蛇,尾似古人打仗用的箭牌。它头很尖,尾巴扁且平,上面有种类似刺的东西,有毒,是它的有力武器。

撒粉蛇:马尔加什岛有种小蛇,离开窝就迷路。为了辨别来去道路,沿痕回家,它们在路上撒下银白色粉末,这是体外脱皮干燥后变的。

飞行蛇:非洲鲁伊马河草原上,有种飞蛇,能趁小鸟不注意,把飞行鸟儿吃掉。它的飞行本领是跳高,一下子跳七八米,速度快如飞机一样。

气功蛇:西班牙马德里,有种绿蛇,能像人练气功一样承担很大压力。汽车轧过它,它摇摇头又爬走了。原来它腹部有个吸气囊,能使吸进的气通遍全身。

带电蛇:亚马孙河里,生活着一种带电蛇,一般身长2米左右,身上有一个“发电器”,电压高达650伏。

毒蛇为何朝圣

在希腊的西法罗尼亚岛上,每年的8月6日到15日,都有数以千计的毒蛇从悬崖峭壁和山林洞穴中纷纷涌出,爬向坐落在岛上的两座教堂,它们盘踞在教堂的圣像下面,约摸10天左右才纷纷离开。这些毒蛇聚集在教堂期间,从不伤人,而这期间,恰逢希腊两个重要的宗教节日:8月6日是希腊人纪念上帝的日子,8月15日是纪念圣女的日子。更令人迷惑的是,这些毒蛇的头上,都有一个类似十字架形状的记号,而且这一奇异景观已存在120多年了。

关于毒蛇朝圣,在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许多年以前,一群海盗洗劫了西法罗尼亚岛,并把岛上的24名修女捉去,图谋不轨,圣母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使这些纯洁的修女免受玷污,就发神力把这些修女变成了毒蛇,从而摆脱了海盗的魔爪,为了报答圣母的恩情,这些修女变成的毒蛇每逢8月6日到15日,便到教堂朝拜感恩。

传说固然美丽,但终究不能解除人们对这一奇观的迷惑,有人甚至对这一奇观本身产生了怀疑,不过,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小岛上发生的奇事,很多旅游者纷纷涌向西法罗尼亚岛,希望亲眼目睹毒蛇朝圣的奇迹。在岛上,人们真切地看到,岛上的居民确实与毒蛇和平相处,有些人甚至认为毒蛇有祛邪治病的神力,而有意触摸它们,或将其缠绕在身上,毒蛇也任凭人们的逗引,温顺异常,从不伤人。

提起毒蛇,人们往往谈蛇色变,更不要说去和它们亲近了。而西法罗尼亚岛上的毒蛇,却让人们对毒蛇会有另外的认识。不过这里的毒蛇毕竟是个特例,如果你真的在其它地方遇到了毒蛇,还是要多加小心哟!

海洋里存在海怪吗

几百年来,关于海怪的传闻一直在世界各地流传,据说近300年来,有近千人目睹了大海中的怪物,目击地点包括北美洲、西非、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等。

1947年12月,希腊的一条远洋货轮撞死了一条人所不知的海洋动物,据目击者说,这头被撞死的怪物,头部最宽处约有2.5英尺,头长约5英尺,还有很长的脖子,通身呈圆柱形,直径达5英尺,外皮呈暗褐色,没有毛。1966年,两个美国人为了创造惊人的事业,决定划船横渡大西洋,7月一天夜里的两点多钟,他们突然看到发磷光的海浪中出现了一个发亮的长物体,这个东西冲开浪峰,从水里抬起一个从未见过的动物的头,一双突出的眼睛,闪烁着绿光,冷冷地盯着他们,慢慢地游动,转动着长颈上的头。日本的一条渔船在新西兰南部捕鱼时,从300米深处用拖网捕到一条死怪物,这条怪物身长近10米,2000千克多重,有一条长颈子和长尾巴,4个大鳍脚,头不大,扁形,嘴里有许多牙齿,还有一条鳄鱼式的尾巴,这显然是人们从没有见过的一种动物,在返航的路上,由于怪鱼发出的恶臭使船员们无法忍受,只得将其扔掉。日本的科学家们,只从船员们那里看到了死怪物的照片,根据照片他们认为,这个怪物可能是1.6亿年前的蛇颈龙后裔,而法国学者则认为可能是一种早已绝迹了的巨大海豹,约生活在两千万年前。

直到目前,人们对海怪的看法还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从理论说,任何一种动物决不能孤然一身存在于世,生物一旦减少到某一临界数必然导致消亡灭绝,因此海洋里不可能有什么海怪,人们所说的海怪只是一种错觉。但也有人说,人类对于海洋的了解实在是太有限,不能排除一些鲜为人知的海下生物的存在,曾被认为7000万年前就已灭绝的空棘鱼的发现就是一例。到底是否存在海怪?海怪是什么?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海洋动物能跳水腾空吗

在浩瀚的大海中,人们能够看到这样的奇景,一头重达30000千克的座头鲸能够高高地跃出水面达6米多,然后再落回大海,据测算,鲸鱼的这一跳力量惊人,与举起500个人的力量相仿。有水中蝙蝠之称的鲳贲也是个跳跃好手,它那7米的身长、重达2000千克的身躯,跳出水面达4米之高,划出一道弧线后轰然落入水中,景象及其壮观。还有一种被称为“魔鬼鱼”的鳐鱼,是海里最早出现的鱼类,巨型鳐鱼重量可达一吨半,有时也跃出水面,由于这种鱼性情温和,对人类也很友善,从前人们航海时,看到有魔鬼鱼跳出海面,就知道这里风平浪静,可以安全地潜水、捕鱼。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些鱼跳出水面与捕食、嬉戏、逃避敌害有关,但近年来,通过海洋生物学家的研究发现,每当鲳贲产仔季节,往往雌雄相伴游到水面,这时它们常常鼓动双鳍拍击水面,突然跃水腾空,有时在飞跃的过程中,小鲳贲就生产出来,掉到海里了。难道鲳贲跳跃就是为了分娩吗!至今尚无定论。

在对鲸鱼跳跃的研究中,说法就更多了。有人发现,鲸在繁殖季节跳跃次数比其他时间多,这可能是雄鲸在显示力量,以寻求配偶或者向其他雄鲸挑战;也有人提出,鲸的跳跃可能与需要呼吸有关,因为鲸跳跃时所采用的“腹拍式”,能使鲸的喷水孔离开水面的时间更长;还有人通过考察提出,鲸的跳跃是在进行激烈的战斗;还有人发现,当鲸要分开或汇合时,鲸的跳跃次数也明显增多,因而推测鲸的跳跃是为了联络。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对于海洋动物跳水的解释,还仅仅停留在对现象观察的解释上,其实质的原因还是个谜。

海洋中的动物为何集体自杀

1964年10月10日,一群伪虎鲸凶猛地冲上了阿根廷的一个海滨浴场,结果全部死亡,835头伪虎鲸的庞大尸体布满了整个浴场;1970年,150多条逆戟鲸冲上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海滩,从此再也没有返回大海;1979年7月16日,加拿大欧斯海湾的沙滩上,发现了130多条自杀而死的鲸鱼尸体;1980年6月30日,又有58头巨头鲸冲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北部海岸的一个海滩,搁浅而死……对于这些鲸类的集体自杀,人们想尽了一切阻止的办法,都无济于事,甚至把冲上海滩的鲸鱼重新拖回深水,这些鲸鱼还会再次抢滩自杀。

除了鲸以外,还发生过大批墨鱼集体自杀事件,1976年10月,在美国科得角湾的海滩上,突然涌来成千上万的墨鱼,他们纷纷涌上海岸集体自杀,尸体布满沙滩,到了11月,墨鱼集体自杀的势头沿着大西洋沿岸往北蔓延,有时一天达10万只之多,直到12月中旬才停止。

一些海洋学家猜测,这场黑鱼的大自杀事件,可能与次声波有关,海洋中的次声波是杀死海洋生物的秘密武器,但有人反问,次声波是通过什么对墨鱼施以毒手的呢?在大西洋那么长的海岸线上,次声波能够持续那么长的时间吗!对于鲸鱼集体自杀的猜测更多,有人认为是鲸在追捕食物时,无意中陷入了沙滩;也有人认为是鲸群受到了天敌的驱赶,以至慌不择路;还有人认为是领头鲸的神经出了问题,不辨深浅方向,而误入绝路。

美国一位科学家认为,鲸类是利用地球磁场来决定迁徙途径的,前进时遵循沿磁力低地而避磁力高地的规律,发生鲸类搁浅的地方往往处于磁力低地或极低地;荷兰一位学者猜测,鲸有精确的回声测位器官,使其在正常的情况下不会遇险,但当海底的泥沙粒子泛起的时候,使鲸无法收到自己发出的导航信号,就可能因辨别不清方向而遇险;日本一位教授认为是寄生虫使鲸的听神经发生病变,影响了鲸的听力而导致悲剧……

迄今为止,鲸类自杀的原因仍是众说不一,难有定论。

鲑鱼为什么返乡

北海道、千岛、萨哈林岛、勘察加半岛、阿拉斯加以及美国的西海岸等地都是捕捞鲑鱼的渔场,鲑鱼在与这些海域相通的河流上游产卵,卵变成仔鱼后,同春未融化的雪水一起顺着河水游入大海。到达大海以后的鲑鱼又沿着一定的路线,历时三四年,行程5千多千米,最后鲑鱼一定要返回到自己最初的出生地,产卵后死去。

鲑鱼为什么能在千万里的江海之行中,重新找到自己故乡的河流呢!美国生物学家哈拉斯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哈拉斯把一群割除神经的鲑鱼和一群正常的鲑鱼,分别放入与产卵地河流相通的海湾,结果,失去辨别神经的鱼群再也没有回到产卵地的河流。

由此看来,鲑鱼似乎把产卵地的气味作为识别的路标,日本科学家的实验结果也表明,鲑鱼的脑子对产卵地河流的气味十分敏感。但问题是,鲑鱼在远离5000千米远方又是怎样认准目标,朝产卵地前进的呢!有的学者认为,因为鲑鱼一直与太阳保持一定的角度,据此可以确定方向,鲑鱼会利用体内的生物钟随时修正方向的偏差。

其实不止鲑鱼,鳗鱼也有类似的情况,只不过与鲑鱼相反,它是为了产卵而离开栖息的淡水区,游向大海的。研究表明,欧洲鳗鱼的产卵地在大西洋马尾藻海的深海区,而这些幼鱼是如何经过数千里的远游,找到出生后就从未去过的淡水区的呢!是什么吸引着它们要离开大海回到故乡的!至今无人解开这个谜。

鲸鱼为什么能唱歌

鲸鱼能唱歌吗?美国动物学家罗杰·佩恩夫妇经过12年的研究,用仪器记录下大量鲸鱼在水中的叫声,再以电子计算机加以比较化析,发现鲸鱼确实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这种歌曲一般长6分钟到30分钟,将其加快14倍的速度,声音就像婉转的鸟鸣。

众所周知,鲸鱼是没有声带的,它的发声原理是什么呢?科学家们无不为这种奇特的现象而百思不得其解,在已经研究的成果中发现,鲸鱼无论在海里单独游或成群地游,唱的都是同样的歌,但节奏不同,将鲸鱼历年唱的歌加以比较,还发现同一年内所有的鲸鱼都唱同样的歌,但不是齐唱,第二年又都换唱新歌,这些歌逐年演变,相近两年的歌相似处多些,相隔年代久的则变化很大。十分神奇的是,即使是地理上相隔很远的鲸鱼,如大西洋百慕大群岛的鲸鱼和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的鲸鱼,所唱的歌初听起来是两样,但经过认真分析,歌声的结构和变化规律都是相同的。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