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
昌明过着很困苦的生活:吃的既不好,工作又很繁重,还要时时遭继母的毒骂和痛打;父亲是怕妻子的,哪里敢去安慰昌明和劝诫妻子。
但是昌明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他虽遭到这样的虐待,还是很用心的向学。
几年后,昌明的年龄大了,而学问也已有相当成就,他就离开家庭,出外独立谋生。
昌明在社会上又奋斗了几年,靠着丰富的学问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居然他在社会上已有相当的地位和声誉了。
昌明在外面的许多年岁中,并没回家一次。对家乡的情形很隔阂。现在他成功了,亟想回家去探视一下。
于是,他带了一位新结婚的妻子,和许多金钱,回到故乡。
别离多年的家乡,变动得很多。老父受不住精神上的痛苦,已死了好多年。而昌明的继母也因性情不好,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同两个儿子过着很困苦的生活。
昌明的继母看见昌明光荣的归来,而自己却弄得如此困穷,心中又惭又怕。
她自己没有面目去见昌明,却对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说:
“昌明是你们的大哥,现在他发达了,你们可去看看他,请他给我们一些帮助。”
他们依着母亲的话,去见昌明。但是昌明忆起从前继母对他的虐待,拒绝了两个异母弟的请求。
昌明的妻子劝告他道:“你继母虽然曾虐待过你,现在大约也忏悔了。况且她空间是你父亲的妻子,而他们也是你父亲的儿子。为什么不救济救济他们呢?看着你死去的父亲面上,帮助他们些吧!”
但是晶明不听他妻子的劝告。
过些时候,昌明在故乡买了一所屋子。
这是一所很精美的小洋房,屋后还有一个大花园,园中有一酸碱度大槐树,它的枝干伸展出来,覆盖似的罩在屋顶上面。
昌明很喜欢这座小洋房,立刻同妻子住了进去。
但是槐树上有很多乌鸦巢,一天到晚,叫个不休。
“那些讨厌和不祥的乌鸦,”昌明的妻子对昌明说:“着人把它们赶掉吧!”
“不,不,”昌明说:“不要赶走它们!”
“这是什么缘故?”妻子诧异的说。
“因为我很爱这屋子,所以不忍心驱掉屋顶上的乌鸦。”
“原来这样,”昌明的妻子说:“你能因爱屋子而爱乌鸦;那么为什么你不能因爱你父亲而爱你的继母和两个异母弟呢?这虽是两件事,而为爱的出发点却是相同。我希望你用这爱屋及乌鸦的精神去爱你的继母和异母弟。”
昌明听了妻子的这一番话,恍然觉悟从前对待继母的方法是错误的。从此以后,他尽力的帮助那生活困苦的继母。而昌明的美名也因此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