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序言◇

民二十五年春,故都琉璃厂书摊中,见一手写诗册,纸半破损,署名“花溪渔隐”,盖乾嘉时蜀人也。行楷圆劲,细于蝇头,中得一联:“妻孥虽好非知己,得失原难论丈夫。”语颇隽,购归细读,诗百余首,媵以蜀中明季轶事十余则,约数万言,中有一则题为“七杀碑”,略谓:“张献忠踞蜀,僭号‘大顺’,立圣谕碑于通衢,碑曰:‘天以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即世所传七杀碑也,碑文‘杀’字,不六不八而必以七,何也?蜀中耆旧有熟于掌故者,谓余曰:献忠入蜀,屠杀甚惨,而屡挫于川南七豪杰,恨之也深,立碑而誓,七杀碑者,誓欲杀此七雄耳。七雄为谁?华阳伯杨展、雪衣娘陈瑶霜、女飞卫虞锦雯、僧侠七宝和尚晞容、丐侠铁脚板陈登暤、贾侠余飞、赛伯温刘道贞是也……”其文分叙七雄事迹,诡奇可喜。杨展为七雄之魁,叙其生平及率义兵规复川南事尤详。谓杨展能识金银气,擅奇门五遁术,近于小说家言。然其叙述均有所本,吴梅村《鹿樵纪闻》及彭遵泗《蜀碧》等书所载杨展传中,亦有精五行遁术语,顾博雅之士亦不免也,岂世真有此神奇之术欤?

友人有于成都博物馆曾见七杀碑者,谓其文略异,无七杀字,有谓原碑已为清廷捶仆,未知孰是,而蜀人至今指杨展遗迹“万人坟”及七雄义烈掌故,颇能道之。余摭拾“花溪渔隐”所述,兼采各家笔乘、故老传闻,综合七雄事迹,演为说部,而删其怪诞不经者,并据“花溪渔隐”之说,以“七杀碑”名书,志其所由起。此七雄当明末之世,联袂奋臂,纵横川南,保全至众,而卒扼于阘冗大僚,自剪羽翼,身为国殇,全蜀因而糜烂,事至壮烈,可泣可风。作者余生烽火,冻墨磨人,文字游戏,聊遗岁月而已。

民国三十八年春
朱贞木识于析津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