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三章 关进柴房

现在的时间,是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四月份,这段时间,辽东的皇太极还没有太大的动作,如果按照历史记载的时间来看,大清正式建立国号是七年以后的事情。

这当然不是说形势是好的,而是说现在还没有糟到后来那种令人发指的程度。

凌云不是学历史出身的,他的专业是汉语言,这个专业的话,专业课里中国近现代史是比较重头戏的科目。所以捎带着的,他还是对历史事件有些研究。

所以当听到士兵报告说倭寇来了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现在是不是嘉靖年间。

能有这样的下意识反应是因为书读的确实还算是比较扎实,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他在位期间,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绵延了数年之久。其中还出了两个相当有名气的,能够领导倭寇的人物。

前面提到过,在倭寇折腾的最厉害的时候,也是民族英雄涌现的时候,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抗倭斗争中,有两位将领脱颖而出,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英雄。并且建立了以自己名字来命名的军队。这两支光荣的部队,就是戚家军,以及俞家军。

说来也有趣,倭寇的队伍里,从来也不乏中国人。有人说这倒不假,就像几百年后的抗日战争里,皇协军的数量竟然比日军的数量还多。这些汉奸多数来自国军的地方杂牌部队,有的则是地方的豪绅恶霸。反正也没有什么门槛。

汉奸的事就不说太多,说一说下面咱们要介绍的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个叫汪直,一个叫徐海。这两个人都是早期做生意去东瀛的,后来反正是赔了钱。就做起了没本的生意,投奔了倭寇。

要是仅仅是单纯的投奔倭寇,这就是另一个汉奸的故事了,就不值得说什么了。最有意思的是,这两位投奔倭寇之后,很快就在倭寇中站稳了脚跟。

经过几次大的事件之后,竟然从他们给倭寇打工,变成了倭寇给他们打工。这两位也算是成功人士了,据说曾经有一个大明八大海盗的排名榜单,汪直和徐海两位稳居前五位。

就这成就,你说他是汉奸,打死也不信。然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的东南第一号人物,直浙总督胡宗宪,就是以汉奸罪把这两位杀掉的。当然,是诱捕,要真是实打实的作战,胡宗宪那两把刷子还真未必就能行。

然而无论是给倭寇打工,还是倭寇给他打工,既然能够在明军,甚至是大明的朝廷日程里挂上了号,还是说明这两位仁兄已经折腾的很牛了。至于折腾的对象,可就不仅仅是明军了。更多是那些倒霉的老百姓。

明史还记载,天启年间那位比较著名的东林地下党同志,叶向高。就是母亲在逃避倭寇之乱的时候在厕所里生下来的,所以有个不大文雅的小名,叫做厕生。

当了首辅之后没有人敢再提当年这段往事,不过也确实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些事情。就是当年的倭寇之患给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痛苦记忆。就这一点来说,汪直和徐海被杀掉并不冤枉。

凌云在自己的脑子里一遍遍的倒腾着这些知识。一阵明白一阵糊涂,虽然对于这种猝不及防的穿越有点迷糊,但又因就必然有果。来到这地方就是有道理的,所谓存在就是合理性嘛。

刚才听那位都司大人说,这里是边军。按照自己的知识储量来说,大明是有九边重镇的。这九边重镇,也就相当于大明王朝的九个大军区,是在弘治年间开始划分的。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无论是从习惯上还是从真正的现实情况中,说边军,十有八九说的肯定会是辽东边军。既然是边军,那么肯定是在山海关一代。这一代哪里有什么倭寇呢。

假设自己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现在是嘉靖年间,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辽东镇。那么,这些倭寇是从哪里来的呢,凌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正在挠头的时候,一名士兵推了他一下,有些不耐烦的说道:“说你呢,发什么楞,跟我走。你个细作。”

凌云不由得苦笑一声,看来这细作的帽子自己算是摘不掉了。不过自己这一身后现代的打扮也是,你要说辽东边军能传牛仔裤白T恤,这不是扯吗。

只好跟着那名小校走,被他安置在一间小黑屋里,里面都是柴草。凌云心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我跟你客气,你总不能就一直这么直眉瞪眼的吧。想到这里,他说:“小哥,这屋子比较黑,咱就别关门了。咱这是什么地方呢。”

那名小校估计还是刚当兵不久,满身都是一团初生牛犊的神气,脸上的表情基本上就是除了自己的长官谁都不认。谁都蛊惑不了的样子。

他用无比警惕的眼神看了一眼凌云,很不屑的说了一句:“你这个细作,被抓住了,还想耍什么花样。我告诉你,我可是不吃这一套,你老实点,套什么瓷啊。”

凌云叹了口气,回到小屋里,找了个草堆躺下了。心说这叫什么事呢,穿越就穿越呗,怎么穿过来连身衣服都不换呢,这是哪个神仙在逗我呢。万一玩笑开过了头,我要是被人家砍了,岂不是自认倒霉。

想着这些,迷迷糊糊的,又睡着了。

再次醒来的时候,是被嘈杂的声音吵醒的。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