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豪气万丈,激情满怀地为自己编织美好的未来,希望自己或者小有所成,成为某个行业的精英;或者在未来的某个机遇的承载下,拥有自己的事业,创立自己的企业,等等。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理想对人生的作用和价值,树立理想是好事,它可以匡正你的言行,让你的努力有一个明晰的主线,而很多年轻人,对于理想的憧憬,却似乎过了头。
如果你每天都在展望自己的未来,让心智沉迷其中,却无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那你最好早早抬起头,看看现实的境遇,过多的憧憬有时会是拖累人生的陷阱。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特认为;当人对未来充满憧憬时,那种感觉仿佛像你已经在经历那一刻的美好,但这不过是个想象的黑洞,无休止地融入我们毫无关联的期待与先入为主。
我们用想象去涵盖未来,反而会抹杀自己对未来更为可靠的理性预测。吉尔特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凯里·摩尔维吉合作,并在波士顿美国科学发展协会会议上公布的研究结果,给许多学生和年轻人以醍醐灌顶之感。
想象未来、憧憬美梦,这在我们的观念里是极其正面的,树立人生理想让理想指引自己前行,这千百年来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落伍了吗?
吉尔伯特针对这一问题专门做过这样一个小试验,他邀请了数名哈佛大学生到一个放在许多包薯片、沙丁鱼以及巧克力的试验实里。一组学生被要求想象一下进食这类事物的顺序,然后再吃。另一组学生则直接拿起这些零食就吃。“想象组”的真正吃之前都认为,吃完沙丁鱼再吃薯片,薯片将比吃完巧克力再吃更好吃一些。吉尔伯特说“那是错的。”不管学生们先吃的薯片还是沙丁鱼或巧克力,实际情况都没什么差别。薯片好不好吃,只在于薯片本身。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尝试着估计自己能从未来的经历中获得多大的乐趣时,他们已经错了。人生只有经历过,才能品味出真实的味道,也只有脚踏实地看待生活,才会活出自己。
眼光长远、深谋远虑的人,常被夸赞睿智,而很多人在憧憬未来之时,却增添了几分浮躁之气。具体表现在事情刚做到一半,就觉得要大功告成,开始飘飘然起来。急功近利,只讲速度,不讲质量,看不起眼前的小事,认为如此做不出什么名堂来,没有什么意义。他们的兴趣没有被提升起来,挑战自己和别人的欲望也被压抑着。
在生活中,输的最惨的往往是那些聪明人而不是笨人。原因就在于笨人知道自己不够聪明,只能靠苦干、实干才能创造好的生活,最终他们如愿以偿了。而某些聪明做事时则不肯卖力气,总想着耍小聪明,投机取巧,所以往往输得很惨,所以智慧和实干比起来,实干更加不可或缺。
很多时候,美好的憧憬总会若隐若现地给人以幻觉,让他们觉得自己离它很近,只要完成几小步的跨越就可以到达。但其实不然,现实的境地并不会以你的想象而变得容易。
做人要有理想,这是应该的,因为有了理想才会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成功的动力。但是,理想不等于空想,理想必须要切合实际。在我们的生活自己中,有许多做“白日梦”的人,他们整天沉迷于一些无聊的幻想中,从来不肯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事情。他们希望天上会掉馅饼,希望一夜暴富,希望出现什么奇迹。然而,时间就这样在他们充满希望的眼神中流走了,奇迹没出现,天上没有掉馅饼,他们一直过者穷人的生活。于是,他们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没有成功的“命”。
不重视眼前的实际,身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境地时,那表示他忘记了理想必须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上,结果只能被理想和现实同时抛弃。你在人生的过程中会看到许多山峰,但你不可能翻越每一座山峰,得到所有美好的东西。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当你为没有得到而苦恼时,还是仔细想一下自己将会失去什么吧!
作为走向社会不久的年轻人,让自己沉下心来进入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越早进入就意味着越早步入事业的轨道。每天都让自己成熟一些,浮躁之气自然会减一些。
其实,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下就成功,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都是用辛苦的汗水,用自己的智慧换来的。所以,做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丢掉那些虚伪的空想,现实一点,踏踏实实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