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天生的说话“机器”。那么到底怎么说才能让听的人心悦诚服。能说会道不等于胡说八道。有的女人说出来的话听起来像吵人的麻雀,有的女人却在一言一语中吸引了很多听众。
1.学会道歉了吗
简简单单一句“对不起”看似平常,但是却有惊人的效力。道歉,就是要向对方表达你的诚意,但是也要讲究技巧。在恰当的时间里给一个恰当的道歉,能让误解烟消云散。
当女人拼命说“对不起”时,很可能她是对那个人怀恨在心,等待机会好好地报复一番。一家咖啡店里,隔壁座的一个男孩子,他一直不停地看表,而且不停地向门口张望,大概是被女朋友放了鸽子,所以才会挂着一副落寞的表情。过了一会儿,一个女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并且道歉说:“对不起,我来迟了。”这个男孩子的表情顿时开朗起来:“不,我也是刚刚才到。”
这个女孩子一坐下就先说:“还有一件事我要跟你道歉。”原来因为太匆忙而把男孩子托她带来的东西给忘了,不仅如此,她还说自己有别的事情,所以无法久留。只是拼命地说:“对不起,真的很对不起。”连咖啡都没喝完就匆匆地走了。
看着那个茫然目送女孩离去的男孩苦笑了一下,和这种女孩子交往一定很辛苦吧!真是叫人同情。象这种会拼命道歉的女性,其实在她的内心并不觉得自己不对,而是一种权宜之计,不过却让男人相当的伤脑筋。东方人本来就是一个喜欢道歉的民族,“对不起”这句话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交辞令。在个人主义高涨的西方,除非真的是自己不对,否则不会轻易的说出对不起的。
但是在东方,人们不会讲各种理由,都是直接就道歉,也许是因为这种圆滑的方式比较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同吧!尤其是女性,更懂得拼命道歉以博取别人的谅解。
不过最可怕的是,她们嘴上虽然说着抱歉,心里却愤恨地想着:“要我这样拼命地低头道歉,你给我记住。”等到有朝一日,便会狠狠地向对方报复,所以千万大意不得。如果女性是真心地向对方谢罪,她就不会不等对方开口,先自己拼命地道歉,她应该会等到最后才提出道歉。女人若是真心反省自己的错误,就会先静静地等对方把话说完,最后再说抱歉。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经常能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也难免有误解别人之处。让我们都宽宏大量些,以博大的胸怀面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立面吧,勇于道歉就可伴你快乐无忧!
道歉使受伤害者受益,主要表现在:当伤害者承认错误时,受伤害者会感到情感的康复。当我们接受道歉时,就不再把伤害者视为威胁。道歉帮助我们消除愤怒,使我们避免沉溺于过去。通过对受伤害者的同情,道歉开启了原谅之门。
道歉也能使伤害者受益,让伤害他人的人能从内心里知道自己真的错了,再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当我们伤害了他人时,可能会感到悔恨和羞。那么应该怎样进行道歉呢?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可以用别的方式代替。吵架后,一束鲜花能令前嫌冰释;把一件小礼物放在餐碟旁或枕头底,可以表明悔意,以示爱念不渝;大家不交谈,触摸也可传情达意,千万不要低估“尽在不言中”之妙。切记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伟人也有时道歉。丘吉尔起初对杜鲁门的印象很坏,但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句话是以赞誉方式作出的道歉。除非道歉时真有悔意,否则不会释然于怀,道歉一定要出于至诚。
道歉要堂堂正正,不必奴颜婢膝。你想把错误纠正,这是值得尊敬的事。
应该道歉的时候,就马上道歉,越耽搁就越难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假如你认为有人得罪了你,而对方没有致歉,你就该冷静应付,不要闷闷不乐,更不要生气。写一封短笺,或由一位友人传话,向对方解释你心里不痛快的原因,并向他说明你很想排除这烦恼。你若能减低对方道歉时的难堪,他往往就会表示歉意,而且说不定他心里也不好过的。
你如果没有错,就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这种没有骨气的做法,对任何人都无好处。同时要分辨清楚深感遗憾和必须道歉两者的区别。譬如你是主管,某一部属不称职,势非予以革职不可。你会觉得遗憾,但是不用道歉。
假如你想向某人道歉,而且你有对不起他的地方,就应立刻想办法。你该写封信,打个电话,有所表示。送本书,一盆花草,一盒糖果,或者用其他任何足以表达心意的东西代你作这样的表示:“我对彼此的隔阂深感难过,亟望冰释前嫌,甘愿承担部分或全部咎责,并盼你能接纳这点微意以及人间最能化戾气为祥和的三个字:‘对不起’。”
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会有效的道歉是毋庸置疑的。你也许会说,这很容易,一句“对不起”就能够全部搞定了。但这其中还有什么学问呢?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对不起”是我们最常用的道歉,当你的购物车不小心撞到了别人,或者你忘记了别人的名字的时候,这种道歉是很合适的。但是我要说的是,当我们遇到更复杂的情况时,我们怎样能够有效的道歉使自己脱离困窘,让他人真正的感受到你的歉意并能够和好如初。
承担责任。如果你不是真心的道歉,每个人都看得出来。有效的道歉不是一种为自己狡辩的伎俩,更不是要去骗取别人的宽恕,你必须要感到自责,勇于承认过失,才能够真心的道歉。
要知道,事实上你的过失并不是你真正做错的那件事情,大多数时候,更主要的是过失是你伤害到了他人。当你迟到的时候,一句“我对于我没有尊重您的宝贵时间而感到道歉。”比“我忘记打电话告诉你我要迟到了”要有效得多,而后者也只会给你带来更多麻烦。
不要找借口。如果你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这个责任。“我很抱歉读了你的个人信件,我以后绝不会再做出类似的事情。”甚至说,有的时候真的是有一些误会或者客观因素在其中,现在也不是解释的时候。如果你一定要解释,你也要承认你错误的部分并且承担这个责任。“……但是有些部分我还是要和您确认一下这样做是否合适。”
集中于你自己的错误。道歉要坚决杜绝集中于对方不快的道歉形式,例如“我很抱歉,你和我在一起似乎并不很快乐”或者“我很抱歉,对于这件事你竟会如此疯狂。”这种说法更多的像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你的道歉一定并且只能够集中于你自己犯的错误或是你的失败。
要考虑到你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即使你不认为你的做法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应,预警依然是很重要的一点。
情感预警。“我知道你对我很失望。”“我没有要和你找麻烦的意思。”“我知道你现在对于我的事情很生气。”
其他预警。“这意味着这个季度的预算会出现几千块的缺口。”“我知道这些数据对于你的报告不可或缺,你好像已经因为这个而一团糟了。”“我估计你要是让她滚开的话她会对你发火的。”“我知道你在等我。”
试着补救。明显的,有些错误是不难补救的,但要注意在你道歉的时候仍要着重于你先前犯的错误。而有些事情却很难挽回,这时候重要的就是你要尽全力试着弥补。另一种补偿方式就是要确保你以后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有时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补救。
只要你能够承担责任,考虑后果,并且竭力弥补,那就会是一个很有效的道歉,别人会因此感受到你的歉意。
当然,有些人是很难交流的,即使是最真诚的道歉也不会动摇他们;有些事情是人们不能原谅的;也有些时候你必须要不甘心的道歉,这时候我建议只留下一句“我真的很抱歉”就好了。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能够做的只是尽力去弥补过错,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道歉方法了。
开口承认自己的错误虽然是应该的,但是人们都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自己真的错了。这或许跟民族的文化有关,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直接,还很喜欢要面子。让他们承认错误就有些困难了。但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其实对人际关系的缓和是非常有好处的。
道歉是美丽的词,说一声“对不起”是重要常说的三个字,把多少错失,误会挽回消除,它是冰天雪地里的一盆炭火;冬去春来的一缕暖风。使多少怨恨忧伤得到安慰冰释,真是人际关系的改善难得有道歉,让人与人握手言和重新享受轻松生活的快乐。
道歉是常以为亏欠认错悔过的表现,是属灵生命的流露,要得到别人的宽容和谅解,先要大胆勇于学会向别人道歉,我们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肢体间碰碰磕磕是常有的事,就像有时牙齿会咬痛舌头。互相道歉,肢体团契生活,真是何等善何等的美。
或许,有人说道歉用不着学,孩子都会说“对不起,请原谅!”倘若,生命没有十字架的对付,在神面前没有好好省察自己,是很难醒悟,《圣经》浪子回头的故事,浪子最后醒悟过来,向父亲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因而得慈父欢喜悦纳赦免其过。
古语说:人非圣贤,焉能无过?马有失蹄,人有错失。“每个人都有错失,但只有愚者才会执迷不悟。”西塞罗说。勇于道歉认错是智者的胸怀,也是明礼诚信的表现,阻碍人道歉的原因,因为有的人顾面子,尤其大人做了错事,也应该像孩子卫样大胆承认,并马上悔过,丢掉面子,卸去重负,心灵得释放,轻松过日子。有的人虚荣心强,不肯降卑,看自己比别人强,不甘示弱,不肯主动及时去与人和好,认为向对方道歉无非是一种无能懦弱羞辱的表现,这也是阻碍向人道歉的原因。有的人有惧怕心理,唯恐担心受到对方冷遇,受到奚落,怕对方不接受,反而更没有面子,特别是在公开场合道歉,更难做到,因为很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人际关系改善难得有道歉,学会道歉,同工之间或与信徒之间反目成仇消除了,邻舍争吵没有了,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也化解了。美好的人际关系因此被建立。你学会了道歉吗?道歉真的很重要。
扪心自问,如果你偶尔说话刺伤了朋友,是否会诚心诚意地对自己的过错表示歉意呢?道歉不只是认错,它表示你自知言行影响了彼此的关系,表示希望重新重归于好。承认自己不对,做起来并非易事;不过你一旦决心面对现实,不再倔强,便会发现认错对消除误会、恢复感情确有奇效。
真心实意的认错、道歉,就不必推说客观原因、作过多的辩解。就是确有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必须有诚恳的道歉之后再略为解释,而不宜一开口就辩解不休。否则,你对自己的错误实际上是抱着抽象否定、具体肯定的态度,这种道歉,不但不利于弥合双方思想感情上的裂痕,反而会扩大裂痕、加深隔阂。道歉需要诚意。双方成见很深,当对方正处在火头上,好话歹话都听不进时,最好先通过第三者转致歉意,待对方火气平息之后,再当面赔礼、道歉。有时当务之急不是先分清谁是谁非,而是要求双方求同存异,去对付共同面临的困难或“敌手”。如双方僵持不下,势必两败俱伤。如一方先主动表示歉意,就有可能打破僵局,化紧张为和谐,乃至化“敌”为友,双方合作共事。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错了就及时承认,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就会大为减少,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也会和谐得多。
没有错,有时也道歉。明明没有错,也赔礼、道歉,这不是虚伪吗?不是卑怯吗?不。没有错,有时也需要道歉。如纯属客观的原因,比如气候变幻无常、意外的交通事故等等,使你无意失信,给对方带来一些麻烦、损失,为什么不可以道歉呢?一味推客观原因,对方口头上不好责怪,但心情总是不愉快的,那就不利于增进友谊。如果你有事求助于人,对方尽了最大努力,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事未办成,但他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或事虽办成了,但对方付出的劳动,给他带的麻烦,比你原先预料的要多得多。凡通情达理者,岂能毫无内疚之感,不说几句发自肺腑的道谢兼道歉的话呢?这体现了你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以后有求于他,也好再开口啊。(说话:38,文字:道歉的学问)
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中,而这个大家庭又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人们在日常相处中,难免会对他人造成一些不便,但只要诚恳地说声对不起,取得对方的谅解,一切就过去了。
我们要学会真诚地说——对不起。
2.女人谈判技巧
作为女性,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不喜欢谈判,无论运用何种方式,后果似乎都无法令人满意:温和主义使我们让步,感觉受到不公正待遇而闷闷不乐;强硬态度似乎一时可以得逞,却威胁到我们和他人长远的良好合作关系。
女人在谈判桌上或许真的不是太有优势,但她们可以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优势来达到目的。要注意谈话的时机,这是谈判中最重要的时刻。往往一个案子的胜负就决定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点上面。如果你把握住了这个时机,那么你的胜算会非常大。但具体的情况就需要你多加研究了。
通过平常的细致观察,你一定能把握这一技能。
谈话时机很重要。无论你多么相信你的第六感,也请在发现问题三次后再与他谈话。这样才不冤枉他,也给自己一段消化问题、冷静思考的时间。除非一开始发现的就是致命环节,比如当街拥吻甚至捉奸在床。话说回来,如果发现了此类问题,咱也没什么好谈的了。
男女之间相处久了,有一点点暧昧其实难免,尤其在你火眼金睛的注视下。因此,发现暧昧之后,别大惊小怪地立刻断定感情危机到来了。跟你最要好的朋友聊聊你的倒霉发现,请她帮忙分析一下,你是不是神经过敏,这样的小事有没有必要郑重跟他谈。即使天塌下来也要给自己至少一天冷静时间。第一时间谈话,你当然比较冲动,冲动说出来的往往是主观“不讲理”的话,难以以德服人。
良好的切入点是成功的一半。就事论事的切入常使谈话陷入无谓的争执。既然你已经看到了令自己不爽或生疑的事情,那么你要说的并不是该不该这样做,而是告诉他你的感受与想法。
“我不是怪你,可能是我太敏感了。我想起咱们刚结婚时……”这样的开始男人们比较容易接受,或许你们危机产生的原因并不是来自另一个女人的勾引,而是很久都没有一次知心的交流。
一开始就抱着批评和抱怨的态度,有理也输七分。他是你此刻受伤的罪魁祸首没错,你就完全没有过失?恋爱和婚姻中,没有任何一方有义务承担感情危机的全部责任,只要你没打定分手或离婚的主意,就先从自身找原因吧。
“我是个没什么情趣的女人,这些年你已经忍了很久。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或是有更好的选择,别让我最后一个知道。你说呢?”当你感觉到他的外遇危机时,事实多半已经存在,解决危机的谈话应该以此为前提,必须绕过纠缠不清的事实认证阶段,才能开始真正解决问题的谈话。
我们发现:雄心勃勃的人和胸无大志的人比起来总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在与人谈判时回旋余地更大,而且因为他们不会轻易接受远离自己目标的条件。但女性一般来说容易目光短浅,或迅速让步或咄咄逼人,缺乏谋略。不管是哪一种,大多数是因为女性对自己谈判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
可以先从谈判小的问题开始,逐渐过渡到重要的事情,比如在市场上就1公斤西红柿讨价还价,然后去看看如何以最好的价钱买到公寓;试着和女朋友们去度周末,说服男友心甘情愿地同意;然后去和老板谈判你的升职,向客户争取一笔大定单。你越是有经验,就越从容越有信心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你也就越有机会成功。
对女性的忠告是不要揭开自己的面纱。一个过于自信和进攻性的女人总是容易招致对方的敌意。所以,在走向谈判桌的时候,最好不要像是走上战场。男人大多使用此种计策,以便从心理上战胜对方,但是女人使用此招却会使对方反感。因此,应该放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架势,要展示女性温柔的一面。
所有研究表明,影响对方是进行谈判所必需的条件,所以,女性应该首先得到对方的欣赏和喜爱。具体讲,这意味着要态度友好合作,面带微笑,神情放松,关注对方。这对一些女性来说可能不太公平,因为她们喜欢更富于战斗性的场面,但我们必须现实一点,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此种方法最有效。
与对方合作,就是要就事论事,而不是把对方当作进攻的对象。了解别人的利益并非是加以认可,更不能因让对方处于困境而感到愧疚。你的底线是肯定对方有能力保护自己。最后,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所有感情外露。有些情感可以帮助你实现目标,但不是愤怒,也不是沮丧,而是热情和幽默,这两种情感很有感染力。
举一个例子,你提出请求在星期五休息一天,而老板却坚决拒绝。你可以这样对老板说:“我明白您不赞同我这个要求,我想这会给您带来困难,究竟是哪些困难呢?”老板会对你说:“没有人能代替你,你提出这个要求不是时候。”“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我需要这个星期五做一次实习。您觉得我哪一天休息不会给您带来问题?”显然,这样的对答不一定能保证你的要求得到满足,但你毕竟尝试了,使双方都能了解各自的需求。这样总会在以后的某个时间找到一个解决办法。
越来越多的男人也学习这种谈判技巧。因为这种技巧对双方都有益处,不会让任何一方感到是失败者。另外,它不会破坏双方之间的关系,反而会改善双方的关系。对于一个女性来说,保持与老板和同事的良好关系比争取加薪更为重要,因为要求加薪而产生摩擦是得不偿失的。这个技巧在职场上或是个人生活中都可以派上用场。
在准备向老板提出加薪的要求时,很多人心里像揣个兔子,忐忑不安。大部分女性都害怕和上司谈论薪水的问题,而男人则把这种谈判当作一个刺激的游戏。所以,20%的女性一生中从未尝试去谈判薪水,即使那些自认为是工作上的谈判好手,能够狠狠地向供货商杀价的人,也不愿和老板谈工资问题,虽然能在嘴上表示一下抗议,最后还是被动地接受。
男人的做法与女性相反。他们不仅与老板谈判第一份工资,也谈加薪、更换岗位、争取奖金等问题。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女之间的差距就越拉越大,男人和女人虽然以同样的能力开始工作,等到临近退休时,双方的工资差距能达到几倍之多。
谈判是种心理战,一心不能二用。在一场有关谈判的研讨会中,一名发言人提到了谈判环境的问题。他主张不论任何谈判,都应该在干净整洁的场所中进行。谈判的场所若凌乱不堪,如墙上有一幅挂歪了的画,谈判的人注意力则容易分散,无法全心放在谈判上。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除了习惯性的动作外,人的注意力在一时之间,只能集中于某一个动作上,也就是所谓的“一心不能二用”。因此在谈判进行中,对方的注意力如果突然被墙上一幅挂歪了的图画所吸引的话,谈判结果将会如何呢?情况可能对你有利,也可能对你不利。假设对方的谈判实力在你之上,但却是有整洁癖的人,那么,挂歪了的图画、塞满了烟蒂的烟灰缸,以及满桌子乱七八糟的文件资料,都会搞得他不能专心,这么一来,原有的谈判实力便难以完全发挥了……
不错,如果凭由一幅挂歪了的图画,使谈判对手的注意力无法集中,那么,就谈判技术而言,这一幅图画可以说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谈判对手的注意力如果完全被那幅挂歪了的图画所吸引,而根本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些什么时,那幅图画对整个谈判的“破坏性”便远大于“建设性”了。总之,在谈判双方难分胜负的情况下,如果能运用技巧,使对方难以发挥原本的实力,但谈判又不至于因此中断,就等于给自己增添了一份力量,谈判的结果自然便有利于你了。
谈判可说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心理战”。为了看穿对方的意图,并且迅速地做出有效的决定,在明枪暗箭的交战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注意力的集中与否了。所以,任何的小动作都无所谓,只要能扰乱对方的注意力,便可能扭转整个的谈判局面。至此,或许你已经体会到,谈判力正犹如一把双面的利刃,可以伤人,但也可能反过来伤了自己。只有时时不忘谈判力的重要,再加上对谈判充分而正确的认识,才能使你的实力在谈判中发挥无遗。
3.八面玲珑的睿智女人
你本是与人为善,想平静、安稳地度过每一个工作日,但不幸遭遇办公室“是非小人”,变得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对付。这里支上几招,不妨多加练习一下,也许可以让你对这些“是非同事”产生免疫力。
沉着应对,让理智控制情绪。有一种人的眼睛是专门用来盯着别人的,你一旦出现漏失被他发现,他便惟恐天下人不知,以教导的口吻,像对你有无限的关怀一样大声说出来,而且往往选择领导在场、同事集中的时候。其居心无非是要夸大你的错误,扩大错误的影响而已,借此提高自己在办公室的地位,想起来实在可恶。但遇此情况,千万不能恼羞成怒,那样就正中人家的下怀了。记住,你“出错”在先,不管怎样都无法推卸责任,如果再针锋相对地争吵起来,就更显得缺少风度。
沉着一些,让他充分地表演,旁观者都不是傻子,他的居心别人都能有所察觉。然后坦承自己工作中的失误,以谦虚勇敢的态度轻轻化解他递过来的狠招。最后不妨诚恳地表示向他学习,自嘲一下:“谢谢你的指正,我以后一定注意,希望不会再有下一次。”这叫积极地补救。当然了,记住这种人的真实面目,看清他的用心,凡事自己细心些,不给对方可乘之机才是更稳妥的方法。
亮出自己的态度,绝不放任第一次。办公室流言在所难免,有的你可能永远听不到,有的可能在特别凑巧的情况下传入你耳中。比如,你给领导送报表,走到领导门前还不及敲门,就听到有人正在打你的小报告,而且纯粹是歪曲事实,信口雌黄,这让你如何不生气?但此时最忌讳气冲脑门,一冲动进去与人争个对错。领导会想,你怎么会正好听到,有这么凑巧吗?说不定会认为你在偷听,而且领导还会对你的人品进行质疑。
你该做的是掉头走开。不管你有多憋气,也要指挥自己的双腿赶快离开。第二步是单独约对方严肃谈话。这种事情只要遇到一次就必须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听之任之,否则此人会有恃无恐,变本加厉,让你后患无穷。要把事情直接说出来:“我恰巧听到你对领导说某件事,我想你可能有些误会,我现在就给你澄清一下。以后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问我,我如果回答不了,再找领导也不迟。”这样他自然会明白,他的行为你已经知道了,这次只是一个提醒,下不为例。再要背后乱讲时,他可要好好想想后果了。
远离饶舌妇,不要卷入是非圈。有的人喜欢搬弄是非,坐山观虎斗。你可要注意了,在你面前痛斥别人的不是,猛夸你的长处的人,千万别信他!从你眼前一转身,他就会把同样的话重讲一遍,当然浑身“不是”的就换上你了!这种人是天生的长舌妇,好像不讲别人坏话日子就过得不舒坦。只要你顺着他的意思说上几句别人的不是,或是对他的话随声附和,那就等着吧,有一天就会传到当事人耳朵里,讲人是非的当然会变成你。这样是非就惹上身了。人家若是找上门来论个究竟,你不见得能解释清楚,而如果别人并不找你理论,却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你时,天啊,你就等着背后挨刀子吧!
你该保持沉默。不支持他的观点,也不反对他的观点,任他自己说个唾沫横飞、天花乱坠,你只管咬紧牙关不出声,渐渐地他就会感到无趣,再不到你面前说东道西,你也好落个清静。还有一个办法:顾左右而言他。可以谈谈美容,谈谈健身,说天气真好、心情不错,就是不说谁是谁非,把话题绕开,专挑无关痛痒的话来扯,他就没劲了。记住一个原则:在是非的漩涡里只会越陷越深,趁早远离它!
掌握尺度,谨防习惯成自然。有的人喜欢颐指气使,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如果你是新人,或者资历较浅,可能在心理上比较认可多做些工作,多为别人服务。但是要记住:给人适度的尊敬是对的,多做些事情的态度也是好的,可是如果公私不分,一味地任劳任怨,非但不能博得对方的好感,反而容易让人看不起你,忽视甚至轻视你的劳动。更有甚者,十次你有九次依了他,只有一次没能使他满意,他也会如鲠在喉,全然不念你往日的好处,觉得你不给面子,或是与他作对,以前你的种种好处便一笔勾销了。你说,你气是不气?原因要在自己身上找,一味地任劳任怨已经形成了习惯,他在心理上已经适应了,偶尔一次不顺,便会令他不能忍受。
这时候你就要讲原则,讲尺度。公事:该做而且做得来的事,坚决做;该做但是做不来的事,尽量做;不该做虽然做得来的事,不做;不该做而且做不来的事,坚决不做。私事:愿意替人效劳的事,随便做;不愿替人效劳的事,不委屈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在别人心里树立起一个标杆,他们请你做事之前,首先会衡量一下你是否会去做、是否愿去做,然后才会对你说出来。于是,“原则”和“适度”帮你过滤掉了许多不相干的事。让自己轻松些难道不好吗?
4.危机处理高手
工作上的瓶颈,同事间的竞争,朋友间的误会,这些都会影响你的情绪,降低工作效率。那么如何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呢?这就需要你有足够的智慧,这样才能在困难面前临危不乱。
与同事们相处,应该真诚以待,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即使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别人还是会感激你的热心。如果有人冒犯了你,那么也不要跟他一般见识,毕竟那种咄咄逼人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不是太多。真心实意的原谅他,如果将来他有求于你的话,必定会想到当时对你的态度。你正确处理好了这一事件,将对大家都有好处。
能够感受到职业危机的人并不占少数,而能直面危机、享受竞争的却不多,很多人在面对危机时往往只会苦恼地等待或被动地接受,很少有人会采取主动的方式解决或避免危机的产生。其实,很多时候,危机的解决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让我们先来看以下这个故事:甲对乙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乙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一定要给破公司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甲问:“为什么?”乙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甲觉得乙说得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半年多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乙问甲:“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甲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或许所有情况都在暗示我们发生了不可挽回的职业危机,但这并不一定表明我们必须用离职来解决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往往只是在意识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思路打开了,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在面对职场危机时,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项危机攻略。
以不变应万变是职场竞争中的大忌,当出现职业危机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如何进行危机公关,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找机会和老板坐下来谈一谈。只懂埋头苦干,不懂与人沟通,往往会错失许多机会,有时还会被他人误解。所以,学会沟通是和谐与融洽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出现职业危机时。因为在“裁员”之前每个人都有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与老板进行了有效的危机公关。
一般说来,在解雇风潮中,老板首先考虑保留的是他们认为有价值的职员。因此,那些时常出现在老板视野中,懂得展现能力、发挥优势的活跃分子,也就很容易成为解雇风潮中的幸存者。那么,平时的绿叶角色就一定都是失败者吗?答案是否定的。绿叶在羡慕他人被老板赏识的时候,不要总抱有怀才不遇的想法。在面对职场危机的时候,应当学会表现那些被老板所赏识的才能,并且让包括老板在内的所有同事知道你有这些才能。
所谓职场危机,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能给我们的利益造成损害的各种困难。这些困难,总是把我们置于一种既难料理、又难回避的尴尬境地和危急关头。比如:求职屡遭失败、同事的排挤、歧视、背叛、骚扰;上司的嫉妒、刁难、报复;久久不被提升、无端被降职、解雇;下属的对抗与不合作,以及,客户的离弃等等。
职场危机会给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损害。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对职场危机应该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一项艰难而长久的任务。不能妥善地应对职场危机,就意味着失败。
应对职场危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防范;二是处理。
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杜绝危机发生,或者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优秀的为事之能和处世修养,既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又能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与公司或其他个人产生矛盾与对抗的可能性。
同时,还要具备敏锐的预知与识别危机的能力。职场危机和自然界一样,表面平和安全,而内里却动荡不安、危机四伏。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随时预感到危机的来临,你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你的敏锐。你能明察秋毫、能见微知著、能通过日常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能透过上司或同事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准确地预知危机的来临。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效地防范危机的产生。
其次,当危机已经来临,问题已经明朗化的时候,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谨慎处理。成功的处理危机的前提或基础,就是我们能否看清楚危机的本质,能否清晰地理出整个事件的脉络。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准确地下手。不然,不但不能顺利处理危机,而且还有可能把危机变成灾难。
在处理职场危机的过程中,要求我们要做到冷静、豁达、策略、坚韧。冷静,能使我们对危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豁达,能使我们不被危机损伤心志;策略,能使我们妥善地排除危机;坚韧,能使我们等到最后的成功。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野猪正对着树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看见了,问:“你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呢?现在又没有猎人和猎狗。”野猪回答:“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要想处理危机,首先要在心理上对危机加以接受,并对危机保持警惕。只有心理上有所准备,危机真正出现时才不会手忙脚乱。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总对员工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时刻要求员工具有危机意识,在竞争中做好各种准备,努力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只有始终具有危机意识,并且用实际行动体现这种认识,那么,在工作中,才会用更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危机。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刚好同时到日本的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大家抱怨连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跟游客们一样牢骚不断,气氛简直差劲透了。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瞧,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同时,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完全没有抱怨。这时,面有愠色的游客们全都哈哈大笑,一路高兴地奔向目的地。观光的好心情完全没有被打消,反而更加的愉快。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一场不愉快,在转瞬之间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说到底,能够这样乐观的看待困难的人,他的内心也一定是阳光明媚的。否则,一个内心灰暗的人,他根本不可能把阳光带给别人。
5.办公室里的谈话艺术
办公室可谓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虽然不见血腥,但又处处刀光剑影,暗潮汹涌。如果没有一点基本生存常识,恐怕会在这复杂的环境下无法生存。
说话要分场合,要看“人头”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不卑不亢的说话态度,优雅的肢体语言,活泼俏皮的幽默语言。拥有一份自信更重要,娴熟地使用这些语言艺术,你的职场生涯会更成功。
聪明的女人懂得运用赞美之辞。能真心诚意称赞男人的女人,必能为男人带来好运道,这就是能使男人在意想不到之处产生自信的奇妙力量。唯有真心,才能令人动容,才能产生力量。
在公室里与同事们交往离不开语言,但是你会不会说话呢?俗话说“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的目的,但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后果也大不一样。在办公室说话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老板赏识那些有自己头脑和主见的职员。如果你经常只是别人说什么你也说什么的话,那么你在办公室里就很容易被忽视了,你在办公室里的地位也不会很高了。有自己的头脑,不管你在公司的职位如何,你都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应该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话好好说,切忌把与人交谈当成辩论比赛。在办公室里与人相处要友善,说话态度要和气,要让人觉得有亲切感,即使是有了一定的级别,也不能用命令的口吻与别人说话。虽然有时候,大家的意见不能够统一,但是有意见可以保留,对于那些原则性并不很强的问题,有没有必要争得你死我活呢?的确,有些人的口才很好,如果你要发挥自己的辩才的话,可以用在与客户的谈判上。如果一味好辩逞强,会让同事们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你不知不觉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不要在办公室里当众炫耀自己。如果自己的专业技术很过硬,如果你是办公室里的红人,如果老板非常赏识你,这些就能够成为你炫耀的资本了吗?再有能耐,在职场生涯中也应该小心谨慎,强中自有强中手,倘若哪天来了个更加能干的员工,那你一定马上成为别人的笑料。倘若哪天老板额外给了你一笔奖金,你就更不能在办公室里炫耀了,别人在一边恭喜你的同时,一边也在嫉恨你呢!
办公室是工作的地方,不是互诉心事的场所。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向别人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能够很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你们之间很快变得友善、亲切起来,但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后发现,事实上能够严守秘密的人几乎没有。
所以,当你的生活出现个人危机,如失恋、婚变之类,最好还是不要在办公室里随便找人倾诉;当你的工作出现危机,如工作上不顺利,对老板、同事有意见有看法,你更不应该在办公室里向人袒露胸襟,任何一个成熟的白领都不会这样“直率”的。自己的生活或工作有了问题,应该尽量避免在工作的场所里议论,不妨找几个知心朋友下班以后再找个地方好好聊。
说话要分场合、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不卑不亢的说话态度,优雅的肢体语言,活泼俏皮的幽默语言这些都属于语言的艺术,当然,拥有一份自信更为重要,懂得语言的艺术,恰恰能够帮助你更加自信。娴熟地使用这些语言艺术,你的职场生涯会更成功!
说话要给自己留余地。如果我们连自己都还没有彻底弄清楚的事情,或者是代表个人看法,就更不要用那些表示绝对的字眼,那样会因为你的绝对化而引起他人的怀疑,甚至引起他人的反感。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如果自己没有来得及思索,而他人在就面前那么有把握地讲,就会感到自己落后,自然而然就会反感情绪。他们会在心理说:“真是那样?我不相信。甚至会说:“我讨厌这样的人。”比如有一次,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闲聊之谈起了大家都关注的问题:“道德与法制的关系。其中一个说:“这个问题只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而另一个接着说:“在这个社会,必须讲法制,用不着讲道德。”从后来他的谈话来看,他的意思是说,在现在的社会,人心不古,当将道德,对有些人是没有用的,因此必须用法制来解决问题。但是他的话过于绝对,引起对方的不满,立即反问他:“社会不讲道理是不行的,他只好把自己的话又解释了一遍。
因此,在谈话时,尽管是我们绝对有把握的事,也不要把话说的过于绝对,绝对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人的挑刺。而现实是,如果对方有意挑刺,还真能挑出刺来。与其给别人一个挑刺的借口,不如把话说的委婉一点。同时,如果我们不把话说得绝对,我们还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对方周旋。
说话要前后一致,诚实守信。有一个顾客为了使自己的居室尽善尽美,希望能买到一张真正的皮沙发。这位顾客到城里一家货物繁多的大商店去购物。销售商愉快地领他走到沙发部。当顾客看到一张吸引他的沙发时,他问了价钱,销售商告诉了他。顾客对这真皮沙发的价格竟如此之低表示吃惊时,销售商向顾客保证说这确实是便宜货,所以很畅销。顾客在沙发上坐下来,感觉良好。他站起来,绕着沙发踱步,赞赏不已。沙发确实很漂亮。顾客又一次对于自己找到了这么一张价格如此便宜的皮沙发表示惊喜,于是决定买下它。
随后,顾客告诉销售员:“我还要一张优质的咖啡桌放在这张沙发前。”于是他走向咖啡桌部。途中,顾客看到了另一张沙发,与刚才那张很相似,他就走过去,仔细观察了一番,并坐了下来。这位顾客拿不定主意自己究竟喜欢哪一张。他问了价钱,当销售员把价格告诉他时,他又吃了一惊:这张沙发是刚才他定购那张沙发的两倍。顾客问:“为什么这张这么贵呢?”销售商:“这完全是真皮的。”
顾客:“那我刚才定购的那张是什么料子的呢?我当时以为它也是真皮的。”销售商:“那张沙发,凡是与人接触的部分,即坐垫的顶部,靠手以及靠背都是真皮,不过,靠手的底部,沙发的底部,后背部是人造革的。我向您保证,没有会看出二者的区别,而且,人造革的耐用性与外观造型也不亚于真皮。”顾客:“朋友,你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告诉我那张不全部是真皮呢?”销售商:“我是想讲的,可那时转了话题。
做人是艺术,说话更是一种艺术。
6.电话沟通的技巧
现在的工作都离不开电话,而电话又只能凭借声音来判断一个人。那么,如果你的电话沟通能力不好,或许会丧失一单生意,丢掉一个朋友,破坏了你公司的形象以及你个人的形象。电话在当今世界已经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在商务活动中,电话更是业务拓展、信息沟通的重要助手。
为了提高通话效果、正确表达说话重点需要做些准备工作。
首先,在电话机旁应备有记事本和铅笔,随时记录下通话信息,或是重要的电话号码。因为人们总是忘记一些事情。有些即使是人们用心去记住的事,经过九小时,遗忘率也会高达百分之七十,日常琐事遗忘得更快。所以,把它记录下来,就不会忘记了。
试回忆本周前四天晚饭的内容,大概不少人想不起吧!所以不可太相信自己的记忆,重要事项可采取做记录的措施予以弥补。若在电话机旁放置好记录本、铅笔,当他人打来电话时,就可立刻记录主要事项。如不预先备妥纸笔,到时候措手不及、东抓西找,不仅耽误时间,而且会搞得自己狼狈不堪。
其次,要先整理电话内容,然后再拨电话。在给别人打电话时,如果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往往会丢三落四,可能忘了主要想谈的问题还想不起来,等对方挂断了电话才反应过来。因此,应事先把想讲的事逐条逐项地整理记录下来,然后再拨电话,边讲边看记录,随时检查是否有遗漏。另外,还要尽可能在三分钟之内结束。实际上,三分钟能说一千个字,相当于两页半稿纸上的内容,一般的事情是足够时间说完的。如果一个电话用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那一定是措辞不当,未抓住纲领、突出重点。
第三,态度要友好。有人认为,电波只是传播声音,打电话时完全可以不注意姿势、表情,这种看法真是大错特错。双方的诚实恳切,都饱含在说话声中。讲话时必须抬头挺胸,伸直脊背。“言为心声”,态度的好坏,都会表现在语言之中。如果道歉时不低下头,歉意便不能伴随言语传达给对方。同理,表情亦包含在声音中。打电话时表情麻木,其声音也会是冷冰冰。因此,打电话也要微笑着讲话,就像面对着话筒另外一边的人一样。
女性在对着镜子说话时,会很自然的微笑,人在微笑时的声音是更加悦耳、亲切的。根据这一原理,在一些大公司的总机或者前台,管理者有意在接线员的桌上放置一面镜子,以促使她们在接听电话的时候自然的微笑,然后通过语言把这一友好的讯息传递出去。
第四,要注意自己的语速和语调。急性子的人听慢话,会觉得断断续续,有气无力,颇为难受;慢吞吞的人听快语,会感到焦躁心烦;年龄高的长者,听快言快语,难以充分理解其意。因此,讲话速度并无定论,应视对方情况,灵活掌握语速,随机应变。
打电话时,适当地提高声调显得富有朝气、明快清脆。人们在看不到对方的情况下,大多凭听觉形成初步印象。因此,讲话时有意识地提高声调,会格外悦耳优美。
第五,养成复述的习惯。为了防止听错电话内容,一定要当场复述。特别是同音不同义的词语及日期、时间、电话号码等数字内容,务必养成听后立刻复述、予以确认的良好习惯。文字一看就知,但读音相同或极其相近的词语,通电话时却常常容易搞错,因此,对容易混淆、难于分辨的这些词语要加倍注意,放慢速度,逐字清晰地发音。如1和7、11和17等,为避免发生音同字不同或义不同的错误,听到与数字有关的内容后,请马上复述,确认。当说到日期时,不妨加上星期几,以保证准确无误。
打电话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电话铃响两次后,取下听筒。电话铃声响1秒,停2秒。如果过了10秒钟,仍无人接电话,一般情况下人们就会感到急躁:“糟糕!人不在。”因此,铃响3次之内,应接听电话。那么,是否铃声一响,就应立刻接听,而且越快越好呢?也不是,那样反而会让对方感到惊慌。较理想的是,电话铃响完第二次时,取下听筒。
(2)自报姓名的技巧。如果第一声优美动听,会令打或接电话的对方感到身心愉快,从而放心地讲话,故电话中的第一声印象十分重要,切莫忽视。接电话时,第一声应说:“你好。这是×公司。”打电话时则首先要说:“我是×公司×处的××。”双方都应将第一句话的声调、措词调整到最佳状态。
(3)轻轻挂断电话。通常是打电话一方先放电话,但对于职员来说,如果对方是领导或顾客,就应让对方先放电话。待对方说完“再见!”后,等待2~3秒钟才轻轻挂断电话。
无论通话多么完美得体,如果“咔嚓”一声挂断电话,则会功亏一篑,令对方很不愉快。因此,结束通话时,应慢慢地、轻轻地挂断电话。
当对方讲话听不清楚时,进行反问并不失礼,但必须方法得当。如果惊奇地反问:“咦?”或怀疑地回答:“哦?”对方定会觉得无端地招人怀疑、不被信任,从而非常愤怒,连带对你印象不佳。但如果客客气气地反问:“对不起,刚才没有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好吗?”对方定会耐心地重复一遍,丝毫不会责怪。
有一些职员接到打错了的电话时,常常冷冰冰地说:“打错了。”最好能这样告诉对方:“这是××公司,你找哪儿?”如果自己知道对方所找公司的电话号码,不妨告诉他,也许对方正是本公司潜在的顾客。即使不是,你热情友好地处理打错的电话,也可使对方对公司抱有初步好感,说不定就会成为本公司的客户,甚至成为公司的忠诚支持者。
有时候,对方在电话中一个劲儿地谈自己不知道的事,而且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没完没了。职员碰到这种情况,常常会很恐慌,虽然一心企盼着有人能尽快来接电话,将自己救出困境,但往往迷失在对方喋喋不休的陈述中,好长时间都不知对方到底找谁,待电话讲到最后才醒悟过来:“关于××事呀!很抱歉,我不清楚,负责人才知道,请稍等,我让他来接电话。”碰到这种情况,应尽快理清头绪,了解对方真实意图,避免被动。
领导对部下的评价常常会受到其亲友印象的影响。打到公司来的电话,并不局限于工作关系。领导及先辈的亲朋好友,常打来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电话。他们对接电话的你的印象,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领导对你的评价。
如,当接到领导夫人找领导的电话时,由于你忙着赶制文件,时间十分紧迫,根本顾不上寒喧问候,而是直接将电话转给领导就完了。当晚,领导夫人就会对领导说:“今天接电话的人,不懂礼貌,真差劲。“简单一句话,便会使领导对你的印象一落千丈。可见,领导及先辈的亲朋好友对下属职员的一言一行非常敏感,期望值很高,请切记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索赔的客户也许会牢骚满腹,甚至暴跳如雷,如果作为被索赔方的你缺少理智,像对方一样感情用事,以唇枪舌剑回击客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矛盾升级。
正确的做法是,你处之泰然,洗耳恭听,让客户诉说不满,并耐心等待客户心静气消。其间切勿说:“但是”、“话虽如此,不过……”之类的话进行申辩,应一边肯定顾客话中的合理成分,一边认真琢磨对方发火的根由,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用肺腑之言感动顾客。从而,化干戈为玉帛,取得顾客谅解。
面对顾客提出的索赔事宜,自己不能解决时,应将索赔内容准确及时地告诉负责人,请他出面处理。闻听索赔事宜,绝不是件愉快的事,而要求索赔的一方,心情同样不舒畅。也许要求索赔的顾客还会在电话中说出过激难听的话,但即使这样,到最后道别时,你仍应加上一句:“谢谢您打电话来。今后一定加倍注意,那样的事绝不会再发生。”这样,不仅能稳定对方情绪,而且还能让其对公司产生好感。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待索赔客户一定要诚恳,用一颗诚挚的心感动客户,以化解怨恨,使之从这次处理得当、令人满意的索赔活动中,理解与支持本公司,甚至成为公司产品的支持者。通过对索赔事件的处理,你也能了解公司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攻关。当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排除障碍、解决问题,甚至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使企业走出困境,不断繁荣昌盛。这时,谁又能说索赔不是一件好事呢?
电话是双方不见面的一种沟通方式,它是通过电话线来传递信息的。因此,语言成了信息的唯一载体,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等都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通常情况下应等待对方先挂断电话然后再挂断,这样虽可能浪费一些时间,但却万无一失。如果事情紧急或者赶时间,应用手指轻轻按断通话键,这样可以降低话筒放回主机可能产生的声音,切勿用手掌拍断电话或者将听筒重重的按断电话,以免对方引起误会。
在电话旁竖立警示牌,提醒自己注意“小心轻放”,籍以慢慢训练轻放的习惯。
打电话前应平服情绪,将恐惧感降到最小。
语调的魅力用清晰而愉快的语调接电话能显示出说话人的职业风度和可亲的性格。虽然对方无法看到你的面容,但你的喜悦或烦躁仍会通过语调流露出来。打电话时语调应平稳柔和、安详,这时如能面带微笑地与对方交谈,可使你的声音听起来更为友好热情。千万不要边打电话边嚼口香糖或吃东西。
7.开玩笑须知
适当的开开玩笑,既能打发百无聊赖的时间,又能增进朋友同事之间的友情,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如果出言不当,效果就是相反的,既得罪了别人,又让自己成了众矢之的。
如果你在办公室工作,无论日后是想仕途得意平步青云,还是想就此默默无闻地过日子,都有必要在办公室这个无风还起三尺浪的地方注意开玩笑的艺术,哪怕是最轻松的玩笑话,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当然也不是要你死气沉沉,三缄其口。如果能记住以下的禁忌,你还是可以挥洒自如地开玩笑的。
不要开上司的玩笑。你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上司永远是上司,不要期望在工作岗位上能和他成为朋友。即便你们以前是同学或是好朋友,也不要自恃过去的交情与上司开玩笑,特别是在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更应格外注意。
不要以同事的缺点或不足作为开玩笑的目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拿同事的缺点或不足开玩笑。你以为你很熟悉对方,随意取笑对方的缺点,但这些玩笑话却容易被对方觉得你是在冷嘲热讽,倘若对方又是个比较敏感的人,你会因一句无心的话而触怒他,以至毁了两个人之间的友谊,或使同事关系变得紧张。而你要切记,这种玩笑话一说出去,是无法收回的,也无法郑重地解释。到那个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不要和异性同事开过份的玩笑。有时候,在办公室开个玩笑可以调节紧张工作的气氛,异性之间玩笑亦能让人缩近距离。但切记异性之间开玩笑不可过分,尤其是不能在异性面前说黄色笑话,这会降低自己的人格,也会让异性认为你思想不健康。
莫板着脸开玩笑。到了幽默的最高境界,往往是幽默大师自己不笑,却能把你逗得前仰后合。然而在生活中我们都不是幽默大师,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你就不要板着面孔和人家开玩笑,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不要总和同事开玩笑,开玩笑要掌握尺度,不要大大咧咧总是在开玩笑。这样时间久了,在同事面前就显得不够庄重,同事们就不会尊重你;在领导面前,你会显得不够成熟,不够踏实,领导也不能再信任你,不能对你委以重任。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
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开玩笑开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伤害感情,因此开玩笑要掌握好度。
内容要高雅。笑料的内容取决于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有一位钢琴家在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二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这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给观众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开玩笑时,一定要注意内容健康,风趣幽默,情调高雅。在社交活动中,忌开庸俗的玩笑。千万不要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残疾人的生理缺陷就不能作为取笑的对象。
对象要分清。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的性格不同。和宽容大度的人开点玩笑,或许可调节气氛,和女同学、女同事开玩笑,则要适可而止。
态度要友善。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情绪,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此外,和长辈、晚辈开玩笑忌轻佻放肆,特别忌谈男女情事。几辈同堂时的玩笑要高雅、机智、幽默,让大家都能乐在其中。在这种场合,忌谈男女风流韵事。当同辈人开这方面玩笑时,自己以长辈或晚辈身份在场时,最好不要搀言,只若无其事地旁听就是。
和非血缘关系的异性单独相处时忌开玩笑(夫妻除外),哪怕是开正经的玩笑,也往往会引起对方反感,或者会引起旁人的猜测非议。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然,也不能拘谨别扭。
和残疾人开玩笑,注意避讳。人人都怕别人用自己的短处开玩笑,残疾人尤其如此。俗话说,不要当着和尚骂秃子,癞子面前说灯泡。
朋友陪客时,忌和朋友开玩笑。人家已有共同的话题,已经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你突然介入与之玩笑,转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断别人的话题,破坏谈话的雅兴,朋友会认为你扫他面子。
场合要适宜。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开玩笑,最好选择在对方心情舒畅时,或者当对方因小事生气时,通过开玩笑把对方的情绪扭转过来。美国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皆哗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总的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在图书馆、医院等要求保持肃静的场合,不要开玩笑,在治丧等悲哀的气氛中,不宜开玩笑。
总之,开玩笑不能过度,有时候,就是那么一瞬间的玩笑话会把你击得伤痕累累。朋友、熟人之间适当开开玩笑,可以活跃气氛、融洽关系,增进友谊。但开玩笑一定要适度,要因人、因时、因环境、因内容而定。
8.面对语言陷阱你该怎么办
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你如何分辨是敌是友?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往往潜藏陷阱。你准备好在这复杂的社会上行走了吗?面对语言陷阱,你做好准备了吗?
看人看相,听话听音。一些精明的主考官在面试时喜欢故意给应聘者设下圈套,以声东击西的方式从应聘者的回答来判断他的性情、胸怀、为人处世的原则等方面的信息,最后决定录取与否。因此,对于一个应聘者来说,能否清楚地掌握主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巧妙地回答拉近与主考官的距离,赢得最后的胜利便显得尤为重要。
“我上学那会儿某功课经常不及格,我发现你这门功课好像也学得不太好,你能谈谈是什么原因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你便顺着杆儿爬,回答说:“那门功课太难了,所以……”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问题绝对不是在和你套近乎,很大程度上他可能是在考验你面对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态度:是从自身查找原因还是喜欢推卸责任?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既不推卸责任,也不要一味自责,而是直面现实。
“你认为自己过去工作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是什么?”问这样的问题,绝不是为了让你彰显自己过去的辉煌成绩,而是在调查你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特征。如果你如数家珍地将自己过去的成绩一一罗列开来,只能给人一种骄傲自满或好大喜功的印象。
不说产生误解的话。视时、视人、视事、视场合,这是说话的四大前提。其中,“视人”是一件很难在一瞬间就可以完成的事,因为“视人”不仅要看其外在,还要关注其内心所想。世间万物,人心万种,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把话说完,忽略了“听者”余后之所想的话,冷不了哪句话得罪了谁,弄不好自己还蒙在鼓里呢。
有道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而“意”实质上就是指对说者本意的曲解,甚至造成不良反应。无疑,“听者之意”是个不好伺候的。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听到了可能会有不同反应。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没什么,一笑了之,而有的人就可能会敏感些,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应该尽量避免说一些有伤人之嫌的话,因为可能你是无心说出的话,却给他人造成了莫名的痛苦。除了利益之争而辩,谁又愿意看到自己说出的话无意中伤害了他人呢?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都快到点了,还有一大半的人没来,心里很焦急,便自言自语地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咯?”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这种情况,更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关系还算可以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恼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这个请客的主人显然是忽略了自己的出口之言与言下之意之间的因果关系。你没想到的当属你的无心,但在场的客人对你的言下之意难免会从另一个极端加以引申,以至出现如上那幕连环性的“走客”误会。我看要是追究其罪的话,该罪当归主人自己的无心口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另一个含义是基于听者处于隐形状态而论的。俗话说“墙有缝,壁有耳”“路上说话,草窝里有人”“没有不透风的墙”“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些大抵都是对说话者“防隐”意识的一种告诫。尤其是本身就是带有隐性的话,如果说话时被他人偷听了,那可就危险了!
人的五官各有各的敏感专长。因思考而说,因听而思考,这两个敏感区的一来一去,耳朵无疑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但凡听则解,无论是曲解还是深解,“听者之意”一直成为众多“说者”心头之患,原因就是太多人不“慎言”,不同程度地吃过“听者之意”的亏了。
对于曲解者,说话的人总是感到很委屈,可能他本是好意,但听者却敏感过度,扭曲了说者的意思,并为此闷闷不乐,甚至会神经质地乱加引申,产生悲观和逆反情绪,对于深解者,那都属于地道的邪恶之徒,说者就更不舒服了,就像前面说到的那个王女士,她怎么会想得到,就连这么普通的对话,也会为一个陌生的“有意”者“听’了引出祸端来呢?其实归结起来,还就是要怪自己的嘴太轻,管不住。
当然,从“听者有意”角度的要求人人都管好自己的嘴,这是天下最难的事。就连具有卓越口才能力的圣罗兰和具有超人的组织能力的苏菲亚·罗兰,不也都有过因为自己的“无心”而得罪下属的经历吗?这就说明,在为人处事当中,说话的方式是要有所考究的。尤其是声量控制、遣词用句等方面要格外的谨慎小心,否则就很容易遭到他人之“意”的曲解或深解。
稳定自己的情绪,沉着而理智。有时面试时,考官会冷不防地提出一个应试者意想不到的问题,目的是想试试应试者的应变能力和处事能力。这时,你需要的是稳定情绪,千万不可乱了方寸。
不置可否地应答,模棱而两可。应试场上,考官时常会设置一些无论你作肯定的回答还是作否定的回答都不讨好的问题。比如,考官问:“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公司更好的单位吧?”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则说明你这个人心高气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不是说明你的能力有问题,就是自信心不足;如果你回答“我不知道”或“我不清楚”,则又有拒绝回答之嫌。真是左右为难!
别急,当你遇到这种任何一种答案都不是很理想的问题时,就要善于用模糊语言来应答。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论”作为开头,接着从正反两方面来解释你的观点。不妨这样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一点的企业,但别的企业在对人才培养方面或许不如贵公司重视,机会或许也不如贵公司多。我想,珍惜已有的是最为现实的”。这样回答,不仅能让自己置于一个有利的位置,而且会让考官领略到你的高明和“厉害”。
圆好自已的说词,滴水而不漏。在面试中,有时考官所提的一些问题并不一定要求有什么标准答案,只是要求面试者能回答得滴水不漏、自圆其说而已。这就要求应试者答题之前要尽可能考虑得周到一些,以免使自己陷于被动。
一位华裔女生前往牛津大学面试,为了一个实验课题,她与主持人发生了争执。主持人有些愠怒道:“你以为这就能说服我吗?不,不!”应试的华裔女生平静地说:“当然不一定,因为我还没出生时,你就是心理大夫了。不过,如果没有人来做这个实验,那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我和你谁对谁错。”
主持人仍然不依不饶:“就凭你那个实验方案?它有十处以上的错误!”华裔女生道:“那只能表明它还不成熟;正因为这样,我才向您拜师来了啊。”主持人愣了一下,又说:“你以为我会指导一个反对我的人吗?”华裔女生笑了:“我选择这个课题,是因为你在自己的专著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行为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给饱受痛苦折磨的人一个正常人生活的权利’老实说,您书中的其他话我不一定赞同,可这句话却成为我前来求学的动力。”
在一番“针锋相对”的“较量”之后,主持人不得不对这位东方女性刮目相看,他欣然录取了这位颇有胆识与个性的华裔女生。显然,这里的“杀手锏”无疑是应试者在“较量”中巧妙地引用了主持人的专著。
9.真诚不等于没心计
与人交往,前提是要真诚。没人愿意跟一个满口谎话的人交往。但是人心难测,怎样才能既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又不会让自己平白无故的掉进别人的圈套呢?那就需要你有些心计了。
女人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分出不同的种类。用某一标准,可以分为有心计的女人和无心计的女人。我自己认为,有心计的女人不等同于聪明的女人,但是很多人把这两者划等号。有心计的女人有的是聪明的女人,有的是自作聪明的女人,有的是阴险毒辣的女人,有的是危害社会的女人,有的是祸国殃民的女人。
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情节:一个男人同一个无心计的单纯的女人结了婚,但被另一个有心计的风情万种的女人诱惑了,男人奋不顾身地去了,但被有心计的女人玩了个晕头转向,最后凄凄惨惨、身败名裂又想回到无心计的女人身边。这样的故事有很多,这样的男人有无数。好笑的是,如果说有心计的女人再向这男人一招手,男人还是要欲罢不能、奋不顾身地奔了去。
王熙凤是有心计的女人,贾琏为什么讨厌她?哦,原来是这样的,大多数男人只想娶一个没有心计的女人在家安心居家,却要同一个有心计的女人玩一场有滋味的情感游戏。男人是不容易满足的,但男人也是聪明的。你要他们把一个有心计的会耍手腕的女人娶回家,他们会大跌眼镜:我受这份子活罪干吗?你把一个有心计的媚眼翻飞的女人介绍给他们作情人,他们会如获至宝趋之若鹜:宁愿花下死,作鬼也风流!当然了,也有那些同有心计的女人结了婚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又梦想着单纯女人的愚蠢男人。
凡是在历史上留名的美女无论好坏大都是有心计的女人,如西施、貂婵、杨贵妃、武则天、慈禧等,可见有心计的女人容易利用男人达到成功。凡是没有心计的善良的女人总是爱落个被抛弃、悲凉一生的下场,这就让人特别是让女人们疑惑了:做单纯的女人还是做有心计的女人呢?
可惜的是,不是你说要做什么样的人就能做什么样的人的!你善良你就毒辣不起来,你有心计你就单纯不起来,人命都由天注定,该怎样就怎样吧!那要看,她的心计,向着谁了。如果向着你,是好事,向着外人使坏事。
美女如果有心计,就可怕。美女如果没心计,就可怜。生存其实是一件残酷冷冰冰的过程,大自然法则从来都是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不管我们的慈悲心多么深厚,生存的必要条件就是活着,活着就要以牺牲其他的生命为代价。
只有耳聪目明,眼观六路、八面玲珑的个性,才有可能做到有手腕,有手段,这一点几乎是天生的。狡猾是苦头吃多了,得到教训后的成果,狡猾也是一种自保的方法,有狡猾却无奸诈,这样的狡猾还是非常可爱的。良好的心态给聪明与狡猾提供了一个平稳的载体,没有良好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很难做到收放自如。
有心计的女人第一条必须知道的是:永远不在任何人面前说自己或对方父母的不是。对别人抱怨自己的父母,会让别人对你的家庭与你自己的为人多加揣测,家庭的环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品行,与父母不和者很难想像与其他人能够良好的相处。男人会在你的面前抱怨自己的父母不理解他,但是,无论他怎么说,你都只能对他说:亲爱的,是否先想想你错在哪里?因为一个聪明的女人知道,你不可能取代血肉亲情。
有心计的女人懂得宠爱自己。自己才是最珍贵的财富。没有自己便没有了一切可能。人生、美貌、情感皆以自己这个载体为依附,也就是说,唯有存在,才可以进行其他的事情,会宠爱自己,才能让别人宠爱你。
有心计的女人懂得理解二字的份量。只有理解了,才会张弛有度。知道人性,所以理解人之常情;懂得随缘,但是并不等于不努力;为人处事,即使美若天仙,也要讲道理。大事坚持原则,小事学会变通。成长都是有痕迹的,老而弥纯是可耻的。保持青春的秘诀,有颗不安定的心!别和道德观和你不同的人有私交。
凡是处心积虑做某件事情,就都会或多或少牺牲掉自己的某种东西。
对于爱情,谈恋爱就象打麻将,不认真没乐趣,太认真易伤心——培养点游戏精神。
男人是否可靠,全看你用什么样的手段控制他。男人总是向不把他看在眼里的女人献殷勤——命运也是。太在意一个男人往往得不到他——钱也一样。别逼男人撒谎,他会恨你,也别把他的话当真,你会恨他。忌妒会要人命——要是你没了命,你就没有了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区分好男人和坏男人的方法很简单,常常让你微笑的男人就是好男人。感情之事,知其不可而不为,明知其不可为依旧为之,这样就徒增烦恼空余恨了。别把爱情看得太重,视爱情为生活奢侈品,有最好,没有也能活。
男人不喜欢你,就不会想和你做朋友,喜欢你就不仅仅想和你做朋友。一个男人若爱一个女人,不到不得以是不会开口找这个女人借钱的。再爱一个男人,也要在金钱上有所距离,毫无保留的奉献,包括情感和金钱,最后往往是落得人财两空。
10.弦外之音听得清
中国人向来说话喜欢拐弯儿,明明一句话的事情,非要用一串儿话来绕你个七荤八素的,聪明人听出重点来了,笨点的人一头雾水,不得要领。要练就一副好听力,还需要多多积累经验,多分析这些话里有话的话。
善听弦外之音,并巧加利用。和人打交道此点最为奥妙。可用来测试别人的机智,刺探别人的心思。有一种旁敲侧击之音恶毒、草率、嫉妒之情溢于言外,激情之毒暗含其中,这是一种无形的霹雳,可让你身败名裂。有的人之所以覆灭,只不过因为一句含沙射影的恶毒话。善于运用权力的人对于众人的阴谋和一人的恶意毫不惧怕。另外一种有利的含沙射影的话则起相反作用,可使我们声望益增。但既然这些飞缥之所以向我们飞来本来就居心不良,我们当然要接缥有术:镖来时小心与之周旋,无镖时耐心加以防备。防备要好,须知己知彼。我们若先怀防人之心,则打击到来时,必能随时化解。
有些话听起来不错,可是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你的设计感觉是全组最好的,很有艺术天分。”但是全无商业头脑,出来做事不是做艺术青年,少拿这一套美学理论来蒙混我们的广告客户。
“你是部门老臣,劳苦功高,每个人都看得见。”但是不要以为有点经验就对年轻人指指点点了,一把年纪了还跟新人争功,谁会欣赏你?
“我一向对你是另眼相看的,因为你确实与众不同。”但是事实上你也太耍个性了一点,公司讲究的是平等公正,不会对异类有什么特别照既再这么下去你耍小心点啦。
“我一点也没见怪,你别刚的过激的话。”但是行走职场祸从口出,你这么动不动就拍案而起,信口开河,会直接影响你的年度考核。
“老板也太不象话了,凭什么小张可以早早下班我就要陪他去应酬客户。”别以为他是真的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其实他心中窃喜自己能与老板如此接近呢。
“好为你开心啊,记得我们是一起进公司。你这么快就升职了!”——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不公道的,你根本就是侥幸,当中不知道有多少暖昧的原因。
“这么多的任务。谁能忙得完啊,我拖家带口实在艰难,跟你们单身的不能比了。”所以,还是把那个客户让给我吧,谁让我的处境比你凄惨呢?
“要离开这个部门了我真的很难过,我永远记得大家对我无微不至的帮助”得罪过我的人赶紧来道歉吧,不然我要叫你们“死得很难看”。
由此可见,往往是后半部没有说完而隐藏起来的话才是真相切忌仅凭表面现象就去判断他人的真实用意。
应聘者简历满天投,面试天天有,忙碌数月依旧捞不到一个案子。“我表现挺好啊,看了很多面经,怎么就不成功呢?”这是大多数求职失败者的困惑。失败原因有很多,但相信已不是什么面试准备、衣着礼仪等初级问题了,很可能是没有听懂面试官提问的用意,也就不能根据不同企业的理念灵活回答。
积累了多年面试经验的主考官,特别是一些注重员工职业规划,注重人才选拔,看重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发展的知名外资公司,往往能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问题,从求职者的回答中判断你的工作价值观,你和公司发展、工作职责、企业文化等方面是否相融,最后决定你录取与否。于是,求职者应该听出问题的“弦外之音”,然而根据不同企业的理念和喜好,给出不同的回答。
听懂招聘者的弦外之音。每次面试之后等通知的几天最难受。有时觉得,面试的人还不如当场告诉我没戏,那反而塌实了。可是他们不,他们非得跟你打官腔,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弄得我如坐针毡。不过我也发现,有些人就能够把面试结果估计得八九不离十。这也是一种本事。
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有时确实会对应聘者使用那些所谓的“外交语言”。你说的那些估计得八九不离十的人,就是知道如何正确理解各种“招聘语言”的人。了解了这些语言的真正含义,就有可能避免一厢情愿的空等,及时把握机会,获取成功。
首先,在收下你的材料以后,招聘者会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示对你感兴趣的程度:
“材料先放在这里,有消息会通知你的”。这无疑是在通知你:“我对你的兴趣不大”。
如果对方在反复翻阅了你的材料后,还继续说“是否可以谈谈你的要求和打算?”这八成是对你有兴趣,就看你如何充分表现你的水平和才能了,千万不能像王婆卖瓜那样造成对方的反感。
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年龄、学历、经历肯定会有一定的限制,但有些单位也会留有余地,并不把要求定死。
如果招聘要求中出现“一般须有”、“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之类的话,即使你已被划出线,也不要丧失勇气和信心,你的任务就是要使对方相信你属于“特殊”而不是“一般”,这就需要你用不“一般”的才能、经历和水平来证实。
有些招聘单位招收岗位和人员较多,在面试中,你也许会听到这样的话:
“如果叫你到别的岗位,你愿意吗?”——这其实是向你发出了一个信号:你应聘的岗位也许已“人满为患”或“名花有主”了,但招聘单位对你仍兴趣不减,很想拉你“入伙”。面对这种提问,你应当迅速作出反应。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个不错的公司,你对新的岗位又有一定的把握,不妨先入门再等待机会;如果对方情况一般,新岗位又实在难以接受,当然干脆拒绝。
最后一步,也就是最让你难受的,是面试之后的等待。没有经验的求职者往往只有“听天由命”。其实,面试时招聘者会自然流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就看你是否“门清”。如果面试时只是“例行公事”式的问答,你的希望还是寄于别处为妙;如果对方扯开说,特别是对你的专长问得很细,那么你的希望就不会少。面试结束前的客套话,更是关键,如果对方只是面无表情地说:“我们会有通知给你的”,那么你往往不会收到录用通知;如果对方热情地和你握手言别,再加一句“很高兴你来应聘本公司”之类的话,你就准备与他做同事吧。但一定要分清,到底是这个人就是热情的,还是他真的打算用你。因为有些人对谁都是十二分的热情,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
你必须用心、用耳来倾听。倾听是一种极有力的管理工具;然而,大部分的经理人却都不知如何倾听。
小张是一家食品制造公司的老板,共有90名员工。他认真工作,而且试着公平对待每位员工。他的业务已经历16年的成长了,而且相当的赚钱;然而,他有一种公司里有引起事情“不太对劲”的感觉。他决定要问一些员工在想什么?每个人都说没事,有个人说:“这里还好,就像其他公司一样嘛!”另一个人说:“我喜欢你,也喜欢食品业。”第三个人则用很正式、很慎重的态度说:“这个地方诸事通顺,没什么问题。总之,我们又不是来这里参加社交俱乐部。”
虽然和一些员工交换过意见,小张还是觉得公司有什么事不对劲。他辗转思量这些谈话内容,第一位员工说:“就和其他公司一样嘛”是什么意思?为何第二位员工把话锋指向我和这个行业,而不提到他的同事呢?第三个人又为何那么拘谨,这么慢才回答?社交俱乐部的那句评论背后指的又是什么?
小张把他们话中没说出的、修饰过的、加入成见的,不断反复思量着,他终于找出一些正伤害工作绩效的士气问题。只有在听懂弦外之音后,才能够辨别出问题所在,并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