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一节|
军器事业

铸炮改良

各种有形欧化中,最早受欧洲人影响者,实为铸炮术。据《续通考》所载中国最初用火药及炮,为金哀宗天兴二年(西1232年)。金主奔归德,金将官努尝以火枪破敌。其制以赭黄纸十六重为简,长二尺,实以柳灰、铁汁、磁末、硫磺、砒硝之属。以绳系枪端,军士各悬小铁罐藏火,临阵烧之。焰出枪前丈余,药尽而筒不尽。元兵不能支,大溃。此即世界上最初用火品之战争也。以后元人探知之,亦用以攻金哀宗于蔡州。史弼高兴征爪哇时,尝遗留数炮于其地。其造法不传,后亦罕用。《明史》谓其得自西域者误也。古所谓炮,皆以机发石而已。明成祖平交阯,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肄习。制用生熟赤铜相间,建铁柔为最,西铁次之。大小不等,大者发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椿,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战。随宜而用为行军要器。永乐十年以后,北方沿边要塞各山顶,皆置五炮架以御敌。然利器不可示人,朝廷亦慎惜之。宣德五年,敕宣府总兵官谭广,神铳国家所重。在边墩堡量给以壮军威,勿轻给。正统六年,边将黄真、杨洪立神铳局于宣府独石帝以火器外造,恐传习漏泄,敕止之。景泰时,应州民师翱制铳有机,顷刻三发及三百步外。天顺八年,延绥参将房能破贼麓川,用九龙筒,一线燃则九箭齐发,请颁式各边。西洋人未抵中国前,中国铸炮铳术之发达史,约略如上。

西洋人用火药炮铳于战争,最早为一千三百四十六年(元顺帝至正六年)英法两国克莱西(Cricy)之战争。考据家谓其术传自东方中国。西洋人得其术虽迟,而铸造发达改良,则较中国为速。中国人得一法,死守不变。政府重文人,轻百工,社会亦以为尚,对于发明人绝无奖励鼓舞之事。故发明人死后,其术即绝,他人无从为之改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抵印度洋沿岸及斐律宾群岛,其能战胜各国,征服土人,全赖火器之功。据西史所截南洋各国当时亦有炮,但射程远逊欧人。马雷人炮弹不能达欧人,而欧人自船上所发之炮能破毁马雷人之炮台,是以所至无敌。明末,中国炮铳之落后,亦不下马雷人。不与欧人冲突则已,一有冲突,无不败衂。明人亦知其然。正德时,葡船至广东白沙,巡检何儒得其制。以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有修孔,以子铳五枚,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所击辄糜碎。

嘉靖八年(西1529年),始从右都御史汪钹言,造法郎机炮。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其后荷兰人至,其炮更大,曰红夷。长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声震数十里万历二十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寇朝鲜,明兵御之,得力于炮铳者不少。满洲兵起,炮铳亦多所利用。清太祖奴儿哈赤即在宁远城下,为袁崇焕自葡国输入之巨炮,所击伤而致死也。时葡人在澳门立铸炮厂一所,可造各种钢铁炮。天启二年,明廷遣使至澳门,命耶稣会士罗如望(Joanues de Rocha),阳玛诺(Emmanuel Diaz),龙华民(N.Longobardi)等制造铳炮。次年召用艾儒略(Jnlius Alcni),毕方济(G.Sambiaso)等。于是至者,不仅教士,即凡在澳门之外人,俱随之而来。或制造武器,或驰驱疆场。崇祯十二年毕方济上疏,有云:“臣蒿目时艰,思所以恢复封疆,而裨益国家者。一曰明历法以昭大统,二曰辨矿脉以裕军需,三曰通西商以官海利,四曰购西铳以资战守。盖造化之利,发现于矿。第不知脉苗之所在,则妄凿一日,即虚一日之费。西国格物穷理之书,凡天文、地理、农政、水法、火攻等器,无不具载。其论五金之矿脉,征兆多端。宜往澳门聘招精于矿路之儒,翻译中文,循脉而细察之,庶能左右逢源。广东之澳门商人,设店贸易,纳税已经百年。偶因牙侩之争端,遂阻进省之贸易。宜照旧令其进省,以充国用。西铳之所以可用者因其钢铁皆经百炼,纯粹无滓,故为精工也。天启元年,男家疆不靖。从兵部奏请,准购用西铳,募用西兵。以此臣辈陆若溪(Johannes Rodriquez)等二十四人,进铳四尊。缓急击敌,屡著奇功。更乞敕从澳门,聘招熟于制铳之西士数人,使授以制药点放之术,摧锋破敌之奇。并使精于推历之西士数人,襄助历局之事务。”云。此疏即上,明廷因东北患急,遂倾信其言。

然明廷政治腐败,人心瓦解,虽有利器,不足以救亡,反以资敌也。清室入主中国,教士又助清室铸造铳炮。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比国教士南怀仁(F.Verbiest)于二三年间,共铸大小铁炮百二十门,分配于陕西、湖广、江西等省。二十年,更铸轻便欧式之神武炮三百二十门。在芦沟桥试放。帝亲莅阅,大加赏赐。又编《神武图说》一书,中分理论二十六,图解四十四。说明铳炮之详细而进呈于帝,遂赐以工部右侍郎之职衔。西洋铳炮之锐利,有明末清初之试验,中国人似宜深知之而自己学习铸造,或更改良,精益求精殊可青胜于蓝矣。乃事有大谬不然者,以前所得之经验,不久即忘于九天之外。中国大部军队所用之军器,仍不外弓矢刀矛诸物。

直至清末,中日战争时,西国枪炮,尚未尽能驱弓矢刀矛而代之也。“百工小技”之错误观念,深中于人心。虽至今犹然也。道光时,鸦片战争,中国军队,铳炮不如人,亦为失败一大原因。咸丰间洪杨盘据江浙。李鸿章利用外洋输入火器,攻下苏常。于是曾国藩等于一千八百六十五年(同治四年),在上海立江南制造厂,制造枪炮,并附设兵工学校,培养兵工人才,翻译西国科学书籍,灌输外国智识。与江南制造局同时设立者,又有南京机器局。董其事者,为英国人马戛尔特尼(Macartney)。一千八百六十六年(同治五年)福州兵工厂成立。主其事者,为法国人基克尔(M. Giquel)。以后广州、成都、杭州、汉阳、德州、西安、济南、迪化、云南各地,皆有兵工厂。然皆规模狭小,每日制造数万粒子弹,数十支枪而已已。入民国后,又有巩县、太原、奉天三兵工厂,规模略大。然较之欧美不过小巫比大巫耳。各兵工厂所用原料,亦皆来自外国,本国不能自给也。欧美最近之军器,几于无人过问。国家自强,最要之兵工制造厂,忽略乃至如此。希望不为强邻所蹂躏,岂可得哉?

(参观《明史》;《续文献通考》;稻叶君山《清朝全史》;Couling, Encyclopaedia Sinica.)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