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一个人如果真地拥有了比海洋和天空还要宽阔的胸怀,那他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会想得通,都会正确地去对待和处理。以宽宏大度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是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仁爱无私的境界。人生之路需要宽以待人,成功之路更需宽以待人。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才能利己
对宽容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辞海》:“宽恕能容人。”《辞源》中是:“宽厚能容人。”西晋文学家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宽容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凡人碌碌在世,难免会有缺点,会犯过错。很多的时候,对于别人的缺失或过错,我们不该求全责备,过分苛察,而需要以宽容之心待之。犯错的人就好比黑暗中的飞虫,我们不应该只想着消灭它们,而应该设法给它提供一个投奔光明的方向。
战国时期,楚庄王亲率大军出战,大获全胜后设宴庆功,席间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所有蜡烛都被吹灭。黑暗中,有人趁机拉住了许姬的衣服,许姬不便声张,挣扎中扯掉那人帽上的缨带。之后许姬将此事禀告楚王,让他点灯查出掉了帽缨之人,以治其罪。庄王听罢沉思片刻,号令群臣全部解下缨带扔掉,然后才命人掌灯点烛,与众臣大醉方归。事隔数年,庄王出兵伐郑,伐战中被困。情状危急之际,一员骁将奋力杀出,舍命保驾,最终楚王得以化险为夷。楚王谢其救驾大功,这员骁将跪地曰:“我乃当年趁黑调戏许姬,被您下令绝缨脱罪,臣受大王再生之恩,虽肝胆涂地不足以报,何敢受赏?”
隋唐时期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他发现李渊怀有图谋天下之意,便向炀帝检举,奏请防患于未然,杀掉李渊。后来李渊灭隋建唐,要杀李靖,李世民为他再三求情,得以保全性命。李靖感其恩德,后来驰骋疆场征战不疲,为唐王朝立下不朽功业。同朝魏征先前是太子李建成部下,曾力劝太子杀掉李世民以绝后患。后来李世民即位,非但没有报复魏征,反而量才重用。魏征则“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多次冒死进谏,力匡太宗政权,立下赫赫功绩。
李世民非常明白,对于昔日的敌人,打击报复只能为自己埋下更多的怨恨,树立更多的敌人;而如果量才重用,给他们以平等的待遇,不但能够感化其心,为我所用,更能够树立威望,得到更多人的拥戴。细过掩匿,忘人之过,是智者所为。
居家过日子,忙碌的工作中,人际交往因心情、观点、习惯、性格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我们难免会与他人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这就需要人们分清性质,正确认识,学会宽容,原谅他人的错误和失误,做到善人、善事、善物。
宽容是力量和自信的标志。能宽容,就能得人心。夫妻间除了要有爱情有信任,还要有宽容,总是为小事斤斤计较,就不可能相处得和谐;朋友间没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友谊,因为宽容是友谊的题中之意;领导宽容,就可以使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
能宽容,就能发展壮大。曹操之所以能从仅有几个子弟兵,到剿灭北方群雄,占据中原,拥有百万大军,与他“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胸怀是分不开的。——连仇人都能容而后用,还有什么人不能用的呢?
智者能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因为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也因为智者明白“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仁者能容。富有仁爱精神的人,也必是宽容的人。他心存恕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苛求于己,也不苛求于人。所以,与刻薄多忌的人相比,宽容的人必多人缘、多快乐,自然也就多长寿了。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宽容是一种精神上的大彻大悟,是行为上的拿得起放得下。生活里有太多太多不如意的时候,需要我们用宽容的心境去对待。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只要别人的个性不直接伤害我们,为什么不多一点儿宽容呢?多一点儿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儿空间。宽容需要我们去学习、去体会、去感悟,需要拿出一点儿勇气和智慧去想、去做、去生活。宽容是宽松气氛的刻意营造,是不同主张的彼此交融。宽容是一种克制和度量,是一种大境界。黎巴嫩的大诗人纪伯伦说:“—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也许你会说,宽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啊,宽容绝不是先天的禀性,而是后天的教化。
有一种智慧叫宽容,有一种幸福叫珍惜,生命的坦然在于学会宽容,生活的充实在于学会珍惜!
心灵语录:宽容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境界,没有宽容的思想和精神就难以造就伟大的人格;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文明和进步。一个健康的、文明的、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宽容的,它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提供条件。
包容是一种参透人生的淡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包容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美德。而这种美德绝不是与生俱来,必须靠长期真诚地修炼来获取。
对于我们世间的每一个人来说,功名、利禄、荣辱、爱恨、死亡、恐惧、成败、苦乐、祸福等,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东西存在于自己心中的时候,往往也会成为自己内在的渴望超越自我的一种原动力,但是,人一旦执著于此,往往又会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担忧、痛苦扔掉,内心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一切,我们才能放下自己多余的欲望和冲动,去掉心中之执著,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情势中廓清迷雾,认清前进的路径,以一种优游自在的心态处理当下的要务,使精神恬然自足而不至于患得患失。
对一个人来说,个人的管理包括个人心性修养、日常生活、学习成长和职业生涯的管理,借由“放下”而得到优化和升华,人的生存境界随之获得提升。
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成功的机遇,同时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只有在每一次失败后都有所领悟、有所提高,失败才能够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人们才能够化消极为积极、从自卑过渡到自信、从失意走向如意。
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收藏了一樽宝杯,时常把玩,爱不释手。一次不小心杯子从手里掉了下来,尽管将军身手敏捷地接住了宝杯,但也惊出一身冷汗。
这时将军忽然惭愧起来:我于千军万马之中纵横决荡,生死以之,未尝如此胆战心惊,乃因不惜身家性命故也。而今为杯子担惊受怕,无非太爱惜这只杯子罢了。于是他豁然明白,断然将杯子扔掉了。此后,将军不再为杯子担心。
包容为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待到你的勇敢战胜了一个个困难,你的慎重一再避免了失误,你的真情融化了别人心头的坚冰,你的灵活使我们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你的让步给双方带来了广阔的天地,你的赞美得到了公众一致的认可,人们便会更加理解你、信任你。
人与人之间需要包容、需要理解。包容是催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宽容是润滑剂,能调节关系,减少摩擦,避免碰撞;包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
有容乃大,是时代最珍贵的人性品格,是时代成功者必须锻造的一种人性。包容是以辽阔的胸襟容纳各种智慧,是辉映创造性的文化品格。包容是一种与人相处的素质,一种时代崇尚的品德,更是吸纳他人长处、充实自我、创造自我价值的良好思维品质。
心灵语录:“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包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宽广的胸怀,是一种充满仁爱的无私境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应有的高贵品质。
谁是谁非不重要
平时的我们,不是在挑别人的错,就是找自己的错,然后就有了一些做事的理由。交友的时候是这样,谈恋爱的时候也是如此。固执的人,坚守着自己的那份执著,甚至往更极端的方向发展,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相爱的人未必能够在一起,两个心地都特别善良的人未必就一定能够做成好事,法律规定的未必就一定是正确的,道德允许的未必就是能够让大家满意的。什么事情其实都有个例外。谁是谁非,有时候真的那么重要吗?很多事情就这样,不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就不会做出决定,斤斤计较得让人承认自己对、别人错,那又如何?
一只蚂蚁想往瓷砖墙上爬,可一次次都失败掉了下来,可它依然执著地往上爬。一个人看到后感慨地说:“多伟大的蚂蚁,失败了毫不妥协,继续向目标前进。”另外一个人看到后也感叹地说:“多么可怜的蚂蚁,太盲目了,假如它改变一下方式,也许很快就到达目的地。”曾有人去问智者谁是谁非,智者说两个人都没有错,这只是反映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就好比热恋中的人突然分手,虽然没有到达幸福的终点,但至少你们曾经感受过爱情幸福的真谛。离开了就不要再为过去的事情劳心费神,更不用非得争个谁是谁非。你越去探究,你越去计较,你就会越累。是非曲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宽容后那种豁然开朗的心境。
有个牧场主养了很多羊,而他的邻居是个猎户,在自己的院子里养了一群凶猛的猎狗。这些猎狗都被随便放养在院子里,于是它们就经常跳过两个院子中间的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这个夏天以来,那些猎狗已经咬伤了牧场主的好几只小羊了。
于是牧场主就去请求猎户把猎狗关起来,但猎户口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根本就没有把狗关起来。这样没过几天,猎狗就又跳进牧场横冲直闯,又咬伤了两只小羊。
牧场主再也无法忍受了,他无比气愤地跑到镇上,找到镇上的法官,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惩罚一下那个猎户和他那些可恶的猎狗。
听完他的控诉,明理的法官说:“我确实可以帮助你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必须把狗锁起来。但这样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你想想,是愿意和敌人做邻居?还是和朋友做邻居?”
“当然是愿意和朋友做邻居。”牧场主说。
“那好,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只要按我告诉你的法子去做,我保证你的羊群不会再受攻击,而且还会为你赢得一个好邻居。”于是法官就在牧场主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回到家,牧场主就精心地挑选了3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3个儿子。孩子们看到洁白温顺的小羊,如获至宝,每天放学都要在院子里和小羊羔玩耍嬉戏。因为怕猎狗伤害到他们可爱的小羊,孩子们就要爸爸把狗给关起来。猎户也怕狗伤害那些可爱的小东西,于是就找人用铁栏杆围成一个大大的铁笼,把那些猎狗关在了里面。当然,从此以后牧场主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
而猎户也被牧场主的好意给打动了,为了表达谢意,就开始送一些野味给牧场主。牧场主呢,也经常送一些羊肉和奶酪给他的好邻居,就这样,两个人渐渐地成了最好的朋友。
与人发生矛盾,如果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最后还可能两败俱伤。要解决矛盾和纠纷,最好的办法是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想一个能够让两个人都能受益的办法,做到双赢,那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人生总有潮起潮落,不可能时时处于顺境之中。我们不必因为我们以前做过一些蠢事而耿耿于怀,或千方百计将其忘记。当你面对周围不太尽如人意的环境时,当你仰慕成功者辉煌时,当你正视内心的疼痛和苍白时,当你与人发生纷争时,都要冷静随和,以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将可能成为敌人的人变成朋友。
心灵语录:百纳海川,有容乃大。宽容永远是让你心平气和的良药,无论你快乐还是悲伤,都让那些是是非非随风飘散吧,不执著计较的人生才能充满幸福与快乐。
放下成见,化敌为友
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同事之谊无疑是最微妙的了。即使你在不加班的情况下,一天也有8个小时和同事在一起,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同事关系是不得不考虑的:与家人是亲情,与朋友是友情,与恋人是爱情,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呢?这是非常复杂的。虽然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工作无疑是生活中的一大主力元素,跟同事关系的好坏对我们的工作及生活情绪也有着莫大关联。如果跟同事关系紧张,则可能使我们的工作一团糟,人也会变得懒惰迟钝,想到未来的岁月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你一定会觉得非常悲哀吧?
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复杂的、互动的、双方的,需要双方努力。别人的态度与行为虽然难以控制,但是我们却能够把握我们自己。那么,从自己做起,与人为善,做好自己的事,就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小红是一家公司的秘书,是个急性子。一天上午,她打电话到财务室,要几个公司本年度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可是打了好几个电话,财务那边都没有什么反应。小红很着急,于是在电话里对财务室的人喊起来:“你们怎么老是那么忙?”浓浓的火药味却依然没有让财务室的动作加快,任凭小红急着像热蚁上锅,财务室依然是不急不忙。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会计孙大姐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有一天,孙大姐急于要用计算机打印一份财务报表,可是财务室里唯一会计算机的小王请假了。于是便找小红帮忙。可是小红却总是敷衍,一会说自己没空,一会说自己正忙。孙大姐给小红打了好多次电话,最后无奈只好找别人解决了。孙大姐心里对小红有了成见,于是就有了这次事件的发生。这就是平时敷衍别人的结果。
小红作为秘书,经常会和财务人员打交道,只有处理好同事关系,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敷衍人家的确很轻松,很合算,既不必费心,无需付出代价,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但是,风水轮流转,你有初一,人家就会有十五;你今天敷衍人家,人家明天肯定会敷衍你。所以,工作中不能事事较真,一定要真诚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在中国的处世哲学中,中庸之道被奉为经典之道,中庸之道的精华之处就是以和为贵。同事作为你的工作伙伴,同处一个屋檐下,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任何一个人破坏了你的心情,就对其有成见,说不定将来吃亏的是你,而不是别人。
俗语说“以和为贵”。在工作中,与同事之间,如果因为工作中一点小事引起误会,直至互相产生很深的成见,相互拆台、互不买账,这样做肯定会对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协调,使误会越来越深,就可能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严重的无法挽回的后果。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人生活的目标是自然、放松、有幸福感。因此,我们要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微妙关系,淡化成见,重获同心,尽量消除误解,这样,工作起来会事半功倍,效率会大大提高,以轻松的心情工作,那么,生活也会因此而充满阳光。
心灵语录:同事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发展成大矛盾。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不妨从自身找找原因,放下成见,化敌为友,避免矛盾的激化。
让他一墙又何妨
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纠纷、摩擦,在邻里之间更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中国有句格言:“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道出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邻里好,赛金宝”,邻里之间犹如唇齿相依,易于接触。只有团结互助,相互礼让,才会家家兴旺,事业发达;“邻里吵,不得了”,如果与邻为敌,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往往会两败俱伤。如果处理不好邻里之间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活。
“让他一墙又何妨”,说是就是邻里为了争住宅多少而引起的事端。明知的邻里就会选择,相互礼让,使事端平息。毕竟有“远亲不如近邻”,只有邻里之间相处好了,才会有互帮互助,对彼此的生活都是一件幸事。
邻里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纠纷,出现纠纷时彼此应多一些宽容,多一点谦让,以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在人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张家鸡叼了王家麦、李家猪拱了赵家地之类的小事而起纷争,因气使性,动辄争吵、打架斗殴,甚至还闹上公堂,实在是不应该。
清朝乾隆年间,在外地做官的郑板桥忽然收到弟弟郑墨一封来信。原来,在老家务农的弟弟想让他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情,弄得郑板桥很不好意思。
但是他又清楚,弟弟不是好惹是非的人,这次明显是受人欺侮,不得已而求之。
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重修旧屋,邻居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郑家无权拆掉。其实房契上写得清楚,那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双方都难免求人说情。
郑墨自然想起了做官的哥哥,想到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这官司一定会胜诉。然而,郑墨没有想到,哥哥在回信中劝他息事宁人,同时寄了一条幅,写着“吃亏是福”四个大字。
郑板桥的弟弟郑墨接到信后,感到非常惭愧,当即撤诉,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邻居也被郑氏兄弟一片至诚所感动,也不愿再闹下去,于是两家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值得一争。一来既可以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又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和道义上的支持。二来还使得两家重修旧好,共用一墙,实现双赢。这种做法才是事半功倍,两全其美。
“让他一墙”中“让”不等于无能,也不等于低人一等,而是一种胸怀。邻里间出现矛盾,一方应该主动相让。让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胸怀、大度的风格、高尚的情操。而这正是邻里团结的粘合剂。邻里之争,进一步“狭路相逢”,退一步“海阔天空”。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关键还在于你自己。
“让他一墙”中的“让”是一种修养。邻里之间相互谦让,其乐融融。邻居之间如果都能够多一些互让互谅,多一些宽容理解,高兴事大家一起分享,遇难时大家相互安慰,岂不更加安居乐业?
心灵语录:人生短短几十年,在这个茫茫的人世间,要做的事太多,没有时间去计较得失。其实没有必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不用把自己的每一步都当成神圣的一步,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让自己处于这种不计较的高贵心态之中,那么人生就会更加绚丽多彩。
别让排斥异己阻碍了你前进的脚步
哲人说:“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只有一种,全人类一起生于斯,长于斯。各种人群要想生存得更长久、生活得更美好,就必须遵循一些普世价值,在思想精神层面、最终行动实践层面达成一定共识,最基本应实现底线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是以充分的个性尊重与包容个体差异为前提的。”这其中的哲理便在于:要谋求生存发展,就要容忍、接受异己的存在,否则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要知道人都是具有反抗性的,任何人在你极力排斥他的时候,他都会更加变本加厉地阻止你的前进;并且,在你排斥异己的过程中会给自己增加更重的思想负担与行为负担,这二者负面效应的合一,会使你的前进路途停滞不前或遭到损毁。然而从另一角度讲,人都是具有接纳和谐的潜在心态的,容纳与让渡远比排斥更具疏通性。
因而,当你面对异己时,或选择接纳、或选择避让,以和谐的方式“求同存异,共谋发展”,万不可以排除异己之心为上,因此而阻碍自己前进的脚步。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代社会,对于异己的排斥是很多人的共同心理,他们无法容忍与自己存有敌对思想之人的存在,更不能容忍异己的敌对思想与敌对措施成为自己人生发展路途的障碍,因而他们对异己存有一种“除之而后快”的排斥心理。所谓排斥异己,就是指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角度讲,排斥异己似乎是一种非常合情合理的心态与行为,但从哲理学与行为学角度讲,排斥异己是招致人生发展失败的十大原因之首。
回顾历史,因排斥异己而招致失败的典型事例便是王安石变法。
大宋年间,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地发展了数年,而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其招致失败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异己的排斥,导致了变法行为成为一种孤立的众矢之的。历史学家指出,王安石与其主张变法的一派革新人士,在变法实践中文过饰非、诿过于人,并且对反对派进行强烈的批评、谴责与排斥、打击。变法革新一派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与新法的顺利实施,急于击倒反对派,并且当反动派对新法所提出批评时,为了掩盖新法所存在的错误,王安石一派人借助手中的权力与皇帝的信任,严厉打击、排挤反对派,从而对大宋朝的主题制度“台谏制”形成了强烈破坏,最终导致了变法行为在各种问题的突现与孤立无援中走向失败。
王安石变法,从其政策本身与历史意义角度讲,无疑是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的,这样一种颁布实施新法的行为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是急需强大的政治力量支持的,但因为王安石一派过于注重自我保护意识,心排斥异己,完全忽略了新法自身所存在的错误和不可实施性,并且树敌愈加广泛,而造成了这一极具历史进步性的变法运动的失败。
与之相反,在历史上另一个成功的思想运动,则在因能够兼容异己之见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功,这便是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
当时,这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发起者是伏尔泰,在这场启蒙运动中,卢梭和与卢梭持有相同观点的人物持有鲜明的反对思想启蒙的主张,并且明确表态:坚决捍卫自己在这场启蒙运动中与启蒙思想的不同主见,捍卫自己发表相异之见解的权利。面对卢梭等人对思想启蒙运动的争议与反对,伏尔泰与启蒙运动领导者采取了积极地容纳与化解争议的和谐处理方式,伏尔泰还身体力行地与卢梭亲密接触,与其进行思想沟通,并建立了两人间超越思想分歧的伟大友谊。后来,两派的观点相互剔除了不符合客观的不合理性,保留了二者之间的积极部分,这种和谐容纳最终取得了历史突破性的成功。
伏尔泰与卢梭两位持有不同主张的启蒙运动先锋,以自己的表率行为彰显了思想启蒙精神的要旨,即怀疑、批判、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历史学家在这两个著名历史运动的对比中,在排除其各自的客观历史因素后,不无遗憾地指出如果王安石一派变法人当时能够以“求同存异”的精神与反对派达到和谐容纳,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坚持对异己的排斥、铲除之心,那么这场变法运动定会造就一番新景象。
也许在此例举这样两个事例,会使你觉得过于严肃和谨慎,你会觉得生活与人生发展与这样严肃的历史时刻不可相提并论,但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事无大小之分,只有情理之通。无论是社会历史发展还是个人人生发展,要保障发展路途的畅通无阻,就要懂得和谐容纳之道,排斥异己,之后以貌似铲除障碍的方式增加发展障碍,最终阻碍发展前进的脚步。
曾经有一个人经历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想要到达西天圣地参拜佛祖一面,以求点化真身。这个人在几经磨难之后,来到西天边界,他内心真是喜不自禁啊。就在他兴奋地向着佛祖圣地走去之时,经过一座万丈高桥,而在桥的中间却伫立着一块有半人多高的大石头,这块石头侧面与桥栏杆的距离只有20厘米左右,需要一个人侧身缩腹而过。这个人行至桥中,忽见这一块大石头阻碍了自己前行,心里非常不痛快。他一看过道又这样窄,需要自己手举包裹、侧身吸气而过,实在麻烦。于是,他便走到石头跟前,用尽全身力气将石头推到了桥下。谁知,石头跌到桥下正好砸到了支撑桥梁的桥柱,一座桥立即轰然倒塌,这个人葬身于石堆之中。
当这个人的魂魄在轮回途中经过西天,于是他愤怒地问佛祖:“我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西天边界,为什么没能见到你就死于非命了,难道是你故意要我命丧断桥吗?”佛祖听后淡定地说:“桥梁之上,有缝隙可过,你不绕道而行;石头虽大仍可攀行而过,你不攀行,却非要将其推向桥下。石头本立于桥,你欲通行,难道只因其阻碍你的畅通之路,你就要推其入渊吗?绝人之路,实则断己之生啊。”这个人听后,悔不当初,但为时已晚。
这个故事启示给我们的哲理便是排斥异己往往会使自己的前进路途徒增障碍,而这障碍有可能致使自己失败的致命因素。
心灵语录:“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做人就应该平和、谦让,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人一步。不必凡事都争个你死我活的,搞得两败俱伤。凡事抱宽容之心,这个拥挤的世界就会变得无限广阔,心情也会因此明朗、舒畅起来!
送出你手中的一轮明月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愕然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走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不能送明月给那个小偷,使他感到遗憾,因为在黑暗的山林,明月是照亮世界最美丽的东西。不过,从禅师的口中说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这口里的明月除了是月亮的实景,指的也是自我清净的本体。自古以来,禅宗大德都用月亮来象征一个人的自性,那是由于月亮光明、平等、遍照、温柔的缘故。怎么样找到自己的一轮明月,向来就是禅者努力的目标。在禅师的眼中,小偷是被欲望蒙蔽的人,就如同被乌云遮住的明月,一个人不能自见光明是多么遗憾的事。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定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宗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明月是可送的吗?这真是有趣的故事,在我们的人生经验里,无形的事物往往不能赠送给别人,例如我们不能对路边的乞者说:“我送给你一点慈悲。”我们只能把钱放在盒子里,因为他只能从钱的多寡来感受慈悲的程度。
我们不能对心爱的人说:“我送你一百个爱情。”只能送她一百朵玫瑰。她也只能从玫瑰的数量来推算情感的热度,虽然这种推算往往不能画上等号,因为送玫瑰的人或许比送钻戒者的爱要真诚而热烈。同样的,我们对于友谊、正义、幸福、平安、智慧等等无价的东西,也不能用有形的事物做正确的衡量,这也正是人生的困局之一。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如何以有形可见的事物来奥妙地表达所要传递的心灵信息。可悲的是在传递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落差”,这种落差常使骨肉至亲反目;患难之交怨愤;恩爱夫妻仳离;有情人终于成为俗汉。
这些无形又可贵的感情,与禅师的某些特质接近,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当下即是,动念即乖”,是“云在青天水在瓶”,是“平常心是道”!
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可以训练人表达无形的东西,于是,训练表达无形情感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自身,充实自己的人格,使自己具备真诚无伪、热切无私的性格,这样,情感就不是一种表达,而是一种流露。
在一个人能真诚流露的时候,连明月也可以送给别人,对方也真的收得到。我们时时保有善良、宽容、明朗的心性,不要说送一轮明月,同时送出许多明月都是可能的,因为明月不是相送,而是一种相映,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
因此禅师说:“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是真正人格的馨香。它使小偷感到惭愧,受到映照而走向光明的道路。
心灵语录: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精彩。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做世上精彩之人。
别太计较,得饶人处且饶人
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地冒犯别人,也会不时地被别人冒犯,但一个有涵养、与人为善的人,自然会得饶人处且饶人,产生矛盾时彼此都会心平气和,坦诚交换意见,通过道歉和接受道歉,互相谅解,化解矛盾。但若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也许就会得理不饶人,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之中。其实也就是说一句“对不起”的问题。这个道理并不深刻,然而有些人许多时候却不明白,不愿意接受道歉,而导致恶语相加,大伤感情。
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况且,一个人如若不择手段地攫取钱财,追名逐利,他在失去了做人的从容的同时也必将失去自己的品格与尊严。贪心的人,总是费尽心思地去算计别人,在其热情仗义与关切的伪装背后,更多的是肆无忌惮地对别人的进攻与伤害。
善于接受他人的道歉,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不要把他人都想得那么坏,认为谁冒犯自己就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尊重自己,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通情达理、有宽容心、懂得接受别人尊重的人。能接受道歉,正是我们有气量、有修养的表现。
张姓和李姓,两家人都属于那种非常在意个人得失的人,谁都不愿意吃亏。可偏偏就很凑巧,两家的田地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常常发生口角,不是你占了我的田,就是我占了你的田,村子里的人都被他们弄得烦透了,所以一开始还有人去劝架,到后来大家都装作没听见,没有人管了。
一天,张家去插水稻,发现李家又把他们的田给占了,其实也就5英寸那么一点儿而已,但张家就特别生气,一边破口大骂,一边用铁锨往回铲自己的田。李家的水稻是已经插上的,他们看见别人在自己的田上动手动脚,还损坏了一些禾苗,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拿起农具就往这边跑。
到了这边,一个叫停,一个继续干活。僵持了一会儿之后,李家的媳妇拿起农具就朝张家的儿子头上砸去,顿时鲜血四溅;张家的媳妇看到自己的丈夫受了伤,也抡起锄头砸向李家的媳妇。就这样,一个重伤,一个当场死亡。
在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真是得不偿失啊!其实5英寸的田地能生产多少水稻呢?就算让给他又怎么了?可这两家人都是太自私了,太斤斤计较了,以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人要有宽容之心,能原谅别人的过错。宽容和原谅别人的过错是维持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石。交友广泛,容易成功的人定是一个能宽容别人、心胸宽广的人。宽容是一种财富,它会在时间的推移中升值;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惧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宽容是通向快乐的大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宽和之心面对世界,不要斤斤计较,得饶人处且饶人,给自己的生活留一份平静和美好。
心灵语录:对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如果能看开一些、看广一些,就能够以一种宽阔的胸怀处理问题。生活不需要死磕、钻牛角尖。只要多一分宽容,生活就多一分快乐。