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神功皇后征三韩(二百年),而百济、高丽、新罗三邦服于皇威,其交通渐频繁。应神天皇之时(二百八十四年),阿直岐自百济来朝,贡缝衣女。翌年王仁率男女织工而朝贡。百济有秦始皇之后裔,曰弓月君,率百二十七县之民口,而归化于日本(二百八十三年)。又有汉灵帝之末裔曰阿知使主,率十七县之民而归化焉(二百八十九年)。自是之后,中国之工艺移植于日本,资其工业之进步。如吴织、汉织之法系此时所传输。
雄略天皇(第五世纪后半)遣使于百济,召陶工及锦工。又遣使于吴召吴织、汉织之工,因而奖励织布裁缝之业。敕皇后劝蚕桑,且图诸工艺之振兴。迨孝德天皇之世则有能织贵重布帛,如大伯仙锦、小伯仙锦、藤形锦者。以皮革言之,仁贤天皇之时(四百九十三年)召高丽革工须流梠、奴梠流,令传以熟皮染皮之法。日本有制革之业始乎此。自是各种器具以革皮者制作渐有之。要之隶属时代之第一期,稍有古代制作法之改良。既而交通于朝鲜及中国,不仅受其工艺品之输进,又征召工人资于技工之发畅者颇多。
奈良朝
奈良之朝,佛法盛行,更致工业进步。先是,钦明天皇之时(五百五十三年),佛教始传自百济,经敏达、用明、推古之朝信仰渐多。其后,遣唐使及僧学生(学问僧)派至中国,不仅讲究佛法,且考查李唐之制度文物,咀嚼其英华,而资于政治、文学、产业之改善。
元明天皇奠都于奈良(七百十年),嗣后佛教益盛。至圣武、孝谦两帝之时(第八世纪前半),每国建国分寺,京师设总国分寺,名曰东大寺,安置金铜庐舍那佛大像,乃由百济召寺院匠工及瓦工。初时(第六世纪末叶),有班鸠寺、四天王寺之兴起。继以奈良七大寺之大伽蓝,而各地渐有寺院之建立。于是建筑术刷新,遂取唐制。佛像之雕刻,及铜佛、缝佛、干漆佛等诸技术皆发畅。而诸种佛具之制造,亦自致昌盛。自贵族邸宅之造筑,以至日用器什之调度者皆改良进步,莫不受其影响。
佛教隆盛之际不独中国工艺移植于日本,诸器物产于北天竺之佛教发源地者亦多输进。而印度及希腊之制作经中国、朝鲜转达东邦者不少。各种技风,自资于日本工艺之发展。法隆寺现有玉虫之厨子,东大寺有玉虫之矢筈、夹缬、﨟缬、鸭毛、御屏风等,皆可征其由于印度工艺或希腊工艺之影响。金银、宝石等之制作及雕刻,日本自古有其术。迨佛法隆盛之世,用以资于佛像佛具之庄严,技工竞其精巧而自致发畅。延至平安朝为诸工艺进步之素因。
平安朝
日本国俗于祭政时代以质素为旨,日常衣、食、住之用施以单简之技工而已。佛法已盛行,而风俗一变。于是工艺技术不以简纯为足,而渐促宏大、庄严、精致、巧丽之制作,遂采用朝鲜、中国、印度、希腊之技巧而融化之,以开工业进步之新时期。平安朝为贵族繁荣之时代。
恒武天皇迁都于平安(七百九十四年),其殿堂之建筑及庭园之结构皆则于唐制。藤原氏渐振其权势,而邸宅之建筑用紫宸殿式,或拟神泉苑,营其别庄。藤原氏之庄园布置诸国,而岁入颇丰富。卜山水胜景之地,营宏壮邸宅者亦不少。当是时豪奢竞盛,而歌舞管弦诸游戏颇流行,自衣服至酒器等,皆炫其华美,而织布、染色、刺绣、彩漆等诸工勃然加其繁荣。此时诸工艺承奈良朝之后而更加改良,其技巧意匠显特殊之进步。其可特记者在彩漆、制纸、雕刻。是时代所生之彩漆称曰上代品。盖彩漆所由颇古,自奈良之朝既供于佛具及宫中器什之用。迨平安时代供用益广,凡剑、弓之类以至砚函、扇子、栉等皆施以彩漆(莳绘),且用法渐改良之,如天井(天板)、须弥坛施以象眼工,衣袖之端亦施以螺钿。
镰仓时代
武门繁盛时工业亦自改其面目。平清盛代藤原氏而执政权(第十二世纪后半),变易制度。然平族兴第宅,作庭园,张游宴,好戏乐,亦如藤原氏,故工业之变化未著。源赖朝开霸府于镰仓,所布政令(第十二世纪末叶)反于平家之豪奢奇好,以质素俭约为旨。于是宴游之习自一变焉。平氏之时刀剑及甲胄务取美丽。迨源氏之世不取华美,以尚质实,以选用名刀利剑。以彩漆言之,前代模仿隋唐技风稍加改良。至镰仓时代与宋交通,取其技风,而工艺受其影响。此时代所生之彩漆称曰镰仓风。其间堆朱法传进,其刀法极精致,或施于砚函、巾箱或刻于佛具。
室町时代
政权去北条氏,而归于足利氏(第十四世纪前半)。使幕府移在京师,当其初兵马倥偬而制度文物未就其绪,工艺之徒自离散。至义教、义胜、义政之时,足利氏之霸业略盛而工业颇畅达。
东山时代
义政构邸宅于东山,闲居于山紫水明之间,聚书画古玩(骨董),屡开茶会,谓之东山时代。此时定茶之法式,垂范于后世。自茶器、彩漆器,以至雕刻品、刀剑等,召集天下名工而奖励其制作。义政由中国输取陶、磁器,乃刺激日本制作技工使其发畅。当是时各地之神祠佛阁,于所领之地予工艺家以制作贩卖之特权,令余人勿得滥僭,此特权称曰“座”。
足利义满至义政虽不满一百年,其间平安朝衰废之工业再振。而镰仓时代所生关东之技工亦移输于京师。东西折衷,复加以中国技术之风味,使日本工艺显特殊之畅达。所谓东山时代之工艺品者尚多遗存,供人赏玩。
外国贸易
足利中叶有遣明船航至中国。其后交通于南洋诸邦,而西邦及其在东殖民地之物货得输进日本。其中有资于日本工艺之改良者,如武器之制作,致大变易,其影响及于铁工。
织田时代
织田氏代足利氏执政权(第十六世纪下半),扩张遣明之例,改良其船体,令航行中国、南面岛屿、暹罗等地。又使葡萄牙、西班牙之船舶,般进至九州及堺港。此时奖励尾张濑户之陶工,图制作能若中国陶瓷器。期间建舍及筑城之法始开其采用西洋式之端。织田信长筑城于清洲,而作天守阁,此用西式也。
丰臣时代
丰臣氏承织田氏之后而益奖励技工,其优秀者授以“天下一”之号。如建筑、膝漆(莳绘)、陶器、刀剑具、假面(面打)、旋器(挽物)、漆器,此时代皆有进步。丰臣秀吉拨乱反正后,筑大坂城、京都聚乐第及伏见桃山城。而土木建筑之业颇改良,至今尚称桃山式。所用之瓦出一机轴,采漆意匠亦呈特色。
刀剑
以刀剑言之,镰仓及室町时代名工辈出。其后天下大乱,工业衰废,不复出名工,其制作无足观者。至丰臣氏之时,奖励刀剑之锻炼,所附带金具制作亦显其精妙之技术。自是金类雕刻家兴起于京都、伏见之间,遂分流派,一则传于加贺,开金类雕刻业之基址,一则移布于江户,使装剑具之制作益发畅。
茶技
丰臣氏奖励诸工艺,而图其制作之振兴。当是时诸侯及工艺家之好尚注重于点茶之器具。丰臣氏赏诸将勋功不必以采邑而赐茶器。秀吉好点茶,使其技广行,以促陶工之发畅,而致其意匠之精妙。
先是,陶器之意匠尚精巧华美,迨点茶盛行后专取于雅致。茶技(茶汤)所用之釜,其制作亦有影响于铸冶之工,使罐子铸造之业颇发畅。茶技益盛行,有以漆器充其用者,亦促漆工之改良。
造船
丰臣氏有征韩之役,奖励通商贸易,促造船工之发畅。此时京都、堺、长畸诸地有贸易家,经硃批(朱印)通商于南洋诸邦。其所用船舶之构造折衷于和洋二式。是等贸易船装以铁炮,防御海贼。其航路经吕宋、安南、暹罗、柬蒲塞等至印度片加尔湾,而贸易颇盛。当是时造船极殷,其和船最大者,宽九弓(间)长二十弓(间)以上。
要之足利中世至丰臣氏末年,日本与西邦始开交通,而贸易渐盛,使工艺加新意匠。其间战国已熄,成治平之世,人心渐安堵,而工业自振兴焉。工人既安其业,而技巧亦得所定向。秀吉统一海内,以余勇加于韩国,复扬武威于南洋诸岛。此举促工业之发展,使其制作品向外输出。自是各种制作不甘守株,如诸将得封土者于各地扶植工业,工业卒大发畅,不限局于京都、大坂之地。当是时各地工业长短相补,有无相通,始见经济之效焉。
德川初期
德川家康开幕府于江户(庆长八年第十七世纪初叶),由京都、伏见之间召各种工艺家,令移住江户,自建筑、装饰、调度以至武具各种制作,皆被推奖。此时名工应招而移住江户者不鲜。京师自古重典礼,不独衣服、器具,咸有级序,即进退动作等皆有规矩准绳,苟非从其法而制衣服,则背典章,而受咎视为僭越。
德川氏初定制度,宗奉朝廷,凡旧典章仪节属于公卿之专占,武门则不关知焉。其所用衣服器具之制作,行于京都者仍不改其旧式。盖京都之为地山水明媚,自然具备工艺之要素。故技术家不好弃其地者往往有之。技工家一受丰臣氏之恩顾者,尤忌江户府,即有徙居者亦往加州而从前田侯,不敢赴江户。如此技工之被丰臣氏保护者自分三派,一则仍占居于京都、伏见之间。一则移居江户,归服德川氏。一则转入加州归属前田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