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某县有一个乡镇,住着七八百户人家,差不多都是种田为生。有一条小小的街,开着几十家整齐的店,陈列着许多日用必需的物品,街道上行人拥挤,是一个乡镇最热闹的处所,因为要到县城里来,是必须经过这条街道的。那里的人民,种田都很勤力,而且安分守己,没有坏习惯,一向过着安乐舒服的生活。
不料,这三四年来,不是旱灾,定是水灾,弄得那些人家把从前的积蓄都赔完了;又发生了几次大瘟疫,死去了好多壮丁,因此这个富乡镇便变成了穷乡镇。小街是那么冷清清地,多数的人家,都感到衣食的威胁了。
乡镇里有一个富翁,一向是喜欢施与的。平常的时候,大家都能温饱过日,用不着富翁的周济;富翁除了施药铺路的公共福利外,每年终是把多余的钱和谷子储蓄起来。
现在不同了,富翁的家里,常常有人来向他要钱要米,富翁总是有求必应。后来要钱米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要过的人也仍来要。富翁想,这样下去,将来不是同归于尽吗?
一天,他邀集了许多亲邻,请他们喝酒吃饭,吃饭的中间,富翁家里的工人把一车薪,车进门来,把它堆在阶下,富翁便命令着工人用火燃薪。不多时,火光熊熊,全车的薪都烧起来。富翁又命令工人说:“你快用我的酒杯,舀一杯水去浇灭它!”工人想,“这不是癫了吗?”他笑着,舀了一杯水去浇那猛烈的火。自然,火仍旧是熊熊地,而且越烧越猛烈。于是亲邻大家笑了说:“一杯水那能浇灭一车薪的火?”
这时候,富翁很庄重地站起来说:“不错,一杯水是不能浇灭那一车薪的火的。诸位既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我有几句话奉告诸位:诸位亲邻向我来要钱要米,我从来不曾拒绝过,……”
“承你老人家慷慨赐子,我们万分感激,”有几个亲邻挽着说。
富翁点点头,继续道:“可是诸位应该想一想,我的钱米究竟有限,诸位来要的人,却天天增加起来,以区区一家的所有,救济全乡镇的人家老小,这不是想用一杯水去浇灭一车薪的火吗?”
有几个亲邻红着脸也站起来说:“可是我们没有办法啊!要种田,没有本,没有人,我们只好得过且过哩。”
“是的,在诸位实在是没有办法,”富翁接着说:“现在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几天内,我就到县里去恳求县官和有钱的朋友们,到这里来放一次账。同时,我把我所有的钱和谷子全数拿出来,当作诸位种作上购料雇工的本钱。大家从新振起精神,熬苦忍痛,来做生产的工作,我想我们的乡镇,也不难于短期间内复兴啊!”
“这个好极了!如果你老人家肯这样帮忙,全乡镇的人,真是感恩不尽了!”吃饭的亲邻,大家都拍着手说。
果然,二年以后,这个乡镇里的老百姓,过着那安乐舒服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